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观看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清,什么是浊,在清与浊、正与邪之间到底该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清和浊常常形容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做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们既是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每天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为群众办事公正、公平,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二)

最近在看央视播送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鉴史问廉》,在看到《道德之择》时感触颇深。'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数千年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内容。历史上的廉吏,节目中讲到的杨震、羊续、张英、司马光、韩愈、于成龙等,都能够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慎微,节俭,做到了'清慎廉',毫无疑问,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德泽万世,千古流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党员干部,为国家之兴旺,为政治之清明,为个人之立身,都要坚定地守住道德底线,崇德重礼,直道而行。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在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之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消除贪欲,根治'四风'问题,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是生发威信的根本所在。德是立身之本,也是为官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总书记还在去年6月河南考察时讲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

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严格要求自身,既要求以法律为底线,也要在道德领域里作楷模。

常修为政之德,就没有什么可以弄脏你;坚守住道德底线,就没有什么可以诱惑你。

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

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说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

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6篇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6篇 篇一 20xx反邪教警示教育片《忏悔之门》观后感 单位组织观看《忏悔之门》,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女主人公李冬梅为了治愈身患重病的丈夫,不惜用“圣水”驱逐一切“邪灵”,以至于丈夫惨死。遭遇丈夫病逝、儿子丢失的双重打击,李冬梅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我要追随主神的脚步”,言语坚定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惨离奇,看过之后令人发指。 “让小可在学生中广传福音,她的美貌是神给的,她要用神赐给她的优势去广传福音,拯救更多的灵魂,舍去一切才能获得永生。”“当年我走丢了,妈妈好不容易通过主神的‘恩典’和‘神迹’才找到我”“我走丢了,‘守望主’就祈祷‘主神’找到我”……可怕的邪教组织竟然把魔掌伸向了青少年,在母亲、梅姨的影响下,陈可的精神被控制后,又向陈岩灌输着“神无所不能”的谬论。 面对陈可带回的陈岩,李冬梅曾有过母爱的闪念,无奈此时的李冬梅被邪教侵害很深,不惜变卖家当,一心追随“主神”、发展信徒。从短片中不难看出邪教的主要目的是诈取钱财,什么“大能”、“神化”、“世界末

日”……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歪理邪说。“守望主”正是看出李冬梅寻子心切,在李冬梅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利用其感情弱点,打出情感牌,用一些所谓的“神迹”蒙骗她,将她一步步引诱至邪教组织精心布置的陷阱中,被洗脑后的李冬梅精神完全被控制。 看到李冬梅的悲惨遭遇不由得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位同事,曾从事过几年的医疗工作。自从参加祭祀活动后,每每忙碌于募捐、筹款、聚会、传教、布道中,名目繁多的活动让她无暇顾忌家庭、孩子,甚至连工作也放弃了,她的努力和奉献也换回了一个教会组织者的头衔。入会两年后,换上了乳腺癌,按理说有着医疗工作者的便利加上平时耳濡目染了解的一些医学常识,患病后应该及时就医、治疗,而她却选择了“神”的意向,每天祷告、传教,拒绝问医、吃药,后来干脆吃住在教会,连家人都不见了。据说到最后,她受的皮包骨头,最后在教会“寿终正寝”,享年38岁,聊及此事不少人感到惋惜,可这条路是她自己的选择,殊不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否觉醒。 进入天国,得享永生,邪教让人迷失心智、走入歧途,邪教引发了一处处悲剧。单位之所以组织收看,旨在引导大家从思想上筑起一道反邪教的防火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实回过头仔细想一想,不难发现宗教和邪教的不同之处,就像主持人所言:邪教和宗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对社会的态度不同、崇拜的对象不同、理论学说不同、

廉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廉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作者:————————————————————————————————日期: ?

廉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上周,公司组织领导干部和所有党员共同观看了《鉴史问廉》和《小官大贪》两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看到这些反面案例,自我在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腐败变质,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最根本的还是内因,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偏离了正确方向,导致私欲膨胀,背弃了党的宗旨和做人的原则,这使我认识到加强政治领悟、提高素养的重要性。我觉得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 一是要谋大局,讲政治。管理干部作为公司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清醒的头脑,带头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跟党走、听党的话,对公司及上级组织下达的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要坚决执行,使管理工作始终与党同步、同心、同向。 二是要塑公正,讲奉献。公正是管理的灵魂。要忠实履职,提倡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创业精神,提倡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管理岗位上不甘落后,争先创优。要公平公正管理,不情绪化管理,不带有色眼镜管理,不徇私情,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日常的每项工作中,都能公平分工,公正办事。 三是要强修养,讲纪律。作为一名管理干部,要做到有德不失德,就必须得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清清白白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争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道德高尚、业务娴熟”

的管理干部。以崇高的追求、高尚的品德、高深的修养,来约束自我、锤炼自我,带动、影响身边的人,进而促进公司的和谐发展。 四要接地气,有原则。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管理干部,必须心系职工,只有足够接地气,才能真正融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才能像一名普通职工那样去工作去生活,才能远离贪腐,洁身自好。任何工作都得有原则,尤其是在管理工作中,避免不了因为私人感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持好原则,不能因为私人感情和个人欲望而做出丧失原则的事情。 以上是我个人本次观影后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警示教育专题片观后感

警示教育专题片观后感 警示教育专题片观后感 xxx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反腐败斗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以包括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内的正面教育,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腐败案例为教材的反面警示教育,都是防止腐败行为产生的“防火墙。”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涌现出了无以计数的的优秀儿女。他们是党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千百万党员干部永远学习的楷模。剖析王纯、李铁成案件的《蜕变》、《贿海沉沦》两部警示教育专题片,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目前,正值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学习先进人物、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昂扬我们的斗志。一、切实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一是每一个党员都应把理论学习放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不断充实学习内容,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全面准确领会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精髓上下功夫,结合本单位实际,自己应多学一些法律知识,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管理的行家。三是改进学习方法,制定详细的自学学习计划,坚持系统学、有的放矢的学。四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党风,有针对性搞好调研,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本着“求真、务实、创新、提高”的社区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开财源的基础上,注意精打细算,杜绝不必要的宴请,不搞超标准接待,加强后勤办公室的管理,为社区服务中心节约每一项开支。三、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坚持“四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应用党性原则和新《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在履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改造主观世界作为终身课题,坚定理想信念,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一是强化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3篇)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3篇) :时政反腐倡廉监察法国家监察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第一篇: 1月12日晚八点,我准时守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前,有幸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片中展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国家监察》以纪实的手法、鲜活的素材、光影的视角,生动讲述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故事,深刻展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忠诚是基准,干净是底线,担当是体现。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弄明白忠诚于谁,忠诚什么的问题,忠诚党和人民,忠诚理想信念。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喝的酒不喝,净化自己的朋友圈,时刻刀刃向内,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干干净净,防微杜渐,拒腐防变。作为年轻同志,要敢于挑担,勇于作为,充分履职,只争朝夕,才能不负韶华,不负嘱托! 专题片中首次曝光王晓光与他人约好接头暗号密谈等案件情节,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定力,也体现监察全覆盖的强大威力。纵观剧中”落马”官员的忏悔,都是从第一次越过纪律”红线”开始,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总有”决堤”的一天。任何大祸都是从小错开始,只有将错误想法扼杀于萌芽状态,才能杜绝党员干部因一步错走向步步错。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通过展示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例,感受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我们要继续坚定反腐败的信心,消减存量、遏制增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回顾安徽阜阳”刷白墙”事件,让人真切感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害。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赞扬好评。 一个个典型案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深的触动,他们严重违纪违法,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更让党和人民遭受损失。这就告诉我们切忌不能把权力当成谋求利益的工具,不义之财不要、不法之物不拿、不白之宴不赴、不净之地不去。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该片深入中国历史,试图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全片共8集,分别为《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六廉”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中华文明史。 《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大众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_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感谢您的阅读!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

党风廉洁教育纪录片观后感最新

党风廉政教育纪录片观后感 通过观看,了解到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利关、金钱关、美色关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我觉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通过观看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党中央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院下一步将从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篇1: 透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使自我在思想上受到了强裂的震撼和教育,看到谢昌贵、徐跃进、傅云生、扬峰、戴龙华、李晨峰、刘长泽、汤成奇等县长、县委书记贪污腐败,堕落为犯罪分子,成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罪人,他们的行为可耻,他们的结局可怜,他们的下场可悲。他们的犯罪过程,深挖根源主要是: 一是不注重领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导至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他们都身居要职,握有重权,替别人说话办事只是张口之劳,得到的却是优厚的回报,钱花不了,东西用不完。他们都成了一些不法之徒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目标,而且一旦击中便稀里哗啦不可收拾。为什么能这样?按他们自我的说法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平时很少领悟,即便学了也是应付公事,根本没有装进脑子里去。久而久之,便犯了迷糊,再也脑子不清醒了,以至于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权力观念严重错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我的东西,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他们个个为所欲为,根本不好监督,甚至把组织的监督看成是对自我的不信任,拒绝监督。他们替别人办事就得收钱,收东西。第一次都说是很害怕,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就习以为常了。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做得很跷。他们在一个县负责,把这个县当成自我的私有财产,愿意怎样干就怎样干,能够卖官鬻爵,能够为亲朋好友无原则的办事,能够对着下级大呼小叫,当奴才来用,只要有利可图的事他们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他们认为他们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因此,别人想监督也被他们的淫威给吓住了。 三是色胆包天、利令智昏,心存侥幸、贪赃枉法。片子中的这些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东窗事发那一天,此刻后悔也来不及了。铁窗内的痛哭流涕,声声忏悔,说什么都晚了。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正如陈毅写的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 四是缺乏监督机制,体制漏洞,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体制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这一段时间,我们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观看了廉政教育片,对我们进行了廉政教育,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腐败现象,更加意识到廉政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惩治腐败的必要性。下面是分享的2016年警示教育片观后感范文,欢迎借鉴! 2016年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一 近日,库车站派出所组织民警观看了《蜕变》系列警示教育片清水衙门里的“贪虎”、政治纪律-不可逾越的红线及《鉴史问廉》系列教育片,通过现场观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片中那些党员干部的悔恨。“一失足成千古恨”,看到是他们的泪水,看到的是他们对党、对国家的忏悔,更看到的是他们对家人的不舍和留恋。曾经的光鲜亮丽不复存在、曾经的高高在上永远逝去,留下的是罪恶、留下的是痛心、留下的更是满腔热泪。 观看中,尤以对片中克州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例记忆犹新,从克州市市长到朝觐办主任,涉及32名党员领导干部在朝觐事物管理工作中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事情波澜起伏,群众联名反映,最终获得恶果。在看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些党员干部在最先开始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丝毫没有纪律意识,想当然的认为安排几个人不是什么大事,

但就是这些点滴的触及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小事造成了直接的“蝴蝶效应”。这些小事就如同蝴蝶煽动的翅膀,而造成的龙卷风则是现在的牢狱之灾后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用以谋权时,勿忘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勿忘肩上承担的责任。 “反腐倡廉”四字精华的直接表现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意志”,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认识上存在意志不坚决、不深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思想上动摇、世界观偏差、底线思维模糊不清。作为新时期青年民警的我们,要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行动中的坚强意志,要及时从各类典型反面事例中看到“越过红线”、“碰触底线”的恶果,要在工作中去发现、去实现自我的优点和真正价值。人情世故,社会复杂,我们要从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做起,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看到的会是自己努力留下的痕迹,看到的会是自己的不悔和决心。 工作、生活、家庭、责任等等,我们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的会是种种挫折,有不解、有心酸、有委屈、有不舍,但不管遇到何种困境,我们只要坚守自己内心对将来成功的向往,哪怕存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 坚定自我,迎难而上,你会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016年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二 这一段时间,我们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观看

关于廉政教育学习笔记 《鉴史问廉》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关于廉政教育学习笔记《鉴史问廉》纪录 片第一集观后感 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有关专家认为,《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

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

警示教育片《国家监察》观后感五篇

警示教育片《国家监察》观后感五篇 《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感1 深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不正之风斗争,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各级党组织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重构政治生态工作艰巨繁重,就全国来看,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案不断被挖出,各类"污染源"还没有完全彻底清除。因此,要找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着力点,把已形成的良好势头巩固好、发展好,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坚持把党风廉洁建设和反不正之风斗争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切实当好、执行者和推动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管好负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洁建设和反不正之风工作,真正把党风廉洁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切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责任,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和组织协调反不正之风工作,督促检查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领导对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认为党风廉洁建设是顶层设计,或者是纪检部门分内的事,只要开了会、发了文、讲了话,应付一下,就算履行了责任。认真反思昆明市2019年度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合格的深刻教训,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责任意识警钟。只有从问责、明责、督责环节入手,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抓落实,形成责任追究倒逼机制,发挥责任落实闭环效应,方能取得明显成效,真正把党风廉洁建设和反不正之风工作深入推进。 问责须先明责。要依照相关规定,对党委主体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制定责任清单、划清红线底线,并用严格的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比如,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就说明单位党组织对规定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工作未做细做实,落实主体责任不力。那么,党组织领导班子就要负主体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负领导责任,党组织一把手负第一责任。责任明确,厘清边界,才能让党风廉洁建设做到履责有依、问责有据。而追责问责是落实主体责任的最后防线,也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强化责任追究才能让制度不至于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记录片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它揭示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倡导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通过观看,每一个党员干部在该片的好故事中都能得到深刻的教育。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

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有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任职故事,受到历代百姓的传颂和敬仰。许多与廉政文化有关的器物文化,比如说包公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等。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和律令制定方面,古代统治者也有很多积极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反腐败工作还有很多启迪。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鉴史问廉》通过拍摄这个跨度几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过历史上这些廉吏和贪官的对比,使人们从中得到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内心的“青天”观念不会变,被赋予了更为强烈的时代感: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一心为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重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要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000字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000字 篇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民族,科学上,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引领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潮流;文学上也是灿烂辉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享誉海内外;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更是高屋建瓴,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000字[专题]。昨夜CCTV9记录频道播出的《鉴史问廉》第七集《制度之重》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制度。 举荐制度:是古人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举荐制度脱胎于禅让制——舜帝就是被民众举荐而成为“三皇五帝”之一。舜因为孝贤在民间威望极大,后在历山耕田时,以德感召的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内就聚集成一个村落。尧帝年老,问四岳天下谁能继承共主之位,四岳皆推荐舜,成为舜帝。否则,舜的一生只能是一介农夫而已;历史上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是受到庞统的举荐,才有刘备“三顾茅庐”,拜为丞相。否则,诸葛亮只能是“草堂春睡足”的山野民夫而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是因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时,以《举贤良对策》而受到皇帝赏识,擢拔为重臣,否则只能做一辈子私塾先生;还有西汉名将陈汤,一战歼灭匈奴,

稳定了大汉的江山。但如果没有武安侯田蚡的举荐,很可能一辈子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 回避制度:河南内乡县衙内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是中国古代“民为贵、君为轻”为官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政治地位上,受到了历代皇帝的推崇,民间享有崇高的威望,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内乡县衙之所以能得到推崇,与内乡县官无一人是河南籍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回避制度的作用,官员异地任职是籍贯的回避,避免了团伙主义、家乡派别的产生。后来避亲、避近等制度的形成更是避免了家族式腐败的产生的可能。 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形成,隋朝是个开创性的年代,隋文帝是个开创性的人物,他“上台”后,下令每郡选三人考秀才,从此形成了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开创了文人政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写出了学子中举后的情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写出了底层民众因读书考试而能有机会改变命运的惊喜;人生三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题名时”,更是对科举制度的高度褒奖。纵观历史风云人物,几乎都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范仲淹,小时划粥割齑的苦读,长大后中举为相,因科举而施展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起八代之

2021年鉴史问廉观后感汇总三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汇总三篇 下面是为各位的鉴史问廉观后感汇总三篇,请大家参阅! 廉政建设,似乎听起来很高大上,离我们很遥远,只有和那些 ___才能能 ___起来。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廉政建设和我们息息相关,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胞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清廉更成为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道德的体现。 邪不压正,在中 ___价值观、道德观中, ___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 ___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在古代就有学生拜师时给老师送“束修”。皇太子、国子监生、四门学学生、律学、算学、书学学生拜师所送的礼物,都是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脡;州县学生仅须奉帛一匹,酒与修则相同。这些礼物包含着家长与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然而现在这种感情味

道却变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成为了“糖衣炮弹”每一次的 ___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 ___清明、 ___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作为一名教师的节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___ ___曾经说:“历史是最好的 ___。”最近,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历史就是一面逼真的镜子,历朝历代的兴衰,都遵守着特定的发展规律,而官员的廉政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 ___干部,确实应该以史为鉴,敬畏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一、以历史为镜子,可知群众心中永远有杆称。通过观看《鉴史问廉》,我们发现民间有许多群众自编的反映 ___污吏的戏剧、民谣等,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 ___的痛恨。包拯不持一砚归、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是如此雪亮。历史清楚地告知我们,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与我们各级官吏的作风具有最直接的关系。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 从2015年1月9日至16日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按照县里要求,我全部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形势、廉政风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和民族心理进行一次总结和认知,使人民群众增强对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还有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解剖,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历史课。 《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之中.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2015年元月16日

《清官之念》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

《清官之念》观后感 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同时也使我对历史和廉政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该纪录片回望了历史、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纵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历朝历代在廉政建设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廉政文化。“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随着荧屏上包拯的出现,这首歌自然地回荡在我耳边。《清官之念》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清官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探究,解读了中国人千年“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探寻了青天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意义。那就是人们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包公掷砚,表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民情怀;铡美案,表现了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刚正;包公立下的家训,则表现了他治家严谨的家风。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包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包青天是清廉和正义的化身。《清官之念》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个个清官的故事,感动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何为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两袖清风来去”的清官无疑。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心中装有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做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我们应该以历史上的清官为榜样,学习他们,以清廉之身守住自己的节操,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为***事业的发展奉献我们应有的力量,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3篇

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3篇 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1篇 《鉴史问廉》是一部廉政文化纪录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观看后,感想颇深。该片视野独特,以文化的视角梳理中华传统廉政资源,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主题鲜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内容,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清廉、勤勉、谨慎"。情节突出,以故事化的结构讲述全片,让我们在故事讲述中,得到警示和启迪,让每个党员干部有所感、有所动,是一部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骂名,是臭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的这句诗意义深刻,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3篇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3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用手中权力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韩伯成: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历史的镜鉴干部的警示 ——观看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体会 韩伯成 (2015年1月19日) 《鉴史问廉》这部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廉政文化纪录片成为当下热潮,本人观看之后受益匪浅。 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揭示廉政文化 《鉴史问廉》这部廉政文化纪录片,是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借鉴历史上的,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曾在河南任职,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如“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精忠报国”等,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同时,河南还保留下来一些与廉政文化有关的器物文化、制度设计和律令制定等,比如说包公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 这些珍贵的廉政文化如同珍珠散落在历史大海的深处,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文艺作品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又日渐增高,这部纪录片就是采撷之手,从古代的廉政文化里面汲取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权官吏、正心修身的一

些思想和做法,古为今用。 为何要反腐?自古以来,腐败有哪些表现、哪些危害和共性?历史上有过哪些令人震惊扼腕的教训?什么样的廉政是行之有效的?《鉴史问廉》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历史性总结与反思。反腐不是遥远的命题,而是每一位老百姓都关心的现实问题,有关切、有疑问、有探索,就要有回应、有解答、有借鉴。 笔者认真观看了这部连续剧,发现这部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发人深省,震撼灵魂: “圣相”李沆家里异常狭小,议事大厅的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留下“旋马家声”的故事;宋徽宗丰亨豫大,放纵欲望,为修艮岳劳民伤财,听信佞臣,最终换得“靖康之耻”;唐太宗李世民,经历隋炀帝骄奢淫逸而造成的乱世,建国后以身作则,并制定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腐,成就“贞观之治”....... 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也将腐败的危害以历史教训深刻展示,这也许正是该片在群众中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 二、该剧是贯彻习总书记中纪委五次全会讲话的实际行动 该剧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

纪录片《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纪录片《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海晏河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对生活的寄托和期盼。如何能做到在浊浊红尘中独守清廉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方面是告诫为官者应时时刻刻以国家责任和为民务实为己任,我理解为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顾炎武先生在《日

知录》中首发而又由梁启超先生提炼出来的最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 屈原为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不惜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维护了自己清白之身,使之不致蒙受世俗之尘埃。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散尽家财、起兵勤王之举更是成全了他舍身取义的壮举,另后人万事敬仰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张养浩的《为政忠告》字字珠玑,即使到现在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做事的范本。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与这些清如水的君子相比,历史也曾显现过一些浊如尘的小人:南宋奸相贾似道,即使他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本《促织经》又如何?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贪腐奢靡走上了末路。明朝的魏忠贤把持朝政六年,训练出一大批“东厂”高手,依然未能挽回自己穷途末路的潦倒命运。千百年来,清浊之辩,皎如日月。 诸葛亮在南阳武侯祠的《出师表》中,充分说明了汉朝兴衰的原因只在于是亲贤臣还是亲小人,。他还提出了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值得当世所有人为鉴! 清朝孙嘉淦的《居官八约》内容不长,仅有短短的42个字,但却概括了事君、共人、避争、藏功、止事、要言、守独、清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被后人看成是为官做人的八项基本原则,其地位相当于清朝的“八项规定”。而他的另一篇《三习一弊疏》也曾经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他所说的“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应该是谏言统治者要清廉、为民。他的“君子退而小人进”之说应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提醒,个人认为很值得一看。 清浊从来就是区分正与邪、廉与贪、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尺。激浊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