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王菲*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4(040)005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兴奋性氨基酸胆碱酯酶炎性反应自由基突触可塑性

·综述·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主要类型。在老年期痴呆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被认为是首发原因,VaD为第二大原因[1],而亦有报道,在亚洲国家中,VaD为老年期痴呆的首发原因[2],这更引起我国医学界的重视。VaD发病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针对其分子机制的治疗学近年来也不断发展。

1 VaD发病的分子机制

1.1 胆碱能系统受损机制胆碱能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VaD的胆碱能系统受损机制可能是由于缺血缺氧影响葡萄糖氧化代谢,使丙酮酸生成减少,从而使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而后者为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最终导致乙酰胆碱合成不足[3]。贾建平等[4]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发现,VaD和AD组的脑脊液乙酰胆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合成乙酰胆碱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