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2届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届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届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届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届辽宁省本溪市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是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对“知人论世”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的概念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它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其写作动机等信息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是传统诗歌鉴赏方法,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方法。

D.“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论题“知人论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顺序逐层分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B.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重点阐述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作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极具说服力。

C.文中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论证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背景简介以及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作者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和朱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读陶渊明的诗,得出陶渊明本是一个愤世嫉俗、豪放的人。

B.要想准确理解诗作,就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而不是对作者的作品随意取舍。

C.如果不了解诗人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运用“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诗歌。

【答案】1.D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D项,答非所问,D项说的是“知人论世”法的重要性,而不是对其含义的理解。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A项,“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顺序”有误,作者阐释了“知人论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对于“怎样做”未具体展开。

B项,“古今中外的例子”标叔痤误。没有国外的例子。

C项,“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表述错误。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没有阐明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属无中生有。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得出陶渊明本是一个愤世嫉俗、豪放的人”错。原文说他们能较全面理解作者,“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能看出陶渊明“愤世嫉俗、豪放”的一面,故理解不偏颇,能较全面理解作品。故选A。

【点睛】

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让自主创新的议题备受关注。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操作系统则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十分重要,有了操作系统,冰冷的机器才有“生命”,人们才有机会赋予其更多功能。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做过比喻,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因此,操作系统事关信息技术竞争力,更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像微软 Windows系统一样供广大用户使用;是我国科技人员的夙愿。经过刻苦攻关,我们取得了包括银河麒麟、普华操作系统等在内的一部分成果。不过,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超乎想象。以 Windows系统为例,有人甚至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来形容其研发工程之庞大。而且, Windows还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每一次升级也耗费了不少成本。

然而,一款操作系统的成功,蕴藏着巨大价值。它能构建起一个包括硬件开发者、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在内的上下游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围绕操作系统形成“生态圈”。同时,这也为后来者构筑了壁垒:即使研发出新的操作系统,也很难再去改变既有格局。正如有人说的,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否则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年王选院士立足创新前沿,自主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铅字印刷行业,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回溯改革开放40年,正因唱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我们才创造出网络大国、科技大国的气象,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今天,我们亟须开启新一轮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浪潮,让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的隐忧。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领导人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理念和信念,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摘编自余建斌《开启全球视野下的创新浪潮》,《人民日报》2018年4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缺芯少魂”一词让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B.操作系统是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它会让冰冷的机器有“生命”。

C.芯片是计算机的硬件“神经中枢”,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

D.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一些用户的信息和操作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中兴事件”引出“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话题,对研发的重要性、难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二段作者通过倪光南的比喻,阐明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C.第三段采用喻证法,指出 windows系统研发工程庞大,升级需要耗费许多成本,论证了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很大。

D.文章在结尾强调了我国在信息领域要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我国科技人员一直想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供广大用户使用,经过刻苦攻关,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

B.成功的操作系统能构建起一个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后来者很难改变既有格局,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

C.回溯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之所以成为网络大国和科技强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D.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必须解决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答案】1.B

2.C

3.C

【分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缺芯少魂’一词让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C项,“芯片是……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说法错误,应该是“操作系统”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不是“芯片”;D项,“掌控一些用户的信息和操作行为”说法错误,原文是“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而不是“一些”。故选B。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第三段采用喻证法”说法错误,第三段采用的不是喻证法,而是举例论证法。故选C。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成为“科技强国”表述有误,原文“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表明我国还没有成为科技强国。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

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以突破底线、抄袭胡编、搜奇媚俗为创新,一切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是“工匠精神”缺失的最突出表现,所以我们在文艺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既不需要大家都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内容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只有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C.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D.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所以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3.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一的事例简要概括。

【答案】1.C

2.C

3.(1)掌握优秀的工艺技能;(2)追求尽善尽美;(3)执着于职人的荣誉;(4)坚守苛刻的标准;(5)关注细节;(6)坚持达成目标;(7)执着于科技创新。(答出其中的6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紧扣“工匠精神”,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C项,文本中对应的内容在材料三,材料三并不是说“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是‘工匠精神’缺失的最突出表现” ,而是说明文艺作品也应弘扬“工匠精神”,虽然材料中也说了文艺作品有“粗制滥造”的表现,但并没有体现出“最突出的表现”;另外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有强加关系的错误:依据材料三,解决文艺作品粗制滥造的现象,根本在于提高文艺作品质量,而非“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让选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分析和评论;B项,“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不当,初心是针对工匠的,并非针对孩子。D项,“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分析有误。统观三则材料,每则材料着重点不一样:材料一侧重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侧重说明文艺领域也应讲究“工匠精神”。通过分析,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无法说明哪则材料比其它两则材料“更加深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定位筛选,提炼整合。勾画出关键句,锁定有效的答题区间,要准而全。对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选择适宜角度作答,按照题干要求,使“问”与“答”有直接的关联性。

本题中,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中的事例”,那么,在材料一中,作者分别列举了日本和德国的事例,作者以冈野信雄为例,先说冈野信雄“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不管旧书如何破旧,只要经冈野信雄之手就能“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据此可以得出:掌握优秀的工艺技能;材料一又指出日本工匠“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据此得出:要求苛刻,追求尽善尽美;还有日本工匠们“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据此得出:执着于职人的荣誉;又以德国制造业为例,指出德国工匠“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据此得出:坚守苛刻的标准,执着于细节;“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 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据此得出:关注细节,坚持达成目标,执着于科技创新。学生将这些概括信息进行重组、合并同类项,按照题干要求分点列出,形成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4.请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以晨光中学语文组的名义,为这项活动拟一则启事,正文不超过100个字。落款时间:2019年6月18日。

【答案】示例:

为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探究《红楼梦》的奥秘,学校语文组将于7月1日至7日在古风楼306室举办阅读《红楼梦》活动。活动形式丰富,有“影视欣赏”“红楼论坛”“红学讲座”等,欢迎学校师生积极参与。

晨光中学语文组

2019年6月18日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此题注意启事的结构特点与内容要求。

①标题:“启事”写在第一行正中。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本题先说“活动宗旨”(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探究《红楼梦》的奥秘),“活动时间”(7月1日至7日),“地点”(古风楼306室)、“内容”(阅读《红楼梦》活动),“参加的对象”(有“影视欣赏”“红楼论坛”“红学讲座”等,欢迎学校师生)。③落款,写明:主办单位,发布启事的时间。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①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②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①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②尊罍(léi):尊,酒杯,罍,酒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柳眼春相续”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从柳叶的舒展和相续生长中,透露出小院中的春天信息。

B.“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吹箫之声和刚升的新月虽说依然如昔但欢乐不再,“依旧”二字表达的是词人心中深深的无奈以及抑郁之感。

C.“烛明香暗画堂深”,“深”即为“深沉”,诗人虽处画堂中,但孤独寂寞无法排遣,便觉得华丽而精美的居第也显得“烛明香暗”冷寂深沉。

E. 下阕写他的赐第里虽然管弦弹奏,笙歌未尽,酒罍交错,席宴未散,但就他的处境来说,已是日渐衰老憔悴,只有难禁的痛苦了。

2.词中在“思难任”中写了什么样的愁思,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

【答案】1.AD

2.①追忆过往。“风回”春风吹回,与往年的一样;丝竹声与初升的月亮也和往年差不多,眼前所见之春景与耳中所听之乐声均使作者想起往昔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往昔不再的忧思。

②不满现实。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回看现实的处境,是两鬓斑白、日渐衰老的自己,对他说来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都无法减轻他对眼前现实的愁怨。

③故国之思。风竹发出的声音和新月的照耀还像当年,笙歌未散,酒杯还在,可已不是当日盛况,透露他对国之不在的痛悔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A项,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此句没有从触觉角度描写;D项,“冰初解”意味春天来临,而身负国仇家恨的作者却“满鬓霜雪”,反衬出作者身在初春心却仍在严冬,“仍会像东风解冻那样透露出春天气息”错。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词中在“思难任”中写了什么样的愁思,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故国之思。风竹发出的声音和新月的照耀还像当年,可已不是当日盛况,透露他对国之不在的痛悔之情。东风解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这表现在四十岁光景的人已经是满鬓霜雪了,这里含有对故国的怀念、亡国的痛苦难以负担。

四、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最能体现江南人民热情好客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上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________”一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漂泊。

静与梦幻。

【答案】属予作文以记之丰年留客足鸡豚峰峦如聚身世浮沉雨打萍化作春泥更护花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注意“属予、豚、溯”等字。

五、选择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的人才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芸芸众生

....中脱颖而出。

B.郝鹏俊只是等闲之辈

....,却坐拥35套北京豪宅,带血的煤炭养肥了这个大硕鼠。

C.农产品专项检查组将奔赴重点省区,对故意囤积农产品待价而沽

....者最高罚款100万元。

D.百年来先辈们于多难中寻求救国之路,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这种爱国精神将薪火相承

....。

【答案】B

【解析】等闲之辈: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作谓语,用在否定句中。(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待价而沽:待高价才出卖.比喻有才干之人等到有人赏识重用时才肯出来效力。薪火相承: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班很多人长袖善舞

....,而我一无所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音乐等等一概不会,春晚时我可怎么办啊?

②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

.....,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③终于到了野炊之地,这里空气清新,不远处有一个寺院,里面传出超凡脱俗的音乐,我们煮豆燃萁

....,忙得不亦乐乎。

④在中航工业展区,一个大比例歼-31战斗机模型的展台前人满为患

....,不少外军嘉宾,排队目睹这款中国四代机的风采。

⑤该剧团三年前就开始排练农村群众爱看的地方戏,很受欢迎,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已经演出了几百场,搞得红红火火。

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形容为“中国崛起的象征”,不仅国人有口皆碑

....,而且外国网友也纷纷点赞。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长袖善舞:长衣袖便于舞蹈,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不能形容擅长舞蹈,使用错误。②一退六二五,也称“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口诀,说的是旧秤一两,后退一位数,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借用作推卸干净的意思,使用正确。③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使用错误。④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这里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使用错误。⑤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使用正确。⑥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使用正确。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B.《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C.天津市决定自今年5月31日起,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办理蓝印户口。

D.几个月间,兰州自来水连续两次出状况,这一次水污染的情况尤其严重,不仅惊动了省里,甚至惊动了中央;至于说给兰州市民带来的不便、造成的恐慌,更是有目共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见诸”跟“于”重复,去掉“于”。B 项“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C句子成分残缺,在“外省市户籍人员”添加“通过”。故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语言表达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它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⑥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⑦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随之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墨守不变的。

【答案】语句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语句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语句⑦:删去“随之”;语句⑧: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其他适当词语。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换言之就是以表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第①句,错在“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句式杂糅,删去“是概莫能外的”;②错在“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语序不当,先“把握”,后“传达”,这是顺承关系。所以要将“传达”与“把握”互调;第其⑦句,“随之”与前面的“随时”语义重复,删去“随之”;第⑧句,错在“墨守不变”用词不当。墨守不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不知变通。语境要表达的是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始终都不会改变。所以最好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

11.下面是我校组织“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意简明连贯,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答案】示例一: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公益意识,我校组织“班级爱心义卖”活动,前期以班级为单位,要制定方案、准备好义卖物品并做好海报宣传;后期在体育馆主要有摆摊义卖和才艺展示活动。

示例二: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公益意识,我校某班级将组织“班级爱心义卖”活动,活动的形式是:摆摊义卖和才艺展示。班级要制定方案、准备好义卖物品并做好海报宣传。

【解析】

【详解】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重构思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这个构思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班级爱心义卖的活动地点和活动宗旨。第二层次包括班级活动内容、活动宗旨内容和体育馆活动内容。具体分析时,可以先阐释活动宗旨,再分别阐释在班级和体育馆中组织的活动。

七、材料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内与外,空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难与易,勤与懒,达与穷,新与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引人深思。

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发表看法,展开写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快与慢

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车”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车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车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车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

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

【解析】

【详解】

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虚与实,同与异,难与易,勤与懒,达与穷,新与旧”,这些成语相反相成,各有其优势与缺点,因此,学生只需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词语,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该词语的优劣所在,阐明观点即可。

【立意】

把握生活的“轻”与“重”;“快”与“慢”皆不可少;“难”与“易”是相对存在;当“空”则“空”,该“满”则“满”等。

【结构】

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快与慢》,然后引用成语和俗语揭示二者各有优势,顺势提出观点“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对比论证:“快是一种象征”,而“慢是一份豁达”,因此,“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卒”慢却勇往直前;“车”快,便直闯无忌;快读可以一气呵成,慢读可以品字赏词。因此,“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全文思路清晰,论证合理,观点鲜明。

【素材】

1.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2.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3.难与易名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易难。——彭端淑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毛泽东

所以的事情在变的容易以前都是困难的。——托夫勒

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入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爱迪生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富兰克林

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不去寻找困难。——-歌德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难事,必作于细。——老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谚语

我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但是坎坷和困难在所难免,有些由头必须过,打胜了硬仗才能豁然开朗。才出自勤奋,任何事情只要勤奋专研,熟能生巧,再难的问题也会变得容易。

自古以来,很多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总是用心专注于自己的某一方面,所以最后能获得成功。不被困难吓倒以至于畏缩不前,不轻视容易的事,以免小河里翻大船。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 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 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 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 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 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 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 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 人 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 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

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 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 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 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 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 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 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 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2013级“筑梦之旅(三)” 语文试题 命题人:审核人: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个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 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3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猿猱.(náo)迤逦.(lì)怆.然(chuàng)心广体胖.(pán) B.潺湲.(yuán)炽.热(chì)解剖.(pōu)浑身解.数(jiě) C.蓦.然(mó)坼.裂(chè)渌.(lǜ)水稗.官野史(bài) D.刹.那(chà)扁.舟(piān)滂滂.(pāng)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身照相机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B.忸怩钓鱼竿绿草如茵焕然冰释 C.家具万户侯以身作则指手画脚 D.噩梦一柱香蛛丝马迹估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回报给版权方。 ③它深沉而执著,需要你敞开胸怀去感知,去,去吟咏,它是行动,是实践,期待你用一生去叙述。 A.考察收益品味 B.考查效益品味 C.考察效益品位 D.考查收益品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大国情结》一文中(英国《金融时报》12月30日文章)提到,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无论是咄咄逼人的商品还是日渐崛起的综合国力,或是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都堪称大国。 B.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小学生开展“手拉手”、班级之间“结对子”等活动,让他们和城市少年儿童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C.“一两饭、一份青菜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每餐的食谱。”华南理工大学新生蓝慧玲回忆说,“生活上,我赶不上别人;学习上,我从来都是强者。” D.被人们称为新交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留美学人学者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群体优势,回馈祖国与家乡,同时强调保障留学生权益,这是总领馆责无旁贷 ....的职责。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 ....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健身美体无可非议 ....,但在选择和使用化装品、保健品、瘦身营养素等产品时,要以科学、安全为前提,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和促销广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国将推行公务用车制度。公务车出行采用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办法,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D.早上来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分值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 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甄士隐,名“费”。《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6.《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3)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立意标新立意黯淡暗淡无光 B.生色声色俱厉洪大规模宏大 C.坚苦艰苦卓绝娇气骄气十足 D.企求乞求施舍启示征稿启事 (答案:A." 标新立意"中应该改“意”为“异”,“暗淡无光”中应该改“暗淡”为“黯淡”。)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姜丽就是不太关心集体,每次班委有事找她帮忙,她总是找借口_____。 ②强权者的贪欲是没有_____的,你这次满足了他,他下次会再来。 ③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是_____的,报上去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A.推托界限微不足道 B.推托界线不足挂齿 C.推脱界线微不足道 D.推脱界限不足挂齿 (答案:A。“托”表示找借口,即用托词推掉责任,而“推脱”一词所表示的并不强调找借口。“界限”一词强调了欲望没有限度,会不断地扩张,从而占领不该占领的领地,“界线”一词表示的是到了边界线就会止步。“微不足道”强调了内心认为不重要,而“不足挂齿”则表示不愿放在嘴上,而心里不一定认为不重要。) 3.选出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斡旋:调解瘐毙:枪毙,处死 静谧:安静届时:到时候 B.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返贻笑大方:被四方的人耻笑 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捣乱闹事的人 破矩为圆:把方的改成圆的 C.唯利是图:唯,助词咸与维新:维,助词 语焉不详:焉,语气词下车伊始:伊,助词 D.夙兴夜寐:夙兴,早起祸起萧墙:萧墙,照壁,喻内部 戮力同心:戮,杀匪夷所思:夷,平常 (答案:C。A 庚毙:在狱中病死 B 贻笑大方:被行家里手耻笑 D 戮力:合力) 4.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王教授书房里的书真是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B.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钱,应统统仍进历史的垃圾堆。 C.你的工作出现了这么大的偏差,现在顾犬补牢,已为时晚矣! D.在法庭上,执法人员深文巧诋,终于让狡猾的罪犯低头认了罪。 (答案:A。B不名一钱:不占有一文钱C顾犬补牢:顾犬,看见野兔,回头呼唤猎狗;补牢,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比喻事虽紧急或出了差错,尚可及时设法补救。D深文巧诋: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用巧妙手段攻击诋毁别人。贬义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C.只有把计划付诸于行动,目标才能实现;否则计划就只是一纸空文。 D.在诺贝尔这共计只有6句话的自传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答案:D。A项“月光、树影”“发出”“响声”搭配不当。B项“被推广和发现”次序不当,应该改为“被发现和推广”。C项删除“于”字。)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徐经理一走进瑞芳的办公室,马上给她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答案:A。B项“这”指代不明,C项谁拉谁指代不明,D项“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到底是听了导师意见还是没有听,表述不明。)

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从80 后、90 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 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 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 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钩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帆《清宫剧热,历史感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B.不管是《还珠格格》、《甄嬛传》,还是《延禧攻略》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 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 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 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 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 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 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高二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 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l—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l3一l5小题答案用 28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刘长乐 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一一 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 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 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 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他对儒学以外的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确实有大家的风范。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 物的事例,其中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例子的两句是“;。” (5)我们一般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三句话来概 括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汗 .. kè hán 瞋.目 chēn 床蓐. rù覆校.无疑 jiào /老校.退卒 xiào B.拔擢. zhuó砧.板 zhēn 彘.肩 zhì剌谬. miào / 戮.力lù C.揾.泪 wèn 刀俎. jǔ玉玦. quē目眦.尽裂 zì / 恣.卒为暴 zì D.籼.稻 shān 车骑. jì盘桓. huán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 bǔ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 ....,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D.多情女子决不反弹琵琶 ....;我要是与他人共枕同衾,怎么对得起地下的先灵?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即 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B. 市场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他们共同规范着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 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飞速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掀起了一股短视频文化热潮。作为网络文化的新形态,短视频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形成了文化风尚,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达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悄然之间,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窗口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主打文字和图片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社交平台也纷纷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与此同时,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介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拍照片”变成了现在的“拍短视频”。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短视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5.94 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9%。如此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青微工作室”“北京 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短视频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短视频号,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普遍青睐。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须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摘编自张陆园《短视频形成文化风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满足了人类自我表达的需求,已经从多方面渗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B. 随着用户兴趣的逐渐转移,传统社交平台也不得不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 C. 短视频中的秀文化有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容易引发从线上至线下的模仿行为。 D. 纪录片可完整记录事件短视频只是碎片化内容记录,与纪录片无法相提并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