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万方数据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张秋爽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刊名: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7)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

1.钟忧民陶渊明论集 1981

2.萧统陶渊明传·梁昭明太子文集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 2003

4.沈约宋书·隐逸传 1962

5.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1997

6.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朝鲜从陶渊明的性真心善看其归隐的和谐与自得-理论月刊2007(9)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而领会到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自得之乐,进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2.期刊论文张维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z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3.期刊论文王建平从阮籍、陶渊明看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河南社会科学2000(4)

归隐,历来被认为是道家的专利。其实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归隐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它对中国古代士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以前常被认为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阮籍和陶渊明,事实上正是儒家归隐思想的体现者。他们的生平和诗作所表现出的“时隐”和“道隐”,正反映了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

4.期刊论文蔡觉敏和谐后的不和谐--论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

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5.期刊论文范璠.Fan Fan兼济谋食归隐——试论陶渊明的人生之路-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2)

陶渊明有儒家"兼济"与"独善"的思想,但其中更多的是渗透着道家的"避世"和"全生"思想,其人生道路是从"兼济"到"谋食"再到"归隐".既然在乱世中"兼济"无成,只能求生,包括避祸与谋食.避祸是既避"人间刑戮",也避"天刑".而当谋食与人格发生冲突时,只能是归隐.陶渊明在归隐中借助诗与酒"顺物""游心",从另一意义上成就了自己.

6.期刊论文马智忠.陈才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8)

陶渊明的归隐历来引人注目,对其归隐进行探讨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仅从儒家思想出发.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炽畅,处于那个时代的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本文在玄风盛行的大背景下,结合其时仕时隐的经历,并与玄学名士对比,探索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7.期刊论文刘波.LIU Bo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探析-安康师专学报2006,18(3)

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评价.但元论是归因于道家思想的影响,还是责罪于社会的黑暗,似乎都有失偏颇.若对陶渊明出仕前的思想基础以及出仕过程进行解析,则可明瞭其辞官归隐的思想成因和社会根源.

8.期刊论文刘振伟公元四百零三年——论陶渊明的归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4)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公元403年所作的诗,占了其一生诗作的六分之一强,表达了其归隐的强烈欲望,结合陶渊明一生的主要经历,便可知其归隐的主要原因乃是晋室情结,而他决定归隐的年份即此年.

9.期刊论文贺正皖愿为垄亩民长歌怀采薇——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一首中看陶渊明归隐的必然-文教资料2009(21)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归隐田园并躬耕垄亩的方式,在乱世中找到了一条保真守性的途径并为后世所景仰.本文联系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复杂思想,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于从弟敬远>来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必然性.

10.期刊论文忻凌辰由陶渊明出仕与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

根据传统观点,陶渊明的个人思想和人格的魅力一直为人所推崇.认为他是中国历代以来文人的高风亮节和洁身自好的象征.同时,陶渊明的归隐,也被视为是他在壮志难酬的情境之下对于黑暗现实的自觉反抗.然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揭示陶渊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据此得以更好地了解陶渊明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145169.html,/Periodical_zgxwjy20090704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