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6 《理想》导学案

姓名班级学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2.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中的意象,领略诗歌的丰富内涵。

难点: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文。

学法指导:诵读法和讨论点拨法相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难点探究,体会诗歌中语言的丰富内涵,理解文章主旨。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一)导入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作帆,驾长风破浪;以一柄木浆,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的赞歌。

关于理想的故事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例如:梦想虽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但每种伟大的事业必定源于一种梦想。

——王小波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里的。

——周国平

1.作者:,原名,代表作主要有散文诗《》,诗论《》等。2.背景:流沙河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96年被迫回乡做锯木工谋生,历时十二年的经历给了诗人更多的思考,也给了诗人一种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独特的个性。流沙河又是一个长于思考的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使诗人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理想。

3.字词梳理,读准字音:

饥.寒()离乱

..()缀.连()远行.()倔强

..() () 洗濯

..()diàn()污yuàn( )恨pá()窃诅.咒()浓荫

..()() 海天相吻.() làng()子回头碌.碌无为()绝处féng shēng()

()可望而不可jí()

4.解释词语:

碌碌无为:

绝处逢生:

可望而不可即:

5.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理想的意义↘

理想→理想的意义→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

↘理想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探究一——内容理解

1.诵读(进行小组竞赛)

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

(读准字音、把握语调和节奏、区分句子中的轻重缓急、读出恰当的语气)

2.研讨诗歌——教师引导:

(1)第一节,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2)、第二节诗中,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三节“珍珠链”和“脊梁骨”是指什么?

(二)探究二——学生小组讨论提问

(学生自读余下的4~12节,各抒己见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反馈。)

(1)问题一:如何理解第四节中“理想是罗盘”“海天相吻的弧线”?

(2)问题二:第五节中的每一句话分别说明理想的什么特点?

(3)问题三:第六节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有事一种牺牲”这两句的含义?

(4)问题四:第八节中,“不幸”和“大写的人”分别指什么?

(5)问题五:如何理解第十节中的“理想被玷污了”“理想被扒窃了”?

(6)、问题六:第十一节“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三)探究三——语言赏析

1.第六节中,“敲碎你的黄金梦”是说作者反对挣钱吗?

2.第七节,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怎样理解“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会有酸辛?

副产品是生产某种物品时所附带产生的物质,理想所追求的事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的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寞,少有人理会。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醒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要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寞。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又寂寥的欢笑;而他毕竟是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最后一节中,“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两句比喻什么?结尾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什么象征意义?

(四)探究四——掌握修辞手法

1.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2.第三节中,把理想比作“珍珠链”和“脊梁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中心思想,概括主旨。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1.注音。

蜕()变倔强()()洗濯.()玷.污()诅.咒()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理想如珍珠,一颗zhuì()连着一颗。

(2)理想是罗盘,给船bó()导引方向。

(3)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hú()线。

(4)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liáo()。

3、模仿诗句,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友谊,。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友谊,。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友谊,。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友谊,。四.作业

船之梦

白色的乱石中

晾晒着黝黑的船体

黑色的船板

望着江流叹息。

千百次的漂流

千百次的浪落浪起

千百次的风吹雨打

都成了散乱的记忆。

大小的船只

从滩头驶过

一声声长笛短笛

留下一片片问候、致意。

白色的乱石中

一只黑色的鹰在歇息

它的羽毛散成

一堆搏击后的疲惫。

它的梦

却从未松弛

长留在过往的船上

依然是漂泊、呐喊、搏击。1.这首诗标题中的“梦”指什么?

2.第二节连用三个“千百次”,有何作用?

3.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课堂总结与反思:

7、《行道树》

姓名班级学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品读精彩的句、段。

2.用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学习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形象而含蓄的语言,理解文章内涵。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1.知识链接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十四种。作品蕴涵爱国怀乡情感,著作有《白手帕》《红手帕》《初雪》《孤意与深情》《春之怀古》等。

2.字词梳理

堕.()落点缀.()给.()予苦熬.()

贪婪.() 污浊.() 繁弦.()急管

冉.()冉升起

3.小组情景表演要求:小组派代表分别表演两组不同的对比对象,说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并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预习时用笔写下来,做好表演表达的准备。)

可采用这样的句式:我是来自的树,我生活在的环境里,每天过着的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1.导入:1“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希望自己生长在何处?为什么?”

2.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是把握文章脉络,梳理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的关键。

神圣

行道树

痛苦

奉献着形象

深沉奉献深沉的幸福3.主旨概括(用文中原句概括)

4.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三【当场测评-中考链接】(10)

(一)基础积累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堕()落点缀()贪婪() 污浊() 繁弦()急管冉()冉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了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3)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课堂总结与反思:

《第一次真好》导学案

姓名班级学号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1.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周素珊:笔名。原籍广东中山。曾任《征信新闻报》家庭版主编,代表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秋夜宴》、《清音》、《无言歌》等39篇。

2.背景介绍

《第一次真好》写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提醒人们去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要拥有生命中最多的第一次。

3.字词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 shà()时间 zǐ()妹玲珑剔.透()

fū()小鸟雏.(.).形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低回:

具体而微:

玲珑剔透: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4.整体感知(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在《第一次真好》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第一次,第一次,还简略介绍了自己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给作者的印象是。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导入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现在请同学们迅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个你印象中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写字,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军训……“第一次”的感觉怎样?台湾女作家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探究一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儿?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明确:

2.作者为什么选取第一次看见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孵小鸟详写?

(小组进行讨论,形成本组观点,在让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答案。)

明确:

(三)探究二(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1.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明确: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贪婪.(lán) 堕.落(duò) 点缀.(zuì) 冉.

冉(rán)

B .雏.形(zhì) 丰硕.(shuò) 累.累(lèi) 沉甸.

甸(di ān )

C .玲珑剔.透(t ī) 具体而微.(w ēi ) 丰硕.(shuò) 孵.

(f ū)

D .牙龈.(ch ǐ) 姊.妹(z ǐ) 繁弦.急管(xuán) 污浊.

(zhuó)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B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C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踢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D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3、下列句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D )

A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B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D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4.下列说法中对“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前面说“不见得很美”,后面又说是“风情画”,前后矛盾。

B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看到小鸟的惊喜之情。

C .“风情画”与风景画相比更加富有地域特色,融入了风土人情的意味。

D .景色“不见得很美”是因为作者是“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路旁的行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文中的主人公是 。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从文中找出根据(写两处即可,用文中原话)。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

4.“人生会有多少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5.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题目( )

A .爬人行道

B .小男孩

C .第一次

D .攀登

课堂总结与反思:

9 《我的信念》导学案

姓名班级学号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2.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感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科学实验岗位为全人类工作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知识链接】

皮埃尔?居里夫人――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1896年,居里夫人对当时已知的80种元素一一进行测试,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并用波兰命名第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另一个新元素为“镭”。

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她和居里先生、贝克勒耳一起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11年12月,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久,法国医学科学院选她为院士。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一贯遵循的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救护伤员,居里夫人把X射线设备安装到汽车上,挽救了大批受弹伤士兵的生命。由于不了解射线对人体的破坏作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来又长期在条件很差的环境里工作,致使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她的身体,得了恶性贫血病。就是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也没有因为一生的磨难和不幸遭遇,有过丝毫抱怨和遗憾。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

【前置自学】

1.注音:

执著.( ) 奢.望 ( ) 闲暇. ( ) 蹂躏

.. ( ) 报酬

..()懊恼

..()

呵责

..( ) 沉醉

.. ( ) 猝然

..长逝 ( ) 问心无愧. ( ) 2.解释下列词语。

坚忍不拔: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理所当然:

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3.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思想理念(宗旨):

环境需求(环境):

工作态度(工作):

4.我的疑惑:

(学生提出在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的疑问,鼓励学生自己在文中或者通过查找资料解决,也可在全班公布有价值的疑问,在下个环节中全班同学合作探究,加以解决。)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导入: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何以有这样的感慨?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述文《我的信念》。

二.朗读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居里夫人。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

(信念——)。

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用怎样的一句话评价居里夫人。把这句话写在下面:例句:

1.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名人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爱迪生)

2.她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她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她是一个投身于科学的人.她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她更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她不是一般人。

句式:我眼中的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三.居里夫人的成功是怎样取得的?说认识,谈观点。(重点研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可结合【前臵学习】3。)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此环节结合“前臵学习”中“我的疑惑”进行,无固定内容。)

2.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

四.品味语言:

①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②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语句,试进行分析。

例如:

我找的句子:1、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的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织茧一样。

我的赏析:作者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对科学的感觉,蚕结茧,耐心、努力、执著、勤奋,而作者对待科学也是如此。蚕为什么结茧?我们无法确定,是生理使然,亦或自然行为,而科学对于居里,也如同茧对蚕一样,鞭策着她的那种力量,可能就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热爱,就如同是她的责任、使命、生命中的必须一样。

我找的句子:

我的赏析:

四.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小组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提纲,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演讲。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A.鞭策(cè)奢望(shē)简陋(lòu)报酬(chóu)

B.蹂躏(róu lìn)呵责(hā)懊恼(ào)

C.猝然长逝(cù)盛名(shèng)沉醉(zuì)

D.问心无愧(kuì)天赋(fù)获益匪浅(fěi)

2.下边四组中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猝悴粹萃 B.眺挑逃跳

C.惟唯维帷 D.暇瑕遐假

3.简答。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怎样的精神?

(2)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3)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①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②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③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④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1.这篇短文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的是。

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4.简要概括③④两段事例。

第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

5.谈谈你对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课堂总结与反思:

10《论语》十则

姓名班级学号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

重点:流畅地朗读、背诵,文言字词的理解。难点:孔子思想内涵的理解

学法指导:诵读,逐字理解,尝试运用。

知识链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朗读与背诵

2.文言文的古今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通假字(说-悦女-汝知-智)

4.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5.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1.孔子名 ,字,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及其弟子的,与《》、《》、《》、《》合称“四书”。

3.给生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传.()不习乎曾.()子罔.()殆.()诲.()女.()知之乎弘.()毅.()凋.()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说汝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有: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死而后已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本文主要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在文章中阅读过下面这些成语吗?

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名正言顺后生可畏欲速不达学而不厌过犹不及循循善诱任重道远举一反三三思后行见贤思齐以文会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曾经使用过的,今天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仍在高频率的使用这些词语,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只要你从曾经生活在充满中文的气氛和环境里,你的身上就会隐伏和涌动着孔子的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轻轻地掀开《论语》的一角,共同拜读至圣先哲孔子为我们留下的其中十则至理名言。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为同学讲解需要重点注意的读音。

例见自主学习。

我的补充:

(三)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文中成语并解释意思。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文中格言警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背诵课文;

1.同桌(对手组)互背,我的同桌背对了则,我背对了则

2.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孔子认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

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孔子的言论有:

人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关于怎样向人学习,孔子说:

孔子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那句原话是:

曾子认为人应该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他是这样阐述的:

孔子认为“恕”的核心是:

七.理解运用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处事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2.学习了本文,默写你最感兴趣最有生活体验的一句话,并谈谈你对这句话对你生活的启迪作用。我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它对我生活的启迪作用: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思.而不学则殆()

吾日三省.吾身()是知.也()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 ?

3. ,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

5.岁寒, 。

(3)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课堂总结与反思: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汉语言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体会身边的语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断发现,及时纠正个人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4、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5、投身语文大课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课时:二课时

集体智慧:

一、导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今天,让我们一道漫游语文世界,在这人类文化大观园中饱览独特风景线,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活动过程

第一站:错别字门诊

一、我给文字把把脉

你能找出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平时作业中的错别字吗?请至少写出30个常见的错别字。例:“鸡蛋”写作“鸡旦”。“招工”写作“拐工”

二、我给文字消消毒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

一明惊人默默无蚊天尝地酒饮以为荣

咳不容缓随心所浴乐在骑中我型我塑

三、我给文字治治病

你能就街头规范用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吗?(此活动的目的,是要同学们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第二站:广告(对联)集锦

一、优秀广告词欣赏(请说出好在哪里)。

实不相瞒,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联想电脑广告)

农夫山泉有点甜。(矿泉水广告)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护肤品广告)

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沱牌酒广告)

二、优秀广告词的特点

①主题鲜明,具有概括性,准确生动新颖,能吸引公众注意。

②押韵顺口,琅琅上口,借用熟语,修辞等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三、猜猜看

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作的广告词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家用电器-)

空杯尚留余香。(饮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请给你的窗户装上玻璃吧!(日用品-)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日用品-)

四、显身手

1、将意思相同的告示语连在一起,并想想它们应该贴在什么场所?

请勿喧哗!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请保持车距!本是同根生,相伐何太急?

请节约粮食悄悄的来,悄悄的去。

请节约用水别碰我,我怕羞!

献血光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禁止滥砍滥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的眼泪!

2、你搜集到了哪些优秀广告语?试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3、校园公益广告欣赏

(1)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橱窗

(2)求知而来,载知而归——阅览室

(3)你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希望工程

(4)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5)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锻炼场

(6)你的美丽让我的价值进一步贬低——花坛寄语折花者

(7)该出手时莫出脚——门寄语

(8)别爱我,我会害了你的——烟酒寄语

(9)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温馨小提示:

“温柔的公益广告”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所以,广告语言要得体,要富有亲和力。人性化可使广告充分发挥宣传效应。

4、练一练:请为学校草坪花坛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第四站:精彩店名举隅

一、五花八门的店名

店名:衣心衣意营业特色:服装

店名:花缘营业特色:鲜花

店名:博艺营业特色:工艺装潢

店名:一剪美营业特色:理发

二.集思广益

现在做生意,讲究的东西多了,起一个个性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好方法。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幽默个性的杰作,如:

1.红灯记:京剧《红灯记》早已家喻户晓,就有精明的商家将售卖光电器材的店起名“红灯记”,真让人过目难忘。

2、金包银:“金包银”卖的原来是皮具,有点意思。

小长今韩国有套电视剧叫“大长今”十分受欢迎,在佛山有间快餐店起名“小长今”,售卖的却是咱们广东的特色烧腊。

3.整妆待发:一家名为“整妆待发”美发美容店,果然店如其名。

4.粥公粥婆:“粥公粥婆”卖的是啥?走前一瞧,原来是饮食店,这老板真会起店名。

5.礼加诚:李嘉诚?原来这是一家名为“礼加诚”的商场,想必店主是为了店铺能财源广进,特意借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谐音作为店名,的确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你在街头搜集到了哪些精彩店名呢?请至少写两个。

二、小试牛刀

自己动手开花店

一个好的花店,需要自然需要那么一点笔墨,一点心思给它取一个或幽默、或文雅、或通俗、

或时尚的好名字,这既让更多的顾客惠顾你的店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笔,设计出最出色的店名吧。

第五站:网络流行风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也成为人类语言发展长河中一道奇异的风景。

一、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

“菜鸟”:

“大虾”:

“东东”:

“伊妹儿”:

二、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网络用语吗?

三、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流行语?

终点站

最后给大家一点温馨提示: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引领我们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写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生活处处皆语文,让我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课堂总结与反思: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 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酝酿( )( ) liáo( )亮hōng( )托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1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预习提纲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2、了解李白生平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导学步骤: 1、导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读好“孟、陵、辞”字音。 3、小组背诵,互相检查。 4、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5、小组解读诗意,讨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初意: 二、交流展示:诗意 三、谈谈你品读到的友情检测: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2、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课后反思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学科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2学习目标 1、我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中体会是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预习提纲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1)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样理解送: 元二: 使: 安西:(2)题目的正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介绍作者:王维 2、抓字眼,眀诗意(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2)小组汇报 。(3)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情景剧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doc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5、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 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 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 写作背景: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在 65 岁时回忆自己 8 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 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 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 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 2、找出文中相关的生字,写在下面,并注音。 3、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5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6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5自相矛盾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 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就是“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 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 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 (1)鬻(y ù) 吾(w ú) 弗(f ú) 夫 (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

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 誉之曰誉:称赞 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 吾矛之利利:锋利 或曰曰:说 何如何如:怎么样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提示: 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他才会发出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导学案精品

15 诫子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2.质疑问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学生回答: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他作为慈父的殷殷情怀、谆谆教诲。

学法指导: 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

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牛)

第六单元整体导读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儿童诗 单元学习重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单元学习难点:学写儿童诗。 学法提示: 1、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学习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以搜集阅读《海龟救人》《小狮子爱尔莎》《沈石溪文集》中的《斑羚飞度》《混血豺王》等。观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影视片。 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可用5—6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可用4课时,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可用3课时,共需要12—13课时。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三单元课型:自主探究日期: 主备课人:牛延琴学科组负责人:王玲娜审核人:王玲娜祝喜梅 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

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学习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学习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具准备:投影仪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学生交流)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 (1)自己动手写诗 (2)举办诗歌朗诵会 (3)合编小诗集 (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2018年初中语文《作文的拟题》经典导学案

拟题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学生的考场作文有一个恰当、精彩、醒目的题目,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阅卷的现场这样的第一感觉是极其重要的。从考卷所拟的作文题目里,老师能考察到考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清楚地看到考生的审题水准,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有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表现就是所谓阅卷老师眼中的印象分了。 考场作文的题目,应该简洁、精炼,准确而具有诱惑力。考生拟题时要力求做到四有: 有深意,有内涵,有文采,有创新;三是:作文题目是对审题后理性思考的高度概括,是对 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突出全文思想内容的主旨。 二、方法点拨 考场作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拟题 主要涉及到后三种题目。 (一)半命题作文 那么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 1.留空在题前:《我对您说》、《改变了我》、《伴我行》 2.留空在题后:《我懂得了》、《心灵深处的》 3.留空在题目中间:《我和的故事》 半命题作文拟题难度不大,只要根据自己所写作文主题和主要内容,加以提炼概括,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就完成了。例如:那一天我真______(感动、后悔、倒霉、伤心、自豪、幸福、可爱,,)

(二)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 拟题难度较大的是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两类,下面分几点来具体讲述拟题方法。 1.按照记叙文的诸要素为分类依据拟题。 (1)以所述事情发生的时间为题,适合叙事性记叙文。例如:《秋收时节》《春天里》《梦醒时分》《父亲节》 (2)以所述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或游记上。例如:《青春校园》《原野》《欢乐社区》《美丽的青岛》 (3)以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写人的作文上。例如:《亦师亦友说老爸》《我的老师》《可爱的姥姥》 (4)以概括事物的主要内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上。例如:《路遇》《妈妈的碎碎念》《收麦》《童年趣事》《珍藏的记忆》《今天我当家》 (5)以主要情感基调为题,这一类的题目多用于抒情散文。例如:《心灵子午线》《我爱家乡》《醉人的春风》《仰望星空》《怀念》 2.找关键词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话题和材料中找到关键的词句,来拟题。例如:有个国王清早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谢了,探问之下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 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己不如人而全无生机。 而在花园的某个角落,却有一株小小的安心草,在暮气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国王欣喜地问它为何可以如此?它说:“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关键句是“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所以题目我们可以为《快乐地做好自己》。 3.添加前后缀法 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关键词,材料作文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在关键词的前后用添加 前后缀法、造句法,以文章的观点作为题目。这是比较保险的拟题法。例如,材料的关键词 是“放手”,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拟题如下:《学会放手》《放手也是一种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成长需要放手》《放手是一种智慧》等。 4.引据经典等来拟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导学案5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和复习题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有关雨的知识。 2.体会雨在四季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法: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学生诵读与教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刘湛秋,生于1935年10月,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2)古诗文积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志南和尚《绝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自学检测 (1)标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咄咄逼人() 粗犷()睫毛() 干涩()莅临()一脉情思() 吝啬()池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邈: 静谧: 莅临: 粗犷: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散步 周瑛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等词语。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以小见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a、概念: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b、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3、关于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chāi()散各得qí( )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括号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春天(总算)来了。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从生活中选择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联想有两个要素:一、“有一定联系”; 二、“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明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 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通万里。吟咏之,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石之色。”凭借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系、合起来,把平日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里融合、通、升,形成一种新的思想,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想思在写作中的用相当广泛,它不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可以醒我沉睡的心智、 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所咏的“物”,要具体描它的形象,于 所抒的“ ”,要表达自己真的感情。“展开想”,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 想到自已真的“ ”的抽象感情。如“ 根”:可以由根深埋于地下,干 的挺直,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想到祖国建没作基石的工人、 民、士、知分子。再如“海潮”:以从“声如千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天卜无” 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想到海潮的守信;从海潮奔、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想到宏抱, 博大胸 【例文引路】 土地 碧空如洗,在的白云下,黝黑的土地,与天空一起向前延伸,像两条永不相 交的平行,着个世界上的一切走向方?? 泥土是博大的。相,人是由泥土成,今天,我都会切地叫“大地母”。广无疆的大地,用大的胸膛,孕育着所有的生灵。我无法用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