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血糖神经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生物血糖神经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生物血糖神经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生物血糖神经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源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血糖调节

a考点复习目标

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

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

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

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b知识要点提纲

c重点难点突破

1、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120mg/d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

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有葡萄糖,此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糖尿。

4、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通过有关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传达到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竖毛肌和汗腺活动等;通过躯体神经调节骨骼肌的活动,如寒颤等;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机体的代谢率。体温调节是生物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

5、温度感受器

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在人体皮肤、粘膜和内脏中,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它们都是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升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而当皮肤温度下降时,则冷觉感受器兴奋。此外,温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

内脏器官也有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

6、体温调节中枢

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看到,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方面可能出现一些欠缺,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d典型例题讲解

【例1】(20XX年上海高考试题)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解析】吃糖1小时后,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机体为了保持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平衡,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从而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所以,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会发现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多。

【答案】C

【例2】(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

()

A.糖元 B.氨基酸 C.血糖 D.脂肪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内氧化供能的葡萄糖主要是由血液运输而来,即血糖。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不断供细胞氧化利用,而动物因饥饿又未进行消化吸收以补充血糖,因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其他选项中的糖元、氨基酸、脂肪在

动物饥饿状态下含量也会下降,但不如血糖体现的快。

【答案】C

【例3】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中的糖类 B.肝糖元 C.肌糖元 D.脂肪

【解析】糖类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必然消耗大量血糖以获得所需要的能量。为使生物体生命活动能持续正常进行,必然对生命活动中被消耗的血糖加以补充,而这种补充的血糖不可能主要来源于B、C、D三项所包括的储能物质,只能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答案】A

【例4】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血糖含量升高 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

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 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有直接调节因素和间接调节因素。前者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直接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后者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答案】A

【例5】某学生一大早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参加了长跑锻炼,结果晕倒了。同学们把他抬到校医室后,校医的处理措施很可能是()

A.注射0.9%的生理盐水 B.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

C.口服氨基酸营养液 D.喝特浓纯牛奶

【解析】本题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特殊事件入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关心生活、关心健康,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没吃早餐就参加长跑锻炼,结果晕倒了,说明该同学出现低血糖症,此时应补充血糖。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是最好的办法。

【答案】B

【例6】当人的血糖浓度为150mg/dL 时,机体会作何反应()

A.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B.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D.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解析】人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0~120mg/d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答案】B

【例7】下图四个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正常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对人血糖浓度的调节。正常人进食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胰岛素的分泌量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而下降。

【答案】B

【例8】缺氧和低血糖都可能引起昏迷,试分析原因。

【解析】脑组织消耗能量较多,在通常的生理情况下,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糖的有氧氧化,因而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加之脑组织细胞中糖元的储存量极少,代谢消耗的糖主要依靠摄取血糖来补给,所以脑的功能对血糖水平有较大的依赖性,血糖水平过低,可引起昏迷甚至抽搐。

【答案】见解析。

【例9】人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

A.糖元 B.血糖 C.氨基酸 D.脂肪

【解析】人在饥饿初期,组织内血糖含量会首先降低,但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如果饥饿状况持续时间较长,组织内的脂肪也可转化成糖类,氨基酸也可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成糖类来维持血糖含量,使其稳定在80—

120mg/dL。所以人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血糖。

【答案】B

【例10】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解析】糖尿病患者缺少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高,这样就造成了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答案】B

【例11】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会出现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

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一种自我保护信息,告知已处于不良环境,应速采取措施

D.是一种“温度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反射弧完成的先天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意义等知识。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流血量,从而使皮肤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答案】B

【例12】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腿部受伤时,医生常喷洒一种液体物质,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伤员的痛感,这种物质是()

A.酒精 B.碘酒 C.氯乙烷 D.氟里昂

【解析】本题是一道常识题。酒精和碘酒不可能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氟里昂是一种禁用物质,因它对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答案】C

【例13】下图是正常人的糖代谢途径及其调节的示意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肠、胰______酶和肠、胰________酶,以及_______淀粉酶。

(2)胰岛素注剂给糖尿病人一次注入过量会使病人休克,原因是胰岛素可使血糖浓度

_________。人在饥饿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量会_________。

(3)图中B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是______呼吸产生的,其次是由_______呼吸产生的,前者反应如图中[ ],后者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4)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一次大量吃糖以后,图中[ ]过程会增多。

(5)F过程是何种运输方式?__________。血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前者需图中[ ]提供______。

(6)血糖到达各种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的[ ]________作用。

(7)G和B共有的中间产物是________,其中B过程比G过程的产物多了。

(8)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其直接原因是,发病的器官或部位

是。这种病称为糖尿病。

(9)G过程主要发生在中,其产物中的水是由氢______给____合成的。

【解析】糖代谢的中心是血糖,在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代谢去向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1)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必须要在两种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酶有三种,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淀粉消化的场所在口腔和小肠,但主要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需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酶有两种,胰麦芽糖酶和肠麦芽糖酶,消化麦芽糖的场所是小肠。

(2)胰岛素是由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总体效应是降低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功能相拮抗的是胰高血糖素,也是由胰岛分泌的,其作用与胰岛素相反,是升高血糖浓度,在人的血液中,血糖浓度稳定在0.08%~0.12%之间,是依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单就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关系而言,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也升高,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浓度也下降。人在饥饿的状态下,由于吸收不到葡萄糖,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开始下降,此时胰岛素的浓度也相应下降。

(3)根据运动生理,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供能系统有三个: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在剧烈运动时一般只能维持30秒左右的时间,接着依靠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再维持30秒左右,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内ATP的大量消耗,产生了大量的ADP和NAD+,这两种物质对有氧呼吸有强烈的

促进作用,大约1分钟后有氧呼吸的速度大大加快,甚至达到有氧呼吸速度的极限,为剧烈运动提供大量的能量,这时无氧呼吸和磷酸肌酸提供的ATP在整个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剧烈运动过程所需能量主要是由有氧呼吸提供的,其次是无氧呼吸。

(4)一次性糖吃得太多,就会出现糖的过剩,糖就开始转化成脂肪,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主要是在肝脏内完成的。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

(5)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转变成血糖是一个吸收过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此过程要消化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6)血糖到达各个组织细胞是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各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才能到达相应的排泄器官将其排出体外。

(7)图中G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B表示在剧烈运动过程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所以G和B过程共同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B过程还包含有无氧呼吸,所以B过程的产物中有乳酸,而在G过程中没有乳酸产生。

(8)尿液含葡萄糖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中也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原尿的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是基本相等的,当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最大极限后,在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因尿液中有葡萄糖,这种病就称为糖尿病。但发病的部位不在肾脏,而是在胰岛,是胰岛不分泌胰岛素或分泌得很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所致。

(9)图中G过程表示组织细胞内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除第一阶段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外,第二阶段的三羧酸循环和第三阶段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主要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呼吸作用产物中的水是在第三阶段中生成的,是[H]传递给氧生成的水。所以有氧呼吸过程中一定有水生成,而无氧呼吸一定没有水生成。

【答案】(1)淀粉麦芽糖唾液(2)降低减少(3)有氧无氧呼吸 [G] 乳酸(4)脂肪 [E] (5)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G] ATP (6)循环系统 [J]运输(7)丙酮酸乳酸(8)血糖浓度太高,肾小管来不及重吸收胰岛(9)线粒体传递氧

【例14】进食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40%,乙为0.10%。然后给他们口服100g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理由是。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血糖去向是、

、。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仍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其血糖来源的途径主要是、。

(4)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起了重要作用,当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减少时,就会患糖尿病,其原因是。

【解析】血糖浓度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在0.1%左右,人在进食以后,葡萄糖的吸收量增加,

但在人体的调节机制下,血糖浓度不会明显升高。当人体吸收葡萄糖的量增加时,人体血糖的一部分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一部分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还有一部分转化为非糖物质(如脂肪和蛋白质等)。当人处于饥饿状态下,吸收的葡萄糖量明显不足时,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其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甲的血糖浓度超过0.1%,而乙的血糖浓度正常,保持在0.1%左右。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起了重要作用,胰岛素加速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降低了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时,血糖浓度就会增加,当血糖浓度达到0.16%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答案】(1)乙血糖浓度维持在0.1%左右(2)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3)肝糖元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其它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4)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时,血糖分解减少,血糖合成糖元速度变慢,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e课堂变式实践

1.胰岛素的作用是()

A.增加血糖的去路 B.减少血糖的去路

C.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 D.减少血糖的去路增加血糖来源

2.糖尿病人血糖高于正常人,但却感到饥饿的原因是()

A.血糖浓度太高 B.血糖大量合成糖元

C.细胞内糖含量太低 D.氧气供应不足

3.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A.尿中葡萄糖过多 B.抗利尿激素释放过少

C.喝水过多 D.吃饭过多

4.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A.小肠 B.胃 C.肝脏 D.骨骼肌

5.出现糖尿时的血糖含量是()

A.130mg/dL B.80 mg/dL C.180 mg/dL D. 120 mg/dL

6.胰岛素分泌减少,直接引起()

A.血糖升高 B.血糖降低 C.胰岛A细胞分泌 D.胰岛B细胞分泌

7.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动物的代谢活动,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及时使其复苏,可适量地注射哪种物质?()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液

8.人体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是()

A.小肠和胰脏 B.肝脏和骨骼肌 C.胃和小肠 D.肝脏和小肠

9.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的有效急救措施是()

A.吃含糖多的食物 B.大量食入脂肪

C.静脉注射葡萄糖 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0.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体温最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 B.手掌心温度 C.腋窝温度 D.直肠温度

1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下丘脑

12.进食后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14%,乙为0.1%。然后给他们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

答:

(1)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理由是。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于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

(4)你认为乙的血液中何种激素的含量B点比D点高出许多?。

(5)你认为甲、乙两人血液中的何种激素的含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激素是由何种器官分泌的?。

(6)除在甲的血液中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血糖浓度外,还有可能在甲的中能检测到葡萄糖的存在?这种病称为。

13.下面是人体内正常糖代谢示意图:

问:(1)人在饥饿时,胰岛素的分泌量。

(2)h过程的产物为;i代表。

(3)血糖消耗太多时,经分解可补充血糖的物质有。供选择的答案有:①肌糖原②肝糖原③氨基酸④脂肪

(4)写出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4.下图简略地表示了人的产生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请根据图解答有关问题:

(1)支配C的神经属于;而支配D中骨骼肌的神经则属于。

(2)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主要作用是和

(3)正常情况下,当处于炎热环境条件下时,C的反应是

(4)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产热量可能有较大幅度变化的是D中的。

(5)某人体温在12h内都处于37.2°C(±0.5°C)时,此人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

【答案】

1.C

2.C

3.A

4.C

5.C

6.A

7.D

8.B

9.C 10. D 11. D

12.(1)乙血糖浓度稳定在0.1%左右(2)氧化分解转化成糖元转变成脂肪和蛋白质(3)肝糖元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转化(4)胰岛素

(5)胰岛素胰岛(6)尿液糖尿病

13.(1)减少(2)乳酸和少量ATP 脂肪(3)②③④

(4)(C6H10O5)n+nH2O nC12H22O11(麦芽糖)

C12H22O11+H2O 2C6H12O6(葡萄糖)

(或淀粉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

14.(1)植物性神经躯体运动神经(2)缓冲温度变化传递热量

(3)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量增多(4)骨骼肌(5)相等

f能力创新训练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及神经中枢是()

A.交感神经、下丘脑 B.副交感神经、垂体后叶

C.交感神经、垂体后叶 D.副交感神经、下丘脑

2.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

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 D.A、B、C都可能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使用不当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减少衣被 D.用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4.人处在寒冷环境时,会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打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

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 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细胞内糖含量太低 D.氧气供应不足

5.炼钢工人处于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排汗是为了,以维持的恒定。大量排汗又使人体丢失了和,从而使细胞内环境的渗透压变,pH值变,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6.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分别分泌、,其中后者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促进,促进,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增加的结果。它一方面能促进

,另一方面又能。

(3)糖尿病人出现高血糖的原因是:

体重减轻的原因是:。

(4)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

A.多吃香蕉少吃糖 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

C.多吃蔬菜不吃巧克力 D.多吃甘薯少吃蜂蜜

7.1921年加拿大青年医生班廷和生理学家贝斯特在多伦多成功地给几条狗做了结扎胰岛管的手术,结果狗的血糖急剧升高,尿中出现了葡萄糖,7月30日午夜,他们给其中的一条狗注射了5ml胰腺提取液,结果这条狗尿液中葡萄糖消失了,请分析:

(1)结扎胰岛管阻断了血流,使不能正常随血液运输造成狗血糖含量失常,多余葡萄糖随尿排出。

(2)注射胰腺提取液使狗的血糖浓度恢复常态,证明提取液具有的功能,班廷的实验第一次证实了的功用,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8.下图为血糖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正常情况下,发生④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产生②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2)当由于④使血糖含量上升时,①分泌会增加,其作用结果是,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③分泌增加,主要通过促

进,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3)①的增加会通过⑤③的分泌。相反,③分泌增加会⑥①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1.D

2.D

3. A

4. B

5.散发热量体温水 Na+ 高低

6.(1)肾上腺胰岛A细胞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元的水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血糖氧化分解,转变成糖元或脂肪等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肝糖元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4)B C

7.(1)胰岛素(2)降低血糖胰岛素

8.(1)消化、吸收葡萄糖被氧化分解、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变为某些氨基酸

(2)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肝糖元分解

(3)抑制促进

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人教版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含答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 (改编)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 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 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改编)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再转化为电信号继续传递。右图表 示几个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 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B释放的递质性质依次是抑制性、兴奋性 C. 若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4 (改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5.(改编)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 A. 听觉丧失而听不懂他人讲话 B. 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C. 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 大小便失禁 6. 人在睡眠状态时也能搔痒,这说明( ) ①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 ②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③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射 ④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下面几种生理过程调节,在正常人体内属于正反馈的是( ) A.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稳定 B. 体液中pH的稳定 C. 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 人体的体温的调节 8.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X与Y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9.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 A. 用甲状腺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B. 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 用碘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 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10. 人的下丘脑受损,不可能影响到下列哪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 A. 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 体温恒定状态的维持 C. 躯体运动的精确性 D. 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11.(改编题)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 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B. 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C. 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13.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14.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催化血糖合成糖原 B.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是因为缺乏胰岛素引起的 C.血糖浓度升高时,将通过大脑皮层刺激胰腺产生较多的胰岛素 D.如果胰管阻塞,则胰岛素的外排就会停止

高中生物血糖调节学案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学习目标: (1)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及其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3)血糖调节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在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的作用 ①胰岛素分泌部位:是已知的唯一能的激素。作用:(1)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 (2)胰岛素还 ②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机理:主要作用与胰岛素______,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促使______ 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间的相互作用为作用。 [课中学习] 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机体内的血糖含量是怎样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来源) 2、什么原因导致餐后60min血糖含量的下降?(血糖去路)

() ()( ) ( ) 血糖 ( ) () () mg/100mL 3、根据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建立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模型。 二、血糖的平衡调节的过程 阅读课本P39图2-18思考以下问题: 1.胰腺与胰岛有什么区别? 2. 血糖升高、降低时,分别会引起哪些激素的分泌会增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吗? 3.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有何不同?

4.胰岛素作用于上图所示的所有靶细胞都会降低血糖吗? 5.由图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高血糖和 。有研究者发现血糖浓度的变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使其产生 ,沿传入神经到下丘脑,再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在此途径中下丘脑作为 。 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能说明上图①②③④中那些是神经调节的过程,那些是体液调节的过程吗?在神经调节的过程中,胰岛B 细胞是反射弧的那个部分? 4.血糖平衡的意义 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小资料1:不同血糖浓度对应的生理状况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 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 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惊厥和昏迷等。只要及时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 ① ② ③ ④

【免费】高三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导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2. 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5.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突触传递可以使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元末梢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 6.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E 不 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 快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一⑤ 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 8、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教案

三血糖的调节 教学重点(高考考点): 血糖平衡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糖尿病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blood sugar)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在 不进食而血糖趋于降低时,则肝糖原分解 作用加强,当长期饥饿时,则在体内非糖 物质转化为糖类作用增强,因而血糖仍能 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中,对维持血糖 浓度起重要作用的肝糖元的合成和分解, 重要的器官是肝脏。 分析血糖平衡失调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但如果长期这样,就可能出现昏迷现象,主要是因为人的脑组织活动旺盛,消耗能量很大,但是脑组织中糖元储备非常少,因此,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维持脑组织代谢需要。血糖浓度降低,反应灵敏,几分钟把极少量的糖元分解,而血糖低,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 若长期低血糖,那么,脑组织长期不能得到能量的供给,当然会出现病症——低血糖休克。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正常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这不是病。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血糖含量过高时,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肾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含葡萄糖。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160mg/dL,肾小管就不能全部重新吸收葡萄糖而尿糖,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160~180mg/dL),叫做肾糖阈。只有当血糖含量高于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是不是就只看尿糖就肯定是糖尿病呢? 在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如情绪激动时血糖浓度上升而出现糖尿,称为情感性糖尿(emotional glucosuria),一次食入大量的糖,血糖急剧增高,出现糖尿称为饮食性糖尿(alimentary glucosuria)。临床上静脉点滴葡萄糖速度过快,也会引起糖尿。 那试问:在空腹时,也检测到尿中含有葡萄糖,能否判断是糖尿病吗?不能!因为某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引起肾脏对糖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糖尿。 但在空腹时持续性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和检测尿也中含有葡萄糖,并排除其它病变(肾功能障碍)那就可判断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故判断糖尿病的前提在于保证空腹条件下的检测。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D.体液调节可以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1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5.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c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6.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 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1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1-2人体的稳态之血糖的调节.doc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二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识记)。 2.血糖平衡的调节(B:识记)。 3.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1)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教学过程 【板书】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注解】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一)血糖的正常浓度:80-120mg/dL (二)血糖的平衡 食物中糖消化吸收氧化分解CO+ H O+能量 2 2 来源肝糖元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元、肌糖元去路 转变转变 非糖物质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三)意义:保证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1.含量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死亡。 2.含量过高:形成糖尿。 二、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一)高血糖与糖尿 1.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 叫做高血糖 2.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糖尿可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蓝色混合液、沸水浴变为砖红色) (二)糖尿病 1.病因:胰岛 B 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 2.症状:“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防治: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1)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 (2)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3)肥胖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同类题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B项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C项改为: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D 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高强度的劳动会加快葡萄糖的消耗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含量上升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大量出汗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减少尿量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答案:A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量增加 解析: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人教版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含答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射弧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得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得反应 B、反射弧中得感受器与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得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得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 (改编)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 反射弧得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得实验位点,C为突触 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得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得就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改编)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由突触后膜上得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再转化为电信号继续传递。右图表示 几个神经元得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得灵敏电流计,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得就是( ) A、图示得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B释放得递质性质依次就是抑制性、兴 奋性 C、若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得变化就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得指针会偏转2次 4 (改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得部位叫做突触。突触就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得部位,也就是信息传递得关键部位。下列有关突触得正确叙述就是( )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神经递质得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5、(改编)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得就是( ) A、听觉丧失而听不懂她人讲话 B、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C、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大小便失禁 6、人在睡眠状态时也能搔痒,这说明( ) ①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得各种感觉 ②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③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射 ④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得反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面几种生理过程调节,在正常人体内属于正反馈得就是 ( ) A、血液中血糖浓度得稳定 B、体液中pH得稳定 C、受精卵分裂过程得启动 D、人体得体温得调节 8、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得示意图。对这一调节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 A、 X与Y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与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 C、 Z结构得活动只受Y结构得控制 D、血液中得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得作用 9、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得病变,可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 A、用甲状腺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得小狗 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得小狗注射一定剂量得甲状腺激素 C、用碘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得小狗 D、切除发育正常得小狗得甲状腺 10、人得下丘脑受损,不可能影响到下列哪项生理活动得正常进行( ) A、内分泌活动得协调 B、体温恒定状态得维持 C、躯体运动得精确性 D、血糖含量得相对稳定 11、(改编题)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 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得就是 ( ) A、水盐平衡调节得过程可通过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得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得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2、下列有关人体内水与无机盐平衡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长期不进食得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C、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得主要意义就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13、关于脊椎动物与人激素调节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B、反馈调节就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得调节机制 C、摘除小白鼠得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得细胞,具有微量、高效得特点 14、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下列关于胰岛素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胰岛素可催化血糖合成糖原 B.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就是因为缺乏胰岛素引起得 C.血糖浓度升高时,将通过大脑皮层刺激胰腺产生较多得胰岛素 D.如果胰管阻塞,则胰岛素得外排就会停止 15、下列关于糖代谢及调节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得激素促进①③过程得实现 C、胰岛A细胞分泌得激素促进⑤⑥等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⑤⑥⑦等过程得实现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 血 糖 组 织 细 胞 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 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汇报(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 1.(2017·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正外负变为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流,膜电位由负外正变为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 2. (2017·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有关血糖调节的内容抽象复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基本都是以描述为主,虽然有时结合相关的图形甚至多媒体课件,但对学生而言仍然更多地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这种被动的学习既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建构,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二章第2节特别地安排了一个“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 血糖的平衡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材所构建的血糖调节的模型中,主要演示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与血糖升高或降低之间的结果关系,而对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基本未能涉及。但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恰恰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教材“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还不能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血糖平衡调节知识结构。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拓展: 1.给学生提供模拟葡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肌糖原、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氨基酸、CO2+H2O+能量的卡片作为供选择的材料,然后通过提供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吃饭后和运动时血糖调节的动态模型。在指导学生进行构建模型时,不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不束缚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设计方案。 2.通过小组演示来暴露出一些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科学或者不准确的模拟内容,及时给予纠正,推广一些成功的经验,观摩富有创新性的模型。在学生以一种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的形式构建模型后,学生再构建出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图解式模型和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拮抗作用和血糖调节的机制,这样既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有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让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来建构起完整的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结构。 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分析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0《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微专题1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4.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是传出神经元,则②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细胞 B.若①是吞噬细胞,则②可以是B细胞或记忆细胞 C.若①是下丘脑细胞,则②可以是垂体细胞 D.若①是甲状腺细胞,则②可以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或肌细胞 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6.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节体温方面:在寒冷环境中,和(激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使产热量增多。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表现为作用。 (3)图中的①指的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指的是促性腺激素,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原因是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中的虚线接受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下丘脑一方面可以分泌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泌激素.作用于,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微专题1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解析:选B。题目中的①②③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一般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附答案

神经调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2.不符合人体体温及其调节实际情况的是 A .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B .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C .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 . 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 能在 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 .刺激a 处,b 、c 同时兴奋或抑制 7.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 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8、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 B .+,+ ,+,+,—,+ C .—,—,—,+,+ ,— D .+,+ ,+,+,+,+ 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 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c A. B. C. D.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重点)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难点)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 ????胰岛素 ?????? ????促进????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 非糖物质抑制? ????糖原分解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 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 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 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注:“+”代表促进作用 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 由曲线可知: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但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主要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人体内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形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故A项错;血糖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故C项错;人体内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供能,故D项错。 【答案】 B

高中生物学案 血糖调节

NO.6血糖调节 主编:杨锦鸽 审核人:郑显鸽 审批人: 班 组 姓名: 编制时间:2013.9.9 【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及去路。 2、能准确说出血糖的调节机制并会用来分析问题。 3、能简单分析说出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措施。 【学习重难点】血糖的体液调节 【知识导读】 1、血糖的定义: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故一般将“血糖”理解为血 液中的葡萄糖。 2、糖元:也叫糖原,是动物体中的多糖,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在哺乳 动物体内,糖元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和肝脏细胞。在肌肉细胞中合成的糖元叫肌糖元, 在肝脏细胞中合成的糖元叫肝糖元。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一种分泌蛋白。 4、关于肌糖元:是肌肉中糖的储存形式,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分解供能,肌糖元不 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元或分解成葡萄糖。 【学习思路】 血糖平衡 (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去路)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的神经调节 血糖平衡的意义(糖尿病病因、治疗) 【基础知识梳理】1、结合基础知识补充,仔细阅读课本16页图1-2-3及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识记血糖的来源及利用知识后,并完成下列表格: (2)上表①途径中,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后变成了葡萄糖等小分子,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

液的方式是? (3)上表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该过程产生的能量的主要用途是? (4)上表中过程⑤,血浆中的葡萄糖能直接进入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吗?若不能,写出其途径。 (5)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为多少?什么情况下会形成糖尿?可以用什么试剂或试纸来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葡糖糖? 2、血糖的体液调节(仔细阅读课本17-18页内容): (1)、写出体液调节的概念,并用红笔画出关键词: (2)当血糖浓度高时,胰岛B细胞可以直接感受到并增强其对哪种激素的分泌?当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可以直接感受到并增强其对哪种激素的分泌?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各有什么生理作用?(语言简练,每个作用的表述不超过10个字)。结合学案第1页图表,判断这两种激素作用于①-⑥过程的哪一过程,是什么作用?(提示:促进或抑制) 【能力提升与拓展】 1、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患者有什么症状(写关键词)?尝试说说你了解的糖尿病的治疗措施?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章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一个重要部分,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可设计成较复杂的综合题,在学习中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易于理解、巩固和创新。高考对本节的考查方式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反射的结构基础,有时也会渗透到实验题中去,以加强对实验技能的考查。近年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某种药物对兴奋的阻断作用等等,考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答题对于突触的考查比较多,比如,突触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等。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精讲: 重点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过程为基础,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形成。这一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区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关键的一点是弄清引起反射的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是直接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刺激类型直接刺激信号刺激 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 意义完成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举例膝跳反射、搔爬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弧: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体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住血糖的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2、理解并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3、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 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2、其中主要的来源和主要的去路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小结:(红色为主要来源和主要去路)】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1、血糖的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80-120mg/dl 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如果血糖的含量失衡,比如血糖含量过高或过低时,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要求举例说明:) 2、血糖平衡的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能量供应,进而保证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首先,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1、与调节血糖相关的激素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教材中学过的激素中哪些与调节血糖有关?) (学生不难回忆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二者的降血糖、升血糖的功能,此时再引导学生观察图1-7,分析胰岛素可通过什么途径降血糖,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可升血糖?)(1)胰岛素: 由胰岛B细胞分泌是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实际上是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红笔标记的三个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胰高血糖素: 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4)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肾皮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血糖含量的调节是由上述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根据这几种相关激素的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胰岛细胞、肾上腺细胞均可分泌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这些激素可以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参与的调节。其中激素以胰岛素和胰高

高中生物必修神经调节详解

神经调节(第1课时) 一、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 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 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 周围神经系统。(如右图) 注:结合上图了解下列概念 ①灰质与白质②前角与后角③前根与后根(腹根与背根) ④神经纤维与神经⑤神经节⑥上行纤维束与下行纤维束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动物或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包括下面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类型定义形成反射中枢意义举例 非条件 反射 生来就有的,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先 天性反射 通过遗传获 得的 大脑皮层以下 的神经中枢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 命活动 眨眼 反射 条件反 射 在生活中通过训 练逐渐形成的后 天性反射 在生活中通 过训练逐渐 形成的 大脑皮层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 适应复杂环境的能 力 望梅 止渴 点拨: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可通过下面的实验过程来理解这句话) 在动物实验中,给狗食物会引起的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食物是 非条件刺激 .....。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铃声称为无关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给狗食物以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以食物,这样多次结合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使本来与唾液无关的铃声(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应用,铃声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了进食的信号了,所以,这时就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条件刺激) ..........,铃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就被称为条件反射 ....。可见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建立条件反射。 神经元 从形态上分: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轴突与其外的髓鞘构成了神经纤维) 从细胞结构上分: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入(感觉)神经 传出(运动)神经 传入(感觉)神经 传出(运动)神经 ※反射弧的结构必须完整,如任一受到损 伤,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判断感受器与效应器的方法: ①根据神经节判断 ②根据髓鞘中灰质的前角后角判断 ③根据突触判断 ④电刺激法(电激②处,观察①⑤反应; 或电激④处,观察①⑤的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