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

二○一三年二月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编写人:

审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队长: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编制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提交单位: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提交时间:二○一三年二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矿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矿井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DUK-2A高密度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工作方法及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工程地球物理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矿坑涌水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

2、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幅(1:2000);

3、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柱状图 1幅(1:500);

4、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0);

5、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充水性图 1幅(1:2000);

附表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

附件目录

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业主委托书;

3、业主承诺书;

4、编制单位承诺书;

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

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排查整治水害隐患,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水害防治主体责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29号)和《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结合《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由于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受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的委托,我公司对其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DUK-2A高密度点法及简易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通过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结合DUK-2A高密度点法报告,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井田主要水害类型、分布、易发地段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矿井涌水量,提出有效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以利于煤矿企业预防和减少水害,并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价。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

1、初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充水形式,预

测矿区开采地段矿坑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突

水形式;

2、收集调查相邻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的分布、采空范围、开

采深度、积水等情况;

3、收集矿坑涌水量记录,同时研究区域降雨分布、强度及入渗

条件,分析涌水量与年降水量、雨季集中降水量、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一次连续降水量之间关系,以确定和掌握其统计规律性;

4、评价开采条件下对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破坏形式;

5、对矿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主要水患,进行矿井水害分析,

提出相应有效地“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

6、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

7、提交《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书》。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

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

《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 29号)、

号)、《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

水工作条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规范》、《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电法勘探规范》

(MT/T 898-2000)及业主委托书。

第二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

大河煤矿位于盘县城北东的淤泥乡,矿区距淤泥乡政府,距盘县城关镇28km,盘县至淤泥乡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矿区距松河火车站20km,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44′″~104°45′″;北纬25°58′″~25°58′″。

大河煤矿

图1-1 大河煤矿交通位置图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为整合矿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大河煤矿由原“大河煤矿”、“说么备二煤矿”和“树香木煤矿(说么备煤矿)”整合而成。采矿权人为盘县淤泥大河煤矿(柳光怀);地址:盘县淤泥乡;经济类型为:私营合伙企业;开采矿种为:煤;生产规模:45万吨/年;矿区面积,开采深度:1700m-1050m;采矿许可证证号:C1;有效期2010年3月至2030年3月。

第二节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地势总体中高四低,飞仙关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矿区海拔最高为1965m,最低1625m,相对高差约340m。矿区冲沟发育,山脊与沟

谷交替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矿区西、北部的淤泥河最低海拔高1625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气象水文

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湿度大,年相对湿度为78%,日照少,东南风多,并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

根据盘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每年降水分布不均,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50mm以上,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小于40mm,枯水季节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降大雨至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毫米,时最大降水量66.4毫米。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5℃,冰冻期为每年12月、元月。年平均蒸发量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夏暴雨、秋绵雨等。

矿区位于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淤泥河支流,矿区外围西、北部有淤泥河自南西向北东流经矿区外围。淤泥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根据以往资料,该河流最大流量s,最小流量s,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有关规定,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属Ⅵ度区。根据野外调查,矿区无新构造活动迹象。综合分析认为矿区属较稳定区域。

主要自然灾害

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顶、底板、瓦斯、粉尘、火灾、水害、冰雹、地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贵州省盘县大河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对评估区内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评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三级。

该矿目前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在地下开采活动的影响下,将加速冒裂带范围内的崩塌和剥落。井田范围内坡积物等松散地层较多,且植被不发育,雨季受洪水冲刷有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本矿必须严格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结论和建议实施。

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

整合前,原大河煤矿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有一条主斜井(沿12煤层布置)、两条回风井,已开采了部分10、12、17、182煤层;其中1、3、63煤层浅部资源大部分被当地原有的小窑采乱,对其小窑采乱部分已边角煤的形式进行回收。

树香木煤矿(原说么备煤矿)生产能力6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已开采了部分17、182号煤层,生产能力6万t/a。说么备二煤矿采用斜井开拓,现已关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情况有所好转。

矿山开采现状

该矿自取得变更设计开采方案项目核准及备案登记证明以来,矿方已经完成工业广场征地工作,并取得部分井筒施工进度。但因矿方建设成为45万吨/年的手续不全,现已停止施工。

在工业场地1655m标高沿182煤层底板、290°方位角新建一条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的运输,兼矿井进风等任务(井口坐标为:X=2874385、Y=,井筒方位角290°,倾角-9°);沿182煤层底板1643m 标高、290°方位角新建一条副平硐,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和矸石的运输,兼矿井进风、运送人员(井口坐标为:X=2874412、Y=,井筒方位角290°);沿182煤层底板1673m标高、290°方位角新建一条回风平硐作矿井的专用回风井(井口坐标为:X=2874370、Y=,井筒方位角290°)。当主斜井在1572m标高落平掘进总运输石门贯通运输上山、副平硐掘进480m后贯通轨道上山、回风平硐掘380m后掘回风暗斜井贯通回风上山。回风上山、轨道上山、运输上山布置在182煤层底板,并在1400m标高落平,布置水泵房和水仓,形成矿井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

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1960年2月—1965年5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在土城向斜北翼进行普查勘探完成了1:5000地形地质图草测及10个钻孔的工作,提交了《盘县煤田土城向斜北翼西段普查报告》,本次储量核实时未收集到该报告;

1964年12月—1966年1月,原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

探公司129队在土城三井田进行精查勘探,于1966年10月提交了《盘县煤田土城三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

20世纪7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一〇八队在进行1:20万盘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对区内地层、构造、矿产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了解,并编制了盘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1979年4月—1982年6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在松河井田进行补充勘探,于1982年10月提交了《贵州省盘县特区盘江矿区松河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领导小组文件,六盘水生(69)148号);

2008年8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大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13年1月提供的《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富水区电法探测报告》;

以上地质工作对该区详细划分了区内地层,描述了地质构造和矿产,基本查明了矿区含煤岩系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主要含煤岩组为宣威含煤岩组,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1、3、63、10、12、151、16、17、182、272、292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区内含可采煤层一层(32煤层)。

第三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地质

区域地层

本煤矿位于土城三井田东,区域出露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三

叠系及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缺失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古新系,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有基性火成岩,详见区域地层见简表。

勘探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至下而上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和宣威(P3xn)煤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厚度大,区内出露不全,根据岩性分为二段。

下段(P3β1):灰黑~灰绿色致密坚硬的玄武岩,顶部间有1~2层不甚稳定的灰褐色砂质泥岩,区内出露不全,厚度大于300米。

上段(P3β2):上部为灰紫、灰绿色凝灰岩,具杏仁状结构,下部为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煤层二层(31、32),31煤层区内厚度小不可采,32煤层厚~米,平均米。该段厚45米。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n):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较完整,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根据岩性和含煤情况分为三段:第一段(P3xn1):以24煤层为上界,厚80~110米,平均98米,岩性以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多凝灰质成分,含黄铁矿结核及瘤状菱铁质结核,常见较完整的大羽羊齿、楔羊齿等类植物化石。动物化石仅分布于25号煤层顶板及30号煤层的底板两个层位中,以腕足类的戟贝、舌形贝为主。含煤14~18层,区内可采272及292两层,可采煤层分布于中下段,上部及底部的煤层多薄而不稳定。底部为灰色铝土质泥岩厚0~1米,致密性脆,具鲕状结构,沉

积极不稳定。

第二段(P3xn2):以12煤层为顶界,厚160~180米,平均167米。下部以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在全区比较稳定,厚61米。上部岩性变化较大,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细砂岩为主,常相互递变。本段含有中等量的大羽羊齿、芦木、鳞木等植物化石及似层状菱铁质结核,上部地层含黄铁矿极少。动物化石仅分布在下部的22、24号煤层顶板,以腕足类为主,不稳定。共含煤24~26层,12、151、16、17、182等可采煤层集中于上部,为本区主要含煤段。

第三段(P3xn3):以1号煤层顶板含动物化石的砂质泥岩为上界,厚100~120米,平均112米。本段岩性在全区比较稳定,以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夹坚脆的砂质泥岩。动物化石分布于全段岩层之中,以腕足类为主,腹足类、瓣鳃类次之。完整的植物化石仅分布在中、下部个别岩层中。本段共含煤14~16层,可采煤层1、3、63等煤层均分布在本段,亦为本区主要含煤段。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区内出露不全,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Tp):俗称绿色砂岩。上部以灰绿色厚层致密坚硬细砂岩为主,下部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含较多的腕足类化石,以舌形贝为主。顶部含方解石小蠕虫状体,常出现紫、绿两色岩性的交替,厚130米。

上段(T1f):按岩性分为五小段,区内出露一到三段:

第一段(T1f1):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上部间有一、二层砂岩。厚120米。

第二段(T1f2):紫灰~暗紫色中厚层细砂岩,斜层理发育,间夹砂质泥岩。含瓣鳃类和舌形贝化石。厚50米。

第三段(T1f3):暗紫色薄层状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偶夹薄凸镜状的灰岩。区内出露不全,厚度180米。

第四系(Q):主要为坡残积粘性土,局部见坡洪积土,区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厚度小于0~20米,一般为3米,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区域构造

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黔北台隆(Ⅱ级)六盘水断陷(Ⅲ级)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Ⅳ级)之土城向斜的北翼中段,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

矿山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东段,区内构造复杂,矿区总体为单斜地层,因构造而略成S状,岩层产状较为稳定,走向东南105°左右,倾向南西185°左右,倾角为26°左右。

断层:

大寨倾向逆断层(10):位于矿区东~东南~南,区内出露长2400余米。走向北东60°,断层在飞仙关地层一带出露明显,在地貌上侵蚀成较大的深沟,破碎带较大,一般在3~5米,两盘岩层由于岩层性质及受力不均,部分地段在50米内均有揉褶现象,伴生小断层多,地面断层倾角不一,由64°~85°,断距25~35米。由于位于矿界外,对本矿煤层开采影响小。

博嘎寨倾向正断层(12):由北东~南西斜切过矿区中部,区内出露长约2700米,走向北东55°,倾向南东,断层迹象在地面出露极为明显,破碎带宽窄不一,从米~5米,断层倾角45°~77°,断层落差由北至南逐渐增大,6001号钻孔断层落差40米,6003钻孔断层落差增加至60米深部则加大至130米。

由于断层较大,地面所见在其旁侧百米内形成较多的平行附生小断裂,组成了一个宽200米构造带,地层走向在这里也出现急剧变化。钻孔所见更甚,6001孔、6003孔均在其下部见有一规模较大的隐伏伴生正断层(24),24正断层与本断层倾向相反而组成一个小地垒,夹于中间凸起上抬部分的煤层及地层均遭受严重构造破坏,而少开采价值。本断层经地面和钻孔严密控制,勘探程度较高。切断矿区内所有煤层,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大。

倾向正断层(14):位于矿区西部,出露长约300米,断层走向近北,倾向近西,倾角64°断距5~10米,对矿区内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茨嘎斜交正断层(15):位于矿区西、西北部,区内出露长约1300米,走向上略成S形弯曲,倾向南西,基本沿地层走向分布断距10~

25米。地面出露明显,破碎带较窄在1米左右,断面较平整,两盘岩层整齐无挤压现象。切断矿区内部分可采煤层,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岩系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主要含煤岩组为宣威含煤岩组,宣威组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较完整,全厚360~380米,平均377米。含煤50余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1、3、63、10、12、151、16、17、182、272、292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区内含可采煤层一层(32煤层)。

1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顶部,为宣威组与飞仙关组分界标志层。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5°,为缓倾斜。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稳定,煤层中部含二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上部,上距1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无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

63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中部,上距3煤层37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中部含一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0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下部,上距63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稳定,煤层中部含一至二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底部,上距10煤层米,为宣威组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层标志层。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8°,为

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稳定,局部煤层中部含一至四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51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上部,上距12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通常煤层下部含一层夹矸,上部含一至三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6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151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无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7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151煤层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6°,为缓倾斜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中部含一至三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18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二段中部,上距17煤层米,下距宣威组第二段底界110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7°,为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五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27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一段中下部,上距宣威组第二段顶界50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3°,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三层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

292煤层:位于宣威组第一段下部,上距272煤层15米,下距宣威组第一段底界32米。煤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平均23°,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厚~米,平均厚,厚度较稳定,煤层含一至四层夹矸。属稳定型煤层。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6月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结合我矿《地质简测报告》,为能给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我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范围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马路河向东径流至安龙县石灰窑村附近进入地下河后排泄于北盘江一级支流坝子河中,最终汇入深切割的北盘江中。区域上南、北盘江分水岭位于矿区西部5km处,呈“7”字型通过。北盘江二级支流马路河、大桥河地表分水岭距矿区北部约4公里处呈东西向穿过。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层为P3c+d、P3l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具近源补给排泄的特点,其排泄不受外围的深切割河流控制,根据地质构造、充水含水层空间形态结合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南北盘江分水岭南部,南以包谷地背斜伴生断层为界,北西以南北盘江分水岭为界,东为无限边界。矿区位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矿区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其地表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矿区北西部发育有沟头溪沟(H1),其丰水期流量为56.1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西径流后转向北径流汇

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北部发育有高峰溪沟(H2),其丰水期流量为29.9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南部发育有祥隆煤矿新井口溪沟(H3),其丰水期流量为131.2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二)地下水类型及地层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和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Q)、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大厂层(P3dc)、中统茅口组(P2m),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分布零星,岩性为泥砾、砂砾、粘土及砂、砾石等残积及冲积层。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厚3.75~20.00m,一般小于10m。地表未见泉水。该层具透水性,由于厚度小且变化大,仅季节性含水,富水性弱。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裂隙含水层 于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出露。该地层主要为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局部夹少量灰色透镜状泥晶生物介壳灰岩。厚度>111.34m。含基岩裂隙、风化裂隙水,矿区北部见3个泉点出露(S2、S3、S4)其中对S3泉点进行了长期观测,流量为0.04-0.53L/s,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泉流量为0.1—3L/s,为HCO3-~Ca2+型水。ZK401、ZK402钻孔钻进至该层时钻孔冲洗液有漏失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具相对隔水性。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大隆组(P3c+d)裂隙、溶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反向坡斜坡地带,该地层顶部为灰色中厚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 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某个地区的地下水在天然和人为影响条件下的状态,并阐明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具体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 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和污染情况; 2、对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进行水量、水质评价; 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 一、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制订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埋藏分布条件以及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比例尺:一般<1/10万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任务:较详细地查明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比例尺:一般>1/5万 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目的:结合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或其他项目,对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要素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为定性或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资料。 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水质以及 降水入渗补给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等。 监测持续时间:1)暂时性监测网:为综合性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监测资料时,监测时间一般持续1~2年;2)永久性监测网: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综合目的而进行的检测工作时,监测时间应是永久性的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 一、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经历一个由面到点、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必须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相一致,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是不相同的。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 不同任务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阶段的划分一般是各不相同的;不同部门对同一任务,划分的阶段数和阶段名称也不尽一样。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把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1、普查阶段:概略评价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初步推断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几个可能富水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3、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4、开采阶段:在开采动态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水源地的改、扩建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一、概况 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根据晋煤重组办52号文件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11年3月根据晋煤重组办21号文件《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开采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将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整合,即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平定县上马郡头煤矿整合为一处,井田面积8.9742平方公里。年产60万吨。 二、调查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在2011年5月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和井下调查三个步骤,地面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调查,调查1.2平方公里,井下调查由原来在矿工作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带领着重调查原矿井突水点、老空区、废弃巷道的位置及水量等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恒昌做为裕泰的后备资源,对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上马郡头煤矿进行了关闭。 三、矿井水文地质: 裕泰公司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沱河支系洮河支流,年降水量最大995.7mm,最小242.3mm,平均601.4mm,井田北部有桃花河,为阳胜河支流,平时无水,仅雨季有水流过,水量不大,时间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由西向东经南后峪、上马郡头村汇入阳胜河。阳胜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h,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 m3/h。 中部毛家山村南有一自然小河沟,其他多为山涧冲沟,最高洪水位在南后峪村883米,水质PH=7,硬度0.67--35.8,矿化度370-983mgh,地下水文地质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溶水,水量丰富、水位低,对矿井开采无影响,本溪组有厚4米左右隔水层,太原组有K2、K3、K4三层石灰岩均属裂隙含水层,仅K2含水性强,K3、K4含水性弱,对矿井开采无影响,山西组为砂岩裂隙水,含水性弱,对矿井影响不大。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及含水层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矿区采空区积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孔隙水。 井田内各井筒的标高均高于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一般情况下洪水不能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50101专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50101回采工作面专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编制: 审核: 科长: 地测副总: 矿长: 聚德煤业预测预报科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一、50101工作面概况 50101工作面为聚德煤业5号煤层1采区首采工作面,西起设计停采线,东至50101切眼,南至50103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标高+795.5m~+872.1m),北至未开采区域。该工作面总体为南北走向,地面位置位于工业广场西北约1600m;地表大部为黄土高山农田,有零星居民住宅,地表无常年积水。工作面走向宽196 m,平均倾斜长595 m,面积116528 m2,煤层平均厚度1.5 m,容重1.46 t/m3。该工作面东部为煤层露头处,为原青阳煤矿及古空区;西部为5号回风大巷、运输大巷及轨道大巷;北部和为未开拓区,南部为设计50102工作面。上覆为4号煤采空区,下伏距8号煤层顶板52.8m。 50101工作面总体上呈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南北走向,倾角1°~15°,平均7°。5号煤为半亮型煤,黑色,玻璃沥青光泽,低灰-中灰、低硫~中低硫、低磷~中磷、低热值~高热值之焦煤,煤厚0.8-2.2m,平均1.5m,最薄位置靠近设计停采线。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含0~2层夹矸,厚度0.06m~0.70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容重1.46t/m3。 伪顶:无。 直接顶:为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7.2m;泥岩平均厚度4.6m,黑色,致密块状,含煤线;细砂岩平均厚度2.6m,深灰色或灰白色,薄层状,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 老顶:4号煤上部的岩层,砂质泥岩,黑色,致密块状,参差状,平坦状断口,含植物化石。平均12.5m。 直接底:灰黑色细砂岩,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叶茎化石。厚度0.9~4.2m,平均2.2m。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 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地面位置 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 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 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 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 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状, 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 槽状层理,平均厚 5m。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 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水文地质试题[1]

水文地质试题 一、填空题 1、矿井水文地质学所指的下三带是指:底板破坏带、原始导升带、完整岩层带。 2、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水地质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4、地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5、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承压水。 6、最适宜承压水形成的构造形式有向斜和单斜。 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做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9、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5 Mpa/m. 10、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量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 11、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头透过的能力。其定量指标为渗透系数。 12、矿井涌水量常用观测方法有:容积法、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水仓水位观测法及水泵有效功率法。 1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大气降水。 14、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1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16、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17、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18、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19、绝对湿度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0、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21、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22、水系的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23、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24、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5、孔隙度是指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地测科 2020年6月10日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一、概况 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 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

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主要含(隔)水层 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主井、风井井口附近有少量该含水层分布,但由于其分布范围与厚度有限、且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2)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 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北部和东部矿界附近,厚109-129m,平均厚116m。岩性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具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矿区与区域内无泉水出露,其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中部和东部,厚59-87m,平均厚70m。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黄绿、灰绿色薄-中厚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

二○一三年二月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编写人: 审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队长: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编制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提交单位: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提交时间:二○一三年二月

正文目录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1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2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2 第二章矿井概况3 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3 第二节自然地理4 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6 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7 第三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9 第一节矿井地质9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16 第三节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23 第四节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27 第四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28 第五章DUK-2A高密度点法30 第一节工作方法及特点31 第二节工程地球物理条件34 第三节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35 第六章矿坑涌水量预测42

第七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44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47 第一节结论47 第二节建议48 附图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幅(1:2000); 2、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幅(1:2000); 3、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柱状图1幅(1:500); 4、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1幅(1:20000); 5、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幅(1:2000); 附表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 附件目录 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业主委托书; 3、业主承诺书; 4、编制单位承诺书; 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修改后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原报告

福山煤矿南峪二号井 5022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 分析报告 总工: 编制: 二〇一〇年八月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5022工作面位于502采区,北部为5020主巷,南部为本矿井回采区,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为本矿井5033工作面(该面2007年停采),地面标高+357.60m - +393.00m,井下标高+181.00m - +210.00m 5022工作面地面位置在主井以东340至420米,地面为丘陵山坡和少量耕地,无建筑物,地表无常年性河流及其它水体。 5022工作面距地面垂深大,预计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影响地面。 5022工作面走向长度180米,倾斜长度60米。 2、煤层 5022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统5煤层,煤层厚度在0.6 - 0.8米,平均0.7米,煤层结构简单,中部有一层0.1米厚夹矸,煤层倾角5-7度,平均倾角6度,煤种属贫煤,煤层较稳定。 工作面倾斜方向,煤层正倾角,工作面走向方向为煤层走向方向。 5022工作面回采时,一次采全高。 3、煤层顶、底板 5煤层基本顶为粗粒砂岩,岩石较坚硬,厚度1.7-3.43米,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层理明显,硬度一般,厚度8.1-17.33米。伪顶为页岩,随放炮而垮落,厚度0-0.05m。 直接底为砂岩,层理明显,节理发达,硬度一般,厚度1.5-3.5米,老底为砂质页岩,厚度7.0-7.3米。

二、5022工作面地质构造 据5022主巷及5022出口巷掘进时揭露,F6断层位于5022主巷80米,走向230度,倾角14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1.0至1.5米。 F9断层位于5022出口90米,走向175度,倾向85度,倾角5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为0.5至1.0米。 上述两条断层位于工作面以外,对回采工作无影响。 三、5022工作面顶部和底部含水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位于香座炭的下方,香座炭为不可采煤层,回采波及的范围内无含水层。底部六层煤(灰石炭),未开采,七层煤采空区无积水。 四、5022工作面四周相邻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北部为5020主巷无涌水点,南部回采区内无老空积水,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5033工作面无水害影响。 五、其它水源的分析 在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的影响不明显。 六、水害威胁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5022工作面回采时存在主要水害威胁为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无影响。 七、水害评价 预计5022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不小于0.2m3/h,最大涌水量0.5m3/h。水害威胁对回采的无影响。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类型报告参考Word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目录 0前言 (1) 1 矿井及井田概况 (3) 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3) 1.2位置、交通 (3) 1.3地形地貌 (5) 1.4气象、水文 (5) 1.5地震 (5) 1.6 矿井及小窑 (6) 1.7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 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 2.1矿井建设前 (8) 2.2主要图纸图件 (11) 2.3本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 3 地质概况 (13) 3.1地层 (13) 3.2 可采煤层 (16) 3.3 构造 (20) 3.4 岩浆岩 (28) 4 区域水文地质 (29) 5 矿井水文地质 (32) 5.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2) 5.2主要含(隔)水层 (33) 5.3矿井充水条件 (34) 5.4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3) 5.5矿井充水状况 (44) 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 6.1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 6.2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 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 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 7.2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0前言 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要求:“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贵州能化公司和集团公司分别转发了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各煤矿企业应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五轮山煤矿委托贵州永聚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工作。使用的资料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1、目的任务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井田、邻近井田及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建设资料及突水资料等;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矿井开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对开采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具体任务是: (1) 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 (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 (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4)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 2、报告编制依据 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参考资料是: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书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编写:刘国生张婧 审核:牛先根 总工程师:钱校丰 经理:常锁亮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1 一、目的和任务1 二、煤矿的位置及交通2 三、自然地理4 四、以往地质工作情况6 五、本矿小窑开采历史及矿井生产现状7 六、周边矿井情况8 第二章矿区地质15 一、地层15 二、构造18 三、煤层及煤质21 第三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查36 一、水文地质补充调查36 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2 第四章矿井涌水量预算和水害防治80 一、矿井排水系统简述及涌水量预算80 二、矿井水害防治措施83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88 一、结论88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89

附图 图号图名比例尺 01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 02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500 03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A-A′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04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5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9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6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7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测成果图1:5000 08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测实际材料图 1:5000 附件 附件1、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情况报告 附件2、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3、承诺书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 年月日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 机电部: 安监部: 调度室: 地测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川。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 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围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1620m。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围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 表2-1 xx工作面断层统计表 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围顶底板破碎。 3.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 1.48?

1.74m,平均煤厚1.59m。煤厚变异系数丫 = 8.0 %,可采指数K m = 1 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I类?H类之间,断层构造带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地表为中低山地形,山体坡面较陡峭,山体表面及沟谷第四纪隔水黄、粘土分布广泛,山谷汇水下渗量较少,对下覆含水层补给较差。井田部裂隙不发育,大部裂隙构造裂隙面闭合,M9煤层上部各含水层之间 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无明显水力联系。底部隔水层较厚,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上下含水层水害威胁。但采动裂隙导通上部含水层,部分裂隙延伸至地表,造成回采期间涌水量增大(较掘进过程中),同时该裂隙也为地表水入渗提供了通道。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掘进期间钻探资料、该工作面掘进期间涌水量观测数据,对比相邻工作面(aa07工作面)涌水情况,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26.3 m 3h,最大涌水量55.7 m 3/h。涌水水源主要为上部采空区涌水,次为顶板裂隙水。根据以往涌水量观测数据,工作面涌水量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 5.回采期间主要水害影响分析 5.1老空水 该工作面地势较上部(东北方向)采空区低,上部采空区无积水。 工作面部,靠近切眼位置地势较低。回采期间,该工作面无上部采空区积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报告分析

前言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号井(以下简称“星光一号井”),2011年11月由原“伊盟西部煤炭工业运销公司一矿”更名,该矿井隶属于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隶属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管辖。 星光一号井是一座生产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相关规定,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矿井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也决定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它关系到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和采掘系统的布置,从而影响到矿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防治水工作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和运行成本,因此开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分析和评价矿井开采受水害危害程度,排查矿井水害隐患,防患于未然,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可大幅提升矿井防治水技术能力,实现矿井安全、有序、高效生产。为此,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星光一号井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星光一号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本报告是在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星光一号井初步设计、井田内钻孔勘察、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水文物探工程及钻探验证等获得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严格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具体要求,对各项内容认真进行分析研

究,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更加符合本矿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区地质构造中等,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主,富水性弱~中等;补给源为贫乏的大气降水,据此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二类第一~第二型,即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型。 第一章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星光一号井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行政区划属鄂托克旗管辖。 井田交通条件方便,北距乌海市海渤湾区约33KM,西北距离乌海市海南区约16KM,东至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约8KM。 本矿井的主要外运通道为109国道和215省道,井田中部已有运煤公路与上述公路相连,井田距离东侧109国道约5KM,西北距离215省道约15km,公路均为沥青路面。井田距离主要铁路集装站分别为:碱柜65km,新地50km,公乌素8km,拉什仲庙3.5km。 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内地形总体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海拔标高1327.8m,最低1258.6m,最大海拔标高差69.2m,一般相对高差30m左右。井田内地貌具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 三、水系 地表水除少量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沿白云乌素沟流向北西,经阿不且亥沟注入黄河。东部黑龙贵沟宽60~70m,向南与棋盘井沟相汇,流向西南注入黄河。本区大小沟谷均为干谷,但在雨季山洪暴发时有洪流。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 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地面位置 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 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 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 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 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工作面北部为西高一村二矿采空区,因该采面开采产生的顶板沉降及裂隙,局部可能有少量顶板砂裂隙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 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不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4、主要含水层、隔水层 1)主要含水层 (1)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根据矿井2018年7月竣工的井下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3#孔),寒武系灰岩水水位标高+36.5m,渗透系数0.142567 m/d,单位涌水量0.0231 L/(s·m),目前该水位标高已降至+3.5m。从数据结果看,该含水层相比于勘探时期富水性有所减弱,已经属于弱富水含水层,但在生产过程中,仍要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由太原群下段中的L1~L4石灰岩组成,厚12.67~27.18m,一般13米左右。其中L1与L2岩溶裂隙发育差且极不均一。在矿区北部露头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该层上距二1煤层44.21~76.33m,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16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乌海市裕隆利胜矿业有限公司16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地测科 二0一八年七月

一、工作面概况 1602工作面为利胜煤矿二水平第二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位于矿井二水平南部,为1601工作面的接续面,该工作面回采巷道已形成,为1602回风顺槽、1602进风顺槽及1602开切眼圈定的范围。煤层倾角0°~13°,平均煤厚约5 m,走向长度约220m,倾向长为160m,开采面积35200㎡,工作面停采线为距二水平轨道大巷20m,整个工作面标高介于957.6m~981.3m之间。 地面位置:1602工作面全部位于中科宝诚露天煤矿矸石山下,无其它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602工作面东侧为二水平三条大巷、西侧为F16-1正断层、南侧为1601采空区,北侧为未采区域。 二、工作面地质情况 根据《利胜煤矿水文地质补充详查报告》(中煤科工西安院2012年)和1602工作面掘进实际揭露情况。1602工作面位于F67、F65断层之间,F67逆断层走向NNW,倾向SE,倾角67°落差60m;F65逆断层走向NNW,倾向NW,倾角75°~86°,落差5-8米。1602工作面切眼距F67逆断层约373m,F65逆断层在三条大巷东侧,距1602停采线约110m。 1602两条顺槽和切眼掘进实际揭露一条正断层,即F16-1正断层:走向NNW,倾向NE,倾角60°,落差0~5m。 根据《1602工作面井下物探成果及安全回采水害防治评估报告》(华安奥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15日)结果,验证了F16-1断层的存在;同时验证了工作面内部无其他隐伏地质构造。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分析,1602工作面区域内煤层稳定,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质构造对1602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