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_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_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

1.(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

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

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 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和燃烧时温度有

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1)3Fe+2O 2点燃====Fe 3O 4 (2分) (2)气态(1分)(3)沸点 有(各1分)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 2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分)

2.(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 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

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b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 3;

假设c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

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

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1)Zn+2HCl==ZnCl 2+H 2↑(2分)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1分)

(3)铝 (或铝和氯化铝1分),不成立(1分) ,铝和氯化铝(2分)

(4)不能(1分),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1分)

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分)

3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

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

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2分)

(3)用一定量

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

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1) 反应物浓度(或浓度) ③ ④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

率越快 (3)不变

4.(巢湖)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 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

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 2O 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 2O + H 2O = 2NaOH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答对本小题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

60分)

① ,

② 。

【进行猜想】炭[C] Na2CO3或Na2O、Na2CO3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Na2CO3

【反思评价】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得出结论】4Na + 3CO2 2Na2CO3 + C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金属Na与CO2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合理即可)

5.(河北)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1)不同地点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

6. (河南)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I+HCIO(次氯酸)。

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1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HCIO+NaOH=NaCl0+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D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

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哪些?若要证明只有次氯

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消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1)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氧气的气味。 (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

fL。)(2)Cl2+2NaOH=NaCl+NaClO+H2O (3)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盐酸和次氯酸。

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

7.(南京)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

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

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

(2)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

pH小于7。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

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

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

是酸。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

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

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点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

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酸性。

【实验与探讨】(1)碱酸(2)不足(或酸液残留在管壁上等)

(3)恰好褪去(或立即消失)(4)pH试纸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稀硫酸(或酸)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交流与反思】2.2% 增强增强

8.(南京)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铁定(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Fe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SO2生成

②C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

③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⑤SO2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探究】

(1)称取24.0g铁钉放入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Y 中SO 2气体的体积分数为66.7%。同学们认为气体Y 中还

可能还有H 2和Z 气体,则Z 气体可能是 。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2)装置A 中试剂的作用是 。

(3)为确认Z 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右图所示)接入上述装置的(填编

号) 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

(4)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D 中 ,且装

置E 中 ,则可确认Y 中还有H 2气体。

(5)如果需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 中H 2的含量(H 2约为0.01g )。除可用测量

H 2体积方法外, (选填:“能”或“不能”)用称量上图中装

置D 、装置E 的质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CO 2 (2)除去SO 2

(3)BC 澄清石灰水 (4)黑色固体出现红色 白色固体出现蓝色

(5)能(或不能)(回答“能”与“不能”只要与理由匹配均可给分)

解:设0.01g 的H 2与D 中的CuO 充分反应后可生成的水的质量为x

O H Cu CuO H 22+==+?

2 18

0.01g x x

g 1801.02= x=0.09g

由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

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0.09g-0.01g=0.08g ,则参加反应的CuO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08g ;

反应前后,装置D 中的质量变化为参加反应的CuO 中氧元素的质量,装置E 的质量变化为生成

水的质量,装置D 、装置E 的质量变化分别为0.08g 和0.09g 。

能。可用电子天平称量出装置D 或装置E 的差量。(或不能,因为实验室中托盘天平只能称准

0.1g 。)

9.(南昌)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

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 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 + 2H2O== 2KOH+ H2↑

10.(南昌)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构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这么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⑤。

①Cl—(氯离子)②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③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④氯化钠(NaCl)⑤钠离子(Na+)

11.(南通)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_______(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

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

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

△ 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 :反应生成的MnO 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 2Mn04分解放出O 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 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 2MnO 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 2O 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____。

(1)①水槽②H 2O 2 催化③向上排空气法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KMnO 4======K 2MO 4+MnO 2+O 2↑

它们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 1 ②制得了一些氧气

取等量的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氧化钾。用同样

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的时间作比

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12.(上海)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

________。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

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

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③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

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试管,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向上排空气法,C ,紫色石蕊,有气泡产生,加入的氯化钙和

硝酸银反应也可以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的存在,CaCO 3,过滤。

13.(宿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 2O 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 ;②只有 ;③是Cu 、Fe 2O 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 在FeCl 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 3+Cu == 2FeCl 2+CuCl 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

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

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

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

数据如下表: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 中先通CO 气体的作用是 。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

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3)写出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现象为 。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 和B 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

进? 。

【提出猜想】② Fe 2O 3 【实验探究】(1)乙

【交流讨论】 (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 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 Ⅰ , ③ (3)3CO + Fe 2O 3 2Fe + 3CO 2 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 气体,

B 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 装置中

【反思评价】在B 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收集等)。

14.(泰州)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

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 ,相应

的改进措施是 ▲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 ,相应的改

进措施是 ▲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

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红色粉末 少量澄清石灰水 CO A B 高温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X 中除了有CO 2外,还有 ▲

[实验探究]

Ⅰ.小英的探究:

Ⅱ.小青的探究 [实验反思]

Ⅲ.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

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 (填序号)。

A B C

Ⅳ.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 ▲ 溶液,其作用是 ▲ 。

(1) 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 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2) 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3) 氯化氢或HCl

Ⅰ.小英的探究:

浓硫酸

加热

Ⅲ.A Ⅳ.AgNO 3溶液 验证HCl 气体已除尽 15.(无锡)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

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下图:

A B C D E F 其中A 是实验室用草酸(H 2C 2O 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H 2C 2O 4 H 2O+CO

2↑+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 装置无明显现象,C 装置的作用是 。

D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E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4)F 装置的作用是

、 。

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

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

(填“氧化”或“还原”)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Zn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黑色粉末变成 色 Zn 和CuO 能发生置换反应。

浓硫酸草酸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澄清

石灰水镁条氯酸钾铝粉和氧化

铁的均匀混合物盛有细沙

的蒸发皿纸漏斗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

生,水溶液呈无色。

实验2 取Mg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

生,水溶液呈 色。

实验3 取Cu 、Fe 2O 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粉末无变化 Cu 、Fe 2O 3不能反应。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 的反应相似。

实验一 (1)2NaOH+CO 2=Na 2CO 3+H 2O

(2)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 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尾气处理

实验二 2Al+Fe 2O 3 2Fe+Al 2O 3 还原 红 无

镁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 盐溶液

16.(盐城)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 、

H 2O 和CO 2 。

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 ▲ 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 2,还可能含有少量 ▲ 。实验室常用 ▲ 的方法检验这种

可能含有的气体。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

还应该含有 ▲ 、 ▲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

象:① ▲ ,② ▲ ,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 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

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 。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

称得质量仍然为3.8g (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或四等) ?H 2 点燃

?CuCl 2 HCl (答案可互换)

①有气泡产生 ②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答案可互换) (各1分)

?Cu 、Fe 、Zn (或Cu <Fe <Zn ) (2分)

?CuO 中Cu%=64/(64+16)×100%=80% (1分)

3.8gCuO 中m Cu =3.8g ×80%=3.04g (1分)

据Cu 元素守恒知:3.8g “金戒指”中m Cu =3.04g

“金戒指”中Cu%=3.04g/3.8g ×100%=80% (1分)

17.(扬州)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 3C 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

式为: 、 。 高温

FexOy xFe +yH 2O 高温+yH 2+高温+Fe 3C 3Fe 2H 2CH 4

(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CO 外,还能 ▲ 。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3CH 4+4Fe 2O 3 高温3CO 2+6H 2O+8Fe (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

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②点燃A 处酒精灯;③

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 2;④点燃C 处酒精灯;⑤分别熄灭A 、C 处酒精灯;⑥再缓缓通入少量H 2;⑦

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 ▲ → ▲ →⑤→⑥→⑦(填序号) (4)步骤③的目的是▲ ,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 。

(5)若装置D 、E 分别增重m g 和n g ,则m 与n 的关系为 ▲ (填字母);

A .11m = 9n

B .11m < 9n

C .11m > 9n

若缺少装置D ,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 (“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将 ▲ 。

(6)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10.000 g ,装置B 、E 分别增重0.180 g 和0.220 g ,计算样品中氧

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计算过程)。

(1)3CO+Fe 2O 3 高温3CO 2+2Fe (2)作燃料提供反应所需高温

(3)④②(共1分,全对得1分,有错不得分)

(4)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收集尾气验纯 防止生成的精还原铁粉在高温

下又被氧化

(5)C 不变 偏大 (6)样品中氧的质量:g g 160.0180.018

16=? …………………1分 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6.1%10010160.0=?g

g …………………1分 样品中碳的质量:g g 060.0220.044

12=? …………………1分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6.0%10010060.0=?g

g …………………1分 18.(淮安)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 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 2CO 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

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 2CO 3)和小苏打

(NaHCO 3)?……

粗还原铁粉

Fe 2O 3固体

浓硫酸浓硫酸碱石灰

碱石灰

H 2 A B C D E F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

按题18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则能得

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

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拓展延伸】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18、?甲烧杯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乙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 Na2CO3;

?和?

?治疗胃酸过多。

19.(北京)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

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

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其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有刻度的量气装置)

中吹入一定量

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猜想与实践】(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实验记录(1-3)A 中液面下降,B 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 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 中液面

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 中。 CO 2+2NaOH= Na 2CO 3+H 2O

(1-5)D 中液体到吸入C 瓶中,C 瓶中液面上升

数据处理(2)400、75、25;80、15、5

实验反思(1)ABD (2)偏小

22.(绥化)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先关闭止水夹,

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56.?澄清石灰水倒流使溶液变浑 ?不能;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会有这样的现

23.(哈尔滨)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

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

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

固体A 和溶液B ,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 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 3 乙同学:CaCO 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 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 、K 2CO 3 丁同学:KOH 、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

正确,理由是(4)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

氧化钾,需要向溶液

B 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24.(绥化)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

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 3;

你认为是 。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 Ca(OH)2微溶于水 Ca(OH)2和CaCO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25.(吉林)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

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

㈠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右图

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

?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

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㈡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某同学选用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 a2CO3。

㈢处理废液,回收利用

[推理假设]

Na2CO3+2HCl = 2NaCl+H2O+CO2↑(2分)

[实验探究]

(一)?石蕊(1分)

?无气泡产生(或无现象或无变化) (1分)

离方法

26.(沈阳)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

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起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 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 、Na 2CO 3

小洁猜想有:NaCl 、Na 2CO 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实验探究】放入有色布条 布条没有明显变化(或不退色)

【设计方案】小立 足量的CaCl 2溶液 ????????? 除去Na 2CO 3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或试液无明显变化) 小洁(或小英)

(其它合理方法均可)

27.(福州)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

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

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

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

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 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 。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8.(龙岩)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

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

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 、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 、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 ,他的实验是 。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 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

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的

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4)该山泉水经过 (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9.(百色)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

(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石蕊 酚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