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
-基础中医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2..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

3.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

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

李皋认为脾胃虚弱或其功能异常是内伤的主要矛盾,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

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5. 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6.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7、辩”,有审辨、辨别等意思。“证”,意为“凭证”、“证据”,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她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病变本质。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搜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正邪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阴阳的基本特征:①普遍性;②相关性;③相对性;④可分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①对立制约;②互根互用;③消长平衡;④相互转化

4.五行学说“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6.

7.五行的生克乘侮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

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某一行本身不足或某一行亢盛。相乘的顺序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相侮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第三章藏象学说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1.

(1)心主血脉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及心脉自身,皆有依赖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以心的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

功能正常:心气充沛,面色红润光泽;脉道通利,舌质颜色淡红;血液充盈,脉象和缓有力。功能失常:心气不足,面色晄白无华,脉象细弱无力;心火亢盛,面色舌尖红赤,脉象数而有力;心脉瘀阻,面色唇舌青紫,脉象涩或结代。

(2)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广义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载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a.心主神志正常: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b.心主神志失常: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或神志不清,甚至生命垂危。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基础,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则必然会导致神志的改变

2、心的系统联属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

肺1.肺的主要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2)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a.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b.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c.宣发卫气到体表。肃降:a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清气。b.将清气、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c.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肺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把富含清气的血液经脉管输送到全身。

2、肺的系统联属肺在志为悲忧;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肺在液为涕

脾1、脾的主要功能

1)脾主运化脾具有把食物变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2)脾气主升

气血,

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2、脾的联属:a脾在志为思b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c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d脾在液为涎肝1、肝的主要功能

2)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2、肝的系统联属a肝在志为怒b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c肝开窍于目d肝在液为泪

肾1、肾的主要功能

1

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实为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人出生后,来源于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用以营养五脏、灌溉六腑,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在人体起到延续生命的作用。

2)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3)肾主纳气

3)肾的系统联属a在志为恐b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c开窍于耳和二阴d在液为唾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二是将,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人体内活动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1.气的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入脉中,起滋润作用。

液:稠厚,流动性小,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中,起濡养作用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第四章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等。常见的有: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

六淫:即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1.风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亦均可发生。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等邪的先导,成为六淫之首。

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易袭阳位,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荨麻疹的皮疹,瘙痒,发无定处。

3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等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邪四季均有,无孔不入,致病最多,变化最快。古人甚至将风邪当作外感致病的总称。

4风性主动:是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头目眩晕、抽搐等均与风邪有关。

2.寒邪: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凝滞c、寒主收引d、寒性清澈

3.暑邪: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

4.湿邪: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b湿性重浊。c湿性黏滞。d湿性趋下

5燥邪:a、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

6火邪: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易扰心神c、火热易耗气伤津:d、火热易生风动血:e、火热易致肿疡:

疠气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疫气、毒气、时气、乖戾之气等名称。其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重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七情的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人体观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饮食失宜:饮食不节,过饥或过饱;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3、劳逸失度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视伤血。

痰饮:痰和饮均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比较稠浊者称为痰,比较清稀者称为饮。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淤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它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依据。1.正邪盛衰;2.阴阳失调;3.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第五章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像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望神。⒈得神。⒉少神多见于虚症。⒊失神提示元气大伤4.假神是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显得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回光返照

望色: ⒈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⒉病色青色:主淤血;赤色:主热;黄色:主湿;白色:主虚;黑色:主肾虚

望小孩儿指纹正常: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

异常:浮沉分表里,色泽辨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为危象。

望舌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脏。正常“淡红舌,薄白苔”。望舌色,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盛,主瘀。青紫舌青舌主阴寒,淤血;紫舌主气血瘀滞,淤血。

望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黄苔多主里证,热证。灰黑苔多主里热里寒之重症望舌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盛衰2、辨病位深浅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势进退5、估计病情预后

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补充]问睡眠

切诊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常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

临床意义:左手寸侯心,关侯肝胆,右手寸侯肺,关侯脾胃,两手尺脉侯肾脏。

常见病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减见于表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数脉脉来急促,一息来五至以上主热证;

代脉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涩脉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

第六章辨证

辩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过程。常用的辩证方法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等

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的治疗总则。

1.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a 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b 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 养生保健二既病防变a 早期诊治b 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a 正治b 反治二标本缓急a 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 标本兼治

3.调整阴阳一损其偏盛二补其偏衰

4.扶正祛邪祛邪

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本治法。

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

1.汗法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

2.吐法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3、下法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

4、和法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5、温法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6、清法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

7、补法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

8、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

第八章中药

中药定义: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平性药-药性平和,不单独成一气。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⒈辛“能散、能行”,⒉甘“能补、能和、能缓”,⒊酸“能收、能涩”,⒋苦“能泄、能燥”,⒌咸“能下、能软”;“淡”则“能渗、能利”,

升降浮沉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归经指明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

中药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可危及生命。

配伍本草明言十八反,十九畏。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⒈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⒉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⒊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⒋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⒌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⒍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

⒎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1、解表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

1)辛温解表:麻黄防风桂枝羌活2)辛凉解表:薄荷桑叶柴胡

菊花【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⒈疏散风热⒉清肝明目⒊清热解毒

2、祛风湿药指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

独活威灵仙秦九【归经】辛、苦归胃,肝,胆经

【主治】⒈祛风除湿⒉清热除蒸⒊清利湿热

3、祛湿药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1)化湿燥湿药藿香苍术2)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

3)清热利湿药茵陈木通车前子

4、清热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

1)清热泻火栀子

石膏【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主治】⒈清热泻火⒉除烦止渴⒊生肌收敛知母【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主治】⒈清热泻火⒉滋阴降火⒊生津润燥2)清热解毒连翘蒲公英白头翁野菊花

金银花【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主治】⒈清热解毒⒉疏散风热⒊凉血止痢3)清热凉血生地黄牡丹皮4)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

5)清热解暑青蒿荷叶6)清热明目决明子7)清虚热银柴胡地骨皮5、消导药指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山楂鸡内金

6、催吐药指具有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祛除胃内宿食或毒物;瓜蒂

7、泻下药指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包括攻下药(大黄芒硝)、润下药(火麻仁)及逐水药(大戟)三类

8、祛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祛痰功效,以祛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咯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药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1)清化热痰药前胡贝母2)温化寒痰药半夏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款冬花桔梗9、温里药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主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等病证肉桂

附子【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主治】1. 温里助阳2 .回阳救逆3. 祛寒止痛

干姜【归经】辛,热。归肾、脾、胃、心、肺经。【主治】1. 温里散寒2. 回阳通脉

10、理气药指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病证。陈皮香附木香枳实

11、理血药指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川芎丹参红花)、凉血、止血(仙鹤草三七)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

12、补益药指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血(熟地黄当归白芍)

补阴(沙参【归经】甘,微寒。归肺、胃【主治】1. 养阴清肺2. 益胃生津麦冬枸杞子)补阳(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藿)

13、固涩药指具有收敛固涩功效,以敛耗散、固滑脱为主要作用,治疗多汗、遗泄滑脱、崩漏带下的药物。分收敛止汗(五味子)、涩肠止泻(乌梅)、涩精缩尿(山茱萸)及固崩止带。

14、平肝息风药指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以平肝阳、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及肝风内动所致痉挛抽搐等病证。天麻钩藤全蝎

15、安神药指具有安神定志功效,以镇惊、养心为主要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的药物,适用于心神受扰及心神失养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证。酸枣仁远志

16、开窍药指具有开窍醒神功效,以通关开窍、醒脑复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神昏谵语,痰蒙心窍所致神昏癫痫以及中风、中暑所致窍闭神昏等病证。麝香

17驱虫药指具有杀虫功效,以杀灭或麻痹虫体为主要作用,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药使君子18外用药凡以在体表使用为主要给药途径的药物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痈疽疔毒、麻风、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血竭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

君药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又称辅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次于君药。

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逍遥散【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胸闷嗳气,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脉弦细。

二陈汤【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四物汤【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用法】水煎服。【功用】养血调经。

【主治】血虚血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量少不畅,或经行腹痛,舌淡,脉细或细涩。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即路径的意思,是主干,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分支,络脉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其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又因其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故称“奇经”。

一源三岐:八脉之中,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在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大体上,太阴、阴明在前缘,少阴、

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太阳经行于后,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不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从胸腹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食指端商阳穴)→手阳明大肠(鼻翼旁迎香穴)→足阳明胃(足大趾端隐白穴)→足太阴脾(心中)→手少阴心(小指端少泽穴) →手太阳小肠(目内眦睛明穴)→足太阳膀胱(足小趾端至阴穴)→足少阴肾(胸中)→手厥阴心包(无名指端关泽穴)→手少阳三焦(目外眦瞳子缪)→足少阳胆(足大趾大敦穴)→足厥阴肝(肺中)→手太阴肺。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之所。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其部位是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体现了针灸取穴的初级形式,是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疾病。

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自然解剖标志而取穴,称自然标志取穴法。人体的自然标志有2种:一种是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肚脐等,称作“固定标志”或“定型标志”;一种是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显露的肌腱以及某些间隙等,称作“活动标志”或“动态标志”。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出为准,四指横量作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内关主治胃胸心。

涌泉穴:足底(去趾)前1/3,足趾跖屈时呈凹陷。水沟穴: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内2/3交界处。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麻痹水肿脚气

行针: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而形式一定的手法。

得气: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感觉,而医者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称为针感。提插补泻: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捻转法:补:捻转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泻:捻转幅度大、频率块、用力重。

迎随法:迎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

针刺异常情况: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后遗感7刺伤内脏

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

内科常见症状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又称“谷黄”、“疸黄”等。黄疸的危重症候称之为“急黄”。

黄疸主要为湿浊中阻,运化失调,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与肝胆脾胃功能关系密切。病因病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寒胆道瘀阻总之,黄疸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为患,湿浊中阻,脾胃运化失常,肝胆疏泄不利所致。

辨证论治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

“湿”邪是本证的关键因素,通利小便则湿有去路,因此,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原则。阳黄

(一)热重于湿

[证候]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烦渴,胁腹部胀满或疼痛,恶心欲呕,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蒸,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发黄,因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湿热之邪耗伤胃津,---发热口渴;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短少黄赤;湿热蕴蒸,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湿热熏蒸,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胁腹部胀满或疼痛,恶心欲呕,口干而苦。湿热蕴结,肝胆热盛---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茵陈蒿、山栀、大黄)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大椎、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少冲穴(放血)用泻法

(二)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茵陈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加减。湿甚腹胀者,可加苍术厚扑燥湿理气。

[针灸治疗]可选取阴陵泉足三里至阳阳陵泉胆腧腕骨穴,用泻法。

阴黄

(一)寒湿内困

[治法] 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 茵陈术附汤(茵陈蒿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

[针灸治疗]可选取脾腧、足三里、胆腧、阳陵全、三阴交、气海、天枢穴,用泻法。

(二)瘀血内阻

[治法] 活血化瘀,软坚通络。

[方药] 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加减。

[针灸治疗] 可取肝腧太冲血海期门阳陵泉,胆腧穴,用泻法。

三、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栀子茵陈)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腧、胆腧、足三里、太冲、曲池穴,用泻法。

中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相须和相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是指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有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相须和相使均可提高疗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在相须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而在相使的配伍中,药物之间是主辅关系,辅药为增强主药疗效而设。 2、【参考答案】由于胆在解剖形态上亦属于空腔器官,在其生理功能上亦有助于传化水谷,且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之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说胆为六腑之一。因胆贮藏的胆汁为清净之精汁,不藏水谷,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一般的六腑又有所不同,故又属奇恒之腑。 论述题: 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

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简答题: 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 2.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3.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4.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00541语言学概论 简答题分析题 笔记小抄

30.以下面几个组合为例,说明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烤红薯我想起来了鸡不吃了 33.利用以下材料分析什么是变音类型中的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33.考察下列词语的读音,根据语流音变的类型将其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 ①分[f?n]+配[p‘ei]→分配[f?m p‘ei] ②喇[lA]+叭[pA]→喇叭[1A b?] ③豆[t?u]+腐[fu]→豆腐[t?uf] ④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 ⑤look[luk](看)+ed[d](动词过去时)→looked[lukt] ⑥in[in](在……上)+bed[bed](床)→in bed[im bed] A.同化:①⑤⑥ B.异化:④ C.弱化:② D.脱落:③ 30.请先将下表绘制在答题卡上,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并分析其音节结构(填表) 31.按照传统“六书”理论,分析下面汉字的结构: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33.根据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将下列复合词分别填入A、B、C、D四项中: 34.用义素分析法的矩阵图分析和描写“叔叔、舅舅、姑姑、婶婶”这组亲属词语的语义差别。在答题纸上列表作答。 30.找出下面各项中的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走了员工好吗胖乎乎朋友 答:成词语素:走了好吗胖 不定位语素:走员工好胖朋友 32.分析下面组合中变元的语义角色 答:吃食堂喝开水写文章飘雪花涂蜡笔读课文 (住所)(受事)(结果)(随事)(工具)(受事)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 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 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 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 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 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 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 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 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 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 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 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双面打印小抄)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3.现代教育的特点?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 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 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 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 于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 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8.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 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 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 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一教育不 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 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 水平和质量.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 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如果教育的发 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 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一生产力 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 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 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 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 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 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 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 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 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 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 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互补性. 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个体 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二是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8.遗传的意义?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 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 视. 1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 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 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 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 功能. 第六章课程 32.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与社会再 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 33.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一.它以 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 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 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 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 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 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 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一,学校 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 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 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 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 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 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 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 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 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 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 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 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 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 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 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 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 第七章教学(上) 38.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 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 谐发展.39.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规律性/ 必然联系/本质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 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 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 智力相统一(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 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 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 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 动性相结合. 40.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老师主导作 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 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 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 4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教师决定 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还对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 用.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 观的形成. 42.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3.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视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 对整体的功用. 44.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小抄全

1.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 2.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3.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 4.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 5.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6.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7.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8.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 9.会计制度设计依据: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会计制度内容时所据以确定的根据。 10.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对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通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 11.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全过程的顺序和步骤。 12.会计制度总则:也称为总说明,是会计制度最前面的概括性的适用于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总的原则。 13.会计制度制定前提: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依据、实施的范围和要求。 14.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依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 15.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6.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17.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18.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19.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20.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21.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22.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2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24.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25.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26.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7.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28.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29.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30.联合账簿:将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日记总账。 31.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32.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33.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4.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5.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6.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7.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38.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39.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 账的款项。 40.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41.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 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 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42.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 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 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43.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 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 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 现净值计价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时,期末存货按 成本计价。 45.低值易耗品:劳动资料中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的那部分用具和设备。 46.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它一 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劳动资料磨损转移价值和 劳动者为自己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7.实际成本会计制度: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计算的会计制度,它 强调在“实际费用”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 48.计划成本会计制度:事前根据产品所需各项材料和劳动的数量与计划计算出产品的 计划成本,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一种会计制度。 49.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将产品生产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产品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制订标准成本、计算标准成本以 及分析成本差异等内容。 50.标准成本:称为目标成本,它是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测定制订的。 它是从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方面的标准消耗量结合可行的标 准价格制订的。 51.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 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按照投资对象的可变现性和目的的不同,投资可分为短期投 资和长期投资。 52.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将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相比较,当市价低于 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当市价高于成本时则按成本计价,并将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一种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 5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是指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登记“长期股权投 资” 账户的依据,投资金额不受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的影响。 54.长期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要随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 进行相应调整,以完整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实际权益。 55.固定资产卡片:是为了反映、监督每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明细账,它 相当于固定资产的三级账。 56.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 余情况的账簿。 57.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通过它,企业能有效地控制各责任中心的职 责履行情况,并能及时有效和正确地反映、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实际经营业绩。 58.责任中心:是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责任中心 的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 59.贡献毛益:是毛利额减去直接费用后的差额。这里的直接费用是指那些由于特定部 门的业务所引起,能直接归属于该部门并能为该部门所控制的费用。 60.剩余收益: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最低预期收益的部分。剩余收益的计算公 式为:剩余收益=营业利润-最低预期收益=营业利润-投资占用额×最低预期报酬率。 61.责任预算: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以其可控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为内容编制的预 算。它既是责任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62.可控成本:是责任中心自身能够控制的各种耗费。它是相对于不可控成本而言的, 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63.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 和规划。 64.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 会计师负责设计。 65.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66.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 来承担设计任务。 67.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 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68.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69.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 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70.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 书面文件。 71.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 计凭证。 72.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 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73.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74.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 登记的账簿。 75.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 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76.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77.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 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78.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 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79.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 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80.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 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8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 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8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83.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4.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 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85.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 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8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87.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 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88.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89.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 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90.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 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 预算的执行。 91.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92.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 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93.会议设计: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如今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 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只适用于政府部门。 94.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 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95.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 的企业里需要进行。 96.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 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 97.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98.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 会计人员组成 99.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责, 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 100.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

《中医学基础》复习题

一、X型题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 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 二、填空题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2.精气乃气中之_______,是生命产生的__________。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六淫中,________每多挟湿,_______易生风动血。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_______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________,痛处_______,拒按,多夜间益甚。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11.肺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12.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