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员工管理华为的职业化发展管理

员工管理华为的职业化发展管理

员工管理华为的职业化发展管理
员工管理华为的职业化发展管理

(员工管理)华为的职业化

发展管理

华为的职业化发展管理

2008年09月13日09:41来源:

我有话说查见评论(2)好文我顶(0)

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就如壹列火车从广州开到北京,有数百人搬了道岔,有数十个司机接力,不能说最后壹个驾车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即使需要壹个人去接受鲜花,他也仅是壹个代表,而且不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任正非壹段关于华为管理变革的论述。2005年,任正非于为中共广东省委做华为发展历程的方案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要达到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只有持续的管理变革,才能真正构筑‘端到端’的流程,才能真正职业化、国际化,达到业界最佳的运作水平。这个‘端到端’的流程,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因此,必须快捷有效,流程顺畅。如果达到快速的服务,就会降低人工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

事实上,华为从壹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壹个职业化管理公司。任正非认为:“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壹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职业化发展管理的由来

1995年,随着自主开发的C&C08交换机占据国内市场,华为的年度销售额达到15亿,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期涌现的壹批管理“干部”,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成为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瓶颈。

任正非选择的方式是所谓的“集体辞职”。1996年1月,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均要提交俩份方案,壹份是述职方案,壹份为辞职方案。于竞聘考核中,包括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于内的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但就本质而言,“集体辞职”仍是壹种“群众运动”的新老接替模式,当然,其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

1997年,华为和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作,开始设计公司员工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后来,又和Hay集团合作,设计了任职资格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和资格认证三大部分。

目前,中国企业仍处于职业化管理的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均希望通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来推进职业化管理。可是,由于员工队伍的职业化素养不够,流程和制度推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职业等级资格认证,大多仍属于宽泛的入门级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壹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以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来推进企业的职业化进程,就是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最佳措施。

职业发展“五级双通道”

于有些企业里,经常会听到壹些不太易懂的头衔,像什么正部级设计师,副处级绩效主管,正科级业务员等等。试着问个究竟,不外乎就是于具体职位前面加上了相应的行政级别,这样壹来,地位和待遇等级均能够壹目了然。

1998年之前的华为,就是这样的壹种称谓模式。每到公司开会的时候,先要规定壹下参会人员的级别范围,如科级之上或者处级之上等,不论你是管理人员,

仍是其他专业人士,只要满足相应的级别要求,均必须参加,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参会条件的话,能够先去问壹问上司。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除管理层之外,也涌现出技术、营销、制造、采购、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和唯壹的行政称谓比起来,叠加式的头衔,已经进步了许多,至少承认了专业人士的基本地位,但仍是没有完全跳出“官本位”思想的束缚。毕竟,享受某某级别的待遇和真正的某某官衔相比,总是会有低人壹等的感觉。于许多专业人士见来,最好仍能兼个科长、处长之类的行政职位,或者干脆直接转向管理职位发展,否则职业前景依然黯淡。职业发展既像是于登山,又像是于走迷宫。登山是指于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中,越往上爬位置越少,仍要同时顾及壹不留神出摔下去的危险;而走迷宫,就是有许多条通道可供选择,但很难辨别到底哪条路径正确,毕竟走错路或回到起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传统的职位价值评估,基本上能够解决专业人士薪酬待遇方面的问题,可是,是否拥有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明确身份,以及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同样的重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的话,企业要么很难培养出各类专家人才,要么无法长期保留这些专业人才。

要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首先要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职业发展的上行通道。华为于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著名的“五级双通道”模式。

先梳理出管理和专业俩个基本通道,再按照职位划分的原则,将专业通道进行细分,衍生出技术、营销、服务和支持、采购、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子通道。这些专业通道的纵向再划分出五个职业能力等级阶梯,如,技术通道就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五大台阶构成,而管理通道是从三级开始,分为监督者(三级)、管理者(四级)和领导者(五级)。

于这个多通道模型中,每个员工至少拥有俩条职业发展通道。以技术人员为例,于获得二级技术资格之后,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能够选择管理通道,也能够选择技术通道发展。由于俩条通道的资格要求不同,如果技术特点突出,但领导或管理能力相对欠缺的话,就能够选择于技术通道上继续发展,壹旦成长为资深技术专家,即使不担任管理职位,也能够享受公司副总裁级的薪酬和职业地位,企业也得以充分保留壹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很多员工仍能够选择俩个通道分别进行认证,企业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来确定员工的职等待遇。

当时华为的常务副总裁李壹男等壹批技术领导就同时兼有技术和管理俩个通道的等级资格。作为壹名技术部门的管理者,壹旦失去管理职位后,凭借其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能够再转回到技术通道上发展,这就解决了管理队伍新老接替中“下岗干部”无法安置的问题。

为了大致区分棋力的高下,围棋运动中将职业和非职业选手分为若干个段位。通过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制定和职业等级认证三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员工,也能够拥有自己的职业“段位”,以及不断提升“段位”的机会。

这样,对于每壹名员工而言,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能够选择管理通道发展,也能够选择和自己业务关联的专业通道发展,从而妥善解决了壹般企业中“自古华山壹条路,万众壹心奔仕途”的问题。

任职资格标准和认证

明确了职业发展的通道和台阶,接下来就要确定各个台阶所要求的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究竟是基于技能、行为、绩效仍是资历、学历等其它要求,是等级标准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英美专家壹致发现,以员工持续产生高绩效所需要的关键行为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最能客观评价任职者的胜任程度。首先,和壹般概念性技能难以衡量相比,行为能力能够通过举证来判定,同法律诉讼中所使用的方法类似。是否具备某壹等级的任职资格,不是由本人确定,也不是主管根据主观印象来评判,而是根据行为事实举证的原则,正面的证据能够支持,反面的证据能够否定,由此形成的评价标准既客观,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其次,以绩效标准进行评价,存于“天上掉馅饼”的偶然性。行为是产生绩效的最直接因素,行为能力评价中的举证,综合考虑了员工的累积绩效贡献以及于完成工作之中的过程行为。如果某个人只是偶尔为之的话,不壹定能够满足资格标准的要求,这就避免了评价中的偶然因素,符合职业行为需要持续壹贯的原则。此外,以行为能力为核心,将应知应会、资历、经验等只作为参考项,也摆脱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现象。

行为标准的设计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是否相对独立而不重叠;是否属于该要项中的关键行为;是否能够于员工的具体工作中找到判定的证据。其中寻找证据,是行为标准设计的难点,为了方便操作,于资格标准设计完成之后,仍能够设计关键行为标准的举证库。

1998年,华为于开始推行以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为核心的流程化管理时,IBM的咨询顾问非常强调工作的计划性,IPD中产品开发计划制定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开发设计本身的时间,从而达到了于降低开发风险、保证开发质量的前提之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TTM,Timetomarket)的目的。

华为人多年来壹直不重视计划,喜欢边干边改,这种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的习惯,使得产品开发处于随机状态,质量、进度和费用均无法控制。因此,华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设计中,对是否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制定的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

华为人常犯的另外壹个毛病,就是不习惯按规矩做事,工作敢打敢拼,“狼性”十足,例行的工作,张三李四仍要各有壹套,缺乏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没有时间壹次做好,却有时间将事情壹做再做”是IBM顾问对华为人的基本评价。针对这壹点,华为于设计员工任职资格标准中,主要不是考察员工某壹次工作的完成结果,而是见工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是否能够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且始终坚持壹次性做好的原则。这些符合职业化要求的行为标准的制定,使得员工于争取职业等级不断提升的同时,职业化素养也于切实地提高。

从“壹个萝卜壹个坑”

到“能上能下”

职业等级资格标准建立之后,就能够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等级资格的评价认证。认证能够分为初次认证和周期性认证俩种。初次认证就好比是“壹个萝卜壹个坑”。职业发展等级资格标准,规定了职业发展路径上不同能力等级的要求——“坑”的大小,而人的实际行为能力决定了“萝卜”的尺寸。资格认证就是比照行为标准将相应尺寸的“萝卜”放入大小匹配的“坑”中。

当然,“萝卜”和“坑”的完全匹配只是壹种理想状态,因此,对于每壹级标准,匹配程度能够分为四种基本情况,即职业等(完全胜任)、普通等(胜任)、基础等(基本胜任)、预备等(尚未胜任),员工的胜任情况又和其静态薪酬范围相对应。初次认证之后,将来每隔1-2年,均会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周期性认证,根据认证的结果,将“萝卜”向匹配的“坑”里迁移,不断向更大的“坑”

中迁移是积极的发展方向,但原地不动或向更小的“坑”中迁移的现象也会发生。华为由此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化管理。

于华为的职业发展通道中,管理者职业发展通道中的三个基本等级,即监督者(三级)、管理者(四级)和领导者(五级),分别对应的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层(团队)、中层(部门)和高层(公司)管理者。要想成为三级(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关联的专业二级之上任职资格。这就意味着除少数“空降兵”之外,管理者壹般是从优秀的专业骨干中选拔产生。

于华为,管理者职业发展等级资格标准的设计,是根据任职者取得高绩效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行为提炼而成的,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者的职业化工作水准,但最终目的仍是提高管理者的绩效水平。因此,资格等级标准侧重衡量的是行为标准,也就是考核评价任职者完成工作任务所应该具备的行为要素。资格标准由行为单元构成,每个行为单元又包括若干行为要项以及行为标准项。

例如,对于三级(基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行为单元就是任务管理,而任务管理又是由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指导和控制工作计划的实施以及工作绩效的改进四个行为要项组成。每个行为要项中,均含有若干个衡量评价行为要项的关键行为标准,而资历、经验等因素仅仅作为参考项。此外,行为标准易于通过日常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举证”,符合评价标准“客观性”和“可衡量”的基本要求。

三个级别管理者工作内容的不同,体当下相应行为单元的差异上面。三级管理者主要承担的是基层管理工作,因此,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任务管理),负责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按照流程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流程执行),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资源有效利用),就是其关键的行为单元;而成为四级管

理者之后,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主要的管理职责也就由对任务的管理转变为对目标的管理,同时,对部门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周边部门的协调,也成为其重要的工作职责;作为公司级领导的五级管理者,目标管理又进壹步提升为方针管理,也就是对重大方向的决策把握。此外,公司层面的组织和文化建设,以及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和GE高层的用人标准不谋而合。

职业发展管理的实施意义

目前中国企业于人才能力发展方面普遍面临三大难题:壹是没有明确的能力发展方向,不清楚到底需要重点培养哪些类型的人才;二是缺乏人才能力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既不能对内部人员进行合理区分,又无法和业内水平进行有效比对,由此导致不论是竞聘上岗、岗位轮换仍是梯队建设,均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依据;三是不知道如何使人才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因此,企业首先要明确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接着再来解决如何衡量且持续培养所需人才的问题,这就是人才能力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是任职资格体系的真正意义所于。

从华为的实施效果来见,任职资格体系的推行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用于人才选拔,建立了明确的行为评判标准,任职资格体系成为“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其次,它给员工开辟了多条职业发展通道,有利于员工实现“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再次,加强了胜任力培养。通过资格认证,将员工的能力和标准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差距,从而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为建立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打下了基础。另外,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仍能够产生“人才竞争”的作用,通过“见得见”的能力标尺,让员工感觉到能力“不进则退”的压力,从而激发出内于强烈的自我学习的动力。

华为推进IPD项目的过程

华为,一匹黑马的成长历程 华为是一家以眼光长远见长的通讯设备运营商,任正非一开始被外界称作华为的“毛泽东”,在华为创业初期从管理到业务事事亲力亲为。和毛主席一样,任正非爱写文章,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章。但是显然,任总的理想不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现代通信设备企业,而是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让企业能够成功地持续运作下去。他在自己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写到: “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任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要让成功变成惯性,任正非所做的尝试之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启迪。 《华为基本法》:第一部企业管理大法 90年中期,华为发展面临新的问题:第一,企业迅速的发展令华为对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地膨胀;第二,同时,伴随大量涌入的新员工,企业文化的落地遇到困难。第三,员工的数量增长使得高层与基层员工的沟通越来越少,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感而是生疏和漠然。《华为基本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在拟订之前,总裁任正非就指派一位副总监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教授联系,系统梳理华为的文化,总结成功经验,对《华为基本法》做出定位。《华为基本法》从1995年萌芽,到1996年正式定位为“管理大纲”。 外界对华为基本法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华为实在是太低调了,因此高调对外宣布的《华为基本法》就成了外界了解华为不多的途径之一。华为董事会对外公布的《华为基本法》主旨包括:说明华为要往何处去,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华为的使命、追求和愿景是什么?华为管理效率问题,围绕效率华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内部规则体系,避免因快速扩张而导致管理失控?解决员工的成就感问题,通过确立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与人力资源政策使员工对企业有文化认同,有成就感? 1998年3月,华为基本法审议通过,整个拟订过程耗时三年。这部基本法既是华为内部首个将企业家个体的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的资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完整、系统地对企业总裁进行价值观的总结性文字,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很大推动和示范作用,也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华为基本法》出台后成为国内外企业家竞相追捧、学习的范本,华为在国内外一时间声名鹊起,增加了华为的社会知名度和客户对华为品牌的认同感,令“企业文化”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IT战略规划,全面BPR&IT改进计划 在国际化的战略引导下,华为把IT战略规划列为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并以全面BPR&IT改进计划一同组成华为在第二阶段的主要管理变革方向。

华为研发变革管理(实践篇)

变革管理……实践篇 华为经过持续的管理变革,已经取得明显的收益,体现在绩效指标良好,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 表现在经营结果上,人均效益明显提升,利润率保持领先。 M合作伙伴:说实话和你们合作,就是因为被你们这套ipd流程打动。 B电信认证团:你们深圳和上海的研发中心的运作实际上达到了CMM5级 电信来访VP:你们的数据中心和人员技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挪威船级社:比我们认证的平均水平好十倍(信息安全) 为什么要变革呢? 社会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泛滥、物质心理失衡、利益格局调整,政策法规影响) 经济金融波动(宏观经济走势,金融汇率股市,融资政策与工具,全球一体化) 管理技术创新(新的管理理论、技术一日千里,信息工具革新,人员技能素养) 客户行业产品(价值链一体化,需求细分深化,对手伙伴频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不变等死 一个公司如果沿着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走下去,就会进入-----死亡谷!(1970年的世界500强到1990年,近一半在榜上消逝) 在企业丛林中,“能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反应能力最强的物种”……达尔文 华为为此确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客户价值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和周边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和成功。 企业发展的宏观商业模式: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 微观商业模式:运用一整套和谐的方法论,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端到端流程贯通。这个端到端,就是客户的需求端来,到准确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 这驱动华为从流程、组织和IT方面进行坚持不懈地改进: ……组织:通过资源的协调配合来支撑流程活动的完成。 ……流程: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活动来确保业务目标的达成! ……IT: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流程、组织的运作效率(是的偌大的组织运作起来跟一个人一样协调、效率高) 基于端到端流程框架,华为持续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项目: ……主流程:市场管理(需求管理、市场与组合分析)、产品开发(需求管理、IPD、BOM)、

从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得到的启发

从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得到的启发 众所周知,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而华为培养人才的方法却鲜为人知。《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企业必然对人员流动管理更加严格,这就对企业如何选、育、用、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庞大的人力资源范围内,聚焦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无疑会给更多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以启发。 “华为员工的流动性并不小,但很少是被挖走的,大多数是主动出去创业的。”华为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位经理李元(化名)把这种现象归功于华为对员工的任职资格管理。从秘书开始 借鉴英国NVQ企业行政管理资格认证,建立了文秘的行为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解决了秘书的职业发展通道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秘书的积极性。 1996年左右,随着自主开发的C&C08交换机市场地位的提升,华为的年度销售达到了15亿元,标志着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生产规模和员工队伍的迅速膨胀,华为的管理层次不断增加,其中仅秘书就有500名,这些秘书在公司各级管理层面和交叉点上工作,为推动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稍微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的秘书学历普遍较高,基本是大学本科毕业,一开始进华为大都看重高工资,说自己什么都能做,便做了秘书。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主要是做一些文件收发、资料录入、会议召集等工作,时间一长,觉得秘书好像就是打杂,便不想做了。 1998年,华为派出当时的副总裁张建国到欧洲考察,看一下其它企业以往走过的路。张建国在考察中发现久负盛名的英国NVQ企业行政管理资格认证并非徒有虚名,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秘书的职业发展通道问题,而且能极大地促进秘书的积极性。 刚开始,文秘人员对实行的英国NVQ企业行政管理资格认证并不适应。 李元也觉得非常简单,不知考核的目的何在。“就一些平常的工作指标,觉得对工作没有什么提高作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李元和其它秘书们才逐步认识到: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有序的工作之上的,任职资格认证帮助建立工作秩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处理好例行公事之外的工作,需要有思路,资格认证正是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想法,帮你找处理问题的共性,建立一种逻辑思维上的顺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任职资格认证的思路就是建立一个文秘行为规范,以及达到这一规范的机制。 经过几个月的单元考评后,李元感觉自己好像被一个具备全面素质的优秀秘书指引着工作一样。考评中对照文秘标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有差距时会感自责或恍然大悟,达到标准要求时会感到一种满足。考评员与自己的关系是帮你早日达标,从而使员工在考评过程中能够比较自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华为承诺考评合格的申请人可以获得中英机构联合颁发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对员工来说,这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认可。为保证考评工作的质量,华为在试点工作中根据英国NVQ体系的要求实行了内外部督考的制度。通过督考工作,公司以推动员工达标为共同的目标,上下协调一致,促进了华为公司各管理层次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关系的改善。 一年后,在普考阶段参加考评的华为秘书就达到了300多人,完成1级考评的人数达180人,考评优秀的秘书可以到市场部锻炼,也可以获得逐步的提升,秘书的职业发展通道被打开了。 确定任职资格 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任职资格,对照自己的工作流程。 华为在引进NVQ体系的试点工作中,组织文秘和有关管理人员对国际企业行政管理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对照标准要求来考核工作,使员工们明确了工作改进的目标和文秘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刚开始,在学习的同时,人力资源部反复探索秘书的任职资格,华为依照英国NVQ企业行政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公司人事管理和人员培训的平台,确定了文秘工作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目标,并根据公司自己的实际情况修订和细化了文秘资格标准,建立了一套符合华为实际的有多个级别和任职资格考评体系。 在此原则指导下,打字速度、会议通知、会议所用的文具、会议过程管理、做会议纪要的方法,办公室信息管理,各个部门的流程连接等成为华为秘书的任职资格。比如开会前半小时打电话落实一下,职业化水平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 资格体系做好后,秘书们终于明白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华为秘书的职业能力迅速提高,像电脑管理、文档管理、电话处理,别的单位得招三个人来做,在华为一人足矣。省下了工资、管理费用、办公空间,效率还更高。 华为还建立了资格认证部,组织培训了专门人员负责文秘人员的考评工作,同时还带动了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 秘书问题解决后,人力资源部成立了两个任职资格研究小组,每组三人,开始制订其它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例如,华为对高级管理者进行任职资格认证活动,一方面是通过对各级干部一段工作的总结与评价,探索资格认证的有效途径,以便为下一步开展各层次、全部岗位的认证工作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高级管理者综合素质进行一次摸底,从中区分出各个管理者的不同职业素养和特点,以便进行人才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销售人员任职资格标准的确立,是先在全国各地选出了20名优秀的销售人员,研究小组人员跑到各办事处,看这些优秀销售人员怎么拜访客户、怎样谈判,最后订出一到五级的任职资格标准。 紧接着华为正式成立了任职资格管理部,对各个岗位设立相应的任职资格标准。为了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价值,有一个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任职资格管理部设计了管理与专业技术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业务发展,为自己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通道。以李元为例,他当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走管理岗位信道,进入人力资源系统,以人力资源经理为职业目标;二是走技术岗位通道,坚持做人力资源技术性工作,成为内部的人力资源技术专家。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成功变革至少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企业要实施变革、并希望把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地,那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少要做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公司的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变革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变革工作的总体协调也是由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它的任务大体上如下:负责项目或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风险以及项目预算、项目资源保证以及跟各相关方面的沟通、项目过程监控、专家及顾问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变

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公司变革项目组专门负责变革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承担项目最终的交付责任。 对于项目组来讲,它主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流程、质量。另外,对变革的业务目标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所有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变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业务结果,要有人来负责任,要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个落实的部门就是变革项目组。 变革项目组还要确保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变化带来的问题,尽量减少变革对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但仅仅把机构成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机构需要作出决策,机构还要运作,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比如,公司成立变革指导小组或变革指导委员会,它由哪些人来组成?决策的机制是什么?遇到重大变革问题怎么做决策?决策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下来的结果,变革的结果怎么落实,都需要有正式的文档、制度、流程来保证。 还有一点与变革的组织保证也是有关系的。企业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它要关注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团队与企业各个层级的沟通,尤其是做大项目的时候,沟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整个变革过程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变革的时机和节奏如何把握

华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华为职业生涯规划 一、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和员工基于员工个人和企业组织两方面的需求共同制定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 (二)华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华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稳定员工队伍,增加员工满意度,留住现有优秀人才,吸引外来优秀人才的加入。 2.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降低和减少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生涯规划相违背而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损失。 3.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保证企业未来人才需求和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企业人才断档和后继无人情况的出现。 (三)华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2.确定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3.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实施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4.通过绩效考核、培训、轮岗、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实现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创造条件。 二、华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一)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 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华为公司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前提条件: 1.企业决策层具备相关管理理念。 2.企业管理层具备推动职业生涯管理的愿望、知识和能力。

3.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生涯管理需要层次。 4.员工相信企业推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诚意。 5.企业政策和制度系统化、柔性化的程度高。 (二)华为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 1.明确现阶段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华为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通过预测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基本的人力资源获取、使用、维持和开发的策略。 2.构建职业发展通道 构建职业发展通道是企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工作。 华为在明确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后,根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考虑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通道。下图为华为公司的职业发展通道: 3.制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和规范 制度和规范的存在可以引导员工行为的改变,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能够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华为建立人才发展双通道

华为建立人才发展双通道 华为建立人才发展双通道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和保留专业人才,华为在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人才发展双通道,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以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业技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发展迅速,推动人才管理机制建设 华为创业初期也是采用“以包代管”的方式,为了实现野蛮生长,管理部门层层施压,把任务摊派给下级,然后向下级要效益。而一旦出了问题,上级就会把责任推给下级承包人。这种制度在华为并没有盛行太久就被任正非果断否定了。 任正非意识到,企业全体员工要追求的是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企业一味地分包任务,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管理,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为了奖金和业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所以,任正非指出,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为此,任正非选择了“集体大辞职”。但从本质上而言,“集体大辞职”还是一种“群众运动”的新老接替模式,并没有改变人才管理的局限性。 创立初期的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而言包括:关键人才的职业规划和保留机制不完善,缺乏关键人才管理制度和措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存在瓶颈,尤其缺乏专家类岗位的设置。由于上升通道受阻,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的职业通道会碰到天花板,真正的骨干得不到保障,缺少驱动等。 在任正非看来:“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因此,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作,对员工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进行了设计。 建立职业双通道,优化职业化发展路径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职能职位始终有限,而且技术人员是无法走职业晋升的通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员工向上奋斗的动力。

华为:过去20年如何玩好“变革”这门艺术

华为目前已经是全球500强的企业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大公司来说,华为也有自身的一些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华为只有通过变革才能求生存。田涛在研究华为的变革之路后认为,华为的变革是一门融合与激发活力的艺术,需要自我批评的意识,采用渐进的变革方法论,抱着一颗坚持试验的心灵,实现培训再培训。华为只有进行不断地换血与输血,才能使华为的活力永久长存。 近30年来,互联网和全球化,已深刻影响到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组织形态、文化和行为方式,并给我们的商业模式和教育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 在过去的20年,许多巨无霸的西方百年企业,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逐渐走向衰落与溃败,令人惊惧。比如今天的华为已经是大公司,华为去年年底在全球500强里排名第122位。但今天的华为,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候。 华为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过往成功路径的过分依赖,成功是失败之母。 2.组织肥胖症:对内外变化反应迟钝。 3.组织中年疲劳症:初次更年期。30年的初次更年期,如人到中年的活力与激情降低,变得懒惰、消极、疲惫。此时往往是从大公司到伟大公司的生死界。而惰怠是组织之癌,是任何组织的头号敌人,将可能将组织毁于一旦。所以我们需要变革、变革再变革。 华为如何进行变革 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的最低目标是活下去,最高目标还是活下去。当公司做大,未必等于做强。即使做大,做强了,照样充满危机。所以,变革才成为全球范围内各类组织过去20年喊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华为设有一个变革委员会,专门研究华为怎么开展组织变革。我们结合华为过去20多年的变革,分享下如何进行变革。 1.绝大多数的变革指向,是融合与激发活力 大企业的共同特质一般是控制性越来越强,组织活力递减。1996年,因为变革而发生的华为市场部千人大辞职,在内部没有引起任何震动,人人上台讲演,慷慨激昂,表示为了公司的未来不在乎自己的面子重要与否。 此后十多年来,华为很多干部能上能下,几上几下,大多数人经受住了各种浮沉的考验。同时,削弱了山头文化,避免了组织内部的办公室政治、内耗、甚至分裂企业的行为。2007年再次变革,在公司工作八年上的7000人集体辞职,六个月之内也可以再申请回到公司。重新续聘后,大家的岗位大调整,让更年轻、有才华、有活力的年轻人登上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位置。这样变革的结果是:让更有饥饿感的新生代更有成长的空间,在公司内部形成普遍危机感。 2.自我批判是变革的先导 20多年来,华为从小到大,始终坚持了两个点。一点就是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另外一点是长期坚持自我批判。从几十个人到今天的企业规模,自我批判从来没有间断。自我批判就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就像我们的体育运动一样。但是,即使经常进行自我批判,免不了也会在企业在发展中,随着时间的演变,出现一些大病症。那么,当大的病症出现的时候,要使用变革这把手术刀。 3.渐进是变革的核心方法论 华为的渐进变革道路,首先是从研发开始。因为研发是当时华为的最薄弱的环节;华为当时的技术薄弱、产品短缺,研发也正是华为最急需变革的部门;研发部门相对简单、人员相对好管理,所以先从研发切入。研发变革结束以后,就是供应链、、然后是财务体系的变革,直到今天才开始触及市场体系的变革。为什么市场体系的变革排在最后?原因在于:华为市场团队的作战能力一直超越竞争对手;市场体系的变革搞不好,将会影响到当前业务的发展,影响到“作战机会”。所以到今天,整个公司的多数变革都基本完成,才触及到市场体系的变革。 4.普遍持股的文化基因 员工普遍持股是华为文化的基因,是华为管理知识型劳动者的一个核心的手段。所以,华为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的时候,总能够做到风平浪静,因为每个人都是老板。 5.变革发动前的蓄势期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讨论课题: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高召 目录: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3)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三)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策略 (8)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与人力资源策略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为全体员工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竞合中,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公司。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全球化背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通信设备关税低,国际通讯巨头攫取中国市场。全球化动因力求持续发展,全球化战略是“逼上梁山”的选择;电信设备商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化,依靠区域市场难以生存。"友商"战略;国内市场画地为牢,以守为攻;国外市场"低成本战略"大举进攻。 华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21世纪初,通信设备的关税相对较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华为以"成本领先优势"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电信巨头研发成本高,遭遇华为低成本战略,迫使其与华为进行战略合作;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全球化是华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全球研发为特点,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究所,研发系统实行CMM管理;通过这些研发机构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技术,为华为总部的产品开发提供支持与服务,实现全球同步开发。在欠发达国家,依靠低价格策略进行自主品牌的建设;在发达国家,积极寻求与国际电信巨头的战略合作,积极进行OEM商务洽谈。 华为全球化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屡战屡败可以理解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赢得突破这个阶段进一步派人。到各个国家,只要哪一个国家人口多,电话需求大,就派人做市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在2001年基本上实现了3个多亿的销售。 第三阶段:拓展欧美市场蕴含着两条战线:1.华为在全球布网以后,在欧美以外的市场全面突破;2.大力的拓展欧美市场.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愈加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无法绕过的门槛。而华为提早将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从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市场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移动通信与宽带网络市场仍有较快的增长,但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2000年24.9%,快速下降到2000~2002年2.1%(资料来源:CCIC)。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已变得异常困难,因此,这些厂家必须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以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 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的惨烈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意义。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1996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华为国际市场开拓,还是沿用国内市场所采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深圳的近邻香港,俄罗斯和拉美市场是华为首先瞄准的"猎物"。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层层包围进军东南亚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延伸发达国家,攻占欧美市场,为香港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提供移动智能网;以10GSDH光网络产品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随后,华为开始考虑发展中国

华为的产品服务变革原因=

华为的产品服务变革原因 华为的产品服务变革原因;华为变更原因;有媒体最近援引华为消费者BGCEO余承东的话说,;很多人都知道,一直以来,“中华酷联”与国内的电信;这从余承东的微博文中也能感觉出来,观察他近一个月;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icAnalytics;出货量、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但其实华为并不轻松,;余承东的微博文中也有“回应”,他最近写到,“荣耀;其实华为现在的尝试效果 华为的产品服务变革原因 华为变更原因 有媒体最近援引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的话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华为手机产品机型会删减至少80%,总机型将不超过10款。同时,将不再做超低端机型,华为终端的渠道重点将是公开渠道+电商渠道,两大渠道占比会在80%左右,而运营商渠道比例将压缩到20%左右。这些信息意味着,华为即将出现重大变化,而国内手机市场,也将受到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一直以来,“中华酷联”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主要依赖运营商渠道,其中的利弊已多次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几个月前刚刚传出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削减营销费用、税率“营改增”这些消息时,笔者就认为利益与运营商捆绑多年的手机厂商将有重大改变,果不其然,华为的变动验证了这点。当运营商出现变动时,与之利益相关联的手机厂商不可能不变。 这从余承东的微博文中也能感觉出来,观察他近一个月来的发

言,就会发现他的话题有不少是围绕着华为上面的重大改变而说的,比如说引用业界人士的话说华为商场不如小米商场,比如说“营销上将努力提升”,比如说夸赞小米的营销能力,说华为的互联网营销宣传能力急需提升等等,这些内容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华为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以后,逐渐找到了脱离运营商“独立生存”的信心。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ic Analytics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全球五大厂商中已经占据了三席,三星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32.6%降至目前的25.2%,而华为和联想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 出货量、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但其实华为并不轻松,他们与其它国内竞争对手的距离并未拉开,笔者记得原来前诺基亚的高管赵科林曾经说过,“华为的产品在国产手机中最好,可是在渠道和品牌上最差”。一句话指出了华为的短板,此前,在华为销量结构中,来自运营商渠道的销量高达70%,可谓十分单一。 余承东的微博文中也有“回应”,他最近写到,“荣耀要学习小米,构筑起互联网电商营销能力与用户经营能力。华为品牌要学习苹果三星OPPO等,构筑起渠道零售掌控能力和品牌号召力!”摆脱运营商的超低端机型的制作要求、摆脱低利润、摆脱单一渠道的意图十分明显。 其实华为现在的尝试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然他们这时也不会宣布做出上述这么大变动。这里笔者仅举华为荣耀系列这一个例子,去年年底时正式从华为独立出来后,以华为旗下独立电商品牌的身份与小

如何评价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应的薪酬战略

如何评价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应的薪酬战略 华为人力资源体系最成功的是三点,一点是人力资源储备,一是人员长期激励,一是强势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贯彻。 1,在1999年,华为开出的本科薪水是4000,还包括800的饭补,应该是优于绝大多数的企业的,对当时上学一个月消费300块的我们来说,是有巨大诱惑的。公司在2001年左右更是开始了所谓海量招聘,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甚至出现一锅端的现象,人才的争夺本质上是企业竞争第一,也是根本的环节。 2,人员长期激励,现在华为中层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我认为肯定是以千记的,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长期的股权激励。华为有一套非常“刺激的”期权激励计划,曾经一度每股分红3块多。这些长期的激励为华为留住了大量的人才。 3,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上两点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当一个企业一年新招几千名本科生的时候,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来影响,规范,培训这些职场新人的行为。吃得多不是本事,消化的好才是:)其实华为政策里没有海量招聘海量淘汰的东西存在,过去十年华为的人员增长了10倍,每个培养过的人都很有价值。 组织基础 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体系,首先面临的是组织基础问题。各级人力资源部门怎样设置、怎样管理,选什么样的人做人力资源管理者?华为的HR组织基础十分独特,三个关键词是: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 人力资源委员会 华为实行委员会制,分为五级,公司层面由总裁、副总裁组成,二级委员会由业务部门主要决策层的经理们组成,如此往下,直到由事业部的主任、副主任,业务经理组成的五级委员会。委员会是决策和评价的机构,通过集体决议来贯彻公正、公平的理念。 委员会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声音,因此是公平的;但如同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它同时也要服从华为的另一个关键原则:从贤不从众。 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 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分多个层次,从功能齐全的公司层面人力资源部,到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内的干部部。人力资源总部和各部门人力资源部的关系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 各级干部部的行政隶属关系归各所属事业部或职能部门,其个人的业绩考核、工资与奖金由所属部门直接负责,而其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归总部人力资源部直接领导。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级部门HR们在业务归属上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总部自己的人,这令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人力资源总部中,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否则,各部门HR们会把人力资源工作看成是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种连带的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和共同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做大。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第一章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体系与运作方式 一、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成员与运作 1、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HRMC)的职责:HRMC负责管理、监督公司级人力资源决策与活动,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对人力资源领域的战略问题向EMT提供建议,以支撑公司的增长和公司的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主任:人力资源总裁 成员:人力资源部主管、各大部门主管、华为大学主管、各大部门干部部主管;根据具体议题需要,邀请有关业务部门代表参加。 秘书机构: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运作: 会议频度:每季度一次,可根据需要召开特别会议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工作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制定全球人力资源政策,并实现对公司全球人力资源业务的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体系与机制的完善与推行,为公司业务正常运作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促进公司商业目标的达成。 2.根据公司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高效和有效运作,促进公司业务顺利开展。 3.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组织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及政策并实施,确保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得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持。 4.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状况,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政策并组织实施,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5.建立、完善并推行有利于员工成长的职业发展机制,通过培训、培养和任职资格管理,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人岗匹配。 6.根据行业特征、公司的战略及公司员工总体特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建设良好的企业

文化,促进员工与公司关系的和谐和发展。 7.根据公司价值导向,制订薪酬福利政策并实施,提出合理的薪酬结构和新酬标准,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持续吸引、保留优秀人才和关键员工。 8.基于公司全球化战略,参考国际惯例,结合业务需求,建立并优化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订相应政策,以促进国际业务的拓展。 9.根据公司对人力资源体系的要求,建立公司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人员体系和干部后备队伍及运作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体系的成长满足业务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1.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管理者的职责。 2.各部门管理者有责任记录、指导、支持、激励与合理评价下属人员的工作,负有帮助下属人员成长的责任。 3.下属人员才干的发挥与对优秀人才的推荐,是决定管理者的晋升与人事待遇的重要因素。 4.提升员工任职能力:任职资格标准可以为培训提供需求,牵引员工学习;认证复核过程中提出的改进点,用于指导员工制订改进计划、有针对地参加培训及相关锻炼;用于帮助主管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辅导;为培训机构有针对地组织培训提供参考。 5.在职位管理中 (1)人员选拔与调配:出现职位空缺或根据组织需要进行岗位调配时,优先从已获得职位要求的任职资格的员工中选拔、聘用;对外招聘时,可以参照相关职位的任职资格标准确定聘用标准。 (2)任命管理:任命前,需对拟任命职位的拟任职者进行任职资格审核,任职资格审核未通过者不得上报审批。 (3)员工职级管理:任职资格达标作为员工职级调整的必要条件,原则上未获得相应任职资格等级的员工,职级不得上调。 6.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员工任职资格分布,是制订人力资源规划重要依据。 7.在年终评议中:任职资格结果作为年终评议的重要参考依据。 8.在其他方面:如会议参与权、决策权或决策参与权、资源调配权、审批权等。 第三章人员选拔与流动渠道

华为现任高管独家分享——华为管理真经(同名36695)

华为现任高管独家分享——华为管理真经(同名36695)

华为管理真经华为现任高管独家分享——走进华为 走进华为实地考察 现任高管与管理培训顾问独家分享华为管理真经 吃、住、行在华为,体验真实华为文化 在中国社会变革和企业转型过程中,只有将标杆企业管理变革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转化为符合现实环境的操作性管理解决方案,才能让企业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独家分享华为最核心的三大管理真经: 1、唯文化生生不息——打造卓越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2、持续的管理变革——寻找基业长青的企业机制; 3、企业战略与组织执行——保障企业战略制定与高效落地执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使您能够在当今困难的商务环境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帮助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并不断自我创新:在竞争中获胜,实现职能与组织卓越,高效的战略执行力。 课程内容与安排: 报到日:下午:学员报到

14:00-18:00 华为总部签到、入住、集合 18:30-20:00 餐厅欢迎晚宴、交流、结识 第一天上午:走进华为实地考察 参观华为企业业务展厅(合影): 1 全方位体验华为核心竞争力,企业业务展厅展示最尖端的技术,最前沿的解决方案,最时尚的手机终端; 2 体验华为全线产品及解决方案,展示华为如何运用业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通信服务; 3 体验视频会议室,可现场开会体验。 参观华为数据中心: 了解华为如何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高效安全数据服务。全面支持着公司全球的IT业务运作和客户服务运作。它可以提供公司IT资源集中管理和可靠保障,减少信息安全风险,提高灾难恢复能力,以满足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需求。 行政A 区 参观董事会、总裁、人力、行政、财经办公区: 建筑风格是仿照唐代建筑的风格而建造的,充满了复古的气息,展现的中国的建筑艺术。可近距离目睹华为高层办公环境,从园区建筑亲身感受华为中西结合的文化。 参观华为培训中心(华为企业大学): 培训中心是公司应现代国际通讯行业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而建设的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客户和员工培训基地。在这里体验华为培训文化,感受华为大学软硬兼施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华为管理培训

项目管理培训 内容概要 管理者与非管理者 ●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之间在完成任务时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管理者必须通过别人(尤其是下属)来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因此,通过别人完成任务是管理者的核心职责。 ●管理者如何有效的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要有效的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管理者必须G-E-H。 使别人了解行动的方向,知道做什么(Guide,向导) 帮助别人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胜任度(Enabler) 对别人的行动有一定的控制力,以保证他们的行为过程不偏离目标(Housekeeper,监控者) ●TQC三角关系T:time,时间。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 机会窗。工程商人。 质量基线,依靠类似产品的积累,工作能力和开发流程的提高,对功能、性能、稳定性、UI界面有全面的设计。相对合乎规范的流程。IPD,集成开发流程,能够尽可能的使开发的流程规范化,对 人的依赖程度最低。 ●管理者的三项目关键任务: Guide:帮助下属掌握工作方向。 a)了解上级意图和组织的发展方向; b)制定行动战略和工作计划; c)使下级了解自身工作与组织目标的联系; d)帮助下级确定具体的工作方向和角色定位; e)了解对自己的工作内容的期望和衡量标准; Enabler:帮助下属提高胜任程度 a)形成有效的思维方法; b)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 c)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处; d)强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e)提供发挥作用的条件; f)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g)指导和鼓励反馈; Housekeeper:使下属不偏离目标 a)建立起必要的行为准则,避免无政府注意、无秩序的工作环境; b)保持有效的工作秩序和沟通交流的秩序; c)必要时能做到“我说你做”; d)给下属适当的自主空间,避免形成窒息性的工作环境,阻碍下属积极性的发挥; e)对下属偏离目标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性反馈; f)组织绩效是管理者核心职责的结果表现; ●扩展问题: 衡量标准:双向沟通,为了避免失真,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双向确认。 多头管理:矩阵式管理; 激励:公开表扬,私下批评 处理沟通问题的原则:与工作不相关的事物不要谈及。明确合作单位的接口人。关键事物通过邮件确认。勤诚巧。 激发型团队,高效型团队,中立型团队,消极型团队。Q12问题 作为管理者,你在管理上遇到的最主要的三大困惑是什么 ●项目经理角色认知

华为的干部管理对国企干部转变的启示

华为的干部管理对国企干部转变的启示 一、“国企干部”角色的内在矛盾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国企干部如果不能完成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企业内行政思路和市场思路发生碰撞,就会成为管理实践中各种内耗的根源,而最终导致混合改制失败。 国企干部和市场上的职业经理人最大的不同来源于自我角色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压力来源很大程度来自于角色认知和冲突。国企干部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行政序列中的职业操守和游戏规则。如主要对上级组织负责,match让上级满意,强调组织忠诚,其职业能力的评价、考核标准也全部采用行政干部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是国企管理者身上承担的企业发展的市场压力难以有效传递。如国企管理者要关注和谐、强调稳定,在机会和资源配置方面,稳定放在优先位置。这些与企业组织对于管理者先天性的绩效要求相矛盾。 国企管理者的角色、身份定位和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存在着内在冲突,自然就难以实现对绩match效目标负责的match使命。 在政企分开过程中,国企里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管理者仍然是干部身份,但开始强调责任导向。这种变化解决了国企管理者在企业内的管理权威性的问题,即国企管理者要对企业的发展负责。 然而,这一法定管理权威属于上级指派,而不是来自于其职业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不是顺应企业组织对管理者的内在要求和规律“自然而然”成长进化的结mmatchatch果,国企干部仍然难以实现真正的职业化的转变。 简单地说,没有真正转换国企干部的身份内涵,没有真正解决管理者的职业化、专业能力问题和市场化成长配置机制的任何形式的“转身份”,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 二、华为“干部部”管的不是干部 长期存在的“国企干部”现象使得“干部”一词成为一个特殊符号。但是在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却在组织形式上专门存在一个“干部部”,并以此来统领业务部门的干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不过在华为,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干部定义,比如干部到底包括哪些人,要满足什么条件等。新员工入职华为时,员工信息登记表上都有一个干部身份的填报。因此,华为的干部不仅仅是管理者,还包括管理者的后备队伍。这一点与有行政级别的国企干部的身份识别是不同的,华为的干部更多的是回归到责任和义务。

华为研发变革管理(理论篇)

变革管理……理论篇 华为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瓶,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践行成就客户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的业务管理体系,是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这个是业务管理体系建设和改进的目标。主要的手段: 1,市场驱动机制来保证对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和快速响应。(市场驱动) 2,端到端全流程体系来保证客户价值创造过程的畅通。(不仅仅是研发,市场机会的获取,到研发,到客户价值的交付,服务等全环节,因此涉及到不同的体系)3,运作有序的跨部门团队和清晰的分层决策模式来落实责任主体。(处处体现分层决策和跨部门团队) 4,整体规划的IT架构来保证需求信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集成统一。(IT工具的重要意义) 5,规范化的变革体系和职业化的变革队伍保证管理改进的持续有效。 这些手段实质上是将QMS框架应用于管理体系改进上。 高效的业务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的过程的,有道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流程管理体系是基于公司的业务战略构建的。 什么是变革?变革是企业通过从组织文化、流程和IT技术等方面进行的调整,来改善业务经营能力,使自身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典型的案例如华为研发体系的敏捷实践的引入,使得僵化得CMM变得更适应日益多变的客户需求,在流程、组织文化以及IT工具上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可以说变革管理是流程管理、组织文化、技术管理的交集。 变革的实质是变人:技术……做事的工具,流程……做事的方式、组织文化……做事的人。 老革命在变革中会遇到新问题:任何变革都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不适应和不确定性,并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如IPD引入企业内部后,会对组织和个人造成一些冲击,多少会影响效率。常见的变革阻力来自一些老同志或者既得利益者,他们会带着这样哪样的疑问和困惑来看待变革: 变革能带来什么?对我有什么风险? 觉察到对工作安排的威胁 影响力、权威性和控制力丧失 部门调整?向谁汇报? 沟通方式改变,跨部门团队如何运作? 低承受力 流程变了,习惯要变 更多的监控,更严厉的考评 专业技术的损失,需要学习新的技能 某些利益干系人的心理在变革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调整……设想……开始行动……有了进步……取得成就 变革过渡期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因素: 变革前: 私人(21%)社交/闲聊(19%),生产性工作(6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