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一、原则

一个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文句逐字逐句的落实,竭力保留原文句式和语气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都落实。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二、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力求准确,不歪曲原意。“达”就是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做到明白通顺,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雅”就是要求译文力求文笔优美,“雅”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境界。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的表达原文的内容。下面举例说明。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这句中的“户”要译为“门”,译为“窗户”是不对的。这就是“信”。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这句话应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如果直译为“程度深啊,你不聪明”,这就不通顺。所以我们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让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就是“达”的要求。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二章》)

这句话如果直译则不太顺畅,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使句子变得畅达起来。此句译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样的翻译就是“雅”的要求。

三、方法

1、增。即增补句中省略掉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等;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增补隐含在文中的,在今天必须表达出来的成分。注意:补出省略掉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此句中“一”后省略了量词,应补充出来,译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删。即删去不译。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虚词。

如“之”字,当它当作音节助词时,它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这时就不要译出。“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卒子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这些“之”是音节助词,翻译时可以不予考虑,直接译为:过了一会儿,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很悠闲/方仲永最终变成了常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如:“夫”字,放在句首为法语词,不译。“夫战,勇气也。”译为“打仗,靠得是勇气。”

二是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流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删去不译。

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此句中的“为”为重复词语,不必个个翻译。全句译为:总计一条小船,刻有五个人,八扇窗,还有箬篷、木浆、火炉、茶壶、画卷和念珠各一件。

文言文中像这样的表语气、表停顿、表承接的词很多。如“而”“以”“焉”“也”等,碰到这些词,都要考虑它是否应该删去。

3、留。对古今意义相对的词以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等古代专有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可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可译为“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品行端正,······”

4、变。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句式要加以改变,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这要求我们在译文时要注意特殊的语言句式和词语的特殊用法。

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这里有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全句译为:用树枝之类的“鞭子”打癞蛤蟆十几下,把他赶到其他的院子。

5、调。就是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例1:何陋之有?(《陋室铭》)

这是一个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宾语“何陋”移到“有”的后面,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例2:还自扬州。(《伤仲永》)

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可调成“自扬州还”的句式,译为:“从扬州回家。”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通顺、明确。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确。 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2011年武汉市《三国志·是仪胡综传》)——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权以问仪”中省略了“之”,即“权以之问仪”,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 巧讲解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宋亚军】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视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 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字(单音词),在译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双音词)。如上例中,原文的“乃”对应译文的“于是”,“构”对应“修建”,“全”对应“保全”。等等。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文言文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4、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以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5、补: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例5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6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7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式古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予以调整。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是倒装句。

文言文翻译方法以及原则

文言文翻译原则以及方法 通过精做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我们发现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原则: 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具体: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言”的角度,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例2: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重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例:夫战,勇气也。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 出现修辞手法,翻译原则如下: 1.一看就懂的加以保留。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我的心像磁针石一样永指一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换成现代汉语中同值的修辞。 出自贾谊《过秦论》原句: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译文: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以为函谷关中这样坚固,象是千里的铜墙铁壁,真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世不朽的基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译:铜墙铁壁绵延千里。 3.有时无法翻译或改换,就干脆去掉修辞,还其本体本义。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译:在北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4.本体和喻体都译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借代则译出所代之物。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

经过整整一学年多的教学研究,我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思考:现在,中学语文教学,致使学生对古典文化继承的不足,使学生写的作品粗俗浅显,没有文化品位,没有很好的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荒废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体验和启示,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了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讲究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文言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少,慢,费,差”现象中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缺少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缺乏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文言文能力得不到培养。 (3)超负荷练习且练习缺乏针对性,趣闻性,又不能及时反馈矫正,练习的效率低下。 3、基于本校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从本校初一至初三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文言文教与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通过本研究小组的分析,研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 4、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应该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标准是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实际的,但这个标准只是最低标准,所必须达到的底线而已,并不是说,学生达到这一级标准就为减轻学生的文言文的负担,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难度是一降再降,古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常用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中考全部回避,我们教师以中考为指挥棒,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竟然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涉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只是死背一些句子解释的学习,没有形成任何的系统,更不要说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了。 二、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以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一部中国翻译学史,同时又是一部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历史。晋朝著名的翻译家道安(314—385)法师主张直译,这以后,隋代的翻译家彦琮(557—610)法师、唐代的翻译家玄奘(602—664)法师也都采用直译,到了近现代,鲁迅、瞿秋白、茅盾、郑振铎、傅斯年、周作人等人也都主张直译。后秦高僧、翻译家鸠摩罗什(344-413)是主张意译的代表人物,民国翻译家林琴南的翻译则完全属于意译。总的来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主流。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

经过整整一学年多的教学研究,我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思考:现在,中学语文教学,致使学生对古典文化继承的不足,使学生写的作品粗俗浅显,没有文化品位,没有很好的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荒废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体 验和启示,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了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讲究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文言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少,慢,费,差”现象中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缺少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缺乏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文言文能力得不到培养。 (3)超负荷练习且练习缺乏针对性,趣闻性,又不能及时反馈矫正,练习的效率低下。 3、基于本校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从本校初一至初三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文言文教与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通过本研究小组的分析,研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 4、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应该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标准是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实际的,但这个标准只是最低标准,所必须达到的底线而已,并不是说,学生达到这一级标准就为减轻学生的文言文的负担,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难度是一降再降,古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常用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中考全部回避,我们教师以中考为指挥棒,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竟然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涉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只是死背一些句子解释的学习,没有形成任何的系统,更不要说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了。 二、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以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ⅰ谢:①拒绝②感谢③凋谢④告诉⑤道歉⑥告别 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1、“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信”,就是译文要准确 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达”,就是译文 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 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 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 分辅之以意译。 三、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义词)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2002、200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了新变化,把往年四选一的客观题型改为主观题型,即让考生直接翻译文言语句,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从题目设计看,2002年考查了“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两句话,2003年考查的是“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分值为5分。从考生答卷看,考生对赋分实词“尽”“廷折”“面从”“恶闻其过”“佞”等的词义句法理解不当造成失分;而对关键虚词“其”“则”的翻译不够恰当。连续两年,考生平均得分不足3分。而2004年的高考命题组明确指出,文言文将删掉一道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分值。针对考生的弱点和高考命题的趋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词虚词,务必落实 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要做到准确理解,首先应对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准确。 如①“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上海1991年会考卷)。 译句: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以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评分标准:本题2分。苟、或、然、非、鄙、吝、靡、鲜等八个字每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评分标准中的几个实词与虚词都是中学课本要求掌握的。在复习中,如果不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一一落实它们的几种用法,就很难准确翻译。如虚词“苟”在“苟且偷生”中是“苟且”之意,“苟富贵,勿相忘”中是“如果”;另实词如“靡”在“望风披靡”中是“倒下”之意,在“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中是“浪费”意;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是“无,没有”意。这里取第一个意思。 特殊词语,如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等要联系具体语境,看上下文理解。 如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1994年上海高考卷)。 译句:困窘饥饿,没有依靠,(敌人)悬赏追缉又紧。(评分标准:本题3分。三个难点:穷,无聊,追购。每个难点1分)。 如③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1992年上海高考卷)。 译句: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第②句中的“穷”“无聊”“追购”这三词是本句中难点。“穷”是多义词,有“不得志、不显贵”义。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走投无路”义,“宜将剩勇追穷寇”,有“处境困难到极点”义,如“人穷则反本”,这里取最后一个解释。“无聊”属古今异义,这里释为“没有依靠”,“追购”是“悬赏捕捉”。 第③句,首先从对句的特点,可确定为“知”为“智”的通假,“聪明”义。然后确定“是”,前一个是动词,“肯定”义,后一个是名词,释为“对的”。这句同样要求对词语的活用情况有所知,才能正确译出。 从全国高考和统计上海考卷可以看出,要想准确理解词语,离不开对课本所学的常用实词的准确记忆,对文言现象的归类总结和对上下文的推测理解。如今年考查的“其”: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今年高考句用第一义。万丈高楼平地起,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常见句式,把握规律。 在句式方面,高考说明中,句式不作要求,但并不是说句式就没有用了。事实上,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刻也离不了它,所以了解常见句式要求,把握规律,很有必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专题辅导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自从2002年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后,已基本稳定,今后应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翻译文言文仅靠做大量的练习并不可取,如果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再辅以适量的强化练习,定会事半功倍。 一、高考文言翻译的两条原则 (一)原则之一:译文的“信”、“达”、“雅”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这是文言翻译的最高境界,这需要对古今语言有较深的造诣和对文学有较高的修养,作为考生,我们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行了。 (二)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里。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取意译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高考时尽量用直译去翻译文言文。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一)留 即对文言文中的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可以直接抄录,不必翻译。 ①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 [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 即把古文中的倒装句式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①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④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三)换 1、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1)文言文翻译遵循的原则1

文言文翻译遵循的原则 【题文】 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的翻译题分值增多,难度加大。很多同学在翻译时要么脱离语境,孤立翻译,不能准确把握句意;要么该译不译,该调不调,遗漏要点。那么,怎样做好这类题目呢?这节课老师就针对这一题型给大家做下简单讲解。 1.勾连前后句,疏通疑难词 文言语句翻译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翻译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译句前后相关内容,解决句中疑难字词,把握译句大概意思。 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7题,翻译“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其中,“济”是翻译的疑难词。这句的前一句是“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意思是,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与太子同生死。所以,结合“同生死”这一语境,“济”可译为“成功”。这句的大概意思就是,金人虽然没有索求我,我却应该和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责问他,或许能够成功。 2.留换补删调,灵活运用之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7题(1)小题,翻译“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这句中“陛下”“百姓”两词就可以在翻译时保留不变。“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换”,就是替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如2015年北京卷第12题,翻译“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这句中“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烛照”“照耀”,“日月无私烛也”,应翻译为“日月没有私心地照耀着万物”。 (3)“补”,就是增补,即补出古汉语语句中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如2015年安徽卷第7题(1)小题,翻译“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很明显,翻译这一句时,要补上主语梁熙。“(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 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4)“删”,就是删除,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