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BM Storwize V7000 技术白皮书

IBM Storwize V7000 技术白皮书

IBM Storwize V7000 技术白皮书
IBM Storwize V7000 技术白皮书

IBM Storwize V7000 中端磁盘系统要点

?为所有规模的企业提供先进的企业级存储功能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支持您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凭借到高性能固态驱动器的自动迁移将性能提高多达200%1

?在单个系统中整合块级和文件级存储,以实现简单性和更高的效率

?通过动态迁移实现近乎持续的应用程序可用性

?支持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拷贝以用于在线备份、测试或数据挖掘

?提供灵活的服务器与存储管理

?易于使用的数据管理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和点击式系统管理功能

?城域镜像和全球镜像在系统之间同步或异步地复制数据以提高备份效率

?固态驱动器适用于要求高速度和快速数据访问的应用程序

?RAID 0、1、5、6和10

在如今的存储管理环境下,打破复杂性升高和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循环可能是一大挑战。购买和管理存储的老办法已变得不那么有效。由于资源的限制,无论物理存储资源还

是人力资源,IT组织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优化和简化其基础架构。不受控制的复杂性

和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变成更大的问题。中小型组织可能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登录社区,观看相关视频(http://goo.gl/kPjjc)

?有中断的迁移

?难以部署分层存储

?不能在服务器之间共享存储

?孤立的服务器和存储管理工具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升高

?不能像使用虚拟务器一样,将虚拟化存储用作工具来优化开支、资源和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使企业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IBM?Storwize?V7000Unified提供了与虚拟化服务器环境互为补充的虚拟化存储系统,具有无与伦比的性能、可用性、先进的功能和高度可扩展的容量,这在中端磁盘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StorwizeV7000Unified是一个强大的中端磁盘系统,经过精心打造,不仅易于使用还可实现快速部署,而无需额外的资源。StorwizeV7000 Unified将块级和文件级工作负载整合到单个

存储系统中,以简化管理并降低成本。Storwize V7000Unified采用内置固态驱动器(SSD)

优化和自动精简配置技术,是可提供更高效率和灵活性的虚拟存储。StorwizeV7000Unified的高级功能还支持无中断地从现有存储迁移数据,从而简化实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造成的中断。Storwize V7000Unified还允许您虚拟化和重用现有磁盘系统,从而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ROI)潜能。

产品特性

?将频繁访问的数据自动迁移至高性能的固态驱动器

?配置支持需要动态扩展的业务应用程序,同时仅消耗它们实际所使用的空间

?迁移能力能以无中断的迁移提高效率和业务价值

?统一存储功能可带来更出色的简单性和效率

?基于政策的文件管理

?支持近乎即时的数据拷贝以用于备份或应用程序测试

?集成的即时拷贝功能可以满足业务关键型需求

?集成工具和能力可进行服务器和存储管理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群集系统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硬件摘要

? 2 U机架安装式机箱

?24 个2.5 英寸驱动器托架(x24型号)或者12 个3.5 英寸驱动器托架(x12型号)

?每个机箱使用3 TB近线SAS磁盘驱动器模块,物理存储容量高达36TB;或者每个机箱使用600 GB SAS磁盘驱动器模块,物理存储容量高达14TB

?SAS磁盘驱动器、近线SAS磁盘驱动器和固态驱动器

?冗余双主动式智能RAID控制器

?每个机箱16 GB缓存内存(每个内部RAID控制器8 GB)作为基本特性

?每个控制机柜:8 个8 Gbps光纤通道主机端口(每个RAID控制器4 个8 Gbps FC端口),4 个1 Gbps和4 个可选的10 GbpsiSCSI主机端口(每个RAID控制器2 个

1 Gbps和

2 个可选的10Gbps iSCSI主机端口)

?文件模块可连接至10Gbps网络连接存储器(NAS)环境

?RAID控制器支持连接多达9 个存储扩展单元,可配置高达360 TB物理存储容量(群集系统中720 TB)

?双电源和散热组件

===========

文章来源:

欢迎访问IBM官方网站(goo.gl/JDPEf)获得更加完整更加详细的资料内容。===========

几种容灾数据复制技术的比较

一、概述 近几年来,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对用户来说也有很广阔的选择余地。但由于容灾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用户很难搞清其中的优劣以确定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状况的容灾解决方案。本文我们就容灾建设中的备份及复制技术做一个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客户的数据中心容灾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二、离线式容灾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离线式容灾具有实时性低、可备份多个副本、备份范围广、长期保存、投资较少等特点,由于是备份一般是压缩后存放到磁带的方式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因此一般用于数据恢复的RTO(目标恢复时间)和RPO(目标恢复点)要求较低的容灾。也有很多客户将离线式容灾和在线容灾结合起来增加系统容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流的备份软件主要有: l Symantec Veritas NetBackup l EMC Legato NetWorker l 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l Quest BakBone NetVault 三、在线容灾 在线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因此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 和数据备份相比,数据复制技术具有实时性高、数据丢失少或零丢失、容灾恢复快、投资较高等特点。根据数据复制的层次,数据复制技术的实现可以分为三种:存储系统层数据复制、操作系统数据复制和数据库数据复制。

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美创科技 关于不同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文初,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 证券业:6,450,000美元/小时 金融信用卡:2,600,000美元/小时 银行数据中心:2,500,000美元/小时 在线拍卖交易:225,000 美元/小时 1GB数据丢失的损失: 市场营销数据:870,000美元 财务数据:972,800美元 工程数据:5,017,600美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不论是业务中断还是数据丢失,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有隐性的损失,比如声誉受损、客户信心和忠诚度丢失、竞争地位受损,甚至还包括监管合规风险。 相比于以上的损失,容灾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容灾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如何选择合理的容灾架构?

接下来对市面上的各种容灾可用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大家做参考。 一、基于应用层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生产中心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交易分发的模式,将交易数据传送到部署于容灾中心的灾备系统。由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共同处理相同的交易数据,以确保两边数据的一致性。 ?优缺点分析 优点: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容灾端随时可提供服务,通过网络漂移可以实现无缝接管。 缺点:如果采用同步方式会影响前台的响应速度。需要对应用进行大量改造,实现难度大。数据一致性完全需要有应用软件控制,可能会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二、基于卷管理层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运行在物理的存储设备或逻辑的卷管理器上,甚至也可以运行在数据传输层上。当数据块写入生产数据的存储设备时,卷复制系统可以捕获数据的拷贝并将其存放在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中,实现数据同步。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的时候时,可以在容灾服务器上激活相应的卷组和逻辑卷,进而启动数据和应用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快速恢复。 ?优缺点分析 优点: 可以对操作系统级别实现容灾,对应用透明性,兼容各类应用、数据库等; 能够实现切换过程中IP地址、MAC地址的克隆; 对于存储之系统透明,生产和容灾可以采用不同的磁盘阵列。 缺点: IO捕获进程在高并发环境下会对生产系统造成较大的资源消耗; 在内存型应用的情况下,如数据库的延迟缓存刷新,会经常出现备端数据库无法启动的情况; 通常采用异步模式,RPO的值一般在分钟级别。

数据存储容灾技术浅析

容灾技术浅析 本帖最后由爱如潮水于2009-10-29 10:42 编辑 1.概念篇 1.1 容灾的定义 在给出容灾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给出灾难的定义。从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角度讲,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可以称为灾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雷电等,这种灾难破坏性大,影响面广; 设备故障,包括主机的CPU、硬盘等损坏,电源中断以及网络故障等,这类灾难影响范围比较小,破坏性小。 人为操作破坏,包括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一个和容灾易混淆的概念是容错(FaultTolerance),容错指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中仍能工作的能力。容错和容灾最大的区别是,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另外一个容易和容灾混淆的概念是灾难恢复(DisasterRecovery),灾难恢复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灾难恢复和容灾的区别是,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业务持续不间断地运行的能力,而灾难恢复强调的灾难之后,系统的恢复能力。现在的容灾系统都包含着灾难恢复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讨论除了包括容灾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灾难恢复的部分内容。 1.2 容灾的评价指标 现在工业界都以数据丢失量和系统恢复时间作为标准,对某个容灾系统进行评价,公认的评价标准是RPO和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恢复点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RP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系统容忍丢失的数据量越小,RPO的值越小。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恢复时间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止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RT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服务停止的最长时间。系统服务的紧迫性要求越高,RTO的值越小。

如何选择本地容灾技术和方案

如何选择本地容灾技术和方案 一、为什么需要容灾 为什么要建容灾呢?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决定的。社会、经济、个人生活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业务或服务能力,在这个需求背景下企业陆续建设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自身的运作;信息化取代了原来的手工劳动,或者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流程,或者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从而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工作、生活开始依赖这些IT系统时,一个新的行业和社会需求便产生了,这就是容灾行业。其目的是保障这些IT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从而保障这个企业持续正常的开展业务。国家为容灾这个行业制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这个标准,同时也明确规定银行、电力、铁路、民航、证券、保险、海关、税务八大重点行业必需建设灾难恢复体系。 二、容灾行业的状况 1)容灾行业蓬勃发展 在国家和容灾厂商的推动下,容灾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现状就是厂商很多,产品也很多。 但是,如同其他IT细分行业一样,容灾产品也是过剩的。存储厂商提供存储层的容灾技术和产品,如IBM、HP、EMC、HDS等等。这些一线的存储厂商提供的容灾产品主要用于高端行业。国外的、专业的备份软件大厂商提供基于软件的备份或容灾,如赛门铁克、飞康、CommVault等等,在传统备份软件领域,赛门铁克是老大,甚至老版本的Windows中集成了她的简化程序ntbackup。这些国外的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主要用于中高端行业。国内也有很多,如浪擎等厂商,各有各的技术和产品。另外,数据库厂商都会自带定时备份技术,可设置定时调度策略来定时备份数据。 2)选择本地的、实惠的容灾 完全按照国标规定的七个要素来建设,资金、人力投入太大。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企业更多的选择还是不同机房的、不同楼层或楼宇的本地容灾。目的是防备软硬件故障、机房停电、中毒、人为误操作等等更加常见的破坏因素,或者准备一套备用系统用于例行维护使用,或者实现生产、查询相分离的业务建设。这样的建设目的非常实惠。本文所说的的灾难是主要指各种故障因素,因此本文所论述的容灾就是指本地容灾。 3)容灾技术指标RTO、RPO 容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RTO和RPO。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需要多少时间恢复业务系统和丢失多少的数据。从理论上讲,这两个指标越小越好,最好都是零。这两个指标不同的量级对应不同的投入成本和技术路线。就目前而言做容灾,要求RPO趋于零,RTO达到秒级或分钟级。 三、选择合适的容灾方案 容灾建设一般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批实施、平战结合”原则。考虑建设容灾的因素: 1)在选择合适的容灾要考虑投入成本和回报 对于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证券、电力、交通等行业而言,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

数据库容灾、复制解决方案全分析(绝对精品)

数据库容灾、复制解决方案全分析(绝对精品) 目前,针对oracle数据库的远程复制、容灾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或解决方案: (1)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复制机制是通过基于SAN的存储局域网进行复制,复制针对每个IO进行,复制的数据量比较大;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的复制.对大数据量的系统来说有很大的优势(每天日志量在60G以上),但是对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版本等要求一致,且对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目标系统不需要有主机,只要有存储设备就可以,如果需要目标系统可读,需要额外的配置和设备,比较麻烦。 (2)基于逻辑卷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机制是通过基于TCP/IP的网络环境进行复制,由操作系统进程捕捉逻辑卷的变化进行复制。其特点与基于存储设备的复制方案比较类似,也可以选择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对主机的软、硬件环境的一致性要求也比较高,对大数据量的应用比较有优势。其目标系统如果要实现可读,需要创建第三方镜像。个人认为这种技术和上面提到的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比较适合于超大数据量的系统,或者是应用系统的容灾复制。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存储级的复制,假如是同步的,能保证数据库所有文件一致吗?或者说是保证在异常发生的那一刻有足够的缓冲来保障? 也就是说,复制的时候起文件写入顺序和oracle的顺序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就可能有问题,那么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呢? 上次一个存储厂商来讲产品,我问技术工程师这个问题,没有能给出答案 我对存储级的复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主要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你们帮我看一下吧…… 我觉得基于存储的复制应该是捕捉原系统存储上的每一个变化,而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去复制一下原系统存储上文件内容的改变结果,所以在任意时刻,如果原系统的文件是一致的,那么目标端也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原系统没有一致,那目标端也会一样的。形象一点说它的原理可能有点像raid 0,就是说它的写入顺序应该和原系统是一样的。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另外,在发生故障的那一刻,如果是类似断电的情况,那么肯定会有缓存中数据的损失,也不能100%保证数据文件的一致。一般来说是用这种方式做oracle的容灾备份,在发生灾难以后目标系统的数据库一般是只有2/3的机会是可以正常启动的(这是我接触过的很多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的一种说法,我没有实际测试过)。我在一个移动运营商那里看到过实际的情况,他们的数据库没有归档,虽然使用了存储级的备份,但是白天却是不做同步的,只有在晚上再将存储同步,到第二天早上,再把存储的同步断掉,然后由另外一台主机来启动目标端存储上的数据库,而且基本上是有1/3的机会目标端数据库是起不来的,需要重新同步。 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数据量大的惊人,其他方式没办法做到同步,或者要同时对数据库和应用进行容灾,存储级的方案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尤其是它对网络的环境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异地环境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完整版)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及关键技术.

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及关键技术 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 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 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 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 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 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

容灾技术分析

容灾技术分析 数据复制技术很多,初步比较如下。后面重点讨论银行最常用的存储复制和数据库复制。。当然,我最推荐的还是应用方式。只有应用做好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多活应用!!!银行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拜托厂商的束缚,长远来看,是节约成本的类别方案描述优点缺点应用双写应用同时连接两个数据库将数据写入的方式,或应用将产生的文件写入到两个存储位置。数据保护性最好需要应用开发双写应用受限较多,例如应用所能忍受的延迟、性能问题等应用定时复制应用按照定时的策略检测源端和目标端的数据差异,并将数据增量部分发送到目标端。数据保护依据定时策略进行保护数据可以按照策略定时在三中心生效需要应用开发需要开发特定的模块数据库数据库复制通过数据库内置或者第三方的软件如Data Guard、Share Plex、Golden Gate等基于日志方法将数据同步或异步发送到目的端的数据库。针对指定的库表进行保护经过业界长期使用,可靠性较高仅可以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复制,不能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复制需要购买第三方的软件许可数据库需要一定的调整操作系统LVM卷复制通过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卷管理器来实现对数据的远程复制。依赖操作系统自身的卷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复制复制的数据不能同时被挂起使用虚拟存储虚拟化存储复制复制技术是伴随着存储局域网的出现引入的,通过构建虚拟存储上实现数据复制。通过存储虚拟化设备实现数据的复制,不依赖底层存储需要新购存储虚拟化设备,复制的数据不能同时被挂起使用存储

NAS/SAN存储复制数据的复制过程通过本地的存储系统和远端的存储系统之间的通信完成;基于存储底层实现应用不需要改造复制数据不能在及时读写使用需要采购额外的NAS/SAN存储需要采购额外的存储复制许可 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使基于实现存储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镜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利用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界面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该类技术优点就是将数据与应用系统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基本无影响。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对主机透明,对应用系统的影响较小,技术成熟,有较多的成功案例,但是投资较大,对网络连接的要求也较高。 主要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代表厂商有:EMC的SRDF-A 异步存储复制方案。存储平台均需要采用Symmetrix系统,其他存储平台可先将卷通过FTS技术先由SymmetrixVmax平台识别和管理,再进行容灾复制。SRDF-S同步复制方案,存储设备要求是EMC symmetrix系列平台。IBM的Global Mirror异步数据复制方案,基于DS8800存储微码软件实现。Metro Mirror同步数据复制方案,基于DS8800存储微码软件实现。HP Business CopyHDS True Copy开放平台数据库复制技术开放平台数据库复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库log(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

数据备份容错技术

技术]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 赛迪网 2005-3-29 14:42:00 文/谢长生、韩德志、李怀阳、曹强容灾备份的等级 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 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 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

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 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 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备份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所以,它需要配置复杂的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硬件设备,需要投资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容灾备份的关键技术 在建立容灾备份系统时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如:SAN或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快照技术等。这里重点介绍远程镜像、快照和互连技术。 1. 远程镜像技术 远程镜像技术是在主数据中心和备援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时用到。镜像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或磁盘子系统上产生同一个数据的镜像视图的信息存储过程,一个叫主镜像系统,另一个叫从镜像系统。按主从镜像存储系统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本地镜像和远程镜像。远程镜像又叫远程复制,是容灾备份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保持远程数据同步和实现灾难恢复的基础。远程镜像按请求镜像的主机是否需要远程镜像站点的确认信息,又可分为同步远程镜像和异步远程镜像。

数据容灾技术综述

数据容灾综述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网络也越来越深入平常百姓的家庭。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及科研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繁荣的背后,都丰在着大量的数据来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从各种数据服务器到提供通信链路的各种网络设备,没有一种能离开数据的存储。数据服务器把各种有用的数据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中,像硬盘、磁带、光盘等设备。网络设备则把运行中的数据存储在内丰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稳定的数据链路。这些数据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如果数据丢失,则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目前丰在着很多种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案应用于不同的系统中。在本文中,按照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把数据容灾方案划分为两类:基于外存储器的容灾技术和基于内存储器的容灾技术。 二、基于外存储器的容灾技术 (一)RAID磁盘阵列方式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是指廉价磁盘冗余阵列。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张磁盘或磁盘组之间提供数据的保存与备份。RAID网络存储技术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异地存储,数据不再直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而是储存在远端的数据服务器上,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保存在与远端服务器相连的专门设备上。在系统中RAID被看作是一个逻辑分区,但它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储存和读取数据来大幅度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与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存储。当数据灾难发生时可以自动修复,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 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目前,RAID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技术标准,现在已经

数据容灾技术介绍

容灾解决方案介绍 1.容灾的技术要求 - RTO和RPO目标 在讨论选择何种容灾的技术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灾难复原的目的不是仅 仅得到相同的数据拷贝,而是如何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复原应用的运行,重要 的是如何保证灾难发生后备份的数据可用。其主要表示为两个目标参数的确定: 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简称RTO):RTO表示了从 灾难发生直到业务流程再次运行(即被恢复)的时间。RTO有两个组成部分,明确灾难发生后指示恢复流程开始的决策时间(Decision Time)和进行灾 难恢复流程的实施时间(Deployment Time)。一般来说,恢复时间(RTO) 越短,那么灾难恢复方案的成本就越高,但是由于灾难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越小;反之,恢复时间(RTO)越长,灾难恢复方案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灾 难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较大; 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简称RPO): RPO是灾难发 生后业务能够容忍的数据丢失量,或者说灾难发生造成的数据丢失量。一般 来说, RPO越高(即,丢失的数据越少),容灾的成本越高,但是由于灾难 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越小;反之,RPO越低(即,丢失的数据较多),容灾的 成本越低,但灾难造成的业务损失也越大。

2.灾备解决方案简述 综合说来,高级别容灾技术的核心是实现实时数据复制,而数据复制可以从整个系统的各个级别去分别实现,如应用软件、数据库、SAN网络、存储设备和虚拟化方式。如下图: 各种容灾方式均有自己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通盘考虑后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荣在模式。下面将举例说明各种容灾方式。

浅谈四种容灾复制技术

浅谈四种容灾复制技术 数据复制是构建容灾的基石,利用复制软件实时地将数据从一个主机(或磁盘)复制到另一个主机(磁盘),生成一个数据副本。 数据复制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复制启动点的不同,可分为同步复制、异步复制。同步复制,数据复制是在向主机返回写请求确认信号之前实时进行的;对于异步复制,数据复制是在向主机返回写请求确认信号之后实时进行的。 一、四种容灾复制技术说明 根据操作系统的I/O(读写操作)路径以及复制对象划分为四大种类:基于应用层事务复制、基于文件层复制、基于逻辑卷层复制、基于磁盘阵列复制。当然,目前出现了基于SAN交换机的复制,但是相对技术不太成熟,应用很少。 按照数据复制软件或硬件安装的位置又可划分为主机型复制和非主机型复制。应用层、文件层、逻辑卷层的都属于主机型复制,主机型复制软件需安装在主机上,需要消耗一定的主机资源。存储层属于非主机型复制,复制直接由磁盘阵列的内部组件完成,理论上无需消耗应用所在主机的资源。 一般而言,容灾要保护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即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以下都用复制数据库来说明。 1.基于应用层事务复制 基于应用层事务的复制,一般采用采用异步复制机制,复制对象为应用事务,其过程为:捕获应用系统的事务,例如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的事务,经由传输组件传输到目标服务器,然后目标装载进程按照数据库的关系原理排序事务,将事务保存到目标数据库。 这层的复制完全能保障数据库的一致性,且目标数据库处于在线运行状态。当生产数据库发生故障时,直接使用目标数据库即可恢复业务,容灾的RTO指标趋于零。但是支持的应用有限,一般为SQLServer、Oracle、Sybase、DB2、MySQL等等数据库。另外复制速度较慢,因为数据要通过数据库的装载接口才能写入数据库。 应用层代表厂商:浪擎、DSG、Goldengate、Quest、Oracle、微软等。 2.基于磁盘阵列复制 基于磁盘阵列层的复制,磁盘阵列厂商的复制技术,其原理与逻辑卷层的相似,属于非主机型的复制。但与硬件绑定,成本高昂,实施复杂。 基于磁盘阵列层的复制不能完全保障数据库一致性,目标数据库处于脱机状态。当生产数据库发生故障时,需要启动数据库才能恢复业务,正是由于不能保障数据库一致性,很可能数据库不能正常启动。尽管存在这样的缺陷,但这一层的复制对主机的影响极其轻微,所以还是可应用在一些非常大型、繁忙的数据库容灾,作为一种补充保护手段。 磁盘阵列层代表厂商:IBM、HP、EMC、HDS等。 3.基于逻辑卷层复制 基于逻辑卷层的复制,一般采用采用同步复制机制,复制对象为逻辑卷层的变化Block,其过程为:捕获

容灾技术概念

容灾技术的概念

目录 第一章容灾技术及方案讨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容灾技术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容灾技术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步传输的数据复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步数据容灾的性能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异步数据复制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容灾技术性能总结和对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广域网络的高可用技术(软件容灾方式)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容灾技术及方案讨论 1.1容灾技术的意义 当应用系统的一个完整环境因灾难性事件(如火灾、地震等)遭到破坏时,为了迅速恢复应用系统的数据、环境,立即恢复应用系统的运行,保证系统的可用性,这就需要异地灾难备份系统(也称容灾系统)。可以说,对于关键事物的处理系统,如联通的各项业务系统(客户服务、计费、IDC等),建立最高级别的安全体系,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对企业而言,建立一套可行的容灾系统相当困难,主要是高昂的成本和技术实现的复杂度。鉴于此,从可行性而言,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即指建立远程的数据中心,通过配置远程容灾系统将本地数据实时进行远程复制,同时实现本地系统故障时应用系统的远程启动,确保系统的不中断运行。 建立异地容灾中心的优势在于: 1.强大的一级灾难抗御能力。 2.有效防止物理设备损伤产生的灾难后果。 3.提供%的安全机制。 4.实时数据复制提供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

容灾概念

序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正常运作的核心。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数据更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行业的用户和企业对网络应用和数据信息的依赖日益强烈,使得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洪水、地震或者恐怖事件对整个企业的数据和业务生产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企业数据不丢失,保证系统服务尽快恢复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所以,容灾技术日益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技术角度对容灾的概念、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法规做出初步的介绍分析,力图使读者对容灾的内容有个概略性的理解,最后本文对现在的容灾技术趋势做进一步的介绍。 1.概念篇 1.1 容灾的定义 在给出容灾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给出灾难的定义。从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角度讲,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可以称为灾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雷电等,这种灾难破坏性大,影响面广; 设备故障,包括主机的CPU、硬盘等损坏,电源中断以及网络故障等,这类灾难影响范围比较小,破坏性小。 人为操作破坏,包括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一个和容灾易混淆的概念是容错(Fault Tolerance),容错指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中仍能工作的能力。容错和容灾最大的区别是,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另外一个容易和容灾混淆的概念是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灾难恢复和容灾的区别是,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业务持续不间断地运行的能力,而灾难恢复强调的灾难之后,系统的恢复能力。现在的容灾系统都包含着灾难恢复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讨论除了包括容灾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灾难恢复的部分内容。 1.2 容灾的评价指标

数据容灾系统及相关技术RTO和RPO

1. 容灾相关概念 2.1 容灾定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灾难发生时,在保证应用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维持系统业务的连续运行。 和容灾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容错和灾难恢复。容错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系统能继续运行的能力,主要通过硬件冗余和错误检查等技术来实现;容灾是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灾难恢复是指灾难发生后,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而容灾指灾难发生时保持系统不间断运行的能力。 1.2 容灾分类 容灾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首先通过备份软件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然后将磁带异地保存、管理。数据的备份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缺点在于:系统的数据恢复较慢,备份窗口内的数据丢失严重,实时性差。对RTO (Recovery Time Objective)和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要求较低的用户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在线式容灾中,源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工作。数据在写入源数据中心的同时,实时地被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自动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应用层的管理一般由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可以代替管理员实现自动管理。在线容灾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因此,数据恢复的RTO和RPO 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高要求。因此,数据重要性很高的用户都应选择这种方式,比如金融行业的用户等。实现这种方式的容灾需要很高的投入。 容灾备份系统按照灾难防御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对应用系统数据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异地容灾备份,当灾难发生时,应用系统暂时无法正常运行,必须花费一定时间从灾备中心恢复应用关键数据至本地系统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因为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只保存了灾难发生前应用系统的备份数据,因此数据容灾可能会产生部分数据丢失。应用容灾是在异地建立一个与本地应用系统相同的备份应用系统,两个系统同步运行,当灾难发生时,异地系统会迅速接管本地系统继续业务的运行,不需要中断业务,这样使得应用系统使用者察觉不到灾难的发生。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防御灾难破坏能力要强,它能够更好地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而数据容灾会出现业务的暂时中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后才能重新维持业务的连续性,并且可能产生部分数据的丢失。 1.3 容灾等级 数据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存储备份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对灾难的容忍能力、系统恢复所用的时间及数据丢失的程度,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可以分为七个等级。 第0级:本地数据容灾。即只能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数据本地保存。当灾难发生时,只有很低的灾难恢复能力,而且无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容灾系统方案及数据备份技术

容灾系统方案及数据备份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JJ提出更高的要求。容灾技术冈此也日新月异。研究容灾技术,建立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提高容灾系统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几年,大量数据灾难如911事件,黑客服务器攻击等,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迫切。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容灾行业,有一个常识是,灾难一旦发生,如何尽量降低灾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样,企业在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灾难”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建立起事故响应机制,尽早恢复日常的信息服务。不过,这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好未雨绸缪的容灾备份工作,做好了准备,才能有事情发生时的从容应对。 在容灾技术中经过容灾备份能够很好地解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容灾备份是经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依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容灾备份能够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在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中断时,应用备份能够提供不问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一致。数据备份是容灾系统的基础,也

足容灾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应用备份则是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它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备份的基础之上,经过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种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来实现。 根据IBM公司SHARE78标准,容灾技术能够分为7个层次,从无任何容灾备份措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刮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数据和应用的恢复时间从数天到几个小时甚至几秒。一个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备份、远程数据复制和异地备份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只有对不可中断的关键业务才有必要建立容灾备份中心。而小型企业经过建立NAS或SAN的离线数据备份和人为的数据转移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容灾备份效果。 1、容灾方案的分类 当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能够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经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这种方式主要由备份软件来实现备份和磁带的管理,除了磁带的运送和存放外,其它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相应的投资也较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采用磁带存放数据,因此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

数据容灾技术及容灾方案介绍(优.选)

数据容灾技术及容灾方案介绍 近几年来,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用户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由于容灾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用户很难搞清其中的优劣,以确定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状况的容灾解决方案。 容灾方案的分类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这种方式主要由备份软件来实现备份和磁带的管理,除了磁带的运送和存放外,其他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相应的投资也较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采用磁带存放数据,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实时性比较差。对于资金受限、对数据恢复的RTO和RPO要求较低的用户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在线式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自动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应用层的管理一般由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可以代替管理员实现自动管理。由上面分析可见,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数据的复制有多种实现方式,各有利弊,后面我们将深入讨论。 由于在线容灾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因此,数据恢复的RTO和RPO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高要求。因此,数据重要性很高的用户都应选择这种方式,比如金融行业的用户。但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容灾必须有很高的投入,一般中小型企业用户很难负担。在方案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很多用户在初期规划时都过于追求完美,对RTO和RPO要求过高,并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最后的预算无法负担。所以,选择容灾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一定要求无数据丢失,只要能确保在业务的可承受范围内就可以了。 数据复制的实现方式 数据复制的技术有很多,从实现复制功能的设备分布可大体分为三层,分别为服务器层、存储交换机层和存储层。 [如何选择容灾方案] 1.服务器层的数据复制

容灾系统方案设计及大数据备份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JJ提出更高的要求。容灾技术冈此也日新月异。研究容灾技术,建立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提高容灾系统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几年,大量数据灾难如911事件,黑客服务器攻击等,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迫切。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容灾行业,有一个常识是,灾难一旦发生,如何尽量降低灾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样,企业在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灾难”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建立起事故响应机制,尽早恢复日常的信息服务。不过,这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好未雨绸缪的容灾备份工作,做好了准备,才能有事情发生时的从容应对。 在容灾技术中通过容灾备份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容灾备份是通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可以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在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中断时,应用备份可以提供不问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一致。数据备份是容灾系统的基础,也足容灾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应用备份则是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它必须建立

在可靠的数据备份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种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来实现。 根据IBM公司SHARE78标准,容灾技术可以分为7个层次,从无任何容灾备份措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刮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数据和应用的恢复时间从数天到几个小时甚至几秒。一个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备份、远程数据复制和异地备份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只有对不可中断的关键业务才有必要建立容灾备份中心。而小型企业通过建立NAS或SAN的离线数据备份和人为的数据转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容灾备份效果。 1、容灾方案的分类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这种方式主要由备份软件来实现备份和磁带的管理,除了磁带的运送和存放外,其他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相应的投资也较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采用磁带存放数据,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

容灾技术浅析

容灾技术浅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正常运作的核心。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数据更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行业的用户和企业对网络应用和数据信息的依赖日益强烈,使得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洪水、地震或者恐怖事件等对整个企业的数据和业务生产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如何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企业数据不丢失,保证系统服务尽快恢复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容灾技术日益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技术角度对容灾的概念、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概念篇 1.容灾的定义 在给出容灾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给出灾难的定义。从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角度讲,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可以称为灾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型: A.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雷电等,这种灾难破坏性大,影响面广; B.设备故障:包括主机的CPU、硬盘等损坏,电源中断以及网络故障等,这类灾难影 响范围比较小,破坏性小; C.人为操作破坏:包括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2.容灾的评价指标 现在工业界都以数据丢失量和系统恢复时间作为标准,对某个容灾系统进行评价,公认的评价标准是RPO和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RP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系统容忍丢失的数据量越小,RPO的值越小。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恢复时间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止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RT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服务停止的最长时间。系统服务的紧迫性要求越高,RTO的值越小。 RPO针对的是数据丢失,RTO针对的是服务丢失,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两者的确定必须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业务影响分析之后根据业务的需求来确定。 3.容灾的分类 由于容灾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对容灾的分类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的来讲,可以从容灾的范围和容灾的内容来区分。 从容灾的范围讲,容灾可以分为本地容灾、近距离容灾和远距离容灾。这三种容灾能容忍的灾难是不相同的,采用的容灾技术也是不同的。 从容灾的层次讲,容灾又可以分成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本质上讲,这两种容灾是密不可分的。数据容灾是应用容灾的基础,没有数据的一致性,就没有应用的连续性,应用容灾也是无法保证的。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备用的数据系统,该备用系统对生产系统的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应用容灾则是在数据容灾之上,建立一套与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发生后,将应用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备份系统承担生产系统的业务运行。 4.容灾的等级划分 由于容灾系统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目前,根据容灾系统中数据的丢失程度、生产系统和备用系统的距离,以及灾难恢复计划的状态等因素,公认的容灾级别划分如下: A.本地容灾:即将系统数据或应用在本地备份,无异地后援。这一级别的容灾,仅能应付本地的硬件损坏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B.异地数据冷备份:即将系统数据备份到物理介质(磁盘、磁带或光盘)上,然后送到异地进行保存。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实现。但是在灾难发生时,数据的丢失量大,并且系统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无法保持业务的连续性。 C.异地数据热备份:即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中心,采取同步或者异步方式,通过网络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系统中。备份系统只备份数据,不承担生产系统的业务。当灾难发生时,数据丢失量小,甚至零丢失,但是,系统恢复速度慢,无法保持业务的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