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摘要:2020年,全球遭遇了重大的疫情挑战,疫情给各国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就我国而言,2020年第一季度GDP下降6.8%,第二季度GDP 增长3.2%,上半年GDP下降1.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未见的。2020年上半年,消费下拉经济2.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上拉1.5个百分点,净出口下拉0.2个百分点。疫情既冲击供给又冲击需求,且对需求的冲击大于对供给的冲击。这一现象非常罕见。在后疫情时代,未来五年,我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目前发展还处在战略机遇期

关于“十四五”规划,有几个问题需先略做探讨。

第一,如何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四五”规划与以往存在很大不同,因为中国在国际经济当中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过去,我们把国际环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根据这个变量适时调整、相机而动。而从“十四五”开始,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大,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但不可否认,我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中国做的事情能够影响世界经济的时候,便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所以,必须深刻地思考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应怎样做,才能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第二,要深入思考若干重要问题。例如,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我国要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这是两个宏观视角。还有一些中观的问题,包括未

来的产业怎样发展?产业的形态应该怎样?未来的区域形态又会怎样?从大的社会发展层面看,中国的人口政策该怎么调整?结合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综合考虑,可以大概地分析一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政策框架,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发展还处在战略机遇期。当然也要看到,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我国面对的矛盾和问题相比过去都发生了变化,而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化危为机。“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要形成“双循环”,即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共同发展或者共同促进的格局。

从战略角度来看,要达成这样的“双循环”,针对刚才所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第一,扩大内需。当外需萎缩时,内需仍有扩大的空间。第二,科技创新。短期之内,我国企业可能会遭遇到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断供的风险。从长期看,中国的科技创新问题亟待解决。第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塑造了自己,也就塑造了世界,要继续保持开放的战略。以上是“十四五”期间要解决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本文阐述以下观点。

二、未来我国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其中,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是10%,创造了经济奇迹。那么,这个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回顾

第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怎么做的?邓小平同志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双轨制改革”或者“渐进式改革”的概念,即中国的改革和苏联不一样,不会在一夜之间全部私有化,而是采取一种“双轨制”的改革方法,既留下国有经济,也促进民营经济、个体工商经济的发展。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来看,1993年我国商品市场与服务的价格全部放开。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发展国有经济,我国对要素市场进行了必要管制。什么是“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技术。我国把商品的价格放开了,从而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要素管制则可能会压低经营价格。同时,我国实行了土地的管制。例如,土地按用途划分,工业用地便宜一点,城市用地贵一点。把要素价格拉低以后,劳动力又很便宜,那么企业的利润就增长得很快。企业利润增长快,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投资,中国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第二,出口导向战略。上述模式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当企业大规模投资以后,生产能力形成,产品就过多了。而一旦产品卖不出去,产能过剩,企业就要面临产品滞销的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我国又推出了又一大措施——出口导向战略,最早叫“大进大出,两头在外”。

第三,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这是继出口导向战略之后,又一个重要概念,即开放形成四大沿海城市特区,然后不断把开放政策拓展到全国各地。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几次很重要的国际机遇。一是自改革开放伊始至2012年左右,全球经济处于“大缓和”时期,我国经济增速非常快。二是全球化大发展。这两个机遇都被中国抓住了。但是,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例如,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2008年,美国又发生了次贷危机,世

界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大量进口自然资源产品,石油从出口变成了进口。因此,从1993年起,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循环,从一些资源出口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进行加工,之后再把工业制成品卖到发达国家。这一循环使得我国过剩的产能有了巨大需求。但是,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出口短期内就会受阻,对此,我国还可实行凯恩斯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宏观经济可通过大规模基建、大规模拉动房地产加以刺激。1998年,我国进行了房地产制度改革;2008年,我国拉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两个渠道,保持了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相当成功,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

(二)原有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但是,这些战略有没有后遗症?问题出在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10年,欧洲又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再然后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连续十二年,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样一种趋势之下,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还能否持续?如今,中国的出口量在全球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4%。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出口量达到这么高程度的情况下,还能继续顺利保持原有各项发展战略。未来该怎么办?此时,尤其要关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后遗症。第一,收入差距加大。因为我国一直是投资导向和出口导向,生产要素价格始终扭曲。它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收入比重占GDP的比重不高,包括城乡、区域之间,也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在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了消费增长的不足。如何扩大内需?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真正的中产阶级,即人均收入在10万~5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只有4亿人。我国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的人口数量高达6

亿。这是我国要解决的第一个后遗症,其实也是全球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第二,过去,中国很好地利用了海外优势,从外部获得了很多资源、技术,把加工好的产品输送到外部市场。但在很多领域,我国科技实力依然薄弱。相对来说,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的发展很快,例如,电子信息、数字化等方面。但一旦把产业链上溯,例如,芯片、大飞机的发动机、高端装备、材料等,都存在短板,所以要搞科技创新。一旦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外国公司限制向中国公司提供先进技术,或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我国原来的发展模式就会遇到困难。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早在2013年,我国政府就提出了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2015年,我国又提出中国经济要进入新常态,此后又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总体来说,2016—2017年,这些问题正在稳步解决当中,但进入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发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又进一步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下行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我国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健推进宏观经济发展。

(三)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我国仍然面临着战略机遇期,但未来也存在不少挑战。事实上,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2010年接踵而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将世界经济推入下行通道。而1998—2008年这十年间,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下,我国很多大城市的房价翻倍上涨,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就一直没有好转。它带来了包括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等一系列现象。日本早已实行了零利率政策。到2015年,欧元区采取了负利率政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境外资本很可能要流向中国。所以,对中国来说,这里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

我国企业可以以很低的利率到海外去融资,借钱的成本也就很低。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机遇。而且在融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获得技术。也就是说,只要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仍可以很好地利用国外资本。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也会带来三个后遗症。第一,杠杆率提高。企业借了很多钱,老百姓也借了很多钱。政府由于要刺激经济,也借了很多钱,导致宏观杠杆率提高。第二,资产价格提高。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大量货币流向了股市或者房地产市场。在中国,很多资金容易流入房地产市场,而美国则流入股市居多。宏观经济不好,股市却上涨,美国股市更是连涨10年,这显然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第三,有钱人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没钱,两极分化严重。两极分化会带来民粹主义,导致反全球化的潮流。

三、全球疫情带来的三大冲击

第一,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状态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大。悲观人士认为,新冠疫情可能要持续三到五年。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在三到五年之内都将处于持续的低迷状态。而这恰是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由于主要经济体利率为零,各国财政实力薄弱,各国央行只能继续放松货币政策。这又会导致货币大量进入股票市场。而一旦货币政策收紧,股市就可能下跌,经济继续下行,形成恶性循环。只要疫情不结束,接触性消费萎缩,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当一部分产业就难以复苏。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机遇,例如,数字化产业发展就很好。中国有能力把握这一轮数字经济的机遇。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数字化产业发展蓬勃。这就是我国的机遇。第二,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在疫情进一步打压全球经济的情况下,全球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扩大。有评论指出,这是一次穷人的疫情。第三,对产业链的影响很大。意大利、西班牙在

出现疫情的时候曾相信欧洲会互帮互助,但是,口罩却遭到他国截留。在灾难面前,要增强本国相关制造业的实力。而这背后,是产业链的巨大威力。疫情结束以后,全球的产业链将会重构,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产业链将流回本国。特别是像医药、医疗、能源、高端产业里的芯片、国防等。这对我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短期之内会出现产品断供。对此,要引起重视。

四、未来我国应如何应对挑战

本次疫情的冲击是百年不遇的,比次贷危机更加严重,它将对全球很多产业产生严重冲击。在“十四五”期间,疫情因素将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但我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中国经过了40年的发展,其产业链在全球各国中是最完善的,没有一个国家的产业链能与中国相比。例如,美国没有纺织业,抑制了其口罩生产。而口罩所用到熔喷布,世界上大部分是山东烟台生产的。第二,我国的人才结构、科技能力较强。中国有最大的市场,足够把任何一个产业都做到世界顶尖。国家太小了,国内需求量太小,产业就做不起来。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至少要有50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才能支撑住本国多种产业的全面发展,否则只能靠国际分工合作。一旦国际交换无法达成,小国家怎样发展?这些国家很焦虑。所以,我国要形成科技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让“双循环”不断发展。第三,我国体制优势明显。如果某个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全球贸易当中又不能做市场化交易,而又必须要做起来的话,唯中国可以举全国之力来完成。

五、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要素分析和预测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概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是怎样的?有这样一个公式可以预测未来的增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3.25%+0.46×资本增长速度+0.54×劳动力增长速度。根据这一公式可计算出1978—2019年,我国的经济增速为9.4%。1978—2019年,资本存量年均增长11.5%,拉动经济增长5.29个百分点;劳动力年均增长1.6%,拉动经济增长0.86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3.25个百分点。生产要靠生产要素。其中,劳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劳动力数量,另一部分是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的质量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受教育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就是资本,包括技术,是指投入了多少资本,投入了多少技术。把这两部分去掉以后剩下的,经济学里把它叫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由什么决定呢?包括技术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还有在市场当中是否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这些全部涵盖在上述的3.25%里。虽然在预测的时候是以3.25%为标准的,但实际上它是个变量。据此可大概估计出一个数字,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到2035年之前的增长速度可能在5.2%~6.2%之间。在这十五年内,只要经济增速平均达到4.73%左右,GDP 就可翻一番。参考日本和韩国的数据,在达到中国当前水平以后15年的经济增速韩国是4.8%,日本是4.5%。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以及参考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下一步要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总体看,可能有这样几点。第一,把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5.5%左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统筹配合。本文认为,未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趋势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动。在短期之内,只要全球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收缩,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不会收缩。第二,提升创新能力,可能需要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不是每个区域都能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创新主要发生在那些创新要素聚集的地方。主

要是长三角、珠三角、北京、西安、武汉、青岛、大连等地。在其他地方搞创新,难度可能较大,还是要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所以,区域战略、城乡战略也非常重要。第三,扩大内需。内需怎么扩大?一是扩投资,二是扩消费,其核心是扩消费。消费要扩张,首先是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然后要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十四五”期间,收入分配当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税收制度。本文认为,遗产税、房地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是有可能要征收的,但是在这部分税收征收之后,企业的所得税、增值税应该调整降低。要把一部分富人的钱适当转移给低收入群体。然后,在未来五年,能再把4亿人口培养成中产阶级,让他们的收入增加到10万到50万元,那时我国就有了8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比例上升以后,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就会进一步提高。进而,汽车行业、旅游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产业就有了长足的发展前景。第四,要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中国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现在是外资进入中国比较好的时机,中国可以多发股票、国债,吸引外资买进。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继续进行经济建设。但是,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资本就可能外流,相关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 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

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枫林绿洲支行

201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中仍保持高增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拉动了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推动CPI不断走高。正值新初,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回顾盘点,并对2011年的发展趋势作出我们的判断,希望能为贵公司的理财投资提供些许参考。 2010年中国经济七大关键词: 1、GDP增长,风雨飘摇中保持高速增长,在第二季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通货膨胀,CPI攀升至两年内高点,2010年11月份达到5.1%新高,通胀压力日甚; 3、流动性充裕,宽松的货币供给拉动了GDP,也推高了CPI,坊间传闻多印了43万亿人民币; 4、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与CPI的持续倒挂,市场加息预期强烈,并终于在2010年第四季度落下第一只靴子,加息通道开始; 5、汇率政策,截至2010年11月末,年内人民币已经升值2.39%,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强烈; 6、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面临洗牌; 7、国际贸易: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持续,国际贸易在反复波

动中企稳回升,贸易顺差不断。 2011年,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全年的主要经济矛盾,在平衡二者矛盾的过程中,上述的七个关键词也将随之变化,下面我们将逐一梳理。 一、2011年GDP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GDP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拉动。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及其期间的历史数据表明,GDP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及货币推动型两大特征。 政府主导型特征具体表现为GDP增长既取决于内外部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也取决于政府实施政策方向及力度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平滑了GDP增速。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泛滥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经济刺激政策,国内GDP仍实现了8.7%的较快增长,其中资本形成对GDP贡献率达92.3%,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从中央角度,出于社会稳定发展角度考虑,经济需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