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1-6批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1-6批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1-6批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1-6批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

英 文 名推 荐 译 名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absolute stability 绝对稳定性absorbing dust mass 致吸尘物质absorption trough 吸收槽abundance standard 丰度标准星accreting binary 吸积双星accretion column 吸积柱accretion flow 吸积流accretion mound 吸积堆accretion ring 吸积环accretion stream 吸积流acoustic mode 声模active binary

活动双星active chromosphere binary 活动色球双星active chromosphere star 活动色球星active optics 主动光学actuator

促动器Adams ring 亚当斯环adaptive optics

自适应光学additional perturbation

附加摄动AGB, asymptotic giant branch 渐近巨星支Alexis, Array of Low-Energy X-ray

阿列克希斯

低能 X 射线

第1-6批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

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天文学进展第3卷第4期(1985)第7卷第2期

(1989)第9卷第2期(1991)和第12卷第2期(1994)上刊登了本委员会提供的 866 个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现再推荐第五批 180个和第六批 172 个, 其中大多数是近年出现在文献上的天文学新名词

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译名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和第六批新词的提供者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沈良照,此外还有王传晋卞毓麟叶式辉卢炬甫朱慈盛刘麟仲何妙福李启斌李竞肖耐园林元章黄天衣薄树人以及热心读者天文学家苏洪钧刘金铭黄 磷胡景耀蒋世仰张洪起

The 1st - 6th Drafts for the Chinese-Translation of Astronomical Terms

recommanded by

The Astronomical Terminology Committee of the CAS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Imaging Sensors成象飞行器

AM Herculis star武仙 AM 型星

amplitude spectrum变幅谱

angular elongation距角

anonymous galaxy未名星系

anonymous object未名天体

anti-jovian point对木点

annular-total eclipse全环食

aperture photometry孔径测光

APM, Automated Photographic Measuring system APM底片自动测量仪

apoapse远质心点

apoapse distance远质心距

apogalacticon远银心点

apomartian远火点

apparent association表观成协

apparent luminosity function视光度函数

apparent superluminal motion视超光速运动

apsidal advance拱线进动

apsidal precession拱线进动

Arcturus group大角星群

area image sensor面成象敏感器

area photometry面源测光

area spectroscopy面源分光

argument of pericentre近心点幅角

ASCA, Advanced Satellite for Cosmology ASCA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

and Astrophysics高新卫星

asteroidal dynamics小行星动力学

asteroidal resonance小行星共振

asteroid family小行星族

asteroid-like object类小行星天体asteroseismology星震学

astration物质改造

astroparticle physics天文粒子物理学astrostatistics天文统计学

asymptotic branch渐近支

asymptotic branch giant渐近支巨星

atmospheric parameter大气参数

ATNT, Australia Telescope National Facility澳大利亚国立望远镜

ATT, Advanced Technology Telescope ATT高新技术望远镜automated measuring machine天文底片自动测量仪automatic photooelectric telescope ( APT )自动光电测光望远镜

AXAF, Advanced X-ray Astrophysical Facility高新X射线天体物理台

Baade's window巴德窗

Baade—Wesselink analysis巴德—韦塞林克分析

Baade—Wesselink mass巴德—韦塞林克质量Baade—Wesselink method巴德—韦塞林克方法Baade—Wesselink radius巴德—韦塞林克半径background galaxy背景星系

Barnard's galaxy ( NGC 6822 )巴纳德星系barycentric dynamical time ( TDB )质心力学时

Belinda天卫十四

Bianca天卫八bidimensional spectrography二维摄谱bidimensional spectroscopy二维分光

Big-Bang nucleosynthesis大爆炸核合成

binarity成双性

binary asteroid双小行星

binary flare star耀变双星

binary millisecond pulsar毫秒脉冲双星

binary protostar原双星bioastronomy生物天文学

bipolar jet双极喷流

bipolar outflow偶极外向流

bipolar planetary nebula双极行星状星云blazar耀变体

blazarlike activity类耀活动

blazarlike object耀变体

Black-eye galaxy ( M 64 )黑眼星系

BL Lacertae object蝎虎天体

BL Lacertid蝎虎天体

blue compact galaxy ( BCG )蓝致密星系

blue straggler蓝离散星

bolometric albedo热反照率

bolometric light curve全波光变曲线bolometric temperature热温度

Bootes void牧夫巨洞

bow-shock nebula弓形激波星云

box photometry方格测光

broad-band imaging宽波段成象

broad-line radio galaxy ( BLRG )宽线射电星系

buried channel CCD埋沟型 CCD

Butterfly nebula蝴蝶星云

BY Draconis star天龙 BY 型星

BY Draconis variable天龙 BY 型变星CAMC, Carlsberg Automatic Meridian Circle卡尔斯伯格自动子午环cannibalism吞食

cannibalized galaxy被吞星系cannibalizing galaxy吞食星系

cannibalizing of galaxies星系吞食

carbon dwarf碳矮星

Cassegrain spectrograph卡焦摄谱仪

Cassini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Cat's Eye nebula ( NGC 6543 )猫眼星云

CCD astronomy CCD 天文学

CCD camera CCD 照相机

CCD photometry CCD 测光

CCD spectrograph CCD 摄谱仪

CCD spectrum CCD 光谱

celestial clock天体钟

celestial mechanician天体力学家

celestial thermal background天空热背景辐射

celestial thermal background radiation天空热背景辐射

central overlap technique中心重迭法

Centaurus arm半人马臂

Cepheid distance造父距离

CFHT, Canada-Franch-Hawaii Telecope CFHT望远镜

CGRO, Compton Gamma-Ray Observatory康普顿射线天文台chaos混沌

chaotic dynamics混沌动力学

chaotic layer混沌层

chaotic region混沌区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化学特殊星

Christmas Tree cluster ( NGC 2264 )圣诞树星团

chromosphere-corona transition zone色球-日冕过渡层chromospheric activity色球活动

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banary色球活动双星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star色球活动星

chromospheric line色球谱线

chromospheric matirial色球物质

chromospheric spectrum色球光谱

CID, charge injected device CID电荷注入器件

circular solution圆轨解

circumnuclear star-formation核周产星

circumscribed halo外接日晕

circumstellar dust disk星周尘盘

circumstellar material星周物质

circumsystem material双星周物质

classical Algol system经典大陵双星

classical quasar经典类星体

classical R Coronae Borealis star经典北冕 R 型星

classical T Tauri star经典金牛 T 型星

Clementine克莱芒蒂娜环月测绘飞行器closure phase imaging锁相成象

cluster centre团中心

cluster galaxy团星系

COBE, 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宇宙背景探测器

coded mask imaging编码掩模成象

coded mask telescope编码掩模望远镜

collapsing cloud坍缩云

cometary burst彗暴

cometary dynamics彗星动力学

cometary flare彗耀

cometary H region彗状电离氢区

cometary outburst彗爆发

cometary proplyd彗状原行星盘

comet shower彗星雨

common proper-motion binary共自行双星

common proper-motion pair共自行星对

compact binary galaxy致密双重星系

compact cluster致密星团; 致密星系团compact flare致密耀斑

composite diagram method复合图法

composite spectrum binary复谱双星

computational astrophysics计算天体物理computational celestial mechanics计算天体力学

contact copying接触复制

contraction age收缩年龄

convective envelope对流包层

cooling flow冷却流

co-orbital satellite共轨卫星

coplanar orbits共面轨道

Copernicus哥白尼卫星coprocessor协处理器

Cordelia天卫六

core-dominated quasar ( CDQ )核占优类星体

coronal abundance冕区丰度

coronal activity星冕活动日冕活动

coronal dividing line冕区分界线

coronal gas星冕气体日冕气体

coronal green line星冕绿线日冕绿线

coronal helmet冕盔

coronal magnetic energy冕区磁能

coronal red line星冕红线日冕红线

cosmic abundance宇宙丰度

cosmic string宇宙弦

cosmic void宇宙巨洞

COSMOS COSMOS底片自动测量仪

C-O white dwarf碳氧白矮星

Cowling approximation柯林近似Cowling mechnism柯林机制Crescent nebula ( NGC 6888 )蛾眉月星云Cressida天卫九

critical equipotential lobe临界等位瓣cross-correlation method交叉相关法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交叉相关法cross disperser prism横向色散棱镜crustal dynamics星壳动力学cryogenic camera致冷照相机cushion distortion枕形畸变

cut-off error截断误差Cyclops project独眼神计划D abundance氘丰度

Dactyl艾卫

dark halo暗晕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decline phase下降阶段

deep-field observation深天区观测density arm密度臂

density profile密度轮廓dereddening红化改正Desdemona天卫十destabiliizing effect去稳效应

dew shield露罩

diagonal mirror对角镜diagnostic diagram诊断图differential reddening较差红化diffuse density漫射密度diffuse dwarf弥漫矮星系diffuse X-ray弥漫 X 射线diffusion approximation扩散近似digital optical sky survey数字光学巡天digital sky survey数字巡天disappearance掩始cisconnection event断尾事件

dish碟形天线

disk globular cluster盘族球状星团dispersion measure频散量度dissector析象管distance estimator估距关系distribution parameter分布参数disturbed galaxy受扰星系disturbing galaxy扰动星系

Dobsonian mounting多布森装置Dobsonian reflector多布森反射望远镜Dobsonian telescope多布森望远镜dominant galaxy主星系

double-mode cepheid双模造父变星double-mode pulsator双模脉动星double-mode RR Lyrae star双模天琴 RR 型星double-ring galaxy双环星系

DQ Herculis star武仙 DQ 型星dredge-up上翻

drift scanning漂移扫描

driving system驱动系统dumbbell radio galaxy哑铃状射电星系Du Pont Telescope杜邦望远镜

dust ring尘环

dwarf carbon star碳矮星

dwarf spheroidal矮球状星系dwarf spheroidal galaxy矮球状星系dwarf spiral矮旋涡星系dwarf spiral galaxy矮旋涡星系dynamical age动力学年龄dynamical astronomy动力天文dynamical evolution动力学演化Eagle nebula ( M16 )鹰状星云

earty cluster早型星系团

early earth早期地球

early planet早期行星

early-stage star演化早期星

early stellar evolution恒星早期演化early sun早期太阳

earth-approaching asteroid近地小行星

earth-approaching comet近地彗星

earth-approaching object近地天体

earth-crossing asteroid越地小行星

earth-crossing comet越地彗星

earth-crossing object越地天体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地球定向参数earth rotation parameter地球自转参数eccentric-disk model偏心盘模型effect of relaxation弛豫效应

Egg nebula ( AFGL 2688 )蛋状星云electronographic photometry电子照相测光elemental abundance元素丰度elliptical椭圆星系

elliptical dwarf椭圆矮星系

emulated data仿真数据

emulation仿真

encounter-type orbit交会型轨道

enhanced network增强网络

equatorial rotational velocity赤道自转速度

equatorium行星定位仪

equipartition of kinetic energy动能均分

eruptive period爆发周期

Eskimo nebula ( NGC 2392 )爱斯基摩星云

estimated accuracy估计精度

estimation theory估计理论

EUVE, Extreme Ultraviolet Explorer EUVE极紫外探测器

Exclamation Mark galaxy惊叹号星系

Exosat Exosat欧洲 X 射线天文卫星extended Kalman filter扩充卡尔曼滤波器extragalactic jet河外喷流

extragalactic radio astronomy河外射电天文

extrasolar planet太阳系外行星

extrasolar planetary system太阳系外行星系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地外智慧生物

extreme helium star极端氦星

Fabry-Perot imaging spectrograph法布里-珀罗成象摄谱仪

Fabry-Perot interferometry法布里-珀罗干涉测量

Fabry-Perot spectrograph法布里-珀罗摄谱仪

face-on galaxy正向星系

face-on spiral正向旋涡星系

facility seeing人为视宁度

fall见落陨星

fast pulsar快转脉冲星

fat zero胖零

Fermi normal coordinate system费米标准坐标系

Fermi-Walker transportation费米-沃克移动

fibre spectroscopy光纤分光

field centre场中心

field galaxy场星系

field pulsar场脉冲星

filter photography滤光片照相观测

filter wheel滤光片转盘

find发见陨星

finder chart证认图

finderscope寻星镜

first-ascent giant branch初升巨星支

first giant branch初升巨星支

flare puff耀斑喷焰

flat field平场

flat field correction平场改正

flat fielding平场处理

flat-spectrum radio quasar平谱射电类星体

flux standard流量标准星

flux-tube dynamics磁流管动力学

f-mode f 模基本模

following limb东边缘后随边缘foreground galaxy前景星系

foreground galaxy cluster前景星系团

formal accuracy形式精度Foucaultgram傅科检验图样

Foucault knife-edge test傅科刀口检验

fourth cosmic velocity第四宇宙速度

frame transfer帧转移

Fresnel lens菲涅尔透镜

fuzz展云

Galactic aggregate银河星集

Galactic astronomy银河系天文

Galactic bar银河系棒

galactic bar星系棒

galactic cannibalism星系吞食

galactic content星系成分

galactic merge星系并合

galactic pericentre近银心点Galactocentric distance银心距

galaxy cluster星系团

Galle ring伽勒环

Galilean transformation伽利略变换

Galileo伽利略木星探测器gas-dust complex气尘复合体

Genesis rock创世岩

Gemini Telescope大型双子望远镜Geoalert, Geophysical Alert Broadcast地球物理警报广播

giant granulation巨米粒组织

giant granule巨米粒

giant radio pulse巨射电脉冲

Ginga星系X 射线天文卫星Giotto乔托空间探测器glassceramic微晶玻璃

glitch activity自转突变活动

global change全球变化

global sensitivity全局灵敏度

GMC, giant molecular cloud巨分子云

g-mode g 模重力模

gold spot金斑病

GONG, Global Oscillation Network Group太阳全球振荡监测网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Granat石榴号天文卫星grand design spiral宏象旋涡星系gravitational astronomy引力天文

gravitational lensing引力透镜效应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微引力透镜效应

great attractor巨引源

Great Dark Spot大暗斑

Great White Spot大白斑

grism棱栅

GRO, Gamma-Ray Observatory射线天文台guidscope导星镜

GW Virginis star室女 GW 型星habitable planet可居住行星

Hakucho天鹅X 射线天文卫星Hale Telescope海尔望远镜

halo dwarf晕族矮星

halo globular cluster晕族球状星团

Hanle effect汉勒效应

hard X-ray source硬 X 射线源

Hay spot哈伊斑

HEAO, High-Energy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HEAO高能天文台heavy-element star重元素星heiligenschein灵光

Helene土卫十二

helicity螺度

heliocentric radial velocity日心视向速度heliomagnetosphere日球磁层helioseismology日震学

helium abundance氦丰度

helium main-sequence氦主序

helium-strong star强氦线星

helium white dwarf氦白矮星

Helix galaxy ( NGC 2685 )螺旋星系

Herbig Ae star赫比格 Ae 型星

Herbig Be star赫比格 Be 型星

Herbig-Haro flow赫比格-阿罗流

Herbig-Haro shock wave赫比格-阿罗激波hidden magnetic flux隐磁流

high-field pulsar强磁场脉冲星

highly polarized quasar ( HPQ )高偏振类星体

high-mass X-ray binary大质量 X 射线双星

high-metallicity cluster高金属度星团; 高金属度星系团high-resolution spectrograph高分辨摄谱仪

high-resolution spectroscopy高分辨分光

high - z大红移

Hinotori火鸟太阳探测器Hipparcos, High Precision Parallax Collecting依巴谷卫星

Satellit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依巴谷和第谷星表holographic grating全息光栅

Hooker Telescope胡克望远镜

host galaxy寄主星系

hot R Coronae Borealis star高温北冕 R 型星

HST, Hubble Space Telescope哈勃空间望远镜

Hubble age哈勃年龄

Hubble distance哈勃距离

Hubble parameter哈勃参数

Hubble velocity哈勃速度

hump cepheid驼峰造父变星

Hyad毕团星

hybrid-chromosphere star混合色球星

hybrid star混合大气星

hydrogen-deficient star缺氢星

hydrogenous atmosphere氢型大气

hypergiant特超巨星

Ida艾达 ( 小行星243号 )

IEH, International Extreme Ultraviolet Hitchhiker IEH国际极紫外飞行器IERS,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mage deconvolution图象消旋

image degradation星象劣化

image dissector析象管

image distoration星象复原

image photon counting system成象光子计数系统

image sharpening星象增锐

image spread星象扩散度

imaging polarimetry成象偏振测量

imaging spectrophotometry成象分光光度测量

immersed echelle浸渍阶梯光栅

impulsive solar flare脉冲太阳耀斑

infralateral arc外侧晕弧

infrared CCD红外 CCD

infrared corona红外冕

infrared helioseismology红外日震学

infrared index红外

infrared observatory红外天文台

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分光

initial earth初始地球

initial mass distribution初始质量分布

initial planet初始行星

initial star初始恒星

initial sun初始太阳

inner coma内彗发

inner halo cluster内晕族星团

integrability可积性

Integral Sign galaxy ( UGC 3697 )积分号星系

integrated diode array ( IDA )集成二极管阵

intensified CCD增强 CCD

Intercosmos国际宇宙天文卫星interline transfer行间转移

intermediate parent body中间母体

intermediate polar中介偏振星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 ICRF )国际天球参考系

intraday variation快速变化

intranetwork element网内元

intrinsic dispersion内廪弥散度

ion spot离子斑

IPCS, Image Photon Counting System图象光子计数器

IRIS, Infrared Imager / Spectrograph红外成象器/摄谱仪IRPS, Infrared Photometer / Spectro-meter红外光度计/分光计irregular cluster不规则星团; 不规则星系团IRTF, NASA Infrared Telescope IRTF美国宇航局红外

Facility望远镜

IRTS, Infrared Telescope in Space IRTS空间红外望远镜ISO,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红外空间天文台

isochrone method等龄线法

IUE, 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 IUE国际紫外探测器

Jewel Box ( NGC 4755 )宝盒星团

Jovian magnetosphere木星磁层

Jovian ring木星环

Jovian ringlet木星细环

Jovian seismology木震学

jovicentric orbit木心轨道

J-type star J 型星

Juliet天卫十一

Jupiter-crossing asteroid越木小行星

Kalman filter卡尔曼滤波器

KAO, Kuiper Air-borne Observatory柯伊伯机载望远镜

Keck Telescope凯克望远镜

Keck Telescope凯克望远镜

Kuiper belt柯伊伯带

Kuiper-belt object柯伊伯带天体

Kuiper disk柯伊伯盘

LAMOST, Large Multi-Object Fibre Spectroscopic大型多天体分光望远镜

Telescope

Laplacian plane拉普拉斯平面

late cluster晚型星系团

LBT, 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 LBT大型双筒望远镜

lead oxide vidicon氧化铅光导摄象管

Leo Triplet狮子三重星系

LEST, Large Earth-based Solar Telescope LEST大型地基太阳望远镜

level- civilization级文明

level- civilization级文明

level- civilization级文明

Leverrier ring勒威耶环

Liapunov characteristic number ( LCN )李雅普诺夫特征数

light crown轻冕玻璃

light echo回光

light-gathering aperture聚光孔径

light pollution光污染

light sensation光感

line image sensor线成象敏感器

line locking线锁

line-ratio method谱线比法

Liner, low ionization nuclear emission-line region低电离核区

line spread function线扩散函数

LMT, 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 LMT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ocal galaxy局域星系

local inertial frame局域惯性架

local inertial system局域惯性系

local object局域天体

local star局域恒星

look-up table ( LUT )对照表

low-mass X-ray binary小质量 X 射线双星

low-metallicity cluster低金属度星团; 低金属度星系团low-resolution spectrograph低分辨摄谱仪

low-resolution spectroscopy低分辨分光

low - z小红移

luminosity mass光度质量

luminosity segregation光度层化

luminous blue variable高光度蓝变星

lunar atmosphere月球大气

lunar chiaroscuro月相图

Lunar Prospector月球勘探者

Ly- forest莱曼-森林

MACHO ( 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 )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Magellan麦哲伦金星探测器Magellan Telescope麦哲伦望远镜magnetic canopy磁蓬

magnetic cataclysmic variable磁激变变星

magnetic curve磁变曲线

magnetic obliquity磁夹角

magnetic period磁变周期

magnetic phase磁变相位

magnitude range星等范围

main asteroid belt主小行星带

main-belt asteroid主带小行星

main resonance主共振

main-sequence band主序带

Mars-crossing asteroid越火小行星

Mars Pathfinder火星探路者

mass loss rate质量损失率

mass segregation质量层化

Mayall Telescope梅奥尔望远镜Mclntosh classification麦金托什分类McMullan camera麦克马伦电子照相机mean motion resonance平均运动共振membership of cluster of galaxies星系团成员membership of star cluster星团成员

merge并合

merger并合星系; 并合恒星merging galaxy并合星系

merging star并合恒星mesogranulation中米粒组织mesogranule中米粒

metallicity金属度

metallicity gradient金属度梯度

metal-poor cluster贫金属星团

metal-rich cluster富金属星团

MGS, Mars Global Surveyor火星环球勘测者micro-arcsec astrometry微角秒天体测量microchannel electron multiplier微通道电子倍增管microflare微耀斑microgravitational lens微引力透镜

microgravitational lensing微引力透镜效应microturbulent velocity微湍速度

millimeter-wave astronomy毫米波天文

millisecond pulsar毫秒脉冲星

minimum mass质量下限

minimum variance最小方差

mixed-polarity magnetic field极性混合磁场

MMT, Multiple-Mirror Telescope多镜面望远镜

moderate-resolution spectrograph中分辨摄谱仪

moderate-resolution spectroscopy中分辨分光

modified isochrone method改进等龄线法

molecular outflow外向分子流

molecular shock分子激波

monolithic-mirror telescope单镜面望远镜

moom行星环卫星

moon-crossing asteroid越月小行星morphological astronomy形态天文

morphology segregation形态层化

MSSSO, Mount Stromlo and Siding Spring斯特朗洛山和赛丁泉天文台 Observatory

multichannel astrometric photometer ( MAP )多通道天测光度计

multi-object spectroscopy多天体分光

multiple-arc method复弧法

multiple redshift多重红移

multiple system多重星系

multi-wavelength astronomy多波段天文

multi-wavelength astrophysics多波段天体物理

naked-eye variable star肉眼变星

naked T Tauri star显露金牛 T 型星

narrow-line radio galaxy ( NLRG )窄线射电星系

Nasmyth spectrograph内氏焦点摄谱仪

natural reference frame自然参考架

natural refenence system自然参考系

natural seeing自然视宁度

near-contact binary接近相接双星

near-earth asteroid近地小行星

near-earth asteroid belt近地小行星带

near-earth comet近地彗星

NEO, near-earth object近地天体

neon nova氖新星

Nepturian ring海王星环

neutrino astrophysics中微子天文

NNTT, National New Technology Telescop e国立新技术望远镜NOAO, 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国立光学天文台

nocturnal夜间定时仪

nodal precession交点进动

nodal regression交点退行

non-destroy readout ( NDRO )无破坏读出

nonlinear infall mode非线性下落模型nonlinear stability非线性稳定性nonnucleated dwarf elliptical无核矮椭圆星系nonnucleated dwarf galaxy无核矮星系nonpotentiality非势场性nonredundant masking非过剩遮幅成象nonthermal radio halo非热射电晕

normal tail正常彗尾

North Galactic Cap北银冠

NOT, Nordic Optical Telescope北欧光学望远镜

nova rate新星频数新星出现率NTT, New Technology Telescope新技术望远镜nucleated dwarf elliptical有核矮椭圆星系nucleated dwarf galaxy有核矮星系

number density profile数密度轮廓numbered asteroid编号小行星

oblique pulsator斜脉动星observational cosmology观测宇宙学observational dispersion观测弥散度observational material观测资料

observing season观测季

occultation band掩带

O-Ne-Mg white dwarf氧氖镁白矮星

one-parameter method单参数法

on-line data handling联机数据处理

on-line filtering联机滤波

open cluster of galaxies疏散星系团

Ophelia天卫七

optical aperture-synthesis imaging光波综合孔径成象optical arm光学臂

optical disk光学盘

optical light可见光

optical luminosity function光学光度函数optically visible object光学可见天体

optical picture光学图

optical spectroscopy光波分光

orbital circularization轨道圆化

orbital eccentricity轨道偏心率

orbital evolution轨道演化

orbital frequency轨道频率

orbital inclination轨道倾角

orbit plane轨道面

order region有序区

organon parallacticon星位尺

Orion association猎户星协

orrery太阳系仪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正交变换oscillation phase振动相位

outer asteroid belt外小行星带

outer-belt asteroid外带小行星

outer halo cluster外晕族星团outside-eclipse variation食外变光overshoot超射

OVV quasar, optically violently variable quasar OVV 类星体

optically violent variable quasar

oxygen sequence氧序

pan摇镜头

parry arc彩晕弧

partial-eclipse solution偏食解

particle astrophysics粒子天体物理path of annularity环食带

path of totality全食带

PDS, photo-digitizing system PDS数字图象仪

photometric data system测光数据仪penetrative convection贯穿对流pentaprism test五棱镜检验percolation渗流

periapse近质心点periapse distance近质心距periapsis distance近拱距perigalactic distance近银心距perigalacticon近银心点perimartian近火点

period gap周期空隙

period-luminosity-colour relation周光色关系

PG 1159 star PG 1159 恒星photoflo去渍剂photographic spectroscopy照相分光photometric accuracy测光精度photometric error测光误差photometric night测光夜photometric standard star测光标准星photospheric abundance光球丰度photospheric activity光球活动

photospheric line光球谱线planetary biology行星生物学planetary geology行星地质学Pleiad昴团星

plerion类蟹遗迹plerionic remnant类蟹遗迹plerionic supernova remnant类蟹超新星遗迹plumbicon氧化铅光导摄象管pluton类冥行星

p-mode p 模压力模pointimg accuracy指向精度

point spread function点扩散函数polarimetric standard star偏振标准星polarization standard star偏振标准星

polar-ring galaxy极环星系

Portia天卫十二

post AGB star AGB 后恒星

post-core-collapse cluster核心坍缩后星团post-coronal region冕外区

post-main-sequence star主序后星

post red-supergiant红超巨后星

post starburst galaxy星暴后星系

post T Tauri star金牛 T 后星potassium-argon dating钾氩计年precataclysmic binary激变前双星precataclysmic variable激变前变星preceding limb西边缘前导边缘precessing-disk model进动盘模型precession globe岁差仪precession period进动周期preflash预照光

pre-main-sequence spectroscopic binary主序前分光双星pre-planetary disk前行星盘

pre-white dwarf白矮前身星primary crater初级陨击坑primordial binary原始双星principle of mediocrity折衷原则progenitor前身星; 前身天体progenitor star前身星

projected density profile投影密度轮廓proper-motion membership自行成员星proper reference frame固有参考架proper reference system固有参考系proplyd原行星盘

proto-binary原双星

proto-cluster原星团

proto-cluster of galaxies原星系团

proto-earth原地球

proto-galactic cloud原星系云

proto-galactic object原星系天体proto-Galaxy原银河系

proto-globular cluster原球状星团proto-Jupiter原木星

proto-planet原行星

proto-planetary disk原行星盘

proto-planetary system原行星系

proto-shell star原气壳星

proto-sun原太阳

pseudo body-fixed system准地固坐标系Puck天卫十五pulsar time scale脉冲星时标pulsation axis脉动对称轴pulsation equation脉动方程pulsation frequency脉动频率pulsation phase脉动阶段pulsation pole脉动极

pulse light curve脉冲光变曲线pyrometry高温测量

QPO,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似周期振荡quantum cosmology量子宇宙学quantum universe量子宇宙quasar astronomy类星体天文quiescence宁静态

radial pulsator径向脉动星radial-velocity orbit分光解

radial-velocity reference star视向速度参考星radial-velocity standard star视向速度标准星radial-velocity survey视向速度巡天radio arm射电臂

radio counterpart射电对应体radio loud quasar强射电类星体radio observation射电观测

radio picture射电图

radio pollution射电污染

radio supernova射电超新星rapid burster快暴源

rapidly oscillating Ap star快速振荡 Ap 星readout读出

readout noise读出噪声

recycled pulsar再生脉冲星reddened galaxy红化星系

reddened object红化天体

reddened quasar红化类星体

red horizontal branch ( RHB )红水平分支

red nebulous object ( RNO )红色云状体

Red Rectangle nebula红矩形星云

redshift survey红移巡天

red straggler红离散星

reflex motion反映运动regression period退行周期

regular cluster规则星团; 规则星系团relaxation effect弛豫效应

reset清零

resonance overlap theory共振重叠理论

return-beam tube回束摄象管

richness parameter富度参数

Ring nebula ( M 57NGC 6720 )环状星云

ring-plane crossing环面穿越

Rosalind天卫十三

ROSAT, Roentgensatellit ROSAT天文卫星Rosette Molecular Cloud ( RMC )玫瑰分子云

Rossby number罗斯贝数

rotating variable自转变星

rotational evolution自转演化

rotational inclination自转轴倾角rotational modulation自转调制

rotational period自转周期

rotational phase自转相位

rotational pole自转极

rotational velocity自转速度

rotation frequency自转频率

rotation phase自转相位

rotation rate自转速率

rubber second负闰秒

rubidium-strontium dating铷锶计年Sagittarius dwarf人马矮星系Sagittarius dwarf galaxy人马矮星系Sagittarius galaxy人马星系

Saha equation沙哈方程

Sakigake先驱空间探测器Saturn-crossing asteroid越土小行星Saturnian ringlet土星细环

免疫学名词解释1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

(完整版)普通天文学知识点之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 绪论 1、天文学: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自然科学,观测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研究它们的位 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况、化学组成及起源演化规律。 2、宇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宇宙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物质是不断运动 和变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就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观测和理论都确 切地表明,空间和时间不仅跟物质不可分割,而且空间和时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时空, 这才是辩证唯物的科学宇宙观和时空观。 3、天体:宇宙各种物质客体的总称。 第一章天球和星空 1、视星等:星等一般对应于星的观测(”视“)亮暗程度。 2、星座:为了识别星而把星空划分为一些区域。 3、星图:观测星空的地图。 4、天球仪:直观展示星座和恒星在天球上的分布的仪器。 5、星表:载有一系列天体的准确赤道坐标、星等、视差(距离)、光谱型等资料的表册。 6、天文年历:载有很多重要的天象资料的工具书。 7、真太阳时: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昼夜(一天或一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 8、平太阳时:在天球上以真太阳赤经平均变化速度作均匀运动所产生的一个周期作为时间 计量标准。 9、恒星时:以地球相对于遥远恒星的自转周期(恒星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简记为ST。 10、世界时:国际上采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圈为本初子午圈(即零子午圈), 以格林威治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简记为UT。 11、北京时间:我国同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平太阳时)。 12、历书时: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简记为ET。 13、原子时:以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9192631770 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是一秒为基准,简记为TAI。 14、太阴历:以太阴(即月球)圆缺变化(朔望)周期为基准——称为月。 15、太阳历: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即回归年)为基准,也称为阳历。 第二章天体的运动和距离测定 1、内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小的水星核和金星。 2、外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大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就自然会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找出它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历法,用于生活和农牧业生产活动。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 从十六世纪中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这之前,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后来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和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在中国有浑仪、简仪等,但观测工作只能靠人的肉眼。在此后的近400年中,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并且越做越大,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目前世界上最大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已达到10米。 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二十世纪天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正在为阐明地球、太阳和太阳系的来龙去脉、星系的起源和星系的演化、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等重大课题作出贡献。六十年代,航天时代的到来,使天文学冲破了地球大气的禁锢,到大气外去探测宇宙;天文学开始成为全波段的宇宙科学,使我们得以考察大到150亿光年空间深度的天象。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智者:所谓“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该词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十二年。 3、寺庙学校:又称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成“知识”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出提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5、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6、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古印度出现了办在婆罗门僧侣家中的学校,即“古儒学校”,教师即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须经古儒的考验。古儒声称不收学费,但实际上接受家长丰厚的馈赠,其田地由学生代耕。学生入学后住到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吠陀》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规定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这六科是学习《吠陀》经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因此,虽然学校课程以神学为主,但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学术的发展。由于学科的学术性质导致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但体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

一、2013年重大天象 2013年将有2次日食、3次月食,分别是:4月26日月偏食、5月10日日环食、5月25日半影月食、10月19日半影月食、11月3日日环食,但在我市均不可见。然而无需遗憾,今年的天象,仍有许多值得期待的重要看点。引人注目、令人神往的当属两颗明亮彗星的光临,尤其是11月底那颗预计比满月还要明亮的C/2012 S1(ISON)。下面,将哈尔滨今年建议观测的重要天象分类列出如下,以供参考: 1、彗星 (1)3月中上旬至4月初: C/2011 L4 (PanSTARRS) 。3月10日过近日 点,亮度预计达到1等或更亮,由于哈尔滨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日落后将现 身于西方低空,可观测时间短暂,稍纵即逝。4月初将降为5等左右,应是 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以来,北半球肉眼可见的最亮彗星。 (2) 11月底至12月初: C/2012 S1 (ISON) 。2012年9月21日发现的掠 日彗星,2013年11月28日过近日点,近日距只有约0.012天文单位,深夜至 清晨东方天空可见,最大亮度预计达到-14等左右,如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有 史以来最亮的“超级大彗星”。 彗星的亮度将在11月初达到6等以上,现身于黎明前的东方;随后亮度不断提 高,11月下旬超过1等,黎明前趋近地平、观测时间紧迫;之后逐渐靠近太 阳,28日前后与太阳角距将不足半度,但亮度达到最大,预计为-10等以上超 过满月,白日肉眼可见;之后与太阳日远、亮度渐弱,12月初可能仍在1等左 右,12月底运行至北天极附近,亮度4-5等之间。如若预报变为现实,则为本 年度绝不亚于金星凌日的绝妙天象。 2、流星雨 (1)5月6日08时17分,宝瓶座Eta流星雨极大, ZHR=60(相当于每小时天顶流星数60颗),无月光干扰。 (2)8月13日01时59分英仙座ZHR = 90,月落无扰。 (3)12月14日13时30分,双子座流星雨极大,ZHR = 120,深夜月落无扰。 其它还有:4月22日天琴座、10月9日天龙座、10月21日猎户座、11月17日狮子座、12月22日小熊座等传统节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3、日月行星 (1)4月26日03时57分月偏食;望月、食分0.015;我国西南及西部可见全过程,全国可见初亏,哈尔滨则难以看到。 (2)5月10日,11月3日将发生两次日环食,我国无法看到。 (3)5月23日19时32分,全年最大最圆超级月亮。 (4)11月1日始,金星最佳观测期;预计12月7日左右,亮度达到全年最高。 (5)12月2日06时25分,月掩水星,东北部分地区以及中国钓鱼岛可见带掩而出。

中西方天文学的比较

中西方天文学的比较 第一节:天文学的起源 天文学,是人类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最早出现的一门学科。亦是人类知识领域中最早发展的学科之一。为甚么呢?这大概是人类本身的心理特点所使然吧! 人类经由漫长的进化历程成为具有高度智能的生物,终于成为对大自然能「抬起头做人」者,除了环顾身旁四周的万物外,他们亦抬头望天。他们在太阳下山后,见到天空有月亮和「一堆」星星。他们不单止发现了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亦发现了星空的活动。而对这些天体运动的观察和对其运动规律的认知,便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历和2000多年前始用的夏历就宣告着天文学经已诞生了。 天文学于人类文明建立早期便兴起,除了因为人们抬头可见外,还包括人的宗教心。宗教之间的争端甚多,但相同的是,各族均有宗教。在历史上,宗教和政治亦极有关系。顺着人民对天空的崇拜,产生了「君权神授说」,把君主和天文连上了关系。君王为了显示自已掌握「天命」,紧紧地控制着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预测天象成了政府的责任。 在当时,天文预测的确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书经》就记载说当时的天文官羲和,因为未能预告日食,令人民惊惶失措,故被其国君仲康处死,由此可见天文预测对政权之重要性(注四)。若然国君连何时发生特殊天象都未能预先知道,人民又那会相信他是拥有「天命」的「天子」呢? 就是这样,天文学便开始在古中国和其它各处扎根成长了。 第二节:百家争鸣─各种学说 从上古以来,各代先民均对天空有无限的想象。他们把各自的想法综合成为学说,以下便是中国古代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 一:盖天说: 产生于战国前,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说,现见于汉代的《周髀算经》。其实这似乎是很正常的,很符合人们最容易想象得到的形式,因为在基督教中亦有类似的说法。 盖天说的主体是「天圆地方」,然而后来人们活动范围扩大,学说演变成天地均圆。天地像反转的盘子,天盖于地。此说主要用以解释四季变化。旧说称天地间有阴阳两气,光透不过阴气,太阳每天穿梭阴阳气间,夏天阳气多故日长,冬天阴气多故日短。新说称太阳有七条轨道,即七衡六间,太阳在轨道间运动。夏至时于第一衡(内衡),冬至时于第七衡(外衡)。盖天说更据勾股定理(即勾股定理)认为天地相距八万里。因为他们认为阳光照射范围有限,人可见范围亦有限,太阳于内衡时较近北方,人可见时间较长;外衡时较近南方,人可见时间较短。这点有些像南北回归线之设。 但此说有很大的缺憾,首先,于春秋二分时,太阳的确升于正东,没于正西,但在计算中其轨道(第四衡、中衡)中夜间轨道却比日间轨道长三倍。而且,按其说计算,外衡比内衡长一倍,即是太阳在冬至时太阳比夏至时多走一倍远,但太阳在冬至的活动并不比夏至快一倍啊。是以此说后来便被浑天说取代了。 二:浑天说: 浑天说主要于汉代后开始流行,见张衡《浑仪注》。他们主张天如球壳,天包着地如鸡蛋(如本章引文),天外为气,天内有水而地漂于水上。天之一半于地上,半于地下,运转不息。 他们把天球分为几部分:近北极有恒显圈,全年可见;近南极有恒隐圈,于地平下,永不可见;中间的圆周是天球赤道。据此说,太阳的运动可分为周天和全年运动。太阳在跟随天球旋转作周天运动之余,亦慢慢沿着黄道作全年运动。由于黄道和天赤道有差角,故太阳每天的周天轨道都有许不同,夏至近北天极而冬至时则相反,日照时间便有不同了。 由于浑天说有可以可被量化的性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等比关系和勾股弦定理等几何定理),可作反复计算和验证。他们曾有「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假设,唐朝开元年间被测量结果否定了,但浑天说反而可以发扬光大。这就是因为浑天说有科学性的原故,数字假设的错误不影响理论的对错与否。 浑天说虽然在汉代便开始有不错的理论支持,而且能解释盖天说难以解释之处。但直至唐代的实地论证后方能结束和盖天说的争论,原因大概是人们心理上难以接受大地漂浮和日月星夜晚泡于水中的假设所使然。 三:宣夜说: 是一种和前两说相当不同的一套宇宙论。可能形成于战国时期,而记载于《晋书?天文志》。盖天与浑天二说均认为天空如一壳,日月与星附于壳上。 宣夜说认为,固体天壳并不存在,天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离开我们太远了。天是个充满气的虚空处,日月众星均只是浮游其中的发光气体,受着气体的推动而活动。天地均无限,天体之间亦互不干涉。

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现代 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 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称:免疫反 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 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 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 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 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 球蛋白。 14.白细胞分化抗原:有称CD抗原或CD分子,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 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5.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蛋白质 物质。细胞因子能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7.白介素(interleukin,IL)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发现也可作用于其它细 胞。 18.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9.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TGF- β,EGF,VEGF,NGF等。 20.趋化因子: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对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活性。 如IL-8。 21.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22.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2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是一群高度多态性、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的基因复合体。 2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理论和电价键理论的建立,使得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应用的两元素间的短线(即表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称“化学亲和力”)开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还没解决共价键的本性问题。 7.鲍林(1901.2.28—1994.8.19)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3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现代价键理论,VB法)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 8.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年2月4日—1997年3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9.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认知,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1932年,美国化学家慕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目前,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发展史毕业论文

天文学发展史很小的时候就很崇拜天文学家,那时候总是感觉天文学家懂很多东西,地上的东西太少,人类的历史太长,所以很向往学天文学,了解宇宙的起源、生活的起源,从而探索人类的去处。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 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可分为几个层次:(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2 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 多年。直到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

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 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1950 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1960 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丫射 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天文学还从总体上探索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整个宇宙的起源、结构、演化和未来的结局,这是天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宇宙学的研究内容。 说到天文学发展史,就不能忽略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1.在远古时期,早期中国的天文学发展是缓慢的,这点与世界各族相同。但由于中国文明的高度发展,天文学的发展亦开始领先了。 踏入春秋战国,贵族对天象作占卜的兴趣(其实商代的天文观测正建基于占卜上)更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中国成为首先发现多种天象的国家,如:观测太阳黑子,古中国人在没有望远镜的帮助下居然仍能发现,比西方早了近二千年,令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慨叹西方学者为何要用望远镜方能见到。

第5章__恒星的基本知识(浙师大天文学题库)

第5章恒星的基本知识 对于未说明观测地点的观测,可以认为是在(东经120度,北纬40度)进行的。 一、选择题 1.赫罗图中(横轴取温度递减),大部分恒星分布从左上方到右下方对角线的狭窄带,这个区域称为“主星序”,而位于主星序左下方的是()。(A) (A)白矮星(B)红矮星(C)红巨星(D)超巨星 2.从高温到低温,恒星光谱型的正确顺序是()。(B) (A)OABFKGM (B)OBAFGKM (C)OKFMBAK (D)ABCDEFG 3.下列光谱型中哪一种对应的温度最高?()。(B) (A) A (B) B (C)G (D)K 4.天空中的恒星有的相对发红,有的相对发蓝。蓝星与红星相比较,哪种说确?()。(D) (A)更为年老(B)质量较小(C)重元素较少(D)表面温度高 5.一个视力正常的中学生,应邀到国家天文台位于兴隆的观测基地参观,在晴朗无月的夜里,他不借助望远镜能看到的最暗的恒星大约是几等?()。(B) (A)4等(B)6等(C)7等(D)8等 6.恒星A是9等星而恒星B是4等星,则()。(B) (A)恒星B比恒星A亮5倍(B)恒星B比恒星A亮100倍 (C)恒星A比恒星B亮5倍(D)恒星A比恒星B亮100倍 7.负1等星的亮度为4等星的()倍。(D) (A)1 / 100 (B)1 / 5 (C)5 (D)100 8.1等星比6等星亮多少倍?()。(C) (A)10倍(B)152倍(C)100倍(D)106倍 9.A星视星等值比B星小10等,它的亮度是B的()倍?(A) (A)10000 (B)100 (C)10 (D)1/10000 10.下列哪一个量与亮度是一致的? ()。(D) (A)绝对星等(B)产能率(C)色指数(D)视星等 11.根据Doppler效应,向着我们运动的天体的颜色将()。(C) (A)偏红(B)不变(C)偏蓝(D)无规则变化 12.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我们用肉眼看见仙女座大星系,我们用什么单位描述它的视大小?()。(C) (A)光年(B)秒差距(C)度(D)弧度 13.我们看到了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等,另一颗与之类似的恒星离我们的距离大约大10倍,其视星等大约为几等?()。(B) (A) 5 (B)10 (C)15 (D)105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具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和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T/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6.毒血症:产外毒素的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进入血液,到达特定靶器官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7.Dane颗粒:是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乙肝病毒体,是Dane通过电镜观察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所见到的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命名为正常菌群。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又称TI抗原,由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 1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大小差别很大,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进行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5.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当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u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之为荚膜。 1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7.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8.侵袭力: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生理环境中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能力。 19.超敏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发生免疫效应时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0.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结构。 21.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2.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抵抗作用的措施,也称为预防接种。 2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TD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 26.抗原提呈细胞(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B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两大类。 27.微生物:是一大类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几万倍后方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8.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29.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0.补体:是由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可溶性蛋白和表达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膜蛋白所组成。 3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A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的MHA因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质抗原。 33.T细胞:T淋巴细胞是来自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 34.B细胞:B淋巴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禽类法氏囊中始祖B细胞分化成熟而来,故称骨髓/法氏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 细胞。 35.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物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36.ADCC效应: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相应的低亲和力IgGFc受体即FcγRIII(CD16)结合,增强或触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即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简称ADCC效应。37.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免疫效应分子,以治疗或紧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38.血清学试验: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不仅可对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鉴定,亦可区分同一菌种的不同群和型。39.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丧失其毒性作用,仍保留原有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 40.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 41.有丝分裂原:指能够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42.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潜能,在造血组织微环境中,可增殖分化为各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 43.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44.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其具有许多分枝突起故名。45.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和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 46.白细胞介素IL: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间或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47.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状态下的操作,即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 48.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仅通过血液播散到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 49..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体内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时,则虽有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脑膜炎球菌、甲型肝炎病毒等的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 50.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吞噬某些病原菌后,不能将其消化降解,使病原菌反而受到保护,并随吞噬细胞的游走在体内扩散。如结核杆菌因具有硫酸脑苷酯,可抵抗吞噬,因此在特异性免疫产生之前,吞噬细胞对其的吞噬常常为不完全吞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