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社会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 B)时期形成的 A.19 世纪初期; B.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C.20 世纪中期; D. 18 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 A)。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C )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90 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 )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10.( B),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提出个人可以新建、购买、拥有住房。 A.1979 年 B.1980 年 C.1982 年 D.1988 年1 1.(C )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化,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 A.社群主义 B.经典马克思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 12.生育津贴是指产假工资,正常产假为(A)。 A.90 天 B.60 天 C.75 天 D.120 天 1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66 年至 1976 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C )。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停滞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14.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是( A )。 A.失业救助 B.失业保险 C.工伤保险 D.家庭津贴 15.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B )。 A.效果评估 B.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C.成本效率评估 D.赋权评估 16.(D )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A.法约尔 B.韦伯 C.塞拉蒙 D.西蒙 17.1998 年7 月 3 日,(B )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A.《国

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B.《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C.《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D.《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18.1999 年,国务院颁布了( D),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B.《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失业保险条例》 19.1948 年,(C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20.建国后的社会救济福利方针始终强调( C)为主,政府救济为辅助。 A.个人和家庭自救 B.社区救助 C.生产自救和群众互助 D.民政救助21.根据我国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定,下列关于廉租住房说法正确的是(A ) A.廉租住房只能自住 B.廉租房可以出售、出租 C.廉租房可以擅自改变住房用途 D.廉租房可以闲置、出借 22.社会政策的实质是(B )。 A.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 B.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C.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 D.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 23.保险会因为(C )原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A.经济发展水平 B.保险公司的粗心 C.信息不对称 D.政府管制 24.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了( D)的福利体系 A.社会主义的国家福利 B.社会民主主义的平等福利 C.保守主义的单位福利 D.自由主义倾向的混合福利 25.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 年至 1966 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B)。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遭受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26.社会团结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C )提出来的。 A.马克思 B.韦伯 C.蒂特马斯 D.涂尔干 27.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 A)。 A.社会政策规划 B.社会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C.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D.社会政策的附加规定 28.社会保险型医疗模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

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其家属看病就医,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的医疗费用。(C )采取这一医疗政策模式。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29.( A)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教育政策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 B.教育机会和利益 C.教育资源 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30.1834 年英国的济贫法体现了对穷人的(B )原则 A.劣等处理原则 B.父爱原则 C.社会保护原则 D.人道原则 31.一个人在自我表述时反映出的需要和想要的满足,那是他的(B )。 A.规范性需要 B.感觉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需要 32.社会保险是通过(A )原理来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 A.保险; B.救助; C.收入维持; D.税收减免 33.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这是( A)。 A.政策附加 B.政策敷衍 C.政策利用 D.政策抵制 34.阿马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剥夺了一个人自由选择他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B )。 A.缺乏说 B.能力说 C.文化说 D.社会排斥说 35.住房公积金制度首先在(B )试点。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36.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 5 年不足 10 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C)。 A.6 个月 B.12 个月 C.18 个月 D.24 个月 37.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B) A.蒂特马斯 B.梅志里 C.涂尔干 D.马克斯?韦伯二、多项选择题、1.在社会政

策实施的过程中,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包括(ABCD )。 A.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B.社会政策规划 C.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D.附加规定 2.在中国下列哪两个社会保险类别是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需缴费(AB ) A.工伤保险 B.生育保险 C.社会养老保险 D.社会医疗保险 3.社会政策评估的逻辑框架要素包括(ABC ) A.政策目标; B.筹资结构; C.资格标准; D.政策手段 4.我国的医疗卫生政策主要包括(ABCD )。 A.公共卫生政策 B.医疗卫生服务政策 C.医疗保障政策 D.医药流通监督政策 5.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BCD )。 A.国家保险 B.现收现付 C.完全积累 D.部分积累 6.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政策改革的成就表现为(ABCD )。 A.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B.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C.素质教育观念形成D.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7.根据《就业促进法》,我国的就业方针是(BCD )。 A.劳动者自由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劳动者自主择业 8.混合福利手段包括( BC)。 A.国家福利服务 B.民间非营利服务 C.私人营利性服务 D.家庭服务 9.福利国家的思想基础包括(ABC ) A.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B.社会民主主义思想 C.贝弗利奇报告 D.马克思主义 10.社会保险具有(BCD )的特点。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C.经济手段和福利手段相结合 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11.通常来说,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ABC ) A.国家税收 B.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的保险费 C.保险基金的运营收入 D.慈善捐款 12.社会政策评估的实验法包括(ABC )。 A.标准实验法 B.准实验法 C.单个案基线测量法 D.期群调查法 13.2005 年,在我国开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两免”是指免除( ABC)。 A.书本费 B.学杂费 C.寄宿生生活费 D.教育附加费 14.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包括(ABC ) A.成长职工福利服务 B.城市社区服务 C.民政福利服务 D.农村集体福利服务 15.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包括(ABC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16.20 世纪早中期,(ABC )影响了福利国家发展。 A.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B.社会民主主义 C.贝弗里奇报告 D.新自由主义 17.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的一般内容包括(ACD )。 A.政治可行性 B.人员可行性 C 经济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 18.下列是就业促进政策法规的有(AD )。 A.《促进就业法》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法》 D.《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19.下列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它最先在北京试点 B.它最先在上海试点 C.1999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D.1999 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20.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BC )。 A.政府统一调配 B.实行全员就业 C.高度稳定就业 D.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21.教育政策的内容包括(ABCDE )。 A.教育主体 B.教育的客体 C.教育的资源 D.教育的福利形式 E.福利供给模式 22.作为福利手段,福利概念的三个条件是(ABC ) A.利他的 B.单向的 C.非报偿性的 D.强制性的 23.根据补贴方式的不同,住房补贴包括(CD )形式。 A.直接补贴 B.间接补贴 C.补贴供方 D.补贴需方24.社会政策评估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ABC )层次。 A.国家整体社会政策模式 B.某个社会政策领域 C.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 D.个人性社会政策 25.社会政策调整的隐形程序包括( ABCD)。 A.政策变通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补偿性措施 D.分化机制和委婉化政策 26.一般来说,失业保险的基金主要由(ABC )构成。 A.单位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

费 B.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C.财政补贴 D.慈善捐款 27.1990 年和 1994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 BC )。 A.中央公积金计划 B.健保双全计划 C.增值健保双全计划 D.社会保险 28.下列是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的政策有(AD )。 A.失业保险 B.职业辅导 C.就业服务 D.失业救助 29.2004 年我国民政部批准了三个福利机构规范有(ACD )。 A.《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B.《妇女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B.C.《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D.《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社会保险:是商业保险的一个保险类别,也是运用保险原理对特定的风险种类进行强制性分摊的一种政府行为。 3.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构成。 4.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将社会政策看作一种社会投资,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角度来看待社会政策在发

展中的作用。 5.教育政策:政府为满足人们教育的需要,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行为规则及其实践活动。 6.社会政策评估: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政策模式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 7.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协调运行以及政府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给予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9.教育券: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成为教育凭证发放给具有资格的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1.社会救助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证这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等要素结合形成的统一整体。 12.住房补贴: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福利。 13.医疗卫生政策:政府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和促进保护国民的健康为目标的行动总称。14.雇主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原则”,是指只要是工作期间引起的工伤和职业病危害,并不追究职工个人的过错责任,完全由雇主或保险机构承担。15.混合福利服务模式:是指政府应该尽量压缩福利政策,对于不能压缩的,也要通过民间非营利组织供应福利。四、简答题 1.根据布赖德肖的观点,人的需要包括哪些类型?答:归纳为四种类型: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出的需要、比较性的需要。规范性的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和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人们的需要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就存在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是一个人在自我陈述时反映出的需要和想要的服务。当个人把自己的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出的需要。当个人通过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产生新的需要时,这种需要被称为比较性的需要。 2.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国政府颁行了哪些就业政策?答:(1)基本确立市场机制主导的劳动就业政策,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2)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工作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3.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

问题有哪些?)答:(1)属地管理和发展不平衡。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因此,为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极大地隐患。(2)家计调查与耻辱化。最低生活保障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进行深入调查,会对受助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3)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由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立不是十分明确,存在主观判断和参照其他地区的情况。(4)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从而违背低保的初衷。 4.简答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 答:(1)试验方法。这是一种最能体现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包括标准实验法、准实验法单个案基线测量法(2)期群调查法。这是指针对社会政策的同一个人群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其个人生活状况的改变程度,从而判断某向社会政策的实际影响。(3)截面调查法。是指在某项社会政策实施以后,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判断若干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4)个案研究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某个政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抽取样本,进行某个主体的半结构性访谈和观察,获得资料,然后分析资料,对整个政策或方案进行判断。(5)民族志调查法。这种方法是强调在一个自然的情境下,通过开放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全面了解特定情境下的信息,强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合作互动和反思对话,注重研究过程的直觉和主观理解,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对话,来提炼主题,形成概念,产生互动模式,解决相关背景意义。 5.根据政府在住房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市场经济国家的住房政策分为哪些模式?答:分为雏生型、社会型、和全面责任型。雏生型住房政策是指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人们往往以违规自建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社会型住房政策指的是将市场当做解决住房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扮演一种拾遗补缺的角色。全面责任型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把满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作为自己的责任,并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政策改革具有哪些特点?答:(1)办学主体的多元化(2)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3)教育管理权责的地方化(4)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的市场化 7. 社会政策具有哪些特征?答:(1)权威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或有社会权威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并被有组织地加以实施。(2)较强的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政府就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问题。(3)追求社会公平。社会政策向那些遭遇不公平待遇、又处于生活困境的人提供帮助,以促进公平。(4)一定的公共性。社会政策是偏向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公共性又是有限的,所以是一定的公共性,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8.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险种?答:(1)养老、遗属和残疾保险。(2)失业保险。(3)疾病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9.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答: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遏制房价的迅猛上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运行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数量问题。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住房福利的可得性。(2)质量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建筑商和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了施工质量、装修质量、减少配套设施等,直接影响住房质量。(3)覆盖范围问题。保障性住房一般以户籍为给付条件,覆盖范围非常狭窄,对非户籍人口存在制度性的社会排斥。(4)住房福利传递效果问题。在资格审核体系不完善和不严格的情况下,存在虚假资料骗购的行为,导致一部分保障性住房流入中高收入家庭。(5)住宅区隔问题。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空间安排过于集中,而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多为低收入家庭或城市改造过

程中的回迁户,社区人口的同质性强,容易导致住宅区隔化。 10.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2)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3)提供就业服务,改善劳动力配置过程。 11.社会政策制定包括哪些内容?答:(1)确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制定的首要内容是确定政策对象的范围,即一项社会政策所覆盖的人群的范围。(2)政策目标。社会政策的目标一般都可以定义为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状况。(3)资源调动。制定社会政策要考虑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资源调动。(4)组织设计与实施方案。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均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落实相关的工作。五、论述题 1.从社会政策功能的角度,论述社会政策在满足人的需要中发挥的作用。答:社会政策在满足人们的需要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有较强的财力和能力。政府掌握着巨大的资金,形成巨大的财政能力。政府也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去实施这项政策。所以,政府是能够运用社会政策手段、最有能力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的力量。(2)社会政策支持的稳定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这一最具权威性的部门制定、实施的制度性安排。这种稳定的支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政策对象带来安全感。(3)社会政策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社会政策针对较大面积的民众问题的,通过实施社会政策,具有相同困难的民众都可以得到好处。(4)社会政策较能体现社会公平。因为社会政策具体确定了对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和福利服务标准,所以它可以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 2.中国扶贫开发的经验有哪些?答:(1)政府主导。在资金、项目、扶贫对象、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政府都占主导地位。(2)社会参与。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的参与,提高了政府扶贫的效率。(3)开发式扶贫。关注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培养,开发式扶贫是临时性物质救助与长期的技术、教育救助相结合的一种方式。(4)参与式扶贫。是“赋权”思想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培养贫困者的参与能力,给予其一定的自决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多层次扶贫。与其他贫困救助计划相互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齐下。 3.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答:(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混合、国家和单位混合。(2)它是一种双重分割的体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分割,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3)它是一种身份差异的等级化福利。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的福利水平差异较大。(4)它是一种基于工作伦理的就业关联的福利。只有进入工作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5)它是一种去家庭化的福利制度。“单位-集体”福利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 4.论述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答:(1)及时回应社会问题的挑战;当一个政府对社会变迁及其后果有较科学的认识及预测、对社会问题等比较敏感时,就会及时出台各种类型的社会政策来对其加以应对。(2)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保障了干预的有效性。(3)作用发挥的有效性。 5.论述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政治、社会与经济环境。环境因素会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方式。(2)政策问题。包括: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政策对象;政策的明晰性;政策资源的充足程度。(3)政策实施的组织特征。包括:科层组织官僚化的影响;组织间合作与沟通的影响;组织与政策对象关系的影响。(4)政策制定与实施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实施者通常分属于不同的层次或部门。对政策实施的理解完全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政策实施者并不是被动地

实施政策,他们对政策方案会有自己的解释。 6.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偏离表现为哪些形式?答:(一)政策附加。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二)政策敷衍。是指政策实施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来贯彻实施该政策,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三)政策利用。社会政策成了某些实施者手中的资源。他们为了满足自身或某些利益群体的不当要求,随意改变或变通性地实施政策。(四)政策抵制。社会政策的实施对象对现有的

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情绪,使社会政策不能够实施到位,达到预期的效果。 7.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答:(1)多种社会保险体系容易引发社会排斥。传统的保险体系是根据所有制、单位级别、城乡二元结构等纵向分层体系来规划职工保障的。(2)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难以促进社会平等。(3)统筹层次低、保障标准差异大,难以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

第一章 认识社会政策

第一章认识社会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含义 1、定义: 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含义: 例子: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政策 二、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行动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行动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以《《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及其实施为例 三、公共政策 定义: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承担维持秩序和推进发展功能的主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领域: 国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金融政策、企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婚姻家庭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户籍政策、出版政策、体育政策、文艺政策等等。。。。。。 公共政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必要性: 1、为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框架 2、作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依据 3、协调公共资源的使用 4、解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提供中的问题 5、解决经济活动中的“自然垄断”问题 6、解决市场的不完全性问题 7、修正市场导致的两极化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性 2、权威性 3、价值性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四、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领域,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对定义的理解: 1、“社会”:取其狭义,即直接与社会中人们的具体生活有关,具有非经济性的特征;限于国内事务;具有社会性目标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3小题.每题1.0分,共13.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关于社会政策的对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政策对象是社会政策的接受者 B .社会政策对象的被动性是绝对的 C .低保差额补助是社会政策对象差异性的表现 D .青少年作为社会政策对象是与未成年人保护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连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B 项,社会政策对象是一定政治产品的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产品的原因或者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消费者对某些政治产品是没有选择的,只能逆来顺受,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然而,这种被动性是相对的,消费者也可以依据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对某些政治产品提出自己的意见,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过程。 第2题 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A .行政机关 B .利益集团 C .参政党 D .公民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解析] 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这类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括以下社会政策制定者:①立法机关;②行政机关;③执政党。BCD 三项属于社会政策的间接主体。 第3题 社会政策对象在社会政策过程中主要扮演的角色不包括( )。 A .政策诉求者 B .政策接受者 C .信息提供者 D .政策调整者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与社会政策主体相比,社会政策对象在社会政策过程中主要扮演以下三个角色: ①政策诉求者;②政策接受者,社会政策主体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者,社会政策对象则是社会政策的接受者;③信息提供者,相对于社会政策主体来讲,社会政策对象也是信息提供者。D 项属于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第4题 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部分地区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从社会政策主体角度分析,政府在这些社会过程中扮演了( )的角色。 A .政策制定者 B .政策实施者 C .资源提供者 D .政策调整者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资源提供者是社会政策主体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政策制定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社会政策实施则是把这种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落到实处。即使是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也不能没有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山大网络教育《社会政策》含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⑴确立社会政策议程⑵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⑶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⑷社会政策的试点⑸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的研究以福利为基本着眼点,因此可以把社会福利视为与社会政策重合的学科。 福利被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价值基础,因此,社会福利的变迁和福利的改变必然引起社会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不同的福利观会影响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2015年《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考前复习及答案(答案在最后面)(2)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 3、养老保险基金 4、完全积累制 5、现收现付制 6、社会保险 7、民政福利 8、工伤保险 9、社会保障管理 10、自然灾害救助 11、定期救助 12、养老保险 13、失业保险 14、恩格尔系数 15、城市贫困救助 二、单选题 1、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B、消除贫困 C、保持社会稳定 D 、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 B、权利和义务对等 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维护社会稳定 3、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家是() A、约?梅?凯恩斯 B、阿赛?庇古 C、哈耶克 D米儿顿?弗里德曼 4、人口老龄化是指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 B 、8%C 、10% D 、15% 5、住房公积金属于哪种社会保障基金() A、社会保险基金B社会福利基金C 、社会救济基金D、社会优抚 6、以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中,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机会的是()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累计式C 、部分累积式D、收支平衡式 7、我国法律规定从事特殊重体力劳动行业或其他有害于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的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A、45 B、50 C 、55 D 、60 8、在下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形式中,具有“保小不保大”的特点的是() A、福利型合作医疗保险 B 、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C、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9、最早实施失业保险的国家是() A、比利时 B、美国 C、挪威 D、法国 10、实行“无过失赔偿”和“无责任赔偿”制的社会保障类型是()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方案)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doc

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 第1章 习题: 1、政策概念的定义。 参考答案: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讨论题: 1.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2.简述我国社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第2章 习题: 1、简述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该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它国家所效仿。虽然该法在后来的执法过程中经过这样或那样的修订,但其基本原则和内容变化并不大,甚至1834年的《新济贫法》也仍然沿袭该法的基本原则。 2.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更加信任政府,希望政府在福利事务上做更多的事;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也对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讨论题: 1.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 第3章 习题: 1、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 参考答案: 理论研究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 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参考答案: 描述性分析; 过程分析; 评估;

规范性分析; 价值或目的取向。 讨论题: 1.社会政策科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政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3.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第4章 习题: 1、什么是社会需要? 参考答案: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2、社会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讨论题: 1.社会需要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 第5章 习题: 1、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 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 5 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中的“社会”一词是取其狭义的用法 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地认识到的个人需求,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二)社会政策的实质 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残余式社会福利 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制度式社会福利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的行为矫治)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 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2、关系 联系 区别: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各国的外延不同。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类型 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 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 2、关系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基本含义

(完整版)社会政策复习

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19 世纪初期; B.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C.20 世纪中期; D.18 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 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A.计划配置就业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2014年春农村经济管理专科邹燕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理论界引发了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代表的革命。伴随着传统社会政策的演进,以及全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还有相关一些理论的出现,发展型社会政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一)产生背景 1、社会政策的演进 对传统社会政策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在公正、人权的基本价值下强调政府的干预。传统的社会政策也主要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庸而存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方保障。传统社会政策的代表模型是威林斯基和莱博尔(1965)首先将社会政策分为补缺——制度模型,将社会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补缺型”社会政策,由一系列有限的、简单的社会政策构成,把社会政策当成一种应急的、不定期的措施,一旦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予以制定和实施,以缓解相应的社会问题;第二种类型被称为“制度型”社会政策,由一些在社会中处于第一线的社会政策组成,其特征是促进普遍覆盖,为民众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蒂特姆斯(1974)提出了社会政策的第三种模型“工作成就——绩效型”,将社会政策与经济联系起来,在优异、工作绩效和生产率的基础上提供福利服务。此后,1990年,艾斯平.安德森提出了“三个世界模型”,构建了福利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福利政策体制。1990年以来,出现一些新型社会政策模式,包括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等。 2、全球化和社会结构等现实背景 全球化带来了众多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加剧了福利国家面临的社会风险和挑战。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劳动力、资本。1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价格的竞争,为取得竞争优势,各竞争主体、国家会从成本考虑进行福利体系的再设计,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对福利国家的国内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住房、医疗、失业救济等政策的设计影响着一国能否获得优质的劳动力资源。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速,以及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强调现收现付的国家财政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家庭的一些养老保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6)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16世纪至17世纪,()的《职工法》《济贫法》和《安置法》是社会政策形成的重要标志。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 日本 2.下列哪项不属千政策实施的组织特征?() A.科层组织官僚化的影响 B.组织间合作与沟通的影响 C.政策资源的充足程度 D.组织与政策对象关系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4.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千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核心行动是()。 A.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B.扩大投资福利房建设,敞开供应 c.对商品房投资进行补贴 D.加快建设小城镇住房 5.下列哪项不属千一般儿童的家庭照顾的支持性服务?() A.亲子教育 B.儿童托管 C.营养指导 D.行为矫正 6.清代产牛了一种新的栽农方式即将衣民组织耜来讲行水利T程或国家其他某础汾施T程的劳作.

赈济物资以劳动报酬的形式发给参加劳作的灾民。这种救灾方式称为()。 A.养恤 B.安辑 C.以工代赈 D.平抑粮价 7.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A.社会政策是一种管理活动 B.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C.社会政策是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 D.社会政策是一种社会行动 8.为了解决工业化社会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瑞典 9.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这种社会救助政策为称为()。 A.失业保险 B.失业救助 C.灵活就业 D.自主创业 10.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政策实施人员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检验,矫正或纠正偏差行为,把各种政策实施行为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这种做法被称为()。 A.政策监控 B.政策执行 C.政策反馈 D.政策试点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及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1.福利国家的庶相某础旬括()n

福师《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在线作业一-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进行工伤认定,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多少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A.13日 B.14日 C.15日 D.16日 答案:C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D 3."普遍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政策属于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A.传统社会保障的慈善阶段 B.传统社会保障的济贫阶段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D.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 答案:C 4.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社会救济基金 B.社会保险基金 C.社会福利基金 D.养老保险基金 答案:B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倒退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B 6.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层次不包括() A.基本医疗保险 B.补充医疗保障 C.商业医疗保险 D.高层次医疗保险

答案:D 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C 8.不属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统一管理 B.立法、行政、监督三分离 C.征、管、用三分离 D.政、企、事三分离 答案:C 9.我国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的重点是() A.医疗保险立法 B.规范各方行为 C.筹资与基金管理 D.将医疗保险与预防相结合 答案:C 10.最早的社会救济立法是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的()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伊丽莎白救济法》 C.《威廉二世救济法》 D.《威廉二世济贫法》 答案:A 11.下列()项不是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A.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B.工作年限达到规定要求的原则 C.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D.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答案:B 12.我国哪年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A.1998 B.1993 C.1989 D.1990 答案:B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答案完整版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B )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解释 3.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 )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篇一: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贝弗里奇报告——社会 保险和相关服务》 读书报告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20XX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 一、《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现代从事社会保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书,他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英国是最早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勾画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福利国家蓝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到很严重的创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应运而生。 二、报告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调委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批评了英国当前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如废除批准社团制度,改革工伤赔偿制度等。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

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伤残赔偿途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在分析社会保险支出状况及各方的缴费能力和意愿之后,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方案,并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做了具体划分;此外,还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集问题,进一步阐明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承担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假定明确养老金、补助金、保险金等基本概念,将全体公民分成六个群体,分析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要。第六部分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的问题,并将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贝弗里奇在描绘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了三条指导原则。第一,既充分运用过去的经验,又不被它所束缚;第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第三确定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局部人的利益,明确社会保障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他还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准则;三是统一原则;四是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

第一章社会政策释义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什么是政策 关信平《社会政策》:“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5)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团体、组织、政府机构或者说是团体、组织中的有管理或支配权力的那个班子,即社会、组织中的决策部门。 (2)制定政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和处理某项事物,即为了促成某些改变。政策通过解决某些问题或处理某些事务达到期望实现的状态,就是政策的目标。 (3)政策既是为了促成期望的改变而采取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动所依据的计划、方案或规则,也是一个较长的活动过程。这种较长的活动过程大多是依据一定的计划方案进行的。(4)政策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令、章程、规定、规划、方案、计划等。在这些具体的表达方式中,一般会包括对所要处理的事项必须遵循的原则、政策目标、行动方式、执行者、目标对象、具体的行动规则等的说明和解释。 (5)作为政策的具体表达的法律、法令、计划、方案以及执行政策的行动过程,都离不开一定的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社会理论、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导。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P5) 1、什么是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 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1)制度主要是指一套既定的规则、结构和行为规范,而政策则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一个 领域中的行动体系。 ?(2)二者中虽然都包含有规范的要素,但制度概念所包含的规范要素主要是一种客观的、 既定的规范体系,而政策概念中的规范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制度和实施的特定规范体系。 ?(3)从产生方法上看,制度既可以是自上而下规定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方式自然形成 的,而政策则一个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的。 ?二、什么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胡宁生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的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公共政策是对社会的公私行为、价值、规范所作出的有选择性的约束与指引,它通常是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的。” 11、关信平: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P8) (二)公共政策的要素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社会政策(山大网络教育练习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 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 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二、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四、社会政策的试点 五、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 (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

北京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作业含标准答案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社会福利思想的是()。(教学视频第五章第一节) A. 孙中山 B. 龚自珍 C. 郑观应 D. 洪仁玕 标准答案:C 2.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效后的补救角色是()社会福利。(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剩余性 B. 补救性 C. 制度性 D. 福利国家 标准答案:A 3.职业福利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 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 C. 具有功利性 D. 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原则 标准答案:B 4.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需求()。(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一节,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A.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B.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C.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D. 无障碍的需要 标准答案:D 5.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还希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属于老年人的()。(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A. 经济需求 B. 社会需求 C. 健康需求 D. 生活需求 标准答案:B 6.下面哪项是职业福利中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工伤事故补偿 B. 企业年金

C. 教育资助 D. 带薪休假 标准答案:A 7.下面实行高福利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标准答案:A 8.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教材导论) A. 广义的社会保障 B. 狭义的社会保障 C. 广义的社会福利 D. 狭义的社会福利 标准答案:C 9.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从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哪一种理念()(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A. 供养理论 B. 回归社会论 C. 增能理论 D. 活动理论 标准答案:A 10.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B.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 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标准答案:C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员工福利的失序、失衡、失范问题。(教学视频第九章、教材第八章)标准答案:错误 12.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均是残疾人的特殊福利需要。(教学视频第八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正确 13.生活收入性福利、医疗福利、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优待以及救助保护均是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三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管理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网络课形考网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管理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网络课形考网考试题及答案(合集) 《管理案例分析》答案 形考任务1:客观测验题(10分) 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目1 管理案例写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排案例撰写的时间。()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把握住4个关键环节,即分析形势、提出方案、预测结果和做出决策。()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案例的结构安排通常可以遵循两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二是内容顺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案例写作原则的中立原则要求案例作者在对案例进行描述时,尽量使用中立性的语言,不进行评论或者使用带有倾向 性的观点。()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案例有其特定的文体和书写规范,是为特殊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而实例以写实为主,一般是对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的介 绍和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规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前瞻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推断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启发人们思考。()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7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自己杜撰案例中的人物和内容,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在案例学习中,谈判法是指定学生分别扮演谈判各方,设立谈判规则,陈述须要交涉的内容,确定谈判的结果。()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9 管理案例就是围绕着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文字描述。不包括声像等其他媒介采编撰写方式。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0 案例内容的表述涉及很多方而,第一个就是写好案例的开头和结尾,即指案例的开头必须要和结尾相呼应。() 选择一项: 对 错 形考任务2:案例补充(20分) 请自选(或由本课程辅导教师指定)文字教材中案例篇第五章-第十三章中的任意一章的【示范案例】中的案例,对案例正文进行资料补充。 答:所谓平台型组织,是一种由用户需求“拉动”的组织,企业的动力是接触用户的前台项目。从状态上讲,应该是“创客听用户的”。而科层制组织,是一种由领导者“推动”的组织,企业的动力是在不接触用户的后台职能部门。从状态上讲,应该是“员工听领导的”。 在平台型组织里,前台是最接近用户的,它们负责交互用户并理解用户的刚需;而后组织企业内部的资源,形成对应的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