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高等教育学读书笔记

绪论

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

古巴比伦、古埃及、雅典教育;中国殷周时期。

特点: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这时的高等教育不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是相对于当时的只是水平而言的,被后人表述为“高级学问”。

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

主要至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而书院教育。

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

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

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

是指它的构成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其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个别研究阶段

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

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高等教育研究缺乏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一门应用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如果说高等教育学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自己独到的方法论,则是因为它受制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反思批判法

体悟总结法

高等教育本质

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时至今日,“本质”是什么?这一令研究者头痛不已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教育本质讨论十余年,至今不知“本质”为何物,听起来似是天方夜谭。但学术研究的残酷事实就是如此。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

人本心理学者与马克思主义者对人性的规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

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人性是朝着越来越完美的趋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认得本性的观点

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

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

不同时期概念的演变

不同国家概念的不同界定

各种定义的具体说法虽有所差异,但都包括下列三点内容:

受教育者具有中等教育以上程度;

由专门机构实施教育;

修完规定的课程即授予相应的学位、文凭或证书。

、不同学者的不同理解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洪宝书“判断事物的某一属性是不是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三个基本准则:它是该类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性质,是该类必然具有的属性;它是该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和依据,是其他事物所没有而为该类事物所特有的属性;事物的一切非本质属性都是本质属相在不同侧面的表现。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

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地位

高等教育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体价值

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

社会化、社会选择、社会流动(高等教育所促进的社会流动主要是“代际流动”:即下代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异于上代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地位)

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

个人本位价值观(产生最早、至今仍有影响)主要观点: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

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知识本位价值观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中心

大学走进社会中心的历程

资本、劳动力和原材料是工业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

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一场知识价值革命,由此实现了大学革命性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到知识经济时代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

“人才库”、“知识库”“思想库”、“孵化器”。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

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

此外,人口、民族、宗教以及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全面地或者局部地起制约作用。

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高等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与认得发展的基本关系

如果说教育的外部关系揭示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那么教育内部关系揭示的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够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适应指向

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与我国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概说

教育方针一般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为谁培养人,即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目的;三是怎样培养人,即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育方针的特点:阶级性、历史性、稳定性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不能混为一谈。区别:前者是政治性概念,后两者是学术性概念;三者依次由高到低属于最高层次、中间层次、最低层次。联系: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年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概念

人们在观念上、思想撒谎能够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一个国家的囧啊与目的,大体上由三个层次构成:教育目的、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教育目的的作用

控制甲鱼对象的发展

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客观尺度——社会需求

内在准则——个体需求

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自由教育目的

“自由教育”是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适应世界”。使学生准备去胜任任何职务,去精通任何一门学科,这种教育告诉学生如何区适应别人,如何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如何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思想,如何影响别人,如何与别人达成谅解,如何宽容别人,知道何时表达自己的思想,何时保持沉默。

职业教育的目的:即指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的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是指一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强调必须赋予专业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性质。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

分工一方面是历史进步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私有制下的分工却限制人的发展,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

其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全方位发展学生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含义:又称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从性质上理解,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使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从目的上理解,只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内容上理解,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公理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不分专业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

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类别

规定性目标与开放性目标

单向度目标与综合性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

多元取向——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可以至少体现如下取向:通才化取向、专业化取向、职业化取向、基础化取向、复合型趋向、素质化取向、个性化取向。

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功能也会反作用于结构,有时功能的变化能给结构的变化带来默契。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结构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结构与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高等教育功能的观点

高等教育结构反映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高等教育结构亦可视为一个系统,当这种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就必然表现出一定得能力,即高等教育的功能。

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多种看法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具有三个明显特点:稳定性、潜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

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

当代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及改革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与现状

层次结构;科类和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地区结构(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梯层结构,这一结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合理性,但问题是:各地间的教育落差会因此而过度扩大,同时将会出现人才资源在地域配置上的马太效应)。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高等奇偶碍于的结构与功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自然科学领域是结构决定功能,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会科学领域,功能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

、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最具生命力的基本

职能。

培养人才——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

发展科学——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直接服务社会——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

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创造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

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首先,高等学校职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和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

最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主体性之含义

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分别是主体与他人、社会;与客观物质世界;与自我关系中的表现。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

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期

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文化素质

专业知识

科学基础

教育智慧

心理素质

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个性品质

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

团结协作

(四)能力结构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组织能力

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

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

大学生热爱学习和众神发展的楷模

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现状

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

师生关系比较淡漠

师生关系有些异化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主导——主体论与双主体论

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

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民主与平等

、交流与理解

、自由与宽容

高等学校教学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

高等学校学科分类及特征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相应学科对专业设置的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个人自身发展需要多专业设置的影响。

专业设置的原则

超前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结构优化原则;宽口径原则;发展特色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课程能更深刻、更及时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

高等奇偶碍于一直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探索高等学问为主要任务,追求新知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集中永恒的职能。

高等教育是在青年人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心理、身体发展区性成熟时期所接受的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是促使青年人走向更完善之境地的最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及其修订

统一性教学计划;年参考性教学计划;自主性教学计划

修订教学计划要突出几个重点:

重点解决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问题;重点解决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整合问题,优化和重组新的课程体系;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重点解决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教学大纲及其编制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刚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

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应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应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应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应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要文字精练、语言明确、术语定义准确。

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内容与课程

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

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适时原则

完整原则

发展学生个性原则

宽口径原则

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概念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学习主体性逐步增强

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相长规律

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教学的发展型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备课;课堂教学;考核评定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

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的原则

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原则

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

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

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

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的统一

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举隅

发现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

掌握学习法

学导式教学法

个性化教学法

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的发展

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

开发了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

构建了先进的教育网络系统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基本程序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模式与内容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模式

系统分析模式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内容。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内涵与分类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内涵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分类

标准:对象、主体、时间和作用、基准、性质;除以上几种分类之外,还可有很多种,如定期评价、随机评价;定量、定性评价;定期、不定期评价等。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作用

管理作用

导向作用

鉴定作用

激励作用

改进作用

教学风格及其形成途径

教学风格及其意义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性

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学校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自觉追求。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理论

两种模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

学科综合化趋向增强

教学趋向个性化

教学管理活性化

倡导自主性学习

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

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

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

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改革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

内部意义

人才培养意义:是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队伍建设意义: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科建设意义

经费筹措意义:科学研究是一个自主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

外部意义

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

服务社会

解决国际学术难题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

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

从课题来源分:高校教师自主研究与立项课题研究从课题性质分: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分类方法:

研究成员的多寡:个体研究和集体研究

学科类别: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申报

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的导向

、科研选题的方法

、科研选题的步骤

项目设计

、申报项目命题

、项目组成人员

、合作单位选择

、项目研究基础

、项目立论依据

、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项目意见填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

高等学校科研的一般流程

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

科研规划和计划

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

科研资源管理

科研成果管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

鉴定范围

申请鉴定的前期准备

申请渠道

资料准备

程序

鉴定形式与步骤

检测鉴定及其步骤

会议鉴定及其步骤

函审鉴定及其步骤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创新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推动高效成立技术转让机构

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推动高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对办学方向的意义:发挥得当的为社会服务,是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弘扬。

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服务社会意味着理论联系实际,意味着不能为学问而学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应用性研究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社会回过头来对高等学校的充分关注:不仅在资金、设备、专家等方面为高等学校提供支持,同时对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出要求和建议。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

美国都市大学

专业发展学校:核心是“大学与基础学校之间建构性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获得,以及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学院气氛的淡化和实践氛围的浓厚”。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

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首要难题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

教学服务

、正规的教学服务

、岗位培训

、技术性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科技开发

、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

、科技咨询

、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

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

、高效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

、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外开放,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社会(政府)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政策支持

法律保障和约束

资金鼓励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

、统筹安排服务活动

、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的内部决策与领导体制

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的构成

、高等学校的校长

、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权力机构

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与学术评议会

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

学术团体模式

双重组织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

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

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与校内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特性

系统特性:任何组织活动都具有三个特性:群体性和分共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目标性和定向性。而高等学校这一特殊组织还具有以下特点:

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

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

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

我国高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

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

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要素及特性

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要素

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的、管理环境

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管理组织的松散性

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管理结构的多样性

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

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高等学校管理的目标

内部目标:教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即构成其内在价值。对这种价值的追求便形成了高等学校办学和管理上的内部目标。

外部目标

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体系

一般管理原则

系统原则

分工——协调原则

反馈原则

能级原则

封闭原则

动态原则

激励原则

弹性原则

学科管理原则

方向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效益型原则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

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

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高等学校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

学制概述

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学制的建立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学制的建立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美国高等学校学制:两年制初级学院、四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专业学院、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

日本高等学校学制: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本科大学

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大学、大学校

德国高等学校学制

、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

、大学

(五)英国高等学校学制

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和专门学院

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成人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

、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

、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

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

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高效招生收费制度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

、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第十一章高等学校建设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切合实际的职称结构

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

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

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

(五)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

(六)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

教师聘任制与资格制度

确立三大理念: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前提

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坚定教师的主体地位立“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广延国内外名师

确立“中西交融”的师培观,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

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

学科、专业建设方略

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

、重点建设主干学科

、扶持培植基础学科

、积极培育新型交叉学科

重视学术梯队建设

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高等学校建设的内容及其评价

课程建设的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重视课程管理

课程建设的评价

、课程建设评价的过程

、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

、课程建设评价的原则

、课程建设评价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不同特性

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评价的问题

课程建设的评价应该注意高校的校际差别

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

高等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保证适当投入

加快流通速度,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突出馆藏特色

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共享也是一种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实验装备建设

合理规划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基础

强化项目管理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关键

建立灵活的投资机制是教学、实验装备建设的重要策略

健全管理制度是教学、试验装备建设的保障

高等学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功能

、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

、教育、实习基地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练兵场

、教育、实习基地是学生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的养成所

、教育、实习基地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和管理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

、教育、实习基地的管理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含义及意义

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状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辐射社会精神文明

、校园文化养成大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奠基教育现代化

校园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认同与超越

交融与批判

吸收与辐射

教育与自我教育

对外的独特性与对内的一致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目标

启迪智慧

塑造人格

规范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途径

共创校园精神

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

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

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发展智能结构

扩大知识面

发展多种能力

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

培养健全人格

丰富业余生活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

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与适度规模

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多层次、低重心

学科和课程结构日益综合化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的超前性

高等教育的整体性

高等教育的全面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观

高等教育质量与发展密切相连

高等教育质量衡量标准

质量观与发展观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等价于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办学主体多元化

、高教结构多样化

、专业设置多样化

、民办高教规范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四种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或方法

、活动方法

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

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

、能力方法

从培养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界定国际化的,它侧重的是人而不是学术或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精神气质方法

这种方法侧重的是注重和支持跨文化的、国际的观点和首创的大学和学院中形成发展的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

、过程方法

这种方法把国际化看作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入高等学校的各主要职能之中的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即从人类整体利益和全球视角出发来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美国为了培养世纪更强有力的公民,要求必须设法帮助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心理、心态来看待事物,引导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使他们具备能与不断缩小中的地球上所有的人共同生活与工作的意识和态度”。

、国际化的课程内容

、人员的国际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国际化的教育评估

高等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实体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

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

教育大众化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

包括科学高效的教育体制、优化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及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就是把人看作是在一种不断追求理想、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存在。追求自我实现、体现自身价值、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已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最高理想与追求,也是人的现代化的理想境界。(哲学观点)

、最自己本质真正占有

、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即超越“实然”,追求“应然”)

、具备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精神

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传统文化限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现实国情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

科教兴国与高等教育发展

科教兴国: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

财务管理读书笔记

高级财务管理读书笔记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研究》读书笔记作者刘枫在“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规模合并浪潮”这一背景下就全球对会计信息量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问题通过文章中以我国现行的合并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来系统分析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现存的不足。其中,重点对我国合并会计准则中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现有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从而促使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更有利于合并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高效的经济决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读书笔记作者在次贷危机以后,由于粗放经营、产业纽带疏松、监控机制不健全、应对国际风险能力较差等等,制约了我过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寻找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更加精确地定位企业集团的概念,以区别于集团公司,母子公司,总公司分公司,然后引出企业集团的法律性等特征,阐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如领导体制以及制度制定等。特别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进一步展开讨论为什么要采用集权制进行管理。明确地阐明了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现状,以及互联网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组建的重要性,同时分析新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面临的问题,探讨种种问题的成因,最终研究出得出一系列相对合理的建议以帮助我国各类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浅析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读书笔记 作者黄杰灵以小企业的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系列发展瓶颈诸如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缺乏先进管理技术,缺乏国际财务管理经验等为背景,研究中小企业如何改进国际贸易中的财务 管理问题。作者通过分析一系列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案例,发现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会计基础工作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书》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家书》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书》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家书》 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

加功。 ——《曾国藩家书》 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家书》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家书》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教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3、摘自张晓风《初雪》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3篇 《人生智慧管理》一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用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我想,如何将这一概念运用在工作中,同样会产生释疑解惑、 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效果。 在基层工作多年,我有一种感悟。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一个成长跳板,你的工作热情不会超过3年,因为多数人很难在3年内成功跳槽;如果把工作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你的工作积极性不超过5年,因为你的收入始终无法跑赢你的支出。 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个人升迁、平步青云的平台,你的拼搏精神很难持续10年,因为多数人受制度的束缚,要么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要么在“独木桥”上被挤了下去。如果你的初心基于此,结 果往往是走不远、即使走得远,也走的非常累。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兴趣和乐趣,就像喜欢唱歌、运动、逛街等爱好一样,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被动工 作变为主动工作;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在辛苦劳作中感受快乐;因 为我爱好,所以在无数付出后不图回报;因为我愿意,所以我对成 功失败无怨无悔;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我们唯有保持这样的初心,方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敬畏工作、珍惜工作、喜欢工作、享受工作。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我阅读了《危机管理》这本书。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拓宽视野、更新了观念、改善了心智。 危机对于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都是普遍存在,这是由于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引起的,当原来的制度、规则不能适应 变化时,危机就产生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只有时刻不忘 学习,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汇集力量,定位目标准确,才能适应社会、知识的变化,为教 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会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机会能改变人的命运。人一辈子只有 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大约7年,大概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在这50年 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中间只剩下5次了,这5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 一不小心给错过了,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如果什么时间你抓住了一次机会,或是什么时候一位贵人给了你一次机会,这定是终生难忘的。同样的道理,在人的一生之中,真 正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学习机会也是不多得的。 而我,则在当下抓住了学习的机会。 《危机管理》一书详细描写了优秀的公司是如何防范危机的发生。首先说到“预见”的重要性,只有成功的了解到自己所在公司后集 体的不足,及时发现并改正,才能防止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一些比 较容易防范的危机一定要提前发现,例如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对公 司影响不好的负面报道或传闻、密切关注某些在公司销售总额上占 很大比例的客户、按时的交税和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还有防范经济 抵制和罢工的发生等等,这些危机的发生至关重要! 第三章是重点,说的是“善管理,化解危机”。书中说,化解危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善管理,可以说,找成公司危机与衰退的所 有原因都与管理不善有关,管理不善是许多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为管理不善,会引起公司内部失控或协调机制不灵,会造成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会导致员工 生产积极性的降低,会造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反应迟钝,从而使公 司陷入危机。公司只有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 由于必须靠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所以很多公司就靠更换CEO 开化解危机,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领导人,对公司经营的 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的领导人的能力够,或过于保守, 或任人唯亲,是很多公司衰退的根源。领导人的更换,能改变公司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活着》这本书,第一次看我是在高中,现在印象中只记得福贵很惨,最近再次重温,便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有时候蛮诧异,这些不同的感受来自哪里呢?我想大概是源于这些年的一些经历和思考,与作者在文中描述的语言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无法用言语说清。喜欢看余华给书里作的序言,不同的几个序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觉得看这本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吧。 余华写的: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书中有一些句子和段落会会引发我的思考和联想,我有摘抄下来: 摘抄:一位正在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感悟:余华也再说内心呢,遵从内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战胜理性,比如,最近画画的时候听蒋勋讲红楼中,蒋老师提到秦可卿的死,有说过,曹雪芹最开始写的是,秦可卿是被公公逼奸,而命丧天香楼的,但后来考虑到写出来的故事可能会流传,会被其他人读到,曹家也就是贾府,作为大家族,公文素材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1825338.html,)家丑不可外扬,故后来改成秦可卿是病死。当然,《红楼梦》很大部分是真实的,作者用了很多的隐喻,所以才会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摘抄: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到来。 感悟:关于这句话,我想到的便是自由书写,可以到达内心深处。还因此有了画画的灵感,打了一个画画的草稿。写作的时候,就像与自己对话,清晰可见。 摘抄:最让我感同身受的,产生了奇妙的连锁反应是这一段话: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通过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我想这就是文学的传奇,这样的神奇曾经让我,一位遥远的中国读者在纳撒尼尔。霍桑、威廉。福克纳和托妮。莫里森的作品里读到我自己。 感悟:还在银行工作的时候,《牧羊少年奇幻漂流》与《月亮与六便士》,便给我这样的感觉,这也是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读一遍,好书值得收藏与多读。 关于《活着》这本书本身的故事,我觉得便是接纳,福贵最后的一无所有,豁达的态度,我学到的便是接纳。关于这本书,我的笔记就这么多。作者:冰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

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 《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诺基亚:"危机是改进的机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心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心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心得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哪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呢?就要上交这个读书笔记的你是不是在苦恼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差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差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

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杜小康。杜小康原来生活在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里,而父母更是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但在一次生意中,他父亲把所有的家产全都输了个精光,杜小康一下子从幸福的天堂跌到了低谷。后来,杜小康在桑桑的帮助下,十分从容地摆起了小地滩。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我的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他们多多发言,但是事与愿违,有时会沉默、自问自答、或是迁怒于他们,后来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知道“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与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我也试着去努力了,心平静了,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努力在营造一种倾听与回应的氛围,对暗暗支持你的声音没有很敏感地肯定它,在这方面,我要好好努力!) 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提高 教育成效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 二、教育规律的特点:1.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即同时存在;2.它是反复起作 用的,在任何情况下教育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 三、教育规律按层次可划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中,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识且掌握的一般教育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特殊规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教育过程不同阶段)如德育规律,教育规律,教学管理规律。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形成,但是教育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的论语,汉初的学记,唐代大文学韩愈的师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没有形成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独立的教育学科,理论水平低。 2,独立形成阶段:教育学之父杰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是一部完整的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是1632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康德的康德论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还有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成书于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讲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年,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从具体的比喻过渡到科学的论证。 3.不断发展阶段:教育学科群的形成及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其特点是;教育的地位不断得到认识、肯定和提高,教育学科在不断被分化和拓宽,各种教育理论同时存在,使教育形成了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综合化的趋势。4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a.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指导教育革命,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事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是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c.可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增强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信心。 6.学习教育学的方法a,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要学,思,练结合d.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一.1.教育的定义:可从两个方面讲,狭义和广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备广义教育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专职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学校教育的定义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较有影响力的假设说法。A.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由法国社会学家利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_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一: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抄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抄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专门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碍…!”他常常如此忽如其来地哀息,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碍…”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足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伙儿都被他感染,跟着他抖动起来。 唱歌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悟: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非常到位,在语言描写上非常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篇二:鲁滨逊飘流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布满、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儿,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内心宣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抄: 那个地点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歪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内心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管理书籍读后感讲解学习

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一、《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读后感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员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灯塔的地位相当,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经后来的管理者升华而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其坚决执行,从而成就了成功的企业. 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比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业文化指导员工做人、做事,同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才能够将企业文化深刻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的执行是最重要的问题,执行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二、制订标准的、细化的管理制度 书中提到制订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看来是阐述了制订标准化、细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在对待经营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样,现只谈对管理制度的制订,首先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的情况下,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订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忌严管、卡、压,出发点可以是总结目前的管理制度,针对不足提出改进,长处加以发扬,达到让员工直觉

遵守、执行,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要不断改进、创新;同时要细化,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切实制订后达到指导、规范员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四、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就要坚决执行 如何评价执行的效果就要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首先就要做到责任明确、切实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首先从领导追究起。 五、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的过程,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继续发扬长处;针对反馈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员工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态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奖惩的尺度,是以纠正员工的缺点为目的。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_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_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摘抄 1、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 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 2、我本来怒火中烧,嫉妒的难以忍受。但当我看到那个优雅的恶少我认识他,本来 就鄙视他,听到他们冷酷无情,轻浮浅薄的对话后,我的怒火被熄灭了。嫉妒的情绪也烟 消云散了。因为这样的女人不值得我爱,这样的情敌也不值得我憎恨。 3、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 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 爱又复活了。 4、我曾那么爱罗切斯特先生,还几乎把他当成了上帝。虽然现在我也不认为他是邪 恶的。但我还能再信任他吗?还能回到他身边吗?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他。对我来说他已不是 过去的他。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他了。我的爱情已失去。我的希望已破灭、我昏昏沉沉的躺 在床上,只想死去。黑暗慢慢把我包围起来。 5、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6、能被你的同伴们所爱,并感觉到自己的到来能给他们增添一份愉悦,再没有什么 快乐能与此相比了。 7、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 不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她不久就要超脱于尘世风雨之外了,精神已挣扎着 要脱离它物质的居所,而当它终于解脱出来之后,将会飞到哪里去呢? 8、被命运所抛弃的人,总是被他的朋友们遗忘。 9、你冷,是因为你孤独;没有什么人际的接触能撞击出你心中的火。你有病,是因为 人被赋予的最好的,最高贵的和最甜美的情感离你很遥远。你傻,是因为不管怎么痛苦, 你都不去召唤那种情感来接近你,你也不上前一步到它等待你的地方去迎接它。 10、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我受不了孤独和被人憎恶。 11、那只创造了你的形体并放进去生命的至高无上的手,除了创造你微弱的自我,或 者像你一样微弱的生物而外,还给你提供了其他的救援。除了这个世界,除了人类,还有 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和一个神灵的王国:那个世界围绕着我们,因为它无处不在,那些神灵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习性销声匿迹。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笔者认为在理解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时,应该同他的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起点联系起来,且不可以点带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word版

学习要想好就要做好读书笔记的摘要。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抄: 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

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1. 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我的感悟 全篇着重描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与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赏的不是鲁滨逊的勤劳与勇敢,而是他那惊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甚至于最基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说会儿话都做不到。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昆虫记之优美词语 引以为傲、不屑一顾、恭敬、火冒三丈、攻势、、逃之夭夭、得意洋洋、苦涩、侥幸、惟恐、履行、自言自语、伎俩、威慑、荒谬、唯唯诺诺、喧闹、一言不发、胆怯、挺身而出、毫不畏惧、晕厥、火势、千姿百态、愚蠢、卑鄙、虐-待、毛骨

悚然、筋疲力劲昏迷不醒、蜷缩、怜悯、愤怒、难以忍受、争先恐后 精彩句段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所以我们不会做出装死的行为!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虐-待,我们始终是正直的昆虫,绝对不会做出欺骗他人的行为。 别说是因为我们不会飞,才想出装死的伎俩!别说是因为我们跑不快,才想出装死的伎俩!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所以不会做出装死的行为! 尤其是自杀,连想都没有想过!那种愚蠢的事情,只有卑鄙的人才会做出来! 我的感悟 强者也会偶尔的躲避着比自己厉害的对手,以免的丢掉自己的性命。作者对步甲昆虫的了解很透彻,步甲虫装死是它抵御不了对方时的一种自卫的方式,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就像本书中叙述的昆虫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得有自我保护能力,要有自我防卫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安全自在地生活着,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读管理类书籍有感800字5篇

读管理类书籍有感8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1 今天看了一本张应杭写的《东方管理智慧》一书,颇有一些感悟,书中讲述了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代表的东方企业管理模式,以此来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不足,简而言之,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人而体现的“德治”,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事而体现的“无为”,佛家的管理主要体现人格修炼方面“空灵”的境界。 西方的哲学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东方哲学是孔孟的“仁道”,注重亲和力,通过仁者的德行去征服别人。我个人觉得,东西方的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西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东方企业追求“见利思义”。 东方传统是尚俭、制欲,知足常乐,将欲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俭养身,在企业管理上不主张用奖金去刺激员工,而是培养人的忠诚。西方则比较倾向于张扬个人的欲望。庄子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对欲望如果过分执着,他的智慧就没有了。 东方企业讲究“以和为贵”,这里的“和”不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艺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体现“和”的境界和德行,进行人性化管理,实现真正的“和谐”,而不是以“和谐”为名,打击异己,独断专行,甚至将“和谐”一次

转变为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才是最大的不和谐。 东方的哲学要求个人需要懂得为整体的共同利益而放弃个人的利益,所谓的共同利益,必须是真实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 做企业管理要有心量,要学会虚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种人,比如欣赏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如此等等。这种心量,不仅是德行,有时候还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企业管理者、经理、主管等都值得一看,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有一定作用。 我个人觉得,贯彻中国传统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而贯彻西方管理哲学的是美国、中国等国家。中国企业的现状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赚钱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约束,即使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毫无内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婴儿奶粉中参入化工产品,只有在早期的资本主义时期才有这种案例出现。中国企业现在急需的是补一补东方儒家思想的课,以日为师,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例如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龄增加工资)、注重精神激励等等,其实早期的中国国有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转为西方的管理模式,员工跳槽频繁,企业以奖金激励员工,解雇员工如家常便饭等等,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西方个人主义思想所垄断,要想学习日本经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2

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篇一: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一)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学习的革命》 感悟: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 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 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 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 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 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 前提。 (二)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 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 感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 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 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 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 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三) 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四)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给教师的建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