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卫生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基层卫生整体服务能力,现拟定《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省情出发,借鉴有益经验,以全体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县级医院建设为重点,健全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建设原则:按照国家医改文件精神,统筹规划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在整合

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填平补齐,确定建设项目。不搞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到2011年,改变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基本医疗设备短缺,卫技人员匮乏的状况,通过三年的建设,整合优化基层卫生资源,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标准化县级医院;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完成卫生院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医疗点。城市每个街道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5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并与落实经费、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和人员配备

(一)医疗机构功能

1.县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卫生支农工作,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2.县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任务,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民族医

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3.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协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村卫生室: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妇女儿童系统保健、老年人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恢复训练、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宣传和指导、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处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二)医疗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应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省区域卫生规划,优化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等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机构设置:

全省共规划设置112个县医院、105个县中医院、77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75个)、1201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444个,一般卫生院757个)、627个卫生院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28310 个村卫生室。

2.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参照卫生部有关组织编制所见规定的人员配置标准,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其中:

县医院人员配备: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担负的任务,分为300床位以下的按1:1.3—1.4配备人员,300张—500张的按1:1.4—1.5配备人员。

县中医院人员配备: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担负的任务,按照每床1:1.7配备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人员编制执行《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晋编字〔2007〕30号)。

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按照农业户籍人口的千分比核定,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分别按照0.7-1.0‰的标准核定编制。按标准计算不足10名的乡镇卫生院,可按10名核定编制。同时,结合地理状况(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经济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在按标准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上浮10%;城关镇卫生院下浮20%。乡镇卫生监督站人员编制仍为2-3名。

村卫生室人员配备:少于1000人的行政村,人员设置为1所2人,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

三、建设任务、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对政府举办的县级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进行建设,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使其具备开展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二)建设标准

原则上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9〕98号),合理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规

模和投资,规范项目建设。严禁盲目扩大规模,杜绝豪华装修。

(三)设备配置标准

原则上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9〕98号)进行配置。

四、资金筹集

2009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战略部署,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列为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重要领域,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项目列入中央扩大内需专项投资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所需投资由中央国债资金和我省地方配套资金共同解决。未纳入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由省发改委落实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市、区(县级市)负责建设)。建设项目需要解决的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地方政府应按规定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五、建设进度和管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总体要求是:

1.2009年已启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于2010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县级医院项目: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44个,目前已交付使用3个,其余 4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乡镇卫生院项目: 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153个,目前已交付使用82个,其余7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47个,目前已交付使用6个,其余4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2.2010年新规划的项目于2010年5月底全部开工, 2011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县级医院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47个,于2011年完成。

乡镇卫生院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58个,于2011年完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49个,于2011年完成。

村卫生室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580个,于2011年完成。

其余未纳入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资金由省发改委统筹规划,保证项目于2011年全部完成,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由市、区(县级市)统筹安排,保证项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doc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自《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实施以来,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改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情况进展顺利,社会各界反响总体良好,然而医疗卫生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太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太高,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和《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促发展,紧紧围绕“健康顺义”战略的实施,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领域综合性改革,切实抓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稳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推进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全区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和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健康导向。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坚持公平可及。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公益性,优化资源布局和使用效率,确保居民能够公平、可靠、便利地享有卫生计生服务。 坚持改革驱动。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探索卫生改革发展新路经,提升卫生计生治理能力。 坚持增强基层。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合理就诊格局。 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提高全民卫生健康水平,打造健康顺义。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辖区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期望寿命达到80.50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维持在11/10万以下,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逐步将顺义打造成和谐宜居绿色生态健康区。 ——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完善分级诊疗。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全区6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医联体建设实现辖区全覆盖,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 - 2 -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区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777号)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康复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需求,按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要求。2012年3月,***区卫生局、***区残联联合召开了“***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

拟定“原***区疗养院”整体改制,组建“***区康复医院”。从 纳入大局、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工作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残联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在康复服务体 系建设、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制度、康复人才培养、社 区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 和分阶段康复。***区疗养院主要承担患者稳定期和恢复期的康复 医疗服务。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 构建设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康复机构 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对于残疾人 康复机构的发展尤为关键。 二、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残联、卫生局积极与相关 部门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开创了全面合作、全员行动的 良好局面。

(一)纳入大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与残联等部门共 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卫生事业和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借助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等文件,制定有利于康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由卫生局和残联就建立完 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联合下发了文件,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明确了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 (二)资源共享,促进康复医疗机构发展。 按照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 系的工作目标,借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契机,明确各级各类医 疗机构康复治疗的功能定位。目前,***区疗养院与辖区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已开展双向合作。

基层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发行和实施,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新政策正在稳步实施,其中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是重点,基层社区医疗能够顺利的践行,将是医改的关键。 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大医院供不应求,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现象,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基层社区医疗的建设尤为重要。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我国老龄化加速,因老年病、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所以老年人需要长期看护身体情况的变化,所以需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医改政策都着重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建设将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医院门诊服务逐步将转向至基层医疗,成长空间近万亿,并将急速增长。 开设在小区周边的基层医疗更具成长性,在居民身边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预防、保健、全科、康复、结合医保政策,给居民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基层医疗社区连锁化 北京东方祥医基层医疗连锁化经营,已经开始逐步迅速的落地到每个小区,每一年的将飞速覆盖,民营化给连锁化提供了成长的条件,规模化加上精细的管理,基层社区医疗的服务能力与盈利将大幅度提升。并不断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完成社区医疗“六位一体”的服务,并打造基层医疗特色项目“祥医服务包”,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营养师+运动师+康复师+居家医养师,专业化制度管理,以“视病犹亲,关爱体贴”的理念为基层老百姓提供优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前景展望 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数据,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健康服务和分级诊疗,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不断让居民享受到现代化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医疗机构设置,逐步构建分工合理、竞争有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X〕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40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年)》(国办发〔X〕14号)、《X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X-X年)》(X政办发〔X〕107号)和《X市区域卫生规划(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我县为海岛边镜县,陆域面积14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县辖5个乡镇,23个行政村,7个社区,户籍人口7.2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已办暂住证)约1.8万人。 (二)居民健康状况 X年,我县人口出生率5.01‰,人口死亡率7.17‰,人口自然增长率-2.16‰,婴儿死亡率3.7‰,孕产妇死亡率为0,平均期望寿命80.3岁;全县居民的死因顺位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传染病发病率为X.89/10万。 (三)卫生资源状况

1.卫生机构 至X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所(不含部队医疗机构),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所、县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所、乡镇卫生院4所、个体诊所6所、村卫生室25所。 2.卫生机构床位 X年,我县县乡医院共设病床232张,其中县医院160张、X中心卫生院16张、X中心卫生院16张、X中心卫生院30张、X中心卫生院1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张。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X年,全县共有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总数126人,每常住千人口拥有1.7人,其中X县人民医院50人、县妇幼保健所6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人、县卫生监督所7人、X中心卫生院11人、X 中心卫生院10人、X中心卫生院14人、X中心卫生院6人;护理人员总数143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1.9人,其中X县人民医院101人、县妇幼保健所3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人、X中心卫生院11人、X中心卫生院8人、X中心卫生院9人、X中心卫生院9人;专(兼)职医技人员总数40人,每千人口拥有0.5人。 4.卫生服务状况 X年,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18.6万人次,其中县医院诊疗12.14万人次、卫生院诊疗6.21万人次、其他医疗机构诊疗2380人次。县医院门诊诊疗10.25万人次,卫生院门诊诊疗6.89万人次。全县住院患者为4984人次。县医院病床使用率为66.46%,卫生院床位使用

【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 (一)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区县(市)(含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和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下同)人民政府(管委会)应根据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要求,按照新的行政区划设置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要求,以区域内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科学设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二)优化乡镇卫生院规划布局。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因乡镇合并后余下的卫生院可以与建制乡镇卫生院完全整合,或作为建制乡镇卫生院的分院,或转型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改为街道的,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制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两种类型。按照每所中心卫生院辐射3—4所一般卫生院的原则,重新调整中心卫生院布局,使其成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救治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县城所在地及交通方便、离县城不足10公里的乡镇,原则上不设置中心卫生院;相邻乡镇不重复设置中心卫生院。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现有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改造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以多元化,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为主,实行一体化管理;或由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符合设置规划的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举办;也可以由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村委会改居委会的,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行政村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居委会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一)明确功能定位。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政府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中心卫生院是辐射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各级政府要严格对照国家发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争取项目资金补助,用三年时间集中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问题,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县级人民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汇报材料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汇报材料 一、编制过程 在“十二五期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我区主要是以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等做法来巩固卫生发展成果。我们完善了以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资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专科医院的建设还不成熟等问题。在编制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规划纲要是在深化医改中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优化配置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更为合理的服务体系而提出的一项区级层面的规划,有利于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此次编制工作是我局2015年年末卫生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是准备阶段,在编制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组织准备工作,局长对此次编制工作负总责,按照条线管理、各分管的同志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指定联络员,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组织准备的

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准备工作。在技术准备上,选定承办股室;制订编制方案;确定工作方法;进行培训,主要是对规划编制参与人员、各单位联络员统一进行培训,明确思路和要求。 其次是调查研究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进行资料收集、核实和整理,也是就是收集与规划密切相关的全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现状资料;各个医疗卫生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经过多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核实,拥有完善、详实的基础资料。为了使基础数据能更充分的反映我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情况,开展“四查清、四对照”工作,要求各单位对上报的资料在一次进行核查、补充上报工作,务必保证上报资料真实,做到“实实在在摸清家底、放放心心编制规划”,与此同时,我们开展座谈会,邀请服务对象、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人员各10人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并记录在册。 然后是规划大纲编制阶段,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工作承办股室根据《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4年修订版)主要指标的要求,在反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全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形成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 最后规划大纲审查阶段,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形成后,组织召开区级有关部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XXXX等文件精神,经XX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集中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问题,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和运行新机制。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有效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主要措施 (一)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 1. 明确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中,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疑难病转诊,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延续服务(康复、护理服务)。 镇(中心)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

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XX卫计局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其中中心卫生院是辐射一定XX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对周边XX域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卫生室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主要负责向当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XX卫计局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XX 卫计局、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发展改革和财政局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落实镇级医疗卫生机构规划设置。按照新的行政XX划设置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38号)、《XX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关于做好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调整设置工作的通知》(湘卫基层发〔2016〕2号),《XX市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以XX域内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整合的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科学设置了镇卫生院(中心)和社XX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益。(XX卫计局、XX 编办、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发展改革和财政局、XX 建设交通环保局等负责)

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因

医疗服务规制体系构建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与医疗服务供给诱导需求。 Arrow(1963)、Phelps(1997)、Stiglitz(1998)等都认为医疗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信息高度不对称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之一。Rexford E. Santerre和Stephen P.Neun(2006)指出,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少有关价格和技术方面的完全信息,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弱可替代性,就医者作为委托人处于脆弱和依赖的特殊地位,且不能判断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提供者在交易中具有绝对优势,更加剧了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医生有机会诱导消费者需求。Shain和Roemer(1959)以及Roemer(1961)在研究中发现综合性医院每1 000人所拥有的床位数和每1 000人的住院天数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且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地区的偶然现象,该现象被称为/罗默效应。 2.医疗服务产品的异质性与医院垄断。 医疗产品异质性所涵盖的层面相当广泛,包括医院所有权、地理位置、技术品质、病房质量及医护人员的配置比例等,患者的偏好亦具有异质性。此外,医疗服务通常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消费者除了关注医疗服务的价格以外,还会关注医院的地理位置、从自己居住地区前往各家医院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由于地理可及性的限制,消费者一般愿意就近就医,因此医疗机构很可能在一定区域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垄断使医疗机构可以制定高的垄断价格,把大患者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中,拿到远远高于竞争价格的利润,其结果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成本。 3.医疗服务缺乏价格弹性与医疗费用上涨。 国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卫生服务都是缺乏弹性的。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 小于1,说明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所消费的医疗费用仍然会增加。 4.第三方付费与道德风险。 医疗服务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医疗保险的介入,也就是第三方付费。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由于存在第三方付费的问题,医疗保健总体上呈现过度消费的问题,也即道德风险问题拥有保险的消费者使用医疗服务所支付的边际价格为零或者很低,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价格不再那么敏感,缺乏搜寻市场上最低价格的激励,很可能产生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倾向。而医生方面因为其服务得到了计额式的酬金而获得经济收益,或是因为其服务而获得了精神收益(在非计额酬金制度下),存在着过度供给的动机。这样,医疗保险制度从整上就面临着使用过度的现象。 5.医疗服务消费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医疗服务中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最常被引用的负外部性的实例是传染病的流行。而医疗服务中的个人医疗服务本质上属于私人物品,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比如一个患者的病得以治愈,不仅该患者从医疗服务中直接收益,其他人的健康也得到一定保护,从而许多人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1.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非一个特定的机构,而是一个包括要求急救机构、医院急诊科(室)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专科病房三个基本机构在内的有机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系统,这三部分既各具独立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络。其包括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护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内急诊服务机构、重症监护病房。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了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历史演变过程。 3.院前急救的任务及具备条件。 4.医院急诊科 (1)建制模式:独立型急诊模式、全科医学急诊模式、支援型急诊模式。(2)设置与功能。 5.重症监护病房(ICU) (1)ICU的模式。 (2)ICU的规模、设施与设备。 (3)危重病人的监测项目。 (4)ICU的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 1.急诊医疗网络的建设。 2.现代通信技术在EMSS在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急诊医疗在的应用。 4.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急诊医疗在的应用。 5.地区中毒控制中心。 6.现代信息技术在急诊医疗中应用的展望。

院前急救的发展模式 1.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独立型急救中心、依托型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型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 2.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急救中心收到在急、危、重症患者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救措施及时送到患者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医疗处理,然后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到合适的接受急救中心(站)或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诊治,包括根据病情再作出立即手术、转送EICU或专科病房的决定,以便使患者尽可能地脱离危险、恢复健康的整个急救过程。上述过程需要由不同部门或单位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协同完成,并像生产流水线一样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故称为急救一体化或院前院内急救链。 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控制 1.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与目标。 2.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控制的内容。 (1)急救中心、急救站、急救分站的建筑要求。 (2)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急救站的设置和配备。 (3)救护车的装备。 (4)院前急救人员的准入标准。 (5)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6)急诊急救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职责。 3.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的统计指标。 4.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 院前急救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1.院前急救人员的组成与要求:组织形式、作用与责任、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株洲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株洲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为合理配置卫生计生资源,提高卫生计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 1.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株洲县属于湖南省株洲市,位于长株潭城市圈,北距株洲市区15公里,面积10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1万,辖8个镇。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镇(中心)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233家,个体诊所26家。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3.91张、执业(助理)医师1.85人、注册护士1.34人。 2.居民健康状况:全县人均期望寿命值为77.81岁,其中男性74.83岁,女性81.47岁。 3.卫生资源状况:2015年底,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0个。编制总床位1153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3.91张。执业(助理)医师547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5人。注册护士396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护士1.34人。全县疾病控制人员64人,每万常住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数为2.1人;全县妇幼保健人员数48人,每万常住人口妇幼保健人员数为1.6人;全县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人员数23人,每万常住

人口卫生计生综合执法人员数为0.7人;全县全科医师人数47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为1.6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卫生技术人员1-2人。 4.卫生服务状况:2015年重大传染病发生率为0。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的51%;县级医院门诊服务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的49%;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占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的53%;县级医院住院服务量占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的47%。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为10%。 (二)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1)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待提高。 (2)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基层卫生院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整体功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村级医疗机构条件仍较简陋。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33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农村医疗,社区医疗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基本策略。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阻力重重 医保、医药和医疗在医改前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财政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村医补助、公共卫生项目,以及即将全面铺开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投入不足,势必会影响医改纵深发展。对于经济不发达省,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卫生投入政策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过高。 (三)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起来 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切断了医生和药品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引发“大锅饭”问题,甚至出现“倒买患者”和无奈改行的现象。 (四)农村医疗服务三级网络作用有所弱化,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县乡医疗机构纵向业务合作没有开展,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指导不力,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流于形式,上下级医疗机构不能有效开展双向转诊,形成三个层面平行的利益竞争主体,导致纵向网络作用明显淡化。 (五)农村卫生人才匮乏,卫生队伍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匮乏,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三级服务网络作用未能发挥,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已连续多年未进新人,甚至出现了人才断层。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对口投入制度化,完善三级医疗分工协作机制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医共体、建设医联体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医共体、建设医联体 一、单选 1.本讲提到,()是中国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一个时间点。。(分) 年 年 年 年 我的答案: C √答对 2.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铁三角定理中不包括()。。(分) A.可及性 B.安全性 C.可支付 D.普及性 我的答案: D √答对 3.按OECD统计的排位,中国国民的平均健康水平排在世界上排第()位。。(分) 我的答案: D √答对 4.()的定义是:基于健康长寿的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分) A.医疗服务 B.银色经济 C.健康管理 D.健康经济 我的答案: B √答对 5.本讲提到,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分) A.医生数量 B.国内外合作 C.高端设备 D.坚持公益性 我的答案: D √答对 6.可及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分)

A.解决因病返贫问题 B.医院营利 C.医生待遇 D.居民健康 我的答案: D √答对 7.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要以()为中心。。(分) A.基层建设 B.公立医院 C.私立医院 D.医院建设 我的答案: A √答对 8.实现医疗服务尤其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在于衡量到底应该营利多少或者非营利,主要讲的还是()。。(分) A.医疗机构数量 B.运行机制 C.药品价格 D.诊疗费用高低 我的答案: B √答对 9.()可以紧密型组织整合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的资源,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服务需求。。。(分) A.专科联盟 B.远程诊疗 C.医联体 D.医共体 我的答案: D √答对 10.()可以以松散型组织带动各级医疗机构配合提高诊治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分) A.医联体 B.医共体 C.专科联盟 D.远程诊疗 我的答案: A √答对 11.在各国的医保支付模式中,采取免费住院医疗的国家是()。。(分) A.英国 B.德国 C.新加坡

护理学医疗服务体系

护理学医疗服务体系 1.医院 2.社区卫生服务 3.卫生服务策略 医院 (一)种类 分级管理——三级十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级医院是提供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机构。如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地市级的区医院和某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络的基础。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能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及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工作。如一般市、县医院和直辖市的区级医院。 三级医院:是指国家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直接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指导一、二级医院业务工作和相互合作,如省、市级大医院和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二)医院的任务 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1.医疗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主要任务。它以诊治和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并与医院医技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医疗整体为病人服务。 2.教学教学是医院的普遍功能。医学生在经过学校教育后,必须进行临床实践教育和实习阶段。毕业后的在职人员也需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和加强技术训练。医院是进行医学临床教育的重要场所。医学教育的比重,应根据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做出安排。 3.科学研究医院是医疗实践的场所,许多临床上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课题。通过科学研究可解决医疗护理中的难题,一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科研成果也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医疗教学发展。 4.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各级医院不仅承担诊治病人的任务,而且具有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如开展社区和家庭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妇幼保健指导、疾病普查工作等。 (三)组织机构 1.医院行政管理组织机构:院长办公室、诊疗部门、预防保健部门、行政部门等。 2.医院业务组织机构:临床业务组织和医技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 (一)概念 1.社区:社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单元,人数大约在10万~30万之间,面积在5000~50000平方公里。一定地域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湖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20年)

湖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 为促进我省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市州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年)的通知》(国办发〔〕号)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现状。 .医疗卫生资源状况。截止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个,其中,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其中医院床位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万张;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师万人、注册护士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张、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全省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资源利用情况。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分别达到亿人次、万人。其中,医院分别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占、,其他医疗机构分别占、。每百居民就诊、入院人次数分别为、人次。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为,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天。 .居民健康状况。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万,婴儿和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主要问题。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分别为、。效率不高,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较低。 .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我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多数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设备设施落后。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专科医院发展较慢,康复、老年护理、儿科、精神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资源要素结构失衡,全省床护比为,医护比为。公立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达,没有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突出,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多达个,整合难度大;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无序竞争;在全省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整合问题突出,基层机构群众健康守门员作用亟待加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健康服务模式没有建立,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不够,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规划的统筹作用和调控效力有待增强,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足、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等问题。(三)形势与挑战。 .时代新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一)项目背景 2011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皖发改投资﹝2011﹞1180号),2011年总投资 1543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预算10550万元,地方配套4881万元),支持全省51个县(市、区)(以下简称项目地区)102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二)项目目标 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通过县级综合卫生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县级平台)枢纽管理,建设涵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保业务管理、绩效考核和综合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线处理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建成动态互联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开放的健康门户网站,并与卫生、医保、物价和医改监测等系统有效衔接,以信息化支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 二、我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并平稳运行 2009年,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系统建设采取省级统一标准设计、分级建设模式,借助VPN虚拟网络实现“纵-2-

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连接全省各级各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网络即时结报和就医“一卡通”。 (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HIS建设实现全覆盖 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100%定点村卫生室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实现全覆盖,通过配置的读卡器和标准接口实现了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新农合补偿、基本药物的信息化管理。 (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通过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支持,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四)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并进展顺利 省卫生厅利用中央下拨《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资金,先于本项目启动了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以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县级平台,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医疗保障及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管理,全省105个县(市、区)计划建设92个县级平台。 目前,一半以上的县级平台软件已经完成招标,所有县(市、区)均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硬件采购工作。所有县级平台均部署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EHR),部分县(市、区)已完成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以下简称EMR)的招标采购和部署应用。此外,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概述 (4) 1.1编制背景 (4) 1.2建设目标 (5) 1.3建设任务 (5) 1.4建设原则 (6) 1.4.1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6) 1.4.2合理布局、互联共享 (6) 1.4.3标准先行、安全规范 (7) 1.4.4以人为本、保护隐私 (7) 1.5建设范围 (7) 2需求分析 (8) 2.1现状分析 (8) 2.1.1总体情况 (8) 2.1.2信息化建设现状 (9) 2.1.3存在的问题 (9) 2.2用户分析 (12) 2.2.1.居民 (12) 2.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2.2.3.业务相关机构 (13) 2.3业务需求分析 (14) 2.3.1业务服务需求 (14) 2.3.2业务管理需求 (15) 2.3.3监督管理需求 (16) 2.3.4信息交换需求 (18) 2.4信息安全建设需求 (18) 3项目建设方案 (19) 3.1系统总体架构 (19) 3.2技术架构 (20) 3.2.1C/S/S架构 (21) 3.3系统部署模式 (23) 3.3.1分级独立部署 (24) 3.3.2已建和在建系统的融合 (25) 3.4数据交换实现 (25) 3.4.1数据交换中心 (26) 3.4.2前臵交换系统 (27) 3.5主要建设内容与功能 (27) 3.5.1业务服务子系统 (27) 3.5.2业务管理子系统 (37) 3.5.3监督管理子系统 (40) 3.5.4信息交换与信息接口服务 (41)

3.6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41) 3.6.1基础设施 (42) 3.6.2数据备份 (42) 3.7安全体系建设 (43) 3.8系统性能规划 (46) 3.8.1数据库及数据 (46) 3.8.2主要功能规范与指导 (47) 3.8.3基本数据集 (47) 3.8.4安全及措施 (49) 3.8.5运行性能 (49) 3.9项目实施计划 (50) 3.9.1阶段目标 (50) 3.9.2进度计划表 (51) 4管理组织与劳动定员 (51) 4.1管理与实施组织 (51) 4.1.1项目领导小组主要成员 (51) 4.1.2项目实施小组主要成员 (52) 4.2劳动定员 (52) 5系统运维管理 (53) 5.1运维内容 (53) 5.2运维模式 (53) 5.3运维经费 (54) 5.4系统运行条件 (54) 6项目管理与招标方案 (55) 6.1项目管理 (55) 6.1.1建设期管理 (55) 6.1.2运行期管理 (56) 6.2招标方案 (56) 6.2.1发包方式 (56) 6.2.2招标组织形式 (56) 6.2.3招标方式 (56) 6.2.4项目验收 (57) 7系统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 7.1主要系统建设说明 (58) 7.2系统建设预算依据 (59) 7.3系统建设投资估算 (59) 7.4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59) 7.5系统建设经费来源 (60) 8社会效益分析 (60)

02-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摘要

摘要:关于广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5年规划发布,到2020年,广东省90%居民将有覆盖一生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看病可用“一卡通”,全科医生将更加普及。 医疗卫生人才网讯:广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5年规划,广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提出,广东将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促进社会化办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对于广为关注的医疗机构可及性问题,《规划》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4.8万多个,其中医院132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万多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77个。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省96.2%的家庭可以在20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 关键词1:公立医院规模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数不超1500张 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不但增加了公立医院自身的压力,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压缩了民营医院等多元办医的发展空间。 在公立医院的床位配置上,《规划》明确,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3.6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其中,县办医院床位数1.8张,地市办医院床位数1.0张,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数0.6张,其他公立医院床位数0.2张。 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6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各地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 对于公立医院的单体规模,《规划》指出,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含妇幼保健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需要扩建的医院床位使用率必须达到85%以上。 关键词2:基层服务能力 2020年每万居民有3名合格全科医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