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办山区特色职教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办山区特色职教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办山区特色职教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办山区特色职教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曾臣煌

(广东省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英德 513000)

关键词:山区特色;职业教育;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63-03

山区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如何办出山区职业教育特色,这是英德职校人在学校合并、整合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多年的持续发展、开拓创新和改革奋进,我校在“办山区特色职教,育现代技能人才”和“做大做强,打造品牌”的思想指引下,抓机遇,谋发展,扩规模,上水平,迅速跻身于广东职教名校行列,成为国家重点职校。那么,我校是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山区职教特色的呢?

抓整合上台阶

我校前身是广东省英德师范学校,创办于1941年。2003年5月,英德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将英德市望埠职业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四校并入,改制更名为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保留英德市广播电视大学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牌子和办学模式,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对外主称“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合并,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创造了平台、赢得了优势。在整合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并据此来整合和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我们将“修德精艺,自强不息”定为校训,以“常规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作为办校思想,以“办山区特色职教,育现代技能人才”作为办学理念和目标。在上述思想和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根据山区实际,积极改革创新,通过“强管理、促质量、聚内涵、谋发展,做大做强,打造品牌”的一系列努力和探索实践,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品位迅速提升、办学质量迅速上台阶。

合并之初,学校全日制在校中职生共820多人,成人教育业余生1300多人,设备只有1000多万元,校舍不足30000平方米。经过“大整合、大投入”,学校实现了大发展、大提升,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学校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生569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028人,实训设备总价值达3200多万元,校园占地163600m2(245亩),校舍建筑面积90200m2,教职员工320多人,开设有机电、计算机、学前教育、畜牧兽医等10多个专业,面向社会年培训量达2300人以上,是一所专业门类多、办学层次多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英德市安全文明校园”、“清远市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已迅速成为职教名校。

抓机遇促建设

合并调整和整合建设,学校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跨进了“规模学校”和“省级重点”的行列,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8年,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契机,英德市委、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步伐更快、目标更明。我校再次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上级的各种激励政策,进一步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大整合、大投入、大发展”办学思路,三年来相继投入5800多万元新建校舍、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和校园环境改造及生活设施改善等,进一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办山区特色职教,育现代技能人才”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建设再上台阶,成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教学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大楼,宽广美丽的校园和运动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文明有礼的学生和勤奋敬业的教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苦练技能的教学实训场景,整个校园充满了现代职教气息和时代活力。

抓内涵展特色

(一)抓根本,恰当确立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定位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为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高办学实效,依据当前中职生源素质,结合学校实际,在认真学习党和国

家职教方针和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领会其精神,对学校过去的工作和办学理念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确立了新时期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定位及育人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全面促进师生双向成长和成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实用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德育为首、职业导向、技能激励、心理关怀、严格要求、导堵结合、强化养成”为育人方针。这一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定位及育人方针的提出,切合新时期职业教育实际,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抓关键,着力加强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和确保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好了,学生发展才有保障,才能确保“全面促进师生双向成长和成才”。

加强学习和管理,着力打造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学校着力创建一支思想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和业务水平过硬的领导队伍。(1)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学习和培训,坚持抓好校内教育学习活动,并组织中层干部轮流带学生进厂实习进行体验式培训。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学校领导队伍的理论素养、管理能力和自觉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工作的意识。(2)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的自律意识和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制度育人。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干部的职责行为,加强了干部廉政建设,强化了干部的自律意识。完善了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实行校(党)务公开,让教职工享有高度的知情权、监督权,充分体现了学校治理的透明、民主与公平公正。(3)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干部求真务实的精神。学校要求管理队伍成员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深入课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招生一线进行宣传发动;深入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深入基层学校征询教师、学生对职校办学情况的意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整个管理队伍求真务实、“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干成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了榜样。

加强师德建设,努力营造勤奋敬业、务实善教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紧缺专业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把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培养工作的重点来抓。(1)注重师德修养、校本培训。坚持利用教师例会组织开展师德教育点评和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进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坚持开展新教师校本培训和年度新教师师德与教学基本功考核;坚持开展每学期学生评教活动和评选优秀教职工活动;坚持开展评选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学习等等。通过校本培训和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促进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年轻教师健康成长。(2)注重教师新陈代谢。学校以提高技能为切入点,分类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如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内各类培训学习;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或行业代表到学校讲学和开展交流等活动;学校内部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对新教师开展“一帮一”、“传帮带”,使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逐步形成和打造出一支专业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3)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提高技能,并举办校内专业教师技能比武,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通

过组织校本技能培训,外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制定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和考核,努力建造能干高效、与时俱进的德育队伍近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干的德育队伍。(1)加强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如组织德育领导干部、班主任参加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工作培训班;定期举办校本班主任培训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班会观摩课;制定、实施班主任的考核、激励措施;开展新老班主任“结对子、传帮带”活动。通过培训,绝大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青年教师,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爱德育工作,熟悉德育工作的流程、规律,了解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掌握新时期德育的目标、任务和有效方法,成为学校德育的骨干力量。(2)加强考核,强化班级管理。制定、实施班主任工作考核、激励措施,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3)重视德育科研,提高德育水平。以“德育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德育科研活动,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掌握新形势下职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

(三)抓管理,注重文化熏陶、活动育人和德育实效

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当前中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学校把治理问题班、转化后进生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学校以专门的德育工作机构和教师为依托,强化德育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着重在管理、文化和活动上下工夫,突出如下几点。

建立德育管理网络首先是在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学生处统领实行科部管理来强化德育工作;其次是加强值日管理,通过充实和优化值日队伍,细化值日职责及巡查要求来加强管理;再次是加强班主任考核,通过班主任工作来加强日常管理;最后是与社会、家庭构成德育网络,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和建立家访、电话访问和短信联系制度,共同教育学生,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落实德育管理制度坚持周会课和周一升旗与国旗下讲话教育制度;坚持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第一课制度;坚持每月评比一次“文明班”、“文明宿舍”,学期进行总评制度;坚持每学期评比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的评优制度;坚持校园广播、板报、校园网宣传制度;坚持学生德育操行分值量化考核管理制度等。

引入传统文化,用传统美德熏陶、感化和激励学生坚持开展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坚持开展评选践行传统美德的优秀学生;坚持开展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文明规范要求的熏陶与激励中成长。

注重活动教育和养成教育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着重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做起,同时注重活动德育。采取“导堵结合,强化养成,社会参与”的方法来进行。“导”的方面如进行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重视体验,以行促知”德育系列活动教育、团委和学生会社团活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等。“堵”的方面如组织新生军训,强化入学教育;实行封闭式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宿舍管理;利用学校规章制度,引导、强化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违纪学生实施处罚直至开除的惩戒教育等等。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我校坚持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就业中找到理想的职业岗位;注重引导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使全校每一位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抓教研,强化技能实训和教学实效

遵循中职教学规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抓常规,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学校以教务处、实训处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制定《教

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要求》、《常规教研活动制度》等,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和检查。在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制定督导办法,强化督导考查。

抓方法,重视教学实效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调整教学计划,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合理调整理论课与实操课的课时比例,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量和学生在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的时间。结合学生实际降低教材的难度,强化专业课实操技能要求,采取“前期补基础,后期强实训,以技能项目带基础理论,降低难度,因材选学”的办法;组织实施“教一懂一,学一会一”的教学套路实践与探索;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辅导,多反馈”的原则,强化实习实训。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由讲授式向启发式转化、由课堂教学向现场教学转化、由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化;由注重理论考核向注重技能考核转变,由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转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抓质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设备设施,开齐开足实训课程,力求使实训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最大化,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实操技能训练,重视技能竞赛,学校设有技能竞赛周,每学期举办各专业(项目)的技能竞赛;每学年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广东省和清远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生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抓手段,重视教研教改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校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学校非常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想方设法配置多媒体课室,采取非常规措施给全体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开展课件制作比赛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赛等,全面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扎实抓好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重视和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实施校本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和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五)抓合作,以“出口畅”带动“入口旺”

稳步实施办学模式改革,强化校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与广东省内多家名校开展联合办学,并与多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实施分段教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和订单培养,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学生能自主创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前景良好。“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学校招生工作良性发展,年招收全日制学生均在2000人以上。

抓改革创示范

广东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的实施,英德再次成为投资的热土。随着产业转移,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我市“两园一区”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校审时度势,抓住政府企业重视的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紧贴市场需求,紧密校企合作,在办学模式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特色化的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改革创新更加深入,相信我校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培植.治校方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腾飞,马艳君:教育品牌与学校特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匡英,朱倩倩,崔景贵.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教育部职成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改革创新在行动(2009-2010)[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梁冰.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术学校办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7]郭建福.在中职学校实施成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作者简介:

曾臣煌(1963—),男,广东英德人,广东省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有话职说

阳光普照与暴风雨,不过是天空表情的不同而已,而不管命运是甘甜或苦涩,都应该使它成为最好的人生粮食。

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

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 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是一所面向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及机构提供服 务的专业研究机构,拥有一支由国内知名职教专家、博士研究生组成的核心智囊团队,研发能力和业务水平国内领先(特色校建设、智慧校园、教育评价、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 特色校建设——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挖掘文化内涵。 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校园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外部治理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专业资源库 专业资源科建设以职业院校日常教学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以建设课件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素材库、微课(慕课)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建设为主。 专业评估 专业评估是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在定位和要求、专业建设可执行性、达成度、质量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测,专业评估的目的是挖掘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及措施。 教材研发 职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相应地,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也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必然需要适应它自身的需求。 学校战略规划 学校发展战略是学校对其长远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所作的宏观的有预见的 构想和安排。学校发展战略是对学校的计划,是远期长远的目标和计划,目标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的。 专业教学质量测评与分析系统 专业教学质量测评与分析系统能够有效、规范、科学管理教学,为职业院校提供阅卷、智能题库、教学质量评价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平台,该系统能够持续监测院校办学质量,利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目标达成评估,可监测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及进步状况,有效指导教师成长。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职业院校

办学特色专题汇报材料.(浓缩版)doc

昆明福兴教育集团昆明福兴学校 办 学 专 题 汇报材料 2009年4月

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经昆明市官渡区教育局(官教字[2001]110号)批准,于2001年8月成立的一所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是昆明福兴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骨干学校。办学八年来,在省、市和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无微不至的支持和帮助下,使我校不断发展壮大。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校调研并指导工作。云南省原副省长陈立英先生、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先生、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先生、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先生、市政协主席田云翔先生、人大副主任杨丽女士及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处处长杨必俊先生及省、市其他有关领导等先后莅临我校考察调研、并指导工作,并对我校的管理工作、学校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校现有学生1700余人,从小一到初三共有34个教学班。89名教职员工(其中专职教师66名,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学校配有全新电脑64台,配臵了17间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及小学自然、中学理化生实验仪器、图书室(藏书两万余册)、艺体器材、教学用具等。 办学成绩与特色 办学8年来,在省、市、区等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官渡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和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福兴人”以“用心”和“努力”克服了办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顺利通过市、区学年度办学水平考核评估,并被评为“优秀学校”,多次获得市、区政府的嘉奖,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云南省人大法制工作重点联系单位、昆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先后共获得云南省、昆明市及官渡区教育局等各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如如中央社会治安综合委员会和中国关工委联合授予的法制示范学校、官渡区教育局授予的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平安学校、卫生和办学水平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政厅表彰的“自律与诚信先进单位”及办学年检等各种奖牌28个。其中有民办中小学办学水平年度检查评估昆明市一等奖5个、官渡区一等奖3个。市、区领导曾多次来我校视察,并对学校在办学规模、学校文明建设及稳步发展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本学年度上学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先生和全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先生等来自首都北京一行高层领导到我校作教育执法检查,特别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此,昆明福兴学校也就成为了全省唯一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执法检查的学校。 8年来,在集团蔡荣高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坚持“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友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的培养目标,坚持集团蔡荣高董事长关于“办一所学校,树一块丰碑”的雄伟决心。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用汗水和智慧形成了独具福兴特色的办学模式。 一、我们有一个坚定正确、与时俱进的办学方向。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效益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教育是实践,教育是创新,教育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和教育成就孩子的未来的办学宗旨。始终如一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统率地位。以万般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为培养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之战略高度去认识、去探索、去实践。他们把“修德、明理、敬业、创新”的学校师训和“扎扎实实提高学生成绩,稳稳当当确保学生安全,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发展,群策群力提高规模效益”的工作重心融汇到学校的近期和中期发展规划中,形成于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里,深入到广大师生的灵魂处,落实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二、我们有一个科学严谨、成效显著的德育体系。首先,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儿童发展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政府想要打造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会需求打造专业高级蓝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俗话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过快,根本没有与社会经济进步同步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是一些坏学生,高考失利后没有办法才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们开始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地位十分尴尬。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照搬的本科院校模式,从教学专业设置、考核机制、教学流程等方面都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更多时候就是照猫画虎,办学理念不明确,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加强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只是破罐子破摔,这样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名誉将会越来越差。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在自己观念中总是认为读书才是最佳选择,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技术工的代言词,并不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在潜意识中就对高等职业教育贴上了不良标签,随着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但是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就读正规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只是没有选择的出路,所以说中国人很怪,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读书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职业,但是中国人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这其中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高等职业院校也需要进行反思。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院校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有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也会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技术工人来校任职,但是这些技术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极大的抑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改革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高职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再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要克服浮躁、攀比的心理,更多要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和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提高招生标准和要求,必须要对学生基础有所考核,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转变人们高职教育就是高考备胎的错误观念,要增强高职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在国际上别具一格,即在职业学校(Berufsschule)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德国宪法规定,凡18岁前不上其他学校的青年必须就读职业学校。大约一半的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企业的实习培训期(也称“学徒期”)平均为3年。企业与国家共同分摊培训费用:企业向学徒支付报酬,国家承担职业学校经费。学徒在这三年中除了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外,还必须每周去职业学校上1至2天课。除一般课程外,学校还设置了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不论学习何种职业,培训结业时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制度十分严格,由工商业或手工业联合会的委员主持进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有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的教师。目前有大约50万家企业以及公共机关和自由职业者向年轻人提供培训,有80%以上的培训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大型企业都自办职业学校,其毕业生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企业还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了手工业者和专业工人的高技能。[1]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继续接受高级别职业教育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职业专科学校

(Berufsfachschule)是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期限1至3年。高级专科学校(Fachoberschule)是更高一级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招收实科中学(Realschule)的毕业生。高级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进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深造。应用科学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校扩张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德国特征的学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在德国,如今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它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它的学制比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短。[2]专业课程组织紧凑缩短了平均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快进入职场。此外,它与实际工作联系更为紧密。 原则上,德国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正式就业。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德国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经济能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更有目的性地培养未来员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年轻人的录用率,使他们的就业更有保障。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月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是7.6%,为欧洲同期最低。2012年德国境内共签订了551 272份培训合同,相比起2011年减少了3.2%,而企业里培训岗位的空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国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实现高职教育品牌化的重大举措,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本文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标签:办学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培育 1 概述 高等性和职业性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共性。办学特色是在共性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办学积累沉淀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风貌。主要体现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新颖、实用和教学质量效果显著上,为社会所公认并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和综合素质需求的特点。 2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建设体现为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上,二者相辅相成。独特优质是通过办学水平表现出来的,水平支撑独特,优质伴随着独特,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的形成都是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从宏观层面来讲,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整体办学特征,具体表现为五个特点即独特性、先进性、积淀性、发展性与合作性。这五个特点需要加以凝练,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独特性表现为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新;先进性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人培模式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业建设的规模与成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灵活性;积淀性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的锤炼,教与学的磨合、交融,教学成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宽容合作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1] 3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3.1 办学雷同目前,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快速的提高,但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根本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些教师甚至对企业的工作性质,管理流程一无所知。这里有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系中专升格为大专或者行业院校的行政合并,之前几乎都是学历教育,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改制为职业院校的。这是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办学时间短,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模式呆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3.2 培养模式传统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有悖高职教育的定位。原因有二,一是招生不具备培养模式的素质要求,二是教学资源的配备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总的来讲,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领头羊,应该锐敏的觉察到行业和企业特殊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优势,立足根本,形成适应本区域行业和企业特殊需求的独特鲜明办学特色。 3.3 教革拘于形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练而成的,内涵建设的发展必须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积淀。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

(完整版)体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玉井巷小学体育汇报材料 我校乒乓球体育特色项目,已2年有余,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为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体育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特色目标开展工作。 一、引导全体师生树立先进的体育理念。 1、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 “健康第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我们创办体育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申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以后,我们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读了“方案”,使教职工认识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德育处布置各班级召开了《关爱生命,健康第一》的主题班会。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更加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利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 2、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融入到师生的各项体育活动之中。 学校操场东西两侧的墙壁上我校教师自己动手画的各种体育运动图案,并在西面的墙壁上写上了醒目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温馨提示语,打造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师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校园艺术节精彩纷呈,体育运动会学生争先恐后报名并取得优异成绩,这都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在师生中的行为体现。 二、抓好体育艺术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在创建乒乓球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工程中,我们从没有忽略体育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素质,这是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不可动摇之基石。学校从建立常规管理机制入手,学校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从音、体、美教师的备、上、研、训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了规范。其中主要对音体美教学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以及课后常规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在学校得到较好地落实。 我校音体美教师兼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他们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对学生满腔的爱,能因地制宜,长期锲而不舍地训练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比较强,蔡志龙体育组组长,认真负责各项体育工作,平时紧抓训练,张永平体育教师,有多年的执教经验。他们都具有多年的篮球,健身操,乒乓球训练经验,魏长胜老师,有多年乒乓球训练经验,并为学校获得过多次体育比赛奖牌,杨成祥体育教师,多年的执教经验,刘永生体育教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为创办体育特色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我们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把体育校本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围绕着体育课外活动开展了篮球技能训练指导、乒乓球指导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_(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1.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2.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一)

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一)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特色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小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出自已的特色,走出条符合中国同情的充满牛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取得的成绩 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根本任务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得毕业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也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 (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规模迅速扩大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1999-2004年,高职招生人数从61.19万增加到237.43万,在校生人数从136.15万增加到595.65万,毕业生从40.67万人增加到139.49万人。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1867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147所,占学校总数的61.44%;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有278所,在校生达到133.79万人。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日期:2006-12-23 11:57:20作者:于淑萍点击:134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曾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人称为楷模。在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专门职业人才。本文通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培训考察,以亲历之所见所闻,浅论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感、所想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双师型就业准入专门职业人才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中国职业教育中、高级管理干部考察团的欧洲之行,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考察。我们飞越欧亚大陆,行程达数万公里,尽管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终究是亲历其境,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教育概况 德累斯顿(Dresden),位于德国(Germany)东北部的易北河流域,现有人口近50万,是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历史上曾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东、西德统一后正式修复重建,正不断发展变化。德累斯顿现在是德国人口最为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萨克森州首府。 德国国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尚不及我国云南省大,人口8200余万,还没有我们四川省多,但德国的工业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雄冠欧洲之首,仅次于美、日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人均GDP达2万欧元。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的废墟上创造出如此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究其根源何在?明确而肯定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尤其是被大部分德国人所推崇的、一度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车轮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绝大多数的人群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找到工作的。自5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其中,1969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德国法律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了就业、转岗、再就业、提岗、提职都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大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有继续读书的十八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青年们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德国国民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在德国,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舆论、还是家庭与个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都是推崇的,事实上,推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已成为德意志的国家精神和日耳曼的民族骄傲。 二、职教特色 从当前国际范围来看,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远远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发达的职业教育无疑是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那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能十分精致而有效地成功运作呢?究其庐山真面目,确有以下几大具体特色: 1、德国的职教是以“双元制”模式为其典型特色的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培养相结合,是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由两个施教主体和两个管理机构分别进行又相互融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和最主要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每周在工厂、企业培训三天半至四天,进行实际岗位操作的训练,主要是掌握“怎么做”的问题;学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天至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最新小学校办学特色汇报材料(1)

小学校办学特色介绍 我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48名。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完善学校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办学水平。 一、正确把握办学方向,努力打造学校特色 (一)办学理念明确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实言、实行、实心”为校训,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立足规范,突出特色,引领教师做文化人,形成了“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模式,切实加强“三风”建设,即“在合作中发展,在成功中超越”的校风、“以情激趣,以情导行,以情启智”的教风、“我爱学,我能学,我会学”的学风。学校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长期发展规划及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中远期目标。 (二)管理水平提高 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建立了一支“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具有“专家型、学者型”素质的干部队伍。多年来,学校班

子坚持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模范引领,充分体现“制度育人、情感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风貌。 (三)办学特色突出 学校注重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一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文化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二是科研培训一体化,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加大投入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德育课程一体化,提高学校育人实效 (一)完善育人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我校力求使德育管理由“管理型”变为“指导型”,德育工作始终做到专时专用,升旗仪式、晨检、夕会、班队会等时间绝不移作他用。 1、抓培训提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着重抓好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如通过班主任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地方性与行业性体现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实质是发展的目的上,体现在办学的责任主体性和地方行业的差异性上。技术技能性特色,就是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上。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首先要努力追求特色;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湖南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接近70万人,与普通高中的比例接近1∶1,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8.7万人,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目的不够明确。至今还有一些学校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开通升学渠道以后,竟转为以升学为目标,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完全改变了办职业教育的初衷。二是与实际需要相脱离。有些学校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需要来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内容,而是有什么条件就开办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程,培养的毕业生不被市场所接受,就业率极低。三是质量不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适应不了岗位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最重要

的还是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存在模糊认识,学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些职业学校甚至没有办像。因此,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把职业教育办像、办好,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想着重谈谈对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规定,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和一些深受社会欢迎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我认为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凡是这些特色明显的学校,就受到社会的欢迎,发展就生机勃勃。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有3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18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 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 世纪20 年代。20世纪60 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 年召开了11 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