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摩天岭地区古山体垮塌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摩天岭地区古山体垮塌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摩天岭地区古山体垮塌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摩天岭地区古山体垮塌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流体地球化学 报告

《流体地球化学》 题目: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读书报告 教师:张成江教授 指导老师:何明有教授 姓名: 张建军 学号: 2011050169 学院:核自学院 专业: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2011年12月15日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1 地幔流体组成和特点 地幔流体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由原始气体元素(He3、A r36等)、挥发分(幔 源CO 2、S、H2O等) 所组成的气体、稀溶液及具挥发分的富碱的硅酸盐熔体。 现代火山喷气、玄武岩圈闭气体、地幔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包体成分分析及金刚石 包裹体分析表明, 地幔流体是以C2H2O 为主的体系, 并且含有一定的金属氧化 物〔6〕, 其流体种类受地幔氧逸度f O 2 及深度的制约〔7〕, 当f O 2 在Q FW —MW (氧缓冲反应限定的范围) 时, 流体种类以CO 22H2O 为主; 接近IW 时以CH42H2O为主。W yllie〔8〕用微量CO 2、H2O 和橄榄岩(假定地幔中CO 2?(CO 2+ H2O ) = 018) 进行的成岩试验表明, H2O、CO 2 含量在深度上是分层的, 以地 盾区地热曲线、固相线位置、矿物稳定组合区间三者之间关系, 推测120 km 深 度以下时金云母、白云石、橄榄石与富H2O 气相共存; 较浅处(约90 km ) 时, 随 着角闪石等含水矿物形成, 大量的H2O 被消耗, 气相中CO 2 与H2O 含量比值 随之增大, 形成上地幔中相对富CO 2 的区域; 在260~120 km 之间则为碳酸盐、金云母、C2H2O 挥发分溶解于熔体中, 无独立的H2O 和CO 2 相存在。Sh iano 等〔9〕在研究Kerguelen 地区超镁铁质捕虏体时发现了富硅质熔体、富碳酸盐 的熔体和富CO 2 流体包裹体共生, 显示是地幔深部均一的熔融相在到达上地幔 温压条件时形成不混溶的三相, 并充填于橄榄岩形成的裂隙中。这同样证明了 C2H2O 随深度变化的推断。包裹体一直被作为了解深部流体的重要窗口, 然而 已有的资料表明地幔流体包裹体在随寄主岩上升过程中已发生了次生变化, 并 且显示出几乎所有的捕虏体中多为纯CO 2 包裹体,缺少甚至没有H2O 的成分。 对此认为主要由4 种原因引起: ①在硅酸盐熔体中H2O 的溶解度比CO 2 更大, 熔融时H2O 比CO 2 优先进入熔体中, 形成相对富集的CO 2 相; ②氢的扩散作 用引起在低f O 2 时流体主要成分是CH4, 在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H 发生迁移, 留下相对较富的CO 2; ③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再平衡的结果,H2O 比CO 2 更易 与含氧的硅酸盐发生反应, 剩下相对较富的CO 2; ④变形过程中H2O 比CO 2 更 易进入位错而被泄漏掉。因此, 多数地幔包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在被寄主岩从深 部带到地表过程中已发生了次生变化, 其成分已有所改变。由于我们对地幔流 体还缺乏详细研究和了解, 大多数地幔流体性质仍是有待研究的前沿课题。 2 地幔流体的来源及成矿作用 按照目前的了解, 地幔流体主要以两种方式形成: 一种由地核及下地幔脱 气作用; 另一种为洋壳俯冲作用带入大量富含挥发分物质的再循环〔1, 3, 4〕。 稀有气体的He2A r 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幔流体主要有3 种源区〔10〕: ①地 幔柱型源区; ②洋中脊玄武岩型源区; ③岛弧型源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地 幔柱源区, 推测地幔柱构造起源于地幔深部热边界层, 具有800~ 1 200km 直 径的头部和100~200 km 的尾部〔11, 12〕, 由地幔深部穿越不同的上覆圈层 直抵地表, 且因直接来自富集地幔, 含有大量挥发分和不相容元素, 其成矿意 义值得重视。流体在上地幔的富集是地幔流体成矿的基础, 前已述及流体是由 深部地幔或地核脱气作用和再循环物质脱水作用形成, 形成的流体可能在上地 幔顶部附近富集, 特别是在软流圈上隆引起减压变薄时, 溶解于地幔橄榄岩高 压围岩矿物相中的挥发分出溶, 形成细小的早期流体包裹体, 并在地幔蠕变过 程中往有利的部位运移〔13〕, 从而促进流体的更进一步富集。聚集的挥发分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王 * (********任公司,浙江 ** ******) 摘要:根据《核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要求,为了促进我国铀矿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某铀矿床列入持续开发计划项目当中。矿床位于**地区某山I类远景区内,有着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丰富的铀资源。而且在该远景区内还发现了某3矿床和某2矿点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异常点,所以,摸清某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对该矿床的开发利用和在同一远景区其他矿床、矿点的进一步找矿勘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铀矿;成矿因素;找矿远景;深远意义 A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Vision Discussio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proposed by “The nuclear industry 11 plan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uranium mining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uranium deposits has includ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Deposit is located in one class vision region of the Luzong Kunshan area ,it has superior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uranium resources. And a three deposits and a two mine sites and a host of other outliers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vision in the area, therefore, finding out the conditions of a deposit mineralization and mine Vision to the developmental use of a deposit ,and further prospecting of the same vision of other deposits and mining point,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anium; Forming factors; Prospecting;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一、区域地质背景 庐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中朝准地台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拗中的次级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在本区相交。某铀矿床产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中侏罗统罗岭组砂岩中(见图1)。 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使得区域内岩浆岩极为发

河北省沽源县大官厂铀钼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

第62卷 增刊 V ol. 62 Supp.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河北省沽源县大官厂铀钼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 韩军1),薛清波2) 1) 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2) 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300181 *注:本文为国防科技工业局何能开发项目:华北陆块北缘铀多金属矿综合评价技术研究项目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6-07-10;改回日期:2016-08-20;责任编辑:刘志强。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6. s1.187 作者简介:韩军,男,1972年生,高工,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和同位素地质研究。Email:hanj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8486671.html, 。 关键词: 大官厂; 铀钼矿; 找矿研究 大官厂矿区位于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大官厂村西。该矿床最早于1969年由核工业系统发现,并于1999年最终提交储量,为中型铀钼矿床。该矿床与位于该矿西侧的460大型铀钼矿床相比,两者成矿条件、成矿类型基本相同,大官厂矿具有扩大矿床规模的潜力。近年来,核工业及华北地质勘察院等在该地开展找矿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较好的发现,本文系根据这些成果总结而成。 1 矿床地质 (1)主要含矿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张家口组二段(J 3z 2)的粗面岩和三段(J 3z 3)的流纹质火山岩,南部见有早白垩世西瓜园组(K 1x )陆相碎屑岩地层分布。张家口组三段为主要含矿层。张家口组三段地层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晶玻屑凝灰岩(J 3z 3-2)、钾质流纹岩(J 3z 3-3)。侵入于该组火山岩地层的流纹斑岩体以岩株形式产出,其上部具隐爆现象。矿区张三段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东7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10°~30°,厚度﹥300 m 。该组晶玻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厚度﹥225 m 。 (2)控矿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构造主要有三组,按其展布方位可分为:北东东向、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其中北东东向、北北西向断裂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控矿的北东东向断裂组主要为FH (Ⅱ)-2断裂,呈北东东70°方向展布,倾向北北西,倾角45°~80°。断层宽20~30 m ,断距大于700 m ,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沿断裂发育水云母化、萤石化、硅化蚀变,与其平行的还有FH (Ⅱ)-1、FH (Ⅱ) -3、FH (Ⅱ)-5断层。 最新钻探发现,北北西向断裂组控制了潜火山岩的展布,是重要的含矿断裂。该组断裂分布的东部及其外围。其中FHt (Ⅰ)—Ⅰ是根据地表和钻孔资料推测的,断层为正断层,倾向北东东,倾角75°,宽约10 m ,断层东盘下降,西盘上升。 (3)潜火山岩。在矿床中部的部分钻孔中见流纹斑岩。呈岩株状或脉状产出,分布在5-21号勘探线之间,深度在200~350 m 以下,沿FH (Ⅱ)-2、FHt (Ⅰ)—Ⅰ断裂侵入,由西向东侧伏,长约400 m ,视厚度8~87.3 m ,在15线、21线揭露的流纹斑岩体中见钼、铅矿体和铀矿化体。 流纹斑岩呈暗肉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浑圆状石英和板状长石,含量10%~20%。石英斑晶大小为1~2 mm ,见有熔蚀边和碎裂现象。长石斑晶为钾长石,大小1~4 mm ,最大为3~6 mm 。基质为微晶-霏细结构。硅化比较强烈,并见有铅矿化现象。 (4)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产在NEE 向断裂构造上盘次流纹斑岩体的顶部或两侧裂隙发育地段,长几十米,延深350 m 。隐爆角砾岩的类型有震碎角砾岩、熔融角砾岩和隐爆细屑岩(或称贯入角砾岩)和隐爆裂隙带。 隐爆角砾岩基本无外来成份混入,多数为原地岩石的产物;多数角砾位移不大,并且具可拼性;角砾的形态主要为棱角状及次棱角状,少数为次圆状和圆状;角砾大小极不均匀,胶结物为和角砾成分相似的岩粉、硅质、萤石等气成热液矿物和沥青铀矿、胶硫钼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区隐爆角砾岩至少有两期隐爆作用形成,第二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 (5)矿体特征。钻孔资料表明:铀钼矿体在

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王先彬 吴茂炳张铭杰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 摘 要 总结了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幔流体研究的成果和认识。主要包括地幔流体的性质和组成; 地幔 流体中同位素的含量、组成和赋存形式;同位素分馏和地幔脱气等作用对地幔组分的影响等。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构造环境条件的地幔流体中,各种组分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可以很大,从一个侧面指示地幔组分的不均一性,反映了不同地幔物质的形成历程不同或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此外,还讨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疑点。 关键词 地幔流体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分馏 地幔脱气作用 地幔源 第一作者简介 王先彬 男 1941年出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稀有气体地球化学、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随着高精度探测技术的出现和地球科学知识的积累,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从传统的地壳到壳-幔作用,近几年来又深入到核-幔边界以至对地核的认识[1],使得对地球深部物质的研究与深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进一步结合成为可能,并为提出全面统一的地球演化动力理论和模式准备了条件。地幔流体的研究是了解地球深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地幔流体中稳定同位素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地幔流体的性质 作为地球内部的一种重要介质流体,是研究地球深部地质作用、了解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环境乃至地球发展演化的重要组分,其重要性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是近20年来地学研究的热点。 流体,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常常是挥发组分的液相、气相及其超临界相以及硅酸盐熔体的统称,但在许多情况下不包括硅酸盐熔体。因此,地幔流体是指在地幔条件下(物相、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等)处于平衡并稳定共存的挥发组分[2],其形成温度大约在900℃至1400℃之间,其化学组成不均一,受多种因素控制,一般地以C、H、O、N和S(CHONS)为主要化学组分并以含较高的氢为特征,且含微量的稀有气体、F、P、Cl等。地幔挥发 1999年11月2日收稿,12月8日改回。份具有与地幔高p-t条件相适应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高的气体密度等),其地球化学性质以易溶于硅酸盐熔体(特别是富碱硅酸盐熔体)为特征,促进低熔点并且饱和挥发份的高钾原始岩浆和地幔交代熔体的形成,同时对于微量元素有高的溶解度(如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高价阳离子和稀土元素等),并且具有使溶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产生再沉淀作用(如地幔交代作用导致地幔富集事件)。地幔流体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地球内部能量和质量传输最活跃的组分,它控制着地幔岩浆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地幔变质变形等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的发生和发展,是对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起重要作用的组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自R oedder(1965)观察到全球碱性玄武岩的超镁铁质捕虏体中均找到CO2包裹体以来,地幔流体的研究工作陆续展开。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测试方法(如电子探针、离子探针、激光拉曼探针、质谱计等)对认为是来自地幔的岩石矿物样品(如金刚石、金伯利岩、碳酸岩、大洋玄武岩、地幔包体等)进行了包裹体挥发组分及熔体主要元素的测定,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的地幔流体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很大,从一个侧面指示了地幔组分的不均一性。 96 2000年第28卷第3期Vol.28,No.3,2000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GEOLO GY2GEOCHEMISTR Y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1.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

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 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 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 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 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 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2.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华东成矿亚带划分

华东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二〇〇九年九月 `

华东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 Ⅳ级成矿单元划分方案 一、中国东南部成矿构造背景演化 —Pt1 :华南古大陆(华夏、扬子联合体)。 Pt2—Pt3:扬子与华夏地块之间发生夹子式开合。东北部赣北、皖南和浙西地区地层显示岛弧型火山-沉积或弧后盆地沉积特征,表明古元古代时期的赣皖浙古海槽发生了闭合碰撞,形成江-绍缝合带(钦杭接合带)。 Nh—Pz1:被动陆缘海,沉积了南华系至奥陶系的复理石建造,加里东运动造山,海槽大部闭合,扬子与华夏全面对接,形成华南大陆。 Pz2—T2:华南陆表海,陆内造山。 T3—Q:滨太平洋构造域阶段。发生强烈构造活动、大陆边缘裂解、火山喷发、花岗岩侵入、成矿作用大爆发。构造环境演化如下: 1)晚印支—燕山早期(T3—J2,约230—145Ma):总体挤压,局部拉张环境。 2)燕山中期(J3—K11,145—110Ma):强烈的NNE向左行剪切挤压。最主要成矿时期。 3)燕山晚期(K12—K2,110—80 Ma):由剪切转为拉张环境。发育以酸性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 4)喜玛拉雅期(K3—Q,80 Ma以来):转入滨太平洋沟-弧-盆体系。 二、华东片区成矿单元的划分 成矿单元划分实际上是对地壳一定范围进行区域划分,是在构造共性的基础上,依据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及其矿化作用特征,结合有用元素、矿物或矿床的某些组合特征,把地壳表层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成矿单元。 (一)成矿单元级别与序次 按照全国二轮区划对单元的级别和序次划分,我国成矿单元划分采取五分法。即: Ⅰ级—成矿域; Ⅱ级—成矿省;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工程: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工程基金资助工程(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地质流体类型及其特征

地质流体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质流体 地质流体(geofluid)是指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通过一定地质作用(包括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矿作用、地表作用等)而形成的天然流体。从地质流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地质流体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质作用的产物,因此,不同特征的地质流体记录了其形成地质环境条件,并代表了特定的地质作用事件和过程。所以,地质流体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中都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 实际上,地质流体是地质作用中不可缺少的介质,它几乎参与所有的地质作用。地质流体的成因与来源十分复杂,其运移和聚集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条件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肖荣阁等,2001;陶于祥等,1994)。通过研究地质流体特征,可以反演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事件及其地质环境特征。 二地质流体分类及其特征 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地质流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包括根据来源、成因、成分和分布等对地质流体进行分类(J. Parnel,1994;肖荣阁等,2001;陶于祥等,1994)。综合前人对地质流体的各种分类可以看出,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即依据地质流体来源和天然产出特征分类和地质流体构造分类。 1. 地质流体来源和天然产出特征分类: 一般地,根据流体来源和其天然产出地质特征,将地质流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大气降水:地表水蒸发再降落于地面的水,它直接参与了表层岩石的风化剥蚀、搬运及元素的分散、富集成矿等作用。 (2)海水:咸化度较高的卤水体系,聚集了自然界所有的元素; (3)成岩流体:沉积物在沉积成岩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流体,包括地层水、沉积岩中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地层水包括渗入地层的地表水和建造水及其混合水,建造水是在封闭于沉积物中的沉积水并与沉积物发生反应。由于沉积盆地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建造水的成分类型有较大的差异。内陆盆地环境建造水是地表大气降水集中封闭于沉积物中并经过一定的水岩反应,滨海盆地环境建造水是封闭在沉积物中的海水。 (4)岩浆流体:来源于地球内部不同部位的岩浆流体以及岩浆上升过程中因分异或结晶释放的流体,前者地质表现形式为各种岩浆岩和火山岩,后者地质表现形式为各种脉岩和脉体等;根据来源深度不同,岩浆流体又可以分为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等类型。 (5)变质流体:变质过程中脱水-脱挥发份产生的流体。 (6)成矿流体: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流体,是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经过特定地质演化形成的具有特殊成分的地质流体,一般富含挥发份、卤索及不相容碱金属、碱上金属元索。 (7)热液流体:来自于特殊构造环境、温度较高的地质流体,热液流体温度一般介于180-400℃,热流体来源有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正常沉积盆地中的成岩热液流体温度一般低于180℃,大洋中脊裂谷构造环境中的热液沉积物温度在200℃以上,陆缘海槽,弧后盆地裂谷环境中的热液沉积物多为中低温组合,温度在200℃以下。 热液流体是近年来成矿作用中非常受重视的一种地质流体,根据不同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流体溶质成分及温度特征,成矿热液流体分为:高温硅钾卤水(卤水指盐度超过5%的液态流体)、中温碳酸盐型卤水及低温硫酸盐型卤水,不同温度热液流体对应地富有特殊的化学成分特征。 ①高温硅钾卤水:由于中高温型热液交代或热水沉积矿化和硅钾元素的特殊性质,使高温卤水中SiO2和K2O丰度较高。因此热水沉积成矿呈现富硅钾岩建造。 ②中温碳酸盐卤水:以碳酸盐型流体为主,富含Fe2+、Mn2+、Mg2+的碳酸盐化合物为特征,起源于建造水系统、天水淋滤及海源流体系统。因此在中低温或热水沉积中常伴有铁白云石、菱铁矿和石膏。 ③硫酸盐卤水:主要是Ba2+、Sr2+、Ca2+的硫酸盐化合物,在海陆相各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沉积物是硬石膏、石膏、天青石和重晶石。

陕西蓝田铀矿田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过程探讨_王江波

收稿日期:2012-10-20;修回日期:2012-11-18  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地质科研项目“北秦岭成矿带蓝田铀矿田深部成矿规律及外围找矿远景研究”(2010-56)。  作者简介:王江波(1982-),男,陕西合阳人,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主要从事铀矿地质科研和勘探工作。E-mail:sunshine3426@163.com

1 区域地质背景 蓝田铀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北秦岭构造带中段,近北西西向北秦岭构造带与北东向华山—蓝田—宁陕印支、燕山期岩浆岩带交汇区的牧护关岩体西北部边缘,属于莽岭-牧护关燕山期铜铁多金属成矿带(齐文等,2005)。矿区南、北侧分别受近东西—北西西向展布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铁炉子-三要断裂和草坪-商县断裂约束,并以上述区域断裂为界与中元古界陶湾群及宽坪群中深变质地层相隔,矿区西侧以近北南向盆缘断裂与古近—新近系断陷盆地相邻,矿区东部为牧护关岩体的主体。矿田明显受牧护关岩体西北部南、北侧两条近东西向深大断裂、近北南向古近—新近系盆缘断裂及北东向次级断裂构成的构造夹持区控制(图1) 。 图1 蓝田铀矿田区域地质图 Fig.1 Regional geologic map of the Lantian uranium field 1.第四系;2.古近—新近系;3.下白垩统东河群;4.中寒武统;5.龙家园组;6.高山河组;7~8.熊耳群;9.陶湾群;10~12.宽坪群上、中、下亚群;13.铁铜沟组;14.秦岭群上亚群;15.太华群;16~19.燕山期花岗岩;20~22.燕山期二长花岗岩;23.燕山期闪长花岗岩;24.印支期二长花岗岩;25~26.加里东期闪长玢岩、闪长岩;27.扬子期花岗岩; 28.区域性深大断裂;29.大断裂或断裂;30.矿田及编号 蓝田铀矿田包括魏家沟、小南沟、韩家堡、吊庄4个矿床,面积12km2,其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基本相同,矿床间距仅1~2km,就整个矿田而言是一个中等品位、中等规模、采冶条件良好的花岗岩型铀矿。矿田内所有矿体规模、形态严格受断裂构造制约。断裂、裂隙的组合形式和发育程 5 5 1  第1期 王江波等:陕西蓝田铀矿田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过程探讨

成矿带划分

1.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横亘于祖国北疆,横跨西伯利亚陆块、塔里木-华北陆块和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铸就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具有山盆耦合、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的大地构造格局;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块体的拼贴、旋转、走滑过程极其复杂,其造山机制与安提斯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的形成差距较大,难以简单套用后者的模式。我区造山带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地质特征,指示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较为复杂,除包容了安提斯式的洋陆俯冲和阿尔卑斯式的陆--陆碰撞之外,尚有大规模的块体旋转、走滑、压剪、拉分以及广泛的裂解、残留等独特的现象,已有的造山模型难以全面概括北方造山作用。 既有十分典型的前寒武系古陆块,又有规模宏大的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晚元古代还发育了十分独特的白云鄂博-渣尔泰裂谷或裂陷槽以及温都尔庙-白乃庙拼贴陆缘增生带,初露板块构造端倪。中生代陆内造山运动显著,既有推覆机制,又有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形成令人瞩目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区斜跨于近东西向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之上,呈现立交桥式交叉结构。新生代以来差异升降显著,尚有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溢。 北山褶皱带:位于内蒙古西北角北山地区,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与甘肃省相邻。处于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的交汇部位,大体属于塔里木陆块北东缘增生带。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除寒武系为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系外,其余均为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其中以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最为发育。中生界盖层以下白垩统陆相

碎屑岩为主,少量的侏罗系碎屑岩系。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期酸性岩为主,规模较大。 华北陆块:基底岩系:由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变质岩组成。主要建造单位有兴和岩群、集宁岩群、乌拉山岩群以及大量的变质深成体。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色尔腾山岩群为绿片岩系。 盖层:中元古界发育有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均为浅变质的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岩层变形强烈,属准盖层性质。震旦系及早古生代地层为稳定的陆表海环境碎屑岩—碳酸盐岩系。陆块上缺失O2—C1沉积。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系,系陆块上的第一成煤期;下二叠统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和火山岩。中生界为山间盆地型含煤碎屑岩系,白垩统为基性火山岩、陆相红层及含煤碎屑岩系。新生界多为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 盖层发育阶段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主要发育华力西期和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中晚元古代侵入岩分布零星。三叠纪主要形成一些碱性侵入岩,沿华北陆块北缘北东向断续出露。 内蒙古中部褶皱带:温都尔庙中晚元古代陆缘增生带:出露于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白乃庙及苏尼特左旗等地,属华北陆块北缘最早的增生带。该陆缘增生带呈彼此分散的断片分布于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已构成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组分。主要由中元古界温都尔庙群和晚元古界白乃庙组组成。 达茂旗—翁牛特旗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带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下奥陶统包尔汗图群断续分布于整个陆缘增生带中,由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硅质板岩等组成,为活动型建造。被上志留统西别河组角度不整合覆盖。泥盆、石炭、二叠系均为稳定型—过渡型沉积。

中国主要的16个成矿带

中国的十六个主要成矿区带 1. 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2.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