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 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A、B、C正确, 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 Na―→Cl,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 A错误;O无最高正价, F无正价, 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 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 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 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 Cl是17号元素, 所以原子序数:Na<Cl, 错误;D 项中11~17号的元素, 原子序数越大, 原子半径就越小, 所以原子半径:Cl<Na, 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应为氯化氢>硫化氢, 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原子序数P>N, 则原子半径r>0.75, P与Si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序数P>Si, 则原子半径r<1.17, 故0.75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 能置换出铜, 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 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H2SO4, 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 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选B 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 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 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 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判断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

8.下列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但沸点高

2222

低是物理性质, 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错误;B项, 盐酸是无氧酸, 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 即两者都不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虽然盐酸比H2SO3酸性强, 也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S;C项,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其单质与水或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就越容易, 则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则金属性K>Na, 错误;D项,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其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 热稳定性:HF>HCl, 则非金属性:F>Cl, 正确。

9.X、Y、Z、W为1~18号中的四种元素, 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 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 W、X 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

(1)写出元素的名称:

X________, Z________。

(2)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Y________, W________。

(3)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的顺序排出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Y、Z原子的次外层均有2个电子, 结合最高正价知Y为碳, Z为氮;又知W、X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 结合最高正价知W为氯, X为钠。

答案:(1)钠氮(2)

(3)Na2O+2HNO3===2NaNO3+H2O

(4)NaOH H2CO3HNO3HClO4

10.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它们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它们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比较酸性或碱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态氢化物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比较其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 A为硫元素, 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 则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 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并都形成离子, 排除氩元素, B为氯元素, C为钾元素。

答案:(1)S Cl K Ca r(K)>r(Ca)>r(S)>r(Cl)

(2)H2SO4、HClO4、KOH、Ca(OH)2

酸性:HClO4>H2SO4, 碱性:KOH>Ca(OH)2

(3)HCl、H2S HCl>H2S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 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

B.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 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金属性越强, 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失去电子

D.非金属性越强, 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

解析:选B A项中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正确;B项中决定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而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所以质量数相同的原子, 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错误;C项中金属性越强, 金属越活泼, 还原性越强, 越容易失去电子, 正确;D项中非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越活泼, 越易得电子, 得电子后的微粒越难失去电子, 正确。

2.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 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 A和B分别是()

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氢原子

C.碳原子和铝原子D.氮原子和碳原子

解析:选C 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 说明B原子的M层最少有3个电子, 而B原子的L层为8个电子, 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 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 故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是碳;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是铝。

3.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N、O、F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解析:选C A项, 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 错误;B项, 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错误;C项, 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正确;D项, N、O、F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错误。

4.关于11~17号元素性质的比较中: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③④

C.全都不正确D.①②③④

解析:选D11~17号元素,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核电荷数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升高到+7价,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A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下, A能从水中置换出H2, 而B不能

解析:选D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而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选项B中电子层数多的原子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的金属性强。

选项C中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A、B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 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 与酸反应生成H2多的金属活泼性不一定强。如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 1 mol Al比1 mol Na 生成的H2多, 但Al不如Na活泼。选项D正确, 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才与水反应, 而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时不与水发生反应。

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 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

解析:选B根据元素X的化学式H2X, 元素X显-2价, 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 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存在气态氢化物的为非金属元素。

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2n-2, 则在其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A.5n-2 B.3n-12

C.3n-6 D.n-10

解析:选B设X的最高化合价为y, n+y-2(2n-2)=0, 所以y=3n-4, 则在氢化物中显负价:-[8-(3n-4)]=3n-12。

8.原子序数11~17的X、Y、Z三种元素, 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解析:选B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 原子序数为Z<Y<X。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得,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 >Y>X,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X>H2Y>ZH3, 即X>Y>Z。

9.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 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 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纸片上, 不对应, 需整理):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_、砂纸、镊子、小刀、________。

(3)实验内容

(4)实验结论

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每个实验可知:①③做的是镁、钠分别和水反应的实验, 比较两者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及两者碱性的强弱;②Cl2能从H2S中置换出硫;④⑤可分别得出镁、铝和盐酸置换反应的难易;⑥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把上述分析结果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可比较出钠、镁、铝三种元素金属性强弱和氯、硫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2)回忆每个实验过程可知, 这些实验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3)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可确定实验操作顺序和相关实验现象。

答案:(1)验证Na、Mg、Al、S、Cl元素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3)

(4)Na>Mg>Al S

10.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E、C、D、A、B依次增大,E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A-与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D,最高价氧化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40%,且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的原子序数比D少9,比B少12,其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17.65%。

(1)写出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画出A-、B+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3)A、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与过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D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DO3,D的质量分数为40%,可推出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从而推出D为S元素;C原子序数比D少9,比B少12,C为N元素,B为K 元素;A-与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为Cl元素;E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且原子序数按E、C、D、A、B依次增大,则E为C元素。

答案:(1)Cl K N S C(2)

(3)HClO4H2SO4

(4)CO2+2OH-===CO2-3+H2O

(5)KOH+HNO3===KNO3+H2O

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不可能为10

B.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一定是1

C.催化剂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

D.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解析:选D 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0,如H元素与Na元素,错误;B项,短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若为长周期原子序数差不一定是1,如第4周期,相差11,错误;C项,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元素,错误;D 项,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

2.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F B.Cl

C.Br D.I

解析:选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选A。

3.某元素的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2周期零族B.第3周期ⅡA族

C.第2周期ⅥA族D.第3周期ⅢA族

解析:选B由题意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3周期ⅡA族,故B正确。

4.下列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金属性:K>Na>Li

B.氧化性:F2>Cl2>Br2

C.还原性:I->Br->Cl-

D.酸性:HClO>H2SO4>H3PO4

解析:选D D项,HClO为弱酸,而H2SO4为强酸,故D错。

5.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解析:选C O无最高正价,F和稀有气体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多电子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错误;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与最高价含氧酸(H3PO4、H2SO4、HClO4)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正确;过渡元素是第3纵行到第12纵行的元素,包括了七个副族与第Ⅷ族,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

B.ⅠA、Ⅱ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

D.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

解析:选D由于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A 错误;ⅠA族中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强,可说明其最高价含氧酸

酸性强,C错误。

7.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

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

4倍,则A、B、C依次是()

A.Be、Na、Al B.C、Al、P

C.O、P、Cl D.B、Mg、Si

解析:选C设空格处元素为X,其原子序数为x,则据题意知A、B、C原子序数的关系:(x-1)+(x+1)=(x-8)×4,解得x=16,所以A、B、C分别为氧、磷、氯。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X Y

Z

A.若Z的核电荷数是Y

B.若X、Y、Z的单质常温下都是气体,则Y为氧元素

C.若X、Y、Z都是非金属元素,则它们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显酸性

D.若X、Y、Z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25,则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选D若Z的核电荷数是Y的两倍,Z是硫元素,Y是氧元素,X是氮元素,A错误;常温下O2、F2、Cl2都是气体,故Y是氟,B错误;如果X、Y、Z分别为O、F、Cl,O的氢化物H2O显中性,C错误;设X、Y、Z的原子序数为y-1、y、y+8,则(y-1)+y+(y+8)=25,则y=6,故三者分别为B、C、Si,D正确。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列出的10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周期

2 N O F Ne

3 Na Mg Al Si S Cl

(2)Ne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N和O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

(4)H2S和HCl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

(5)MgO和Al2O3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

(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解析:(1)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2)Ne是10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同周期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N和O中,半径较小的是O;(4)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根据(1)的分析,非金属性Cl>S,即HCl比H2S稳定;(5)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Al2O3,MgO是碱性氧化物;(6)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根据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Na的金属性最强,即碱性最强的是NaOH。

答案:(1)F(或氟)(2)(3)O(4)HCl

(5)Al2O3(6)NaOH

10.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X和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第1周期只有2种元素,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Z只能是第3周期的元素,假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2+8+x=3x,解得x=5,即Z为磷元素,据此可以判断出W是硫、Y是氮、X是碳。

(1)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ⅤA族。

(2)NH3的水溶液碱性最强。

(3)C和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CO3和H2SO4,H2SO4酸性较强。

(4)氮元素最高正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

答案:(1)3ⅤA(2)NH3(3)H2SO4(4)N2O5

1.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金属元素

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

D.在虚线的右上方,可寻找耐高温材料

解析:选C A项,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错误;B项,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如硅是非金属,错误;C项,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都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正确;D项,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耐高温材料,错误。

2.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O<S

B.稳定性:PH3>H2S

C.酸性:H3PO4<H2SO4

D.碱性:Al(OH)3<Mg(OH)2

解析:选B O与S同主族,但S原子的电子层数多,所以半径比O原子大,故选项A正确;P与S同周期,由于非金属性P<S,则稳定性PH3<H2S,故选项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故选项C、D均正确。

3.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与钾元素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4

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C.非金属性比S强

D.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e

解析:选C A项,硒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其原子序数是8+8+18=34,正确;B项,Se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正确;C项,同一主族的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所以Se比S的非金属性弱,错误;D项,Se的负化合价为-2价,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e,正确。

4.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半径:Z>Y>X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③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碱

④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D由图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原子序数由左到右依次增大等信息,可以判断X为O,Y为Na,Z为Al,W为S,R为Cl。原子半径为Na>Al>O,①错误;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2S,②正确;SO3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H2SO4为酸类化合物,③错误;Na、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④正确。

5.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若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Y元素是()

A.碳

C.硫D.氯

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X、Z为第2周期元素,Y为第3周期元素,设Y原子序数为y。则X、Z的原子序数分别为y-9,y-7,故y+(y-9)+(y-7)=32,y=16,即Y为硫元素。

6. 锗(Ge)是第4周期ⅣA族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解析:选B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GeH4,而已知硅烷(SiH4)不稳定,故GeH4稳定性很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2CO3>H4SiO4>H4GeO4,故H4GeO4为难溶于水的弱酸。因为锗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所以锗单质应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7.(全国甲卷)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和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解析:选A由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a为H,b为O,c 为Na,d为S。A项中,H 与Na可以形成化合物NaH,H的化合价为-1;B项中,O与其他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2O、

H2O2、Na2O、Na2O2、SO2、SO3等二元化合物;C项中,四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S>O>H; D项中,H与S形成化合物H2S,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8.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

②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③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④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知,X为氧元素,又X、Y为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Y为硫元素;又由Y、Z同周期,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 原子少1,Z为磷元素。由元素周期律知,3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O>S>P,原子半径的大小为P>S>O,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O>H2S>PH3,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

9.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

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 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解析:根据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及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判断T是Al,Q是C,R是N,W是S;然后根据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和题给信息就可解决问题。其中(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氮的氧化物是NO,2 L的NO气体与0.5 L的氧气混合,反应生成1 L NO2,剩余1 L NO,NO2+NO+2NaOH===2NaNO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含氧酸盐为NaNO2。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铝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合金 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 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2.特点 二、铝 (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 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高温 高温 过量NaOH 溶液 过量的CO 2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 2O 2NaOH+H 2↑+Cl 2↑ 2Cl - +2H 2O 2OH -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3)铁与氯气的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铜与氯气的反应: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钠与氯气的反应:2Na + Cl 2 2NaCl (白烟) (6)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2 +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H 2 + Cl 2 2HCl (7) 氯气溶于水:Cl 2 +H 2O HCl +HClO Cl 2 + H 2O H + + Cl - + HClO (8)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 + O 2↑ (9)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2NaOH =NaCl+NaClO+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10)漂白粉的生产原理: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Cl 2 + 2OH - =Cl - +ClO - +H 2O (11)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2HCl =CaCl 2+2HClO ClO - + H + = HClO Ca(ClO)2 +CO 2 +H 2O == CaCO 3 ↓+ 2HClO Ca 2+ +2ClO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12)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Cl 2 + 2KBr == Br 2 + 2K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 (Cl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Cl 2 + 2KI == I 2 + 2KCl Cl 2 + 2I - == I 2 + 2Cl – Br 2 + 2KI == I 2 + 2KBr Br 2 + 2I - == I 2 + 2Br – (13)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KCl+AgNO 3 == AgCl↓+KNO 3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NaBr+AgNO 3==AgBr↓+NaNO 3 Ag + +Br - == AgBr↓(淡黄色沉淀)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Ag + + I - == AgI↓(黄色沉淀) (14)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常温):4Na + O 2 == 2Na 2O (氧化钠,白色固体) (15)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16)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 (17)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TiCl 4 + 4Na Ti + 4NaCl (18)钠的工业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 2↑ (19)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 Na 2O+H 2O ==2Na + + 2OH -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Na 2O+CO 2=Na 2CO 3 (2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O 2 (22)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a 2++CO 32-==CaCO 3↓ (24)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 2+ + CO 32- ==BaCO 3↓ (2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2HCO 3 – (26)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 +OH -==CO 32- +H 2O (27)少量 NaHCO 3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 3+ Ca(OH)2==CaCO 3↓+NaOH +H 2O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700~800℃ 通电 Na 2O 2既是氧化剂 又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 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A﹣,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全套同步练习 目录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化学苏教版必修2) (3) 1.1.2元素周期律(化学苏教版必修2) (7) 1.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 1.2.1离子键(化学苏教版必修2) (18) 1.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苏教版必修2) (23) 1.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化学苏教版必修2) .. 27 1.3.2不同类型的晶体(化学苏教版必修2) (31) 2.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苏教版必修2) (36) 2.1.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苏教版必修2) (41)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苏教版必修2) (47)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50)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化学苏教版必修2) (52) 2.3.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苏教版必修2) (58)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 64 3.1.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化学苏教版必修2) (67) 3.1.2石油炼制乙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3) 3.1.3煤的综合利用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8) 3.2.1乙醇(化学苏教版必修2) (82)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85)

3.2.2乙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88) 3.2.3酯油脂(化学苏教版必修2) (94) 3.2.4糖类(化学苏教版必修2) (98) 3.2.5蛋白质和氨基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2) 3.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6)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109) 4.1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2)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114)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114) 4.2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5)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9)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20) 专题一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2) 专题一综合检测答案 (126) 专题二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8) 专题二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1) 专题三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3) 专题三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7) 专题四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9) 专题四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44)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 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v1.0可编辑可修改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乂“ I I TOO -1 2KBr + Cl 5— B 乓十 2KC1 I 卞 得到羽L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化綁 硕卜奸 金属氧化物 非全屈氧化靭 (碱性氧化物) 「 氧化还原反应

(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T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Fe3+、H2SQ、KMn?等; 中间价态一一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 (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 CI2 Br 2 I 2 S --------------------------------------------------------------------- ?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 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16HCI (浓)=2KCl + 2MnCI 2 + 5Cl 2? + 8H 2。 MnO + 4HCI(浓)=△= MnCI 2 + CI 2? + 2H 2Q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Q> MnQ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女口:2Fe + 3CI 2 = 2FeCI 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I 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c B t ? ? = () n B V t ?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