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普勒效应的分析教学案例

多普勒效应的分析教学案例

多普勒效应的分析

机械波教学案例

陆海英

在高中物理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很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用通俗的物理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如多普勒效应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这一抽象的物理现象通俗化。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频率表示波源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就向外发出一个完整波形,也就是说,频率在数值上等于波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发射的“一个完整的波形(以后称‘完整波形’)”的个数。

一、 波源不动,观察者也不动。

如图(甲)所示,在时间t 内,波源S 向

外发射多少个完整波形,观察者P 就能接收

到多少个完整波形,即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

到的完整波形个数和波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

完整波形个数相等,所以f=f o

二、当波源不动,观察者P 以速度u 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 如图(乙)所示,t=0时刻观察者P 在A

点,t 时间内,波源S 向外发出n o 个完整波形,

甲 乙 B 。

A

t=0时刻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 点,若t 时刻观察者运动到B 点,则这段时间内观察者受到的完整波形个数为n ,则有:n=n o +ut /λ,λ=v/f ,f=n/t ,f o =n o /t ,所以f=f o (v +u )/v ,所以,观察者以速度u 靠近波源时接收到的频率为f=f o (v +u )/v ,同理可得:观察者以速度u 远离波源时接收到的频率为f=f o (v -u )/v 。

三、 观察者不动,波源以速度u 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

如图(丙)所示t=0时刻,波源在A 点,t 时间内波源发出n 个完整波形,且在t=0时刻发出的波

刚好传到观察者处P 点,若波源不动,

波形排列如图(丙),若波源以速度u 向

观察者运动,设t 时刻波源运动到B

点,波形排列如图(丁),从波形图上看

波长变短,而波的传播速度v 不变,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 应等于现在的

波长λ与波速v 的比值,即f=v/λ,

λ=(n λo -ut)/n,f o =n/t , f o =v/λo ,有以上各式联立可推得f=vf o /(v -u ),同理可得:当波源以速度u 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vf o /(v +u )。

案例分析分析:用以上结论不仅可以定性分析多普勒效应,还可以定量求解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河北省青龙县职教中心(066500)电话:150******** 丙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