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一、呼吸困难的分诊要点

(一)根据发病的缓急分诊

1.发生急骤的呼吸困难突然发生并持续存在者,常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梗死。发病急,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周期性麻痹。

2.发生缓慢的呼吸困难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量胸腔积液、腹水。

(二)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中枢性呼吸困难及精神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变为上呼吸道梗阻。吸气显著困难,可发生喉鸣,由于胸腔在吸气时负压增加,故可有三凹现象,见于喉水肿、异物、白喉。

2.呼气性呼吸困难,病变在小支气管。由于其水肿、狭窄或组织弹性减低,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相对延长,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在肺气肿时呼吸音减弱,在哮喘时两肺满布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及呼气均感困难,见于大面积肺炎而使呼吸面积减少,或因胸膜炎、肋骨骨折,胸痛而不敢呼吸。

4.中枢神经性呼吸困难。因中枢神经病变影响呼吸中枢,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暂停。

5.精神性呼吸困难。常见于癔症,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因二氧化碳过度排出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血浆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抽搐。.

(三)哮喘的鉴别

哮喘主要分心源性、肺源性及肾源性3种。肾源性哮喘见于尿毒症,表现为深大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肺部检查无哮鸣音,但有高血压、贫血、蛋白尿,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心源性哮喘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源性哮喘见于支气管哮喘,有时鉴别相当困难。

症、肺炎、腹膜炎。

(五)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早期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六)端坐呼吸常见于左心衰竭、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哮喘。

(七)呼出气味有助于诊断。酮症酸中毒呼出气味为烂苹果味儿,尿毒症呼出气味有

尿味,而这两者皆可发生深而大的呼吸。

二、胸痛的分诊要点

1.危急指征。凡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不论其为何种原因,均属危急状态,需立即给氧,心电监护及开发静脉。

2.起病急骤。患者起病后速达高峰,持续性胸痛,往往提示胸腔脏器破裂,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破裂等。但某些肌肉骨骼疾病,如肋软骨断裂、肋间肌痉挛等,亦可突然发病。

3.胸痛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低血压和或颈静脉怒张)则提示致命性胸痛,如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急性心肌梗死、巨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破裂、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大量心包积液等。

4.胸痛伴有呼吸困难,见于气胸、纵隔气肿、胸膜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病变、肺炎等。

5.胸痛伴有腰背痛,见于腹腔脏器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6.胸痛伴有呼气加重,应考虑胸膜炎、肺炎、肺梗死、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穿孔等。

7.胸痛伴有吞咽加重,应考虑食管、纵隔及心包疾病。

8.首次发病,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气胸、食管破裂。

三、腹痛的分诊要点

(一)根据发病缓急分诊

1.突然发作性剧痛伴病情迅速恶化,提示空腔脏器穿孔、脏器破裂和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

2.突然发作性剧痛,如胆绞痛、肾绞痛。

3.突然发作性疼痛并很快加重,如急性胰腺炎、小肠扭转、肠系膜血栓形成、异位妊娠及卵泡囊肿破裂。

4.疼痛逐渐发作并渐渐加剧,如腹腔内感染、腹膜炎、阑尾炎等。

(二)根据腹痛性质分诊

1.持续性痛(钝痛、锐痛、刺痛)突然发作,呈持续性,大多为腹腔内实性脏器炎症、脓肿破裂或空腔脏器穿孔后刺激腹膜、脏器肿大被膜的过度牵扯和血液淋巴途径感染等所致,如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肝胆疾病、脾破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肝炎、肝肠肿、肝癌等。

2.阵发性疼痛,由空腔脏器滑肌痉挛性收缩或由结石等导致的急性梗阻引起,如肠绞痛、肾癌等。

3.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见于急性胰腺炎,为炎症合并梗阻所致。

4.钻顶样痛阵发性发作,辗转不安,常见于胆道蛔虫病。

5.间歇性痉挛性疼痛或突发加重:如胃肠炎;如周期性变化逐渐加重,间歇时疼痛减轻,考虑小肠机械性梗阻、急性胰腺炎、肾绞痛。

每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有个体差异。一般地,空腔脏器穿孔、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疼痛剧烈,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出血性腹痛次之,阑尾炎等更次之。

(三)根据腹痛的部位分诊

1.右上腹痛,常见于肝胆疾病,也可见于右膈胸膜炎、右肋间神经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右心衰竭。

2.中上腹及脐部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的各种病变,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系膜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3.左上腹部痛,可见于脾脏各种病变(脾破裂、脾梗死)、左月角胸膜炎、左肋间神

经痛等。

4.侧腹部腹痛(腰部),肾、输尿管的各种病变,肌肉筋膜病变。

5.右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急性局限性肠炎、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右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6.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痛经等。

7.左下腹痛,常见于急性乙状结肠炎症,左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左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8.部位不定或弥漫性腹痛,腹内病变常见的有腹膜炎、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腹外病变常见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等。

9.放射痛、局部转移痛,如胆囊炎致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胛下;典型阑尾炎可由上腹痛转至脐周,再转移至右下腹;输尿管结石绞痛,疼痛科向侧腹、腹股沟和会阴部放射。

(四)根据伴随症状分诊

阑尾炎、阑尾脓肿、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等常伴发热,肝胆疾病常伴黄疸,急性腹腔内出血常伴休克,血尿多见于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多伴肠型、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

(五)根据诱因或加重因素分诊

有不洁食物史为肠道疾病;胃穿孔多为饭后腹痛;空腹腹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脂肪餐及酒后(暴饮暴食),多见急性胰腺炎、胆道和胆囊疾患;胆囊炎、胆石症腹痛常在夜间发作。肠、胃穿孔侵及腹膜壁层时,咳嗽、体位改变可使疼痛加重。

四、几种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一)胃、十二指肠穿孔

有溃疡病病史,多在饭后发生。上腹部突然发生剧烈持续疼痛,伴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及反跳痛。随后可扩散至全腹,全腹可呈板状腹,被动体位,深呼吸受限,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可消失,并出现移动型浊音。严重者可出现休克,X线片有时可见膈下气体。

(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在饱餐油腻食物后诱发。起病急,多为右上腹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肩及肩胛下区,右上腹有压痛及肌紧张,常有莫菲征(Murphy)阳性,伴有恶

心、呕吐、发热及黄疸,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急性胰腺炎

常在酗酒或暴饮暴食后发生,为上腹中部持续性剧痛,可向左腰背部放射.上腹部有压痛,严重者有肌紧张,伴恶心、呕吐及发热。血清及尿淀粉酶增高常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四)胆道蛔虫

可有吐虫史,起病急.上腹剑突下有深压痛,无肌紧张体征与剧痛不平卧。常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

(五)急性阑尾炎

无诱因,多先表现为上中腹钝痛.后转移至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可伴恶心、呕吐。查体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严重者已累及腹膜壁层,可出现肌紧张及反跳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

(六)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多为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有反复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腹部可见肠型,

肠鸣音亢进或有气过水声。绞窄性梗阻(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痛为持续性,可伴有腹膜刺激征,有休克表现。部分肠梗阻则症状较轻,可有排气排便。X线腹部透视可见肠管内积气和液平。

(七)腹部闭合性损伤

常见于肝、脾破裂。有外伤史,多起病急,肝、脾部位即右上腹或左上腹有钝痛,伴肌紧张。内出血至腹腔时-可有移动性浊音,内出血量多时可伴有休克。腹腔穿刺可抽出鲜血。

(八)宫外孕破裂

见于育龄期妇女,有停经史。起病突然,腹痛先在患侧下腹,继之扩散到全腹,以下腹痛为主,有下坠感,呈持续性伴阵发加重。查体下腹部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子宫有早孕症,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明显,若在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的血。

(九)肾、输尿管结石

起病突然,疼痛位于患侧腰部,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可至会阴部,常伴血尿。患者痛苦不安,面色苍白,大汗甚至虚脱。

(十)少数急性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腹痛,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警惕。

(十一)急性胃炎

常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食物史。发病急,上腹持续疼痛有时伴阵发加剧,上腹偏左有轻压痛,伴恶心、呕吐,用阿托品等药物可缓解。急性胃炎无特异性诊断指标,某些急腹症早期表现极似急性胃炎,如早期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五、急腹症的鉴别要点

(一)外科急腹症

1.一般先有腹痛,然后出现伴随症状。

2.腹痛定位明确,性质明显,特点是出现固定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二)内科腹痛

1.一般先出现发热、头痛、胸痛、气促,然后出现腹痛。

2.腹痛定位不明确,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三)妇科腹痛

1.腹痛以下中腹为主,并向会阴部放射。

2.有白带增多、阴道出血、内出血。

3.腹痛与月经史、生产史有关。

(四)鉴别哪一类急腹症

1.炎性病变缓慢,腹痛由轻转重,呈持续性。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伴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数增加,高热。

2.梗阻性病变突然发病,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后期为逆流性,初期无腹膜刺激征。

3.穿孔性病变突然腹痛,迅速出现腹膜刺激征。有气腹表现。

4.出血性病变呕血、尿血、便血。出现进行性贫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腹膜穿刺不凝血,大于500ml可有移动性浊音。一

5.绞窄性病变病情发展迅速,持续腹痛,阵发性加重。易出现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明显,出现脱水和酸中毒,晚期出现休克。

六、呕血的分诊要点

(一)出血量的估计,判断病情危重程度

出血量的估计

1.鼻、咽、口腔等部位出血后吞下,如鼻出血、拔牙出血及食用禽、畜的血液引起黑粪。

2.口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炭剂或某些中药等可使大便呈黑色,但无光泽,便隐血试验阴性。

七、恶心、呕吐的分诊要点

(一)中枢性呕吐

1.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呕吐多发生在饭后,为小量多次,常不伴有恶心。呕吐不费力,多伴有神经官能症。呕吐的发生与精神及情绪因素加重有关,虽然有频繁的呕吐但体重并不降低。

2.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炎及脑膜炎等均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呕吐多呈喷射性,而且严重,多不伴有恶心,常有较剧烈头痛。

3.第Ⅷ脑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有梅尼埃病[美尼尔(Meniere)综合征]、晕船、晕车等。多伴有眩晕。呕吐较重,亦可呈喷射性,呕吐与体位变动有关。

4.脑血管病如偏头痛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头痛,面色苍白。

5.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类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如酮症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甲状腺危象、妊娠呕吐、药物引起的呕吐等。

(二)反射性呕吐

1.头部器官疾病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眼压突然升高,发生恶心呕吐,同时多伴有剧烈的头痛及视力障碍。

2.胸部器官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顽固的恶心、呕吐,多伴有胸痛、心

悸、呼吸困难等。

3.腹部器官疾病

(1)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可发生明显的恶心、呕吐,同时多伴有胃痛,呕吐后胃痛可缓解。有幽门梗阻时,呕吐重,且呕吐物量大,并可有隔宿食物及酸臭味,常可见胃型。

(2)急性肠炎、进行阑尾炎时,皆可引起恶心、呕吐,多伴有腹痛。小肠梗阻多可发生严重呕吐,如梗阻部位在小肠上部,呕吐发生早而且严重,呕吐物量大并混有胆汁,梗阻在小肠下部,呕吐量小,但有粪臭,多伴有肠绞痛,并可有肠型。

(3)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皆可引起恶心、呕吐,但多不严重,而上腹痛常较明显。

(4)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时,恶心、呕吐常为一较严重的症状,同时多伴有黄疸。

(5)胰腺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时,可出现顽固的恶心、呕吐,同时伴有严重的上腹痛。

(6)尿路结石,在肾绞痛时出现明显恶心、呕吐显现。

八、腹泻的分诊要点

正常排便次数因人而异,每日2~3次或2~3天1次,但排出水量不应超过250ml,粪便成形,不含有异常成分。病程不足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一)根据伴随症状分诊

1.腹泻伴有发热常为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伴有低热者常为肠结核、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2.腹泻伴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脐周绞痛、肠鸣音亢进多见于小肠炎病变;下腹部痛多见于结肠病变;伴里急后重感多见于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病变,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癌等。

3.腹泻伴呕吐进食后数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且集体发作,常见于食物中毒。

4.腹泻伴体重减轻常见于肠道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及吸收不良等。

(二)根据粪便性状分诊

1.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多见于小肠炎、食物中毒;水样便,见于肠毒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绿色水样便见于小儿肠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2.粪便中带黏液脓血,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血吸虫病。

3.粪便呈酱红色稀便或巧克力色,如阿米巴痢疾;呈海水样蓝或蛋花汤样见于假膜性肠炎。

4.粪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多见于嗜盐菌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有时呈腥臭血水样。

5.粪便呈大量脂肪及泡沫,气多而臭,多为胰腺疾病或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粪便呈白陶土样,并有泡沫见于脂肪泻。

6.粪便呈米泔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

7.粪便中有白细胞,提示病原菌已侵入肠黏膜,其白细胞分类可提示病原菌性质。如中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伤寒;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肠炎。

8.粪便中有淀粉颗粒,表明消化不良,可能有胰腺疾病,有脂肪滴时亦表示有胰腺疾病。如粪便中脂肪酸增多,可能由于小肠黏膜病变致吸收不良。

九、昏迷的分诊要点

对昏迷患者要详细询问其病史、既往史。首先排除脑血管疾病,其次排除肝炎、尿毒症等病史,询问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如酒精、催眠药、CO和其他中毒等。询问有无头颅外伤史,询问有无糖尿病病史。做护理评估时,注意患者呼吸气味,急性酒精中毒有很浓的酒精味,尿素症昏迷者有烂苹果味。从颜色上看,亚硝酸盐中毒呈青紫色,CO中毒口唇为樱桃红色,根据以上护理体检来判定昏迷的原因。

十、外伤的分诊要点

询问外伤史,了解致伤的原因,注意受伤的姿势、位置或受暴力的方向。检查外伤部位出血情况,根据部位分诊治疗。

十一、发热的分诊要点

(一)发热程度可分为4种

低热:37.5~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二)发热过程及热型

发热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患者多感到疲倦,全身不适,肌肉酸痛,怕冷或寒战。

体温上升的形式有两种。骤升型:体温迅速上升,在数小时内可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经数小数可达到高峰,常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持续期此期体温可达高峰,患者常自觉灼热,皮肤由苍白转为潮红,呼吸加快。

3.体温下降期当疾病得到控制后,发热会消退,体温恢复到正常。骤降型:在数小时内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或稍低于正常,多伴有大量出汗,可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缓降型:发热经数日逐渐降到正常体温范围,见于伤寒、布氏杆菌病等。

(三)发热热型常见下列6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可保持数月或数周,体温每日波动在1℃以内。此种热型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持续高热39℃以上,每日体温波动在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不降至正常。此热型多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结核病、恶性疟疾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高热期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无热期体温正常,可达数小时或数日,然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一种常见热型,体温变动极不规则,高热持续时间不定,每日体温波动的范围也不定。此种热型可见于风湿热、结核病、支气管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回归热体温骤然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体温正常,数日后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此种热型可见于霍奇金病。

6.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或以上,数日后体温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发作。此种热型可见于布氏杆菌病。

(四)伴随症状和体征

1.寒战发热,起病急,并伴寒战,常为感染性疾病的表现,特别是细菌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败血症等。恶性疟疾或淋巴瘤时也可见发热伴寒战表现。

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常表现为畏寒。

2.皮疹某些传染病常伴有皮疹,如伤寒、麻疹、猩红热,药物过敏者也常有皮疹。

3.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或牙龈、鼻腔出血,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原因所致的DIC。

4.关节肿痛发热伴有单发或多发关节红、肿、热、痛,可见于风湿热、结核病及痛风等。

5.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发热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大者,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某些传染性疾病仅伴肝脾大者,可见于病毒性肝炎、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十二、意识障碍分诊要点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认识,是高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结果。

(一)根据意识障碍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意识模糊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轻度意识模糊易被忽略,临床表现为说话不太流利,用词不当或思路不连贯,定向力可能不够准确。中度意识模糊表现为只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回答问题不连贯,定向力差。严重意识模糊表现为只能说简单的字或词,

所答非所问。

3.谵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精神激动或躁动,烦躁不安感觉错乱,定向力丧失,语无伦次,可有幻觉。

4.昏迷意识完全丧失,根据其严重程度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鉴别如表所示。

(二)根据有无病理体征对昏迷进行鉴别

1.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锥体束征阳性,常见于脑出血、脑水肿、脑血栓、脑肿瘤等。

(2)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有发热者,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合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不伴有发热者,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2.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肝性昏迷、甲状腺危象等。

(2)无原发病,起病急,若伴有感染者,常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若不伴有感染着,

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催眠药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三)根据伴随症状或体征对意识障碍进行鉴别

1.伴有抽搐者,常见于癫痫、子痫、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尿毒症、脑缺氧、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伴有颅压增高者,常见于脑水肿、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伴有高热者,常见于脑炎、脑膜炎、中暑、感染中毒性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肾上腺危象、阿托品中毒等。

4.伴有低体温者,常见于低血糖昏迷、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催眠药中毒、脑干梗死等。

5.伴有高血压者,常见于高血压脑病脑卒中、子痫等。

6.伴有低血压者,常见于大量失血、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7.伴有深大呼吸者,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8.伴有浅弱呼吸者,常见于肺功能不全、药物中毒中枢神经损害。

9.患者呼出气体的气味,有时对诊断很有帮助,如尿毒症患者呼出气体有尿味,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有烂苹果味,肝性昏迷时有肝臭味,酒精中毒者有酒味,敌敌畏(DDV)中毒时有敌敌畏(DDV)味。

10.短暂神志障碍后即清醒,见于脑震荡、脑挫裂伤。昏迷、清醒、再昏迷,见于硬膜外血肿。伤后几天到几个月出现昏迷,见于硬膜下血肿。

十三、头痛分诊要点

头痛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至枕下部范围的疼痛。

(一)脑病变

1.脑膜炎、脑炎、蛛网膜炎,一般多为急性起病,头痛剧烈,有发热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2.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及动脉畸形破裂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多有用力或情绪激动的诱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为劈裂样痛。患者若神志清楚,多能说出头痛发生的准确时间。这种疼痛多开始于后枕部,可伴有恶心、呕吐。除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外,多无偏瘫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早期无发热,重者可昏迷。部分出血量少的脑出血患者,可只有头痛、头胀,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多伴有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重症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先有剧烈头痛,之后出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昏迷。

3.颅内肿物,包括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或囊肿、脑寄生虫病等。约有80%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头痛,早晨起床后加重,午后逐渐减轻,后期呈持续性头痛。凡能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动作如咳嗽、用力,均可使头痛加剧。呕吐后头痛可减轻,常有眼底视盘水肿,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等。随着颅内压升高,可有呼吸缓慢、脉搏慢而有力及血压增高等表现。此时头痛可急剧加重,以致抱头呻吟伴喷射性呕吐,上述表现可反复发作和缓解,最后昏迷,这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危象——脑疝的先驱表现。

4.急性脑水肿,多见于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尿毒症及子痫等。由于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急剧增高,导致脑组织的急性循环障碍,产生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的水肿,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除有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外,常有意识障碍、兴奋不安、癫痫发作和失语、偏瘫等脑部损害的体征,眼底有视盘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及出血,原发病的病史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5.癫痫性头痛,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头痛的发作和终止均比较突然,具备癫痫发

病的特点,即突然性、重复性及自行缓解。此类头痛一次发作短则数秒,长则一天或数天,可由于劳累(包括脑力劳动)、情绪因素诱发。多表现为头部的剧烈胀痛,可伴恶心、呕吐、流泪、流涕、眩晕、黑矇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意识障碍。发作后常感疲劳和嗜睡。

(二)五官病变

急性副鼻窦炎,多为前头部或头顶部的持续性胀痛,症状轻重与鼻腔引流通畅的程度有关。额窦炎引起的头痛大都是晨起较重,直立体位后由于引流的改善,头痛逐渐减轻,上颌窦炎则与此相反。

2.眼部的急性炎症和青光眼,疼痛多限于眼眶部位并可扩散至额、颞部。因青光眼所致头痛一般比较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青光眼时有瞳孑L散大和虹视现象(即看灯光时周围有彩环),测眼压增高有助于诊断。眼局部急性炎症所致头痛,根据病史及眼部症状较易诊断。

3.牙痛,疼痛常向同侧头部扩散,有时也较剧烈,但其原发部位的牙痛一般比较明显,不易误诊。

(三)头颈部神经痛。枕大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等常可因受寒、病毒感染或外伤而引起头痛,特点是在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锐痛。有时呈持续性剧痛,局部皮肤有时可因感觉过敏而不敢触摸。

(四)血管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系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为颅外动脉,主要为颞动脉的剧烈扩张所引起。疼痛位于颞侧,早期多呈搏动性疼痛,后期呈胀痛,颞支动脉触诊可见搏动明显增强,压迫颞动脉后可使头痛减轻。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血管性头痛。

(五)全身性疾病。引起头痛者主要是急、慢性发热和中毒性疾病。头痛为双颞侧搏动性痛或全头胀痛,在咳嗽、摇头和低头时加重。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预检分诊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二、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三、分诊目的: (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重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四、分诊系统功能 (一)经初步评估,根据病情决定优先诊治顺序。对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进行急救。病情稳定后再挂号收费。 (二)给予患者初步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吸氧等。 (三)根据病情,优先安排患者进行简单的化验检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四)减轻患者和家属人焦虑心情。 (五)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患者等待就诊时间。 五、分诊种类 (一)院前分诊 (二)灾难分诊 (三)院内分诊 六、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红色)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性复合伤。 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红色)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性剧烈头痛、腹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决定:进入抢救室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 (三)三级——急症(黄)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决定:进入各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10分钟。 (四)四级——非急症(绿色) 1 、患者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决定:进入各诊室就诊或在各诊室及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15分钟。 六、对预检护士的要求 (一)评估 1 、获取简短的病史/ 主诉。 2、评估并确定患者的分级。 (二)措施 1 、问候患者和家属。 2、如为一、二级患者,马上与抢救护士联系,送入抢救室。 3、测量生命体征。 4、完成完整的预检记录。 5、对于事先通知来院的患者,协助传呼会诊医生。记录传呼及反应时间并通知急诊医 生。 6、通知家属在候诊区等候。 7、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及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及时接收“ 120”指挥中心指派的急救指令,迅速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司机,并协助做好出诊准备。 9、根据院前反馈的急救信息,通知抢救室、各诊室做好相应准备,维护院前救护网络资料。 10、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启动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及时上报。 精选文档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 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

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1、复苏液体以晶体为主,如血细胞比容<30%,应输入浓缩红细胞。 2、活动性出血伤员,在控制出血前维持收缩压80~85mmHg 的可允许低血压水平,但时间愈久,纠正难度更大,并发症愈多,因此尽早控制出血仍是关键。过量、快速输液提高血压仅会加重出血,并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因此应严密监测,随时调整。 3、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气体交换,充分氧供,保持SaO2>90%。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工作制度。 二、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三、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超过38以上伴流感样症状患者给予测体温,戴医用口罩,并询问病人有关情况,且做好资料登记,将病人门诊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使用后体温计用含氯消毒液500mg浸泡,晾干备用。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理,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二、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三、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分诊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四、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缓。 五、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六、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七、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

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八、对突发事件,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安培、针头、刀片等输液器、注射器等 放锐器盒内放锐器盒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清洁员统一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塑料药瓶、棉枝、棉球 【各种引流管、敷料】 黄色垃圾袋内黄色垃圾袋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清洁员统一处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制度 急诊科是医院的医疗前沿和服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急诊科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急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各专业科室越分越细,进一步强化专病专治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专科治疗,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医院工作实际,特对急诊科收治病人作如下规定: (一)病人收治基本要求 1?对专科性不强的疾病,可根据临床专科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收治病人到相应专科; 2?患者如有多种疾病并存时,以主要疾病确定收治科室; 3?由原发病引起的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当前治疗的主要对象时,贝卩以并发症确定收治科室; 4?同一种疾病内、外科均可收治时,则以有无手术指征确定收治科室; 5?如病人所患疾病多科均可收治,但患者已有明确住入某诊疗科室治疗要求时,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的选择; 6?对暂时诊断不清的病人,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转相应专科治疗; 7?在任何时候,必须坚持急症、重症病人优先收治的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急、危重症病人。 (二)各专科病人的收治 1?内科病人:按我院内科设置,以疾病首要诊断或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收治相关科室,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风湿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肿瘤科、感染科等。 2?外科病人:

(1)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及男科按相关疾病收治到相关科室。 (2)普通外科疾病按:肝胆疾病收治普外I病区;胃、肛、肠、小儿外科疾病收治普外H病区;甲状腺、乳腺、胰腺、血管疾病收治普外皿病区。(3)骨科疾病按:关节疾病与损伤收治骨科I病区;烧伤整形、手外伤及断肢(断趾)再植收治骨科H病区;脊柱及脊髓相关疾病收治骨科皿病区;其他创伤性骨科疾病收治骨科W病区。 3?其它科室:当急诊科医师遇到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 科、儿科等专科疾病时,接诊医生引导病人直接到各专科门诊就诊,或在完善初步检查后,请专科医师到急诊科看病人。 4?急诊科病区收治病人的范围: (1)各种中毒患者; (2)电击伤无外科特殊处理的患者; (3)心脑血管疾病进展期不宜搬动需要就地抢救的患者; 4)各种急、危重症需要做生命体征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情况合理分流到相关专科。 (5)对收治诊断不明的病人,需及时申请组织全院会诊,明确后再转入相关科室。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一、呼吸困难的分诊要点 (一)根据发病的缓急分诊 1.发生急骤的呼吸困难突然发生并持续存在者,常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梗死。发病急,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周期性麻痹。 2.发生缓慢的呼吸困难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量胸腔积液、腹水。 (二)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中枢性呼吸困难及精神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变为上呼吸道梗阻。吸气显著困难,可发生喉鸣,由于胸腔在吸气时负压增加,故可有三凹现象,见于喉水肿、异物、白喉。 2.呼气性呼吸困难,病变在小支气管。由于其水肿、狭窄或组织弹性减低,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相对延长,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在肺气肿时呼吸音减弱,在哮喘时两肺满布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及呼气均感困难,见于大面积肺炎而使呼吸面积减少,或因胸膜炎、肋骨骨折,胸痛而不敢呼吸。 4.中枢神经性呼吸困难。因中枢神经病变影响呼吸中枢,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暂停。 5.精神性呼吸困难。常见于癔症,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因二氧化碳过度排出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血浆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抽搐。. (三)哮喘的鉴别 哮喘主要分心源性、肺源性及肾源性3种。肾源性哮喘见于尿毒症,表现为深大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肺部检查无哮鸣音,但有高血压、贫血、蛋白尿,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心源性哮喘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源性哮喘见于支气管哮喘,有时鉴别相当困难。 (四)深而大的呼吸,即Kussmaul呼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浅而快的呼吸则见于癔症、肺炎、腹膜炎。 (五)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早期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六)端坐呼吸常见于左心衰竭、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哮喘。 (七)呼出气味有助于诊断。酮症酸中毒呼出气味为烂苹果味儿,尿毒症呼出气味有尿味,而这两者皆可发生深而大的呼吸。 二、胸痛的分诊要点 1.危急指征。凡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不论

急诊预检分诊——多篇

预检分诊台——急诊高效工作的象征 作者:周少丽来源:急诊科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点击数: 389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分诊护士对前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的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合理、及时地安排救治的过程。我院急诊科日均有700多人就诊,在人力、设备及其他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专业而高效地开展分诊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及抢救的成功率,维护急诊正常就诊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一步。因此,我科于今年 9月份开始,在护士站设立独立的“预检分诊台”,由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担任分诊工作。 设立独立分诊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让分诊工作由原来的被动进行转化为主动执行。分诊护士要求凭着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在人潮中及早地发现一些病情隐匿而风险较大的病人(如急性会厌炎、宫外孕、隐匿性心梗等),及时的进行初步处理及安排至相应的专科就诊,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候诊而延误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另外,分诊护士在患者接触医生前,预先做好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诊疗措施(如做心电图、测量血糖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对患者的情况作耐心适当的解释。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在候诊过程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急诊患者按其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候诊时间相应越长。而在国内,“先到先得,早来早看”的观念在众多患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对于病情较轻而较早前来求诊的患者,长时间的候诊会让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这也是开展分诊工作的一个突出难点。因此,与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与沟通,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分诊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们相信,凭着热情主动的服务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定能克服重重障碍,将分诊工作做到最好!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一、检诊、分诊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二、病情分级: 1级/A级:(濒危患者)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2级/B级:(危重患者)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3级/C级:(急症患者)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环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4级/D级:(非急症患者)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三、检诊、分诊制度: 1.首诊医师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 2.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3.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4.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科组织抢救工作。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doc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LC—006: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9年7月1日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 三、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扼要了解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T、P、R、BP),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相关科室急诊值班医师。 四、对危重病患者应先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 五、注意传染病的预检,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六、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八、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务部、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预检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到达时间、患者送入病区时间。 十、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生效日期:2019年7月1日修订日期: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班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空气消毒每天不少于1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完毕后,主持者要及时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及时做好抢救登记,书写抢救记录,总结抢救经验。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口腔科急诊相关常见病例汇总

口腔科急诊相关常见病例汇总 1. 牙痛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急性牙髓炎(I),急性根尖周炎或牙槽脓肿(II),急性牙周脓肿(III),急性冠周炎(IV),牙折(V),急性损伤性牙周膜炎(VI),牙髓病治疗放入失活剂后(VII)。 鉴别诊断表: 疼痛性质龋齿牙松动叩痛牙龈肿胀龈沟肿胀冷热诊张口受限其他I间隙痛大多有有或无无无无激发痛无/II持续痛大多有有或无有无有或无无反应有或无/III持续痛无有大多有有无正常无/IV持续痛无无无有有或无正常大多有/V持续痛有或无有或无有或无无无激发痛无有牙折线VI间隙或持续无有或无有无无正常无/VII间隙或持续有无有或无无无无反应无有治疗史 处理:①急性牙髓炎及急性根尖周炎可以行开髓引流术。对于无保留价值的牙可以拔除。 ②急性牙周脓肿及冠周炎:脓肿未形成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龈袋或牙周袋,局部涂以碘甘油,全身辅以抗炎止痛药;脓肿已形成着,应及时切开引流。 ③损伤性急性牙周膜炎可行磨改对健牙,以适当降低咬合;如为外力损伤,牙已经松动者,可作钢丝结扎固定。 ④因髓病治疗放入失活剂而引起的牙痛,应将封物去除,作髓腔开放处理;窝洞内置入丁香油棉球安抚。 ⑤牙折:能保留的牙(如冠部有折断)应尽保留,可立即做髓切或髓病治疗;如根部有折断,一般应立即拔除患牙,但对单纯根折的前牙,尚可考虑行髓病治疗及根管内金属针固定术。 2.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表现及治疗 诊断要点:①发病快,多在1~2小时内即发生口腔颌面部某些部位水肿。 ②局部水肿以唇部为最常见,其次为舌,口底,颌下区等。 ③肿胀处以水肿表现为主,一般无疼痛,有时伴有痒感或麻木感。 ④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不上升,白细胞数不升高,可与急性炎症鉴别。处理:①可以追问有关病因,特别是局部接触史。 ②给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扑尔敏,非那根等,严重者可给激素治疗。 3.口腔颌面外伤的处理原则 防治窒息,止血,抗休克治疗,伴发颅脑损伤的处理,防治感染,包扎和运送。 4.窒息的原因和处理 原因:①阻塞性窒息: 异物阻塞咽喉部:损伤后如有血凝块,呕吐物,碎骨片,游离组织块及其他异物等,均可堵塞咽喉不造成窒息,尤其是昏迷的病人更容易发生。 组织移位:上颌骨横断骨折时,骨块向下后方移位,压迫舌根,堵塞咽腔而引起窒息。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双发骨折时,由于口底降颌肌群的牵拉,可使下颌骨前部向下后移位及舌后坠而堵塞呼吸道。 肿胀: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后,可发生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②吸入性窒息:主要见于昏迷的病人,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

急诊科预检分诊规章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 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 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决定: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特选借鉴)

急诊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生。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并根据病例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2次,连续3次,体温在37.5℃以上者,每天测3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输血及相应准备。 7. 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 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的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用约束带

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相应标本(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 对诊断不明的服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 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 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班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做好终末处理。 高热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完整版)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第一节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1、门诊分诊人员必须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2、医院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就诊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他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到挂号室和普通门诊。 3、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生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4、普通门诊医生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佳妙病分诊点就诊。 5、发热门诊医生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址。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检查,明确为传染病属不需住院患者转传染病分诊点治疗,需住院患者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排除传染病的可以转到普通门诊就诊。 6、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组织专家诊疗小组会诊,尽快作出临床诊断。不能够及时诊断的送隔离观察室观察。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例,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

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处理医疗废物。 第二节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预检分诊工作应由急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 2、分诊护士对来急诊就诊的患者,需在5分钟内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判断病情危重程序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先抢救后交费。 3、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4、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进行检查。 5、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6、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7、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处理医疗废物。 第三节儿科预检分诊制度 1、分诊护士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良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内容清晰)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 第一节高热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 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评估: 1.体温超过39℃,伴头疼、疲乏、多汗、食欲不振、或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 轻等症状;2.烦躁不安。3.严重者出现惊厥、呼吸衰竭 初步判断 高热立即通知医生 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取舒适卧位、保暖; 3.建立静脉通道; 4.物理降温 确认有效医嘱并执行: 1.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2.补充水和电解质; 3.遵医嘱给予鼻饲; 4.遵义嘱酌情使用氯 丙嗪与异丙嗪;5.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清除局部感染灶 监测: 1.定时测量体温,高热者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2.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3. 观察尿量及治疗效果 保持舒适: 1.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卧床休息,减少声光刺激; 2.加强基础护

第二节昏迷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 (1)留置导尿管护理。 (2)大便护理: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治疗。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第一条分诊目的 (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第二条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三)三级:急症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四)四级:非急诊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加重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第三条分诊制度:

(一)当班护士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并做好就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患者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三)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四)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政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保卫处报告。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内容清晰)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检诊分诊处,检诊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检诊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 4、接“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检诊,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检诊。 6、经检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检诊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检诊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 抢救流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 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 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 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干货)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第一条分诊目的 (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第二条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 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 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三)三级:急症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 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四)四级:非急诊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加重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 时间内处理90%患者。 第三条分诊制度: (一)当班护士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并做好就诊登记,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 判断、是否传染病、患者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三)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 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四)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 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政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 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保卫处报告。...文档交流...

急诊检诊分诊经过流程章程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流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分诊护士应熟悉医院急诊范围及各部门功能配置,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医务部及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 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T≥38℃、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T≥38℃、伴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医院规定上报医务部(医务部)。 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开通“120”急诊绿色通道。 7、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预检分诊概念 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的轻重缓

急及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 1 预检分诊原则 2 预检分诊目的及优点 3病情分级 4病情评估 5分诊程序 一预检分诊原则 1护士要熟悉分诊程序,坚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 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侧脸并且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偶关医师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挂号付费。 4对危重病人,在医师到来前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二.预检分诊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病人对急症工作满意度。 优点 1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心情。 2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病人等待就诊时间。 3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 4遇到暴力事件和保安部门联系。 三.病人分级 一级:(急危症)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

急诊分诊综述指导

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急诊;护士;分诊流程 The Emergency triage process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word】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triage process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1]。急诊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急诊患者只有经过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准确救治,但是急诊患者具有病情紧急、疾病谱广、医疗纠纷多等特点,如果分诊错误,则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直接影响到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对整个急诊工作的运行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但现阶段我国急诊分诊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不同程度地妨碍了分诊工作质量的提高[3]。如何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如何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将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外急诊分诊现状 美国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采用敏度等级系统确定患者的优先就诊权,其中3级分诊法的使用最为广泛,其根据患者来诊时的表现分为危急---需立即处理、紧急---需在1h内处理、不紧急---可等待2h以上,其它还有4级法、5级法[4]。而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5级预检流程/敏度系统是美国急诊医护人员在90年代末创立的,现已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医院成功实施[5],ESI可以精确的预测急诊资源消耗以及患者的预后,如入院率、急诊就诊时间、死亡率等。1994年,澳大利亚的急诊医学院创立了国家预检标尺(Nationa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