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测试(高一地理)

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测试(高一地理)

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测试(高一地理)
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测试(高一地理)

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测试(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

A.成都B.合肥C.兰州D.重庆

2.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①④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6.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7.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8—9题:

8.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9.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10.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

A.城市住房紧张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水体污染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1.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

工业化进程常用人均收入水平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

等主要指标比较分析。我国衡量工业化水平高低,更多的是采用非农业生产的劳

动力就业比重作为指标。改革开放20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

的1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04年浙江省人均

GDP为2893美元,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B.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

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

D.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

13.下列关于协调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

B.分步骤发展大、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

C.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

D.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的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

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警戒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15.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

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已知某城市中的住宅区与工业区规划合理,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图的指向标应该是()

17.该图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

B.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D.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

18.关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B.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C.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四级D.这样设置是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来设置的

19.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20.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1.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22.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

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 a—d—b—c

B. a—c—d—b

C. d—b—c—a

D. c—d—b—a

24.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 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读图,回答25~26题。

25.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住宅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B.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住宅区⑤文教区

C.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D.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住宅区⑤文教区

26.从影响该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B 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D.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27.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拓宽所有道路

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28.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3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凝结核多,使城市的降雨增多

B.大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物质容易被风化侵蚀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29.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挤发表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筑大型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小公共汽车压力②禁止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和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的流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0.不属于城市化主要标志的是()

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综合题

31.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____ ______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

31.(1)_____处,形成原因是:。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

3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

、。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污染、_________污染、

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5)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以下是“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在中心城市和郊区比重的变化(%)”和“1951年至1961年伦敦人口变动图”,请根据资料完成有关要求:

(1)请说明美国和伦敦居住在城市中心人口和郊区人口的变化特

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带来的好处。

(2)在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1-5:6-10:11-15:

16-20:21-25:26-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word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 化》知识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 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 山地 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 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 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 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 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 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完整版)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城市与城市化 (2019 ·全国Ⅱ卷)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 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 2001 年相比,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答案】 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 题详解】 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 城市为上海、 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Ⅰ型, 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 ;读右图, 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 南京、 合肥没 有临海也没有海港, 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 B 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 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 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 【2 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 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 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 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 、C 、 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 【3 题详解】 读左图, 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 型变为Ⅱ型) 、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 比,邻近上海, 与上海距离都较近, A 对;上海 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 因此职能、 城市性质不同, C 错;城市级别不同、 规模不同, 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 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 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 劳动力资源、 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 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 B 、D 错。 D 对。 池州、宣城、舟 西部,舟山位 不同方向, B 对。 由Ⅱ型变为 图可知这些城 等城市,其中盐城和 上海的东南部,以上 总体分布为西部多、 为核心的长 、扬州、嘉兴( 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 2019 ·北京卷) 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城市化》

第2课时城市化 课时训练融知识提能力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城市化及进程1、2、3、4、6、7、1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8、9、10、11、12、1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2013江南十校联考)不同时期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较大,美国地理学家J.S.Adams按照交通发展的特点,把北美城市形态的演变划分为如图中A、B、C、D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的是步行——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电车时代(1890~1920年)、游憩型汽车时代(1920~1945年)、小汽车和高速公路时代(1945年至今)。其中部分城市经过四个时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成为大都市。据此回答1~3题: 1.不同交通时代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呈现为( ) A.A时期城市空间形态呈集中紧凑的星状

B.自然条件决定了B时期城市形态呈同心圆状 C.C时期城市沿放射状交通轴线向郊区外围拓展,形成星状 D.D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立体化特征不明显 2.进入D时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B.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绝大多数城市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城市带 D.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都市 3.D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为( ) A.人口增长模式总体上为传统型 B.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人口主要从自然资源短缺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迁移 D.部分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出现外迁的趋势 解析:1.C 2.D 3.D 第1题,C时期是游憩型汽车时代。该时代私人汽车被广泛接受,开始了大规模的郊区化,城市人口和工业向郊区拓展,市区急剧向外蔓延,形成星状。第2题,进入D时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都市。第3题,D时期,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出现向外迁移的趋势。 (2013衡水六模)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面表示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4)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 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 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 第一步:自学。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 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 第二步:互学。互助合作,解决疑难; 第三步:展示。展示成果; 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 第四步:共学。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四自然段归纳总结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完成学案表 格。(要求:先独立思考, 填写学案,后组内合作交 流,时间-5分钟) 2.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 师对其归纳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点评,最后总结 3.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整 理答案 限时记忆 4.限时记忆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 间完成学案1.2题 据所学知识完成学案1.2题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 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 握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 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 所得,标注重点,使学生有 的放矢。 结束播放视频《生态城市》 ,同时提出未来的城市应 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 态城市,学生作为未来城 市的建设者,城市会因他 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城市,向往城市,激发 学习的斗志,争取早日进入 心中理想的城市学习、工作、 生活 让学生感受生态城市,城市 与自然相协调,激励学生作 为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让城 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首尾 呼应,同时使本节课的情感 得到升华 【课前预习案】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2.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 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 (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 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 (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案例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训练: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图,图中数码分别表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商业区。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 B.轻工业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D.轻工业区、商业区、重工业区 2.②功能区布局的环境优势是() A.对水环境影响小 B.对住宅区影响小 C.环境承载力较强 D.交通运输方便 [2020河北邢台三测]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9福建第三次质量检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城镇的建成以及城镇面积的扩大。县域(县级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低(≤10%)、中低(10%—30%)、中(30%—50%)、中高(50%—70%)、高(>70%)五种类型。下图是2000年和2015年我国县域土地城镇化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2000年我国县域土地城镇化() A.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区县数量相当 B.中等水平的区县数量占比约为65% C.中高水平区县数量占比高于70% D.高水平区县数量占比最大 6.据图推测2000—2015年我国() A.县域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增大 B.(特)大城市土地扩张速度加快 C.中小城市用地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D.县域土地利用向更加集约化发展 [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8.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轻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9.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A.绿地公园 B.交通枢纽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2019黑龙江大庆一中三模](新角度)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开发社区农业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 A.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 B.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C.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D.居民参与,维护成本低 11.农田融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化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城市化进程1970年后停滞 B.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C.中国2000年后出现逆城市化 D.美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高 2.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交通 D.资源 [解析]1.B 2.B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美国城市化在1970年后进程缓慢。英国在1850年城市化水平就已经最高,说明起步最早,目前城市化水平最高。中国2000年以后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一般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美国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早,且美国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的。第2题,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发展。2000年前后气候、资源因素没有太大变化;交通的发展会带动某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发展,但其不是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3.A 4.C第3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4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5~6题。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专题

微专题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2 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二、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如下图。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如下图。 (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图例判读: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 ②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级。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四、城市化的影响 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 (1)景观的改变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问题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汇总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汇总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水平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 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能够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动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持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升,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 ( 1.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④许多工业与乡镇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①②③ D.①②④A.①④B.②④ C) .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2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③.③④ C.①④ D A.①③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扩展方式与工业发展。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1.C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 C项正确。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故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的主导因D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素是原料。【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人们对乳肉禽2.B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可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项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上海市郊区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D【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 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应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下题中指出的甲乙均为特大城市,可以判断甲为成都,乙为重庆。该区域位于同一纬度,气候类型相同,而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可以判断①③不符合,图中显示人口密度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沿岸,加之四川西部为横断山区,人口明显减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乙为重庆,其形成区域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重庆地形崎岖,选项A 错;两地都有充足的水源,选项B错;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有方便的陆路交通,选项C错误。【答案】:D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5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答案】D 【解析】宁喜欢在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影响快寄货物集散中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交通最发达的是银川,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5.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6.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和城市化

【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距市中心远近B.交通通达度 C.大气环境质量D.盛行风向 2.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 A.商业区B.现代农业区 C.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 3.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甲处地租价格上涨 B.出现大量住宅区 C.形成新的商业区 D.干扰市内交通布局 (2019·广西名校联合考试)在云南中部高原区,有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图),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一颗印”布局紧凑、空间小巧的特点说明当地( ) A.四季如春B.森林资源丰富 C.平地少D.风沙大 5.“一颗印”建筑中间设有小天井的主要目的是( ) A.收集雨水 B.利于采光 C.抵御严寒D.观测星空 6.近年来,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推动的改、扩建 B.频发地震引发的毁损 C.古建筑自身老旧、破落 D.人们居住习惯的改变 (2019·河北唐山一模)下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其中0~5 km为核心区,5~15 km为内城区,15~25 km为外城区,25~35 km为边缘区,35 km以外为郊区。结合表中数据(相对值),完成7~8题。 7.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 ) A.建筑物密度较小 B.植被覆盖率更高 C.第二产业产值高 D.地表径流汇集快 8.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 km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 ) A.居民住宅B.大型医院 C.公共景观D.工业仓储 (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全章教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全 章教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课标分析: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本条标准并未将学习的要求定位在完整掌握目前广为承认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如同心圆地带理论、梯度理论、扇形理论、城市内部的中心地结构理论等)上,而是定位在能用这些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差异。至于“要学习几个理论”、“学习哪个理论”、“要掌握某个理论中的哪些概念或原理”等问题,该条标准亦未作出

具体的规定,而是强调“运用实例”,对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而理解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本条标准涉及人口和城市两部分内容。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可放在第一章处理。第二章应重点放在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讨论上。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域集聚的特定文化现象,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其中最显著例子是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不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等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和日常的媒体接触中,已对世界和中国的一些城市文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实际的体验,因此这条标准的达成,可以通过举一两个具体的典型实例来讨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2011届高三地理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第50讲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考纲要求] 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知识讲解]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 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 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3)发达国家城市化 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2.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38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过程线,①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BD 【解析】防治城市内涝,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 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3、4题。 高 N 低 0 10km 1982 年2004 年

3.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选项A 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 是错误的。有1982 年到2004 年的该市7 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 月均温最低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 正确。城市因看密集、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等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 错误。 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 年到2004 年该城区 A.建筑物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增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功能 分区 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 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 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 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40% -60%),是城市主要 功能分区,工业化后 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 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 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 展 高 级 城市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低 级 内城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 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 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记忆]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4、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5、城市等级体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城市化问题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城市化问题 一、专题讲解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同步训练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图为2007—2016年中国的部分“收缩”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形成原因不包括 A. 环境恶化 B. 较高的城镇化率 C. 资源枯竭 D. 产业萎缩 2.“收缩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 优先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 B. 加快工业化进程 C. 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 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1.A 2. D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4.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3.B 4. C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A.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B.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C.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D.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6.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 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增强 答案:5.AB 6. BD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的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7-9题。 7.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B. 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C. 方便居民生活用水 D. 释放热量调节气温 8.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B.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教学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答案】 A 【解析】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 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答案】 A 【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1.3%,拥有 6.9亿城镇人口,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正持续 快速扩张,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4.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答案】 3.C 4.D 【解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标志,但是 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却能提高城市化水平。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可使城市合理发展,但不能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12·安徽合肥高一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 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 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