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验,提纯,分离,推断

检验,提纯,分离,推断

2014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品复习试卷:物质检验、推断、分离、

提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D.用硫酸铜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2、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甲和乙通常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甲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状的丙物质能产生气体A和乙物质,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丁通常为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它在A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是双氧水和水B.丙可能是一种氧化物

C.丁物质是煤气的主要成分D.气体A可能是二氧化碳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5、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7、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物质:CO2;所含杂质:O2;除去杂质的方法:通过灼热的铜网

B.物质:KOH溶液;所含杂质:K2CO3;除去杂质的方法: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C.物质:NaCl;所含杂质:CaCO3;除去杂质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

D.物质:H2;所含杂质:H2O;除去杂质的方法:通过浓H2SO4

9、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氧气和空气

C.甲烷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氮气

10、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A.待提纯的物质:碳酸钙(泥沙);选用的试剂:水;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结晶B.待提纯的物质:Cu(CuO);选用的试剂:稀盐酸;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待提纯的物质:CuSO4(H2SO4);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操作的方法:过滤D.待提纯的物质:CO2(CO);选用的试剂:氧气;操作的方法:点燃

12、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点燃丝线的方法鉴别羊绒和化纤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K2CO3溶液鉴别K2SO4和CaCl2溶液

D.用水鉴别Ca(OH)2固体和氧化钙

14、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6、只用水不能将下列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区分开的是

A.硫酸铜硫酸钠B.碳酸钙硝酸钾

C.纯碱食盐D.氧化钙硝酸铵

1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9、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用于区分下列各组物质,下列各选项中两种操作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21、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检验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选填序号)。

A.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氧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乙同学取3.6g该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5.4g水和11g二氧化碳。

5.4g水中含氢元素 g,11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 g,则该物质中氧元素(选填“含有”或“不含”)。

(3)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进一步计算出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2、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这些物质分别是:

(1)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2)写出丁生成丙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23、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某兴趣小组对海水晒得的粗盐进行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有的颜色、异味可以用除去.

(2)下图为粗盐的提纯过程,其中操作①、②、③依次为、、;玻璃棒的作用依次是、、.

(3)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4)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24、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②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

(1)B物质是_________ ;

(2)用B物质可将余下的两种溶液鉴别开,写出鉴别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5、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1)甲+HCl→NaCl+H2O,甲物质可以是、(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3)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 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C→A:.

26、现有氢氧化铜、硫酸铜、氯化铜三种物质,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A、B、C三种无色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均得到同一种溶质溶液,则A是溶液,B是溶液,C 是溶液.

2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和吸收)实验过程中装置A 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装置D中增重6.6g.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填序号).

①CH4②CH4和H2③CH4和CO2④CH4和CO ⑤H2和CO ⑥CH4、H2和CO

2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的产品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色.

(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29、提纯某KCl样品(含有少量的MgCl2和K2SO4)的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如下:

样品溶液浊液滤液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③的实验操作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

(2)步骤②得到的浊液中含有Mg(OH)2和BaSO4沉淀,写出生成BaSO4的化学方程式.

(3)确定步骤③所加的K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在加入K2CO3后的浊液中取少量上层澄清液于试管,然后滴加K2C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所加K2CO3.

(4)步骤④得到的溶液的溶质除了KCl外,还含有(填化学式).若要得到KCl晶体,还要进行如下操作:将溶液倒入(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时(填现象),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0、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式表示,既简明又扼要.以下Ⅰ和Ⅱ为两种常见的图式:

(1)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用图式Ⅰ表示,“→”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若A、B、C分别为CaCO3,CaO,Ca(OH)2,则A→B是反应(填反应类型),B→C的化学方程式是;若A为CaCO3,C为Na2CO3,则B的是(填化学式).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包含和交叉关系.图式Ⅱ中,A与B是并列关系,如酸与碱;C与D是包含关系,如单质与非金属.若用A,B,C分别代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仿照图式Ⅱ的表示方法,将它们三者关系表示出来(A,B,C不要重复).

三、简答题()

31、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填字母序

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5)请列举CO2的另两种用途,.

3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uSO4、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小文为了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填“蒸发”或“过滤”),其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

(3)白色固体是,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4)小文通过实验后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他的判断是(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33、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A、B、C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高炉炼铁得到的是(填“生铁”或“纯铁”).

34、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的化学式,E物质的一种用途。

(2)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35、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____ ____(填字母)。调整

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步骤①②都需要进行__________操作,步骤④需要进行操作。

(3)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沉淀I为_______(写化学式),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钡溶液C.氢氧化钾溶液D.氢氧化钙溶液(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 _____;步骤③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探究题()

36、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操作a的名称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工业冶炼镁常用电解MgCl2的方法,反应为:。

(4)写出第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③。

37、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8、有两种混合气体A、B,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它们分别依次通过足量的下表所示物质,试完成下表:

39、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下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下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液是NaOH;猜想Ⅱ:溶质是;猜想Ⅲ:溶质是NaOH和Na2CO3【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4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乙.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

五、信息分析题()

41、(4分)(2012?仙桃)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依稀可见SO4.为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甲、乙方案,并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方案甲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确定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理由是.(2)方案乙得出的结论是: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则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如果加入稀HCl有气泡产生,则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1个)(3)另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若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方案乙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2、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43、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Cl、AlCl3、FeCl3等杂质)生产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为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和(填化学式)。

4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

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化

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请用化学式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

组。

45、(10本溪20).(3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只含有ZnCl2和CuCl2两种溶质,为回收金属Cu并得到ZnCI2固体,化学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滤液I中的溶质是;

(2)B中含有的物质是;

(3)操作③名称是。

六、推断题()

46、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其作用是。

(2)操作①的名称是,所需仪器有烧杯、漏斗、、铁架台。

(3)小刚发现过滤的速度非常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4)要想判断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来检验。

47、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的混合物)提取金属钛(化学式为Ti)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填一种化学式即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填一种化学式即可),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2)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8、下列物质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其中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为,C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D→B。

49、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空气、氮气、木炭、硫、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铁丝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C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将烧红的B放入D中即熄灭,且C和D 是不同的物质。

则A是,B是,C是,D是。

50、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II的名称是;该操作需用到的铁制仪器为。

(2)固体A的成分是;氢氧化铝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填:“Ⅰ”或“Ⅱ”),理由是。

七、计算题()

51、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答案

1.【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加入某试剂后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它们作出判断与区分。A、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变浑浊的是氧气。可以区分。B、两种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区分。答案选B。C、带火星木条伸入,复燃的是氧气,没明显变化的是空气。可以区分。D、加入硫酸铜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没有现象的是水。可以区分。

考点:物质的鉴别

2.【解析】

试题分析:由甲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状的丙物质能产生气体A和乙物质,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可知丙做催化剂黑色,为二氧化锰,B说法正确;甲乙分别为双氧水和水,因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气体A为氧气,故D说法错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3.【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故A错误.、二氧化硫中不含有氧分子,是氧原子;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D错误

考点:实验安全,实验记录,物质的构成及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知识.

4.【解析】

试题分析:解此题,需先找到“突破口”。反谓“突破口”是指根据题目条件最容易推导出结果的地方。本题中“丙是常见的气体”即是突破口。根据初中化学所教内容,常见的气体是氧气。即丙是氧气。再根据“甲、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结合甲可以转化成乙,且甲、乙都能转化成氧气,不难得出为甲过氧化氢,而乙为水。A、转化①、②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实现、转化③可通过分解水实现,A正确。B、转化④可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实现,此为化合反应,B正确。C、转化③、④中,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正确。D、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靠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此为物理变化。D错误。

考点:物质的推断

5.【解析】

试题分析:A、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PH小于7,故使酚酞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故此选项错误;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硝酸银与稀硝酸,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获知氯离子的来源,故此选项错误;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这一过程会引入硝酸根离子这种新的杂质离子,而加入氯化钡则既能除掉硫酸根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选项错误;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就是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由于碳酸根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故两种方式均可行,故此选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6.【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进行分析判断.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C、根据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7.【解析】

试题分析:A、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B、合成纤维和羊毛的鉴别方法用灼烧的方法;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正确,假黄金中的锌与稀盐酸反应;D、食盐水和白糖水的鉴别方法用AgNO3溶液,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8.【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OH溶液和K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因此选B。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9.【解析】

试题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燃烧所需的条件。A、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一氧化碳易燃,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故A不适合;

B、氧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比空气中更旺,故B不适合;

C、甲烷遇着燃着的木条它也能燃烧起来,而空气不能,故C不适合;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故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0.【解析】

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碳酸钙、泥沙均难溶于水,不能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C、H2SO4和CuSO4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12.【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两者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绒有焦羽毛味而化纤没有,故可以区分;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时木条都会熄灭,故不可鉴别;C、碳酸钾能够与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而与硫酸钾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无变化,故可以鉴别两者,故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13.【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可以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一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一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无法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A不可选;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液体,无法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故B不可选;C、铁易磁化而能被磁铁吸引,铜因不易磁化而不能为磁铁所吸引,因此,使用磁铁也可以区分两种金属;铜丝为紫红色金属、铁丝呈银白色金属,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可选;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所以用燃烧的木条不能鉴别故选C

考点: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4.【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A错;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B错;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不能使燃着的木条发生明显的变化,C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并

产生浑浊现象,氧气、空气无法鉴别,D错。

考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15.【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就是利用杂质与主要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或将杂质转化为主要物质。这个性质包括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及各种化学性质,需注意的是除杂时不能将主要物质除去;不能产生新的杂质。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钠能溶于水,加水溶解后氧化铜仍为固体,氯化钠成为溶液,再通过过滤操作实现固液分离,最后要得到氧化铜固体,只需将过滤后所得固体清洗、烘干。题中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对过滤后的液体蒸发,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而非氧化铜。A错误。B、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在除去水蒸气的同时,也将二氧化硫除去了,不符合除杂的基本要求。B错误。C、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与杂质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既除去了杂质,也没产生新杂质,更没将主要成分去除,符合除杂要求。C正确。如果题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不是适量而是过量,那该题就不正确了,因为反应后又有了新的杂质碳酸钠。D、点燃确实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过这个转化需要有氧气的参与,氧气是一种气体,它的量很难控制,如果氧气放入的量多,则反应后有新的杂质氧气,如果氧气量少,则一氧化碳没除尽。另外在二氧化碳为绝对多数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也几乎不会燃烧。实际操作上几乎不可行。D错误。故选B。

考点:除杂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16.【解析】

试题分析:用水来区分物质,一般利用能否溶解、溶解后所得溶液的颜色等差异来进行,有的时候还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不同进行区分。A、硫酸铜、硫酸钠都能溶于水,但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硫酸钠溶于水后溶液呈无色,用水能区分这两种物质。B、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钾能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C、纯碱、食盐都能溶于水,且所得水溶液都为无色,故用水区分不了这两种物质。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是降低的,可以用水区分。故选C。

考点: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

17.【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不能用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故A错误;B、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不和氯化钠反应,所以可用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和石灰水反应,所以可用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的方法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的方法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故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18.【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钠中的泥沙可以利用操作:溶解、过滤、蒸发,而除掉,故A正确;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除杂质,不能除掉原有的主要物质,应该把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则会除掉二氧化碳,故B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会把铁除去;可以用物理方法“磁铁吸引”,故C错误;D、氧化钙与碳酸钙都与稀盐酸反应,除杂质,不能除掉原有的主要物质,可以通过“高温煅烧”,故D错误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19.【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加稀盐酸可以鉴别,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加氯化钙可以鉴别,方法都正确;B、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与酚酞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方法都不正确;C、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人呼出的气体中都易熄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不可以鉴别,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不都正确;D、锦纶燃烧有刺激性气味,蚕丝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锦纶和蚕丝都是白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方法不都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20.【解析】

试题分析:①稀H2SO4能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②饱和NaCl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但能溶解MgCl2,在过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③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④NaHCO3粉末再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①②③④所用方法都正确。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21.【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出现了碳元素和氢元素及氧元素,反应物中也应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中的氧气中已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中就不一定有氧元素了,所以该物质中一定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5.4g水中含氢元素5.4g×2/18=0.6g,11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11g×12/44=3g,由于该物质总质量为3.6 g,而必定有的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总和为0.6g+3g="3.6" g,则该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

(3)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12)︰(0.6/1) =5︰12

考点:定性与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

22.【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推断题,关键是找到试题的突破口(即题眼)。本题的突破口是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据此可知乙是氮气,再根据题目信息“甲、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可推知甲是氧气,又知“乙、丙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丙是二氧化碳,最后根据“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并产生了气体丙(二氧化碳)”知,丁是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3.【解析】

试题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精盐中混有不溶性杂质,需经过溶解、过滤除去,然后通过蒸发得到食盐晶体,故操作①②③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是引流,蒸发时是防止液滴飞溅

(3)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是溶解时未完全溶解,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滤纸破损粗盐水未经过滤流下来,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选B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