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

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面对如同白纸般的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怎样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呢?

1、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5-6岁幼儿的好奇心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小肌肉发展迅速。幼儿脑发育显著加速,随着幼儿脑结构的形成,脑的机能也发展起来,幼儿的抑制过程加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在认知方面能根据概念分类;按类别记忆;掌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包含关系;能够掌握“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

2、幼儿阶段应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幼儿教育论文,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幼儿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学,按时休息,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幼儿教育论文,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2.从语言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不说脏话,给幼儿做好榜样。幼儿教育应培养学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和

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基本能说简单的完整的话。

四、幼儿园应主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放眼现在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老师们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行的教育大大超出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范围。根据幼儿教学大纲,幼儿园小班重在培养幼儿自我护理能力,中班重在培养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到了大班才开始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的组成和加减法。对于大班小朋友也可适当学习小学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几个月后的小学生活有所了解。让孩子尝试举手发言,上课要尊重老师保持课堂安静是很必要的,但不需要为应试布置作业。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简单的学习兴趣。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对于智育目标,《规程》中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误认为:“孩子越小、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其实不然,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这些多是幼儿机械的记忆,并不理解)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无益,甚至有害。

五、研究文献:

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

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

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

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

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国外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在入学准备期望方面,早期国外研究表明教师认为儿童学业技能的重要性次于社会性技能。在韦斯特的研究中,教师列出了入学准备中儿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身体健康;能

够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需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好奇和热情。国外研究中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国外研究越来越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能够在幼小衔接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的话语权得到尊重,这越来越被视为儿童人权的一部分。国外研究者调查了儿童自身关于入小学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看法,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自己应该了解有关交往和互动!

六、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七、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 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八、幼小衔接中微观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幼小衔接”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国内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幼小教育问题的凸显及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变的更受重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幼儿的身心都面临着极大的变化和发展,幼儿所处的环境和其中的各因素的关联对其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和登洛浦的幼小衔接生态系统图将幼小衔接中的微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此系统中三因素的现状及问题,并构建了理想的三因素生态系统模型。通

过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幼小衔接中幼儿园教育“超前化”,忽视幼儿天性,加重幼儿学习负担;小学教育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承,以知识作为幼小衔接的唯一评价标准,客观增高衔接“坡度”;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落后,很多家长不够重视幼小衔接,甚至单方面的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作为微观系统的三要素,三方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也未能有效合作,更造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针对现有问题,本文提出总结性建议:首先,更新衔接教育的理念,摒弃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过渡方式,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其次,提高幼小教师的衔接素养,这也是促进衔接教育的关键,打造一批“贯通型”教师队伍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再次,着力促进微观系统中三因素的互动合作,增强三者的教育合力;最后,应建立和健全幼儿衔接能力的评价和监督机构,让衔接工作有准可参、有据可依。

九、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构建研究

【摘要】:近些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文件中指出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使人们重新开始重视衔接教育这一领域。由于幼小衔接教育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过快、“无政府”的发展导致现实中乱象从生,如南京“天价”幼小衔接辅导班、幼小衔接班入班难、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被架空等,严重影响了衔接教育的发展和儿童的终身成长。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还必须借助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那么,承担着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责和组成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置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落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政府、教育管理者角度应该如何制止乱象继续繁衍?幼小衔接课程该怎样设计?怎样组织内容?又怎样规范落实?如何让幼小衔接课程从全局出发规范良好的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有助于促进幼小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本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课程为突破点,以教育政策学为研究基础,采用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幼小衔接的两头,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为实例支撑,说明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初步构建出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调查中,笔者发现幼小衔接课程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幼

小衔接课程的各个方面普遍存在着人人差异、校际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只有从全局性的角度构建幼小衔接政策才能保障幼小衔接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实乱象和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为幼小衔接课程政策的构建提供了必要性,而法理支持和政策借鉴两个方面为其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论文从幼小衔接课程政策目标、课程政策结构、课程政策执行反馈、课程政策保障监督四个方面尝试初步构建了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

十、缺乏全面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师

1、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幼小衔接是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课题,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家长的衔接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

"幼小衔接"是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课题,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家长的"衔接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

经调查,我园家长在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上,存在着四种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

1. 25%的家长认为应让幼儿学拼音、识字和书写,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2.20%的家长认为大班应取消午睡。

3.40%的幼儿晚9:30刁一入睡(若取消午睡,幼儿日睡眠仅有9小时)。

4. 18%的家长不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孩子表现不如意时采取批评力一式,压制了其积极性和卞动性。家长不正确的 "衔接观"和教育方法给幼小衔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做到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形成合力,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与我们同向1 我们开学前对大班40名幼儿进行家访,到家庭中坐下来面对面地和家长探讨通过哪些活动激发幼儿入学愿望,是参观小学观察小学生活动,还是父母向孩子介绍自己小学时最难忘的事! 引导家长与我们共同培养幼儿兴趣,家庭中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提高各种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等。与家长一起制定幼儿家庭作息时间表。征求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见,全面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2、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

【摘要】: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临新的学习任务、生活环境和各种心理适应的挑战。研究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的测评结构,对促进自我控制的培养尤为重要。采用教师评定问卷,选取小学1~6年级学生1097人,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自制力和计划性五个维度。依据验证结果设计情景实验,与问卷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小学儿童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了解和评估小学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工具。

3、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

奖励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它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幼儿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的重复和保持这些良好的行为。而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作为奖励主体的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奖励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幼儿奖励策略的实践调查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肯定奖励策略的教育价值;教师对于奖励概念的理解正确;但也认识到了奖励的一些负面功能;教师以奖励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辅助措施;教师能够根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对其进行奖励;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但幼儿园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对于奖励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奖励内容中对于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奖励较少;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奖励时忽视了奖励的“质”,忽视了幼儿的内在动机;奖励缺乏明确的奖励标准,缺乏奖励理论知识体系的引领。总的来说,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研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奖励策略的运用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奖励目的、明确奖励功能;奖励的内容要全面,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品质应受到重视;奖励要有个体差异性,适当增加纵向比较的比例;奖励要注重效果,关注奖励的“质量”;奖励要面对全体的幼儿,关注幼儿的内在动机;奖励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建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奖励体系。

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赞扬对孩子的激励、教育作用非常明显,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多用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活动,漂亮玩具、好吃的东西等物质奖励,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当的赞扬、和幼儿交流,克服幼儿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采用鼓励、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抚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等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消除孩子心中学习辛苦的印象。

总之,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第一,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中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教师形象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培养,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一是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 三是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师范院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二、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利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使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轻教学技能技法和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实效大打折扣。

关于小学科学课的论文

关于小学科学课的论文 本论文为素质教育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学探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素质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素质教育及小学科学课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 摘要:新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向纵深发展,在儿童阶段尤其要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他们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群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素质教育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还存在应付思想,是否还是用老办法看看课本简单应付了事?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那么,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把小学科学课上好. 一、新课程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问题,一个关乎千秋百代的重要命题. 二、改变传统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学生不是留声机和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设问,比如说,这个问题你看怎样?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你说呢?这样亲切而激励的语言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另外,教师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为二传手,也可以成为引路人.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要在背后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对于教育管理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物理实验与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谈一谈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物理实验教学为例)。 物理学是实验性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物理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可通过物理实验动手操作,对现象进行观察深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到内在物体运动规律,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一)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一种活动。它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感知与思维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观察不但要看,还要深思,在做物理实验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看现象,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深思,使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二)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顺利的做好一个实验,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深思、想象。譬如,高中第一册课本中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了伽利略想象的一个实验,把两个斜面对接起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问: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至让它成为平面,又如何?让学生根据理由展开想象。 (三)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要使实验仪器按人的指令运转,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认识仪器,还要运用物理知识调节、安装仪器。所以做物理实验一来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二来可以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理由,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开了高分低能情况的发生。以前,由于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评估,动手操作实验常被师生看做是与学科教学毫不相干的工作,弃繁从简,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操作技能。更有害的是,这种用不科学的策略向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数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试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的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常识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先复习“8+6×5”与“6×5+8”两道算式,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王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学生列式“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在做乘法,对吗?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解先算括号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042 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3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4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45 邪教心理探秘 046 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047 恐惧症心理矫治 048 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xx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报告》

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国学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在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如在小学阶段要求使儿童懂得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一人之间存在差别;(2)民主生活.通过建立民主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民主的良好体验,进而形成民主作风,这也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3)国家政体.公民道德教育还包括在学生中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2)有关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两种饲料对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产蛋 性能的影响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动物科学 毕业届别 2013届 姓名宝玉 指导教师慧霞 职称副教授 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 -------------------------------------------------------------------------------------------2 1.材料与方法 ---------------------------------------------------------------------------------2 1.1试验动物 -------------------------------------------------------------------------------2 1.2试验时间与地点 -----------------------------------------------------------------------2 1.3试验方法 -------------------------------------------------------------------------------2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概念教学”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全体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作为学校的总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近年来,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 (二)研究共识 “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三)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

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3.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导读: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也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进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高校 近年,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正在创新进展中。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 教育管理人员是日常教育管理主体之一,在全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当中起到服务和教育等作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设置目的就是要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和衔接教与学的'每日发展,管理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是高校中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协调的核心组织者。以服务和教育为宗旨,在教与学相关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其职能现状主要体现在服务和教育上。 1.服务现状。当前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方案,还包括学生、考务、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基于职业特点,

教育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显得更强,不仅在观念上已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服务实效。切实深入去感知师生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整理、反馈,有自主服务于社会学校、服务于师生这种意识,但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2.教育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紧贴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亦师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辅助教师师德素养中突显出教育职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正确的政治取向,也要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行政岗位管理素质,目前在管理队伍中达标比例尚且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调查中,存在各类教育管理人员观念守旧、缺乏专业性、团队意识薄弱、待遇差距大以及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等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障高校教育学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能构建优质的教与学环境,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秩序的顺利实施,为了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新型教育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就是要进行引导、激励、学习,提升等这些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

小学教育本科优秀论文2

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体会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只从一次考试分数和千人一面的操行评语中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评价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是评价标准模糊,只以分数反映学生变化,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只是简单地确定了两条标准: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将学生得分高低与是否“努力学习”挂等号,而没有去关注他们是否学会了学习,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因而造成评价目标不具体。. 其二,评价内容片面,只对智育重视,只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策略是否合适等,而其他素质长期不受重视. 其三,评价功能单一,评价只起者鉴定作用,即认为教育评价只重在分出“上,中,下”等级或“优,良,差”类别,只不过宣布极少数学生“行”与大多数学生“不行”,因而起不到推动学生向前发展的作用。 其四,评价忽视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参与,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作用,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造成了评价的导向错误,实效性差。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那么,如何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呢?下面谈一下我在教育实习中的体会。 一、要进行主体性评价 在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我始终都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是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适应性的人才,并据此而构建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验 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从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此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还存在 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一些建议。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的模式 1.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从人才培养计划到课程设计 再到顶岗实习都全方位参与。如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合作方一般是 较大型企业。企业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校按其要求培养所需的 专门技术人才。另一种是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管理,视学生为 劳动力,按劳动力要求进行管理,合作方通常是中小型企业或快速发 展行业中的小微企业。 2.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为一些大型企业为顺应形势要求将校企合作打造成形象工程或某些国企为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以获得政府其他方 面的支持或赢取良好社会口碑,企业将一条次要生产线、一个非主 要经济实体交由学校管理与经营,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完全由学校规 划与实施。 3.企业与学校联合协同的管理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 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双方派专人负责学生 在实践基地的管理[1]。这种模式当前最为普遍。

(二)工学结合新常态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想法各异,以致参与热情不一 当前,学生对待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摸式态度各异,有的认为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不二选择,积极参与。有的则认为与自己的就业 地区、方向差距较大,只是充当廉价的劳动力,进而消极对待。不 同专业、不同的工学结合形式,使学生对该项工作的评价和配合度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课程标准难以把握,以致实效评价困难 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实习实施计划、实习班级工作职责、实习手册和实习须知、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的制定主体本应是校 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 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并主体清晰[2]。然而当前,基本 上是学校单方面制定,高校过度依赖企业,仅游说企业接纳学生, 以致弱化了“学”的目的,企业关注的是工学结合的经济效益,看 重的是“工”。因此,实施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3.学生管理问题较多,以致学校企业压力加大 (1)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学生进入企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环 境发生变化,较为陌生的企业内部环境以及较为复杂的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安全培训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引发工伤事故及一些其他人身伤害事故。 (2)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一是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的矛盾,参 加工学结合的学生大多是大三或毕业班学生,此阶段他们对个人未 来和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就业行业和区域有一定的预期, 但大多数学生因能力、阅历等原因,还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 正确的规划。学生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感觉新鲜,能服从企业安排,遵守员工条例,但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产 生失落感,如果学校此时不及时进行关注帮助,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要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要通过企 业和学校各阶段的考核测试,并与毕业成绩和各类评奖挂钩,成绩 较差或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就表现得较为焦虑。此外,企业和学校

科学教育专业论文

模拟实验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以杭州公益中学教学为例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teaching of science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Case in Hangzhou Municipal Public Middle School. 论文作者:孙漂漂 专业:科学教育(师范)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 年月日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性探究的作用日益显现,模拟实验的运用作用也日益突出。我省在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模拟实验探究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模拟实验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本文从模拟实验的含义、优势和注意策略等方面来探究模拟实验在《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中的意义和成效。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ole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creasingly app arent. What’s more, the use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Man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in the province Zhejiang teach version of "science" textbooks,which can increas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advantages and attention strategi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inquiry learning. 关键词:模拟实验;《科学》;课堂;应用 Keyword:Simulation experiments;Science ;Classroom ;Application

中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485378.html, 中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科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韩国初中《中学科学》教材"学习栏目"编写特点. 《生物学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2期.叶丽英. [2].试论新课程下如何改进中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9期.沈定一. [3].中学科学主体性教学实施途径分析. 《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4期.施巧娟. [4].美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学科评估——以“中学科学”学科评估为例. 《外国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 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杜明荣. [5]."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初探. 《中国教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2期.马勇军.吴俊明. [6].基于科学教育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5期.蔡志凌. [7].创新中学科学课教学方式,增强实际应用性. 《新课程·中旬》.2015年11期.吴晓肖. [8].论中学科学创新学习的应用. 《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11期.潘敬来. [9].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1期.陈化来. [10].从“讲题”到“说题”:中学科学习题纠错教学的新路径.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年12期.过夏胜.郑挺谊. 二、中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学科学教学设计课程拓展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顾培艳.学科教学(生物)上海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

参考文献: 页脚内容2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函授生 教育管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师范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与对策研究。 2.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证分析。 3.“新课改”与高师院校某一学科或专业改革。 4.儒家德育思想与方法研究。 5.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扩展与现代化问题研究。 6.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7.知识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作用。 8.“高分低能”原因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改革。 9.教育本质观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10.教育价值观对教育本质形成的作用。 11.主体性哲学的变革与小学生主体性的提高。 12.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需要。 13.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14.论艺术美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5.论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 16.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17.谈谈我国普通教育学制年限的改革。 18.谈谈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9.对教学过程规律的再认识。 20.论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改革。 21.X 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经验及现代启示。 22.西北贫困地区发展农村教育之我见。 23.乌申斯基民族性教育原则及我国教育本土化。 24.国外教育公平理论述评。 25.学习化社会理论述评。 26.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与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适切性研究。 27.论有效教学行为的特点。 28.大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来自对一所大学调查的启示。 29.多元智力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30.反思性教师的行为特点。 31.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分析。 3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政策的选择。 33.教师专业化与师范大学教师培养活动方式研究。 34.教师专业化与师范大学课程设置的研究。 3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院校教师培养相衔接的研究。 36.新课程实施与教育评价的改革。 37.试论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 38.教学地位变化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39.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 40.师生关系问题研究。 41.新时期教学评价的特点。 42.教学本质的新认识。 43.教师素质问题研究。 44.中国古代教师观研究。 45.孔、孟教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导读: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1.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 2.小学教育类论文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类论文 4.小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 5.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6.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7.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3534612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37 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38 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39 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040 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041 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细则(2018)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细则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是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根据《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程》的撰写及格式要求,具体规范如下: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要求 毕业论文字数应不少于8000字,论文的查重率检索不能超过20%。(学校教务处指定论文检测数据库)基本的能力要求为: 1.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2.社会调查、理论研究与应用能力。 3.毕业论文的方案设计、分析、论证能力。 4.数据计算与综合分析能力。 5.准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6.逻辑思维、思辨能力。 7.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 8.利用计算机处理文档的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组成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由七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封面(必选项); 2.目录(必选项); 3.摘要(必选项); 4.论文正文部分(必选项); 5.参考文献(必选项); 6.附录(可选项); 7.致谢(可选项)。 三、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1、封面 采用统一封面。详见“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封面模板(2018)”。 2.目录

目录部分独立成页,用罗马数字Ⅰ、Ⅱ插入页码,页码居中。从目录页开始,插入“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XXXX届毕业论文”的页眉,除“目录”二字用黑体三号外,其他统一用宋体小四号。论文目录及页码部分由正文中定义的标题自动生成。在完成论文正文文字录入后,按下述步骤排版: (1)点击菜单“格式”中“样式与格式”,打开“样式与格式”窗口。 (2)选中文中相应的标题行,点击“样式与格式”窗口中的“标题1”定义“一级标题”,“标题2”定义“二级标题”。并按对各级标题的格式要求修改标题格式(如字体、字号、段前、段后行距等)。 (3)选中已定义好的标题。双击格式刷,将格式刷到其它同类标题上。 (4)所有各级标题定义完毕后,编辑点移至准备插入目录的地方,再点击主菜单中“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即可生成自动生成目录。目录页中只生成至二级标题。 (5)为了使页码编号只从正文开始,建议整个文档分为3节,方法是:在第2节论文正文开始处点击“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下一节”。在第2节内,点击“插入”→“页码”→“格式”→选“起始页码”。这样,第1节(封面等)可不编页码,只从第2节开始插入页码。 3.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二字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缩进两个字符,“摘”与“要”之间空两格。摘要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关键词”三字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空两个字符书写。关键词一般为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采用宋体五号字。 4.正文 论文题目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副标题用仿宋_GB2313小三号字,居中。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字号,所有标题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末尾不用标点符号,独占一行。各级标题层次格式为: 一、××××××××××××(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二级标题,四号黑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