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_黄慧

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_黄慧

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_黄慧
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_黄慧

2013年第28卷 第2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8

作者简介:黄 慧(1975-),女,河南商丘人,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

一、简介语言和文化意象

语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套生物同类之间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和处理规则,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会以视觉、声音或触觉的符号方式来传递;狭义的定义仅仅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自然语言。语言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所以在有声电影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渲染电影氛围的重要部分。

文化意象则是在语言基础上发展升华,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和丰富的意义,是凝聚着整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 。所以不同的民族会产生不同的且独特的文化意象,因为他们所在的地域、生存环境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同一个民族只要一提到就会彼此间心领神会,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文化意象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即物象和寓意,其中物象是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信息意义和意象形成的载体;而寓意则是物象在特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

二、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构建

外文电影翻译的字幕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两种,而一般的电影翻译都是采用的后一种,也就是在保留电影原声的前提下,把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并呈现在电影屏幕的下方 。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外文电影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却又具有与一般文学翻译独特的一面,具体表现在:1.外文电影翻译需要简单明了,因为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般的外文电影翻译不能超过两行,每行不能超过13个字,显示的实践也是有几秒钟,但是要达到为观众传递电影和画面相关的信息的目的,所以外文电影的翻译必须简明扼要。2.外文电影翻译语言要注重通俗性,因为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接受者一般为普通人民,传播的范围越广越好,所以外文电影翻译需要兼顾观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做到通俗易懂,更好地传播国际文化。3.外文电影翻译要与电影画面、声音形成互补性,因为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但有电影文字翻译,还有电影画面、声音、配乐等等元素,所以这些元素的配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文影视作品。

外文电影的翻译需要做到“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众”,它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的高超艺术意境,重新构建新的文化意象 。外文电影的翻译过程就是文化交流、文化移植和文化阐释的过程,而文化意象重构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电影翻译手法。在进行外文电影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注重语言,而更应当注重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转换。在对外文电影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一般的翻译者对源语所传达文化信息的阐释受到其所处的译语或者母语

文化环境的制约,如果在翻译过程中的源语文化在译语文化中刚刚好对应,那么观众就能够通过翻译领略电影的文化内涵,反之则会出现误解。所以要做好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中寻求共性的工作,最终准确地传递电影的内容和信息。总而言之,在外文电影翻译中重构文化意象,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与观众沟通,达到使观众心领神会的目的。

三、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影响因素

1.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外文电影翻译的文化意象。电影都是艺术的综合体,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但是其翻译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包括各国的习惯用语、社会环境、民族风情,所以一般翻译者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翻译习惯进行。例如玛丽莲梦露主演的影片“Some Like Hot”,我国翻译者把它翻译成“热情似火”,但是英语中的“Hot”一词中文意思为热情的、任性的、充满情欲的,所以这个片名的翻译遵循了中国的文化因素,因为中国的文化不管是在意境还是在艺术气息上,一般都讲究唯美,并且人文情怀很重,也就是富有诗意。但西方国家的就不一样,他们讲究的是精确概括、富有逻辑性和个性,这就是文化差异所在。

2.语义差异会影响到外文电影翻译的文化意象。语言中的语义会存在差异性,有时候翻译过来的译文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外文电影翻译时并不能够把每个单词都翻译成中文,并且要保证在翻译时源语和目的语的语意相同,所以在翻译时就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转换,才能够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国外文化的真实传播,以及保证国内观众能够接受 。例如中外语言在用语习惯上有很多不同,需要灵活的处理和修饰,体现中国化特色,才能够更加吸引观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如电影Ghost,是一部讲述非常爱情故事的感人电影,如果我国的翻译者直接翻译成“鬼魂”,会被误认为鬼片,破坏了它本来的文化气息和所要传播的电影内容,但是如果翻译成“人鬼情未了”,不但体现了中国的神话特色,还会引起观众观看的欲望。

3.历史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外文电影翻译的文化意象。我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且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很多文化大片会吸引诸多国外电影爱好者的眼球,但是要真正的理解这一文化内涵还是很难。因为我国的电影里会有戏剧、书法、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等电影元素,所以外国的电影爱好者只有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和历史典故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实质的思想。比如说我国的一部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这本来是一部唯美的爱情故事,并宣扬了中国的文化、书法等,但是翻译成英语就是 “Flirting Scholar”,即正在调情的学者,使这部片子一下子掉了身价,显得那么低俗;还有一部外国电影“Pushing Daisies”,意思是“推进雏菊”,因为雏菊

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问题研究

黄 慧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重庆 400031)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影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向世界传递着各国的文化和语言,其已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文电影的引进让很多观众享受到了视听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和了解到了外国的文化、语言魅力和风土人情,所以外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构建是现在急需研究的问题,也是有效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外文电影;翻译;文化意象;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28-02

文化意象与翻译

海上译谭之五 文化意象与翻译 谢天振 前些日子应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之邀,赴南京出席他的四位翻译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一位博士生倪蓓玲的论文题目是《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该论文接过拙著《译介学》中关于文化意象翻译的论述,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比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三种不同的莎剧译本,对莎剧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作进行考察,颇有新意,我读后感到非常兴奋。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文化意象的问题,我大概可算是国内学界第一个。十多年前,我在一篇题为《文学翻译与文化意象的传递》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翻译者只要能把原作的信息斟酌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在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够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能传达出原作的基本信息,还要能传达出原作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总嫌美中不足,有时甚至还会有遗珠之憾。” 倪蓓玲的博士论文提供了好多个这方面的例子,使我具体感受到我们的翻译家在传递文化意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譬如,她在论文中提到在《威尼斯商人》的一场戏中,夏洛克的仆人朗西洛脱对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说,如果她不是为她的父亲下地狱,就是为她的母亲下地狱。在描述这一腹背受敌的两难处境时,朗西洛脱说: …Thus when I shun Scylla, your Father, I fall into Charybdis, your mother. 这句话里的Scylla和Charybdis都是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化意象,指的是位于意大利与西西里之间的两座岩石,内藏怪物,每日三次喷吸海水,致过往船只倾覆。Scylla和Charybdis因此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成为“险恶处境”的象征。朱生豪当时在翻译这句话时,显然更多考虑的是让读者看到译文就一目了然,所以译为:“逃过了凶恶的礁石,逃不过危险的漩涡。”而近年出版的梁实秋的译本则把这句话译为:“好像是我躲开了西拉,你的父亲,又触上了卡利伯底斯,你的母亲。”并在译文后面做了一个注解,交代了Scylla和Charybdis 这两个文化意象的出典及其含义。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还传递出了原作人物话语引用的文化意象。 再如,同样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女主人公鲍西娅受亡父遗命要用选择匣子的方法来决定丈夫的人选,这时她对侍女聂莉莎有一段话: If I live to be as old as Sibylla, I will die as chaste As Diana, unless I be obtained by the manner of my Father’s will. 这段话里又是两个出自希罗神话的文化意象――Sibylla 和 Diana:前者系阿波罗神庙中善作预言的女祭司的称呼。阿波罗爱上了意大利南部克米地方的Sibylla,答应让她活

生态旅游英文文献

Gee Journal 31.4457-465457?1993 (Dec)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Ecotoufism in the Small Island Caribbean Weave~ David B., Prof. Dl:, UniversiO, of Regina, Luther College, Regina, Saskatchewan $4S OA2, Canada ABSTRACT: Ecotourism-related strategies can serve to enhance the tourism industries of small Caribbean islands, which are presently dominated by a 3S (sea, sand, sun) product.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rinciples of Alternative Tourism can be applied to 3S tourism in order to minimiz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Secondly, diversionary ecotourism opportunities can be promoted to diversify the tourism product, thus providing a nature-oriented alternative to resort-based tourists. Thirdly, regional ecotourism, catering to ecotourists, can be fostered in mountainous interiors, peripheral islands, undeveloped coastlines, rural agricultural areas and in offshore reefs. A fourth strategy, exemplified by Dominica, entails a comprehensive ecotourism approach for destinations in which 3S tourism is undesired or unsuited. Introdactien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has attract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terest among both academics and non-academics since the term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mid-1980s (see for example Boo t990; Goriup 1991; Lindberg 1991; Nelson, Butler and Wall 1993; Whelan 1991; Ziffer 1989). In a frequently cited definition, Ceballos-Lascurain (1988) characterizes ecotourism as Tourism that involves travelling to relatively undisturbed or uncontaminated natural areas with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ing, admiring and enjoying the scenery and its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as well as any existing cultural aspects (both past and present) found in these areas. While this definition is useful in st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of ecotourism, it is clear that the term has also co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 f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llectively define an "alternative tourism" (AT) paradigm (Dernoi 1981; Krippendorf 1987; Singh, Theuns and Go 1989). This paradigm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ass tourism" (CMT), which has been criticized as an often inappropriate form of tourism, especially for smaller destinations. CMT characteristics, outlined and contrasted in Tab 1 with the AT model, tend to appear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s of a destination's cycle of evolution (Butler 1980; Christaller 1963; Stansfield 1978). With respect to accommodations, attractions, market and economic impact, the argument can be made that ecotourism and AT are merely other names for the early "exploration" stage of the resort cycle, when relatively unspoiled areas are opened up to further tourist incursions by a few pioneer travellers. However, as pointed out by Weaver (1991), what distinguishes this "circumstantial" AT from "deliberate" AT is the lack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which attempt to ensure that the activity is maintained at environmentall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sustainable levels. "Deliberate" ecotourism,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very" much associated with intentions of identifying and working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a particular area, and o f dis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a CM T product where it is deeme d to be undesirable or inappropriate.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ecotourism case studies, based largely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is not surprising in light of deliberate ecotourism's status as the fastest growing form o f tourism (Whelan 1991). For example, Dearden (1989) and Zurick (1992) examined the p h e n o m e n o n of mountain trekking in Nepal and northern Thailand respectively, while Boo (1990), and Fennell and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浅谈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一)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量的外国影片被引介到中国,在娱乐人们眼球的同时,也促进着人们对于影片欣赏水平能力的提高。国外影片的引进,也刺激了另一个新兴领域—字幕翻译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英语电影的字幕特点,以期提出一些翻译策略。【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入,一大批优秀的外国影片被引进到中国,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国外影片的引进,带动了英语字幕翻译需求的增长,然而,关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标准始终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影视作品是剧作者根据自身生活的经历或经验创造而成,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语言对白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对英语电影翻译时,应把握住其特点进行翻译。 二英语电影字幕的语言特点 1口语性 以剧情为主的影视作品一般主要是靠角色之间的互动来展开情节,这种互动一般以对话来呈现。既然是对话,就是生活中浅显易懂的日常口语,即简短、直接、生动,并且含有较多的非正式语及俗语等。 2文化性 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译制片本身就属于艺术的二度创作,目的就是向目的语观众介绍国外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3服务性 英语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如果把一段字幕抽取出来,单看其内容,是无法了解其真正涵义的,而其最终目的决定了字幕的服务性的特点。 4时空受限性 既然字幕不可能独立于画面和声音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其在时间停留和空间安排上都受到限制的特点。一方面,它不可能象书本上的文字一样长久停留在同一处,静止不动。随着与其语境相吻合的画面和声音的消失,它也必然消失,被下一句字幕所取代,即字幕瞬时性的本质。另一方面,字幕的空间存在也受到较大限制。影视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字幕作为并非必要的一种后来添加物,其存在的前提便是不能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字幕的排版也必须符合审美标准。在长期的字幕制作实践中,字幕的外观效果形成了较统一的评判标准,字体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另外,每一句字幕的长度也受到限制。由于画面是一闪而过,字幕停留的时间较短,往往只有两三秒甚至更少,因此内容不能太多。同时,是否添加标点符号,哪些标点可以省略,哪些不能省略,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考虑。

企业文化外文参考文献

Corporate Culture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is formed in the long-term of the ven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mong the enterprise staf. They cultivate the common goal, the highest value standard, basic beliefs and behavior. It contains a very rich content, including business philosophy, value concept,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morality, group consciousness, enterprise image, enterprise system. Its co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and values.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culture 1.Enterprise culture affects the enterprise’s life Culture is informal. But it exist everywhere and every time. In the developing of an enterprise, things informa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formal, software is usually more important the hardware. This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 of modern economy, but also the outcome of enterprise culture’s effect in long tim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pirit of the enterprise, is the power that drives the enterprise developing, and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enterprise to get the growth of it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needs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ca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 any case, there will be no long time development without culture’ support. 2.Enterprise culture builds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The 1960’s the core content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technology , in the 70 s, it is management, in the 80’ s, it is marketing, in the 90’s, it is the brand, and the 21’st century the cor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the culture. Enterprise's short-term prosperity can get in so many ways, but the enterprise long time growth can be only from the power of the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the effect of suitable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enterprises is huge, because it has infinite driving force on the staff. The spirit and ideas is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s culture. When a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establishment, it brings the wisdom of the group, th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fresh vitality, this is equivalent to for enterprise with a powerful engine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an uninterruptedly supply spiritual power for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e best way to mobilize the staff of an enterprise. It brings staff home feeling in their work. It is the resource of the cohesive power inside and the expansionary force outside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ncept of brand culture Brand culture is the core of brand value, it include the value concept, grade, appeal, express feelings of the brand, the value of the brand culture is that it brings items of the brand to the flourish spirit world of human being. Brand culture not only can bring people good feeling but als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brand. Brand culture mainly has three level content: the first level is the brand value system, which is made up of a series of concept of brand owners and operators,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quality concept, management concept, service concept, social concept and so on;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behavior model of the brand, includi ng the operator’s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 development means, transmission channels, service mechanism and attitude, etc. The third level is the brand in the visual image level. This aspect mainly includes the name of the brand, brand appeal, brand identification, product external image and so on. The br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译文 标题: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 亚诺什学院 - 布达佩斯经济科学大学 作者:塔玛拉拉茨 - 拉斯洛坡格左 引言 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部分,这在匈牙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国家没有壮观的自然景观,没有海滨、高山、雨林、珍奇动物的情况下,迷人的村庄、温泉、河流和湖泊这些旅游资源可以利用起来。优美环境与当地人们传统的热情接待相结合,能够提供给游客愉快的体验,让游客在安静的环境中得到放松并且欣赏到文化景观。 一方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匈牙利旅游资源呈现多样化,使国家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如果乡村旅游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在其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就要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如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监测来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且通过提出匈牙利乡村旅游指标来了解被认为是这种类型的旅游的目前情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的布伦特兰报告中关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发展,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旅游业是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1997年世界各地国际运送超过6.17亿人,年收益产生448亿美元(WTO,1998年),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1996年产生生产总值3153.3亿美元,为255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参与生产应用程序。旅游业生产值占到世界10.7%的国内生产总值,766亿美元用于投资应用程序,每年都

从文化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

从文化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随着全球化和电影业的迅速发展,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简要概述了影视字幕及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分类,从翻译的归化、异化、顺应法入手,对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经典片段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及如何处理好源语和译入语的关系,以期减少文化差距,促进文化交流。 标签:电影字幕翻译归化异化顺应论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应运而生。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国际影视作品,电影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翻译领域的重视。作为翻译界的一个新兴领域,字幕翻译通过为影视作品配以字幕,使电影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电影字幕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影视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把源语文化通过恰当的译语传达给目标受众,因此,正确处理好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 一、电影字幕的分类及特点 电影字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语言学角度看,字幕翻译可以分为内字幕翻译和语际字幕翻译。前者主要负责把话语转换成文本,与此同时,说话方式发生改变,而语言本身未改变。语际字幕翻译是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把源语译为目的语,并将目的语同步显示在屏幕或图片下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通过欣赏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不同的风俗文化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有时把这种字幕翻译称为“对角字幕翻译”。(Gottlirb H,1994)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为语际字幕翻译。 从内容上看,鉴于原文本的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电影的字幕翻译可分为显性电影字幕翻译和隐性电影字幕翻译。从形式上看,字幕翻译可以是双语影视字幕,字幕的形式分为两行,一行为源语字幕,另一行为译语字幕。另外,字幕翻译也可以是单语影视字幕,其特点是只显示出一种语言。(刘靖之,1991)电影字幕翻译也可根据电影作品的类别而进行划分,如纪录片翻译、公益片翻译、故事片翻译等。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电影字幕翻译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钱绍昌呼吁翻译界重视影视翻译,同时归纳了影视语言的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等几大特点,(钱绍昌,2000)这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归化、异化、顺应论综述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是翻译的表

电子商务企业文化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文化的再造 随着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大规模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文化随之产生,它在一个企业在产生的一种新的价值观,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从新整合,在为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对已有的企业文化发起了挑战。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变革,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均发生了彻底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主要见证。广义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务、竞争精神和整体形象。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面对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信守的、为争取事业成功的一套非正式规则。它表明企业奉行何种管理哲学,以及企业通过管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成为公司员工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企业文化的本源问题是如何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它的要义就是怎么使企业能够有效的整合资源,以达到对外部的适应性,使公司在竞争中生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能够对外竞争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并能根据环境变换做出迅速反应的行为方式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根据外部竞争的环境需要而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应促进这一能力系统的形成,并维持好这一能力系统。中国的许多企业例如海尔、联想等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发展了一整套公司理念、经营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形象和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现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_薛正花

影视翻译MOVIE LITERATURE 2012年第24期/电影文学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 ■薛正花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 要]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形式。电影翻译就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以达到原作和译语观众之间沟通的目的。处理好电影翻译的文化意象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译者在进行电影翻译的过程中, 不但要考虑到电影的艺术性,还要考虑到电影翻译受诸多因素限制这一特殊性。电影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这就要求译者在电影翻译中对文化意象做恰当的处理,才能使译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关键词]电影翻译;特殊性;文化意象;翻译方法对外国电影的翻译从开始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些年里,电影翻译工作者带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为国人送来了异域的风情和文化,在这些优秀的译制影片中,不仅注入了翻译工作者的汗水与希冀,也浸润着广大观众的好奇与体味,这些伴随着语言的交流翻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有鉴于此,本文将从电影翻译的特殊性、文化意象及其表现形式、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对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做一阐述。 一、电影翻译的特殊性 从电影翻译中我们认识到,电影语言的翻译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电影语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要反映电影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等要求,还对翻译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对电影语言进行意象处理时不能与一般文学作品一视对待,更应该结合电影语言的特殊性来展开翻译工作。 (一)从译语观众出发,来满足其对电影翻译的真正需要电影艺术所要表达的意象与一般的小说、诗歌、散文不同,它更强调与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我们在阅读小说、散文时,不用担心文字会即刻消失,可是当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如果我们在看演员的表情和听对白时,如果不能及时看完字幕,那么这些翻译文字将会转瞬即逝,所以,译语观众对电影语言的翻译需要做到明白易懂,只有以译语观众的实际需要为中心,才能给译语观众带来认知外国电影的观赏体验。 我们知道,单纯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时通常会采用更多的文字化的语言,以增强文学语言在用词上的优美与典雅,而电影语言却更加注重电影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强调语言的口语化特点,所以,在对电影语言进行翻译时必须尽可能地做到译文通俗、易懂,让更多的观众都能够在观赏中不产生理解的障碍。 (二)结合电影翻译的实际区别对待影片配音和字幕翻译 在对电影语言进行翻译时不外乎两种思路,即字幕翻译和影片配音,从字幕翻译的技术要领出发,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对待,考虑到字幕应该与电影所反映的图像进行恰当的同步,为此,字幕在屏幕上通常需要停留2 3秒的时间,以确保观众能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字幕上的文字所表达的信息。空间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在电影屏幕上所要容纳的字符数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英文字幕的长度不能超过35个字符,同一句话的文字表达不能超过两行。而配音翻译却需要重视对画面 人物的口型进行匹配,即所谓的“对口型” ,由于在配音翻译时需要根据屏幕人物口型的时间长度上进行恰当的调 整译语长度,并能够照顾到每句台词的第一个音节与最后一个音节要考虑到人物口型的开合,所以,根据对配音及字幕翻译的不同,灵活处理好相关的技术问题是电影翻译适应译语观众的首要前提。 二、电影翻译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及其具体形式 意象是文艺美学中的概念。意象的基础是“象”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形象,而文化意象所表达的是由具体的物象和抽象的寓意来构成,通常所说的物象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具体实物,它可以是一件物品、一种动物、一种图形,甚至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人们在自然界由于特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凝聚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对民族的各个时期的图腾以及传说,由于不断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出现,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代表的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意义,与其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从而使得同民族的人们很容易从中得到精神的一致与沟通。比如我们常讲的一句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一根稻草,也会让一头骆驼在得到负载极限时将它击垮,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某事或某物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其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因对生存的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意象中,每个民族都沿袭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象。 三、对电影语言所表达的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 关于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国内学者发表了各自不同 148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为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特性国内外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 [1]。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 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势和全球问题》中提出,21世纪世界服务经济的领导产业,主要是电信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三种主要的服务业。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生态旅游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旅游业中一种宣传主题明确,生命力旺盛的旅游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先对生态旅游做一回顾。 1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生态旅游英名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首次提出的。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观光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观光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4]。它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生态学已超过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人类普遍的思想和原则。在生态利益优先的趋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用生态学原理,设计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实施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旅游的

电影字幕文化词语的翻译-2019年文档资料

电影字幕文化词语的翻译 一、文化词语与电影字幕翻译 文化词语就是指蕴含特定社会文化意义、含有特定文化信息的词语。文化词语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变革等密切相关,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文化词语在语言中随处可见。 电影字幕翻译包括三个基本特点:瞬时性、通俗性和综合性。瞬时性是指电影字幕翻译中没有加注说明,因此要求字幕翻译简洁明了,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观众的理解和接受。通俗性是指电影字幕翻译需要通俗易懂,尽量使用口语语言而非书面语言。综合性是指电影字幕翻译需要能够和影片中人物表情、肢体语言、动态画面等因素相协调。众所周知,影视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字转换,更是一定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因此,任何一部电影中都包含了一些特殊文化信息的文化词语。这些文化词语会受到接受文化需求的制约,使观众难于理解和接受。如果电影字幕翻译力图在母语中尽可能地传递源语影片中的文化信息,保留原片的风格,就必然需要采用涉及文化翻译的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策略。 二、归化与异化 归化是指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 策略。归化翻译要求译文既要克服语言障碍,又要克服文化障碍,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尽可能使源语文化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

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是指在翻译中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的翻译 策略。异化翻译提倡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异化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 三、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文化词语的翻译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伯蒂)由于身患口吃,致使他无法在公众面前演讲。伯蒂因为无法治愈口吃感到既痛苦又失望。在妻子伊丽莎白的介绍下,伯蒂结识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莱昂纳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信心消除了伯蒂的疑虑,伯蒂开始配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两个人也渐渐成为朋友。然而,对于自己是否顶替哥哥爱德华王子继承王位的问题,两个人意见发生了分歧,不欢而散。伯蒂的父亲去世之后,爱德华王子主动放弃了王位,伯蒂成为国王乔治六世。伯蒂这时明白了莱昂纳尔的良苦用心,两人在伊丽莎白的撮合下又重归于好。在莱昂纳尔的协助下,伯蒂终于战胜了自己,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圣诞节演讲。该片是一部反映二战前后英国皇室生活的影片,无论从画面和语言上都赋予了浓厚的英伦风格,影片中包含了一些能够反映英伦国家生活的文化词语,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两种翻译策略在处理文化词语方面的应用。 (一)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文化词语的归化翻译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_朱元

学院派批评 摘要:意象(imagery )指的是能够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文化意象是伴随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承载了特殊文化寓意的表达方式。由于中西方在审美价值、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熏陶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恰当而得体的传递文化意象,是每一个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汉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意象的三种方法,即意象复制,意象增补,以及意象置换。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扩充现代汉语语言,在使读者感受西方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忘传承悠久的东方文化特色。 关键词:文化意象;意象复制;意象增补;意象置换 1.引言 意象一词原本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用语,是一个复合概念:意是思想观念,象是事物形象。物象(Physical image)与寓意(Con -notation)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伸意义。寓意强调的往往是语言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语言在读者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引发的联想和心理活动。意象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侯维瑞,1998)。文化意象(cul -tural imagery)是蕴涵文化意义的意象,它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方梦之,2004)。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具有相对固定的 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谢天振,1998)。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在审美价值、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熏陶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更好的传递意象以体现其中的深层寓意很值得我们关注。朱光潜先生(1984)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孙致礼(2002)在处理异域文化归化和异化的度上坚持文学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要竭力保存‘洋味’,二要尽量避免‘洋腔’。在传递文化意象的时候,译者应当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使源语文化尽可能地等效再现。 2.意象复制 意象复制是指将外国文化意象直接引入汉语。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很多西方文化意象以及被中国读者所接受,不需要进行解释和加工。那些已经完全融入汉语词汇的外来文化意象包括:鳄鱼的眼泪(croc -odile tears ),橄榄枝(olive branch ),酸葡萄(sour grapes ),象牙塔(ivory tower),乌托邦(utopia ),潘多拉的盒子(Pando -ra ’s box ),达摩克里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 )等等。这些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语汇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现代汉语语言,填补了汉语语义方面的空白,为汉语修辞开拓了新的境界。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候汉语里有与外来文化意象完全等意的其它表达方式,但是在翻译文化意象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一种文化意象是否能在另一种文化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果,读者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而对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文化及文化现象重视不够,忽略了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例如,将“meet one ’s wa -terloo ”翻译为“败走麦城”固然很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历史文化事件的了解,“遭遇滑铁卢”反而显得更自然些。事实上有时候外来的文化意象反而比传统的文化意象更容易被接受。随着近年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断背山》的热播,“brokeback love ”也被赋予了特别的内涵。“brokeback love ”到底应该怎么翻译也就成了一个问题。中国倒是从古代起就有一个与“brokeback love ”形似意同的说法“断袖之恋”,讲得是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后代人于是就以“断袖”来暗指同性恋现象。只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只晓得“断背”的来由,而不解“断袖”之意,因此翻译为“断背之恋”不仅形式一致,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3.意象增补 能够直接将外来文化意象复制过来固然很好,只是很多时候语言转换并非字当句对,由于文化熏陶和传统价值取向的不同,那些载有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的语言现象往往到了另外一个语言里面便丢掉了其文化内涵,造成了意象的缺失。这时就有必要在复制意象的时 □朱 元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 ·文化意象的英汉翻译 · 11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