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第37卷第3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7 No.3 2011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11 DOI:10.3724/SP.J.1238.2011.00321

基于GIS 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齐增湘1,2,熊兴耀1,徐卫华2*,甘德欣1

(1.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摘 要: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秦岭山系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

分布规律及逐月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期。结果表明:秦岭山系月均温湿指数(THI )的空间分布呈由中部向南北两向、自西向东递增趋势,月均风效指数(K )总体趋势与温湿指数的一致;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差异显著,整体分布趋势由南、北向中部,由东向西逐渐变短;全年气候适宜期最长为7个月,面积11 242.31 km 2,占全区总面积的19.50%;全年气候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太白山山地等高寒地区,面积仅有86 km 2,不足全区面积的0.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适宜期逐渐缩短。建议将秦岭山系的旅游活动集中安排在4—10月,景观规划和建设重点应集中在海拔2 395 m 以下的重要景区景点内。

关 键 词: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地理信息系统;气候适宜性;秦岭山系

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1032(2011)03?0321?04

Evaluation of climate suitability in Qinling mountains based on GIS

QI Zeng-xiang 1,2, XIONG Xing-yao 1, XU Wei-hua 2*, GAN De-xin 1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logy,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THI ) and wind chill index (K ) as well as monthly climate suitabil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mate suitability period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and climate suitability analysis models such as THI and K . Results showed: The monthly THI of Qinling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central to north and south and from west to east; the monthly K trend of Qinling was consistent with THI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imate suitability period of Qinling. In general, the annual suitable climate period became shorter gradually from south and north to central and from east to west; the longest climate suitability period is seven months, covering an area of 11 242.31 km 2 or 19.50% of the total area; annual unsuitable climate area was located in Taibaishan hilly regions, which occupied 86 km 2, less than 0.2% of the region’s total area and the climate suitability perio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ltitude. It was suggested tourism should be arranged between April and October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the tourism scenic spots below the elevation of 2 395 m.

Key words: 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wind chill index;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climate suitability; Qinling mountains

收稿日期:2010?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289);国家“973”项目(2009CB421104)

作者简介:齐增湘(1979—),男,湖南道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qizengx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412264.html, ;?

通信作者,xuweihu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412264.html,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1?2],还影响所有户外旅游活动[3]。气候适宜度[4]分析对旅游、区域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1966年,W. H. Terjung [5]最先开始从事气候适宜度评价的研究,提出气候适宜性指数(comfort index)的概念;随后的研究建立了风寒指数量表[6]、标准模型[7]和有效温度[8]等模型。中国学者[3]对人体适宜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不同空间尺度对国内的气候适宜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前人研究[9?11]的内容和方法来看,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温度、光照、风速、空气相对湿度来研究山系尺度气候适宜度及其空间分布的还少见报道。笔者以高分辨率栅格为评价单

32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412264.html, 2011年6月

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计算了秦岭山系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对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月气候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期,并分析了其高程分布特征,旨在为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秦岭山系位于陕西省南部,E105°30′~110°05′,N32°40′~34°35′。北部以秦岭北坡山脚线为界,南部以汉江北岸为界,东西长400~500 km,南北宽150~200 km。在行政区划上,秦岭山系范围涉及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6市(地区)13个县的全部和22个县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57 646 km2。秦岭山地起伏,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丰富的生物景观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栖息在此[12],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重点区域。此外,秦岭还有如蓝田猿人遗址、楼观台(老子讲学处)、华山道教场、姜子牙钓鱼台、千年古刹草堂寺等众多珍贵的人文景观;溶洞、冰川遗迹等地质地貌景观类型;瀑布、高山湖泊、温泉等水体景观类型;冰雪、烟雨、云雾等气候景观类型[1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旅游者休闲娱乐、避暑、探险提供了优良场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气候适宜度指数与计算方法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笔者采用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对秦岭山系气候适宜度进行评价。

温湿指数(THI)是通过对温度和湿度的综合来反映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14]。计算式为:THI=(1.8t+32)–0.55(1–f)(1.8t–26) (1) 式中:t为气温()

℃;f为相对湿度(%)。

风效指数(K)由Bedford提出,Siple、Court以及Thomas-Boyd等对其进行了改进[14],它表征了在寒冷环境条件下,风速与气温对裸露人体的影响,其物理意义是指皮肤温度为33 ℃时,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计算式为:

10.45)(33)8.55

K V t

=???+S(2)

式中:t为月均温度()

℃;V为地面上10 m高度处的平均风速(m/s);S为日照时数(h/d)。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计算使用的数据:秦岭山系及周边30个基准台站点的标准月值数据(1955—2001年),包含了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等气象资料以及各台站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DEM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分辨率为90 m×90 m;秦岭山系的行政区划数据。

鉴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空间扩展难度较大,笔者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秦岭山系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日照与经度、纬度、海拔的回归模型,将气象数据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耦合,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栅格化,以便更加精确地进行适宜度的评价,较好地反映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分布的空间格局与区内差异。以秦岭山系12月的气候为例,12月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的空间分布回归模型如下:

MT12=86.649-0.126Lon-2.033Lat-0.004Alt

(n=30,R=0.928,P<0.001);

RH12=277.077-0.797Lon-3.569Lat-0.006Alt

(n=30,R=0.761,P<0.001);

V12=-31.232+0.244Lon+0.169Lat+0.001Alt

(n=30,R=0.675,P=0.001);

S12=-43.228+0.210Lon+0.719Lat+0.001Alt

(n=30,R=0.908,P<0.001)。

式中:MT12、RH12、V12、S12分别表示12月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Lon表示经度;Lat 表示纬度;Alt表示海拔高度。回归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秦岭山系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和日照的分布趋势。因地形等对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较大,对地形特殊地区的模拟有一定偏差,但模拟达到的精度完全能满足气候适宜性分析的要求。

2.3 秦岭气候适宜性评价标准

采用各月的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和日照回归模型,根据公式(1)、(2),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计算了秦岭山系12个月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及空间分布,根据生理气候分级标准[15],并结合月均温生理气候指标[9],将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程度划分为极不适宜、不适宜、较不适宜、适宜和高度适宜5级(表1)。

第37卷第3期齐增湘等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323

表1 秦岭气候适宜性评价标准

Table 1 The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 of climate suitability in Qinling mountains

级别THI K 人体生理感觉程度

Ⅰ <40或>80 <–1

200或>80 极不适宜Ⅱ 40~45或75~80 >–1

200~–1 000或–50~80 不适宜Ⅲ >45~55或70~<75 >–1

000~–800或–200~<–50 较不适宜Ⅳ >55~60或65~<70 >–800~–600或–300~<–200 适宜

Ⅴ 60~<65 >–600~<–300 高度适宜

由于温湿指数考虑的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适宜性的影响,风效指数侧重反映风速、温度和日照时数对人体的作用;因此,笔者在参考生理气候适宜指标分级标准(表1)的基础上,认为在某个月份中,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等级同为高度适宜、适宜或较适宜时,该月方为气候适宜月,适宜月的持续时间即为气候适宜期[15]。按以上分类标准,确定秦岭山系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各月气候适宜性空间分布区域,根据各月的气候适宜性区域空间分布,计算秦岭地区全年的气候适宜期,并统计气候适宜期的分布状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湿指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适宜性分析

月均温湿指数(THI)计算结果表明:秦岭山系THI变化范围为25.43~78.60,总体分布趋势呈由秦岭中部向南北两向、自西向东递增。根据表1温湿指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标准,全区12月和1月均为气候不适宜区,其中1月全区极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4 518 km2和43 128 km2;7月秦岭山系气候适宜区面积25 432 km2,占全区面积的44.12%,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坡中高山地区。全区的不适宜类型主要为冷不适宜型,但在7月局部地区出现了热不适宜类型,面积为4 646 km2,占全区面积的8.06%,主要分布在石泉县、汉阴县、安康市市辖区、旬阳县、商南县、洋县等南部低海拔地区。

3.2 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适宜性分析

月均风效指数(K)计算结果表明:秦岭山系K值变化范围为-1 134.44~-56.42,总体呈由秦岭中部向南北两向、自西向东递增的分布趋势。根据表1风效指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标准,全区没有气候极不适宜区;1月的气候不适宜区分布最广,占全区面积的74.82%;7月秦岭气候适宜区分布最广,面积14 890 km2,占全区面积的25.83%,主要集中在中等海拔的山地地区。

3.3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分析

由封3图1可以看出,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差异显著,整体分布趋势由南北向中部,由东向西逐渐变短。由表2可知,全年气候适宜期最长为7个月,面积11 242.31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9.50%,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坡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洋县、城固县、汉中市辖区、石泉县汉阴县、安康市辖区、镇安县、旬阳县、商南县、丹凤县等低山丘陵区,秦岭北坡的西安市辖区等研究区北部边缘;气候适宜期为5个月的区域面积最大;气候适宜期为6个月的地区次之;全年气候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太白山山地等高寒地区。

表2 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

Table 2 Climate suitability period analysis in Qinling mountains

气候适宜月数/个 气候适宜土地面积/km2占全区面积比例/%海拔范围/m

0 86.05 0.15 3 130~3 763

1 97.79 0.17

2 891~

3 135

2 55.07 0.10 2 811~2 926

3 1 325.72 2.30 2 116~2 816

4 3 506.71 6.08 1 807~2 395

5 28 448.0

6 49.35 195~2 025

6 12 884.50 22.35 413~1 480

7 11 242.31 19.50 530~1 218

32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412264.html, 2011年6月

由表2还可看出,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在4个月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2 395 m的地区,总的趋势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适宜期逐渐缩短。在海拔高于3 130 m的地区为全年气候不适宜区,但在195~530 m的低海拔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适宜期却变长。

4 讨 论

对一个地区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应考虑的因子很多,以往多用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因子,采用空间插值来分析气候适宜性[16],其准确性往往受到样本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分布均匀度的制约[17]。笔者提出利用月均温、月均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气象因素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立回归关系模型,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温度、光照、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克服了相对湿度和风速空间扩展难和扩展精度的问题,使气候适宜度的评价空间化,不仅能反映不同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气候适宜度的渐变效果,而且能较精细地反映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程度,定量揭示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对国内其他类似地区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也有借鉴意义。由于没有考虑地形、地表覆盖类型等因素对空间围合形成局部小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实际应用(景点及旅游规划、聚落建设用地的选址)中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针对局部区域的具体情况,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对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魁东,屈右铭,张超,等.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作物

生产潜力的响应[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9?13.

[2]范燕萍,刘国斌,颇育民,等.气候生态因子对水稻

品种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21(4):327?331.

[3]王金亮,王平.香格里拉旅游气候的适宜度[J].热带

地理,1999,19(3):235?239.

[4]刘梅,于波,姚克敏.人体适宜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

应用前景[J].气象科技,2002,30(1):11?14.

[5]Terjung W H.Physiological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nal A A G,1966,5(1):141?179.

[6]Oliver J E.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ent: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mat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73.

[7]David D H.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K].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85.

[8]陆鼎煌,崔森.北京城市绿化夏季小气候条件对人体

的适宜度影响[C]//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中国

林学会.林业气象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144?152.

[9]唐焰,封志明,杨艳昭.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

境气候适宜性评价[J].资源科学,2008,30(5):

648?653.

[10]马丽君,孙根年,李馥丽,等.陕西省旅游气候适宜

度评价[J].资源科学,2007,29(6):40?44.

[11]武建勇,王德利,高卫红,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人

体适宜度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增刊):

212?215.

[12]刘康,马乃喜,胥艳玲,等.秦岭山地生态环境保护

与建设[J].生态学杂志,2004,23(3):157?160.[13]刘宇峰,孙虎,原志华.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特征

及开发模式探讨[J].山地学报,2008,26(1):113?119.[14]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0.

[15]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适宜性分

析[J].资源科学,2007,29(1):133?141.

[16]徐军昶,王永丽,王菁,等.陕西人居环境气候适宜

度评价及人口分布[J].陕西气象,2009(1):9?13.[17]朱会义,刘述林,贾绍凤.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插值的

几个问题[J].地理研究,2004,23(4):425?432.

责任编辑:刘目前

土地适宜性分析

1、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分析 2、项目目的和要求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 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基本情况 时间:2015年7月10日至7月12日 地点:寝室 组织情况:个人完成 个人的工作概况: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注意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 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建立适宜性分析模型,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其次选择其影响因子,然后评判某一地域的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活动的适应程度,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依据。 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分为最适宜、次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按四级分类法表示,即最适宜性、次适宜性、临界适宜性、不适宜性四级。 1)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通过选择最显著、最稳定的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农业用地的土地适宜性的相应的各评价因子进行了单因子权重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1 农业用地土地适宜性各因素评价准则

2)综合因子权重的确定 通过研究区的坡度、土壤、距水系的距离三个单因子的相应的权重确定后,为了得到研究区农业用地的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分类图,需要得到三种用地的各因子进行整体综合的权重划分,对应相应的适宜级别与对应不同的分类等级,,如下表所示。 表2 农业用地综合因子评价准则 5、项目过程 整个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分为两大部分: 一、分别建立土地坡度,土壤质地,距水源距离三大影响因子的权重栅格图。 1) 由高程点建立不规则三角网,然后TIN 转栅格,根据栅格图得到坡度图,对其进行重分类,按照不同范围的坡度进行单因子权重赋值,坡度越平缓,植被生长越良好,权重越高,最后再根据行政区划范围,对坡度栅格分类图进行裁剪。 TIN 图层TIN 栅格图 坡度栅格图 重分类栅格图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doc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 内容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

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 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沈阳市宜居环境评价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城市宜居性研究——以沈阳为例 [内容摘要]宜居性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强调从生产与环境质量并重的角度发展城市,加强城市宜居性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沈阳为例,通过建立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全国30个城市的综合排名,横向分析沈阳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而为沈阳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宜居城市主成分分析沈阳 近年来,宜居性己成为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共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未来几十年将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期,随着大量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居住等方面的挑战将日益凸现。人是城市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进行规划建设己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从生活、生产与环境质量并重的角度发展城市,加强宜居性建设,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沈阳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规模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提升空气质量、治理污水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同时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绿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2005年沈阳市被国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08年沈阳市铁西区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这是中国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城区。2009年6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沈阳市列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城,这是中国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城市。 一、宜居城市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一)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 最初宜居城市主要是关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从19世纪开始,以理想都市建设和田园城市运动等为背景,追求城市舒适、便利和美观等职能成为英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也传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舒适和宜人的城市环境的追求,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逐渐得到确立。David L. Smith在其著作《宜人与城市规划》中,以19世纪后半叶的历史为基础,倡导宜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了其概念。根据他的定义,宜人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doc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 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南方某城市用地适宜评价 摘要:GIS支持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用户通过GIS系统对相关地理对象交互输入、分析、输出结果的过程。本文以南方某城市区域发展适宜性评价为例。先进行生态适宜性、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基础设施发展适宜性三方面评价,再进行整体适宜性评价。旨在:确定建设用地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对规划期内可作建设用地的土地进行分类,确定城市延展方向;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与分级,为旧城区改造确定基准,为土地定价提供参考。 引言:无论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概念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还是总体规划,规划者都要事先明确哪些土地适于开发建设、发展用地是否足够、哪些用地有优先发展的条件。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在调查分析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确定土地的建设适宜程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高的土地,地基承载力大,地势平坦,建筑造价低,对于项目布局无空间规模限制。因此,考虑地形地貌、生态、重大基础设施、政策对对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综合影响,结合已有城镇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城市区域发展适宜性评价,将为规划决策分析提供定量化和直观的依据。 一、建立评价模型 1、评价原则: 1)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 城市建设用地质量的优劣、适宜建设的范围及适宜度均是由土地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评价必须以综合性原则为基础。但是,由于不同的建设用地构成因素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不同,不同的土地用途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必须按照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同,使各种土地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得到全面反映,并能够突出主要要素和城市用地的主要矛盾。 2)有机协调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矿藏开发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各种层面规划的要求,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城市的景观环境相适应,避免建设用地选择的空间冲突和时间错位,使用地适宜性评定更加合理、科学。 3)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 土地资源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评价要正确反映其全貌,必须依据区域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层次清楚的评价体系。大城市人多地少,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同时该城市分布有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用地评价必需要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为了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用地的供给也应当考虑城市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充分满足土地利用的社会和经济目标。 2、评价方法 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在一定数据精度下判定市域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以及具体的适宜建设或保护的用地类别。 3、因子选择 考虑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把农田保护和控制要求作为主要生态因子。农田保护区包括三类用地:基本农田(不适宜建设)、一般农田(基本适宜建设)、其他土地(适宜建设)。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坡度条件,因为有山地丘陵分布在城市内,不同坡度条件的建设成本和宜居条件也不同。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要求(工业用地最大坡度10%,居住用地最大坡度25%),将坡度值划分3个等级,对应适宜建设、基本适宜建设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 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 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 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 和第二名。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小雅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 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 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 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 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 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

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昂贵代价的反思。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宜居城市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重点回顾了宜居城市概念、内涵等研究内容,集中讨论了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宜居城市;人居环境;理论基础;评价 1.引言 宜居城市研究起源于对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限的城市居住容量带来了系列的居住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田园城市”理念引导了田园都市运动,追求城市舒适、便利等职能的住宅开发方式逐渐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的追求,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得到确立。《雅典宪章》将居住与游憩、工作、交通并列为城市的四大功能。David L. Smith出版了《宜人与城市规划》倡导宜居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其概念。1961年WHO提出了4个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70年代,城市发展强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人本主义理念主导下的城市规划被称作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理论。1990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宜居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2000年以来,宜居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公平性,温哥华在《大温哥华地区100 年远景规划》明确将“公平”作为宜居城市关键原则之一[1-4]。 国内的研究起始于1990年代居住环境评价的研究。吴良镛是最早进行人居环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成为人居环境研究的代表著作[5]。许多学者也探讨了居住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6-10]。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自此“宜居城市”的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1]。 总的看来,宜居城市的研究历程是伴随着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过高追求GDP增长忽视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地方政府开始把宜居城市建设纳入到政府管理视野。国外对宜居城市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伦敦、巴黎、温哥华等城市也相继制定了以宜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因此从国际的前沿研究与国内外城市建设来看,宜居城市研究的需求十分迫切。 基于此,本文从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的分析视角综述近年来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首先探讨了宜居城市的理论渊源,重点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生态城市理论、重要的城市发展思想对宜居城市的理论阐述。然后,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 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凡是0值得删掉就行,还有就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可以去负值。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doc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 容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

城市宜居性建设的研究

山东半岛宜居性探究 1.2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在我国有了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也逐渐升级。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使得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认识山东半岛资源优势,研究城市人居的环境,为山东半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引的作用。我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中国是重要的经济版块。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建设人居环境这一工程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效,例如威海、青岛、烟台等城市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在国内外受到了一致认可。笔者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模型进行大量的实质分析,同时这也对推进我国区域城市宜居性的实质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由于人居环境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的进步,所以他的改善与建设也是人类永远关心的课题,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例如人口大规模地涌入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活用水短缺等,这便是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便亟需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而宜居城市正是因这样的背景而产生,而“以人为本”成为贯穿宜居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主线,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成为明确我国城市化前进方向指路明灯.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十分优越的人居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势十分突出,通过分析山东半岛人居环境资源的概况,从而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自然资源存在的重要性,在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能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发挥人居资源的优势,建设风景如画,人居环境和谐的美好家园。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宜居城市建设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理论领域也开始对其展开探讨,但是我们对于宜居城市的认识当前还属于概念层面,关于理论归纳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关于城市宜居建设的榜样城市也并不常见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具体而言,关于研究宜居城市发展建设缺少较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于影响宜居城市的地域性研究,城市宜居要素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打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 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 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综合训练项目三:土地适宜性分析 教学单位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4-5 学生姓名康仲林 学号 1410070308 成绩

目录 1、项目名称 (1) 2、项目目的和要求 (1) 3、项目基本情况 (1) 4、项目原理 (1) 5、项目过程 (2) 6、项目总结 (5)

1、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分析 2、项目目的和要求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基本情况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 个人工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用,熟悉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方法和过程: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 土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用计算机计算。添加已有的用于土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水系、土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农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 (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行适宜度计算,主要采用 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最后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 5、项目过程(1)建立TIN网加载高程点gcd.shp数据 通过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下图所示。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 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 华北—辽南土地适宜性评价

广东省位于祖国大陆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业用地的竞争愈演愈烈。为缓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对土地资源进行潜力评价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①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单位土壤分类系统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本次评价采用土种作为基础评价单元,因为土种是土体构型和肥力特征以及利用方式的综合反映。 ②建立评价系统本系统是在参考了国外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我国当前流行的评价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是反映土地农业利用质量的系统。在评价中按土地对于农林牧业生产的潜力高低情况,将土地划分成6个潜力级,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表示,各等级含义如下。 准备材料:广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广东省地形图、土壤系列图

6个潜力级 ?Ⅰ等地:农业无限制或少限制,最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上的水稻土和菜地),同时又适宜于林业与牧业利用。 ?Ⅱ等地: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一般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下的水稻土和质量好的旱地),也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Ⅲ等地:农业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临界适宜或勉强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极差的水稻土和其余的旱地),但这类土地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 ?Ⅳ等地:农业利用已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和牧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于林业或牧业利用。 ?Ⅴ等地:农业和牧业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为林业用地。 ?Ⅵ等地:由于特殊的性质暂时不适宜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地,这里主要指盐碱土和初育土(其中的耕地除外)。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1中国科学院内容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1中国科学院内容正 式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1中国科学 院内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

用地适宜性判断与坡度的关系

三、判定因子与标准的确定 (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常用因子及其标准 从城乡规划技术方法上,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因子有很多,在各种教材以及国家标准与规范中均有涉及,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另外,重庆市在编制新总规之前委托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专题研究——《重庆都市区自然条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其中也对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详细评价。 1、城乡规划教材、标准、规范等资料中关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常用因子的相关表述 (1)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地面坡度的大小往往影响着土地的使用和建筑布置,因此坡度是用地评定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是按照适用程度划分为<10%、10%—25%、>25%三类,也有分成0—8%、8%—15%、15%—25%、>25%四类。 (2)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规定了城市建设各类用地建设的适宜坡度,详见下表: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也明确规定,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最大坡度不超过25%,详见下表: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资料来源:《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规范中对上述规定还做了说明:“城市主要用地的适宜规划坡度”系编制组1997年3月至10月对全国大范围现状和规划的城市用地的坡度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为满足平原城市的强烈要求,用地的规划最小坡度基本定为0.2%;同时为了适应丘陵、山区城市的实际,贯彻“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的要求,规划最大坡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从规划工作特点出发,适当降低城市道路的设计坡度作为道路的规划控制坡度,便于以后规划与设计的衔接。适宜规划坡度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各类地形、地貌的现状与规划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城市建设和长期使用提供较好的基本条件;而对个别因某些特殊原因已规划建成的突破本规范适宜规划坡度范围的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坡度最小为0%,最大达45%)则不应覆盖,因为采用这些极限坡度往往会带来建设开发投资过大、长期营运费用高或使用、交通不便及环境质量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规划用地坡度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上述过大或过小的极限坡度。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

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

土地用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用地适宜性评价 1.方法 本次用地适宜性评价,首先确定适宜和限制用地的各因子,赋予适宜度权重值。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数据和基本统计资料,将其制作成同一坐标体系、同一比例尺的电子图层,利用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集成为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空间数据库。 2.用地适宜程度评价 因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建设性因子与保护性因子或弹性因子与刚性因子。弹性因子的分值范围具有一定的调整可变性余地,故应根据保护或发展的价值取向分配一定的权重,刚性因子主要指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因子,其保护范围基本没有调整改变的余地,不分配权重。 2.1自然限定性 (1)地形因子(高程)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高程因子分级表 在地形(高程)的分析之上进行重分类,对不同高程范围赋予不同的分值。高程在245米到265米之间的用地最适宜性最强,城乡发条件最好,赋值为10分;高程为265到284米之间的用地建设经济性比前者有所差别,但其他各项条件相类似,赋值为8;高程为284到304米之间的用地在规划去中部为带状分布,规划去区部则集中分布,城乡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赋值为5;高程为304到323的区域城乡发展限制较强,赋值为3;高程在343米以上的用地限制性强,赋值为1。结果见下图。

(2)地貌因子(坡度)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坡度因子分级表 本次评价将地表坡度分为五级。小于等于8度土地城市布局自由度大,建设成本较低,划为适宜开发用地;8—15度土地,城乡发展有一定限制,需一定经济投资和一定工程措施,划为优化开发用地;15—25度土地,城乡发展受限制,需较多经济投资和一定量工程措施,划为一般开发用地;25—45度土地,城乡发展受较大限制,需大量经济投资和工程措施,划为一般保护用地,待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提高的情况下,不排除将其部分土地加以应用;大于45度土地,不仅城乡发展建设困难,经济投资巨大,还必须采取大量的工程措施,运行成本高,在开发建成后,在暴雨和人为不良活动干涉下,易造成边坡失稳,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故划为禁止开发用地。见下图: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对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分析研究,可以为人地平衡、用地布局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适宜性;地理空间;GIS;空间分析 Abstract: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land is the important basic o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The former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eople’s balance with the place, distribution of land, the adjusting of agriculture’s structure, the exploitation, repairing and protecting, can provide service for the mode of th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e’s resource. Key words:suitability; Geographic space; GIS; spatial analysis 1 引言 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1]。传统的土地评价是评价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利用自己的经验,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定性评价。传统土地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关的计算、统计分析等工作亦费时费力。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空间建模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评价是一个空间分析与分类过程,GIS 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土地评价中[2,3]。 2 研究区概况 大明宫地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的中北部,环城北路以北、凤城五路以南、星火路以西、东二环以西的区域,与西安市老城区隔陇海铁路相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其中。本次研究范围总面积18.95平方公里(不含遗址公园)。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因素的选择 关于评价因素的选择本文采用特尔菲法(Deliph)。该方法是综合特邀专家根据已有的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分析和连贯思索的基础上,确定所选因素、因子的一种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在主导性的前提下,考虑到收集资料的难度,尤其是难于收集到大量的相关的图件数据,本文选取了交通干路因子、地铁站因子、火车站因子、公园因子、教育设施因子、医疗设施因子、重点项目因子和铁路线因子8个因素作为评价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