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_王丽娟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_王丽娟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_王丽娟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_王丽娟

经验交流

按:根据本案临床表现,可归入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此案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致风寒湿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恋筋骨、血脉而为痹。因此阳虚卫外不固是内因,风寒湿邪乘虚袭入人体是外因。病久阳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侵入引起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故项背肩及上肢疼痛;邪气久羁,气血失荣,故肌肉僵硬;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痠软无力为病久延及肝肾,肝肾亏虚之象;形寒肢冷、双手冰凉、面色淡白无华、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里阳虚而外寒凝之象。脉证合参,证属阳虚寒痹。方中麻黄发表通阳,附子助阳散寒,细辛辛开表里,桂枝行营卫,羌活、桑枝祛寒湿,片姜黄、川芎祛瘀通络、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散寒、通脉止痛之功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细

辛、

麻黄、桂枝、桑枝、羌活等都含有挥发油及生物碱,有解热、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3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孙某,男,52岁,2008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咳嗽反复发作三年余,平素畏寒怕冷,受凉后易发作。近日感寒咳嗽加剧,咯痰色白量多。刻诊:形寒肢冷,夜尿频多,面色淡白无华,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沉紧。查体:体温37℃,两肺呼吸音粗糙,少量干罗音,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重、紊乱。证属阳虚寒侵,表邪束肺,宜温阳散寒以托邪外出。处方:炙麻黄10g、制附子10g(先煎)、细辛6g、杏仁8g、半夏10g、五味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咳嗽减轻,鼻塞流涕消失。继服6剂,咳嗽缓解。连续服30剂,自觉神清气爽,畏寒及尿多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辩证首先分清外感、内伤,而临床多见内伤兼外感之证。本案咳嗽反复发作三年,已成宿疾,肺主气而肾主纳气,日久不愈,致肺肾亏虚;久病必虚,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肺卫不固,故畏寒怕冷,受凉即发,症见形寒肢冷,

夜尿频多,面色淡白无华。今又感风寒,

外束肌表,内郁肺气,肺气郁闭不宣,故咳嗽加剧、咳痰、鼻塞、流涕;舌淡苔白,脉沉紧,脉证合参,为阳虚外感、

寒邪束肺、宣降失常。方中麻黄宣肺解表,附子温阳散寒,细辛通彻表里,内助附子温散少阴之寒邪,外助麻黄宣解太阳之表寒,杏仁、半夏温肺化痰,五味敛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温阳散寒、宣肺止咳,故收良效。4急性喉炎

患者曹某,女,30岁,2008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形瘦体差,素日形寒怕冷,一周前不慎雨淋后即出现恶寒,身困无力,声嘶音哑,咽痒痛、干咳,在某院诊断为“急性喉炎”,予“头孢曲松钠”输液一周,无明显好转。刻诊:音哑,咽痛,欲咳而咳不出,恶寒怕冷,腰膝痠软,食欲不佳,舌淡苔白,脉沉紧。查体:体温36.2℃,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诊断:暴瘖(阳虚寒侵、肺气郁闭)。治法:温阳散寒、宣肺利窍。处方:炙麻黄10g、制附子10g(先煎)、细辛6g、杏仁8g、桔梗10g、甘草10g、蝉蜕10g、木蝴蝶10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即能说话,仍略有嘶哑。再3剂后声音基本恢复,略有干咳咽痒,原方加前胡10g,再服4剂后诸症悉除。

按:《灵枢·忧恚无言篇》曰:“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瘖。”此案患者素体阳虚,又感寒邪,乃肾虚受寒。肾阳不足故形寒怕冷,腰膝痠困;寒

邪袭肺,会厌开合不利,故突然声嘶喑哑;肺被邪遏,气失宣降,则咳嗽咽痛,舌淡苔白,脉沉紧,脉证合参证属太少两感证。

切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故10剂即愈。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快速发展和其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医也越来越受关注,各地也积极开展各种学习中医的活动。但我认为,学中医、懂中医和学好中医之间不是一回事。学中医难不难?不难,这是一些高分学生的观点,原因很简单他们能够用功,肯背肯记,不就是那几百种药、几百个药方吗?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得心应手。但到了临床许多人就开始头疼了,也不那么得心应手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有问题。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

王丽娟

金塔县三合乡卫生院,甘肃

金塔735300摘要目的:探讨西医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方法:从西医角度看待中医的发展,学习中医的哲学思想和整

体观念的思维。结果:学习中医难,其一,中医的哲学思想。其二,中医的理论体系。其三,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其四,中医强调整体思想,辩证施治,通过对中医的学习,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汲取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所在,把它用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通过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和哲学思想,认识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上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中医;体会;心得体会401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中医的感想体会 西医学中医的体会 检验科刘长德 为了医院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将从一个二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并在回医药的开发以及理论的形成上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并迎接这个转变,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西学中班。通过半年的学习,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内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西医的理论体系,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自己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体会很深。现就学习心得作一小结。 一、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由于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 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

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 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 种,称为《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 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 种,并 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 结出现。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00 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 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大观”、“政和”、

中西医学差异

论中西医学文化之异同 摘要: 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 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医学中医西医中西医学差文化异性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以来,有关中西医学比较之研究不断、争论不休,甚至多次出现了废止中医的音符.究其根本原因是有些人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简单地看问题造成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发生发展都不可能逃脱其文化母体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支配着不同的行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医学各自的发展都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虽然世界不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从未中断过交流,人们在解读过程中也有拓展、吸纳、碰撞。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始终存在,从而形成了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理论。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过程中,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理论体系的辨证思维方法,并对各学科的具体方法提供逻辑指导作用。医学发展的关键是医学方法论的变革。分析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障碍。本文试图从中西医学的文化差异作比较研究。 1 中、西医学的起源 《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在公元前 800 至200 年这一阶段诞生。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等. 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从外揣内, 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高深的; 《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 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 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2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发展密切相关。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在世界各地域生活的祖先们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在各种古代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至今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则属以中国为源头的东方文化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发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五、六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形成了所谓东方文化圈。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从未中断过的医学体系。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然而,在中世纪欧洲宗教黑暗统治时期,使西方文化发展陷于停滞状态。经过 15 世纪到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又重新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不是回复古希腊文化),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艺术等得到空前发展,西方文化逐渐成形,导致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将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格式.doc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与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组成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封面 2.目录(可选) 3.中文摘要 4.英文摘要 5.论文正文 6.参考文献 7.附录(可选) 8.致谢 二、撰写规范 (一)封面:采用学校制定的统一格式(见附页) 各项目使用3号楷体 如有副标题 副标题前加破折号 (二)目录(可选):当毕业论文篇幅较长、层次较多、结构复杂时 可列出目录 目录一般只列至三级 并标明页码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 可另起页;"目录"两字使用3号黑体字 居中 中间空一格 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目录内容使用4号宋体字 要求标明页码 每项内容与对应的页码之间使用省略号分隔开 此项可不必备 (三)论文标题:论文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 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标题使用3号黑体字 加粗居中;外文用Times New Roman 加粗居中 (四)署名:毕业论文署名不要用化名和笔名 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 占一行 与标题对应而居中 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空一格 署名选用小4号楷体 (五)中文摘要:"摘要"二字使用小4号黑体 中间空一格 加粗;摘要内容使用小4号楷体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4号黑体) 其后为关键词(小4号楷体) 关键词数量为4-6个 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一般中文摘要约200~300汉字 (六)英文摘要:应含论文的英文题目 全部采用大写字母 "Abstract"(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 内容使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小4号字加粗)其后的关键词首字母大写(小4号) 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一般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七)引言(可选):是论文的起始部分 旨在向读者交待本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 起到引出正文的作用 引言要写得简明扼要 篇幅不要太长 标题使用小4号黑体字 独占行 空两格 引言两字中间不空格;引言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 引言亦可不作为标题 (八)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分析问题 论证观点 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字数在5000以上 1、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 小3号黑体字 加粗 独占行 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4号黑体加粗 独占行 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1" 小4号黑体加粗 独占行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西医学中医心得体会(一)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一则,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这一条非常要紧。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

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 三则,生活中用心。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嘢?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

西医学中医的感想体会

西医学中医的体会 检验科刘长德 为了医院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将从一个二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并在回医药的开发以及理论的形成上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并迎接这个转变,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西学中班。通过半年的学习,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内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西医的理论体系,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自己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体会很深。现就学习心得作一小结。 一、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由于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

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00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

中医与未来医学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1月/22日/ “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上的特别演讲 中医与未来医学 邓铁涛 西方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它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不过二百年,13亿人的中国,5000年来的卫生保健,一直依靠的是中医。中国的传染病史足以为证;中国自东汉以来传染病流行次数不少,但好象欧洲,14世纪、16世纪鼠疫流行,及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次死亡人数过2000万者,未之有也。为什么?中医之功也。2003年SARS流行,世界统计,中国大陆死亡率最低,广州的死亡率更低。溯其原因,是广州中医介入治疗最早之故。 论文化,近四、五百年,西方文化发展很快,造福于人类不少,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估计21世纪开始,将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的时代。现在世界的诸多难题,要靠推广东方文化去解决。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论未来医学,将是西方医学与中医相结合而成为更加完美的医学。 一、 “仁心仁术”是未来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作为医生,对病人有爱心,这是天职,故曰“仁心”。中医另一格言:“痌?在抱”,就是说把病人的病痛看作是医生自己的病痛,必然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绝不能为了搞科研写论文甚至为了金钱就对病人多做不必要的检查、随便给病人做手术以谋利。若做人体器官买卖则更是犯罪的行为。 如何表达医生的爱心?———要求医生施行“仁术”,这是对医生十分严肃的要求。现代医学是一门生物医学,许多治疗措施与技巧都是从动物身上练出来的。不少治疗手段,看来对某一个病可能已解除了,但会落下另一个终身遗憾。例如小孩发热,用抗生素治疗,热是退了,但耳朵却聋了!据报导,中国每年制造三万聋哑儿童;又如胃溃疡潜出血(++++),血止不了便把胃大部分切除;又如糖尿病足,病在脚趾上,治疗方法却把脚切掉,未能治愈又把腿切去了!这样的技术,就不能称为“仁术”。不论现代手术已发展到如何高明的程度,但大方向肯定是错了。中医学对不少急腹症,可以用“非手术治疗”治好。用“仁术”来考量,这才是未来医学的方向。中医学在公元3世纪《金匮要略》就已经用“大黄牡丹皮汤”口服治疗“阑尾炎”,这一方法至今仍可重复。用非手术法治疗宫外孕,保住了生殖器官,治愈后还能生孩子,这多好啊,“仁术”是未来医学的灵魂。 二、医学模式将向“人天观”发展 西方医学的模式原来是———生物模式。20世纪后期才发现不对,最后承认医学的模式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一个进步,但我认为仍然不全面。虽然已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对疾病的重要性,还没有把人提到最重要的地位。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模式的话,应是“天人相应”观,简称“人天观”。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进行健康保健预防与治疗的观察研究。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至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比

中医和西医发展对比

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作业 1为什么美国的医药科学与技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最为先进的国家? 盖伦建立的体液学说一直是西方医学的基础,放血,发疱,灌肠,催吐,发汗这些治疗方法一直是西方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美国早期医学几乎都是殖民者从欧洲搬到新大陆的拙劣翻版。美国医学这一段在“体液论”主导下的医疗方法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当时代进入20世纪后,美国医学却开始发力,并在其最后的50年中开始爆发式的发展。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是由1953年DAN双螺旋引发的,虽然这一伟大发现是在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完成的,但其源头却在美国。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奠定基础的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都在美国。可以说,到20世纪中期,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心已经转到了美国。接下来探究一下美国医学在短时间内崛起的原因。 1)改革教育 美国独立战争后,各类“医学院”纷纷出现,但这种教学的基本方式没有多大变化,学校招揽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因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入学条件。 这个时候,一大批从欧洲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渐渐地在美国医学界形成了一股势力,并逐渐在美国医学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对美国医学教育的状况严重不满。弗莱克斯勒接受对医学院调查的任务,在18个月内走遍了当时美国所有的115所医学院,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于1910年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大多数医学院的情况很糟,学生水平很低,实验室根本不存在,医院与医学院脱节,基础课与临床教学互不相干,经费严重不足等等,“总的情况是一事无成的学校林立,它们由旧式的开业医生管理,即使提供资金,他们也不会把它用来改善教学设备。”调查报告对霍普金斯大学注重研究的医学教育模式备加推崇,他建议关闭全国120所医学院,把经费集中使用在那些值得资助的学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医学教育的措施。这就是著名的“弗莱克斯勒报告”。弗莱克斯勒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医学教育的转折点,它引发了一场美国医学教育的大规模改革,大量不合格的医学院不是合并就是被淘汰。 目前医学院是美国进入门槛最高,学制最长,毕业要求最严的高等学校。由于医学以人的健康与疾病为研究对象,这种严格而长学制的医学教育体制是完全必要的。实践证明,它不但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并且为美国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医学基础的研究 在美国与医学教育正规化平行发展的另一条路线是对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视

2014年西医学中医培训(1)

中医病因之外感致病因素 ●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是 C ●其性趋下的病邪是 D ●六淫中最容易导致出血的是 B ●临床上可见四肢抽搐、目睛上吊、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是由于 A ●三伏天气出现气短无力、懒言是由于 D ●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致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 ●寒邪的性质是是 A ●临床上腕闷,大便后重而不爽,痰多粘腻,呕恶胸痞,小便淋漓不尽是由于 C ●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C ●疠气是指 D 中医病因之内伤致病因素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体现 A ●情志所伤以()为多见 B ●七情致病,首先影响 A ●二便失禁,遗精体现 D ●嗜酒易致机体湿热嗜肥甘易致肥胖、痰盛体现 B ●七情的致病特点不正确的是 C ●脏腑组织和气血病变往往可以导致情志异常正确 ●七情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 ●怒伤心、喜伤肝、思伤肾、忧伤脾、恐伤肺 中医病因之内其他病因素 ●出现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是由于 C ●结石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D ●饮泛肌肤称之为 A ●呈弥漫状态,布散全身,以分泌物、排泄物秽浊、头重如裹、病程缠绵为特点的是 A ●湿聚为饮,积饮成水,水凝为痰不正确 ●痰阻于肺出现 A ●痰、饮、水、湿属阳,同源而异流不正确 ●瘀血疼痛表现为 D ●饮停胸膈称为 C ●痰饮的形成与情志关系不大不正确 中医病机之正邪盛衰、阴阳失调 ●是极严重的里热实症 B ●是机体各种生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总概括,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B ●()多见于外感热病病情发展及其严重阶段。 C ●“两感、直中、内陷”会致()。 D ●()决定病证的虚实、病势以及疾病的转归。 A ●以下哪一项是实的病机的临床表现()。 B ●偏盛病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或结果是阳盛则阳病,阴盛则阴病错误的D ●积极调治,病趋好转痊愈;调治失当,转为迁延性或慢性或留后遗症 C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基本病机()。 C ●以下哪一项不是真实假虚的形成原因()。 D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异同点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异同点 [关键词] 中医学;西医学;异同点 随着西方医学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因此,在社会上、甚至在我们的同仁中不断产生着中医学科学吗这样的疑虑,更有甚者用西医学的方法论来解释、验证中医理论。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不科学的东西能经得起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吗?因此,笔者以为对中医学与西方医学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对于我们学习中医学或者西医学理论,使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端正对中医学或西医学的看法、发展中医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中、西医学的含义及由来 1.1中、西医学的含义 严格说来,医学只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分。现代医学是传统医学发展的产物,现代医学是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西方医学又是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中、西医学之说的由来 几百年前,在我国是没有中医学与西医学之说的。其说是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而逐渐形成的。西医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代,但是在鸦片战争以前,对中国医学影响并不大。直到19世纪,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的入侵,西方医学开始在我国日益广泛的传播:由沿海向内地、由开办诊所到建立医院、由办学校到吸引留学生、由翻译医书到成立学术团体,100多年,在我国形成了中医、西医并存的局面。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中医、西医之称。清初学者戴震曾主张将中西知识结合起来,他曾说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使中西两面法权衡归一。至清末唐容川等人提出系统的中西医学汇通之论,民国初年以降通派大兴于世。20世纪50年代,由于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于是又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在中国,人民习惯将医学划分为中医、西医。并理解为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这种划分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些混乱,也导致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某些对立情绪。因此,一些人用西医学的方法论研究、验证中医学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就不足为奇了。 2 中医、西医学的相同点 总的来讲,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医学的范畴,作为医学两者都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者知识的实践活动。其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研究的对象相同 中、西医学都面对的是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的人,是研究如何维护与促进健康;如何预防与治疗疾病使人康复。从这一角度来讲,中、西医学都是探索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都能对人体的生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2.2认识疾病的角度相同 两者都是从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的。如对咳嗽的认识,中医多认为由于外邪侵肺,导致肺气不畅而上逆而引起,而西医多认为是多种外源性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使人的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 通过这六次课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学习,在人文、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对了大致的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样的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西方的医学是发达的,它给我们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更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国国粹---中医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下面我来简单的谈一谈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一些相同点与区别,希望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之后也能够对中西方医学方面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 医学的起源来源于哲学,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现代科学来判断中医的科学性,中西医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精华。 一、起源相同 医学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1、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2、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并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3、医、巫的

合与分,医巫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疗知识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进而医巫斗争,逐渐打破束缚,确立医的独立地位,并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或许这个理论在当今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思考与研究;4、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巅峰之作“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雅斯贝尔斯说)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堪为中医奠基之作。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全集》“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他的确解决了在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辨、临床实践。《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西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也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

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异常外,还常常影响到别的脏腑,甚至造成整体功能的紊乱。 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 重视整体,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这样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一特点在现代医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辨证论治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辨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其治疗方法有异,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也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阶段,则属不同的证候,初期(1~2天)疹未出透,治当发表透疹;中期(2~4天)肺热明显,治当清解肺热;恢复期(4~7天)余热未尽,肺胃阴伤,治当养阴清热。春季感冒,多为风热,宜用辛凉解表;夏季感冒,多为暑湿,宜用清暑化湿;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宜用辛温解表。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2012年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工作总结

2012年“西医学中医”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2012年度全省西医学中医培训班教学计划,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我院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市2012年度西医学中医人员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2012年度,我院承办“西医学中医”培训任务,培训班参加人数共32人。人员为市属各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西医医师。每人参加中医专业课培训学时数为380学时,专题讲座课15学时,临床见习100学时。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达到了计划要求。 二、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设立本次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以分管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确定培训工作组成员。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并指定中医管理科,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由培训工作组审核培训计划、监督培训按照计划进行。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院培训工作小组在开学典礼上反复强调西医学中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振兴中医、发展中医,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我省2012年卫生工作的重点。这样引起了各位学员的重视,从而在思想和认识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抽调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性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授课,精心准备培训内容,认真备课,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考勤纪律和课堂纪律,

管理好学员,保证场地、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采取多形式进行中医知识培训,提高了学员学习兴趣。 1.改变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把课件应用于课堂,并在课件中插入了大量教学图片和表格,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让学生对讲授内容一目了然,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举办了妇科疾病和中医保健专题讲座课,通过讲座使大家进一步掌握了现代中医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熟练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目的。 3.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均进行考试。以督促培训学员自觉学习,使中医药培训工作得到落实。 本次西医学中医培训班为各位学员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机会,让从事临床工作的西医人员学习和掌握中医药理论,增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业务技能,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水平,进一步发挥在我市中医药医疗中的作用。各位学员在我院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尚有许多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诸如师资力量紧缺,学习条件一般等,给大家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不便,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希望各位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老一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为榜样,推进中医药强市的进程,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将所学的中医药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之中,积极推广使用针灸、推拿、

西医学中医培训结业考试题

《西医学中医》培训结业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数100 分) 单位:职称: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 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空白处)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西方百年难破十大医学难题,中医可以

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 ,肺结核, 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 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 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 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这次治未病的问题, 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 治未病思想, 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疾病的 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 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 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 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 题,他们经过 100 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 心脏器质性病变, 癌症, 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 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 艾滋病! 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 导读: 西方百年难破十大医学难题, 中医可以 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 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1、西医对我说:我

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 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 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宝贵的医学 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 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 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这就不必细说了。2、匚=f 医复兴路在2000 年前的古代、在东方。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 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 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 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

2013“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活动总结

“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活动总结为全面继承传统医药精华,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巷道卫生院自去年在全院实施“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以来,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院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业务技能及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常抓不懈。现将一年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年初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学习、培训、考核等计划,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广泛开展自学经典、背诵经典活动,适时邀请上级医院的业务尖子对我院进行集中培训和专题辅导。中医医师人员每月对西医专业人员组织一次《中医学》集中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医院对全院各类医务人员授予相应的院内考核学分。除了每月对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外,还对规定的学习内容统一考试。并得了良好成效,极大地调动了我院职工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活动实施以来,我院一直把学习运用中医经典,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来抓,通过自学经典、撰写笔记、集中授课、专题辅导、考试考核等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基础理论,提高了业务技能操作水平,营造了讲学习、钻业务、练技术和比水平的浓厚学术氛围,推进了全院业务建设,提升了中医建设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推动了全院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体取得的成效如下: 1、开展个人自学。各科室认真组织了全体医护开展读书活动,按

照规定内容积极开展了自学。每人了选择1-2门课程学习,并参加 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甘肃中医药在线”远程教育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方式学习了省厅推荐的远程教育课件。 2、开展了结对辅导学习活动。各科室主要把临床检验丰富的中医人员做为指导老师,指导学历偏底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新分配毕业大学生,形成结对辅导,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学习期间,学员做了学习笔记,院领导还随时抽查。学习结束后,学员积极撰写了学习总结,并由卫生院组织统一进行了考试。结对辅导老师并写出评语,全院达到合格。 3、院里安排人员参加各级了培训班。卫生院并认真做好了参加县上集中举办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集中培训活动和专业知识培训班并进行了基础理论讲座。卫生院还结合实际,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按照我院医务人员掌握的程度给与相应的评分,全员达到合格。 4、我院4月份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和中医药知识竞赛活动。卫生院还广泛组织开展“识药材、辨药性”、背诵“汤头诀”和“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并鼓励和督促全体学员,每人撰写1篇以上学习小结或心得体会。充分调动全院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中医、用中医的工作热情。 5、大力推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卫生院开展学习活动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紧密结合,在学习培训中积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全院人员掌握了十五项中医适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