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明奘:

禅的生命意境说起来很容易。禅是一个概念,中国几乎是老太太也可以谈禅,叫做老婆禅;乡村的樵夫可以谈禅,叫做葛藤禅;下里巴人、山顶上的粗人也可以谈禅,叫做什么呢?野人禅;最日常为我们所日用几乎是人人可用的就是口头禅,乃至我们走入殿堂成为文字禅;乃至成为禅宗,成为宗教的一个特色、佛法的一个宗派,都有它的价值,有它存在的理由,有它存在的具体的载体形式。那禅是如何跟生命来挂钩?在我们想象,禅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禅应该是深山老林里一些不关心世事、不知道时代为何物、不知道车为何物、不知道外面的阴晴风雨是为何物的特立独行、隐遁山林的隐士们,这些人的专利。但是这仅仅是我们的想象,想象并不代表是实相,真正的实相是什么呢?禅的实相是什么呢?禅的实相就是生命的实相,它就是生命的本身。好比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离开禅呢?庄子曾经说“道在溺屎之间。”用我们对禅的理解,如果把它高推在一个虚幻飘渺的喜马拉雅山顶甚至是虚空中,那么它跟我们的生活是毫无瓜葛的,毫不相干的。但是如果禅仅仅就是生命中的日常、平常之事,那我们谁也离不开。比如说,禅有这样几个特色:

面对,禅有一个特色叫做面对。无论任何人经历任何事情他不可以回避,他要面对。回避要有技巧。比如说哲学上当我们面临生命的窘境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用哲学的思量来解决这种窘境的压力。那艺术呢?用艺术创作来解决人生的穷苦、惘然与虚无。那么诗人呢?用他的才华,用他的激情,用他的诗来化解。但是禅者不是这样子,禅是直接面对。为什么它是直接面对?这源自于佛法对生命实相的高度把握。

在禅者看来,生命本身存在的残缺与不圆满,这跟信仰无关,跟长相无关,跟民族、地域、文化背景……完全无关。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是普遍存在地球上的。好比说,我们都同样的要面对衰老和残缺:“白发不栽偏要长,青春欲驻却难留。”我们天天去美容、天天去瘦身、天天去健身,但是无论任何一个美容院、健身院,任何的医院都不可能给我们一个许诺说,你不老!只能延缓你老的现象,但是都不能根本铲除老的、残缺的、普遍的存在的一个现象。那,第二个,谁又能不病呢?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生病,然后因为我们内心不接受,我们不敢面对,然后我们的内心开始惩罚自己的身体,然后诅咒、沮丧、忧郁甚至悲观乃至绝望,甚至走上了什么?我们现在有安乐死,是不是?甚至走向

自我否定生命的一个态度,但是在禅者看来就是很无奈也很悲哀的一个选择。在禅者是面对的。生病也是生命一个残缺的实相。

然后,我们内心的种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内心种种的那些诉求得不到兑现,现实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兑现,人生的梦想得不到兑现,种种我们这种内心的煎熬,也是生命普遍存在的实相。禅者是面对的。但是作为我们日常的,平常的人经常是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能不能具体解决这些事呢?如果他能够解决,那我们不妨每个人都把自己打扮的像个泼妇、怨妇;如果因为我们的怨,这个老天能够保持恒温22度,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如果我们的怨能够让沙尘暴不来、让地震没有,海啸消亡;那我们不妨尽情的去怨。但是纵观人类的历史,有哪个怨能解决现实人生的窘迫?但是禅者他首先面对,他清醒的认知、看清生命残缺的实相,然后接受。

所以禅的第二个特质就是接受。你只有正面的面对了,你才能欢喜的接受,面对也可能还有一点点被动,但是接受却完全是主动的选择。主动的选择接受生命的残缺与圆满。我们喜欢的人要离开,喜欢的事情要离开,我们喜爱的东西经常要破碎,被丢弃或者是丢失,或者被别人伤害、破碎。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残缺、实相。我们讨厌的人几乎天天见,我们讨厌的事几乎天天有,我们希望,每个月都是十五并且是晴和月明的十五之夜。但是来反观,我们以人寿平均活100岁来看,我们能够有多少圆月能够记得出来?七岁之前的圆月有谁还记得?请举手。七岁之前,我们生命中七岁之前,我们几乎不知道、人生百岁每年12次的圆月,1200次,但是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年老,克服了年轻的懵懂无知,克服了我们人生的生理,这是纯粹从我们的人生个体来说,再从自然现象,又有哪一片国土上能够保证每一个十五都是圆月的呢?都是晴朗的被人看到的呢?很难。也就是说,圆是很难得、很稀有的,但是残缺却是普遍的。那么忧郁的人、悲观的人、绝望的人就会因此而走向消极、悲观,但是禅者不这样。禅者达观。就是因为生命中存在着那么一天的月圆,生命中有那样的境界让我们能够安住,哪怕一百年中只有一天我们也毫不在乎。所以禅者又是个勇者,他敢于直面生命的种种残缺与不圆满。他承担,那么你没有接受又何来承担呢?只有正面面对它,然后接受他,我们才可以承担起生命的责任与苦痛,承担起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改造它!这就是禅的积极。所以禅第三个就是“享受”。

从面对到接受变享受。想想看因为人生中存在的种种残缺不圆满,那么如果我们每天就是消极的在这儿陈述一件事。像祥林嫂一样的,“我真傻,我为什么来到人间做人?我们

为什么活得如此痛苦与苦痛?”那想想看,假如这个世界真有一个造物主、真有一个拯救者,看到我们整天这样子像个哀怨的弃妇一样,他又怎么会耐烦呢?天天面对一个哭鼻子、抹眼泪,那他怎么会耐烦呢?他一定会不耐烦。相反,禅者是享受。试想想看,当我们人生经历了苦痛的时候,我们不把它当做苦痛,仅仅当成一个经历、经验、经过,它又能奈何我们呢?我们平静的心,我们安详的心又怎么能因为生命这些境遇的改变而起伏跌宕呢?非常的简单。享受。

如果我们随时能够让生命的一切变为享受:生病不再是痛苦;衰老不再是痛苦;我们与讨厌的人相聚不再是痛苦;我和我们亲爱的人、事、物的分离不再是痛苦。但是他也不反过来,过分的激情,他只是享受,享受很如实啊。比如说渴了我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眠,就这么简单,就是如此简单,所以禅宗又有一个倡导,叫做平常心是道。

我出家的寺院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我们那个大殿门外有一副对联,是当年赵朴老在世的时候,他亲自撰写的:“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什么叫做平常心本分事呢?有一个僧人来问赵州禅师,如何是佛法?在这个学人的眼里佛法一定是殿堂之上,象牙塔之内,或者是宇宙之外的事情。没想到赵州禅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你喝粥了吗?”学人冷不丁被这样的质问、逼问,瞬间愕然,说我吃过了。“好,吃过了粥,那去洗碗了?”洗碗。学人当下的困惑得到了澄清,当下的心灵的热恼得到了止息。那我们一听,这是什么?胡说八道。怎么吃了粥,洗了碗,他的烦恼就止息了?平常心是道,这是中国禅的最大特色。他没有要求我们,拔着我们自己把我们发射到另外一个虚拟的极乐与天堂去,他也不强调这个天堂的、极乐的钥匙在别人手里、在天人手里、在神仙手里、在菩萨手里、在佛手里,他强调内在的天堂极乐之门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而这颗心是我们只要活着,它就分分秒秒醒时陪着我们,睡时伴着我们,所以平常心才是我们禅的最高意境。一个禅者从面对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到接受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到享受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他所运用的智慧、心灵技巧只有一个平常心,本分事。平常心是心,本分事是行。心行的二者高度和合。因此有很多狂禅之士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狂禅!跟文字禅、葛藤禅、野人禅、老婆禅,相对的还有狂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那么跟我们的心和行就有所对立。那另外那一类人不解决心的问题,只解决行的问题,一天盲目热衷于宗教的形式、宗教的修为、宗教的信仰与狂热。一去问,在干吗?我正在打坐呢。一去问在干吗?我很烦,你不要来打扰我的修行,把修行和生活截然的分开,心和行的脱节,那不是禅。过分

的强调心,他会走向虚拟、走向狂;过分的强调行,会走向迷、走向痴。禅是二者的高度和合。心是平常心,事是本分事,而本分事不离开我们生命的每个人日常、起居、日用,离开了日常的起居、日用,那这样的宗教、这样的佛法不用也可以。但是反过来看看禅能离得开我们的生活、日用与起居吗?走路需不需要禅?说话需不需要禅?待人接物、洒扫应对需不需要禅?乃至君子独处、凡夫独处需不需要禅?如果把禅定义高远,那么可能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禅是我们生命的本分事,它就是眼前的、活生生的现实,我们须臾不可离那样的境界、那样的状态、那样的志趣我们都会接受、都会享用、都会使用。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禅的另外几个特质:

包容是禅。如何“包容是禅”呢?想想看,我们所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尤其在我们知识分子而言,我们最大的痛苦和烦恼来自于认知上的不能够跟别人苟同。因为认知跟别人不能沟通和苟同,所以导致行为上的争斗与争论,这是必然的。由心到行,由意到身,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禅呢?想想看。虚空本身有没有说:“我只要山不要海,”大海本身有没有说:“我只要黄河不要长江。”高山以其不拒微尘,所以成其高;大海以其不拒细流,所以成其大。这就是禅的境界,高高的山、深深的水,这就是禅,包容一切。因为包容所以就能够化解敌对,因为包容可以化解纷争。那今天这个时代,尽管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尽管现在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我们可以到外太空,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星系如何变化,知道一个星球如何成,如何灭?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个已经知道星球距离的这颗心还有多少燥动、多少嗔怒?我们仍然人与人之间在残杀、国与国之间在征战。我们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都用在杀人上。在21世纪。如果两千年前,如果一千年前,如果三百年前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觉得很可能理解,但是在今天被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仍然因为自己内心的愚痴,在这个狭窄的星球上不是去共享、不去包容,而是去争斗、征战、屠戮,以强凌弱,公理何在?道义何在呢?以禅者的视觉,以禅的角度看,这都是很痛苦,很烦的。那禅的包容恰巧可以化解这些。我们只有包容一切,包容对方的思维跟我们不同;包容对方的见解跟我们不同;包容对方的生活习俗跟我们不同,包容一切我们才能够化敌为友,才能够共享生命的一切。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存在着残缺不圆满,作为个体我们是很无奈、也很无力。我们必须有一个团队、必须得有一个团体。大的团体叫国家,再大的团体叫做地球村、再大的团体叫银河系、宇宙。我们把地球毁灭了,难道银河系就能安宁吗?我们把北京污染了,难道华北地区能够洁净吗?依据禅的缘起观,任何一点足以让所有的东西全部毁灭。任何一点的污染也可以污染一切,这就是禅的生命缘起观。所以包容可以

化解敌对,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禅的形而上的,这个(方面)。那他对我们的现实人生,对我们个体人生,对我们的家、国、民族,这个缺少实质性,相反我们应该更强调禅的淑世作用,淑世功能。

它可以在今天,尤其在今天因为知见、因为认知引起的争斗上可以让大家坐下来,起码能够,怎么样?坐下来聆听。而不是直接争吵、争斗,坐下来听一听对方在想什么?对方的心里苦痛是什么,对方的心里诉求是什么。我们再自他交换,把我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把对方放在我的位置上,自他交换来感受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禅的另一个精神就是包容。

禅的再一个特质就是不二。包容是外用的,不二是本体的。我们看到的事与非、黑与白、对与错、高与矮、胖与瘦、老与少、男与女,一切都是两个,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两个还是一个?拳和掌是两个还是一个?说一个,拳头用来打人,说两个,明明它是一个掌变的,是不是?所以禅的不二是一种形而上,更多的关注是关于这种本体、本性的认知,我们太多的认知源自于自他的对立,源自于两边的认知,我们认为那边、这边,我们想象不到那边和这边,两个把它卷起来无限的延展,那边和这边一对接它是个圆,所以所谓的那边也就是这边,所谓的这边也就是那边。那跟两边相对的中间,因为两边没有了,中间也就自然失去了,所以所谓的两边与中道全都是一个方便言说,真正的不二是随时的。这个比较难以体会一些,但是就是因为它难以体会,所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投身在禅的生命体验之中。好比苏东坡:在我们想来,这个不二应该纯粹是生命的,但是他老人家有一天冒出一首诗来,说什么呢?“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君。”溪声是流水,完全是无情的,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却是广长舌,广长舌是又广又长又大,它能够说,既然是大舌头,长舌妇嘛,所以他一定能说很多很多的,那广长舌是专门指佛陀的舌头,他因为有特殊的功能,就是他能够随便说什么话,别人都能听得懂,不需要翻译。溪声却是广长舌,想想看有没有这个道理?美国人听到了溪水的流声,会不会也打动他的艺术灵感,中国人听到淙淙的溪水的流声,日本听到淙淙的流水声,也照样会唱《北国之春》,是不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山色,春有春的色,夏有夏的色,秋有秋的色,冬有冬的色。若无闲事心头挂,人生四季皆是好时节。山色无非清净身,清净法身不受染污,那就是。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虫子叫的是偈语、鸟鸣是偈语、刮风是偈语、闪电是偈语、雷鸣是偈语、别人的鼾声是偈语、隔壁的夫妻吵架还是偈语。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如何举示人。改日我怎么能向别人去陈述这件事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禅的不二精神,是它跟宗教划了一个不等号。禅就因此而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也因禅而成为中国特色的,成为国学之一,成为心性之学、之体、之用全都具备。但是如果强调佛教,不会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的踊身到禅中来,就是因为它的不二精神。它这里有一部重要的佛经叫做《维摩诘长者所说经》,简称《维摩诘经》。当年在印度非常的了不起。有一天他老人家生病了,佛陀派了一些弟子们去探病,派了这个不敢去,派了那个不敢去,为什么不敢去呢?因为这些弟子们尽管都跟着佛陀很久了,但是在这个维摩诘长者面前都害怕,分别被这个老人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理由、不同的毛病与问题,被这个老人家批评过、调教过,最后到第20几位文殊菩萨,领了法旨,从释迦牟尼佛那里接受了命令走了,到那去了。大家一看,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跟那个以倡导不二的维摩诘长者两个人要有对答了,肯定很好玩,大家就跟着去了。每个人都阐述一种不二,每个人都阐述自己对不二的认知。有人说生死是不二,有人说束缚和解脱是不二的,有人说自在和不自在是不二的,那轮到维摩诘长者怎么样呢?不说,一默如雷。然后文殊菩萨说:“仁者真达不二之境。”凡有言诠就落两边。你说“是”就必然有“非”跟你对立,你说“不是”就必然有“是”跟你对立,总归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这样一个两边对立认知、习惯成俗的。只有不说,但是你说都不说,还认为有个不说在,在一个彻底的禅者认为,仍然要铲除,因此才动言诠即乖于觉悟,违背的意思。才动言诠,你但有言说,都跟觉悟的向上一路的违背。那么我们不二,如果单纯停留在法理上,单纯停留在跟我们生命不大挂钩的一个想象的东西上,我们也不必要追求,它也不会有这么样的持久而弥新的魅力与价值,就是这种不二能够让我们当下,随时随地在生命的任何一个过程,任何一个喜怒哀乐的人生经验中享有。如何去享有不二?

好比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想找一个好工作。但是一旦到了工作的环境,开始怎么样?觉得很不好。那好,反正现在也不存在档案的问题,也不存在跳槽不跳槽的问题,再换,“此处不养爷再找个养爷处。”换了,到那儿没有三个月,此处非我所居,我是该天上飞的龙,我不应该是池中的鱼,又换。但是依据禅者看这是很愚昧的做法,为什么是愚昧的做法?愚人是熄灭外境,智者呢是降伏内心。因为所谓的环境好坏不生于环境本身,生于你的内心。在一个垃圾场,一个有洁癖的人走到垃圾场,会觉得那如同地狱般无法忍受,可是老鼠在垃圾场里面,是它的天堂,是它的家园,是它的涅槃极乐之门。不但老鼠

把它当成天堂、极乐,就是一个乞丐、流浪汉也会把垃圾场当成自己获得三餐的宝地。那你说境界本身有没有好丑呢?好丑是不是生于心?还是生于境?所以愚人除境,智者除心。我们能够表达所谓的染和净,只是源于我们的认知。我们整天讴歌干净的,贬损污浊的;我们整天赞叹莲花的芬芳,但却明知道莲花是生于瘀泥。干净的地方还不长呢!是不是?我们一边在这样做,一边又拒绝自己,但是不二可以把我们稍稍的拉回来一点,能够尽可能的拉回来一点,在内心里边根除、熄灭这种对立式的思维、对立式的认知。

当然要想真正启用这个,还很难。因为真正的不二是身与心的不二、生命与环境的不二、禅与生命本身的不二。身与心怎么去“不二”呢?在我们一个人,刚才我们说生命的残缺与不圆满包括生病,在一般的人认知生病的我是两重苦,身与心。因为我生理有苦所以我心情也跟着受苦,所以心成为身的奴隶。但是一个禅者一旦慢慢的运用这些技巧、运用这些智慧,身苦没关系,用心观察这个苦。由观察到享受,这时候身苦还会如实的存在,但我们不是阿Q式的逃避,而是以智慧、智觉之力如实的关照它,熄灭了这种心苦。但是这远远不够。这还是停留在有技巧,有为法上。真正的身心不二是让我们时时刻刻的能感受到身和心的随时的交互的一体性。心不开心,必然导致生理上八大系统的运作,或者一个问题出现了,或者某一个系统出现问题。

生理有问题,心跟着打结,心打结了,生理有问题。胃病80%来自于心情紧张,颈椎病百分之多少是来自于承受不了压力?近视又多少是因为我们不想看清事实,宁可生活在梦幻之中。我们有那么多的医学解释,却缺少一个实在的认知。为什么我们现在那么盲目的愿意相信一些习惯的呢?为什么不愿意打开自己智慧之门来,看看自己?身心的不二。我们都容易体会到,不是说你去专门出家做了僧人,才有这个资格体验,不是。是我们生命中的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体验到身心的当下那种一体性。一旦我们体验到这种当下的一体性,禅的生命意境随时随地就在我们生命流程中随时焕发出生机与力量,它能带来生命质量的提升,生命整个的改观。它是不一样的。

那禅还有一个意境:除了刚才我们说的面对、接受、享受、包容、不二,还有什么?禅是一个责任。

一般人想象的禅都是不负责任的,那么轻松,“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你看他一片叶子都不想沾到身上,当然是不负责任了,他连家庭都不要了,出家做和尚了。当然是

不负责任了。恰恰相反,禅者是最大的承担生命与责任的实践。我们活着要对谁负责?首先要对父母负责,对不对?依据中国古老的孝道:“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依据我们传统的这些认知,我们不能够放弃做人的责任。我们生存在一个国土中,无论政体如何,无论整个国体的贫富如何,整个的文明价值如何,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国就没有家。我们对国,对这片国土的责任,每一个禅者都要承担。我们不是生而知之者,我们生下来通过父母的教育、通过邻居的教育、通过老师的教育,通过教授、专家、学者的教育,通过精神导师的教育,我们才能够认知生命的实相,我们才能够从生命的迷惑、黑暗中走向光明醒觉。所以我们对老师,对教育有责任。我们的生命是一个流程,而这个流程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更加不是独立的。我们的一切,比如吃:要有农夫耕种,即使有农夫耕种,还要有人运输,有人运输还要有人贩卖,有人贩卖还得有人做,有人去做还得有人售,有人售还得我们自身愿意吃。我们喝、我们学、我们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跟任何人脱离任何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是彼此交互关联着的,我们对其他人负有所有的责任。这个地球上所有狗消失了怎么办?人类所有的动物朋友消失了,人类多寂寞!我们的河流被污染了,我们去吃什么,喝什么?所以我们的存在必须要对这一切负责任。对家庭、对父母、对师长、对家国负责任,还要对一切生命以及一切生命所依赖的星球负责任,这就是禅。

禅说起来好象挺沉重,其实沉重不沉重呢?并不沉重,本分事平常心,它就不沉重。但是如果你把它夸大到宗教不可侵犯的高度,不可逾越的高度,那是很沉重,但是从禅者本身看来,它是一个平常事。想想看,你对父母负责任是不是天经地义的?对你生存的国家负责任是不是天经地义的?该缴税的缴税,该纳粮的纳粮,该缴养路费的就去缴,很简单,负责任。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精神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有的师长都富有传递、传承的责任。然后,身边的人、身边的动物、身边的环境乃至一棵草、一棵树、一朵花,我们都有责任,让它尽其可能的在蓝天下、在泥土上成长,而不制造苦痛给它。

所以真正的菩萨精神、真正的菩萨行为、真正的打破地狱就是我们不再制造任何一个苦痛给身边的人。怎么样地狱度尽?众生度尽,地狱破尽?就是让我们自己能够明白的这一刹那开始,我不再制造任何的苦痛给身边的人,不再把他拉入到痛苦的心理情境中,生理感受中,那就是菩萨慈悲的具体体现。而这个跟你是否佛教徒,跟你是否信仰佛教毫不相关,他只源自于你愿不愿意。你愿意你当下就是,当下就做。你不需要通过一个特定的

仪式,不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这样,只要你愿意对着一朵花微笑,对着蓝天去说话,对着流水去唱歌,对着身边的人微微一笑。报路人一笑,报溪水一笑,很简单,禅者的责任和承担非常简单,能够被我们很容易就兑现。

唐朝的时候,有一次,李翱做刺史拜访药山惟俨禅师,药山惟俨禅师的师父是石头希迁,石头希迁他的师父是青原行思,青原行思的师父是六祖慧能,他是曹洞宗的这一系的实际有作用力的开创者之一。然后呢,作为一个刺史,当地的最高长官拜访药山惟俨禅师,药山惟俨禅师或者是打坐不理他,或者拿着经卷在这儿看不理他。结果第三次的时候,这个刺史终于不堪忍受甩了袖子出去,还抛出一句话:“见面不如闻名”。走到门口,想想看,过去那种老的木门,吱扭一开,那个门槛也高一点,大概半个佛像(高),这时药山禅师说:“刺史,何得贵耳而贱目乎”?太守啊,怎么自身搞不平等呀?眼睛见的怎么卑贱,耳朵听的就高贵呢?这个李翱是有根性的人,明白之人,马上就转过来,没走,说“如何即是?”

刺史不明白,李翱不明白,“云在青天水在瓶。”想想看天上的云是什么变的呢?H2O 变成水蒸气是不是?那杯里的水是什么变的呢?天上的云遇冷怎么样?成滴变成水了。形态不同,形体不同,承载的器皿不同。云在空中,虚空是它的器皿。那水在瓶中,瓶是它的器皿。但是它的湿性没变,它滋润万物的体能没有变,它构成的成分H2O没有变。云在青天水在瓶。“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敖明白了,马上做了一首诗送给他的师父药山惟俨禅师。

那今天我们把这个禅的生命意境,它的主题云在青天水在瓶,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很浅陋,可能也很枯燥。因为在这样一个短的时间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禅的生命意境,确确实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禅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行的,禅是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研究的,当然如果我们愿意研究,由研究而行这是一个通途,但也不尽然。我们这一点点的时间来分享。那接下来的时间,我想更多的留给同学们、朋友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有什么问题,我能够知道的,我就毫无保留的告诉各位,我不知道的,那我也会很坦然的、毫无保留的告诉各位,我一无所知。好不好?接下来问答。

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散文

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散文 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散文 今日闲览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只觉字字凝香,句句含情。缠绵时,意笃情深惹人怜;寂寥处,薄凉凄婉恸心弦,让人甘愿沉醉其中,不愿转醒。也许,正是因了纳兰容若这细腻斐然的才情和多愁善感的心性,才让他的众多追随者,为之倾倒,为之叹惋!不禁想到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与纳兰容若不在一个朝代,却同是心系红颜而不能自拔的痴情种,同是生于鼎盛之族而又渴望自由的槛内人。然而,贾宝玉较之纳兰容若,更多了一些叛逆与乖张,他虽天资聪颖,却不喜读书,虽出身望族,却厌恶世俗,虽是男儿身,却爱女儿态,虽是多情种,却又是痴心人。 记得贾宝玉曾引用《庄子》之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其意为: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是失败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然而,贾宝玉却认为,正因如此,万万读不得古人之书,因为那些,会荼毒人们自由的性灵,束缚人们探索的脚步。倘若身陷其中,不免有功名萦其心,利禄劳其形,乃至穷其一生去追名逐利,耗精损神,不啻悲苦!所以,他想要的,无非是佳酿一壶,胭脂一盒,有三五知心姊妹相伴,或居于红楼暖阁之中,或啸傲于山巅水涯之地,在清欢中了此一生。 可见宝玉内心深处是明彻而淡然的。然毕竟是身陷世俗泥淖之人,很多事情都是这般的力不从心,想要抓住的,未必就能得到,而得到的,未必就是自己想要的。细想之,人生何尝不是一个矛盾体?既然决定把自己浸泡在俗世的流里,却又做不到自身的圆润通透。也许,正因如此,我才会如此喜欢这句“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意境。流年暗换,春秋徙转,多少人事都付了秋红,被时光湮没在岁月的风尘里,无法打捞,亦无处追寻,惟有那舒卷自如的流云,动静相宜的山水,还依旧保持着明彻清静、闲适自然的姿态。它们就像笑看红尘的槛外人,无牵无挂碍,从容恣意,随遇而安。有时,你只须一个抬眸,抑或一个低眉,便可从它们的.身影中,觅得一份内心的清凉。 “何必冲奔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然而,清澈的山泉啊,你既然如此的恣意安闲,又何必奔到那山下的风尘之地去沾染尘埃呢,况且还让本就喧扰烦琐的俗世更添了波浪!其实,这何尝不是诗人自我矛盾的反映呢,虽然颇为向往深山幽谷的空灵与明净,却始终忘不掉那充斥着浓郁烟火的人间,毕竟自己是俗世的一粒芥子,无论怎样游离,都要在现实的风尘中落定。这与“白云相送出山来,满眼红尘拨不开”中的意味,颇为相似。当一位墨客伴着悠闲自在的白云走出山谷时,顿觉尘世的种种烦琐扑面而来,难以拭去,多想永远的停留在无人叨扰的清净之地,却因肩上的责任和内心的尘念不得不深入红尘。 这首《白云泉》是诗人白居易所作,白居易可谓是仕途多舛,官场之上,几度沉浮,几度艰辛,然而,他却始终不忘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寻求出路。他好诗酒琴禅,亦向往山水自娱的闲淡,可从未想过彻底地归隐,而禅佛的意趣也伴随了他现实的一生,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之时,都相依相伴。有书载云,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琴酒、歌诗乐其志”。是呵,身为平凡的你我,虽做不到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但只要心植清凉,亦可在红尘之内参禅修心,在俗常日子里领悟生命的真谛,即便不能参透空灵的云水之境,也可在尘世之中做一个平凡人,拥有简单的幸福。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 何国治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 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

飞花令 月,云,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bū《山园小梅·其一》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敬亭山》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李白《秋思》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过香积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古诗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翻译赏析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翱。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其二】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前言】《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表现了药山惟俨禅师悟道之精妙与风骨之清傲,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注释】 ⑴原题下有小字注:时刺朗州。⑵青霄:一本作“青天”。【鉴赏】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明日山下居人,咸言

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苏州+水+诗句

苏州+水+诗句 古代历代描写苏州的诗词 白居易: 霅溪(湖州)殊冷僻,茂苑(苏州)大繁雄,唯此钱塘郡(杭州),闲忙恰得中。 白居易: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白居易: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晚。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李绅诗: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张籍诗: 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 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江天好风景,回日莫令赊。 白居易《忆江南》云: 美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旧游》诗中云: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乌栖曲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苏台览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标题】: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标题】:城上夜宴 【作者】: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春日清晨,到山上去。②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肥美,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浆草,品味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闲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③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④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奉。⑤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都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蛰伏,用漫长的几年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⑥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⑦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⑧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⑨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1.文章中多次提到“白瓷盘”,作者认为它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2.文章的开头从咀嚼酢浆草写起,这与后文有什么联系?(4分) 3.林清玄曾说自己“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在本文中,作者借“宝瓶”表达了哪些开启时空、启迪人生的智慧?(8分) 4.“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作者笔下是怎样一种境界?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外物;具有介于精致与朴素之间的风格;具有光耀包容的态度。(4分,各1分)2.引出下文对“白瓷盘”的抒写,并与后文形成呼应,表明拥有清净、澄明的内心就会觉得世界的一切都非常美好、让人幸福。(4分,结构与内容各占2分)3.①我们的本身就拥有最珍贵的东西,不必去追求外在事物;②回到清净的面貌,你就会感到世间的一切都珍贵无比;③抛弃妄想和执著,你才会拥有清净的心灵(告诉人们如何回到或拥有清净的面貌);④即使空无一物,也要让自己感受美好,并传达出美好来。(8分,各2分)4.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之爱,独处而不远离世界;自由自在,追求一种精神超越;保有永久的清明,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感悟生活之珍贵。(三点各占2分,共6分) 索罗学院整理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原文】 白云泉①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无心③水自闲④。 何必⑤奔⑥冲山下去,更添波浪⑦向人间! 【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话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

云在青天水在瓶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 宗璞 父亲(冯友兰)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像父亲那样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他的“所以迹”。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借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父亲最后10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触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曹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当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 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档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考,泳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

(完整版)飞花令:含“云”字的诗句

飞花令:含“云”字的诗句 1)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6)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7)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8)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李白《长相思?其一》 19)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0)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2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3)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云在青天水在瓶》读后感

永不放弃生命 ——《云在青天水在瓶》有感 束缚一个人脚步的永远不是荒凉贫瘠的环境而是一个人的心生活从不会暗淡一束惯于仰望的视线也不会辜负一颗诚恳真挚的心。 时潇含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正与它超凡脱俗的名字一样。它与佛学故事中的一句大同小异,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时潇含在高考备考的时间中,却仍然能够抽出时间完成《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本书,并且在去年获得了两个国家级的大凌晨写作不耽误上学,每日的辛苦塑造了现在的她,尽管在高考前夕仍在奋笔疾书的她,成绩也没有以此受到影响,高考文科成绩高出一本分数线63分。 “我的写作没有技巧。我生活、读书和写作,只要给我带来快乐就够了。”这是时潇含在现场分享的一句话,她的写作纯粹是为了带来快乐,不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个爱好,所以时潇含才能在短短一个暑假之中看了49

本书,因为她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用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也因为写作是爱好,所以时潇含希望学习有关文物方面的东西。 在看完时潇含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我对这本书中的为了活着——读余华《活着》印象最深刻,这篇文章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我也看过这本书,与作者引起了共鸣。活着这本书表面上就是富贵亲眼看着亲人的离去,仿佛这本书是该叫死着,但最终的命运是福贵活下来了。就像作者说的福贵的活是一种忍耐的、卑微的、没出息的活着,却比那些争来争去的人活得更长久。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有低谷期每个人都有所以不要再这么下去了你应该决意开始新的生活你要成为自己的支撑所以无论接下来生活会有多么艰难都要记住不要轻易地被它打败天总是会晴的熬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最艰难的几年想必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命运总是出其不意我们必须得去承受一些打击逼着自己去接受事实然后将自己从深渊里狠狠的拽出来让这一切都归零打起精神重新开始。 云在青天水在瓶。

白居易诗歌练习选2

一.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谁“今日到梁州”?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三.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的感慨。 四.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①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决:判断。 狐疑:犹豫不决。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要钻 要灼,用它的裂纹来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 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③试玉: 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辨才:作 者自注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④周公: 周武王之弟姬发,历史有名的大圣人。他害怕 流言蜚语,因为管、蔡、霍三叔诬陷周公要篡 夺周成王之权。王莽:他未篡位时伪装谦恭, 蒙蔽了一部分人。⑤向使:当初假使。 ①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好诗,以极其 通俗简练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千古颠扑不破的真 理,这真理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②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虽 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无理的,甚至是荒唐的。 这样写妙在那里? 五.自河南经乱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①时难:指河南兵乱。世业:祖先留下的 遗产。羁旅:寄居外地。西东:即“东西”倒 装。②寥落:荒废的意思。干戈:指战乱。骨 肉:兄弟姐妹。③吊影:对影感伤。九秋:深 秋。蓬:草本植物,秋天常被风连根拔起,在 空中飞转。喻迁徙离散或客旅行踪无定。④垂 泪:掉泪。乡心:思念故乡之情。五处:指标 题中浮梁等五个地方。 ①刘熙载《艺概》中说:“香山用常得奇, 此境良非易到。”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首诗的 主要特色。 ②诗人对孤雁和秋蓬的传神描绘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一描绘揭示了什么? 六.白云泉①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 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 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 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 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 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 诗句加以解说。 七.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 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 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 有什么特点? 八.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 些含义?“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 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 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九.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 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 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 同,请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2)上述诗、词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和 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十 .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 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 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 1言忠信,行笃敬。选自:《论语》 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 2,文武之道。选自《礼记》 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3一树百获者,人也。选自《管子权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4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选自《三国志》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选自《左传》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7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 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 8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10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处: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11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12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5)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十五) 第 I 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 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 A .阴险狠毒 B .工于心计 C .贪婪狂妄 D .愚昧无知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服”作“佩带”讲的是( )。 A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B .垂明月之珠,服. 太阿之剑 C .军中自是服. 其勇也 D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答案:B 3.秦王下逐客令是因为( )。 A .客卿太多,增加了秦国的开支。 B .多数客卿是各为其主进行游说,不办对秦有利的事。 C .客卿中多是只尚空谈,并无真才实学。 D .秦国宗室大臣害怕客卿掌权或献计献策被秦王采纳,影响自己的权势,因此建议秦王逐客。 答案:D 4.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有“诗三百”之称。 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 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 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答案:D 5.《游园》中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

云在青天水在瓶读后感

云在青天水在瓶读后感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永不放弃生命——《云在青天水在瓶》有感 束缚一个人脚步的永远不是荒凉贫瘠的环境而是一个人的心生活从不会暗淡一束惯于仰望的视线也不会辜负一颗诚恳真挚的心。 时潇含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正与它超凡脱俗的名字一样。它与佛学故事中的一句大同小异,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时潇含在高考备考的时间中,却仍然能够抽出时间完成《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本书,并且在去年获得了两个国家级的大凌晨写作不耽误上学,每日的辛苦塑造了现在的她,尽管在高考前夕仍在奋笔疾书的她,成绩也没有以此受到影响,高考文科成绩高出一本分数线63分。 “我的写作没有技巧。我生活、读书和写作,只要给我带来快乐就够了。”这是时潇含在现场分享的一句话,她的写作纯粹是为了带来快乐,不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个爱好,所以时潇含才能在短短一个暑假之

中看了49本书,因为她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用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也因为写作是爱好,所以时潇含希望学习有关文物方面的东西。 在看完时潇含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我对这本书中的为了活着——读余华《活着》印象最深刻,这篇文章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我也看过这本书,与作者引起了共鸣。活着这本书表面上就是富贵亲眼看着亲人的离去,仿佛这本书是该叫死着,但最终的命运是福贵活下来了。就像作者说的福贵的活是一种忍耐的、卑微的、没出息的活着,却比那些争来争去的人活得更长久。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有低谷期每个人都有所以不要再这么下去了你应该决意开始新的生活你要成为自己的支撑所以无论接下来生活会有多么艰难都要记住不要轻易地被它打败天总是会晴的熬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最艰难的几年想必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命运总是出其不意我们必须得去承受一些打击逼着自己去接受事实然后将自己从深渊里狠狠的拽出来让这一切都归零打起精神重新开始。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的诗句

云的诗句 云的诗句 1、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李绅《山出云》 2、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李峤《云》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5、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李中《夏云》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8、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韩琮《云》 9、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施肩吾《讽山云》 10、本来云外寄闲身,遂与溪云作主人。;;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11、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12、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吴融《云》 13、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幸夤逊《云》 14、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李

商隐《齐梁晴云》 15、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贯休《孤云》 16、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韦庄《春云》 17、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吴商浩《湘云》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9、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李邕《咏云》 20、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齐己《看云》 21、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22、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韦庄《云散》 2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4、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郑准《云》 25、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于武陵《孤云》 26、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27、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来鹄《云》 28、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徐夤《云》 2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0、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杜甫《云》 31、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陆

高分作文范文-云在青天水在瓶

每到一个地方最吸引我的往往不是它的风景,而是人,风景的灵动感因个人主观情绪而异,它总是被动的承受人赋予的情感,所以我更喜欢各色各样的人,倾听他们传递给自己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就像济南一样,每到冬天你会在大街小巷里看到各色各样的烧烤摊。华灯初上,大大小小的三轮车就被中年妇女男子从各个小道通口骑了出来,从车的外表依稀可以见出岁月侵蚀的痕迹,却让人毫不怀疑它们还可以坚强到承载更多的重量。摊主们匆匆的步履可以想像也许是刚刚安顿好家中哭闹的小孩,也许是刚结束白天的活儿就风尘仆仆的赶来此。他们双手利索的拿出食材配料整整齐齐的摆在烤架上,没有预想的吆喝,只是静默的站在摊位后面忙活着,偶尔抬头看看来往的行人。当人流多了,油烟里夹杂的烧烤味便飘溢出来。摊贩里中年大叔颇多,偶尔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帮忙。我不爱吃这种呛鼻的食物却极爱看着他们烧烤。灼热的火光映在它们黝黑的脸庞显得神采奕奕,常年被油烟熏得乌黄的大掌抖动着烤串,每只手拿捏着四五串仿佛是件艺术品,时不时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吩咐旁边的小孩,“小子,找钱”,“小子,拿麻辣粉”,尽管是命令的口吻却满含宠溺与温情,在人群里显得是那么动听。如果问我那时的感觉如何,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温馨。温馨,一直不愿意提起这个词的,太抽象的话说太多就没感觉了。但人呀总是会因为那一幕幕温情的场景联想到许多,就好像我总是压抑不住的羡慕他们对生活悠然满足的态度。 有时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那么的珍惜,不错过小孩的每一次家长会,不忘观看学校的每一届儿童节,不落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笑脸……我把它归根于物质世界的影响。当你因为签了一份合同赚了五百万自然不会关心你产业链上的员工需要为这笔钱付出多大努力,你只会在意到期你会得到的利益。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不同,他们每天都用那双油腻腻的手接过或旧或新的零钱,会因为今天比昨天多卖了一串烤肉而一夜好梦,他们甚至会记得摊前的每一张面孔,知道哪些是常客。而这些细节会逐渐的映射到他们的生活中,让一个理念伴随他们一生,那便是:一点一滴皆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冥冥众生里将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意境诠释得如此自然深远的也只有他们了,就如白云在天,净水于瓶,空透纯净,纤尘不染。名利纷争是尘网,何苦自困其中。粗食敝履是命,清淡苦涩,却也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梦,人呀人,一旦为尘网所缚,一生便耗尽其中。生活真的很简单,娴静的日子里品读悠然,晤友心月,一杯茶,一盏灯,一捧古卷细思量。忙碌的时候,倾听家人的声音,嘘寒问暖的叮嘱,琐碎腻人的家常是夜晚精神的食粮。你还会累么?当听到瘸腿的小伙子在济南大街上歇斯底里的唱乘着火车去拉萨,我仿佛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希望,看,这才是属于一个城市的悸动,无关于名利,只是一种信念在驱使着他点燃心中的那把火。他们的内心真的很强大,也许是尝过了千万种煎熬,凤凰涅槃之后,洗净灵魂的污垢,看世间一切淡如水。 茫茫人海里他们是那么的不起眼,却又是那么的让人移不开眼。当有一天你在那名利场中战斗得身心疲惫,是否想回农村看看,这时你会记起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淳朴善良,他们热情好客,他们的笑容让你卸下防备,他们的菜园子被打理得整整洁洁,他们的四世同堂湿润了你的双眼……也许那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这才是生活,带着真实的灵魂活着远比披着躯壳要快乐得多,至少你可以触摸到一种叫幸福的东西,它无色无味,没有欲念的点缀,不像过去那种物质的满足感只是你所构想的幸福罢了。在我看来重物欲者皆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他们希望在物质世界里找到一种归属,因为只有拿在手中厚实的钞票才让人感到是那么的真实。可是你又是否知道,若找到心的归属你还需要可怜的将你的命运寄托在可笑的物质上么?生活是一门学问,有人过得很高雅有人活得很低俗,就如品茶,一个真正懂茶的人绝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喝茶,那是一个物我融合的过程,用心感受散发的芬芳,用眼观察每一片茶叶的翻滚,用耳聆听生命的气息。这方是艺术,生活的艺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必背的千古名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必背的千古名句 爱情名句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8.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友情名句 1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 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别名句 2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2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4.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 2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28.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____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2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____杜牧《赠别》 3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思乡名句 3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____宋之问《渡汉江》 3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____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