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_余东华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_余东华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_余东华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_余东华

#经济管理#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X

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余东华

YU Dong-hua

(山东大学济南250100)

[摘要]20世纪70年代,由于自身的理论缺陷,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及SCP范式逐渐衰落,新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兴起。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寻求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更加紧密结合的同时,引入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突破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领域、理论深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Abstr act: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 IO)was declined for its own limitation of theory in 1970s1At the same time,the 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IO)was brought up1NIO is different from TIO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paradigm,research approach and public policy1From1990s,NIO has new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ing scope,depth of theory and mingling with other subjects1

[关键词]SCP范式新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

Key words:SCP Paradigm 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Game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04)02-0049-05

一、导论:SCP范式的衰落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20世纪30)40年代诞生、40)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经济理论。其核心问题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中的市场、产业和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研究制约和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现实因素和条件,最终为政府制定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从纵向考察,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radition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IO),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IO)。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可以上溯至马歇尔(A#Marshall),但真正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应该首推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E#S#Mason)和他的学生贝恩(J#S#Bain)。他们以哈佛大学为中心,联合一批青年经济家成立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创立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School of Harvard)。哈佛学派在吸收马歇尔、张伯伦(H#Chamberlin)、罗宾逊(J#Robinson)等人对市场结构的早期研究,伯尔(M# Berle)、米恩斯(G#C#Means)等人对市场力量集中的非竞争性价格变化的实证研究,勒纳(A#Lerner)等人对垄断程度指标的探索,以及克拉克(J#M#Clark)等人对/有效竞争0概念及度量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从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这一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第一个理论范式,即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2 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为SCP范式(SCP Paradigm)。SCP

范式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产业组织理论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SCP范式既适合于对单个产业的案例研究,也适合于对产业间的研究,特别是60年代中后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面受过良好训练(或匆忙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也由于电子计算机和经济计量软件的迅速普及,利用SCP模式进行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一时几乎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卡布尔,2000)。

20世纪60年代,SCP范式发展到其鼎盛时期,不但影响了整整一代经济学者,而且对政府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也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它也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其中,最为激烈和有力的批评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斯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茨(H#Demsetz)、波斯纳(R# Posner)和布若曾(Y#Brozen)等人。他们在与哈佛学派论战和对SCP范式批判中,提出了独自的竞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公共政策主张,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School of Chicago)。对SCP范式进行讨论和批评还有产业组织理论的其他非主流学派,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制度学派(School of Neo-Institutional)和新奥地利学派(School of Neo-Austrian)等。产业组织理论其他学派的崛起导致了SCP 范式衰落,但这只是外部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该范式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其一,该范式缺乏深厚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3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理论难以很好地融合,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也不能从理论上给出有力的解释,这从理论上导致了SCP 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其二,在实践中,人们没能发现SCP范式所描述的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和不容置疑的模型关系。这种静态的、单向的研究框架,要求企业行为是内生的,是市场结构的结果。正是从行为到绩效的/反馈0关系上,再加上结构的内生性问题,导致了该范式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相互矛盾。其三,SCP范式还面临一系列计量难题。难以处理市场绩效的多维概念问题,特别是难以将其作为回归分析中的解释变量;实证研究中过分依赖于把主观的统计分类数据(如标准产业分类)作为分析单位而随之产生了计量上的局限性;由于数据的难以获得,SCP范式的后来者经常求助于不够准确的替代数据,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该范式的科学性和解释力。120世纪70)80年代,针对SCP范式的缺陷,一批有着良好微观经济学理论素养和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家,如斯宾塞(A#M#Spence)、萨洛普(S#C#Sa2 lop)、迪克西特(A#K#Dixit)、蒂罗尔(J#Tirole),以及施马兰西(R#Schmalensee)、韦利格(R#D# Willig)等人,利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N IO)。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寻求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先驱者古诺(A#Cournot)、伯特兰(J#Bertrand)、霍特林(H#H otelling)、张伯伦(H#Chamberlin)和斯塔克尔伯格(H#Stackelberg)等人的寡头厂商行为理论更紧密结合的同时,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11理论范式。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范式上的创新表现在三个/突破0上:一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只重视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0转向/厂商行为主义0;二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范式,建立了双向、动态的研究框架;三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传统新古典假定,建立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行为的分析范式。新产业组织理论除了在理论范式上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有所突破之外,还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理论。寡头竞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策略性行为包括合作策略性行为和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其中,非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新产业组织理

论研究的重点。在垄断或寡占的市场中,市场环境不再是外生的,主导厂商可以通过策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从而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改变竞争对手对未来事件的信念,达到迫使竞争者做出对主导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响未来市场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策略性行为;二是影响竞争者对事件估计信念的策略性行为。前者包括过度生产能力策略、提高对手成本的策略、品牌多样化策略等,后者包括与进入遏制和退出引诱相联系的限制性定价策略、掠夺性定价策略、消

耗战策略、研发竞赛策略等。

1(2)产品差别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理论。产品差别化是企业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形式。新产业组织理论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含义模糊的产品差别模型划分为垂直差别和水平差别两种。垂直产品差别是指由于产品质量不同所形成的差别,水平产品差别是指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而形成的产品种类的差别。产品差别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A 1分别运用伯川德)))纳什均衡(Bertrand-Nash Equilibrium)的方法分析两类差别的市场均衡及其社会福利含义;B 1在差别化产品条件下的价格决定问题;C 1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选择问题。在具体分析中,产品差别化理论分别运用空间差别化的两个标准模型,即霍特林的线性选址模型(Hotelli ng,1929)和萨洛普两阶段博弈的圆形进入和定位模型(Salop,1979),展示了具有差别产品的伯川德竞争性质,阐明了差别化的原则,并研究了自由进入的多种均衡问题。另外,产品差别化理论还对差别最大化与差别最小化、广告宣传与信息性产品差别化等问题进行了探

索。

o(3)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理论。作为对SCP 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 #J #Baumol)、伯恩查(J #C #Panzar)和韦利格(R #D #Willig)等人在借鉴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的5可竞争市场与市场结构理论6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以沉没成本(Sunk Cost)、完全可竞争市场(Perfect Contestable Market)、自由进入)))退出(H it-and-Run)、可维持性(Sustainability)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该理论认为,决定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因素仅仅是沉没成本的大小,基本忽略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所提出的决定进入壁垒的四种因素,即进入所需的资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

壁垒和绝对成本壁垒。?可竞争的市场就是自由进入)))退出的市场,意味着沉没成本为零,即使具有垄

断性,由于潜在竞争的威胁,垄断企业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市场稳定在与竞争均衡相同的价格水平上(Baumol etal,1982)。

(4)不确定性(Uncertainty)理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一个很强的倾向,那就是以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有关的成本和需求的全部信息为前提进行分析研究。这既与现实不符,也使得理论缺乏解释力。新产业组织理论突破了传统假定,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成本(包括生产技术)和需求等信息的掌握程度,用0-1的概率表示,进而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形成了不确定性理论。不确定性理论运用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方法,不但分析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企业和消费者的静态与动

态市场行为,而且研究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行为。?成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21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博弈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方法相继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产业1

o?对博弈论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应用,也有不同看法。例如,谢勒和施马兰西等人就指出了博弈论方法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的不足。

参见1Scherer,F 1M 1,1988,The Econom ics of Market Domi 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 al Organi zation,6,pp 1517-5181o关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企业开发与研究行为,参见Dasgupta,P 1and J 1Stiglitz,[1980],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Innovative Ac 2

tivity,Economic Journal,901

将进入壁垒仅限定于沉没成本,完全忽略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所提出的四种壁垒,这也是该理论招致批评的重要原因,参见Scherer,F 1M 1and D 1Ross [1990],Industrial M 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3rd ed 1,B oston:Houghton M iffli n,Chapter 101

组织理论的长足发展,不但推进了其研究深度,而且拓展了研究的广度,产业组织理论的诸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演变,甚至可以说研究方法的演进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产业组织论理的发展脉络。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很多,包括实证与规范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博弈分析、结构分析以及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等,但是对新产业组织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博弈论(Game Theory)分析方法。

博弈论分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近二十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都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博弈论为经济学家理解和分析多元垄断和寡占状态下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战略行为以及反垄断规制等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以至于人们将新产业组织理论称为理论性的产业组织理论(T irole,1988)。新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博弈论将库诺特、伯川德等人的多元垄断理论进行严密细致的理论化,并用纳什均衡阐明企业的行为,分析在市场初期条件给定时,如何通过企业行为实现新的均衡。也就是说,博弈论为新产业组织理论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战略行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手段。随着博弈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以法国学者蒂罗尔(J1T irole)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1正因为如此,英国威尔斯大学教授卡布尔认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尤其是博弈论的应用,/使产业组织理论成为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最激动人心的领域0(卡布尔,2000)。

31政策主张。在政策主张方面,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并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管制政策。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产业组织理论政策含义的研究,追求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相对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反垄断政策而言,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政策主张发生了较大变化。

(1)反垄断政策的变化。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反垄断政策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倾向:一是从注重反垄断结构到注重反垄断行为的变化。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垄断结构不一定导致垄断行为,从而也就不一定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反垄断实施机构开始把调查的重点从商业行为的结构效应转移到商业行为对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上,这就增加了反垄断的难度,反垄断的程序也变得更加繁琐。二是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反垄断政策主要目标取向由过去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逐渐转移到提高市场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保护消费者利益。三是反垄断政策有了明显松动。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只要市场是可竞争的,少数几家大企业纵向或横向兼并,并不损害市场效率和消费者利益,政府的竞争政策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不必匆忙进行反垄断起诉。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因而他们主张一方面积极研究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另一方面要排除一切人为的不必要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这一政策主张对近20年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垄断政策的放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管制政策的变化。新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以后,传统的建立在价格理论基础上的管制理论已经被新的以机制设计理论为核心的管制理论所取代。新的管制理论强调管制者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息,从而进一步强调要建立激励性管制机制,以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管制政策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伴随着对公用事业部门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实施放松管制的政策,二是以激励性管制取代过去传统的管制方式,三是在放松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强化社会性管制,以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又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优秀理论经济学家加入到这一领域,使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与其他学科交融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1研究领域的拓展。最近10多年来,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经济学家们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一些新的经济问题,使产业组织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在这些新的领域中,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1)对企业制度问题的研究。新产业组织理论打开企业/黑箱0,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在企业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将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国际经济现象的研究。新产业组织理论对跨国投资、国际贸易、国际寡占、跨国并购以及跨国公司的策略性行为等国际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3)对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因素的研究。

21传统研究领域的深化。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产业组织理论学者运用这些新方法对传统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形成有别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新成果。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传统研究领域的深化表现在:(1)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重新分析传统产业理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重新构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例如,运用博弈论对市场结构的重新研究,对进入)))退出壁垒与市场份额及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对电信、航空、银行业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产业的研究,等等。(2)研究原有领域内出现的新问题,丰富新产业组织理论。例如,企业技术创新与策略性行为,委托代理关系与激励性管制,对新形势下的竞争政策进行反思,等等。

31方法论的丰富与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与实证研究者的界限日益模糊,实证研究者开始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方法的新成果,同时,由于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整体上都具有了更高的水准,实际数据更加准确并且相对易于获得,理论研究者也能够采用一些实证研究的方法,更多地接触实际。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弈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又重新受到青睐,而且其重要性有相对提高的趋势。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研究方法,还包括经济时间序列(T ime-series Analysis)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协整(Cointegration)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s)、双线形模型、Threshold自回归和混沌模型(Chaotic Model)以及推测变差方法(Conjectural Variations Approach)等等。另外,普拉特(C#R#Plott,1989)的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实证研究方法,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市场行为的分析。随着历史纵向数据资料的积累和越来越容易获得,这些模型和方法在产业组织领域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另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一方面已经表现出与其他经济理论融合发展的趋势,产生了诸如法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交错共存与综合发展的现象,以至于有人认为/将产业组织理论区分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时代正在结束0(植草益,2000)。

四、小结及评论

过去30多年时间里,新产业组织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和过去几乎不可同日而语。产业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增强了其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得产业组织理论成为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产业组织理论仍将在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及现实经济变化的相互影响中继续向前发展。

但是,正如日本产业组织理论著名学者植草益(2000)所说的/学问常常就似钟摆,一旦某一理论或理论体系占据主流地位,就会出现反作用的力量,而一旦这种反作用走过了头,又会发生再反作用,如此循环反复0,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就是如此。尽管有大量新模型与其结论出现,新产业组织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保持其主流地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卡布尔,2000)。另外,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

证检验的话,那么它的理论价值就将大打折扣。因此,新产业组织理论需要把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更好的结合,形成一个产业组织理论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J#蒂罗尔1产业组织理论[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

[2]O#威廉姆森1反托拉斯经济学[M]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

[3]植草益1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的前沿[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

[4]Aigi nger,K1,D1C1Mueller and C1Weiss,1998,0Objectives,Topi cs and M ethods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Nineties:Re2 sults from a Survey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6pp1799-8301

[5]Baumol,W1J1,J1C1Panzar and R1D1Willig,1982,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 heory of Mark et Structure,New York:Harcourt, Brace&Jovanovi c1

[6]Blaug,M1,2001,0Is Competi tion Such a Good Th i ng?Static Efficiency versus Dynamics Efficiency0,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37-481

(责任编辑:尹贤淑)

(上接第38页)

国有商业银行尤为严重。这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法律规章和约束机制的悬空。因此应监督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切实把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相结合的/三性原则0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4.创造金融集团经营运作的环境。金融集团的顺利发展,金融多元化的稳步推进,还需要完善多方面的条件。第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和培育成熟的金融消费需求,渐进开放和统一金融市场,逐步消除经营资本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壁垒。第二,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对称、产品适销、竞争有序、创新活跃、市场强效,同时明确产权、有计划地解除资本流动的限制。第三,开创公平的竞争环境,调整过渡进程中各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起点,打破行政、市场等各种垄断,有效防止过度和破坏性的竞争。

5.遵循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我国在由分业向混业的过渡中采用组建纯粹金融控股公司时,在具体模式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我国当前除国有商业银行外,新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经营体制改革差异悬殊的情况;第二,我国金融改革一贯遵循/循序渐进0原则,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为首要目标。因此,我国应鼓励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兼并重组,选择经营机制相对完善的金融机构组建成小型的金融控股集团,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适时调整,等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以后,再积极推动组建大型甚至超大型的金融集团。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梅耶等著,洪文金,林志军等译1货币、银行与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张杰1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1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张贵乐1金融制度国际比较[M]1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马红霞,严红波,陈革1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M]1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5]王小平1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J]1金融与保险,2001,(1).

[6]罗军,陈秀1银证合作业务:特点、发展及我国对策[J]1国际金融研究,2001,(2).

(责任编辑:韩元)

产业经济学复习习题

为什么说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⑴古诺模型的均衡分析:古诺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生产和销售相同产品的厂商。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两个厂商都是在将对方产量作为已知的条件下,分别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假定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A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在线性需求的条件下,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2。之后B厂商进入市场。B厂商在已知A厂商的产量之后决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产量:B厂商选择A厂商后剩余的市场容量的1/2,即全部时常容量的1/4。这之后,当A厂商知道B厂商留给他的市场容量为3/4,时,为了利润最大化,A厂商将调整产量至总市场容量的3/8。对应于A厂商选择后剩余的5/8的市场容量,B厂商再次按剩余市场容量的一半进行生产。如此等等,经过一系列的产量调整之后,A厂商的产量逐渐减少,而B厂商的产量逐渐增加。最终,当A和B的产量分别达到时常总容量的1/3时,市场处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的两个厂商的数量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决定。 ⑵纳什均衡指的是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给定的时候,自己的最优策略就是纳什均衡策略。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Si* ,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为S-I,那么为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ui(Si*,S-i*)≥ui (Si*,S-i*),其中Si为第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略。这时候,(Si*,…,Sn*)就是纳什均衡。

⑶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就是各方都不会改变的均衡解。这正符合纳什均衡的定义。实际上,古诺模型的分析过程就是纳什均衡的实现过程。 请比较分析古诺模型与伯特兰德模型。 答:这两个模型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非合作寡占的性质,但它们对于厂商是进行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以及是同时选择产量还是有顺序地选择产量,具有不同的假定,由此导致对于均衡的产出、价格、利润等都作出了不同的预测。如果只有一家企业,两个模型都预测是垄断行为。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古诺均衡越接近于社会最优或竞争均衡。但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均衡不受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影响,只要该行业中至少包括两家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的厂商,伯特兰德寡占均衡与社会最优相同。但如果存在产品差别化,伯特兰德均衡将有别于竞争均衡,行业中厂商的数目将影响价格。 (1)假设。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产品是同质的,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厂商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并且他们同时进行生产决策,没有其他厂商进入。简单的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两家企业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稍微复杂的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只是在竞争厂商数量上有所改变。伯特兰德模型分为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等多种类型。 (2)均衡。双寡头古诺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水平为(a-c)/3,利润水平为(a-c)2/9。而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和利润水平与竞争均衡相同,分别为(a-c)/2和0。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时单

产业组织理论

名词解释 1、垄断的无谓损失(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名词解释)P28 由于垄断企业实行高于边际成本定价,均衡产量水平下降到低于完全竞争时的均衡产量水平,使得社会总剩余减少,这种减少或者福利损失叫做―垄断的社会福利性净损失‖,也叫做―垄断的无谓损失‖,它反映的是资源无效配置的成本。 2、何谓消费者剩余(名词解释)P20 消费者愿意为一个单位商品支付的最大金额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3、何为范围经济,如何衡量企业的范围经济(名词解释)P38 范围经济说的是考虑生产k种产品,由一家企业生产这一系列的产品比由k家企业单独生产的成本低。 4、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定价方式?(名称解释)P68-71 个人化定价、两部定价、集束定价 5、激励相容约束(名词解释)P85 任何给高需求消费者建议提供的商品数量,其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必须等于他们从专门为低需求消费者设计提供的商品数量中能够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6、何谓价格歧视(名词解释)P87 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个销售者将某一产品的两个亚种以不同的净价格出售给两个购买者,这里买方支付的净价格是经过对同产品差别化相关的成本差异进行调整后的价格。 7、何谓纳什均衡?如何求解纳什均衡?(名词解释)P115 在其他人不改变战略的情况下,一个参与者没有任何激励去改变其目前采用的战略组合。 8、何谓掠夺性定价,如何进行掠夺性定价(名词解释) 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9、何谓限制性定价,如何进行限制性定价(名词解释) 指一个厂商制定很低的价格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行为。 10、何谓触发策略,企业如何使用触发策略(名词解释)P200 在卡特尔组织中,只要其他所有成员都一直遵守协议,那么参与者就按协议要求选择合作战略。如果有任何一个成员背叛协议,则参与成员永远不再选择合作战略,博弈转向非合作纳什均衡。 11、促使卡尔特维持的措施有哪些(名词、简答)P212-213 ①基点定价:选择一个或多个产地作为定价的基点,在选定基点之后,所有产品的运费都要报基点到销售地的价格,而不是报实际产地到销售地的价格。 ②最惠消费者条款:指卖方做出的承诺,它保证如果卖家将同一商品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其他后来的购买者,则之前的购买者将获得等同于两价格间差的退款。 ③相遇竞争条款:指某一卖家承诺如果同一产品的其他卖家价格更低,则自己也按照这一最低价格销售。 ④集中销售代理和行业协会。 简答 1、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答)P43、P48-49 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倾向于增加市场集中度,范围经济也有相似的效应,它倾向于将不同的产品集中于一家企业生产。在产品差别的市场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会导致更加集中的市场结构。 ②市场规模。大规模市场的集中度要低于小规模市场。然而,当沉淀成本随着市场规模而上升时,市场规模的扩张不会导致市场集中度的下降。 ③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的存在也会影响市场结构。网络效应就是某种商品对任意使用者的价值会随着购买这一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网络效应越大,企业就越是需要扩大规模以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此时市场就会变得更集中。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进入(退出)、专利制度和保护竞争者等措施直接影响市场结构。 2、何为规模经济,如何衡量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简答)P34

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_产业经济学

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市场 2.结构主义 3.行为主义 4.可竞争性理论 5.进入壁垒 6.反垄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产业组织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组织理论是关于自由市场经济中垄断与竞争的理论 B.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C.具体分析研究厂商相互间竞争与垄断关系、厂商治理以及厂商内部组织问题的应用经济理论D.产业组织理念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2.马歇尔冲突是指()。 A.垄断与竞争的矛盾B.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C.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D.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的矛盾 3.下列哪一项不是市场行为的评价指标()。 A.广告和研究开发费用支出B.定价行为 C.资源配置效率D.产品质量

4.提出结构-行为-绩效框架(SCP分析范式)的是()的经济学家。A.哈佛学派B.芝加哥学派 C.可竞争市场理论D.新制度学派 5.可竞争市场理论强调的是()。 A.潜在竞争对现有厂商行为的影响B.SCP分析范式 C.市场结构D.政府管制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组织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有()。 A.产业案例研究B.产业实验室研究 C.博弈论D.产业间的比较研究 E. 产业计量经济学研究 2.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有()。 A.市场集中度指标B.产品差异程度 C.厂商一体化或多样化经营的程度D.厂商进入退出壁垒 E. 规模经济 3.在贝恩看来属于进入壁垒的因素有()。 A.规模经济B.政府管制 C.最低资本需求量D.产品差异 E. 所有权 4.迈克·E·波特提出的驱动产业竞争的力量包括()。 A.现有企业间的竞争B.新进入者的威胁 C.卖方侃价能力D.买方侃价能力 E.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作业题答案

项目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作业题答案 作业题: 1.企业战略环境的概念及结构是什么 答:(1)企业战略环境是指在战略期内对企业战略活动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和力量的总和。战略期是指从制订战略开始,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期限。就具体企业而言,战略环境实际上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未来环境。 (2)企业战略环境的结构 企业战略环境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属于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微观环境分析又称为企业实力分析或企业素质分析。 2.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 答:。企业制订战略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只有科学分析企业战略环境,才能准确把握环境中的机会,有效规避环境中的威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3.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战略活动一般没有直接影响作用,却又能经常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因素和力量。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五个方面。宏观环境中各类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的,如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新技术和顾客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变化,企业难以改变和控制,只能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企业也并不只是一味地去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部分企业尤其是行业中的巨头或领袖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来影响宏观环境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趋势。 (2)行业结构环境 行业环境是指对企业战略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相关利益者。行业环境包括供应商、购买者、竞争者和替代者等。行业环境与企业直接接触,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如居民对住房需求上升会刺激和拉动房地产价格攀升,从而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宏观环境的影响不直接作用于企业,而是通过改变行业环境对企业施加影响。 (3)微观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反映了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企业素质的体现。通过对企业实力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企业微观环境中的因素对企业而言是可以控制和调整的,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战略目标,调整企业的业务范围,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4.PEST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答: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通常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 提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 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 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组织”通常包括三种含义: 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

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 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等; 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二)产业组织的理论渊源 包括早期思想、萌芽阶段、奠基阶段、最终体系的形成阶段。 1、早期思想 ●亚当斯密(Adam Smith) 马克思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一) 2012年2月24日 一、如果需求曲线为p=a-bq,这里a=60,b=0.5,假定编辑成本和平均成本恒定,且MC=AC=10,垄断者在价格p m=35的水平上售出50个单位的产品,其中需求弹性为-1.4, 1.请计算该垄断者的利润和净损失。 2.如果需求曲线围绕它与MC线相交的点转动,与价格轴的交点为p=90,请计算此时该垄断者的利润和净损失。 3.比较(1)和(2)的计算结果,你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二、你通过数年的努力,耗用了1.5亿元的资金,最终通过了FDA的许可,可以销售发明的具有特种功能的药品A。市场调查表明A的需求弹性为1.25。估计生产并销售A药的边际成本为1元。请计算 1.该药品在利润最大化时每剂的价格是多少? 2.当你的专利到期时,你希望A的需求弹性升高还是降低? 三、如果有A、B和C三种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0.5、1.9和2.8,如果三种产品的价格均上涨10%,将会对收益产生什么影响? 四、如果你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有600辆车的停车场。该停车场的需求为Q=1000-2p,Q是持有停车场年度停车证的消费者人数,p是每辆车的年停车费,请 1.推导出你的边际收益曲线。 2.价格为多少时能产生最大收益? 3.你的利润最大化价格是多少? 五、某产品市场需求函数为:Q=30-2p,市场供给函数为:Q=2p。若考虑厂商在出售商品时,一半的销售收入被政府以税收的方式取走。求: 1.征税前的市场均衡价格、数量、消费者净剩余、生产者剩余。

2.征税后的消费者净剩余、生产者剩余及政府税收量,并分析征税前后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变化。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产业组织核心理论的发展进程概述 1.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的思想。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与市场均衡的过程。自斯密之后,经济学界有关产业组织问题的先驱性研究多集中于竞争理论和所谓理想竞争状态的确定等方面。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马歇尔被看做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即“马歇尔冲突”。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他们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开启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大门也卓有成效,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 2.哈佛学派研究范式 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出版,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标志着哈佛学派形成。哈佛学派主要以经验性的分析为主,通过对跨部门的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了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它强调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S →C→P,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市场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行为,最终保证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了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务。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学者和决策者。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虽然统治了产业组织学界近半个世纪,但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分析范式,存在许多缺陷。 3.芝加哥学派研究范式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理论界对哈佛学派最猛烈的批判来自于芝加哥学派。他们推翻了SCP范式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他们看来,市场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的基本因素,即P→S →C关系。而且通过可竞争市场理论指出产业的进入壁垒并不像SCP范式里面指出的那么高。芝加哥学派相信市场的力量,主张放松管理,对当时美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芝加哥学派的崛起以及随后众多学者的追随,哈佛学派的SCP研究范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讲解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 A、《企业的性质》B、《企业的策略》C、《企业的方向》D、《企业的理论》2、提出“契约人”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西蒙B、威廉姆森C、张五常D、阿尔钦 3、下面哪一个是定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A、税率B、生产率C、利润率D、GDP 4、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5、()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A、发展B、和谐C、高效D、协调 6、被誉为产业布局学鼻祖的经济学家是()。 A、韦伯B、胡佛C、杜能D、帕兰德 7、市场学派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A、自由B、垄断C、竞争D、现代 8、目前实行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的国家基本上只有()。 A、德国B、中国C、美国D、法国 9、当代最重要的政府规制是()。 A、经济规制B、法律规制C、安全规制D、环境规制 10、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认为,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就选择在()点上。 A、利润最高B、成本最低C、运费最低D、利润均衡 1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1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1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1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1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16.以下所列不属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A) A.国民经济总量B.产业结构C.产业政策D.产业组织 17.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人,是新古典经济学家(B)。 A.克拉克B.马歇尔C.斯密D.贝利 18.以下不属于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是:(C) A.行业集中度B.洛伦兹曲线C.需求弹性D.基尼系数 19.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始用于20世纪(D)年代。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肖殷洪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Main Schools of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所在院、系、所: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产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肖殷洪 主题词: 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日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包括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其次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 【Abstract】The article showed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main schools,including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nd made a brief evaluation; then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Key word】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一、引言 产业经济学作为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具体分析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和矛盾,研究和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大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专业研究领域,逐步在中国形成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潮。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著作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可分为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1] (一)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1.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SCP范式 20世纪30年代,梅森进一步对有效竞争进行了研究,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左宝琪1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首先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在国外的发展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哈佛学派(SCP理论)、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接着介绍了我国的产业组织现状,最后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SCP理论 正文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与效率的关系和矛盾,研究和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产业组织理论开始传人我国,如今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1.哈佛学派。哈佛学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是梅森和贝恩。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为早期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套基本的分析框架。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贝恩编写的《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所谓的SCP理论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其巾,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企业问的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及竞争形式,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条件等;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策,一般包括串谋、策略性行为、广告的研究与开发等;市场绩效指产业运营的效率,主要从利润率、效率、技术进步等方面来考察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优劣。 2.芝加哥学派。20世纪60年代之后。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对SCP分析范式提出了批判,形成了所谓的芝加哥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其编著的《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认为,反垄断行为或垄断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其观点和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a. 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b. 绩效主义观点。芝加哥学派认为:垄断市场结构中产生的高额利润来自大企业的高效率。c.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芝加哥学派认为,政府管制者有各种各样利己的动机,而企业作为一种利益集团对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或管制有特殊的影响力,这两者结合便为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d. 可 作者简介:姓名(19xx-),女,安徽六安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E-mail:3101436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497937.html,

2009级《产业组织理论》期末考试(B)卷参考答案

09级产业组织理论 参考答案(B卷) 一、名词解释(24分,每个题为4分) 1、范围经济:当单个企业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总成本时,即存在范围经济。 2、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值。 3、市场集中度:是表示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4、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也就是整个市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市场,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同一个分市场上,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相同的,但价格在不同的分市场上是不同的。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形式。 5、卡特尔:是指那些希望限制产量、控制市场、增加行业利润而联合在一起的独立企业联盟。这是有明确的合谋协议,也就是说蓄意的勾结行为。 6、X低效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用来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资源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免受竞争压力的企业明显存在超额的生产成本。 二、简答题(60分,每个题10分) 1、解释三种价格歧视的概念 (1)一级价格歧视:又叫完全价格歧视。在一级价格歧视中,厂商不但事先了解了市场出清价格,而且还要知道每个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厂商此时对每位消费者收取一种不同的价格,该价格正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产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只要这个价格超过生产的边际成本),这样厂商就攫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3分) (2)二级价格歧视:通过消费者对不同的消费组合的自我选择来进行价格歧视。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依据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是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3分) (3)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也就是整个市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市场,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同一个分市场上,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相同的,但价格在不同的分市场上是不同的。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形式。(4分) 2、试比较伯特兰模型与古诺模型的利润和使用范围 结论:伯特兰预测企业行动类似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等于企业边际成本,利润为零。古诺预测市场价格处于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利润为正。(3分) 适用范围:若产量决策是长期决策,使用古诺模型;若价格决策为长期决策,使用伯特兰模型。如软件业、银行业、保险业,生产能力和产量比价格更容易调整。(3分) 总结:若企业生产能力与产量难以调整,则古诺模型更符合寡头垄断的竞争;若调整可以,伯特兰竞争更适合。(4分)

第二章__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教学重点 贝恩SCP的分析框架。 教学难点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一、产业与市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与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杨治: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马建堂: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是指一组生产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可见,从这两位学者分别对产业与市场的定义看,产业与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 弗格森(Ferguson): 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品的替代性是从购买者的观点(或产品需求方)来分析的。在某一市场中,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很大,而对其它市场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相比较而言,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种紧密替代性是从供应者的观点(或产品供应方)来分析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市场和产业的区别:P 伯吉斯(Burgess):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第二,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义。 由上可见,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这种标准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什么是市场? 二、产业组织 一些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有的学者则认为: 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就是所谓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_G_华中师范大学20年春季考题库及答案共四个文档这是其中一个

[试题分类]:产业组织理论_G_82721005 [题型]:单选 [大题名称]: 单项选择题 [题目数量]:60 [分数]:2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 A. 家庭 B. 企业 C. 产业 D. 国民经济总量 [答案]:C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2. 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能选择的( )总成本。 A. 最高 B. 平均 C. 边际 D. 最低 [答案]:D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3. 关于垄断协议中的秘密协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秘密协议是经济主体之间的默契行动,不容易被发现和认定 B. 秘密协议是指经济主体之间达成的可以实施的协议 C. 秘密协议属于反垄断管辖的范畴 D. 秘密协议是指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答案]:B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4. 关于短期成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期成本一定高于长期成本 B. 短期内,所有要素都可变 C. 短期成本是指时间很短 D. 短期成本包括短期不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 [答案]:D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5. 产业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小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市场或者产业的份额总和。( ) [答案]:A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6. 企业是没有具体边界的。( ) [答案]:A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7. HHI值在0~1之间,HHI越趋近于0,表明该产业越接近于( )市场状态。 A. 垄断竞争市场 B. 完全垄断市场 C. 寡头垄断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答案]:D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8. 实行投资计划配额制度属于( )。 A. 进入和退出规制 B. 进入规制 C. 数量规制 D. 价格规制 [答案]:C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难度]: [公开度]: 9.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 )。 A. 大于0 B. 等于0

产业组织理论考试复习题

产业组织理论考试复习题 1、试分析一个企业兼并案例(提示:兼并类型、兼并特点以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P21-P22) 答:兼并,即一个企业或多个企业的资产融入一个新企业的交易。 兼并类型:①纵向兼并:一个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合并; ②横向兼并:在同一市场内竞争的企业合并; ③混合合并: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合并。 优势:①优化规模:企业合并会由于规模的增加而减少重复开销获得到其他收益; ②产生协同:通过协同或范围经济,生产互补产品的企业可以从兼并中获利; ③改善管理:收购经验不善的企业而后改善其管理可以创造利益; ④约束管制者:别人收购足够多的股权就可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威胁会使得在位企 业的管理者高效地工作以免品尝失业的苦果。 ⑤减少交易成本:企业内部生产优于市场生产时,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劣势:①降低效率:如果一个产业中有足够多的企业兼并,由此产生的企业会面临较小的压力,获得更多的市场势力,从而价格高于竞争性水平,产出将会减少,生产无效率; ②降低盈利性:由兼并引起的竞争者的减少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价格。 举例: 2、评述独立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作用与影响(记几个就差不多了!) 答:优势:1、保护股东权益。独立董事的重要作用就是保护公司和股东的财产不受侵犯或滥用,防止内部人控制导致侵害广大投资者利益,保证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是经过客观详细的论证后做出的,保证公司的所有活动都以增加股东利益或避免公司资产贬值为目的。 2、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司的重要决策,保证公司的财务及其他控制系统有效运作,保证公司的运作不违反有关的监管要求和标准。 3、促进信息披露。发挥独立董事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作用,防止经理层在信息披露中的隐瞒和欺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4.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独立董事以其独立性、客观的观察报告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可以给投资者信心,更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层的绩效水平以及公司的发展前景等。同时,独立董事的引进可以促进公司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5.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引进独立董事,将形成对大股东的有力制约,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就越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就越好。独立董事的设立,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资金运作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可以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6、填补监事会监督的缺陷,强化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监事会缺乏实权和具体的制度保障,监事会成员的素质和经验不足,兼职人员和企业内部人员占其中的大部分,导致实践中监督不力,监事会流于形式。可以说监事会对公司的管理层有很大的依赖性,监事会的独立性因此而大打折扣。再加上,监事会只能进行事后监督,在董事会只有列席的权利,在重大决策的决定阶段并没有发言权。而独立董事则是在董事会有独立的发言权,享有对重大关联交易的认可权,加强了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有效弥补监事会监督的不足。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富论》(Adam Smith);马歇尔冲突(Marshall);《垄断竞争理论》(Chamberlin);《不完全竞争经济学》(Robbison) 二、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1938年:梅森(E·S·Mason)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对市场竞争过程组织结构、竞争行为、竞争结果进行研究;1939年:Mason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同年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和一批关于产业集中度的资料;1940年:克拉克(J·M·Clark)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竞争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三、70年代后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哈佛学派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研究SCP范式继续前行的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它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穆塞茨等。 产业组织理论只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 1、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Market Structure→Market Conduct→Market performance ●Market concentrati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Barriers to entry ?Business goals ?Business strategy ?Competitive practice ?Efficiency ?Profitability ?Technical progress 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1、主张维护企业间的竞争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2、制定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法规包括禁止卡特尔、禁止垄断行为、限制横向企业间合并与兼并、取消歧视性价格等内容。3、其理论主张对美国司法部兼并准则和发垄断内容的出台起了重要作用,这类准则对各类兼并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2、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准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过多干预; ?绩效起决定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如果一个企业出现高效率的话,完全可能是该企业高效率的结果,而不是垄断势力的作用; ?反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率,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竞争者,维持竞争者的数量。主张消极的反托拉斯政策。 3、新奥地利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497937.html,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杨倩 来源:《财讯》2016年第30期 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本文就是在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产业组织理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国化综述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简称SCP范式。贝恩在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织》,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贝恩从此被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继贝恩之后,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 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步。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经济学家在不放弃SCP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形成新产业组织理论。新的产业组织理论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其代表学派有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这些行为主义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经济绩效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时代”。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今后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产业组织理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SCP范式构成了哈佛学派产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摘要: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产业组织产业经济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应用型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的探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中,产业组织理论被认为西方产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引人中国大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专业研究领域,逐步在中国形成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潮。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著作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产业组织理论思想起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久远。柏拉图(前427—347年)对劳动分工的分析,是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柏拉图认为专业化会增加生产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产业组织理论思想的一粒种子。 17—18世纪,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经济学的研究创造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各种经济学理论学说和经济学文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他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由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他同时指出了企业的市场行为:“商人们的利益,在商业或制造业的任何特定的分支机构里都总是在某些方面不同于、甚至对立于公共利益。拓宽市场和减少竞争,总是商人们的利益所在”。可以说,亚当·斯密是最早认识到产业组织核心研究问题的经济学家。 但是,亚当·斯密在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分工协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填补这一空缺的是产业经济学的先驱马歇尔。在他的成本分析理论中,他分析到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就会趋向于无限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后来,马歇尔在《产业贸易》中指出,几乎所有的竞争性市场都有垄断性因素,并根据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起作用。这一观点影响到了哈佛的张伯伦和剑桥的罗宾逊夫人等人。张伯伦在1933年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他书中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同年,罗宾逊夫人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她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 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尤其是张伯伦在其上述著作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观点,成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二、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发展与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