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一

(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20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

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解析:D项,“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

不准确,原文是“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原文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这一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解析:C项,“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解析:C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

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

“湖西王庄。”

“老王呢?”

“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

“有,问他干啥?”

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结果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他对她起了反感,尽量避免和

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转眼春去夏来,湖上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被暴风雨冲散的鸭子。却不知道是谁家的鸭。“好鸭!”老壮不由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他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那位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到十几只鸭子没?昨天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急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呢!”

“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用手一

指鸭群,说:“那不是,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放鸭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苇林他爹,”李老壮把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的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节选自《读者》2012年第2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插叙李老壮“偷”鸭游乡这一情节,是为了解释放鸭姑娘的疑问,引出后文主动还鸭等情节的情绪背景,更好地刻画李老壮的形象。

B.文中写那个好吃懒做、假公济私的主任,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李老壮的形象,表现青草湖农民在特殊时期的痛苦挣扎和当时农村的矛盾对立。

C.在新时代李老壮看到被暴雨冲散的美丽肥大的鸭子后,立即把它们赶到自己的鸭群,说明他偷东西已习惯成自然,不由自主。

D.“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一句表现出放鸭姑娘发现眼前的老人是苇林爹后,因自己以前的言行而深感恐惧的心理变化。

解析:B项,对其作用分析过度。C项,李老壮没有据为己有的意思,“说明他偷东西已习惯成自然,不由自主”不正确。D项,此处主要是“不知所措、慌忙掩饰的心理”。

答案:A

5.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写了雨后青草湖清新明净的自然美景。②以明净清新的美景烘托李老壮美好的心灵世界。③为后文人物关系的转变做铺垫(或:雨过天晴的描写,也预示着人物关系的转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有其他答案意思答对即可)

6.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勤劳。李老壮天天放鸭子,体现了他的勤劳。②善良。捡到被暴雨冲散的鸭子及时归还失主,体现了他的善良。③朴实。他承认自己游过街,以及与姑娘的误会解除后,自言自语地夸姑娘等,体现了他的朴实。(如有其他答案意思答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者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占比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凤民表示,1988年成立的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

的书法教育的经验,他们正准备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0%,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附表: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

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

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加强书法教育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考核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认为,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3月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发表于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C.关于“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既强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也指出了学校、家庭方面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解析:D项,“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答案: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须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成立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进书法教育。

解析: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运用“抽样调查数据”,不一定就“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逻辑错误,由材料一原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状况堪忧”“1988年成立的……委

员会”可知,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

答案:C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可行举措。(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时,首先确定范围,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到了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可以考虑提高现有教师水平,鼓励更多人从事此职业,吸纳更多书法教师。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考虑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结合材料三第三段,可以考虑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等。最后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形成答案。

答案: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③提高学科地位。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加大对学科成果的奖励力度。④寻求社会支持。与社会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

,被追

....

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

..

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

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句子大意: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回到家乡。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慷慨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立有战功。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

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C项说到的“嗣位”指继承君位,这话是对的;但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不正确。原文说到来护儿被捕时,问“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告诉他“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所以从原文看,当时炀帝不可能设法保护来护儿的。

答案:C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关键词语“军旅”“咨怨”“游幸”)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语“凶逆”“王室”“泉壤”)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不会记事便成了孤儿,后来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他,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来护儿年纪虽小,但才华卓越突出,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来求取功名!”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佩服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来护儿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回到家乡。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慷慨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立有战功,进升为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凭善于处理政事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隋炀帝即位,被调入朝廷,当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代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 ②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山仰止 ....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③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 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严冬的巨大雪毡一旦撤去,这时最触目惊心 ....的便是那暴露在眼前的种种污秽杂乱。依我们的偏见看来,自然也并非生性好洁。 ⑤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夸夸其谈,我任他自言自语,不落言筌 ....,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⑥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文工团的青春岁月,不过是他们的黄粱一梦 ....,梦醒后才知人去楼空,早已面目全非。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B[①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②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此处应用“高屋建瓴”。③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语义重复,删去“从根本上”。与前文矛盾。④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⑤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褒贬失当。⑥黄粱一梦: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也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近期举行的中法领导人会晤中,中方愿意继续本着合作共赢为原则,密切同法方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B.当前,企业生产利润如何?投资方向会调整吗?记者日前在多省市展开调查,不少靠实业起家、仍依靠实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C.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轮椅等残奥会特殊器械的形态。 D.最终,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黄旭华大胆地取消了用大陀螺保持艇体稳定这种设计,使我国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走弯路。 D[A项,“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B项,不合逻辑,“肯定的”改成“自己的”;C项,偷换主语,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是“‘飞’字”。]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通常每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B.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有悲剧、喜剧、正剧之分,

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测试题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四专题测试题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愆.期(qiān)贾.人(gǔ)猿猱.(láo)将.子无怒(qiāng) B.巉.岩(chán)辟.(pì)芷砯.崖(pīng)雕阑玉砌.(qì) C.不谙.(àn)暂.歇(zàn)乍.破(zhà)渐.车帷裳(jiān) D.霓裳.(shāng)钿.头(diàn)银篦.(bì)肇锡.(cì) 1、答案:B(A 猱náo ;C 谙ān;D霓裳chá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吮.血(shǔn) 飞湍.(tuān)悄.无言(qiào) B.揆.(kuí)情怜悯.(mǐnɡ) 教坊.(fānɡ) 琵琶行.(xínɡ) C.铁骑.(jì) 独倾.(qǐnɡ) 红绡.(shāo) 虾.蟆陵(há) D.瑟瑟.(sè) 崔嵬.(wéi) 幽咽.(yè) 湓.浦口(pén) 2. 答案:D(A项,“悄”qiǎo;B项,“悯”mǐn,“坊”fánɡ;C项,“倾”qīnɡ,“绡”xiāo)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 B.峥嵘崔嵬冲波逆折横绝峨嵋倚绝壁 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萧萧落木萦岩峦 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两鬓斑白仰胁息 3.答案:B(峨眉) 4.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 B.良辰美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 C.乍暖还寒不谙世事波澜壮阔 D.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 4.答案:D(罗幕轻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淹.:久留②以手抚膺 ..坐长叹抚膺:抚摸胸口 ③将.子无怒将:请④委身 ..嫁作商人妇委身:女子出嫁 ⑤艰难苦.恨烦霜鬓苦:艰苦,困苦⑥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 这里指憔悴 A.①⑥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5、答案:D (⑤苦:很,非常。)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 元测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 A .骤.雨(zh òu ) 纶.巾(l ún ) 一蓑.(su ō) 还酹. 江月(l èi ) B .罗绮.(q ǐ) 豆蔻. (k òu ) 吟.啸(y ín ) 揾. 英雄泪(w ēn ) C .遥岑. (c én ) 憔悴.(cu ì) 料峭. (q i ào ) 重湖叠巘.(y ǎn ) D .凝噎.(y ē) 樯橹.(l ǔ) 玉枕.(zh ěn ) 鲈鱼堪脍. (hu 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参差 天堑 竞豪奢 暮霭 B .今宵 羌管 雨林铃 故垒 C .雨具 箫瑟 念奴娇 芒鞋 D .巷陌 烽火 醉花阴 凄残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 .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 .倩.何人换取(请求) D .怎生.. 得黑(怎么生得) 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 、念去去/千里/烟波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 ) A 芭蕉、梧桐------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B 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 C 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 D 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

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题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卷一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42分) ⒈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差错(chā)饿莩(piǎo)央浼(miǎn)辎重(zī) B.赝品(yàn)燥热(zào)忖度(chǔn)束缚(fù) C.蹩进(bié)癖好(pǐ)偏裨(pí)连累(lěi) D.瘐毙(yǔ)打烊(yàng)便宜(biàn)愀然(qiū)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旗杆勘查百无聊赖掎角之势 B.敕造寒暄天理昭然湛湛青天 C. 灯盏厮打流觞曲水戊戌变法 D. 暮霭窈窕茕茕孑立兵荒马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句子所运用的比喻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便失去了良知。 ③谢冕说过:“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

A.包涵眷念领略 B.包含眷念领教 C.包含眷恋领略 D.包涵眷恋领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周德鸿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 C.国庆期间,西安大雁塔广场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D.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5.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造成的。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C.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呐喊》和《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药》选自《彷徨》,《祝福》选自《呐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尴尬嗜好意蕴变换莫测 B.漫骂忤逆诬陷越俎代庖 C.疲惫寒伧寒暄自惭形秽 D.裨益坟莹蔓延连篇累牍 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老舍先生在《茶馆》里是_______王利发经营的茶馆的变化来反映旧中国的变迁的。 (2)如果垃圾收费搞一刀切,统一每人每月多少元,势必会同排污收费一样_______为环保部门筹集资金的手段,对约束居民自身的行为没有丝毫作用,更不符合垃圾收费政策的初衷。 (3)公安部正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_______,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A.通过蜕化界限B.经过退化界线 C.通过退化界限D.经过蜕化界线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6月,法国电信旗下子公司宣布将加强与中国通信设备商的合作。无独有偶 ....,在全球处一流地位的商沃达丰运营商已经频繁地向中国的3G终端厂商抛出橄榄枝。 B.记者在阿富汗耳濡目染 ....了许多有关阿富汗难民的悲惨生活。 C.不论什么时候,他都是如坐春风 ....,亲切地和自己的下级交谈。 D.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 ....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包括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个体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差异造成的。 B.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我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C.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D.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 ..者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 ..奈何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 ..死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检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ǒng)濒临(bīn)汗涔涔(cén)卓有成效(zhuó) B.彩笺(zhǎn)虎兕(sì)缄口不语(jiān)云销雨霁(qí)C.饿莩(fú)桎梏(kù)弃甲曳兵(yè)纷繁芜杂(wú) D.筵席(yàn)梦魇(yǎn)命途多舛(chuǎn)磨牙吮血(yǔ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社稷义愤填赝分崩离稀 B.推 搡暮霭豁然开朗恻隐之心 C.部署沉缅虚无缥缈老当亦壮 D.编 篡栗冽呕哑嘲哳遮天避日 3.下列有关戏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其中《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B.按照内容性质,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多幕剧,而《过客》则可以看成是一部独幕剧。C.《雷雨》戏剧冲突尖锐集中,情节紧凑,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天之内;《过客》也同样是发生在一天之内,同样具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D.当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潜台词里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与怨恨。 4.下列有关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是一首古体诗,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同时展开奇伟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代蜀道上壮丽雄奇瑰伟险峻的山川,其中也蕴含了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 B.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除首联外,其余三联都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诗中诗人倾诉了长期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琵琶行》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优秀传统,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诗中作者描写了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抒发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D. 词又称“曲子词”“诗余”,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刻画精细,如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蝶恋花》等。 5.为下面这首五言律诗所缺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夜宿七盘岭[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 西。,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 B《公羊传》《谷梁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5)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七音中,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功效主音),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荆轲刺秦王》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调等。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C 调,无射相当于A 调等。 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琴瑟等)、竹)、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噌吰者,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无射”就是无射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它常用于歌唱伴奏,所以称为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常用于歌唱伴奏,“歌钟”。歌钟”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品种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箫等等。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乐府曲调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梅花落——曲调名。:黄鹤楼上吹玉笛,——曲调名如江城五月落梅花。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天飘落的景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象。: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全册附解析共7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试题 (全册附解析共79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窦娥冤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杂剧是________前代戏曲艺术________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________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在和已和B.在以及以和 C.从以及已以及D.从和以以及 解析:选A“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性,“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 起了瓜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 ③无数个旅游景点,因为影视文化,张开了腾飞的翅膀,抛开种种非议,对外景来说, 借助电影顺水推船 ....为旅游业添一把火,这确实是一个契机。 ④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作为父母,自然是更希望孩子成家之后小两 口和和美美、举案齐眉 ....。 ⑤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 ....现象,确保了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⑥看到老人们满足的样子,我们不禁感叹,古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 ...皆有所养的理想在魅力新村郭家沟变成了现实。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选D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②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③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符合语境。④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符合语境。⑤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句中用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 (1)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2)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4)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5)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8),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9)吾所以为此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0)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895年,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 dàn 生了。1903年,电视悄然问世。人们习惯上把电影和电视合称为“影视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而言,这是两种最年轻的艺术形式,但一出现就风 mǐ全球,对20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社会,影视艺术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dàn()生风mǐ() (2)请举一个生活现象,说明“影视艺术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3分) 答: 。 3.阅读有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雷雨》的介绍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是周朴园的台词,《雷雨》原著注明此时周朴园的语气是“冷冷地”,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周朴园的语气是“高昂地”。 在侍萍与周萍见面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增设了“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 (1)你认为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时,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为什么?(2分) 答: 。 (2)增设“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这样处理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4.参照示例,用一句话点评中外文学名著。(4分) 示例1:《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示例2:《家》——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1)《窦娥冤》——(2分)(2)《哈姆雷特》——(2分)5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测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测试卷1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龋.(qǔ)齿讪. (shàn)笑脊. (jǐ)梁模棱. (léng)两可 B.粗糙. (cāo) 狡黠. (xié) 发酵. (jiào) 平上. (shǎng)出入 C.可汗. (hán) 针砭. (biǎn) 忌讳.(huì) 杳.无音信(yǎo) D.论. (lún)语行.(háng)伍鸟瞰.(kàn) 屡见不鲜.(xiǎn) 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谛听伺候郁热萧条初出茅庐 B.厮守错湛冗旱袒护轻手摄脚 C.翡翠踉跄藏匿攫住理曲词穷 D.粗陋昏溃余荫淘醉分毫不爽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要努力利用外资的领域,继续投资环境,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法律,他们在我国合法经营的。 A.拓宽完善保障保护权力 B.扩大改善保护保障权益 C.扩大改善保护保障权力 D.拓宽完善保障保护权利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保安员小魏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绝不让不法分子污染集邮市场环境”的誓言。人们称他是“护卫集邮环境的卫士”,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辞。 B.“漫卷诗书喜欲狂”,老杜手舞足蹈的形象,归心似箭的情态,借一个“狂”字而毕现,即使李白读此句,也要为之拍案。 C.因为遗传基因就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长链上,那么,人们如果识别了这些密码,能不能通过增添或除去一些基因,有目的的改造生物呢? D.新的投影仪、录像机进入教室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 B.各级党校应该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风,学员长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 ....,才可能成为讲究实事求是的人。 C.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 ....,紧密相连的。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 ....了。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长沙1【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1925这首词作于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湖南、这年深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统一战线已经确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据写下这首词。重游橘子洲,在长沙停留,动讲习所,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曾于湘潭衡山一带,“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载: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沁园春》《沁园春》双调,《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汉书》13字。上片114 句,五平韵。12句,四平韵;下片【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长沙》的写作背景。.了解《沁园春1 .了解词的发展简史。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 二、能力培养目标.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1 .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2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1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珍惜今天的一切,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以乐

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1词人笔下的秋感伤的“悲秋”情调,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又是寒秋景物,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美好的。景是活泼、这里面也含有热爱当然,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感到革命的必要。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对比手法的运用。2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使描绘的形象鲜明,词中含有多种对比,“同“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对比;是暗(未在词中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含的对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极富表现力,形象、本词用语精当、“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1 .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2 .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3 【学生活动设计】.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1 .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23 .观看多媒体。.自由讨论。4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课内美读成诵。1 .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2 背诵二、诵读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1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必修四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ǔ)前合后偃(yǎn)铁杵(chǔ)揠苗助长(yà) B.罪愆(qiān)繁衍生息(yǎn)擦(wèn)愠怒(yùn) C.谂知(shěn)熟稔(rěn)诡谲(jué)鹬蚌相争(yù) D.蕴藉(jiè)杯盘狼藉(jí)笑靥(yǎn)梦魇(y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虚嚣惫赖暑气暄负曲衔冤 B.绣闼墙隅干家缘鳏寡孤独 C.玉醅暮霭歪剌骨红鸾天喜 D.看觑变徵白泠泠蜗角虚名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借助于美国人的扶植,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②这家医院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许多重病、疑难病患者都愿意到这里。 ③中国政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常言道:“。”一个人再聪明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终将一事无成。 A.鼎力应诊考虑到孤掌难鸣 B.大力就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 C.鼎力应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 D.大力就诊考虑到孤掌难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阻止“台独”,中国准备牺牲一些国际的友好关系、外商投资甚至“必要的人员伤亡”。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王教授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他在学术上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是由于他顽强不屈的努力取得的结果。 D.“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回到地球后,实验舱还可以继续停留在外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这比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联盟”系列飞船还要先进。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台湾问题朝灾难性的方向继续发展,中国在内政外交上长期遵循的原则———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原则可能被打破。 B.从知识分子到平民百姓,从网上舆论到上书人大,人们在追问是什么让一个善良的人惨死他乡? C.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25年经济改革、民主政治追求的制度性成果。 D.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下面一句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共2套)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也必会以讹传讹。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自晋以后,辩证史籍的书多了起来,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②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清代辩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辩诸史的,有专辩一史的。通辩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原书上的典章制度的考证以及对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辩证,甚为有益。专辩一史的书,以辩“四史”者最多。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辩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 ③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中国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非常不够。这是因为当时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被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即以文献考证文献而论,清代学者也没有考证完,例如从对诸史之史书志考证看来,侧重于地理和艺文,天文、律历、书表考证不太多;有关社会经济之《食货志》,风俗习惯之《舆服志》则绝无考证。 ④清代学者考证使用的方法,是以文献考证文献,即以甲书上的史料辩证乙书上的史料,以真书上的史料订正伪书上的史料,以各书上一般的通论指斥某一书上独特的异说。这种方法,用于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证是可以的,若用于史前史的资料考证,那就无异于以伪辩伪,以疑证疑。 ⑤晚清以来,对于考古学上的史料之考证,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但也不是到了我们就没有事情可做。例如若干青铜器物的时代,尚待考证;若干甲骨文字的字义,尚待训释;若干汉代的石刻画像,尚待说明。特别是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古人类、古生物的化石,骨角器物、彩陶等,都需要我们做详细而精密的科学研究,才能变成史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