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二醇壳聚糖_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_省略_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_余敬谋

乙二醇壳聚糖_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_省略_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_余敬谋

乙二醇壳聚糖_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_省略_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_余敬谋
乙二醇壳聚糖_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_省略_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_余敬谋

还可以通过改善v W F 、Fg 、P A I 21水平,来调节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与小檗碱比较,高剂量的82羟基二氢小檗碱与小檗碱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上效果相似,无显著性差异,而中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

REFERENCES

[1] ME I GS J B,HU F B,R I F A IN,et al 1B i omarker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 on and risk of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J ]1JAMA ,2004,291(6):1978219861[2] X I A O Y L,LU F E,XU L J,et al 1Pr otective efects of Huanglian

J iedu decocti on on vascula endothelial functi on in type 2diabetic rats [J ]1China J Ch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6721770.[3] XU L J,LU F E,W E I S C 1Patent Number of berberine deriva 2

tives,its p reparati on method,combinati on and the use of drugs 1China,200610019492[P ].2006212206

[4] Y UAN M,K ONST ANT OP OULOS N,LEE J,et al 1Reversal of o 2

besity 2and diet 2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salicylates or targeted disrupti on of I kkbeta[J ]1Science ,2001,293(8):1673216771[5] T ANCRE DE G,ROUSSE AU 2M I G NERON S,NADEAU A 1Long 2

ter m changes in the diabetic state induced by different doses of strep t oz ot ocin in rats[J ]1B r J Exp Path ,1983,64(2):11721231[6] P I EPER GM,SI EBENE I CH W ,MOORE 2H I L T ON G,et al 1Re 2

versal by L 2arginine of a dysfuncti onal arginine /nitric oxide path 2way in the endothelium of the genetic diabetic BB rat[J ]1D iabeto 2logia ,1997,40(8):91029151

[7] LOU J R 1I nsulin resistanc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 on[J ]1Adv

Cardiovasc D is Augus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11):11721191

(收稿日期:2009205213)

作者简介:余敬谋,男,博士 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3通讯作者:金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Tel:(0571)88208435 E 2mail:jinyizju@hot m ail 1com 乙二醇壳聚糖2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比星自聚集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大鼠

体内药动学研究

余敬谋

1,2

,李永杰

1,3

,王成润1,尹寿玉3,邱利焱1,金一

13

(11浙江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8;21九江学院药学教研室,江西九

江332000;31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 制备乙二醇壳聚糖2胆固醇接枝物(CHGC )载多柔比星(DOX )自聚集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乙二醇壳聚糖2胆固醇接枝物载多柔比星纳米粒(DC N );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载药纳米粒的Zeta 电位、粒径与形态,考察DCN 的稳定性;以pH (515,615,714)磷酸盐缓冲溶液(P BS )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CN 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HP LC 测定多柔比星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随着投药量的增加,DC N 的载药量、Ze 2

ta 电位和粒径增大;粒子形态呈球形;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释放介质的pH 值越低,药物释放越快,且释放速率随着纳米粒

载药量的增大而降低;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DCN 210组的AUC (02∞)是游离DOX 组的5184倍(P <0101);DC N 210组的MRT 02∞是DOX 组的21190倍(P <0101)。结论 CHGC 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材料,载多柔比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具有缓释和pH 依赖特征;DC N 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明显提高DOX 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以CHGC 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乙二醇壳聚糖2胆固醇接枝物;多柔比星;自聚集纳米粒;药动学

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10)04-0277-06

Prepara ti on of D oxorub i c i n L oaded Self 2Aggrega ted Nanoparti cles Ba sed on Cholesterol 2M od i f i ed Glycol Ch itos an Con juga te and Its Pharmacok i n eti cs i n Ra ts Y U J ing 2mou

1,2

,L I Yong 2jie

1,3

,WANG Cheng 2run 1,YIN Shou 2yu 3,Q IU L i 2yan 1,J IN Yi

13

(11College of Phar m a 2

ceutical Sciences,Zhejiang U 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21D epart m ent of Phar m acy,J iujiang U niversity,J iujiang 332000,China;31College of Phar m aceutical Sciences,Yanbian U niversity,Yanji 133000,China )

ABSTRACT:O BJECT I VE To p repare doxorubicin (DOX )l oaded self 2aggregated nanoparticles based on cholester ol 2modified gly 2col chit osan conjugate (CHGC )and study its phar macokinetics in rats 1M ETHOD S DOX was physically entrapped int o the CHGC nanoparticles by a dialysis method 1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X 2l oaded CHGC (DCN )nanoparticles were analyzed using dyna m ic light

scattering(DLS)and at o m ic force m icr oscope(AF M)1The stability of DC N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at37℃in phos phate buff2 ered(P BS)at pH7141The release of DOX fr om the DC N nanoparticles was studied in vitro by a dialysis method in P BS(pH515, 615and714)1The concentrati on of DOX in rats p las ma was deter m ined by high2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HP LC)1RE2 SU L TS The DCN nanoparticles were al m ost s pherical in shape1Their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X2l oading content1The in vitro release behavi or of DOX fr om the DCN nanoparticles was pH2dependent1DOX release fr om the l ow drug2l oading nanoparticles was als o much faster than drug release fr om higher drug2l oading nanoparticales1I n rat phar macokinetic study,the AUC(02∞)of DCN210was5184ti m es as the value of DOX(P<0101)1Moreover,MRT02∞of DCN210was increased by 20190ti m es than that of DOX(P<0101)1CO NCL US I O N CHGC nanoparticles could be used as a drug carrier1The drug release fr om the DCN nanoparticles was in sustained and pH2dependent manner1Moreover,DCN delayed release compared with free DOX1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DCN could i m p r ove the bi oavailability of DOX significantly1Theref ore,CHGC has a good p r os pect of app licati on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therapy1

KE Y WO R D S:cholester ol2modified glycol chit osan conjugate;dox orubicin;self2aggregated nanoparticles;phar macokinetics

近年来,两亲性的聚合物纳米粒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两亲性的聚合物(包括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在水中可以通过疏水作用、静电作用、金属配位作用等驱动力,自聚集(或自组装)形成具有亲水性外壳和疏水性内核的核壳结构聚合物胶束[1]。以往常将胶束形成的过程称为“自组装”或“自聚集”。基于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的特殊理化性质,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点。然而,壳聚糖在水中不能直接溶解,在酸性溶液中才能溶解。一些两亲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在pH 714的生理环境中难以溶解,因此,限制了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广泛应用。乙二醇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新型衍生物,在任何pH值的水溶液中都能溶解,并具有壳聚糖的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等特性[2]。新型两亲性乙二醇壳聚糖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K won等[3]合成5β2去羟基胆酸疏水修饰乙二醇壳聚糖聚合物,并应用此聚合物自聚集纳米粒作为DNA、紫杉醇等药物传递的载体[425]。笔者合成了胆固醇疏水修饰乙二醇壳聚糖(CH GC,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CHGC 的最低临界自聚集浓度,其值为011223g?L-1,并且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纳米粒[6]。本实验采用CH GC自聚集纳米粒作为载体材料,以多柔比星(Dox)作为模型药,制备载多柔比星纳米粒(DCN),研究载药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体外释放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探讨CH GC纳米粒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乙二醇壳聚糖(M

w

=413×105,脱乙酰度7512%)、胆固醇、琥珀酸酐、N2羟基琥珀酰亚胺(美国Sig ma公司);12乙基232(32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北京百灵威化学技术有限公司);透析袋(MWCO=14000,上海博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酸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定霉素对照品(daunomycin,Dau,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检验所);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

紫外2可见分光光度仪(T U-1800PC,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动态光散射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3000HS,英国);原子力显微镜(SP A3800N, SE I K O,日本);荧光分光光度计(FP-6500,日本);恒温振荡仪(THZ-C,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冷冻干燥机(LGJ-18型,北京四环科学仪器厂);离心机(T DL-40B,上海);X W-80A涡漩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微量台式高速离心机(美国索福公司);台式超声仪(上海波龙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图1 胆固醇疏水修饰乙二醇壳聚糖(CHGC)的化学结构式F i g11 Che m ical structure of CHGC

DAS210药动学软件。

113 动物

雄性健康S D大鼠,体重(200±20)g(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方法

211 CHGC的合成[6]

称取410g胆固醇溶于16mL吡啶中,加入琥珀酸酐2188g在80℃条件下反应24h,产物用蒸馏水沉淀,过滤,将过滤物室温下真空干燥,用丙酮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胆固醇半琥珀酸酯。

称取乙二醇壳聚糖130mg溶于8mL蒸馏水,静止放置过夜,在磁力搅拌下滴加24mL乙醇,然后加入3810mg12乙基232(32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2219mg N2羟基琥珀酰亚胺;称取7218mg 胆固醇半琥珀酸酯溶于32mL体积分数85%乙醇溶液,在10h内滴加到乙二醇壳聚糖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下反应3d。反应产物置于透析袋中,分别用体积分数88%、50%乙醇、水各透析2d,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絮状产物。此聚合物的取代度为每100个乙二醇壳聚糖糖单元接枝617个胆固醇分子。

212 载药纳米粒的制备

将盐酸Dox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三乙胺中和盐酸盐,避光下磁力搅拌过夜。将CHG C溶于蒸馏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2g?L-1的胶体溶液,冰浴条件下探针超声,每次2m in(120W,工作2s停2s),超声5次。将Dox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后滴加到CHG C纳米粒胶体溶液中,避光下磁力搅拌6h后置于透析袋中,4℃磁力搅拌条件下用水透析24h后,溶液过018μm滤膜,将滤液冷冻干燥,即得。通过使用不同的投药量与载体量比例,得到3种载药量(4162%,6123%,10135%)的DCN,分别称之为DC N2 4、DCN26、DCN210。

213 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位的测定

称取冻干DCN,分别用pH(515,615,714)P BS 溶液分散,制成110g?L-1纳米粒溶液,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粒径及表面电位,并考察浓度为110g?L-1的DCN在37℃pH714P BS溶液中的稳定性。

214 载药纳米粒的形态

将载药纳米粒溶液悬滴于新劈开的云母片上,室温挥发溶剂,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扫描针尖为商用氮化硅针尖,成像模式为轻敲模式。215 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称取冻干载药纳米粒分散于蒸馏水中,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破坏胶体纳米粒溶液,超声30m in,转移至量瓶中定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79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药物浓度,并计算包封率与载药量。216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选取不同pH值(515,615,714)的P BS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CN的体外释药行为。将DCN 溶于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10g?L-1的溶液,分别吸取110mL溶液于透析袋中,并将透析袋置于20mL释放介质中,在37℃,100r?m in-1恒温振荡下进行体外释放实验,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全部释放介质,并补充等体积量的新鲜介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激发波长为470 nm,发射波长为585nm。

217 DCN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21711 给药方案和血样采集 取S D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分成2组,每组6只。以相当于2mg?kg-1Dox的剂量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DCN2 10和Dox,给药后01033,01083,0125,015,1,2,4,6, 8h眼眶取血,7000r?m in-1离心10m in分离血浆,-20℃保存待测。

21712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7] 取血浆样品200μL 置于15mL肝素钠试管中,加入5mg?L-1内标物Dau40μL,涡旋30s,加入750μL的硼砂缓冲液(pH915)和氯仿2甲醇(4∶1)混合液215mL,室温放置30m in,涡旋3次,7000r?m in-1离心5m in,取氯仿层,在37℃水浴下用氮气吹干有机溶剂后,用200μL甲醇复溶,涡旋30s,在7000r?m in-1离心3m in,取上清液作HP LC分析。

21713 色谱条件[8] 色谱柱:D ia monsil T M C18(416 mm×250mm,5μm,迪马公司);保护柱C18(416 mm×10mm,5μm);流动相:水(含有20mmol?L-1磷酸和10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2乙腈(4713∶5217);流速:115mL?m in-1;激发波长480 nm,发射波长58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21714 方法专属性 取大鼠空白血浆,分别配制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Dox、空白血浆加Dau、给药后血浆,按“21712”项下方法处理,进样20μL,用HP LC分析检测。

21715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空白血浆200μL,精密加入一定量的Dox标准品,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500,1000,2500,5000μg?L-1的溶液,按“21712”项下方法处理,进样20μL。

以Dox与Dau的峰面积比对Dox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血浆中Dox含量的标准曲线。

21716 方法精密度 取空白血浆200μL,精密加入一定量的Dox标准品,配制成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为50,1000,5000μg?L-1的溶液,各5份。按“21712”项下方法处理,1d内连续进行HP LC测定,计算日内精密度;连续测定5d,计算日间精密度。21717 萃取回收率 取空白血浆200μL,精密加入一定量的Dox标准品,配制成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为50,1000,5000μg?L-1的溶液,各5份。按“21712”项下方法处理,测得Dox的峰面积;与用甲醇直接配制的相同浓度的Dox的峰面积相比来计算Dox的萃取回收率。

3 结果与讨论

311 载药纳米粒的性质

3种制备的载药纳米粒随着投药量的增加,纳米粒载药量从4162%增加到10135%,粒径从85n m 增大到219n m,但是包封率随之下降。见表1。当投入Dox与CHGC的比例达到一定值后,制备的载药聚合物易形成粒径较大的纳米粒而沉淀,类似结果有文献[9]报道。其原因为Dox在疏水性内核的沉积有一定的限度,当Dox的沉积达到饱和时,多余的Dox沉积于纳米粒子表面,不同的胶束之间由于负荷过多的Dox产生聚集,继而产生沉淀。

312 载药纳米粒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散介质pH值的降低,载药纳米粒的表面电位均有增加;而且随着载药量的增大,表面电位也随之增大,见图2。根据文献[10]报道,DCN的表面电位与分散介质pH值密切相关,pH的降低会增加氢离子的浓度,从而使表面电位上升。当载药纳米粒分散在37℃的pH714PB S中,粒径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稍有增大,4d内未见聚集体和沉淀,其原因为载药纳米粒在pH714PB S中其表面电位只有3~4mV,纳米粒易于聚集导致粒径增大。在pH714介质中,载药纳米粒DCN的Zeta绝对值较低,研究表明,带正电荷的微粒很容易和白蛋白吸附,带负 电的微粒有被血小板表面附着的倾向,而且绝对值越大,越容易吸附。胶束近中性的表面可以减小胶束和这些成分的吸附,提高其在血液中的稳定性,有利于发挥其长循环的作用[11]。

313 载药纳米粒的形态

载药纳米粒的形态结果见图3A,可见DCN210纳米粒呈圆球形,粒径大部分在110n m左右,比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结果偏小(图3B),其原因为用原子力显微镜(AF M)测定时样品处于干燥状态,而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定时样品处于溶液分散状态,纳米粒在溶剂中吸水膨胀所致[12]。

314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结果见图4,在pH 515条件下,药物能够较快地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在pH714条件下,药物释放较慢,可见载药纳米粒的释药行为具有pH依赖性。Dox是一种弱碱性的药物,在偏酸性的环境中溶解度更大,导致了较快的扩散速度,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对于抗肿瘤给药体系而言,这种pH依赖释药特性能够使药物选择性地在弱酸性的肿瘤组织释放,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抑瘤作用,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毒性。此外,随着载药纳米粒的载药量降低,药物释放越快。据文献[13]报道,载药量低的纳米粒,由于药物在纳米粒中的量较少,不容易形成结晶,因而有利于药物在纳米粒中溶解并扩散出来

图2 DCN在不同pH值中的电位变化1n=3, x±s

F i g12 Changes of Zeta potential of DC N as a functi on of pH1 n=3, x±s

表1 多柔比星纳米粒(DCN)的性质1n=3, x±s

Tab.1 Physicoche m ical p r operties of DC N nanoparticles1n=3, x±s

Sa mp le m(drug)/m(carrier)Size by nu mber/n m Polydis persity index Loading content/%EE/% DC N24016/1085±1701245±010364162±01078017±018 DC N261/10138±2701203±010456123±01196615±110 DCN2102/10219±2301218±010*******±01895717±316

315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专属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的体内分析方法进行处理,Dox与DAU的保留时间分别在6197与13168m in,Dox与DAU分离良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样品的测定无干扰。以色谱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R对质量浓度(ρ,μg?L-1)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ρ=017969R+01080 (r=019993),线性范围为50~5000μg?L-1,Dox 的最低检测限为20μg?L-1。精密度和萃取回收率实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药物在血浆中的日内、日间RS D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大鼠尾静脉注射Dox与DCN210后的体内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见图5。采用DA S210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2时间数据处理后发现Dox组与DCN210组的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三室

模型。部分药动学参数见表3,权重系数1/CC。其中Dox组和DCN210组的t

1/2β

分别为01063和11105h,DCN210组的AUC02∞是Dox组的5184

倍(P<0101),DCN210组的MRT

(02∞)

是Dox组的21190倍(P<0101),Dox组的清除率是DCN2 10组的5185倍(P<0101)。以上结果表明,将Dox载入CHGC纳米粒后,能够明显延缓Dox在血液中的消除,延长Dox在血液中滞留的时间,提高Dox的生物利用度。

表2 Dox在大鼠血浆中的精密度和萃取回收率1n=5, x±s

Tab.2 Precisi on and extracti on recovery of Dox and DC N210in rat p las ma1n=5, x±s

Added /μg?L-1

I ntra2day I nter2day

Recovery/%RS D/%Dete m ined/μg?L-1RS D/%

Dete m ined

/μg?L-1

RS D

/%

5046.2±1.703.6952.5±2.324.4286.3±3.465.49 1000987.5±34.963.54993.7±42.634.2986.9±4.014.61 50004973.1±136.762.754905.6±159.923.2688.5±3.293.

72

图5 Dox在大鼠体内的血药经2时曲线1n=6, x±s

F i g15 Concentrati on2ti m e p r ofiles of Dox in p las ma after the ad m inistrati on of Dox and DC N210,res pectively1n=6, x±s

表3 Dox和DC N的部分药动学参数1n=6, x±s

Tab13 Phar macokinetic para meters of Dox and DC N210in rat1n=6, x±s

Para meters Dox DCN210

t1/2α/h01018±010*******±01003

t1/2β/h01063±010*******±01119

t1/2γ/h11399±0114351286±01817

CL/L?h-1?kg-131005±0145101514±01094

AUC02∞/mg?h?L-101666±0110131891±01635 MRT02∞/h01125±010*******±01326

4 结 论

以CHGC纳米粒为载体材料,采用透析法制得了3种不同载药量的DCN,形态呈球形,其表面电位随分散介质pH值的降低而增加。载药纳米粒在3种不同pH值的PB S溶液中分散性好,在3d内缓慢释放,药物释放速率随着释放介质的pH值降低而增加,而且随着载药量的降低而加快。体内药动学实验表明,DCN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明显提高Dox的生物利用度。因此,CH GC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REFERENCES

[1] P ANY AM J,LABHASET WAR V1B i 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or drug and gene delivery t o cells and tissue[J]1Adv D rug D e2

liver Rev,2003,55(3):32923471

[2] K UBOT A N,OHG A K,MOR I G UCH I M1Per meability p r oper2

ties of glycol chit osan me mbrane modified with thi ol2gr oup s[J]1

J Appl Polym Sci,1991,42(2):49525011

[3] K WON S,P ARK J H,CHUNG H,et al1Physicoche m ical char2

acteristics of self2asse mbled nanoparticles based on glycol chi2

t osan bearing5β2cholanic acid[J]1Langm uir,2003,19(24):

101882101931

[4] Y OO H S,LEE J E,CHUNG H,et al1Self2asse mbled nanopar2

ticles containing hydr ophobically modified glycol chit osan f or

gene delivery[J]1J Controlled R elease,2005,103(1):2352

2431

[5] KI M J H,KI M Y S,KI M S,et al1Hydr ophobically modified gly2

col chit osan nanoparticles as carriers for paclitaxel[J]1J Con2

trolled Release,2006,111(122):22822341

[6] Y U J M,Q I U L Y,J I N Y,et al1Self2aggregat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 ol2modified glycol chit osan conjugate:p reparati on,

characterizati on,and p reli m inary assess ment as a ne w drug de2

livery carrier[J]1Eur Polym J,2008,44(3):55525651 [7] COLOMBO P E,BOUSTT A M,P OUG OL S,et al1B i odistribu2

ti on of doxorubicin2alkylated poly(L2lysinecitra m ide i m ide)con2

jugates in an experi m ental model of perit oneal carcinomat osis af2

ter intraperit oneal adm inistrati on[J]1Eur J Phar m Sci,2007,

31(1):432521

[8] LANCKER M V,BELLE MANS L,LEENHEER A D1Quantita2

tive deter m inati on of l ow concentrati ons of adria mycin in p las ma

and cell cultures,using a volatile extracti on buffer[J]1J Chro m2

atogr B io m ed A ppl,1986,374:41524201

[9] K WON G,Y OK OY AMA M,OK ANO T,et al1Physical entrap2

ment of adria mycin in AB bl ock copoly mer m icelles1[J]1Phar m

R es,1995,12(2):19221951

[10] L I Y H,HU F Q,Y UAN H1Preparati on and release p r ofiles of

chit osan oligosaccharide grafted stearic acid nanoparticles in vitro

[J]1Chin Phar m 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10832

10861

[11] CHE N D W,Y AN L,Q I A O M X,et al1Preparati on of docetax2

el2l oaded pH2sensitive bl ock copoly mer m icelle[J]1Acta Phar m

S in(药学学报),2008,43(10):1066210701

[12] L I U C G,DES A I K G,CHEN X G,et al1L inolenic acid2modi2

fied chit osan f or for mati on of self2asse mbled nanoparticles[J]1J

Agr Food Che m,2005,53(2):43724411

[13] SHUA I X,A I H,NAS ONGK LA N,et al1M icellar carriers

based on bl ock copoly mers of poly(ε2cap r olact one)and poly

(ethylene glycol)for doxorubicin delivery[J]1J Controlled Re2

lease,2004,98(3):41524261

(收稿日期:2009206222)

关于推荐2010年中国药学会2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的通知

中国药学会2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是中国药学会与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共同设立的青年生物药物奖,旨在奖励致力于生物药物新药研究的中国优秀青年工作者。该奖项面向全国,从2009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5至8名从事生物药物研究的青年学者,奖励金额为每人20000元人民币(含税),同时颁发奖杯和证书。可从中国药学会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4417460.html,. cn)查询有关事宜。

[本刊讯]

生理综述--高密度脂蛋白在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在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清蛋白之一,近年来因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对HDL在机体血浆胆固醇逆转运(RCT) 中的作用过程作一简单综述,介绍了HDL的分子结构、代谢过程以及其在胆固醇逆转运的具体作用机制。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结构代谢胆固醇逆转运 Abstract: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is a kind of serum albumin. And it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 on preventing atherosclerosis (A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RCT and the effect of HDL during RCT, and alsomention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metabolism of HDL. Keywords: HDL, molecular structure, metabolism, RCT 正文: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是机体血脂代谢的重要物质。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其参与体内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它可作为胆固醇的接受体,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介导胆固醇从动脉壁内膜流出并转运之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AS的发生。另外HDL还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参与氧化性LDL 的转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单核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等作用。限于篇幅,本文简单介绍一下HDL,只讨论其在胆固醇逆转运方面的作用机制。 1 HDL的结构和分类[1] HDL是血浆中的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大分子复合物,密度为1.063~1.210,主要由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 和载脂蛋白A-I (apoA-I) 组成。磷脂和胆固醇的极性基团暴露在HDL颗粒表面,其非极性碳链则朝向核心,有助于HDL颗粒在血浆中的顺利运输。载脂蛋白A带电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螺旋极性面暴露在颗粒外,而不带电的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非极性面在颗粒内部与脂质相互作用,形成HDL特有的两性α螺旋结构与脂质相互作用,是其稳定存在的结构基础[2]。 HDL的蛋白成分很复杂,上文提到的apoA-I含量最为丰富,占HDL结构蛋白的70%,在其结构和代谢方面有着重要作用[3]。 根据体积和密度的不同,HDL可依密度增大依次分为HDL1、HDL2、HDL3 ,三者不仅表现为颗粒结构和成分上的区别,同时存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差异——小而密的HDL3 更倾向于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2 HDL的代谢过程[4-5] 2.1 HDL的成熟 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分泌。血浆的乳糜微粒(CM)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在三酰甘油(TG) 水解的过程中,表面组分(apo-A、apo-C、磷脂和胆固醇) 解离也可形成新生的HDL。 新生的HDL 呈圆盘状,主要成分为磷脂和apoA-I,其进入血液后在apo-A 的激活下,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作用于其表面胆固醇和磷脂生成胆固醇酯,后者转向其核心部位。HDL 作为胆固醇接受体不断地移走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导致细胞内多余胆固醇的外流,这一过程是由识别apoA-I 的清道夫受体SR-BI介导的。由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反应使HDL 核心胆固醇酯的- 1 -含量逐步增加,使新生圆盘状的HDL 向球型HDL3转变。 HDL3进一步在LCAT 的作用下,更多的吸收细胞中流出的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使HDL核心胆固醇酯含量逐步增加,颗粒增大,最后生成HDL2,这一过程称为HDL的成熟[6]。

壳聚糖标准试行

附件1: 省内第二类壳聚糖类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壳聚糖类产品的研究开发、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撰写和技术审评。 本指导原则是对壳聚糖类产品的一般要求,制造商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分说明和细化。制造商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壳聚糖类产品,分类代号现为6846。 壳聚糖类产品根据作用机理不同,主要分两大类: 1、壳聚糖敷料 主要包括:壳聚糖流体敷料、壳聚糖成膜喷剂、壳聚糖止血颗

粒、壳聚糖止血护创敷料、壳聚糖纤维敷料、壳聚糖口腔溃疡膜、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等 2、壳聚糖抗菌材料 主要包括:壳聚糖妇科抗菌凝胶、壳聚糖妇科抗菌泡沫、壳聚糖妇科抗菌喷剂、壳聚糖妇科抗菌栓、壳聚糖漱口液等。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三类医疗器械或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包括三类壳聚糖类手术防粘连产品及组织工程等产品,如医用壳聚糖可降解防术后粘连膜、止血封堵敷料、壳聚糖冲洗液、生理性海水壳聚糖滴眼液等。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壳聚糖类产品的命名应采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也可按“主要成份+用途+剂型”的方法命名,例如:止血壳聚糖颗粒、壳聚糖止血成膜喷剂、壳聚糖抗菌妇科凝胶。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壳聚糖类产品基本结构包括壳聚糖、辅料、添加剂及包装材料。 (三)产品工作原理 主要通过壳聚糖的抗菌/抑菌,或凝血作用达到预期用途。 (四)产品作用机理 1.抗菌/抑菌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抑制一些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目前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有三:一是由于壳聚糖的多聚阳离子,易于真菌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基团作用,从而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二是干扰DNA的复制

壳聚糖改性工艺的研究

壳聚糖改性工艺的研究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高分子碱性氨基多糖,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性质稳定、无刺激、无致敏、无致突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低免疫原性以及生物活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工程、医药、食品、日化、污水处理、纺织印染等领域。壳聚糖不溶于普通溶剂,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提高其溶解性,并赋予其一些其他功能,扩大其应用领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20116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1. 1壳聚糖的结构特性 壳聚糖具有复杂的双螺旋结构,其功能基团有氨基葡萄糖单元上的6位伯经基、3位仲羟基和2位氨基或一些N位乙酰氨基以及糖酐键,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1. 2.壳聚糖的一般理化性质 壳聚糖是生物界中惟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它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因原料和制备方法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也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 1. 3壳聚糖的溶解性质 壳聚糖可溶于稀的盐酸、硝酸、醋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但不溶于稀硫酸和稀磷酸。影响壳聚糖溶解的主要因素有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酸的种类等。 2壳聚糖的改性研究 由于壳聚糖自身性能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壳聚糖上引人其他基团来改变其理化性质[6]。本文将介绍壳聚糖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目前的一些改性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2. 1化学改性 壳聚糖分子上有许多经基和氨基,可通过对其进行分子设计实现可控化学修饰,从而改善壳聚糖本身性能的一些不足。根据壳聚糖的化学性质,可以从酰化、酯化、烷基化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化学改性。 2.1.1酸化改性 壳聚糖可与多种有机酸的衍生物如酸酐,酰卤等反应,可引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的酰基进行改性。酰化反应既可在轻基上反应(O位酰化)生成酯,也可在氨基上反应(N位酞化)生成酰胺。酰化化改性后的产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善,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潜在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如脂肪族酰化化产物可作为生物相 容性材料,N一甲酰化产物可增强人造纤维的物理性能。

胆固醇的代谢

第六节胆固醇的代谢 述:胆固醇是最早从动物胆石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它是人体重要的脂类物质之一,它既是细胞膜及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3等的前体。 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 ★机体胆固醇的来源:外源性摄取、内源性合成 ★膳食中胆固醇的来源 动物性食物如脑髓和内脏,禽卵蛋黄,鱼子,奶油,肉和软体动物含胆固醇丰富 述: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而含植物固醇如谷固醇、麦角固醇等,他们不易为人体吸收,摄入过多还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人体内约含胆固醇140g 。 一、胆固醇的合成 (一)合成部位 述:全身各组织几乎均可合成胆固醇,但脑组织和红细胞除外。 体内每天合成胆固醇总量约为1g,。 ⒈合成场所:肝(最主要),其次为小肠、肾上腺皮质、卵巢、 睾丸等组织。 2.合成部位:胞液及内质网。 (二)合成原料 ⒈主要原料:乙酰CoA 2.原料来源:主要来自于糖代谢,少量由脂肪及氨基酸代谢产生 ⒊合成条件:需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供氢,ATP供能 述: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要18乙酰CoA ,16NADPH+H+,36ATP

(三)合成的基本过程 全过程比较复杂,可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 1.甲羟戊酸的合成 ⑴部位: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胞液 ⑵过程: 硫解酶及HMGCoA合酶 3分子乙酰CoA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 HMGCoA还原酶,NADH+H+供氢 →甲羟戊酸(MVA) 述:这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步骤,HMGCoA还原酶为限速酶。 2.鲨烯的生成 ATP MVA →→C5焦磷酸化合物×6 →C30鲨烯 3.胆固醇的生成 述:鲨烯经内质网加氧酶、环化酶等的作用,环化生成羊毛固醇,后者再经氧化、脱羧、还原等反应最后失去3个 甲基而生成含27碳的胆固醇。 二、胆固醇的酯化 (一)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 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AT) 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HSCoA (二)血浆内胆固醇酯化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胆固醇→胆固醇酯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的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的研究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探讨其保护因素。通过分组研究,得出结论:CETP D442G基因位点DG基因型可能引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可能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携带G等位基因。 标签:胆固醇转运蛋白;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该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对其病因、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基因遗传学等的研究,对脑血管的远期预防有深远的意义[2]。临床上血脂高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保护因素[3]。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紊乱等一系列疾病,与基因及遗传也密切相关。血脂受多因素影响,胆固醇酯轉运蛋白(eholesterolestertransferprotein,CETP)在血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选择研究CETP的基因位点-D442G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从而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为该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其中,男9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4.74±11.72)岁;全部病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个体间无亲缘关系。排除脑出血、脑栓塞及其他出血病疾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 1.1.2 对照组 随机选取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3.40±10.60)岁;排除脑血管意外及其他严重疾病,个体间无亲缘关系。 1.2 实验方法 1.2.1 血标本的采集 受试者禁食12小时以上,于凌晨7时左右抽取静脉血3 mL,送我院检验科查血生化。

壳聚糖改性研究与应用

壳聚糖改性研究与应用 赵朝霞(1142032224)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1级本科 摘要: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多糖,脱除乙酰基的产物是壳聚糖,作为新型功能生物材料,它们已在水处理、日用化学品、生物工程和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改性研究进展,以及将其应用到医学、食品、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化学和物理修饰方法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壳聚糖化学改性与修饰物理改性与修饰功能材料 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一2一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β—D—葡聚糖,它是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的线性生物高分子,分子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后的产物是壳聚糖,其化学名称为(1,4)一2一氨基一2—脱氧—β一D—葡聚糖。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与纤维素很相近的化学结构,它们的区别仅是在C位上的羟基分别被一个乙酰氨基和氨基所代替(如图)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有较大差别。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细胞亲和性和生物效应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含有游离氨基的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1-4]。因此,它们已在废水处理、食品工业、纺织、化工、日用化学品、农业、生物工程和医药等方面得到应用。 医药领域 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粒广泛用于蛋白、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给药。由于PL-GA纳米微球表面缺乏可用于共价修饰的基团,所以难以在表面负载生物活性物质如DNA、配体和疫苗等,不易于通过受体或抗体进行靶向给药。因此,人们尝试用不同方法将PLGA 表层包裹不同的聚合物以达到物理改性PLGA微球表面的目的。如阳离子表面修饰是基于PLGA表层负电荷而设计的,这种方式使PLGA的表面活化成为可能。将壳聚糖(CHS)选做纳米微球表面修饰材料是因为它具有阳离子电荷,生物可降解,黏膜黏附性等特性。阎晓霏等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将改性PLGA与溶菌酶通过化学键结合并以CHS修饰得到一种新型阳离子纳米微球,达到增大纳米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并促进蛋白类药物吸收的目的[5]。 壳聚糖在医药测定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Zhang等[6]首先制备了壳聚糖包覆的CdSe /ZrKS量子点作为Her2/neu基因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载体。并通过跟踪量子点的荧光信号证实药物载体靶向传送到乳腺肿瘤细胞,利用荧光索酶和酶联免疫分析验证导入细胞的siRNA的基因沉默效应。钟文英[7]等壳聚糖包覆的Ccrr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吉米沙星定量测定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新型疏水色谱填料[8],有效分离提纯枯草芽孢杆菌α一淀粉酶、鸡卵粘蛋白、AS 1.398中性蛋白酶以及伪单孢杆菌脂肪酶[9],以壳聚糖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和壳聚糖固定化蛋白酶均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壳聚糖羧甲基化后,与磷酸钙生成螯合物,它可促进骨骼的矿化,在医药上可作为成骨的促进剂[10]。 二、化工领域 武美霞[11]等以壳聚糖为络合剂、稳定剂或保护剂,通过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超小尺寸的非晶态NiB.CS催化剂,并且使活性组分Ni分散均匀。壳聚糖修饰炭黑负载Pt—Au 催化剂,对原电极有相当好的物理极化学性质的改良作用。Sugunan[12]等认为,壳聚糖之所以能够捕获并起到稳定金纳米粒子的作用,一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静电作用;二是壳聚糖具有足够大的立体位阻效应,从而避免了金纳米粒子的聚集并能使金纳米粒子功能化。因此,

第二十章 胆固醇逆向转运研究方法

第二十章胆固醇逆向转运研究方法 第一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一)胆固醇标准品配制 称1.5g标准胆固醇溶于少许乙醇中,逐渐升温到2o°C,并把乙醇体积补满到150ml, 标准胆固醇的工作浓度分别为0.129(50)、0.258(100)、0.516(200)、1.032(400)、2.064 (800)。单位mmol/L(mg/L)。4℃下储存备用。 (二)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提取 将每10ml细胞收集人带盖的10ml塑料管中,1500r/min、4℃离心15min、去上清, 用1ml 0.9%Nacl溶液重新稀释细胞,冰浴中超声破碎细胞。工作条件为600W,工作时 间为4s,间隙时间为8s,定时次数为6次。用Lowrry法测定蛋白含量。在细胞溶解产物 中加人等体积新鲜配制的15%醇溶性KOH(一20℃),振荡至细胞溶解产物清亮,加人 6%的三氯乙酸去蛋白,再加人等体积的正己烷:异丙醇溶液(4:1,V:V),将混合物 涡旋5min,然后1500r/min、15℃离心5min,收集上层有机相。 (三)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分析 采用Waters991型色谱系统,其中包括510泵、U-6K进样器、991型光电二极管矩 阵监测器、TCM色谱恒温盒,采用Waters公司生产的Gen-PAK FAX柱,以异丙醇: 正庚烷:乙腈(35:12:53,V:V:V)为流动相,进行非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 温保持4℃(加冰块),紫外检测时间12min,检测波长为226nm.Gen-Pak FAX柱子在 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洗10min(流速0.5ml/min)以除去柱中的醇类物质。 (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定量 1、游离胆固醇的定量胆固醇以峰面积定量,蛋白质用BCA法定量。参照Pierce Chemical公司的BCA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按A :B=50 :1的比例配置显

问答

1. 含奇数碳原子的脂酸在体内能否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什 么?这类脂酸在体内能否变为糖?为什么? 2. 酮体生成有何生理意义?什么是酮症?对机体有何危害? 3. 脂酸的生物合成在胞液中进行,作为合成原料的乙酰CoA是怎样从线粒体转移至胞液的? 4. 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5. 乙酰CoA可由哪些物质代谢产生?它又有哪些代谢去路? 6. 什么是LDL受体?它在维持细胞游离胆固醇平衡中有什么作用? 7. 试述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基本过程及作用。 1. 奇数碳原子的脂酸经β-氧化除生成乙酰CoA,还生成l分子丙酰CoA。乙酰CoA可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丙酰CoA也可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过程如下: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PEP→丙酮酸→乙酰CoA,乙酰CoA可彻底氧化。因为乙酰CoA不能逆行生成丙酮酸,所以这类脂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不能变为糖。但丙酰CoA因可以转化丙酮酸,可循糖异生通路生成葡萄糖。 2.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并易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的毛细血管壁,是肌,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在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的主要能源。酮症: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糖供给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增强,肝中酮体的生成增多,超过肝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血中酮体含量过多,称为酮症。

酮体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是酸性物质,血中酮体浓度过多,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3. 乙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主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完成跨膜。乙酰CoA先在线粒体内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转运即能进入胞液。胞液中柠檬酸裂解酶使柠檬酸裂解释放出乙酰CoA及草酰乙酸。进入胞液的乙酰CoA即可合成脂酸,而草酰乙酸则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苹果酸,再经线粒体内膜载体转运入线粒体。苹果酸也可在苹果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再转运入线粒体,最终形成线粒体内的草酰乙酸,再参与转运乙酰CoA。 4. 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①从食物中摄取;②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有: ①在肝脏可转化成胆汁酸;②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类固醇激素; ③在皮肤可转化成维生素D3;④用于构成细胞膜;⑤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及血浆脂蛋白中;⑥一部分胆固醇可直接随胆汁排泄入肠道,其中一部分可被回吸收入肝,另一部分经肠道细菌作用转变为粪固醇而排出体外。 5. 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代谢共有的重要中间代谢物,也是三大营养物代谢联系的枢纽。乙酰CoA的生成:糖有氧氧化;脂酸β-氧化;酮体氧化分解;氨基酸分解代谢;甘油及乳酸分解。乙酰CoA的代谢去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肝细胞线粒体生成酮体,为缺糖时重要能源之一;合成脂肪酸;合成胆固醇;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每位卫康家人必备的资料 壳聚糖的应用 1、食道癌——壳聚糖兑水,虫草兑水喷。每小时交替使用。 2、降压——壳聚糖每天6粒。 3、拉肚子——孩子1粒壳聚糖抖在饭里。 4、孩子长的过快——肌肉裂断,加壳聚糖。 5、癌症——每天50粒,可以活命。 6、身上所有包块——均需壳聚糖。 7、肾衰竭——壳聚糖加虫草。 8、减肥——壳聚糖加银兰。 9、肠胃不好,便秘——壳聚糖。 10、白癜风——壳聚糖,虫草,金苓,五个月。 11、糖尿病——壳聚糖加虫草。 12、脑血栓——壳聚糖,银兰,虫草。 壳聚糖溶液的作用 2粒壳聚糖+纯净水35毫升+白醋2毫升——壳聚糖啫喱水 一、浓度:加200毫升纯净水 1、去角质,每天2-3次 2、足,手上的白癣 3、伤口愈合,淡化瘢痕 4、喂鱼5-10毫升 二、浓度:1000毫升

1、皮肤过敏 2、黑斑,汗斑,湿疹,皮炎 3、香港脚,富贵手 4、代替洗发精 三、浓度:2000毫升 1、面疮,颜面白癣 2、荨麻疹 3、基础化妆 4、男士剃须后使用 壳聚糖的妙用 1、外伤:有外伤、烧伤烫伤、溃疡时可以将产品直接敷于伤口处,有止血止疼、止痒、杀菌、消炎之功效,且愈后不留疤痕。 2、治带状疱疹:用白醋把产品调成稠糊状,涂抹于患处,3-7天可痊愈。 3、治褥疮:将伤处清理消毒后,把产品直接敷于患处,1-3天可结痂愈合。 4、治口腔、食道溃疡:将产品直接倒入口中含放2-3次/日,1-2天可痊愈。 5、治红斑狼疮:内服:每日3次,每次4-6粒;外涂:把产品用白醋调匀,涂抹于患处,一个疗程可痊愈。 6、治面瘫:每天3次,每次3-4粒,2-7天(麻痹的面部神经修复)痊愈。 7、治便秘:早晚服2-4粒/次,饭前服用,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效果明显。对肠胃炎和痔疮有奇效!8、治脚气:将产品直接敷于患处,2-3天痊愈不复发。用白醋调和以后,涂抹于手脚表面可预防、治疗脚气、手脚发痒、脱皮。 9、治疗湿疹:用白醋把产品调匀,涂于患处2-4天可痊愈。此法对治疗男女阴部瘙痒、阴湿、湿疹有奇效!2-3次可痊愈。 10、减肥:早晚服用,每次6-10粒,饭前服用,配合晚餐少吃主食效果显著。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范文【精编】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本身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氧化或吸湿。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品、生物制药、水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2、壳聚糖富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由于壳聚糖吸附剂有以上的优点,学者们对其富集的工艺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李斌,崔慧[1]研究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H2SO4为洗脱剂,稀NaOH 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富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 处测定,检出限为20ng·ml-1,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此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经济实用、效果良好。但由于壳聚糖易降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速控制难,富集效果不均一,空白大的问题。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壳聚糖(chitosan,(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chitin,(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部分脱乙酰化的产物。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以及藻类、真菌等低等动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自然界每年产量约在100亿吨,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它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此多糖中含有数千个乙酰己糖胺残基,因此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导致其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将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可生成壳聚糖。人们常将N-脱乙酰度和粘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作为衡量壳聚糖性能的两项指标。N-脱乙酰度是判定壳聚糖溶解性的依据,脱乙酰度越高,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就越多,在酸中的溶解性就越好;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的缠绕程度就越大,溶解度就越小。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它一般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壳聚糖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溶液,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结合,使自身带上正电荷。甲壳素及壳聚糖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壳寡糖与壳聚糖的结构式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自然界可以被各种微生物降解。微生物中的甲壳素酶(chitinase)可以随机地水解甲壳素的N-乙酰-β-(1-4)糖苷键。而壳聚糖可以被多种酶水解,包括壳聚糖酶(chitosanase)、麦芽糖酶、脂肪酶、以及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在人体内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并非普遍存在,通过测定显示N-乙酰壳聚糖在人血清中可以被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溶菌酶(lysozyme)降解。 壳聚糖的主链结构中引入了2-氨基,化学性质区别于3,6-羟基,与甲壳素相比增加了反应选择性的功能基团。由于C6-OH是一级羟基,C3-OH是二级羟基,空间位阻不同反应活性也不同,再加上C2-NH2,壳聚糖就具有三个活性不同的可供修饰的基团。根据不同的需要,被修饰的壳聚糖作为一种功能大分子广泛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壳聚糖只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而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以及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科学家们采用衍生化的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获得了多种水溶性和可溶解于某些有机溶剂的衍生物,大大扩展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其中包括对壳聚糖进行N-,O-酰化,含氧无机酸酯化,醚化,N-烷基化,C6-OH和C3-OH的氧化,以及鳌合、交联等,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性能良好,甚至是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是人体主要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是生物膜及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固醇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体内可自行合成胆固醇以满足代谢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需要 . 一、胆固醇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肝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内质网上。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为乙酰辅酶A和NADPH,此外还需ATP提供能量,乙酰辅酶A是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代谢分解产物。它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需在线粒体内先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者再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载体进入胞浆,然后柠檬酸在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生成乙酰CoA 用于胆固醇合成。合成反应所需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也是各 种因素对胆固醇合成的调节点。此酶受蛋白激酶作用而发生磷酸化,使酶活性丧失;胞液中的脂蛋白磷酸酶使HMG-CoA还原酶去磷酸化,使酶恢复活性。 胆固醇的合成受到下列因素的调节: 1.饥饿与饱食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相反,进食高糖、高饱和脂 肪膳食后,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胆固醇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它主要抑制HMG-CoA还原酶的 合成。此外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如7β羟胆固醇和25羟胆固醇对HMG-CoA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能抑制并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素还可促进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变成胆汁酸,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反见下降。

润坦宁医用抗菌凝胶II型

润坦宁医用抗菌凝胶II型【痔疮用】 润坦宁医用抗菌凝胶为海洋天然生物材料和纯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产品采用欧美药典原料,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中国药科大学专家研究认为润坦宁医用抗菌凝胶具有广谱抗菌,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功能,无耐药性,对内痔、混合痔引起的肛门瘙痒、灼痛;大便疼痛、出血;肛门充血、红肿以及痔核脱垂的缓解和治疗。给药器推注给药,使用方便卫生。 抑菌消炎止血止痛修复粘膜促进愈合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产品名称】医用抗菌凝胶Ⅱ型 【商品名称】润坦宁 【产品性能结构组成】该产品由抗菌凝胶和推注器组成。抗菌凝胶是由壳聚糖、卡波姆、甘油、三乙醇胺、苯甲醇、菊科植物提取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纯净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适用范围】适用于内痔、混合痔引起的肛门瘙痒、灼痛;大便疼痛、出血;肛门充血、红肿以及痔核脱垂的缓解和治疗。 【用法用量】本品为痔疮用生物敷料,请按下述方法使用或遵医嘱。请使用本品前先清洗肛门,将给凝胶器的前盖取下,插入给药器后端助推杆;采取半蹲位,将给药器缓缓插入肛肠深处或有小便感时,推动助推杆,将凝胶推入直肠内后抽出给凝胶器,弃之。每次1支,应至少连续使用7天。

【注意事项】 1、外用产品,严禁口服,外痔患者也可将本品推出直接涂抹患处; 2、本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使用后销毁或丢弃,如果外包装破损,请勿使用; 3、使用过程中有少量胶状物流出属正常现象; 4、请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5、请勿放置于儿童可接触的地方; 6、使用本品期间,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忌症】 1、过敏体质患者禁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女性合并盆腔炎患者禁用。 【规格型号】Ⅱ型:3g/支 【贮藏】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有效期】二年 【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编号】YZB/皖0024-2014 【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皖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0026号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编号】皖食药监械生产许20140014号 【生产企业】安徽徽科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安徽省太和县经济开发区A区 【生产地址】安徽省太和县经济开发区A区 Specification of Medical Antibacterial Gel (II) Product name: medical antibacterial gel Ⅱ Property & composition: The product consists of antibacterial gel and pusher. Antibacterial gel is made up of proportional chitosan, carbomer, glycerin, triethanolamine, phenylcarbinol, aromatic, ethylenediamine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进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7月第4卷第7期 甲壳素(chitin)是N-乙酰基-D-葡萄糖胺以β-l,4键结合而成的多糖,是蟹、虾等甲壳类、甲虫等的外骨骼及蘑菇等菌类的细胞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免疫原性,具有抗癌和抗肿瘤的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有生物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具有广谱抗菌的功能,在口腔抗微生物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壳聚糖的抗菌活性 1.1壳聚糖对细菌的抗菌作用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壳聚糖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及某些真菌等的生长[1]。 邓婧等[2]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法,在pH6.5时对不同浓度壳聚糖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2%壳聚糖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1.5%、1.0%、0.5%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研究发现,在pH5.5时,1.0%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8.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强抑制作用[3]。 由于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独特的抗菌性,它能有效抑制2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菌的生长。Ikinci等[4]将壳聚糖凝胶或膜与洗必泰联用,证明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避免洗必泰的不良反应,既可延长其作用时间,也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壳聚糖对促进血链球菌生物膜脱落有显著作用,且小分子量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佳。壳聚糖对几种常见口腔致病菌不仅有抑制作用,而且经高温处理后其作用也很稳定,所以在治疗口腔感染方面壳聚糖将是有效药物[2]。1.2壳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还具有抗真菌活性。壳聚糖可有效抑制皮肤浅表真菌的生长。刘晓等[5]研究壳聚糖凝胶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壳聚糖凝胶剂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抑菌质量浓度为2.5~5g/L。Rhoades等[1]使用脱乙酰度为89%、质量浓度为1g/L的天然壳聚糖对念珠菌和白色隐球菌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2log cfu/mL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白色隐球菌却无抑制作用。Muhannad 等[6]在pH5.0条件下,使用0.5%壳聚糖(脱乙酰度92%)的乳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进行观察,发现24h后能使白色念珠菌数量减少达99%、黑曲霉菌减少达90%。可见壳聚糖对真菌也有很广泛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抗细菌作用类似。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沈阳110001 通讯作者:于静涛,电子信箱:Yjtao555@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4417460.html, 综述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刘扬,于静涛,孙莹莹,宋雪莲 文章编号:1674-1595(2011)07-0437-03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 提要:壳聚糖由天然多糖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而成,是生物相容性和水解性较好的低聚糖,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性是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性;抗菌机制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chitosan and chitosan derivatives.LIU Yang,YU Jing-tao,SUN Ying-ying,SONG Xue-lian.Department of End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Summary:Chitosan,made by dehydration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 chitin,is a biocompatible and soluble oligosaccha?ride and a goo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In recent years,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s of special interes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health,food and cosmetics,etc.This paper is a review on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Keywords:chitosan;chitosan derivatives;antibacterial action;antibacterial mechanism 437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

中国海洋医用生物材料第一品牌 国内独家、10倍利润空间、厂家直招 安全天然、非抗生素、“膜”的呵护、广谱长效抗菌、强效缓释、减少复发、促进组织再生。 妇舒康是以壳聚糖为原料的新型妇科外用抗菌水凝胶。是“壳聚糖”为核心功效成分,采用高新生物技术现代化生产工艺机制而成。能有效杀灭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妇舒康可覆盖于阴道粘膜上形成分子级的隐形膜,一方面,能有效的杀灭和清除阴道致病菌,杀菌止痒,修复粘膜,加快伤口和糜烂面愈合、防治微生物再感染,消除异味,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恢复正常生理环境。另外一方面保护阴道粘膜不受新的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1、无耐药性,抗菌稳定,广谱抗菌。 2、调节阴道内环境,增强其免疫力 妇舒康的原料是壳聚糖,壳聚糖是由甲壳质制成的,而甲壳质在人体内是存在的,在近几十年来甲壳质一直被称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第六生命要素。另外壳聚糖也可作为乳酸杆菌等阴道益生菌的营养成分,促进益生菌的生长,调节菌群平衡,修复阴道的酸性环境。 3、止血,修复,促进伤口愈合,加速组织再生 4、无毒、无排异性,使用方便,依从性好 独特的水凝胶剂型,无需人体分崩解、吸收好、更持久、见效快 剂型特点效果 凝胶具有柔和、无刺激、 良好的吸附性、持久 性和扩展性等优点 能深入粘膜皱折等一 般药物难到达的部 位,与病灶充分接触, 全面杀菌,不留死角, 并形成保护膜,预防 感染,作用更持久, 感染舒适。 外洗、内冲,接触时 外洗,不能深入阴道 内病灶部位,起不到

洗液间短,流失快治疗效果:内冲,不 能充分作用病灶,容 易破坏阴道内环境。 栓剂滞留时间长,吸收水 分,难扩散,药物局 部浓度高 刺激性强,容易产生 干涩等不适,以破坏 阴道酸性环境。 只要是妇科生殖道感染的治疗都可以使用妇舒康,包括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 妇产科适用范围: 1、细菌性阴道病、念珠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混合型阴道炎、外阴炎治疗 2、宫颈糜烂,辅助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3、外阴炎引起的瘙痒、白带异常、阴部异味 4、妇产科手术前、人流、药流术后 5、辅助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 产品市场运营特点: 1,产品市场运作的难度低于药品 (1)进院不必通过药剂科和药事委员会,难度低。(2)全国独家产品,用药品推广的力度推进器械的效果显著,上量快:(3)消耗类医用材料的销售管理和关注的人较少,供货扣率一般都在零售价的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一)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一)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摘要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由于介导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受到重视。本文对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生化特性、基因结构、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近期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ylestertransferprotein,CETP)是脂代谢中的重要的转运蛋白之一,它主要介导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即在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与其他脂蛋白或细胞膜之间不断地进行脂质成分交换的同时增加胆固醇从组织细胞中流出转运至肝脏的过程。近年认为CETP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1CETP的生化特性及其基因结构 血浆CETP是一种疏水糖蛋白,分子量为74kD。用固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群中男性血浆CETP水平为1.50±0.26μg/ml,女性为1.92±0.52μg/ml。在血浆中CETP主要存在于HDL3和VLDL,电泳时分布于α2条带上。人类、兔、猴子和苍鼠的CETP基因cDNA已被克隆。由克隆的人类CETP基因cDNA序列推导出人CETP内含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但纯化得到的CETP似乎为一宽带,此异质性与不同的糖基化有关。血浆中主要存在341位天冬酰胺的不同的糖基化的两种形式。体外实验显示糖基化的形成是CETP活性形式所必需的1]。 CETP的C端序列(26个氨基酸)含丰富的疏水氨基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形成了中性单克隆抗体(TP2)的表位,对中性脂肪的转移活性非常重要。C端区域缺失的CETP突变体既缺乏对胆固醇酯的转移,也缺乏对甘油三酯的转移的能力。进一步研究提示C端疏水螺旋面构成了胆固醇酯的转移活性,而TP2通过局部立体空间的障碍达到此活性的抑制2]。 人类CETP,由位于16号染色体(16q12-16q21)的25kb(千碱基对)基因编码,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T)基因和结合珠蛋白基因邻近,由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组成。有趣的是人磷脂转移蛋白基因与CETP基因有20%的同源性,且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上非常相似。人类CETP基因启动子区包括起始密码上游的类似于TATA盒的序列及SP1结合部位,还含有类似于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结合部位的序列。晚近还确认了在CETP基因启动子区的核激素反应元件,ARP-1及其同源序列Ear-3/COUP-TF,这些都是维持CETP基因转录活性所必需的3]。 已明确人的肝脏、小肠、肾上腺、脾脏和脂肪组织均具有CETP的mRNA,主要由来源于单核细胞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合成。高胆固醇饮食能增加脂肪、心脏和骨骼肌的CETPmRNA表达水平。人类组织中所表达的CETP基因mRNA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全长形式,另一为缺失了外显子9序列的变异体。人们发现此短的变异体可抑制具有活性的全长分子的表达,估计为机体的一种调节方式3]。 2CETP和脂质交换 在脂蛋白代谢中,CETP介导脂蛋白之间脂质的交换,使胆固醇酯从HDL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和低密度脂蛋白转运,然后IDL和LDL通过LDL受体在肝脏被分解在胆固醇酯转运的同时,甘油三酯以等分子比例反方向转运,HDL因而变得富含甘油三酯而被肝甘油三酯脂酶(HTGL)水解。HDL颗粒可因此再循环,从而加速外周组织胆固醇流出4]。人为地干预CETP的活性,可引起脂质代谢的变化。静脉注入CETP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后脂蛋白发生改变,其中HDL-C升高,VLDL-C和LDL-C均下降。 另外CETP也参与HDL颗粒的转换。将HDL3、VLDL与LCAT和CETP共同孵育,可导致HDL3颗粒转换为HDL2b样的亚成分。在形成小HDL时,CETP与肝甘油三酯脂酶有协同作用。在HDL颗粒大小分布上CETP与血浆磷脂转移蛋白同样具有一定作用,CETP在消耗HDL2a的同时促进形成HDL3b,而磷脂转移蛋白则消耗HDL3a,加速HDL2b的形成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