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

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suō),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móu) 星宿一一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B. 那些浸.(jìng) 着血和泪的爱国诗篇,秉.(bǐng)笔直书的史传,与旧世界抉裂的宣言,无一不是出于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

C. 岐.(q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yān)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了清新怡合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D. 憧.(chōng) 憬太古,回向自然,这是人类初脱草昧.(wèi),文化曙光初启时,在他们心灵深处最易发出的一段光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B项,浸(jìng) 着——jìn,抉裂——决裂;

C项,岐(qǐ)江——qí;

D项,草昧(wèi)——mèi。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

响甚巨。_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

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

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

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

..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

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对人情世俗的

津津玩味

....,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

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

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

..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

的侵袭破坏。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湖四海

B. 浮雕

C. 津津玩味

D. 倒是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

正误。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

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

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同中之异”。

A项,五湖四海:泛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喻广泛的团结。结合“由涓涓细流汇为”分析,

应该是汇为“江湖河海”。

B项,浮雕:是雕刻一种。结合“薄而浅”分析,符合语境。

形容对“人情世俗”感兴趣,符合语境。

C项,津津玩味:指对某事很感兴趣或谈得很有兴趣。D项,倒是:表示同一般情理相反。同义词有却是。结合“但”分析,符合语境。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

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

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

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

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专名号、分隔号。

C项,去掉冒号。“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一般引用,用双引号即可,不

需要冒号。

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A.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应该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B. 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

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C.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网上展馆运用全景观展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

360度全景展示展览现场,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

D. 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

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

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这个必要,那就是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

实和参考资料详细刊印出来”。

C项,成分残缺,在“音视频”后面加上“等形式”。

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

故选B。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倪焕之》和《稻

草人》等。

B.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西厢记》是王实甫元杂剧

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崇,被称为“杂剧之冠”。

C. 屈原,名平,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位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全部收录在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记念刘和珍君》始发表于《语丝》,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

C项,“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错误。《九辩》为战国末期宋玉的作品。《九辩》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集《楚辞》中的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东汉王逸定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

故选C。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到位的是

A.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古诗中的句子,题目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B. 《渔父》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和与世推移、明哲保身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态度。

C.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述说不幸,抒发痛苦,揭露黑暗,表明决心。举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为例证,文思纵横开阔,情怀郁勃磊落,不时运用排比、叠句,气势起伏跌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 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仍有所待,没有做到“无功”和“无名”,更遑论“无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

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

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是因为他们仍有所待,没有做到‘无功’和‘无名’,更遑论‘无己’”错误。结合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

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分析,能驾风远

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

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

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故选D。

7.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19年下半年,以上海为首的一批大城市相继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陆续加入推

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中来。按照总体部署,我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

理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强制垃圾分类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一部

分。一时间,垃圾分类行动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你是什么垃圾?”“喝了一半的奶

茶怎么处理?”“为什么猪大骨是干垃圾,鸡骨头和鱼骨头就是湿垃圾?”…… 成为社交新话

题。

(1)请为垃圾分类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试从当前垃圾分类的实施角度简要评价各大城市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这一行为。

【答案】(1)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2)可以赞成,如以宣传为主,缺乏激励措施,对于习惯了混扔垃圾的居民来说很难产生实

际效果。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各环节的有效有序

运行,可以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积极性等。也可以反对。投放垃圾是个人行

为,提升公民素质,教育为主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想,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为垃圾分类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简洁凝练,显明易记,讲究韵律,表达严密,遵守法律法规,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等。主要围绕“垃圾分类”来写,可以写垃圾分类的作用、价值、意义及影响等。如“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垃圾要分类,生活变美好”“垃圾要分类,生活要品位”“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垃圾分类源自点滴,美好环境始于言行”等。(2)题干问的是“试从当前垃圾分类的实施角度简要评价各大城市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这一行为”,需要抓住“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析,阐述自己的认识。可以赞成,如以宣传为主,缺乏激励措施,对于习惯了混扔垃圾的居民来说很难产生实际效果。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匮乏,前端分离出来的低价值可再生资源无人问津,最后又被运到垃圾场混合填埋,打击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强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着力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链条管理、全过程控制,完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具体规定,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力求制度设计的全覆盖,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各环节的有效有序运行。可以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积极性等。也可以有反对的观点,结合生活事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26分)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5年之后“新水墨”概念开始在国内美术界广为流行,它以强调当代性和突出创新意味的强烈诉求,凸现出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和转型的迹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画领域可谓影响至深,“水墨热”正在成为一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画界围绕“水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或认为水墨画表现了对回归文人水墨传统的期盼;或认为水墨画以西学为依托,表现了对中国画现代性的执著追求;或认为“现代水墨”远离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形态,专注于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问题,而缺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而实际上,“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一直令人隐忧,并且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无法割舍,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的现代性渴求。

在我看来,当下的水墨画之所以用“新水墨”命名,是因为它创造性地打破了水墨画的学科界限,为传统水墨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提供了极大可能性,其中隐含了中国艺术家在跨文化视野中确认自己艺术方位的某种企图。同时,也昭示了“新水墨” 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传承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发展路径。不言而喻,当下“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和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它既是传统资源向现代资源过渡的文化征象,也

是一百年来“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化、多元化语境中中国画家的自觉选择和文化创新。纵观“水墨画”的变革之路,基本上是以“笔墨”为核心,其状态应概括为“在争议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

回溯历史,“水墨画”的概念古已有之,从古人对“墨分五彩”的认知到对“水晕墨章”笔墨效果的推崇,再到唐代王维对“水墨淡彩”画风的追求,水墨在古代文人眼中,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是一种代表人生哲理、个人心性和情趣的视觉符号,它与“丹青”一词一起,常常被用来指代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然而,“水墨画”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 新潮美术运动”之后,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冲击,“水墨画”这一概念在突出材料功能方面深受人们青睐,诸如对新技术的应用,媒介、材料的混合,以及对新形式的探索,对新艺术领域的实验等等。因为这些原因,“水墨画”在从传统资源向现代观念的转变中,被重新定义,被看成中国前卫艺术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从此以后,水墨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媒介和替代“中国画”的新名词而进入大众视野,它的出现,预示着水墨画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对于近年来“新水墨”概念的出现,学术界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之所以选用“新水墨”这一名称,其实在本质上仍然坚持着中国的文化立场,与传统的文化精神依然一脉传承。其“新”字的内涵,不仅是指时间,上的当代性,而且更加强调当代的文化思潮对中国艺术的积极影响。可以断定,“新水墨”概念的内核,直接指向“发展中最具创新意味的多元格局和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毫无疑问,融合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新水墨”的出现,把中国画带到了当代文化的语境中,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一种语言材料技法层面的变革,毋宁说是观念层面的革命性变化,因为“新水墨”已经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引导文化潮流,融入全球化格局中的国家文化形象。

诚然,“新水墨”是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尽管它与传统笔墨和古典规范有着较大距离,尽管许多学者仍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瑕不掩瑜,进入21世纪以来,“新水墨”呈现出发展的态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关注。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水墨画家在反思80年代“全盘西化”思想的基础上转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新水墨”开启了墨彩混合的新传统,受林风眠艺术的影响,一些画家在解构传统笔墨表现规范的前提上,引入大量色彩进入水墨画。还有一些画家更是放弃了以笔墨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冲、积、破、硬边拼贴、制造肌理等技巧,在“新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上获得“突进性”的进展。

受到当代艺术影响,“新水墨”越来越注重对观念的表达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表现,它

已经跨越了架上艺术的边界,而向装置、影像甚至广告、卡通领域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扁平化趋势,并与针对差异和本土的压制作斗争。在这个层面上,“新水墨”的出现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开创性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水墨画的全面复兴和“中国画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选自《美术观察》2019年第5期,有删改)

8. 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无法割舍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同时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表现出现代性渴求,“水墨画”的生成和发展,可谓令人隐忧又处境十分尴尬。

B. “水墨画”这一概念虽古已有之,但真正替代“中国画”词汇而进入大众审美视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却是在20世纪“85新潮美术运动”之后。

C. 作为视觉符号的“水墨”,与“丹青”一词,常常被用来概括中国画这一领域的内容,但无论“水墨画”如何变革,其核心始终是“笔墨”。

D. 尽管许多学者对水墨画的局限性表示异议,而且水墨画自身也存有不少问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新水墨画”蓬勃发展的态势。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列举画界对于“水墨”问题的种种争论,旨在表达“水墨画”正在成为一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B. 文章第二段,作者站在广阔的时空角度,对当下“新水墨”的命名和“新水墨”现象的发生做出了独到的阐述。

C. 文章对水墨何为,“ 新水墨”出现的意义,以及“新水墨”究竟新在何处等内容进行了学术探讨,逻辑层次清晰。

D. 文章虽是学术探讨,但处处展示了思辨的色彩,但整体上,作者坚持认为“新水墨”的出现具有开创性意义。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其核心始终是‘笔墨’”错误。原文为“纵观‘水墨画’的变革之路,基本上是以‘笔

墨’为核心,其状态应概括为‘在争议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分析,应该是“基本上”。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旨在表达‘水墨画’正在成为一种惹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错误。结合“长期以来,画界围绕‘水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褒贬不一……忧,并且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等分析,为了说明“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心理依赖无法割舍,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当代多元文化‘新颖语言’的现代性渴求”。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想

张晓风

一向不喜欢宝石——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

宝石是西方的产物,一块钻石,割成几千几百个“割切面”,光线就从那里面激射而出,

势凌厉,美得几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来。我知道自己无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过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喜欢它”。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

钻石是有价的,一克拉一克拉的算,像超级市场的猪肉,一块块皆有其中规中矩秤出来的标价。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玉像爱情,一个女子能赢得多少爱情完全视对方为她着迷的程度,其间并没有太多法则可循。玉当然也有其客观标准,它的硬度,它的晶莹、柔润、缜密、纯全和刻工都可以讨论,只是论玉论到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的,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钻石不能佩戴,除非经过镶嵌,镶嵌当然也是一种艺术,而玉呢?玉也可以镶嵌,不过却不免显得“多此一举”,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笄的。至于玉坠、玉佩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丝绳的编结。不佩戴的玉也是好的,玉可以把玩,可以做小器具,既可卑微地去搔首,亦可用以象征富贵吉祥的“如意”,可做用以祀天的壁,亦可做示绝的玉玦。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

我在玉肆中走,忽然看到一块像蛀木又像土块的东西,仿佛一张枯涩凝止的悲容,遂将其买下。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

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

“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罗嗦。

“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

我取了项链,尽快走开。有些话,我只愿意在无人处小心的、断断续续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给自己听:对于这串有斑点的玛瑙,我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它的斑痕如此清清楚楚。

然而则买这样一串项链是出于一个女子小小的侠气吧,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水晶里不是有一种叫“发晶”的种类吗?虎有纹,豹有斑,有谁嫌弃过它身上毛不够纯色?

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见的缺点就不该算缺点的,纯全完美的东西是神器,可供膜拜。但站在一个女人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由于他们那些一清二楚的无所掩饰的小缺点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

所有的无瑕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有

的斑痕像鲜苔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走,更有的是铁索横江,玩味起来。反而令人忻然心喜。

有时独坐细味“瑕”字,也觉悠然意远,瑕字左边是玉字,是先有玉才有瑕的啊!正如先有美人而后才有“美人痣”,先有英雄,而后有悲剧英雄的缺陷性格(tragicflaw)。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独存的缺憾岂有美丽可言,天残地阙,是因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补天的改造的涂痕。瑕的右边是段,有赤红色的意思,瑕的解释是“玉小赤”,我喜欢暇字的声音,自有一种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烈。

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请给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伪玉。

佩玉的人总相信玉是活的,他们说:“玉要戴,戴戴就活起来了哩!”

这样的话是真的吗?抑或只是传说臆想?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一块玉戴活,这是需要时间才能证明的事,也许几十年的肌肤相亲,真可以使玉重新有血脉和呼吸。但如果奇迹是可祈求的,我愿意首先活过来的是我,我的清洁质地,我的致密坚实,我的莹秀温润,我的斐然纹理,我的清声远扬。如果玉可以因人的佩戴而复活,也让人因佩戴而复活吧!让每一时每一刻的我莹彩暖暖,如冬日清晨的半窗阳光。

如果你想知道钻石,世上有宝石学校可读,有证书可以证明你的鉴定力。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并且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晴朗中去认知玉吧!玉即是我,所谓文明其实亦即由石入玉的历程,亦即由血肉之躯成为“人”的史页。

(选自《张晓风散文》,有删改)

10. 文章开篇“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简要概括作者喜欢玉的原因。

11. 请分析“买玉”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12.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3.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玉想”有哪些作用。

【答案】10. 玉是温柔的;玉是无价的;玉的作用和价值是丰富的。

11. (1)承接上文讲玉,引起下文我对“瑕”的思考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2)引发我的思考,完美是难以冀求的,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

12.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瑕疵斑点的形状各异,各有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瑕疵斑点的真实的肯定。

13. (1)“玉想”串联起全文,是文章线索,围绕玉展开,使文本结构紧凑。

(2)由玉思考,瑕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等。

(3)揭示文本主旨,以一颗平静的心,将玉拟人,由玉而观人,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一些情感特征,并从中参悟出富有哲思的人生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开篇‘最近却悄悄的喜欢了玉’,简要概括作者喜欢玉的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结合“玉是温柔的,早期的字书解释玉,也只说:‘玉,石之美者。’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所谓玉,只是在时间的广场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头”分析,玉是温柔的。结合“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只是论玉论到最后关头,竟只剩‘喜欢’两字,而喜欢是无价的,你买的不是克拉的计价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分析,玉是无价的。结合“玉也可以镶嵌,不过却不免显得‘多此一举’,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镯子和簪……可做示绝的玉玦。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等分析,玉的作用和价值是丰富的。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情节的作用通常有:1、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买玉”情节,主要通过我和小商贩的对话和由买玉引发我的思考,承接上文讲玉,引起下文我对“瑕”的思考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结合“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所有的无瑕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等分析,引发我的思考,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做真实的自己等。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抓住“有

的斑痕像鲜苔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走,更有的是铁索横江”分析,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瑕疵斑点的形状各异,各有特点。结合“反而令人忻然心喜”分析,写出了作者对瑕疵斑点的真实的肯定。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主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玉想”,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主要围绕“玉只是美丽起来的石头”“玉在克拉之外,玉是无价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计值的单位”“玉不须镶嵌”“玉瑕”“玉活”等方面展开的,“玉想”,串联起全文,是文章线索,围绕玉展开,使文本结构紧凑。结合“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瑕疵,此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请给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伪玉”等分析,由玉思考,瑕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等。结合“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并且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晴朗中去认知玉吧。玉即是我,所谓文明其实亦即由石入玉的历程,亦即由血肉之躯成为‘人’的史页”分析,揭示文本主旨,以一颗平静的心,将玉拟人,由玉而观人,可以得到许多更为明朗的启示。世间万物皆相通,又何止玉与人相似呢。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一些情感特征,并从中参悟出富有哲思的人生道理。

三、古诗文阅读(4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遣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已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句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官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

无所短长

..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令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

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选自《报任安书》节选)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望.仆不相师望:抱怨

B. 仆又薄.从上雍薄:接近

C. 幸勿为过.过:过错

D. 无所短长

..之效短长:大小(功绩)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自古而.耻之客逾庖而.宴

B. 商鞅因.景监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C. 以.污辱先人此吾祖太常公执此以.朝

D. 与.时俯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安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写信要求司马迁向汉武帝推举贤才,司马迁在文中引用了钟子期和伯牙的典故,表明虽然两人之间友情深厚,但自己遭遇不幸后,推荐贤才只能自取其辱,只好拒绝朋友的请求了。

B. 司马迁引用雍渠、景监、同子等人的材料是为了表明宦官是历来被人瞧不起的,有志之士往往以宦官的推荐为耻辱,因而自己承受宫刑后,近于宦官,是不适合推荐贤才的。

C. 选文紧紧围绕任安的要求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拒绝的理由,表明自己对任安“推贤进士”的要求不愿为、不配为、没有心情为。

D. 选文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解释拒绝任安请求的原因的同时,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

18.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答案】14. C 15. B 16. D

17.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18. (1)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憾。

(2)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过”,结合“书辞宜答”“阙然久不报”等分析,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应该译为责怪。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连词,就;连词,表承接。

B项,介词,通过。

C项,连词,表因果;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D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连词,和。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一再倾诉自己遭受宫刑后的屈辱和痛苦,一个惨遭迫害的不幸者形象跃然纸上”错误。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乡”,通“向”;“乡者”是以前的意思,表示时间,可以单独成句,后面需要断开。“厕”,参加;“下大夫”,太史令官位较低,属下大夫;“末议”,微不足道意见,主语都为“仆”,“陪外廷末议”前面需要断开。

“引维纲”“尽思虑”是并列的关系,应该断开。

“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为并列关系,应该断开。

其他地方,结合连词“乃”及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即可。

句意:以前,我也曾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跟在外朝官员的后面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

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国家的法度,竭尽自己的思虑,到现在已经身体残废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地位卑贱的人的行列当中,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使当世的君子们感到羞耻吗。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卒”通“猝”,突然;“不可为讳”,死的委婉说法;“终”,终生;“舒”,抒发;“以”,介词,来;“晓”,使……明白,使……知道;“则”,连词,那么;“恨”,遗憾。(2)“虽”,虽然;“曼辞”,美好的言辞;“以”,连词,来;“曼辞以自饰”(宾语前置句);“于”,介词,表被动;“适”,仅仅,不过;“足”,能够。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抓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和代词,虚词“而”等。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参考译文:

少卿足下:从前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用谨慎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

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即使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把这些当做光荣,只不过足以被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能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的闲工夫来详尽地表达心意。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憾。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受过宫刑后获得余生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久了。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这对他是一种侮辱,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通过姓景的太监而得以谒见秦孝公,贤士赵良为此担忧;太监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把与刑余之人相并列当做一种耻辱。就一般才智的人来说,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伤心丧气的,更何况气节高尚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父遗留下来的事业,才能够在京城任职,到已二十多年了。我常常这样想:上不能对君王进纳忠言,献出诚实的心意,而有出谋划策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使隐居在岩穴中的贤士不至被埋没;对外,又不能备数于军队之中,参加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又不能积累老资格,在言论方面立功,谋得尊贵的官职,优厚的俸禄,来为宗族和朋友争光。这四个方面没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绩,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没有些微的建树,从这四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了。以前,我也曾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跟在外朝官员的后面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国家的法度,竭尽自己的思虑,到现在已经身体残废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地位卑贱的人的行列当中,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使当世的君子们感到羞耻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说什么呢?尚且说什么呢?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颜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

此在肺腑中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两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歌子

吕本中①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②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①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寓。

②江左:即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

19. 按字数分类,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裁),词开头两句的意境与温庭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近。

20. 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行役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9. (1). 小令 (2). 鸡声茅店月 (3). 人迹板桥霜

20. 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将江南风光无限,与现在身处江南,怀念中原的思归之情,揭示了“旅枕元无梦”的原因,又表现了作者屡遭坎坷而不改其政治态度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作品体裁及词句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词可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都分两段,称之为双调。本词为52个字,属于小令。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二句,展现出一幅描绘深秋晨景的画图:漫漫“驿路”、淡淡“斜月”、小小“溪

桥”、浓浓“晓霜”。最妙处还是一个“侵”字和一个“度”字,写出了斜月正在继续西沉,词人正踏上带霜的溪桥。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行役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这两句说的是路旁农舍外词人看到矮篱围成的小园中,一枝残菊正寂寞地开着黄花。看到此景,词人想起当天是应该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又感慨到这年这节日,竟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了。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江左即是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词人此时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原因是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两句用“只言”虚提,以“不道”与“转”反接,抑扬顿挫之间,正蕴含无穷忧伤时事的感叹。“只言”和“不道”句形成鲜明对比,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结合注释内容“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寓”分析,既揭示了“旅枕元无梦”的原因,又表现了作者屡遭坎坷而不改其政治态度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各题。

(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

(2)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篇》)

(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 21. 上述材料都涉及君子所要具备的风范,结合已学内容,请写出作为君子还应具备的一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