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童话

童话

童话
童话

教案首页

第 10 次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0月29 日

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知道的童话及作家都有哪些呢?不能说童话是童年的唯一,但至少拥有童话的童年是美丽的,即使现在回想小时侯的我们,那些记忆犹新的童话故事是不是还会时常浮现在眼前呢?虽然过了每天晚上听一个童话故事才能入睡的年纪,不过随着不同年龄不同经验而呈现不同面貌的童话也有着自己的生命,他不像刻板的硬要塞给你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启发,这或许也是童话老少皆宜、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那今天,我们就走进童话的内心世界吧!

童话【授课内容】

一、童话的含义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是一种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文学样式。

一般认为,汉语中“童话”一词是清代末年从日本引进的,其标志是1909年(宣统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从此“童话”一词开始使用。从该丛书刊载的作品范围来看,孙毓修所界定的童话体现了日文的原意,所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既有翻译过来的外国幻想童话,又有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随着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童话”一词逐渐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这样就缩小了原有的体裁范围,童话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与喜爱。

对童话的普遍定义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定义也可以说是童话一词在中国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在西方,并没有完全相对应的童话概念,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只能找到关于童话的两个词条,一是英文的fairytale,还有一个是德文的Marchen,有兴趣可以课后去查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从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中的童话是被缩小了范围,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的。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童话的起源与发展。首先是起源,其实它的起源很简单明了,我们只需通过一个图示就可了解。

神话—传说—民间童话———儿童精神世界

(问:前两个空是什么呢?)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传统童话是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包括经过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作品。现代童话是成人自觉的为儿童创造的作品,跨越了纯粹的魔幻世界,巧妙的将现实与想象世界融为一体,表现出时代主题,现代意识和深厚的艺术意蕴。

问: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传统童话的例子?

(生:灰姑娘、鹅妈妈的故事、白雪公主)

其实我们小时候看得较多的王子和公主,小仙女和巫婆,等等诸如此类的基本都是传统童话的代表作,现代童话的代表作,比如国内比较热门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

除了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传统童话,哪些是现代童话,大家还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是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标志:安徒生童话,因为他在沿袭民间童话创作模式基础上进行个人创造,为后人提供了童话文体的现代范本。

问:大家先来说一说童话都有哪些特征呢?

(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曲折神奇、反映生活、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

1. 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提到这篇经久不衰的名作,我们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小女孩却孤单、凄惨的抓着一把火柴被冻死的画面”,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其实就是作者的创造想象。童话世界里,牛羊能说话、木偶能旅行、人能死而复生、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因为这些符合了孩子们的幻想心理,让他们觉得新奇有趣;皇帝的新装,赤裸裸的自以为是的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夸张的形象,孩子们之所以相信这个故事,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这些骗子的。所以,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2. 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牛郎织女的故事,描写他与织女相识、结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整个故事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神笔马良,一个穷苦孩子,凭着自身的顽强努力得到神笔后帮助大众,智斗地主,马良的形象对孩子们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3. 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既然是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上自然有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体裁又有其独特性。基本要把握四个要素,即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现效果上来看,它多用拟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还有童话里一些情节的设置,景物的反复叙述,都形成了一系列有节奏的反

复。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情节曲折生动。

知道了童话的概念和特点,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自己创作童话应该怎样增添他的艺术表达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了童话表现手法的运用。

归结起来主要有拟人、夸张、象征。

1. 拟人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精神气质。如果猫儿狗儿不会说话,那儿童可能就会失去兴趣。尤其对幼儿而言更是如此。这种表现手法的代表作有英国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德国米切尔-恩德的《毛毛—一个时间窃贼的故事》、我国作家张之路《我和我的影子》。

拟人手法运用的优点:间接创造童话情景,是儿童读者获得阅读兴趣;超越简单意义的人格化运用,丰富对象内涵。

2. 夸张童话的夸张是极度、强烈的夸张,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它可以突破现实关系的限制,往往在注重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无规则的、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加上荒诞的想象力来揭示真实。比如安徒生的《豌豆公主》、《天才的杂技演员》,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哭鼻子比赛》。

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构思、细节的安排、环境的营造都是童话夸张可运用的对象,大家可以课后去读一葛翠琳的《野葡萄》,看看她是如何全方位的夸张来赞美白鹅女的善良、美丽与聪慧的。

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是:更好的揭示生活,具有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如《皮皮鲁全传》,作者夸张荒诞的表现了对现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的忧虑;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童话氛围,比如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主人公既不像哈利波特一样拥有超人气魔法,也没有居住在一个奇异的地方,但作者就是靠把它不动脑筋的毛病夸张千万倍来吸引读者的。

可以说童话的夸张是极其言以造其假,着意去表现让读者叹服的奇异大胆的幻想所造就的绝非真实的子虚乌有。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独特的童话形象与童话意境,构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 象征

作为曲折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话,常常采用象征手法。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某种相似或联系,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现。

(1)象征是童话创造典型的独特手法,是童话创作把现实与幻想融合起来的重要方式;

大家比较熟悉的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还有比利时莱伯伦克的《青鸟》。贴切的象征使童话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象征形象以它鲜明的寓意、独特的形象和格调表现着一种更为深远

的意蕴,童话蕴蓄的内涵更为丰富,与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2)象征是通过形象或情节的全部内容来体现的。

童话的象征意义是建立在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某一特征的相似之上,但两者并不是任何意义上都贴切相符的。童话中的象征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含被象征者的全部。像林格伦《小飞人三部曲》中的卡尔松,他好吃贪玩、爱吹牛、喜欢恶作剧,但象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儿童内心世界对生活自由的渴望。所以在欣赏童话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象征的运用,着眼于童话内容的整体去审视其象征意义。

除了以上几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外,童话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手法。

神化,如《七色花》中的小珍妮,获得七片不同颜色透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随心所欲实现自己的愿望;变形,如《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桥说了谎话,鼻子就会变长,还有《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也是因为中了魔法而变成青蛙;怪诞,它的代表作是英国特莱维斯的《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对比,用来强化童话表达效果的;误会与巧合,两者都是用来制造情趣,开展情节的,像《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反复,特别是在给低幼儿阅读童话使用频率更高。

以上我们讲了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的共性,因童话自身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这两个彼此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在文学特征的表现上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

(二)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简洁朴素,它在主题设置和语言叙述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显得程式化、公式化、便于记忆和复述,并在流传过程中加入了民众的再创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者认为,传统童话之所以拥有着亘古不衰的魅力,是因为它存留在人类文化记忆之中,它所讲述的故事,能够解释我们所共有的生活状况和经验。如果我们把这样的解释与文学的视角相结合,可以在传统童话的艺术特性上发现更加独特、深刻的形式与内涵。

1、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是简朴的,在叙述上有相对固定的模式,首先体现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从前……”是传统童话固定的开始,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但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带来的陌生感却能够制造出惊人的阅读效果。这两个字为我们创造了童话和现实的距离,向小读者发出了进入童话世界的邀请,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过去了的世界,也是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与此对应,“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童话主人公大团圆的结局,又将儿童从童话世界带回到现实之中,善良的童话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故事结局

使得听故事的孩子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经历了磨难,最终获得了的心理满足,非常符合儿童的阅读期待。

此外,传统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常常采用重复性的叙事模式。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串联式等常常被高频率地运用,这些叙事方式具有单纯明快的特点,最为典型的是三段式,关于三兄弟、三姐妹、三头熊、三只猪的类型故事在传统童话中随处可见。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是被普遍使用的,比如三个难题、三次考试等,一层进一层,最后在高潮中结束,情节紧凑,便于记忆和流传。《灰姑娘》中主人公灰姑娘三次从舞会逃开,《白雪公主》中后母三次到森林加害白雪公主等。这种变化中的重复反映了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流传特征,而情节在重复中的变化使读者获得新鲜的阅读体验,恰如其分地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尤其对于儿童而言,这样的叙事模式比起其他文学创作手段更加富有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2、鲜明的主题

传统童话的主题是鲜明的、直接的,它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采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善与恶的斗争,以假、恶、丑来反衬真、善、美。最终传达惩恶扬善、赏勤罚懒、同情弱小等社会道德,以此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格林童话《灰姑娘》是传统童话中孤女后母类型作品中的一篇,讲述的是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孝感动天,得到了仙女的帮助,最终,灰姑娘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她的两个姐姐却被鸽子啄瞎了眼睛。在此,童话对勤劳和懒惰、善与恶的奖惩方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鲜明地突出了道德主题。同时,也体现了人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抗争,而善最终战胜恶的童话结局则使人在现实中和心理上的匮乏得到了补偿。儿童尤其是幼儿缺乏对矛盾和模棱两可的事物的理解能力,传统童话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儿童通过对善与恶抗争的阅读,让他们摆脱对问题迷惑不解的烦恼,在内心深处建立一定的道德判断标准,最终引领他们理解故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

3、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传统童话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与自然界斗争、对自身社会的不断认识、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认识的经验的累积。人们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历史、社会科学知识、生活习惯、教育观念等等通过极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来传授给下一代。

正因为注重的是这种文化意义,因此传统童话的人物塑造也就大体上体现了这种带有一定人类的共性和民族性的思想和文化的精神,比如某一类人物体现某种思想,某一种形象代表某种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童话形象类型和类型化的人物性格。童话的主人公常常

是泛指的,没有准确的时代背景特征,童话中的形象也是某一类人的代表。正面形象常常被理想化,反面形象则常被极端化。比如受难的公主、王子这一类型,他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善良、美丽、单纯,但经历坎坷,历尽磨难,最终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七只乌鸦等;另外一类型是劳动者,如裁缝、农民、猎人、铁匠等,他们都拥有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忠诚等美好品质,他们开始是贫穷的,往往最终都能获得权利和财富;还有一类是后母、巫婆、强盗、骗子等,他们的身上积聚了人类各种恶劣的品质,如邪恶、狠毒、贪婪、嫉妒、刁蛮、阴险、懒惰等,他们在童话中可能一时得逞,但终究要遭到惩罚,如《白雪公主》中的坏皇后、《灰姑娘》中的后母;最后一类是辅助的道具形象,例如神奇的宝物,一般都是帮助善良的主人公战胜厄运走向幸福。

类型化人物的最大特征就是特别容易辨认,因为这些人物有自己固定化的特征和性格,代表着某种思想和文化精神,不会轻易变更,读者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由于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始终留在读者的心中,能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传统童话始终受到各个时代的小读者的欢迎,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解它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它的类型化人物的成功塑造。

(三)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现代童话是指作家创作的童话。也叫文学童话、创作童话。现代童话是在传统童话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19世纪中叶,从安徒生时代开始,童话走向了现代自觉,标志着作家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童话的意识的觉醒与实践的开始。从传统童话到现代童话的转变,并非只是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中折射的儿童观念、作家意识、文学思想以及现代生存状态的更新。正因为如此,现代童话呈现出更为多样、丰厚的艺术特质。

1、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传统童话并非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它所反映的是成人的思想和愿望,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潮流的产物。之所以被儿童所接受是因为其叙事、结构、语言和趣味符合他们的阅读心理。即便是作家有意整理、收集、改编的适合孩子阅读的童话作品,他们的初衷也是在特定文学潮流和文化背景下为自己的理论寻找现实的依据。从安徒生创作童话开始,现代童话终于将文学的指针明确指向儿童的心灵世界,试图运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来表现不同于成人的儿童世界,因此而受到儿童的喜爱。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有着惊人的相似,儿童的世界混沌未开,对未来世界充满渴望和想象,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另外,儿童常常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不分,在二者之间之间自由往返,有时甚至完全沉入幻想之中,在幻想中感受世界。现代童话作家张扬游戏性和娱乐性,利用儿童的思维来营造神奇的世界,让儿童在阅读中寻找他们的欢欣岁月,让成人也能在童话中寻找自己的童年时代。瑞典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作品《长袜子

皮皮的故事》就表现了野性、狂放、恣肆、渴望飞翔的儿童天性。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创作的童话《皮皮鲁全传》和《鲁西西全传》也以充满儿童喜爱的纯真、游戏精神赢得了广大儿童读者。这些作品属于有想象天赋的孩子,也属于童心未泯的成人。应该说,利用儿童的游戏性思维来营建纯真的世界,这是现代童话追求的一种境界。

2、表达成人作家的童年梦想

成人作家能够在现代童话中寻找自己的童年。卢梭在18世纪就意识到,童年在人生的秩序中有它自己的地位,人类应当保留儿童在成人以前的天性,不要随意打乱这个秩序而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然而,现实的情形是,物质世界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人类心灵的异化,人们在不断满足物欲的同时逐渐强烈地感觉到精神世界的匮乏。儿童的童年被过早地成人化了,与成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过早地背上了世俗的功利主义的包袱,相当数量的儿童失去了童心,失去了天真活泼的天性,他们对事物的敏感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甚至情感缺失、精神匮乏,童年与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远。

因此,还儿童一个纯真浪漫的童年则成为许多儿童作家发自内心的责任和呼声。他们把自己的童年梦想编织在童话作品中,创造着一个个奇异而绚丽的童话世界,在这个艺术的幻想世界里探讨着儿童的生命精神,表现儿童天性中的率真、纯洁、质朴、开朗。从而实现梦想与儿童生命精神的交融。林格伦在回答创作灵感问题时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给我灵感,那便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给孩子写作品,不一定自己要有孩子。”为了写好给孩子读的作品,必须得回想你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可见,作家的童年梦想、童年情结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诱导作家创作的机缘和源泉。

英国作家巴里的童话《彼得·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梦幻、神奇的“永无岛”,在那里生活着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还住着一群被大人不小心弄丢了的孩子,他们在岛上生活得无忧无虑,另外还有小精灵、美人鱼、各种野兽、印第安人部落、海盗,作品写得热闹、惊险又充满儿童情趣,展示了纯真的童心世界。从某种程度上看,《彼得·潘》本质上违背了儿童想要快快长大的自然心理,作品所赞颂的永存不灭的童年和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实际上隐含着作家的童年情结,因此它在得到孩子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成人世界的认可。当然,这样一种丰厚的内涵是通过儿童式的思维和幻想得以呈现的,也就是说,在现代童话中,作家自觉地将自身的观念、情感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创作过程中,通过浅显的言语和叙事方式表达深沉的现实主题或哲理意蕴。于是,现代童话实现了儿童意识与作家意识的紧密结合。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如马克·吐温的《顽童历险记》、奥地利作家费里克斯·萨尔登的《小鹿班贝》等。

3、文本结构、形式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现代童话,尤其是小说童话在结构和形式上很少沿用传统童话讲故事的程式,现实的真实性和梦幻的虚拟性组合在一个空间中,虚虚实实,真真幻幻,构成一个奇妙无穷的童话世界。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自从安徒生把个人风格、时代特征及当时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生动谐趣的对话、富有个性的角色带进了童话以后,童话创作开始朝着多样化的艺术方向展开。作为现代童话的读者,我们除了能够记住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以外,很难再对作品进行详尽生动的复述,只有通过亲身阅读体验才可以体会它的原汁原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童话文本传达的重要性。怀特的《夏洛的网》中现实与梦幻的世界在作品中并存又相对独立,关系密切。童话现实与幻想的境界交替出现,依靠现实中的人物加以穿插,有时候在现实中生活,有时候又跃入幻想的童话境界中去。一般来说,童话的作家从三个因素上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性。一是地点,即把童话发生的地点陌生化,让故事发生在梦境中,或是在镜子、橱门的另一面,发生在假定或有假定成分的环境中,最终将故事地点“神奇境遇化”,比如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二是人物,即创造超自然、超现实的人物角色,同时又将这样的人物或多或少地与现实的人和事发生关系,比如达尔的《女巫》。三是时间,时间在童话作家笔下成为一种有弹性的东西,可以扩张,可以压缩,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三个方面的运用和结合便构成了现代童话“似是而非”的审美特质。

总之,现代童话借助现实和幻想世界的沟通和平衡,来满足读者的多种阅读需求,让小读者在刺激历险的同时触及现实问题,同时也让作家的写作进入多维视角和线索共存的开放情境,创造出非同寻常的故事情节与童话形象。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来总结一下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差异,也可说是现代童话进步性的表现。(请同学回答)

首先,突破原有结构,打破传统童话固顶主题、叙事套路;

(举例:圣母的孩子—三段式的重复)

第二点,主人公的变化,以个性突出的孩子为描写对象;

(举例:传统童话的主人公有美女与野兽、睡美人、快乐王子,比较单一;而现代童话里比如说小拇指、机器妈妈、甚至可爱的泡泡、长袜子皮皮都可作为描写对象—主人公的变化也强调了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

第三,文本形式的个性化、多样化,表达成人梦想。

(JK罗琳的哈利波特、达尔的女巫、托尔金的魔戒、巧克力工厂等等一系列,票房那么高的电影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的)

三、童话的作用

童话特殊的艺术价值在符合社会要求、满足儿童需要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童话是给儿童最大快乐、乐趣的文学样式。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高尚健康的娱乐能使儿童精神净化、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具有极大的快乐因素,而儿童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剧了快乐的感受。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于一体,给儿童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童话中的幻想和想象是自由浪漫的,它合乎儿童的天性,对于促进儿童个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诱导、激发和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开启思想,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

因为童话有化复杂为单纯、化深奥为浅显的特异功能,所以童话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面远比小说要宽广得多。因童话对生活幻想性的反映,使其内容更有深度和哲理性。而夸张、象征、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它对生活折射式的反映更接近生活中本质的真实,所以童话具有高层次的启智作用。而童话的特殊的艺术手段,最接近儿童心理特征、思维特征,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在孩子的眼中,童话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不自觉地模仿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认识到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善良……从而培养儿童孩子的良好品质。在《丑小鸭》的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内在美;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去同情;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善良。

(二)培养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所以童话是激发儿童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文学样式。幻想本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童话的阅读需要想象力,日本的儿童画家松居直说:“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自己心中能看的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培养和锻炼,儿童,特别是幼儿思维还没有定型,天马行空,喜欢想象,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童话的魅力也正体现在此。

另外,幻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幻想是创造的开端。列宁说过:“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童话集中了人类最大胆、最自由、最优秀的幻想。童年是人生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期,阅读完童话,孩子们就会有自己的创造,往往在看到童话的开头,孩子们就会想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可谓创造无处不在,有创造才有发展。我们相信,童话的读者长大后也一定是具有幻想力、创造力的人。

(三)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表现能力。

前面讲过,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儿童以美的享受。童话中的人物、故事、环境,被幻想笼罩着的一切都是美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表现能力对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不会欣赏美、感知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对儿童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表现能力的培养过程也就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在童话里处处都有让孩子可欣赏的美。童话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而童话的美,最集中表现在有色彩有节奏的意境美上。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意境的创造很有代表性: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这是让人心旷神怡、心灵纯净的美的意境,美的陶冶会使人变得纯真而高尚。

四、童话的分类

童话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就有不同的类别。

(一)从童话的发展进程来看可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传统童话是指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这类童话没有具体的作者,后经过收集、整理成文字保存下来。如《格林童话》。

现代童话主要是指创作童话,或叫文学童话、艺术童话,是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它具有作家个人的风格,作品包含了个体意识。如《安徒生童话》。

(二)从童话的体裁来看可划分为:童话小说、童话散文、童话剧和童话诗

童话小说也叫小说童话。它是指那些用小说的手法写的童话作品。这类作品不仅重视幻想和情节的曲折奇特,更讲究人物塑造的形象化,力求创造出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艺术世界。如英国作家达尔的《女巫》。

童话散文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童话。如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

童话剧是以剧本的形式写成的童话。如方园的《“妙乎”回春》。

童话诗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童话。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三)从童话的形象类型来看可划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指童话中的主要形象是普通的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经历、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拟人体童话指童话中的形象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他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及人的性格行为。如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超人体童话指童话中的形象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超自然奇迹的童话。这种童话常借助超越常人与自然力的神仙或宝物来展开神奇怪诞的情节。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

总的来说,童话的写作需要展开丰富、奇特又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将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将它放置到一个情节较为完整、曲折的故事中,并寄托善良、美好、进步的愿望。

【课堂小结】

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即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又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和理解。【布置作业】

自选一小学篇目为例,分析其所具有的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饱尝人间疾苦,纵观了社会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现象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的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以清醒和同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安徒生童话》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结构形式写作。简洁明快,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我国少年儿童及成人的喜爱。文中以小动物的各种奇特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人生,表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书中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安徒生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和幻想。在他笔下,整个大自然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善良、勇敢、机智。揭露和鞭挞了统治者、贵族僧侣的贪婪、残暴、虚伪、愚蠢。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个性突出,觉不雷同,色彩斑斓。 关键词: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人生理想弱者之美虚伪贪婪

摘要 (1) 1 引言 (3) 2 安徒生童话中的弱者之美形象分析 (4) 2.1 拇指姑娘人物形象分析 (4) 2.2 野天鹅人物形象分析 (5) 3 安徒生童话中的贪婪、虚伪之形象分析 (6) 3.1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 (6) 3.2小猪倌人物形象分析 (7) 3.3狠毒的王子人物形象分析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一方面把动植物人格化、社会化,并通过动植物的生活画面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动植物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使善恶终有报。整部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思想深刻、故事变幻莫测。《安徒生童话》160余篇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或人或物,或鬼或神,无不在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生动而鲜明的个性。在《安徒生童话》中其主要人物共有两类,一类是聪明、善良、勇敢、机智的下层人民;另一类是贪婪、残暴、虚伪、愚蠢的统治者。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的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奇妙的童话_走进奇妙的童话

走进奇妙的童话 ——四(2)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没有童话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话,作为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是启迪少年儿童智慧的摇篮曲。小学生特别爱读童话书,这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这方面的主题,我们就因势利导,引导少年儿童走进童话世界,在快乐的情绪中写童话、画童话,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具有幻想的头脑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培养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要从小开始。除了有计划地带领、引导他们读童话故事之外,还可以针对孩子年龄小、易模仿、好奇心强等特点来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童话故事是最受孩子欢迎的。让他们通过读童话、编童话、演童话来感受童话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多种形式的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地去阅读更多的童话或者其他文体的书籍,真正把读书融入生活,把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人生的成为一种好的习惯。

三、活动计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 四、活动时间 4周。 五、活动步骤及安排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课内指导) 1、刘览课文,整体感知。从第三单元的导语入手,让学生略读整组课文,大致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童话带给自己的快乐。 2.读题明意,确定主题。出示第45页“综合性学习”的一段话,学生自由读,知道这一次活动的任务是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遨游童话王国”。 3.拟定计划。

①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②教师建议各小组根据爱好给自己小组取名字 ③学生自由结组,制定活动计划。 ④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完善。 a 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 b 师生共同评议。 c 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d 教师小结,提醒学生们活动中注意安全。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课内外结合) 活动一经典童话我来读 活动过程

人格课题名称童话故事与幼儿精神的培养

园本课题名称: 《童话故事与幼儿精神人格的培养》 子课题:《童话故事与班级常规的培养》

主题活动名称------------001 主题活动目标------------002 主题活动的网络图--------003 主题活动案例04 主题活动照片------------006 主题活动跟踪记录--------011 主题活动随笔------------013 主题活动案例2----------- 主题活动照片------------ 主题活动跟踪记录-------- 主题活动随笔------------ 主题活动论文------------

开展时间:2013年11月---12月 活动目标: (一)通过教研实践,探索并充分发挥童话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在童话故事的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二)通过教研实践,在幼儿园内使幼儿在饮水入厕、安静午睡、排队取图书等常规培养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通过教研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童话故事与班级常规的培养 美术活动《七星瓢虫》 童话剧 《小狐 狸买 药》区角活 动 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有爱心感受画面的完整性培养幼 儿有序 的排队 取物品 不去打 搅别人 培养幼 儿从小 养成勤 劳的好 习惯 培养幼 儿勇敢 承认自 己的错 误,并 知错就 改

案例:美术活动《七星瓢虫》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一次我们在午饭后,孩子们去图书角看书无意间我班的吴伯睿发现了一个小虫子,马上就和小伙伴们讲。我看孩子们围在一团很感兴趣的样子。于是我就走进了其中。一看原来是一只七星瓢虫。吴伯睿问:老师这是什么虫子啊,我说这个是七星瓢虫,他晃着小脑袋说那它是好的还是坏的?看着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就想讲一节这样的课,既能让孩子认识瓢虫也能近距离的观察它并且要永久的记住它的外形特征。 这是一次有趣而有意义的美术活动,通过观察图片七星瓢虫与老师的交流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它的的外形特征用红色来涂七星瓢虫的的身体,用树叶添加背景,初步让感受画面的完整性。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的形状和色彩;提高幼儿绘画技能;激发幼儿爱小动的情感,引导幼儿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活动中当我先给孩子们讲个一个关于小英雄的故事《黑猫警长》这个是小动物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他发挥自己的能量来保护森林里的小动物。而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直小动物,这时候我又说了一个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最怕它,棉花最欢迎。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然后把图片出示出来的时候小家伙们都已经被它吸引,我告诉孩子

安徒生童话的特征

安徒生童话的特征 汉斯·克里斯先·安徒生(1805-1875)是十九世纪丹麦的作家。安徒生给他的祖国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安徒生一生活了七十岁,写过许多剧本、小说、游记以及上百首的诗。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安徒生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他个人生平的因素,他把他个人的遭遇溶进了他的作品。如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中,写过这些劳动者的生活;安徒生是贫困中长大的,他曾经过困苦,学歌唱、当演员,最后走上“光荣的荆棘路”。他在《丑小鸭》(1844)、《看门人的儿子》(1866)、《幸运的贝儿》(1870)中写过地位低微者而最后显赫的故事。然而不管安徒生的童话有多少个人的因素,有多少奇妙的幻想,但它毕意是它时代的产物,是丹麦现实生活的反映。 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包括《打火匣》、《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发表在1835年。他生前发表最迟的是1872年的《园丁和主人》。大致说来,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在欧洲1830年革命之后到巴黎公社失败之间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是西欧资本主义恶性膨胀的年代。而丹麦自1815年后,沦为英国的附庸,它领土丧失、经济凋弊,农奴制度依然存在,人民承受丹麦统治阶级和英国资本家的双重压迫。四十年代,丹麦缓慢的发展了软弱的民族资本。1861年丹麦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已。尽管欧洲革命影响着丹麦的思想界,但丹麦资产阶级天性软弱妥协,只求改良中偷生。社会矛盾重重,人民灾难深重,自然反映在文学中,也反映在作家思想上,安徒生的童话就是这样时代的产物。 安徒生童话反映了丹麦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丹麦人民的某些精神,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民族性。它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反映给世界文学提供了新鲜的东西,使各国读者通过这些童话去认识十九世界中叶以至遥远的古代的丹麦的社会和丹麦人民的生活。 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在安徒生看来,童话反映的就是实际生活。他就是以这样的现实主义观点来认识与反映生活、创作童话的。 安徒生作为出身贫苦人民中的作家,他通过童话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横暴、愚蠢、贪婪、残酷、欺榨的丑恶本质。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寄生腐化、欺凌弱小的反动势力,遭到了作者有力的鞭挞。《皇帝的新装》(1837)里的皇帝,挥霍人民创造的财富,“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安徒生剥掉了这个自欺欺人的愚蠢反动的头子的美丽的外衣,把他赤裸裸地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展览,揭露得痛快淋漓。《夜莺》中的皇帝和他的侍臣们连夜莺是什么也不知道,把牛哞蛙鸣当作夜莺歌唱;不欣赏自然界的真夜莺而把人工的假夜莺当珍宝,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安徒生假托了“从前某个皇帝”、“中国皇帝”,实际上讽喻的是现实生活里丹麦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她是一个废物》中,安徒生不用任何童话的外衣,直接揭露现实的市长和他一类的达官贵人。市长的母亲用甜言蜜语哄骗门第不配而与儿子谈恋爱的女佣人断绝爱情关系。市长则骂这女佣人是“废物”。有钱有势的市长“当天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上,大家将要整瓶地喝酒——强烈的好酒。”而女佣人喝几口劣酒取暖御寒,就被市长斥为“废物”、“酒鬼”,甚至骂整个“这个阶级的人说来也真糟糕”。《各得其所》(1853)中那拿农民作赌注并恶作剧地把牧鹅女推下泥沼以求开心的老爷,《恶毒的王子》(1840)中让士兵践踏麦田、烧农民房子、凌辱妇孺,到处搜刮财富、妄想征服世界、

小学语文 童话类阅读

小学语文讲义童话类阅读 童话类阅读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用想象、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把心中最美好的东西聚积起来,汇聚成另一个奇幻的世界。它具有奇妙的幻想,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内容,使人对故事情节充满向往,又可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深受儿童乃至成人的喜爱。 阅读童话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童话与写人记事的文章的区别。 首先,童话富于幻想,情节更加奇妙曲折,有趣味;其次,童话的语言一般浅显明白,活泼流畅,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第三,通话中一般会采用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让不会动的甚至没有生命的形象“动”起来,营造童话世界。 2.弄清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童话中都是有人物的,这些人物不仅包括人,还包括赋予人一样生命的动物、植物甚至机器等其他东西。 3.了解童话的基本情节。 生动有趣、离奇曲折、富有夸张和幻想特色的故事情节是主要的一面。 4.把握童话故事的中心思想。 许多童话故事的中心内思想在文章的结尾点出来了(一般是借人物之口——即所塑造的形象直接说出要表达的道理或中心),但也有一些没点,该怎样领悟童话故事的中心呢?这要求我们读故事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思考。 例题点金术 ⑴美戴斯国王从陌生人那儿学会了点金术,高兴地跳了起来,满屋子奔跑,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什么东西。他抓住一根床柱,它立刻变成了一根金柱子。他从桌上拿下一本书,手刚一碰,嘿!它竟成了一片薄薄的金片,他急忙穿上衣服,这衣服也就成了华丽耀眼的金衣服。国王从口袋里拿出眼镜戴上,谁知镜片已变成金片了,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⑵“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带来一些小的不便。”他想到花园去看看,在那里有许多盛开的玫瑰花,微风吹来,香气醉人,国王在花丛中来回走动,并毫不疲倦地使用点金术,一直点到每朵花,甚至连花蕊里的虫子都变成了金子为止。 ⑶随后,国王就回宫殿与女儿一起吃早饭。长桌上放着咖啡、面包、烤鱼等食品。国王倒了一匙咖啡给女儿,女儿接过来惊奇地叫了起来:“刚才还是个瓷杯,怎么一下子变成金杯?”国王高兴地对她说:“我已有了点金术!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一边说,一边将一杯咖啡送到嘴中,可他嘴唇刚一触到咖啡,咖啡立刻变成了金液,随即就硬化成一块金子。看到这情形,他不禁大吃一惊。他随手又拿起一块面包,但还没来得及掰开,它已成了金块。国王几乎绝望地拿起一片烤鱼,不用说,烤鱼也立刻变成了金子。 ⑷国王十分羡慕地望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面包和咖啡,就走到女儿面前,一面抚摸着女儿,一面请女儿拿片面包给自己吃。突然间,他心爱的女儿也成了一尊金像。 ⑸国王发疯似地大声喊叫:“陌生人,快来呀!快来救救我的女儿!”

四季童话 课文

《四季童话》 春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 春姑娘爱哭,一撇(piě)嘴就细雨沙沙。 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枝头的嫩芽。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 看,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听,小溪流拨响了无弦(xián) 的琴,叮咚(dīngdōng),叮咚…… 跳哇!跳哇!春姑娘快活地喊着。 小草扭动绿色的腰肢,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柳树扬起它夹满发卡(fà qiǎ)的长发…… 小燕子的剪刀舞,剪碎了彩霞,剪碎了波光,和(hè)着小蜜蜂愉快的吟唱。 呀!剪断了长长的风筝(zhēng)线……看呆了竹林里向上直蹿(cuān)的笋 芽芽。 夏 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 照得知了知知地笑,照得青蛙呱呱地叫,照得小狗吐出舌头睡不着觉。 照暖了河水,小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学游泳,摸鱼虾,痛痛快快得洗个 澡(zǎo)…… 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 他帮田野烤(kǎo)熟庄稼,他帮盐场烘(hōng)干盐巴,他帮遮阳帽、小花伞、冰镇汽水……把活儿找。 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瞧: 想请太阳帮忙,晒干卖冰棍儿阿姨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谁知却晒化了她一 箱的冰棍儿、冰糕、冰激凌…… 想给小学生一个晴朗的假期,偏偏热得小学生不想出门;那就甩一个响雷, 扔一道闪电,再稀里哗啦泼一场大雨,可又吓哭了胆小的姑娘…… 秋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呼——一阵大风,吹落了片片树叶。刷刷刷,下几场清凉雨,洗干净满树 满园的果子。 秋姐姐挎(kuà)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

摘下一个红苹果、一串紫葡萄、一挂黄香蕉(jiāo),又摘下甜橙(chéng)、梨子,还有老远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菠萝……篮子,越来越沉。 秋姐姐好累好累。可她顾不上,她要摘下一百种果子,做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送给月亮。吃了秋姐姐的月饼,中秋的月亮又圆又大。 中秋的月饼最甜最香!家家团圆的佳话,泡甜泡香了桂(guì)花茶。 冬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得很轻柔,很恬(tián)静,很均匀(jūn yún),很有层次。 这是冬哥哥在用雪作画。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 了小桥、流水、人家…… 光是白色多单调哇!冬哥哥想,要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 色的雪花,该多好哇! 冬哥哥急得团团转,转响了呼呼的北风,转晕了白白的雪花。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想问问,有没有把雪花染红染绿的办法。 别急,别急!小朋友出来了。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穿着色彩斑斓 (lán)的衣裳,溜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哦,真美! 冬哥哥说美,是夸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小朋友说美,是喜欢冬哥哥撒下的小雪花。

解读安徒生童话的创作风格

解读安徒生童话的创作风格 摘要:安徒生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立足儿童本位,用神奇的想象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象征艺术承载理想主义,把人生意蕴融合于 童话的创作之中,使他的童话成为了文学精品。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创作风格 19世纪丹麦作家汉斯·克利斯蒂·安徒生(1805—1875)第一个把作家个 性化的创作带进了童话,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是第一个对于童心世界进行深入探索的作家。他善于用饱蘸真挚感情的笔触描写童话环境和童话人物,儿童那充满生命、充满幻想、充满神秘的美妙的内心世界,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得到了最集中最精确的表现。他使童话的幻想带上了儿童幻想的特点,他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孩子们的生活,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儿童特色。这一切标志着真正属于儿童的童话的诞生。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安徒生这里走向成熟。 一、立足儿童本位 19世纪30年代,孩子还没有得到文学界足够的重视,很少有成人作家会尊重孩子的本性和他们感性而富于幻想的生活。当时的人们认为,童话应该是搭建在儿童教育和强制管教之间的一个桥梁。但安徒生却不这样认为。他的作品和童心接近,处处合于儿童的心理,贴近儿童精神。他把儿童从几个世纪成人艺术的苑囿中解放出来,以反叛者的姿态直面教育制度的桎梏和压抑,颠覆了当时的文学教条。从此,孩子们从无名无分的世界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安徒生给我们展示出了许多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男孩女孩:如好奇单纯的小伊达《(小伊达的花》)、顽皮捣蛋的丘比特《(调皮的孩子》)、勇敢天真的小男孩《(皇帝的新装》)等;后期则出现了更多的有血有肉的儿童,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性格和性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秉性和癖好,如好孩子迦马《(睡眠精灵》),毫无礼节的小女孩强盗《雪女王》)等。在作品中,安徒生赋予儿童以活泼、独立的角色,尊重他们纯真的孩子气和爱玩的天性。他对儿童幼稚、天真的本性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力,在他的故事里孩子成为了积极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不需要成人告诉他们什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向我们描写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课文:《冬阳.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在同步阅读中安排了以下课文:《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每一篇课文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纯真的美丽的故事,这些都是令人留恋和难忘的。 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组课文后,组织学生围绕“童年趣事”这个专题进行习作训练,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设计理念】主题: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索,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

《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人教版《同步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 【教学重点】 1. 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 2. 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同步习作的基础。 3. 同步习作《童年趣事》。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同步阅读教材 3. 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片刻,孩子们,童年正如这美妙的旋律,在我们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欢快地流淌着。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块糖果,一个玩具,一次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无限的快乐与追求。 孩子们,我们在四年级第二单元中,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一一(学 生齐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童年的纯真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年,一起来品味童年的滋味。 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童年。(出示课件)这是我们刚种下的一棵小树苗,相信通过我们努力,这棵知识树一定会开花结果,长势喜人! 二、主题回顾

小学语文课文《四季童话》

小学语文课文《四季童话》 春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 春姑娘爱哭,一撇(piě)嘴就细雨沙沙。 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枝头的嫩芽。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 看,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听,小溪流拨响了无弦(xián)的琴,叮咚(dīngdōng),叮咚 跳哇!跳哇!春姑娘快活地喊着。 小草扭动绿色的腰肢,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柳树扬起它夹满发卡〔fàqiǎ〕的长发 小燕子的剪刀舞,剪碎了彩霞,剪碎了波光,和〔hè〕着小蜜蜂愉快的吟唱。呀!剪断了长长的风筝(zhēng)线看呆了竹林里向上直蹿(cuān)的笋芽芽。 夏

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 照得知了知知地笑,照得青蛙呱呱地叫,照得小狗吐出舌头睡不着觉。 照暖了河水,小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学游泳,摸鱼虾,痛痛快快得洗个澡(zǎo) 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 他帮田野烤(kǎo)熟庄稼,他帮盐场烘(hōng)干盐巴,他帮遮阳帽、小花伞、冰镇汽水把活儿找。 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瞧: 想请太阳帮忙,晒干卖冰棍儿阿姨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谁知却晒化了她一箱的冰棍儿、冰糕、冰激凌 想给小学生一个晴朗的假期,偏偏热得小学生不想出门;那就甩一个响雷,扔一道闪电,再稀里哗啦泼一场大雨,可又吓哭了胆小的姑娘 秋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呼--一阵大风,吹落了片片树叶。刷刷刷,下几场清凉雨,洗干净满树满园的果子。 秋姐姐挎(kuà)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 摘下一个红苹果、一串紫葡萄、一挂黄香蕉(jiāo),又摘下甜橙(chéng)、梨子,还有老远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菠萝篮子,越来越沉。 秋姐姐好累好累。可她顾不上,她要摘下一百种果子,做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送给月亮。吃了秋姐姐的月饼,中秋的月亮又圆又大。 中秋的月饼最甜最香!家家团圆的佳话,泡甜泡香了桂(guì)花茶。 冬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得很轻柔,很恬(tián)静,很均匀(jūnyún),很有层次。 这是冬哥哥在用雪作画。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了小桥、流水、人家 光是白色多单调哇!冬哥哥想,要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雪花,该多好哇! 冬哥哥急得团团转,转响了呼呼的北风,转晕了白白的雪花。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想问问,有没有把雪花染红染绿的办法。

论安徒生童话的理想主义与象征艺术

论安徒生童话的理想主义与象征艺术一 不可否认,安徒生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因而他的创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作品有明显的理想色彩。 首先是主题的理想化倾向。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小克劳斯相比大克劳斯生活不富裕,他只有一匹马,而且还死于残忍的大克劳斯之手,然而他勤劳,虽然被迫为大克劳斯干活,心中却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并且为了自己摆脱贫困而依靠劳动和智慧在努力追求;他也善良,尽管祖母对他并不好,但她的死仍然让他难过;他乐于助人,在帮助农夫的同时,也使自己富有起来。大克劳斯因为比小克劳斯富有,便不公平地占有小克劳斯的劳动,他很贪婪,最终落得自寻死路的下场。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形态里,勤劳、善良,然而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的穷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很难的,而富有的人依靠自己的财富、地位、权势和贪得无厌的聚敛,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活得会更加有滋有味。然而作者却凭借自己美好的想象,改变了现实,让他心中的好人获得了幸福。(《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其次是表现形式的理想化。民间文学一般地具有理想化的成分,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日本的蒲岛太郎的故事等。作者在创作中借鉴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或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或以曲折多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或在事件本身蕴涵象征的意义等等,都包含着理想主义的因素。 《豌豆上的公主》中,一粒豌豆上面堆起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被子,公主睡在上面,居然弄得全身发紫,这在现实中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正是王子理想中的真正的公主。 一个退伍的士兵经过几次战争之后现在要回家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大笔的财富和一件法宝居然归他所有,然而他得了那只神奇的打火匣和丰厚的财富,并且随之得到了朋友,不过他的财富挥霍一空之时,他的朋友也随之而去;当他做着成为国王乘龙快婿的美梦时,他却成了等待上绞架的阶下之囚;不过最终结局是他被老百姓拥戴为新的国王,公主成了他的王后。(《打火匣》) 安徒生的童话主题之一是歌颂爱与美,《小意达的花儿》就是一个代表。《小意达的花儿》是一篇含义深刻而丰富的童话,是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创作出来的令人越读越觉有味的作品。“花儿”是美的象征体,小意达对花儿的精心呵护是爱的表现,王宫里的花儿和平民的花儿接吻和互道晚安,是平等友爱的象征,在作者看来,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因而可歌可泣,美是永恒的,美好的事物是不灭的,花儿说“明年夏天,我们就可以又醒转来,活得更美丽”,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与小意达葬花并希望她们在夏天长成更美丽的花朵,都是作者理想主义的反映。作品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分别代表着各自的群体,也都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作品的构思整体建立在小意达的梦幻之上,以美丽温暖的梦境对比丑恶冷酷的现实,这同样是象征艺术的运用,而梦境实际上就是作者的理想的寄托。 二

童话的功能及分类(精选.)

童话的功能及分类 一、童话的地位及功能 (一)童话在儿童文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传统形式。全世界重要的古典儿童文学作家,都写过一些优秀童话。这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思维总是与儿童思维相和谐、相亲近的,而儿童的思维方式就带有童话的特点,他们的游戏也时时显示着童话的色彩。儿童生活中的现实和幻想往往是很难截然分清的,他们几乎随时可以进入幻想的意境,而又随时可以再回到现实中来。他们往往靠幻想去填补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靠幻想去任意拉近自己和任何一个客观事物的距离。因此,对于与儿童心心相通的儿童作家来说,童话的素材总会不期而然地不断投入他们的怀抱,激起他们的创作冲动。这是童话之所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总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儿童天性喜好新奇、向往光明而又不平凡的事物,充满怪异和变化莫测情节的童话故事自然就深深吸引他们,在童话自由驰骋的幻想中,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儿童文学作家们当然会注意到这一现象,从而自觉地为他们所关爱的儿童创作童话。 (二)童话特殊的艺术价值在符合社会要求、满足儿童需要方面具有巨大的功效。 1.开启思想。童话其实是一种远距离的对生活的审视表现的结果。(1)童话对生活幻想性的反映,使其内容更有深度,更具深刻的哲理性。而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它对生活折射式的反映更接近生活中本质的真实,所以童话具有高层次的启智作用。而童话的特殊的艺术手段,最接近儿童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所以它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知识的传授最易于儿童接受。(2)童话对生活的幻想性反映,使其内容极具广度。因为童话有化复杂为单纯、化深奥为浅显的特异功能,所以童话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面远比小说要宽广得多。《汤姆的午夜花园》通过汤姆走进巴塞洛缪太太梦中的奇异故事,图画般地展示了巴塞洛缪太太的一生,写出了岁月催人老的沧桑感,表达了孩子们总是要长大的人生感慨。这样严肃的主题因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变得轻松了许多,自然潜入小读者的思想之中。 2.发展想象。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所以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幻想本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幻想是创造的开端。列宁说过:“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以说童话集中了人类最大胆的幻想、最自由的幻想、最优秀的幻想。它的读者长大后一定是最具幻想力、最具创造力的人。 3.培养美感。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儿童以巨大的美的享受。童话中的人物、童话中的故事、童话中的环境,被幻想笼罩着的一切都是美的。而童话的美,最集中表现在有色彩有节奏的意境美。冰波的《大海,梦着一个童话》开头意境的创造很有代表性。“当圆圆的月亮,微笑地望着大海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它的温柔。当清凉的海风,缓缓地、轻轻地唱起一支古老的摇篮曲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微微的倦意。它轻轻地和着海风的节奏摇荡起来,把雪白的浪花推上金黄的沙滩。大海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呵,我真想睡了,看那星星都在眨着眼睛哩。大海睡着了。月亮披上了白云的薄纱,海风还在唱着轻柔的歌。大海安静地睡熟了。”这是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灵纯净的美的意境。美的陶冶会使人变得纯真而高尚。 4.愉悦童心。童话是给儿童最大快乐、最多生趣的文学样式。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高尚健康的娱乐能使儿童精神净化、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具有极大的快乐因素,而儿童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剧了快乐的感受。 二、童话的分类 童话的样式很多,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类。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李利芳 (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从理论角度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童话的本质;儿童思维;原始思维;童年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3)02-0022-05 (一)质疑传统童话观 “童话”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与它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①《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 如果说,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本质认识有什么深入的话,那主要体现在1980年洪汛涛在其学术专著《童话学》里重新提出的童话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②洪汛涛的定义挣脱了传统童话观中对童话社会教育作用的单一限制,在对童话本质认识的潜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洪汛涛对童话本质的理解在其它两点上却与传统童话观一脉相承。这也正是目前童话本质研究的基本现状—— 1.以童话表层艺术特征来涵盖它的艺术本质,所以“幻想性”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童话不言自明的本质艺术特征;2.因童话本质属性的被遮蔽而导致对其艺术受众规定的褊狭,所以“儿童的”艺术受众规定性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论断存在的。而一旦把这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童话观放置于实践创作中去检验,就会发现童话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已滞后于了文学实践。除去不能发挥理论应该有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童话文本作最基本的解读与批评,也是力不从心。在那些经典童话作家作品面前,我们发现:第一,用“幻想性”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无法涵盖它的经典美学魅力、无法剥离其美学品质。第二,这些经典文本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的艺术受众并不单是儿童。当孩子在为“丑小鸭”的新生而高兴欢呼,在为“美人鱼”的死去而沮丧难过时,成人读者又何尝没有沉浸于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体味感悟生命的哲情呢?同样,哪一个孩子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心中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忘却呢?比之童年期,在生命的成熟期里,那些优美童话的精神指向才更易放射出光芒。那座静静安坐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多少年来以其经久不减的魅力久久的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不就是个历史的见证吗?第三,在经典童话文本中,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气质——想象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 Jour nal of Lanzho u U niv ersity(So cial Sciences)V o l.31No.2/M a r.2003 收稿日期:2002-06-13. 作者简介:李利芳(1973-),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童话教学

童话教学,润泽心灵的快乐 ___小学生学习童话后的乐趣培养 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根据低年级的儿童特点进行童话教学?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整体解读童话,充分体味童话的“想象味”,理性分析童话的“教育味”,适时把握童话的“生活味”。通过抓导入,促想象;抓语言,细品读;抓情景,促体验教出童话的语文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童真,呵护童心,留住童趣,引领孩子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来的作品。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在小学语文教材的低中年段中有许多精彩的童话,适合儿童的阅读特点,对于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据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阅读经验,调动起富于童趣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思维力,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要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充分诠释童话的意蕴。 一、童话文本的解读思维 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象而创作出来的奇异故事。作为儿童文学的其中一种文体,童话有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通俗易懂和具有情趣性的特点。童话教学要真正让孩子入情入境,就必须做到以孩子的视角解读童话,让童话与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神奇的种子。

分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分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格林童话》以《白雪公主》为例,《安徒生童话》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1、语言方式 《格林童话》在开头总是会以“从前········”这样的方式开头,《白雪公主》开头就是“从前,有一个王后坐在王宫里的一扇窗子边,正在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 但是《安徒生童话》就没有这样的固定模式,而是叙述现在发生的事件,《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天又快黑了。”直接进入故事。 《格林童话》的结尾总会是大团圆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的结尾是: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后,美满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他们一辈子都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安徒生童话》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是小女孩最终在平安夜死了。 2、形象角度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善恶泾渭分明,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存在中和,而且是以对立的方式描绘出了一个个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在故事中,坏人总是以失败告终,采用这种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善与恶的斗争,最终传达抑恶扬善的主题。《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是美丽与善良的化身,而她的继母,那个经常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的那位皇后,虽然不丑陋,但是她的心地不好,在得知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之后居然想到要把她杀死。总之,《格林童话》以这种善恶,美丑,真伪截然对立的方式,来凸显出主题,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爱憎分明,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品质的歌颂。 但是在《安徒生童话》中,主题并不总是以对比的方式凸显出来。美并不全用丑来烘托,善并不全用恶来反衬,真并不全是有伪与之对立。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了一种更加独特的前人很少用到的方式来表现主题,那就是故事的悲剧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仅靠一只小火柴来取得温暖,最终冻死在平安夜,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孩子柔嫩的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与感动。安徒生通过这种方式,让许多美好的东西一一被毁灭在读者的面前,而就是在这样的毁灭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含于其中的巨大的价值。 3、作者情感 童话的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童话研究当以民俗学为依据。他的概括用来形容传统童话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作为民俗学家的格林兄弟,与德意志民间搜集得来的古老的神话、民间传说,经整理,润色而成《格林童话》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奇幻与想象色彩。许多的故事也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被保留下来的神话传说,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自身有一些局限性,有一些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如封建思想,宗教迷信色彩。比如王子公主都是高贵典雅的,对下层人民关注不够。对上帝的膜拜等,有些故事中还有比较惊悚血腥的内容。比如《白雪公主》恶毒的皇后三次都想谋害白雪公主。虽然说经过作者的整理和删改,不适宜的内容已减少很多,已更趋向于富于趣味的传奇故事,但是其时代局限性还是可见一斑。 与《格林童话》的创作不同,安徒生本着专门为儿童写童话的意识,怀着一颗炽热真挚的童心,真正的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他的取材不仅仅限于民间神话传说,很多童话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更加贴近儿童生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关注语言特点,重视感悟 1.寻找“词眼”,以点带面。童话故事中,往往都有非常关键的词语,如二上《狼和小羊》一课中“争辩”一词,整篇童话都是围绕小羊与狼之间的争辩进行的。教学宜抓住“争辩”这一词语展开,可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再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第2自然段中“眼珠一转”这一词语,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动作,明白词语本身的意思;接着,讨论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眼珠一转,理解这个动作的内涵;最后,加上这个动作,想想狐狸的话应怎么读?这样,词语教学就达到了感悟语言的目的,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2.抓住“核心句”,前后贯通。童话故事的对话有趣生动,在这些对话中,常常会有一两句最核心的话,表达童话故事主旨,凸显故事所渗透的价值内涵。比如,二上《小鹰学飞》一课,小鹰随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这时,它是这样对老鹰说的:“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一句话有这几点需要学生感悟:一是省略号代表的意思;二是从“总算”这个词语,看小鹰的内心;三是句尾的问号,与小鹰第一次、第二次说的话中感叹号区别;四是结合老鹰的回答,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新

的认识。可以说,这样一句“核心句”,能把整个故事都串连在一起,教学也前后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二、把握情节特征,重视表达 1.朗读表达。借助植物、动物这些让学生可亲可感的形象,以不同的语言体现鲜明的个性。而朗读可将童话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因为不同的对话,人物的动作、神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朗读中将孩子学生带入童话的“有趣区”。比如《狐狸与乌鸦》一课中,狐狸三次语言各有特点,像第二次对乌鸦说的话,让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怎样说才能让乌鸦看一眼呢?这就需要在语气表达上下工夫,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不仅体验着学习的趣,也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朗读表达。 2.导问表达。童话故事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以总领性的提问,或是想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这是学生语言能力成长的好时机。比如《狼和小羊》一课,老师提问:“狼找了几次碴,小羊又是如何争辩的,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再如《青蛙看海》,“当青蛙到达山顶,这时苍鹰看到了,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告诉苍鹰,你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呢?”这样的导问,不是简单的对答,需要学生完整地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评价表达。让学生尝试着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问学生《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想尽办法,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喜欢这样的狐狸吗?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聪明和狡猾的区别,明白损人利己是不道德的行为。再如《狼和小羊》中,你是否同情小羊?一方面无辜被吃掉,值得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一、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童话”英语为fantasy tale,即“幻想故事”(金山词霸为fairy tale)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二、童话的起源: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以幻想为主要特征。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当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无法解释给自己带来巨大危害、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们就幻想在这强大的自然力背后,有一个能掌握和驱使自然的人,那就是神。人们凭借幻想去描述神的行为和生活,就产生了神话。随着社会发展,神话的表现内容不断扩大,发展到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希腊神话中,地母盖娅生天父乌位诺斯,普罗米修斯用黄土造成了血肉之躯,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人以灵魂等;我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攒黄土造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对神的故事的叙述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自己,萌发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意志的愿望,同时又希望自己也能像神一样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意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人们就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实现这一切,以此来排遣自己的渴望。由幻想造成的这种变异故事就是童话。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话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美好理想的方式。 创造神话与童话的幻想,都是以现实为依据的。神话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神,但不管千变万化,这些神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特征设计的,只不过形象是怪异的,力量是超人的;神话中的神化世界、鬼怪世界、天堂、地狱,都是按照当时社会来描摹的;神话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异的体现。童话中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童话中展示的神奇世界也都是源于生活而生成的。童话与神话根本的不同,是两者表现内容不同。神话描写神的故事,童话表现人的生活。童话有时也写神,但童话中的神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