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含树脂培养瓶说明书

儿童含树脂培养瓶说明书

BD BACTEC TM 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

含树脂的大豆—酪蛋白分解肉汤

pp-091JAA

2004/12 [产品名称] 血培养瓶系列(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

[英文名称] BACTEC TM PEDS Plus/F Culture Vials

[制造商]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生产地址]7 Loveton Circle Sparks, Maryland 21152, 美国

[产品执行标准] ZB/BDD 001-2007

[产品注册证编号] 国食药监械(进) 2004第2411312号(更)

[有效期限]具体日期见包装

[产品规格]50瓶/包装

[储存条件] 阴冷、干燥,温度在2℃-25℃,避光保存。

[售后服务机构] 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芬菊路308号6号厂房第1层F部位

电话:021-******** 传真:021-********

名称

BD BACTEC TM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含有丰富CO2的大豆/酪蛋白分解肉汤)用于需氧微生物的培养。此培养瓶需和BACTEC荧光系列仪器配合使用。

用途

用于从儿童或其它小于3ml的血液标本中培养和检测需氧微生物(细菌和酵母)。

实验摘要和说明

将检测的样品放置在一个或多个培养瓶中孵育,在孵育期定期插入BACTEC荧光系列仪器中读数。每个培养瓶含有一种化学探测剂,可以探测到因微生物生产而产生的CO2浓度增高。每隔10分钟,用仪器监测荧光增量的方法来监控此类探测剂,同时监控CO2的产生。阳性结果的出现意味培养瓶中出现了活的微生物。因培养瓶中含有特殊的培养基可限制探测到微生物的种类。

树脂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用于对血液标本的处理。树脂被加入到BACTEC培养基中用以增强对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原理

如果在检测的BACTEC培养瓶中出现活的微生物,微生物在代谢培养瓶中的培养基时产生了CO2。培养瓶中荧光强度的增加意味着CO2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可通过BACTEC荧光系列仪器监测到。BACTEC荧光系列仪器通过分析CO2浓度增加的速度和数量,可判断培养瓶是否呈阳性或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活的微生物。

试剂

BD BACTEC TM 标准厌氧培养瓶含有下列活性成分:

蒸馏水…………………………………………………………40ml

大豆—酪蛋白分解肉汤………………………………………2.75%w/v

酵母提取物……………………………………………………0.25%w/v

动物组织分解物………………………………………………0.10%w/v

丙酮酸钠………………………………………………………0.10%w/v

葡萄糖…………………………………………………………0.06%w/v

蔗糖……………………………………………………………0.08%w/v

血晶素…………………………………………………………0.0005%w/v

维生素K3………………………………………………………0.00005%w/v

多茴香脑磺酸钠………………………………………………0.020%w/v

维生素B6………………………………………………………0.001%w/v

非离子吸附树脂………………………………………………10.0%w/v

阳离子交换树脂………………………………………………0.6%w/v

所有的BACTEC培养基中被充入CO2。厌氧培养基中被预还原加入CO2和N2。

可以根据特殊的功能需要对成分进行调整。

BACTEC培养瓶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复溶或稀释。

警告

注意事项:体外诊断用试剂

此产品含有干燥的天然橡胶。

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例如乙肝病毒和HIV。应遵循“普遍预防措施”处理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

在使用每一个血培养瓶之前,都应该被检查是否存在如混浊、橡胶瓶塞的膨起或凹陷、或者渗漏等污染征象。不要使用显示出任何污染、渗漏或损坏迹象的血培养瓶。一个已污染的血培养瓶内可能存在一个正压。如果直接使用一个已污染的血培养瓶抽吸静脉血,那么气体或污染的培养基可能会逆流入病人的静脉中。已污染的培养瓶仅从外观很难分辨,如果使用培养瓶直接抽吸静脉血样,密切监控操作过程避免杂质反流入病人体内。

如果培养瓶出现浑浊、污染或变色(颜色变深)时应抛弃。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玻璃瓶颈可能会出现裂缝,在去除易拉盖或握持时瓶颈则可能会破裂。血培养瓶可能没有被完全密封,这也是一种少见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尤其是当血培养瓶倒转时,血培养瓶的内容物可以渗漏或溢出。 如果培养瓶经过孵育,处理裂缝应更加小心,因为可能出现了病原菌。在抛弃前应高压灭菌所有的培养瓶。

对阳性的血培养瓶进行次代培养或染色等:由于微生物代谢,瓶内气体经常增加,所以在采样之前,需要将气体排放。采样和血培养瓶的排气都必须在生物安全仓内进行,并且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衣服,包括手套和面罩。参阅步骤章节以获得关于次代培养方面的更多信息。

在使用注射器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中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可使用螺口注射器。

储存条件

BACTEC培养瓶在使用时不需要复溶或稀释。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2℃—25℃),避免阳光直射。

标本采集

为减少污染的机会,标本必须采用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可用于培养的血液样本量范围为

0.5ml—5ml。建议抽取血液样本1.0ml—3.0ml。如果采集的血样小于0.5ml,检测一些对条件苛求的微生物,例如嗜血菌属,可能需要补充添加营养培养基。建议您在病人床边抽取标本接种在BACTEC培养瓶中。通常情况,可以使用螺口注射器来取标本。如果在情况合适,操作者可以使用

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头和持针器,以及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组件或其它静脉血样采集装置。如果使用采血针头和采血器直接抽取静脉血,在开始样本采集时请仔细观察血流方向。瓶内的真空通常超过5ml,所以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血培养瓶标签上的5ml刻度标志来监控采集的标本容量。当抽取完所需要的1-3ml血液后,应夹住采血器管子并将针从BACTEC血培养瓶中拔出,从而终止血流。接种过的BACTEC培养瓶应尽快转运到实验室中。

步骤

注意: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必须使用2.06以上版本。

1.去除BACTEC血培养瓶顶部易拉盖,并观察血培养瓶是否存在裂缝、渗漏、污染、过度混浊

及橡胶瓶塞的膨起或凹陷。若发现任何缺陷,则该培养瓶不能使用;

2.在接种前,用酒精擦拭橡胶瓶塞(不建议使用碘酒),遵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注射器或直

接在每个血培养瓶中注射最多5ml标本。接种后的厌氧培养瓶应立即放置在BACTEC荧光系列仪器中孵育和检测。如果接种过的培养瓶没有及时放入仪器,肉眼可见细菌生长明显,

不应用BACTEC荧光系列仪器检测,但应进行次培养。革兰氏染色并按照阳性瓶处理。

3.培养瓶被放入仪器后,每隔十分钟被自动检测。阳性培养瓶可被BACTEC荧光系列仪器检测

并证实(参见BACTEC荧光系列仪器用户手册,MA-0074)。培养瓶中的探测剂在阳性培养

瓶和阴性培养瓶中并没有外观的差别但是BACTEC荧光系列仪器可以分辨不同的荧光强度。

4.如果在检测的最后阶段一个阴性培养瓶显示出阳性(例如巧克力样血,盖子膨胀或血液颜

色非常暗),此标本应被次培养,并进行革兰氏染色,按照阳性结果处理。

5.阳性培养瓶应被次培养,并用革兰氏染色涂片。在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可被观察到并由

内科医师作出最初的判断。用选择性培养基或进行药敏试验对BACTEC培养瓶中的液体进行次培养。

次培养

在次培养前,将培养瓶垂直放置,将酒精棉片放置在头盖上。用一个针头穿透酒精棉片和头盖插入瓶中释放压力。在释放压力后,再次向瓶中加样进行次培养前,拔出针头。针头的插入和拔出应在垂直方向进行,不要旋转。

为使分离细菌量最大化,在最为阴性培养瓶被抛弃时,阴性培养应通过染色和/或次培养证实。

质量控制

不要使用过期培养瓶。

不要使用出现裂缝或破损的培养瓶;将破损培养瓶抛弃在适当地方。

质量控制证书随同每箱培养基提供。质控证书上列出检测的微生物,包括在NCCLS 标准中指

定的ATCC TM培养基。商业制备培养基质量保证。

质控证书中列出的微生物的检测时间≤72小时。

化脓性链球菌 ATCC19615 大肠杆菌 ATCC 25922

肺炎链球菌 ATCC6305 铜绿假单胞杆菌ATCC 27853

白色念珠菌 ATCC 18804 奈瑟氏脑膜炎球菌 ATCC

粪产碱杆菌 ATCC 8750 流感嗜血杆菌 ATCC 19418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 NCCLS菌株

建议每批培养基使用阳性和阴性培养瓶试验检测其性能。阳性培养瓶中应接种1.0ml

0.5McFarland 标准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培养瓶和未接种培养瓶被同时放入仪器中测

试,在72小时内接种的培养瓶可被仪器探测到阳性。阴性对照培养瓶应保持阴性。这表明这批培

养基在储存条件和运输方式上无不良影响。如果这两支培养瓶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在致电技术人

员服务1—800-638-8663前不要使用此培养基。

关于BACTEC荧光系列仪器的质控信息,请参见BACTEC荧光系列仪器用户指南(MA-0074)。

预期结果

接种培养研究通过将10—50 CFU ATCC菌株和野生菌株接种在每个培养瓶中。下列是在5天的

周期中通过BACTEC 9000系列血培养系统使用 BACTEC TM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检测出阳性的微生物列

表:

鲍氏不动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

鲁氏不动杆菌 复溶血嗜血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产碱菌 肺炎克雷白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淋病奈瑟氏球菌 嗜麦芽黄单胞菌

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肺炎链球菌

棒杆菌属 J-K亚种 奇异变形杆菌 A族链球菌

新型隐球菌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D族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内部研究证实BACTEC树脂培养基可有效中和抗菌物质。在这些试验中,在接种可以菌株前,按

照临床相关浓度将抗菌物质直接加入到含树脂培养瓶中。同时使用不含树脂的培养瓶作为对照。下

列抗菌物质可被树脂中和:青霉素,头孢菌素(I,II,III代),大环内酯,氨基苷,

fluoroquinolones,林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特殊性能

在2个地点进行临床研究对比BACTEC TM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和BACTEC NR 含树脂儿童血培养

瓶。共评价了3249对培养瓶。共有430例发现细菌生长。342例(80%)临床表现非常明显,88例

(20%)临床表现不明显。在临床明显的分离菌株中,219例(64%)在两种培养基中都生长,63例

(18%)仅在BACTEC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中生长。60例(18%)仅在BACTEC NR 含树脂儿童血培养

基中生长。表1中显示为根据培养基类型分离的菌株。在研究中BACTEC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有4例假阳性,未发生假阴性。

BACTEC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生长细菌的平均时间为25小时,而在BACTEC NR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中生长细菌的时间为33小时。

表1: 分离菌株临床研究—培养基类型

微生物 仅BACTEC含树脂儿童

血培养瓶检测到 仅BACTEC NR含树脂

儿童血培养瓶检测到

两者都检测到

革兰氏阴性 9 6 50

革兰氏阳性 51 43 146 酵母 3 11 23 BACTEC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检测到微生物的列表

放线杆菌 大肠杆菌 B族链球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肺炎克雷白杆菌 咽峡炎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 肺炎链球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荧光假单胞菌 唾液链球菌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沙门氏菌属 中间链球菌

产气肠杆菌 液化沙雷氏菌

阴沟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杆菌属 葡萄球菌属

程序的限制性

污染

在采集样本和将样本接种到BACTEC培养瓶中时应非常小心,放置污染。一份污染的样本可能出现阳性结果,但并不意味此临床标本为阳性。使用者必须基于一些因素判断是否发现微生物,例如多次培养获得同样微生物,病人病史等等。

血液样本中发现对多茴香脑磺酸钠敏感的微生物

对于对SPS敏感的微生物来说(例如一些奈瑟氏菌种),血液可以中和SPS(多茴香脑磺酸钠)的毒性。推荐剂量的血液(1ml-3ml)有利于此类微生物的生长。当用少于推荐剂量的血液进行接种时,为了增强SPS敏感微生物的生长,应额外加入一些人类全血。

对于一些对条件苛求的微生物,例如某些嗜血菌,需要血标本中提供一些生长因素,例如NAD 或V因子。如果血液标本≤0.5ml,为了培养这些微生物,应加入一些添加剂。BACTEC FOS 添加剂或人类全血可被用作营养添加剂。

无生命微生物

进行革兰氏染色,在培养基基质中、染色试剂中、浸入油中、载玻片上及接种的标本中可能发现少量无生命的微生物。另外,病人的标本中可能含有在培养基或次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的微生物。这些标本应在特殊培养基中进行次培养。

发现肺炎链球菌

在需氧培养基中,肺炎链球菌比较常见并被仪器判定为阳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革兰氏染色或次培养时并未发现微生物。如果接种一个厌氧培养瓶,在对厌氧培养瓶进行需氧次培养时,可能发现此微生物,因为此微生物被报告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

一般注意

为了培养微生物,推荐剂量的血液为8ml-10ml。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剂量可能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或观察。血液中可能含有抗生素或其它抑制剂,减慢或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当某些微生物生长但没有产生足够的CO2时,或在把培养瓶放入系统前已有大量细菌生长,可能假阴性结果。当白细胞数量很高时,可能出现假阳性。

提供产品:

货号 描述

442194 含树脂儿童血培养瓶 50瓶/包装

参考文献:

1.Wallis, C. et al., Rapid isolation of bacteria from septicemic patients by use of an

antimicrobial agent removal device. J. Clin. Microbiol. 1980, 11:462-464.

2.Applebaum, P. C. et al., Enhanced detection of bacteremia with a new BACTEC resin

blood culture medium. J. Clin. Microbiol. 1983, 17:48-51.

3.Jungkind, D.L. et al., Evidence for a seco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resin in

BACTEC NR16A aerobic blood culture medium. Abstract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 Soc. for Microbiol. 1989.

4.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2001Approved Guideline

M29-A2.Protection of laboratory workers from occupationally acquired infections, 2nd ed. NCCLS, Wayne, Pa

5.Garner,J.S. 1996, Hospti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 in hospital infections. Control Hospital Epidemiol 17:53-80.

6.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9.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laboratories, HHS Publication(CDC), 4th ed.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

7.Directive 2000/5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September

2000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from risks related to exposure to biological agents at work(seventh individual directive within the Artile16(1) of Directive 89/391/EEC).

Official Journal l262,17/10/2000, p 0021-0045.

8.Balows, A.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5th ed. Amer. Soc. Microbiol.,

Washington, D.C., 1991.

9.Howden, R.J., J. Clin. Path. 1976, 29:50-5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