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草原监测报告(网络)

2017草原监测报告(网络)

2017草原监测报告(网络)
2017草原监测报告(网络)

武山县2017年草原监测报告

草原监测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7年,我县草原监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主要采取地面监测的方法,重点监测了草原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灾害状况和保护建设等。地面监测在6、7、8月分别在沿安乡苟具村、温泉乡草川村、榆盘乡的盘龙村、鸳鸯镇费山村、高楼乡叶兵村,桦林乡漆坪村(芦子滩)、杨河乡安沟村、四门镇松树村(周沟)和洛门镇杨场村共9乡镇9个村的天然草原开展,全县共有23人次参加了今年的地面监测工作,调查总行程超过920多公里,共调查样地9个,采集样方81个,入户调查180余户。

本监测工作由武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武山县草原监理站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乡镇对本监测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全县草原概况

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65.14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61.87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94.98%,主要分布在全县15乡(镇)344村,最大的有太皇山草场约34995亩,草川草场约30990亩,云雾山草场约28500亩,桦林山草场约31995亩,建军山草场约27000亩。南部山区的太皇山草场、草川草场、云雾山草场属草甸草原,植被较好,产草量较高,北部山区的桦林山草场、建军山草场属温性草原。全县草原根据其气候、海拔、经纬度、植物种数、植物盖度等

综合因素和武山县第二次草原普查数据分析,将我县天然草原分为山地草甸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等五种类型,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面积为232058.49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35.60%,主要分布于南部乡镇如杨河、沿安、温泉、滩歌、四门、龙台等乡镇的高山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原为24203.95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3.80%,主要分布于沿安乡、杨河乡的浅山地区;温性草原类面积为340305.70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2.20%,主要分布于全县北部的大面积地区;温性草甸草原类面积为16739.45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于桦林、四门、洛门海拔较低区域;暖性草丛类总面积为38140.32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8%,主要分布于沿安、马力、高楼等阴湿区域。

二、草原监测情况

(一)草原监测样地布设

在全县五个草原类型中,选择了代表性强、生态分布区域典型的暖性草丛、暖性灌草丛、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原五种草原类型,合理布设样地样方,在每个草原类型中设置非围栏监测点样地2个,其中在山地草甸草原类监测点设在沿安乡苟具村、温泉乡草川村,温性草原监测点设在榆盘乡的盘龙村、鸳鸯镇费山村,温性草甸草原监测点设在高楼乡叶兵村,暖性灌草丛监测点设在桦林乡漆坪村(芦子滩)、杨河乡安沟村,暖性草丛监测点设在四门镇

松树村(周沟),洛门镇杨场村。全县共设置草原监测点9个。

(二)测产样方植物种类情况

在6、7、8三个月共完成样地基本特征调查9份,做测产样方81个。通过实地的测产样方监测,分布于我县天然草地的植物总共有37科,247种,其中禾本科70种,豆科39种,莎草科9种,三菊科18种,十字花科12种,茜草科2种,车前科1种,紫草科1种,旋花科4种,樱草科2种,繖形花科5种,蒺藜科1种,拢牛儿苗科2种,蔷薇花科8种,凤尾蕨科1种,木贼科2种,马齿苋科5种,百合科3种,灯芯草科3种,雨久花科2种,鸭拓草科2种,眼子草科1种,藜科11种,藜科11种,石竹科2种,唇形科3种,有毒牧草7种。

(三)草原植被生产状况及草原生产力

自6月、7月、8月我们组织业务精通的技术人员,结合草原普查外业后续调查和草原植物标本采集工作,对我县的9个监测点进行了草原监测。2017年牧草生长季节全县大部分草原区域春季降水适中、气温比往年回升早,尤其进入6、7、8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少,对植被生长不利,使天然草地产草量、长势等受到严重影响,但进入8月下旬以来雨水偏多,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呈现出“前期好,中期差,后期转好”的态势,4、5月份长势好,6、7月份长势与去年相比较差,8月份长势和上年

相当。但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差于上年。

1、植被长势综合评价:全县草原植被长势地域和草原类型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部区域草原长势良好,植被度高,北部区域草原长势一般,植被度低;全县草原草丛平均高度32.67cm,长势最好的温性草甸草原植被平均高度53.51cm,长势最差的温性草原平均高度21.06cm。南部草原区域主要分布在杨河乡、温泉乡、滩歌镇南部、桦林乡西南部等,北部区域主要分布在洛门北部、咀头北部、鸳鸯镇北部等地。

2、草原生产力:2017年全县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4.52万吨,折合干草4.68万吨。从草原类型看,全县5类草原平均鲜草产量达4424.32kg/hm2,折合干草约1427.2 kg/ hm2。鲜草产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温性草原、暖性草丛、暖性灌草丛、山地草甸,最高的温性草甸草原7191.7 kg/ hm2,产量最低温性草原2135.8kg/ hm2。

3、草原生态状况:通过落实草原补奖各项政策以及禁休牧制度的逐步落实,全县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草原禁牧难度依然很大,鼠虫灾害面积大,乱垦、非法乱征滥占、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草原旅游兴起,随意在草原上开路、搭建或建设永久建筑,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草原恶化态势正在发展,草原退化、沙化仍在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县三化总面积约44.46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68.25%,其中退化面积为32.6

万亩(轻度退化11万亩,中度退化18.42万亩,重度退化3.18万亩),草原沙化面积11.85万亩(轻度沙化3.59万亩,中度沙化7.08万亩,重度沙化1.179万亩),草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四)草原监测结果评价

今年6-8月通过对全县9个草原监测点实地监测,数据汇总分析,我县草原植被生长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好,平均鲜草产量达4424.32kg/ha,草原植被盖度较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全县各类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68%,植被平均高度32.37cm。全县发生草原火灾3起,较上年9起下降66.67%,和鼠虫害面积较上年减少,禁牧难度大,草原生态状况依然严峻,仍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

(五)草原火灾情况

2017全县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及受害草原面积比上年有

所下降,全县共发生草原火灾3起,无特大草原火灾,比上年减少了66.67%。

火灾发生龙台、四门、山丹等乡镇,烧麦秸、吸烟和上坟烧纸等是今年草原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上年相比,因烧麦秸和上坟烧纸引发草原火灾的比例上升,吸烟、取暖、野外烧烤引发草原火灾的比例下降。由于春秋季干旱、地面枯落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和草原区域旅游等活动日益增多,草原火源管理难度大。

三、建议

建议进一步理顺县级草原监理机构,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开展草原非法征占用和草原监督管理,加强草原监测队伍建设,加大草原监测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草原管护员的报酬,大力草原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切实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行为。建议畜牧部门与国土、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制止草原滥采、滥挖、滥牧和乱占、乱建和非法开矿采石采土等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武山县草原监理站

2017年12月4日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简介及今后发展方向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内蒙古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风景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可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旅游、滥垦、乱采挖等,使现代草原普遍发生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基于现实情况,进一步做好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大草原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现状资源开发草原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大草原主要包括以下下属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这几个下属草原同时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要旅游景点。以下主要从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现状和今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针对怎样实现旅游与经济双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见解。 1.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现状和景点介绍 1.1地理位置 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还有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旅游地理期末作业 班级:10旅游管理 姓名:杨天浩 学号:20101105812 题目: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一.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起,西至甘肃背部边缘,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片,从东至西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相邻,北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区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我国第三位,自西向东依次呈森林,草原与沙漠地貌,地大物博,多种自然资源储量处于我国前列。 1.地形气候 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占据了内蒙古疆域的2/3,构成了内蒙古地形的主体。全区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0多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署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五个半月。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增到零下3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至45℃之间,但也出现过零下60℃的纪录。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至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至43℃。日温差平均为10℃至16℃。 2.资源状况 目前,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120多种,在列入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有4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0 多种名列前三位,7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3.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人口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蒙古族约占17%,比上年增加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

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旅游业是成陵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区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高,牧民们逐渐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9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 告通用范本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

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8669487.html, 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分析 作者:杨凡 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28期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体验式旅游开发模式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内蒙古是草原城市,在研发体验式旅游项目时,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和产业要求进行集中优化,从而进一步带动地区旅游经济。本文从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的时代优势入手,从主体品牌、消费者诉求、游客互动性以及节庆互动四个方面对优化策略展开了讨论,旨在为当地旅游管理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优势;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内蒙古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就要建构更加切实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旅游相关因素,建构独特的草原文化项目和运行机制,也能为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发展行业的有效升级提供有效保障。 一、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的时代特色 (一)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能呈现地域特色 内蒙古旅游发展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项目发展模型,并且充分发挥内蒙古的地理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地区的多元文化,确保地域文化的丰富性能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和管理相关项目,确保控制机制和运行结构符合实际可产业发展诉求。时代在不断发展,内蒙古地区的发展结构也开始更加多元化,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文化共同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草原文化体系。这也是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保证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从而保证整体草原文化项目的发展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二)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具有资源挖掘潜力 在内蒙古地区,正是基于大面积的草原条件,整体绿化结构和绿化效果较高,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草原风光怡人,也充分显示出丰富的资源现状。加之草原畜牧民族的帐篷成为了绿色大草原上的点缀,也使得整个草原环境更加的动人和亲切。内蒙古大草原的面积非常广阔,位于我国北边中部,东经97°12’至126°04’,北纬37°34’至53°23’,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6大草原和1000多个湖泊,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工业、文化、农业、畜牧业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为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值得深度开发。 二、内蒙古草原体验式旅游开发项目的优化策略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摘要:内蒙古草地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利,它能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缓解我区就业压力;它能增加我区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它能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合理的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总之,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必将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草原旅游资源,保护,现状,意义,对策 正文: 一、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概况: 内蒙古草原景观是由温带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群聚性的草原啮齿类、有蹄类动物为主,以及坦荡的高原共同构成的地理景观。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多,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的差异,内蒙古的天然草场从东向西,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各异,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并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景观区。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尤其在夏季以其凉爽的气候、绿草如茵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 三、内蒙古草原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一,视野的开阔性 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蒙古包点点,河曲弯弯、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游人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感慨。 第二,夏季气候的舒适性 在夏季,我国南方烈日炎炎,而内蒙古草原的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20℃,而且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多是温和舒适的天气,晴空万里,具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第三,生物的多样性 草原植物是由多种植物构成,草原生态系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以上,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草原上的也动物十分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野驴、黄羊、野骆驼等。 第四,文化的丰富性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草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宿、行走等方面均有其自己的特色。蒙古族游牧住的是蒙古包,就地取材易拆易装、制作与移动都方便;穿的是蒙古袍,肥大而不开衩,袖长领高,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 (刘敏1 ,2,陈田1,钟林生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四、草原旅游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草原旅游首先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环境空间,要使这里的水、草、动物、人在一个和谐的空间里共存,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良好促进。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草原生态旅游开发,能使草地资源与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可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探索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探索 内蒙古自治区2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资源长期以来在“内蒙古大草原”的片面宣传之下被掩盖,创造出来的价值极低。内蒙古沙漠旅游景区急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精品沙漠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知名的沙漠旅游品牌。 一、研究背景 沙漠旅游早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时尚旅游的方式之一,沙漠的新奇性、刺激性、惊险性、挑战性迎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个性化趋势。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观念更新时期,传统的观光旅游渐渐被追求新奇、探险、享受其中的度假旅游所取代。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国内旅游持续 快速增长,入境旅游保持稳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 总收入1805.29亿元,相当于自治区GDP的比例的10.16%,相当 于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18%。其中:自治区接待入境旅游者 167.12万人次,同比增长3.41%;自治区入境创汇10.03亿美元, 同比增长4.23%;国内旅游收入1744.97亿元,同比增长29.86% o 虽然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是在全国所占的地位与所占土 地面积极不相称。目前,在内蒙古旅游资源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仍 然是草原旅游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沙漠资源、冰雪旅游资源 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 内蒙古自治区2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资源长期以来在“内蒙古 大草原”的片面宣传之下被掩盖,创造出来的价值极低。目前阿 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库布齐沙漠 响沙湾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SA级景区,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景区 和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内蒙古沙漠旅游景区 急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精品沙漠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知名的 沙漠旅游品牌。 三、内蒙古沙漠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气候多变。沙漠中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度 较高,昼夜温差大。流动沙丘较多,容易形成沙城暴、黑风暴等灾害天气,这些大大的限制了沙漠旅游的发展。在沙漠中旅行, 必须要克服气候劣势。 (二)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内蒙古目前具有影响力的沙漠 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沙漠旅游 带来的收入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三)欠缺完善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沙 漠旅游景点基础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景区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 客多方面的需要,有些旅游场所缺乏必要的消防和医疗设施,无 法应对紧急事件;并且没有标准星级的宾馆酒店。 (四)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专业人才僵乏。目 前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导游人员素质较低,景区景点 缺乏文化底蕴。旅游购物市场不健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缺乏特 色,而且价格不合理,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内蒙古沙漠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发展沙漠观光旅游产品。

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发展思路

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发展思路 □范业正杨萍芳 一、现状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现有草原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76.5%,居全国5大牧区草原之首,是全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草原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和主体旅游资源,草原旅游是自治区旅游业的重要板块和内容,也是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不仅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草原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草原旅游开发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草原旅游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产品类型单一,内容不丰富,文化挖掘浅,开发层次偏低 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体系不丰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开发层次偏低。依托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开发的草原旅游产品大多为草场观光、民族风情观光,但草原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草原旅游产品出现大区域的同质化,缺乏明显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档次低,活动内容不丰富,文化含量少,草原旅游就是先看看草原,到度假村去吃一顿手扒肉,旅游产品内容显得单调,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感,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二)开发方式简单,以观光为主,活动内容雷同,接待档次偏低 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 主要是因为:各地、各景区(点)各自为政,以资源为导向展开,忽略了游客深层次需求,忽略了区域草原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没有分级、分类进行,致使草原旅游产品组合开发处于低水平状态。 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景点和线路还不是很多,草原旅游资源也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化不够,对相关产业带动不大,旅游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能力差,没有形成旅游龙头企业。 旅游市场企业行为少,政府行为多,接待型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旅游市场营销的手段较少,能力较弱,旅游季节性影响相对较大,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不大,缺少地区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品牌效应。

【旅游行业】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

【旅游行业】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 发保护

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地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十分匮乏。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对于保护草地资源环境、缩小东西部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草地旅游开发的特点出发,研究开发的原则和保护的对策,多途径、多方式开发利用草地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地资源的认识及其价值评价集中在草地可通过第一、第二性生产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形产品的能力上。随着社会生活向高层次发展和草地学研究的深入,草地资源的内涵开始扩大到草地景观及其周围的环境、气候、民情等综合方面,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草地旅游指在草原地区以草原风光、气候和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为旅游目标,以具民族特色的歌舞、体育、餐饮、观赏、避暑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以及为这些旅游服务的经营活动。草地旅游既是发挥草地景观资源美学价值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一项开发性活动,也是多途径、多方式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新兴草原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较快.

一、我国草地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草原从东到西跨49个经度(78°—127°E),从南到北跨36个纬度(29°—65°N);东西长约4000km,南北宽约2500km,总面积约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我国草原的类型之多居世界第一位,共有18个大类,37个亚类、1000多个草地型。我国有牧草类型5000多种,草原上还生活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草原上还能生产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截至2000年底,我国已划定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5处,面积达196.7万hm2(表1)。 表1 我国草原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2000年底)

资源开发与内蒙古草原保护

资源开发与内蒙古草原保护(论文提要) 孙兆文王亚男 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意志和追求,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性格,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成为民族的重要标志。草原生态环境和游牧生产方式塑造了草原文化和牧民的精神气质。没有草原生态环境,就没有游牧生产方式,也就没有草原文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草原文化的根基。在开发资源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继承、繁荣和发展草原文化的需要;而且是改善内蒙古的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发展工农牧业生产和改善群众生活的需要。 如果说孕育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第一水塔,那么作为华北、东北诸多河流如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滦河、永定河发源和上游流经地区的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则应被看作中国的第二水塔。保护好林草植被有利于充分发挥内蒙古高原涵养水源、减少风沙、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因而保护好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又是构筑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草原,干旱少雨,大风天气多,土壤构成多为栗钙土和风沙土,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开发中特别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第一,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建厂、筑路、规划城镇建设时,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少占用草场、林地和耕地;对于破坏了的植被要及时修整和恢复;采掘区抽出的疏干水不得污染河流、湖泊水体;剩离土和粉煤灰回填采空区灌上疏干水用以恢复植被;煤矸石要用于发电和制砖。第二,推进工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污染,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拒绝引进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第三,推进农牧业生产生态化。发展生态农牧业,就是要实行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有机结合,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主要是维持土壤肥力,保持牧业生态系统平衡主要是牧草生长量与牲畜用草量大体相适应,对退化、沙化的草场要有计划地实行休牧、禁牧,以利于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林业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实行农牧林结合。第四,有计划地发展生态旅游。内蒙古有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大兴安岭森林,浩瀚的沙漠,诸多河流湖泊温泉,各类风光独特的自然保护区,还有多处古文化遗址和绚丽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细致剖析,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改善草原旅游的发展环境,挖掘发展潜力具有指导意。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旅游;SWOT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内蒙古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内蒙古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在开发的战略机遇,各项发展指标提前完成,发展成果显著,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699.39万人次,年均增长7.35%;旅游外汇收入21.8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3%;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14985万人次,年均增长16.78%;国内旅游收入2295亿元,年均增长30.98%;旅游业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超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速度。全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2.7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翻了近两番,相当于我区生产总值的6.29%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50%。旅游业已成为该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名符其实的龙头,是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现有草原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76.5%,居全国5大牧区草原之首,是全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草原资源是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主体和特色,草原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提升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该地区草原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草原旅游开发仍处于低水平阶段,草原资源面临着种种威胁,草原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优势分析 1、草原资源丰富,品种多样 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及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中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盖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内蒙古草原包括草甸草原景观、典型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4种类型。 2、草原资源与人文景观融合搭配 丰富多样的草原资源,搭配别具一格的人文资源,使得草原旅游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

( 内蒙古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8464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Inner Mongolia prairie tour guide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导游张萌,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啦!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的。这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的小绵羊,还有高大的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开放,还有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花儿上沾满了河水,其真是别具特色,美不胜收的奇景,内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现在我们来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尝品尝内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还有加有羊奶酿的奶酒,和奶豆腐,我来介绍一下手抓羊肉,奶茶,还有奶豆腐。这三样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们的蒙古族同胞习惯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们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掺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内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当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盘子里用来当招待客人的

点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这些东西都是内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再继续参观更多美丽的景点。感谢大家今天的配合,谢谢! :内蒙古大草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

内蒙古草原资源调查流程(1)

一、背景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草原作为覆盖内蒙古国土面积最大的植被景观,为森林面积的3.5倍,耕地面积的10倍,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和人为不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原资源数量、质量在不断降低,部分草原生产、生态功能逐步丧失,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严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加大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通过十年的建设,内蒙古草原生态状况较本世纪初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为了全面掌握草原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制定草原保护建设、合理利用对策与措施打基础,自治区政府安排部署自2009年开始用2-3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草原资源调查。此次草原普查工作在自治区草原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农牧业厅组织,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负责制定普查技术规程、进行技术培训,开展野外调查、内业解译勾图及汇总工作;各盟市、旗县草原监理所、草原工作站参加了本地区的外业调查及部分内业勾图工作。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派专家、教授对外业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 二、草原调查技术方法 (一)范围及内容 本次草原资源普查范围是全区12个盟市101 个旗县的草原;草原开垦调查的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6个盟市。 调查内容主要有: 1、草原资源状况:包括草原类型面积与分布、草原生产力与载畜量、草原等级、草原野生植物种类及数量等;

2、草原生态状况:包括退化、沙化、盐渍化程度及分布; 3、草原利用状况:利用方式、利用强度等; (二)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 本次草原普查以遥感卫星数据为信息源,以地面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为基础数据,参考历史的图件及相关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勾绘的方法,获取草原分类基础数据信息,运用遥感估产模型估算草原生物量,以旗县为单位汇总统计数据,应用标准GIS数据库格式实现存储与查询。技术路线如图1: 草原普查技术路线 成果:草原本底系列图件、统计数据、调查与监测报告 图1 草原普查技术路线图

2021年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 ,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人,占总人口数的12%。全镇耕地面积为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以上,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2公里,21高速、21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 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旅游业是成陵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区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高,牧民们逐渐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 回收的问卷调查显示,旅游点属于自主开发经营的牧户有32户、属于出租他人经营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912%、

印象内蒙古之草原旅游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印象内蒙古之草原旅游》 班级:10旅教

印象内蒙古之草原旅游 ——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 一、调查背景 内蒙古近几年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每年地区GDP的增值,内蒙古一直排在靠前的位置,这说明内蒙古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前进,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以内蒙古的交通发展来讲,首先,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的建立,过去呼和浩特的飞机场作为内蒙古的首府机场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内蒙古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在寻扩建奥运会备用机场的时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内蒙古民航抓住了这个契机,利用呼和浩特离北京只有450公里的距离以及呼和浩特常年良好的天气状况的优 势拿下了在呼和浩特修建备用机场的项目,2007年也正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六十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比新中国早成立两年零五个月,即1947年5月成立),当然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岁大礼。其次,也正是因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六十周年,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赛罕区新建的如意河现在已成为呼和浩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有呼和浩特东站的建立,现已投入运营,这也是为了缓解首府的火车站的压力而建,现在首府的火车路线分为上行路线,指去往北京方向的;下行路线,开往兰州方向的。这大大的缓解了首府的交通压力,首府的交通也充分的说明了内蒙古交通的发展。

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要想实现旅游的畅通,交通是首要的。旅游只有进的去,出的来,才有人愿意去某一个地方旅游。内蒙古现在的交通已经逐渐形成网络,并且日趋成熟,这也是内蒙古旅游业逐渐发展的原因之一,并且以草原最为火热。也正因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才有许多的旅游业的不完善逐渐的显露出来。 通过这一假期的实践,主要针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做一些调查。选择希拉穆仁草原(召河)作为调查地点,首先,召河是呼和和浩特地区最先发展起来的草原旅游景区,其服务以及旅游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牧民对服务流程也相对比较熟悉,并且在这里也最早实行了退牧护草的政策,保护草原的原生态。其次,这里距离呼和浩特仅有1.5小时-2小时的车程,因此到这里旅游额游客相比较更多。所以选择希拉穆仁作为调查地点。 1、调查时间:2012/8/7—2012/8/26 2、调查地点: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草原努呼日勒旅游接 点 3、调查方式:口头调查为主 4、调查对象:来草原旅游的不同地区的游客 5、调查目的:了解游客对草原印象以及草原旅游的问题,对此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调查内容:与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在 没有看到草原前对草原的印象及看到草原后的感觉,以及他们对草原文化的了解和来草原的目的。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12-21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____。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温带草原分布区。近几年来,这里凭借着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毫无疑问,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构成了这里独特旅游资源。因此其特征性非常明显。 一、自然景观 (一)突出当地自然带特点,以草原、沙漠风光为代表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蓝天白云、茫茫草原,这就是多数人对内蒙古的印象。相对于其他自然景色,草原风光是其旅游的黄金招牌。这里著名的草原景区有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阿拉善(荒漠草原)。以呼伦贝尔的草原景区为例,这里是内蒙古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集蓝天白云、青草绿水、点点牛羊为一体,尽显草原风光的美丽辽阔。 沙漠旅游当属位于内蒙西部的阿拉善。这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沙漠公园,“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被称为巴丹吉林沙漠“五绝”。可以说是内蒙同时也是全国沙漠典型景区。 (二)凸显当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湿地湖泊 在巴彦淖尔市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

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又如呼伦贝尔的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烟波浩渺,天水相连,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来这里旅游,不但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到数百种鱼虾做成的美味佳肴。 (三)具有东西差异 内蒙的东部地区以草原、湖泊、森林等为主,逐步向西部过度到沙漠、胡杨。例如呼伦贝尔和阿拉善,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兼具以上三点,有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西山国家森林(樟子松林)公园等,而阿拉善有阿拉善大草原(荒漠草原)、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旗的胡杨林等。因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越往西降水越少,导致了这种现象。 (四)多样性 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因此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大兴安岭林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因此,具备多种自然景区开发的潜力。 二、人文景观 (一)突出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民族文化 内蒙古高原是蒙古族的摇篮。在大草原上,到处都可以体味到丰富的蒙古风情。蒙古族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服饰、蒙古包、饮食、放牧、音乐、民俗。因此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风情游是其旅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