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C

【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诫子书》《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中的“书”“说”“铭”“记”“序”“表”都是古代的文体。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小满之后是芒种,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 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如: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D.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

名)。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由此可知,“立秋之后是处暑,大雪之后是冬至”。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6.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 “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 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答案】 C

【解析】【分析】A.“吃汤圆”是正月十五的习俗,八月十五的习俗是吃月饼。

B.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

C.说法正确。

D.中秋节的亲人团聚与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 “家君”属于谦称,“尊君”属于敬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C.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合作共赢”。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陆游等。

B. “谦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中,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

C. 《故乡》《孔乙己》刻画了闰土和孔乙己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D. 《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是丹麦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答案】 B

【解析】【分析】A.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陆游”宋朝人。

B.正确。

C.《故乡》中刻画的闰土不是“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白雪公主》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两篇童话都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据此,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在识记的基础上,对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3.下列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B. 妻子:古代指老婆。

C. 寡人:古代国君、诸侯及大臣称自己的谦词。

D. 夫子:古时对丈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

【答案】 A

【解析】【分析】A.说法正确。

B.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

C.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王侯夫人的自称。

D.夫子:古时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

B.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C. 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表述错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第一个节气是“立夏”。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和考查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6.八年级(3)班开展“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把以下遵义市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归类,并阐述归类理由。(每一类只需选择2至3项,并填写序号。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贵州茅台酒②赤水丹霞地貌③凤冈锌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沙滩文化遗址⑤乌江小三峡⑥娄山关⑦海龙屯军事古堡⑧遵义会议会址

答题示例:分类①③理由:按照地区特产分类

(2)在小组活动交流会上,语文老师把上述资源的某一项用谜语形式展示了出来,请你写出谜底,并简述你猜出谜底的方法。

谜面: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铺满天。(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3)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

全班同学:

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8年5月30日

八(3)班语文小组【答案】(1)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2)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3)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解析】【分析】⑴可分别按人文风景、自然风景、红色旅游等分类。人文风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自然风景:没有人为因素的大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⑵谜语中的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

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起楼不要木”就是去掉“楼”中的左偏旁“木”。由“有人便是仙”推知“无人便是山”,而“残阳铺满天”一句即可联系到《忆秦娥·娄山关》,整合在一起便是“娄山关”。另外还有注意一个关键性提示,即“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⑶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经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的对象名称可省略。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和日期: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本题在标题、称呼、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以及署名和时间都有问题。按上面的要求一一改正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⑵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⑶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答题时要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通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悉通知的格式和通知的内容,才能准确作答。

17.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1)D

(2)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它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字体匀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柔美不足”的分析是错误的,从“黄”“空”“江”等字可以看出字体的柔美。

(2)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鹤”“碧”“惟”的结构要安排合理。

故答案为:(1)D;(2)略

【点评】(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观其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意境。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工整和美观。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A.四

B.五

C.六

D.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彦和

B.子建

C.元亮

D.德施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进入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四月为孟夏,用十二地支中的已表示,所指的月份是阴历。

(2)《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3)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故答案为:(1)A

(2)B

(3)C

【点评】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A.水调歌头

B.如梦令

C.西江月

D.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A.晁盖

B.宋江

C.林冲

D.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古体词

【答案】(1)C

(2)B

(3)A

【解析】【分析】(1)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B.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C.西江月,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D.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根据字数和韵脚可以分析,这是“西江月”。

(2)《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是宋朝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的一首诗词。词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

(3)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故答案为:(1)C

(2)B

(3)A

【点评】调是一种词调体式。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长调是蒙古民族声乐,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答案】 A

【解析】【分析】A.这句话理解正好相反,如“左迁”表示降职,“右迁”表示升官。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一)主观题部分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2,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3.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 __ 和_____ 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6.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12.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______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

文化常识选择题

中国文化常识题目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2.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甘肃 C.陕西 D.山东 4.下列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B) A.《嫦娥奔月》 B.《孟姜女》 C.《田螺姑娘》 D.《山海经》 5.中国的三教合一指的是哪三种宗教?(D) A. 佛教,道教,基督教 B.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 道教,儒教,基督教 D. 儒教,佛教,道教 6.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B)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起来共有多少个?(B) A .31个 B .32个 C .30个 D .29个 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A)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 编年体通史 9.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C) A .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清朝 10.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么花?(C) A.腊梅花 B.黄花 C.菊花 D.丁香花 11.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A)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元旦,中秋节 C.清明节,中秋节,春节 D.元宵节,端午节,春节 12.中国的六大古都是: (B) A.北京、西安、成都、开封、南京、杭州 B.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C.北京、西安、开封、南京、洛阳、武汉 D. 北京、西安、天津、洛阳、杭州、开封13.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4.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什么时期:(A)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5.耄耋之年指的是(D) A.五六十岁B.六七十岁C.七八十岁D.八九十岁 16.属于四大名绣的是(A) A.蜀绣B.鄂绣C.赣绣D.豫绣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导读: 1.散文按表达方式分( )和( ),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 )、( )两种。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 )等三种。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 ) ( )、作比较、(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5.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 )、背景、( )。 6.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通过丰富的想象、( ),用拟人、( )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 ),对儿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7.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8.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 )、人物、事情的( )、经过、结果。 9.人物传记分为( )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 )的文章是小传。 10.( ),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答案:

1.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2.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 3.总—分—总 4.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5.时间、结果、主体、结语 6.幻想、夸张、社会生活 7.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8. 地点、起因 9. 自传、记述他人生平 10. 散文诗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1.初中语文的文学常识 2.2020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3.201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4.2016小升初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5.文学常识等练习题 6.2015年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7.小升初文学常识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8.初中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上文是关于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

【精品】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

《文化常识》训练题(一)

《文学常识》课后自测(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第一名为“”;被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为“”;殿试及第者称“”,前三名依次为:、、。 2. 古代的“河”专指,“江”专指。江阴是。 3.三省六部制里,主管的是礼部。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 是,主管的是兵部。主管的是户部。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掌管全国司法刑狱的是。 4.“”,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5.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主持。“”为祭天,“”为“祭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

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文学常识》课后自测(一)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江阴是长江之南。 3.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主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的是户部。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工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的是刑部。 4.社稷:“稷”,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社”,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5.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泰山主持。“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好侠”是“涣”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CD,“敦儒学”“习《尚书》”句式相同,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A,故选B。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答案】 D 【解析】【分析】A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故不正确。 B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故不正确。 C项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 【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 【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最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最全汇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 案解析 【导语】高考语文,增考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今天为大家推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带答案解析,一起了解吧。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答案】 D 【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 【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 【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分析】A是“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 B是豆: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C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D樽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形状有点像今天的痰盂,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图片和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图片诗四种古代食用盛具,仔细分析图片,判断名称和用途,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 【解析】【分析】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 “家君”属于谦称,“尊君”属于敬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文化常识试题

九年级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枣庄)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2.(2018山东枣庄)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3.(2018山东潍坊)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50题(附有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50题(附有答案) 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 A、范仲淹 B、文天祥 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 A 、干B、戈 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 A、花旦 B、青衣 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D 、张仲景 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 )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A、老子 B、荀子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C 6、D 7、A 8、B 9、B 10、B 1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 A、阴文印 B、阳文印 1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1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B.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C.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D.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 D 【解析】【分析】D.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不是“浪漫主义作家”。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 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 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最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