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提壁》壶的魅力

浅析《提壁》壶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255398.html,

浅析《提壁》壶的魅力

作者:冯健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吴山先生编着的《中国紫砂辞典》中如是论断:“因壶作提梁,盖面似古代玉璧,故取名“提璧壶”。色泽紫中泛红。提璧壶主要由微曲线构成,每根线的起始与消失,每一边线的转折,每一结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经刻意经营。

关键词:紫砂;提璧;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38-01

一件优秀的紫砂陶艺作品,它能产生一种使人百看不厌的吸引力,以至于令人一掷千金、如获至宝,除了它那精致的制作技艺和完美的实用功能外,它还焕发和蕴含着一种深邃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紫砂陶艺作品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陶艺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但是形成陶艺风格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人的学识涵养、技艺功力、审美能力和人品个性等等。

从源远流长的宜兴紫砂发展历程中,仅以紫砂壶这条脉就不难看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制壶名家承上启下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壶艺风格。常州词派创始人陈维崧(1625-1682年)从审美情趣描述赞赏紫砂器是“砂粗质古肌理匀”,十分形象而又真实地道出了它具有的现实美与质感美。向来紫砂陶与文人墨客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浙江绍兴人徐渭,生于1521年,卒于1592年。他所作《阳羡壶论茗》一诗中有:“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壶)买宜兴”之句。徐渭的买壶题诗又说明了刚刚进入工艺品阶段的紫砂器与文人名士的情缘,确实是“出世不凡”之品。它还说明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紫砂器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的本质以及对它的胎质肌理的认识。

整壶圆线互济,造型大方简约,细节精致不凡,一丝一毫的细微刻画,使得整器舒缓润泽,更显玲珑体态,叫人览之悦目舒心,爱不释手。在泥与火的淬炼下,显得温润如玉。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徽浮雕定型设计者高庄从北京到宜兴与顾景舟交友,他们以紫砂陶优异土质及适用功能,精心合作设计提璧壶。提璧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此壶是当代紫砂壶艺术珍品。

吴山先生编着的《中国紫砂辞典》中如是论断:“因壶作提梁,盖面似古代玉璧,故取名“提璧壶”。色泽紫中泛红。提璧壶主要由微曲线构成,每根线的起始与消失,每一边线的转折,每一结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经刻意经营。壶盖严密合缝,壶纽大小得体,壶嘴舒出自然,提梁贯气有力,壶身雍容大度,壶底稳妥安适。整个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带刚。集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于一体,五美齐备,神气韵皆具,堪称壶中一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