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论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论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论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

良好思维品质》

红海小学葛华坤

习惯与学习紧密相联,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后,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独立思考应贯穿自主学习的始终。自主学习还应包括除此之外的自主表达和自主探究。

一、做为贯穿自主学习始终的独立思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创设情境

因为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教师要针对不同需求,灵活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触景生情,产生体验、感悟,达到明理、提升。

2、巧妙包装设问

巧妙、灵活的的设问,就是把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渗透在教师发问中,在情境和学生间架起一座桥。对于相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设问形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在质疑的技巧、效能上下功夫,才能激发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的感悟、明理。

3、学会欣赏学生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蜜,是很甜的东西,它还能粘住任何东西。”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学会欣赏、认可、赞同学生的所感所受、所作所为。“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老师期待着你的调查结果”“老师太佩服你了”“期待下次更精彩的你”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思考、提升。二、自主表达是让学生真正的高效参与、畅所欲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为教学提供保证。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这种课堂中孩子没有压力、敢说敢为、无忧无虑。充满自信的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高效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真情的流露,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

畅所欲言,勇于自主表达。

三、自主探究

赵亚夫教授说:“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

以上是我的粗浅认识。其实,我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摸索出了一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简述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录像、魔术、讲故事、歌曲、电影、挂图、模型、实物、表演小品等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把学生这些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开展学习。

二、结合经验,初步交流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身边的已知来认识内容,相互交流,寻找主题探究点。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

三、自主探究、互动合作

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丰富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发展。

四、感悟体验,明理导行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舞台中逐步体验感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不断熔炼,铸造完美的人生。

五、回归社会,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

内容的扩展。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旨在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实现知行统一。

小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呢?

一、沟通知识,引导联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的人能运用已有知识,把思维引向更广、更宽的未知领域,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思维非常广阔,他在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物理学等十几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沟通新旧知识,对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知为抓手,把新知纳入旧知体系中,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样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辨析概念,引导比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的人善于深刻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解题方法等进行辨析,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精心提问,引导多思,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人,往往不会墨守成规,拘泥于已有结论,而总善于独立思考、深探细究。

在教学中,教师上课不在于问题提的多少,而在于问题提得是否巧妙。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可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四、巧设练习,引导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思路闭塞,受旧方法束缚,只会从单一角度思考问题,而思维活跃的人往往能从新的角度、利用新的观点去考虑问题,能摆脱早已过时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的束缚,多方探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编制习题,引导学生求异变通,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做,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思维,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解题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也就是对经验与教训的反思。解题顺利时,要考虑解题过程的关键步骤用到了哪个概念、方法、结论;若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挫折,也要找到原因,是哪部分知识不熟悉造成的。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能从不同的两个侧面强化数学的有关知识,这是提高数学思维批判性的前奏;其次是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验和分析,推理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最后是考虑是否有其他的解法。

2、教学中经常进行改错训练

思维批判性的反面是无批判性,这也是许多中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常常表现为轻信结论,不善于或不会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一些改错题,让学生讨论改正,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的批判性。

3、在教学中经常提倡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以上我们就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教学思维习惯,讨论了五种主要的思维品质及培养方法。除了严谨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还有探讨性、独创性、目的性等。而这五种思维品质是最为重要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思维的严谨性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是在严谨性上建构的结实框架;思维的灵活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解题能力的高低,也是思维严谨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引申和发挥;思维的批判性则是其它四种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