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仰望星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仰望星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仰望星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仰望星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主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副教授

今天,由我给大家主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大家可能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会想:“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政治,这个课有意思吗?”其实,政治真的离我们并不遥远。什么叫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从广义上讲,只要我们去改造世界,只要我们去改造社会,我们就离不开政治。事实上,对我们个人来讲,政治也不遥远。所以我想在讲这个课的时候,我先送同学们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一个人或许可以一辈子不从事专门的政治工作,但是,一个人永远不能没有政治头脑。相信随着同学们阅历的增长,大家会慢慢的体会这句话。今天我们围绕这个大的主题,我给大家分成六讲来讲。

第一讲:仰望星空——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指导。就是我们先来谈一谈,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理论呢?我们先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二讲:东方欲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我们和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样进入到我们中国的。

第三讲: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这

一讲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以后,我们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中国化。那么这一讲当中,就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提出和发展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谈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真人”。

第四讲:风雨前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继续探索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进行的艰辛探索。这个当中,我们也不回避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挫折。

第五讲: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重点给大家讲一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第六讲:走向辉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我们来谈一谈,在今天的历史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发展。这六讲,就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

第一讲:仰望星空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指导

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党史的热潮。很多大学生,我去跟他们交流,大家都表现出对中共党史的一种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表示,我们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我们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中国化的90年。

我们先来看一段话。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写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叫《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当中,毛泽东有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大家注意,是这样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请大家留意一下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背景。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可能很多同学在过去上政治课的时候都知道,像延安整风,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事实上,这篇文章也是毛主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它写于1941年的5月。毛泽东这段话,非常深刻的概

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这个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这样讲,大家可能会说,有依据吗?当然有依据。其实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证明它。在今年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有一个重要讲话,可能很多同学都看了都学了。当中胡锦涛就讲到说,我们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我们自己的旗帜上,我们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革命就前进就发展。反过来,当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面处理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就遇到挫折。所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从毛主席写这篇文章,到今天又过了70年。假定我们把毛泽东的这段话,我们把这个数量词稍微做一点变动,把它变成“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90年”,同学们以为如何呢?应该是完全成立的。所以我们今天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事实上是要把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怎么样传入中国等等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首先我们讲第一讲:仰望星空。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

首先给大家介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句话同学们慢慢去思考,非常深刻。但是下面,我们可以用一些历史的事实来证明。同学们可能注意到,我这一讲的标题叫《仰望星空》。说到仰望星空,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比如说北京籍的同学,知不知道去年北京市高考的作文命题是什么?(回答)对,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温总理在一次与大学生的谈话中讲到,大学生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2007年,温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首诗,我们的总理很有才情,这首诗的标题就叫做《仰望星空》。其中有一句,我觉得写的比较好的,温总理是这样说的: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这个大家知道了,原来“仰望星空”是我们温总理说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其实“仰望星空”是个典故。实际上应该说是温家宝总理借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非常的久远,出自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德国人,叫雅思贝尔思,他曾经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们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他就讲,你看,两三千年前啊,人类社会当时彼此的交往其实是比较少的。比如说,我们东方和西方,

那个时候交往是很少的。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主要是从汉代以后,我们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公元1世纪,然后慢慢慢慢我们东西方的交往才多起来。但是雅思贝尔思注意到,他说在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历史时期,他把这个历史时期称之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轴心期”。为什么这样讲呢?他注意到在当时东西方几乎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却在这个时期啊,无论在东方和西方,都诞生了伟大的文明。比如说,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的样子,就是离我们2500年到2600年间,古希腊文明崛起了。几乎就在同时,我们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文明也崛起了。说到古希腊,大家就会想到,他产生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思想家,比如说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等等等。而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这些诸多的“子”们。那么这个期间,大家发现,两大文明都起来了。那么为什么说仰望星空就是从这个时候来的呢?大家注意啊,说到这,我插进来说一句,我们学政治、学历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把它叫做体验学习法,就是同学们在这里听课,我希望大家不是被动的。我们听课的时候要思考,要把自己摆进来。这样的课听下来,我们的收获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说到对历史、对政治的感悟,我有一个方法非常重要,我把它叫做体验学习法。什么叫体验学

习法呢?大家都知道人类的体验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叫做直接体验,我们借用毛泽东当年讲过的一句话:“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李子的味道”。这叫直接体验。你对一个事情,你要感知它,你就直接去做一做它,直接就有感受了。但是,大家知道,对历史而言呢,这个直接体验,基本是做不到的。我们不可能回到2000年前500年前,都不可能。但是我们知道,人类还有另外一种很聪明的方法,我们叫间接体验。比如说我们通过书本的学习,我们通过一种模拟的、情景的、心理的、感同身受的方法去感悟历史。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这就叫体验式学习法。这个大家不妨以后再很多历史政治问题上面试一试。现在我们说到仰望星空,也请大家用一点这种体验式的,感同身受的,尽量模拟的回到历史。2000多年前可不是今天,那个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下的,能够吃饱饭,能够穿暖,就很不错了。所以,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讲啊,就是想着怎样去柴米油盐。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这么一批思想家。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等等。这些思想家在当时,他们所思考的问题是非常深邃的,非常高远的,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这个柴米油盐。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这些思想家称之为“仰望星空的人”。不过我们今天说仰望星空好像很有诗意,而且我们温总理又写了这么一首诗,大家会

觉得这个词很好。其实在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好词。那个时候,很多人说这些思想家仰望星空的时候,是带着一点嘲讽的口吻来说的。说你们这些家伙,整天吃饱了没事干了,天天去琢磨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仰望星空。甚至有人挖苦他们,说你们天天这样抬头看着天空啊,就不怕一脚踏空,摔倒水沟里面去吗?但是,2000多年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我们看到了什么?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充满激情的赞誉这些历史上仰望星空的思想家。黑格尔说:如果没有这些仰望星空的思想家,用他们的智慧和睿智的光芒,照亮了我们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那我们的后人就可能还要在黑暗中徘徊摸索很多很多年。所以黑格尔反唇相讥说,那些说这些仰望星空的人跌倒水沟里去,其实说这个话的人,黑格尔讲,是你们自己就躺在水沟里。这个反映了什么?就是思想的力量。你看我们中国的文明,从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文化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封建文明,在后来2000多年间成为维系支撑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仰望星空太重要了。

下面呢,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破解历史之谜:5700<300。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大家可能有点奇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式?我们演绎一下大家就知道了。我么首先说,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迄今为止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多少年

呢?6000年。这6000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来看,它大致呈现了这样一种发展的规律。我们先画一个横坐标,这个横坐标呢,我们用来表示人类文明的6000年走过的历史道路。我们把它先设定一个A点(左端点),假设为起点,设定在公元前4000年。为什么是公元前4000年呢?因为人类现在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证据是从古埃及出土的纸草文。那么我们在这面呢(右端点),再定一个B点,这一点我们把它定在了公元2000年。这样,人类历史就经过了大概6000年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时候我们在这个地方加一点A′,把它加在公元1700年,大家知道,也就是18世纪的开端。这是人类文明走过的6000年的历史的一个线段。现在我们再画一个纵坐标,用来表达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我们用系数12345来表达。大家注意,我们构成了一个坐标系,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和人类文明走过的历史之间有一个函数关系,大家看屏幕,同学们看到一个什么曲线呢?

就是说,在前面这5700年,人类文明是比较平缓的、均匀的在增长。当然这个曲线也不是十分准确。世界级的历史学家英国的汤因比先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文明突变论。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发展,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变的时刻。比如说刚才说到的,大约在离我们现在2500年到2600年间,当时(出现)了古希腊文明和我们中国的先秦文明。这两大文明可以说在文明发展当中都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的突变。当然了,我们讲真正的更大的突变,实际上发生在18世纪以后,就是1700年的前后。这个时候,人类文明突然在这个点上,大家注意,这个点不能做机械的那种理解。相对十八世纪前后吧。它突然间像火山爆发一样的喷发出来,至

少是在物质文明这个方面。18世纪以后的人类文明发展,确实是令人瞠目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才有这么一段名言——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就是所谓的5700小于300。

下面我们就要给大家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最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类文明在18世纪前后有这样一次伟大的爆发?(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大航海,人口增多)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因,有时候不是单一的,他可能是很多因素共同来促进发展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合力或者说我们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理由,但是假如我问的问题是最主要的只能选一个的话,你会选什么呢?我们的答案是八个字: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我们提供一个证据,我们说,如果没有发端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成熟于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所做的长达400年的思想文化和理论上的准备,其实就很难有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对我这样一个结论,同学们可以提出质疑,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结论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王老师您好,刚才你那所说的18世纪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认为它是推动社会进步一个非常大的动力。但是就我们

之前所学习的生产力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非常大的根本动力,这与我们之前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否有冲突呢?活着就是说我们之前所学习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您现在所执的观点就是上层建筑的一个作用对于社会的推动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吗?谢谢。)

很好,说明大家还是很有思考能力的,这个问题真的提得非常好。说到这啊,我们今天讲马克思主义,我们现在是把它放到了一个更宽阔的视野来讲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现在我们实际上就是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我们大家确实是从小到大学了很多政治课,对马克思主义,大概同学们也不是很陌生。但是有的时候我跟一些同学接触下来啊,我不能不遗憾的讲,我们很多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能还是过于概念化了一点。当然这个责任可能也不在大家,还是在我们这些教政治的老师身上,就是我们是怎们样来给大家传达马克思主义的。其实,对于我们刚刚同学提到的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回答。恩格斯的晚年,他在给他一个朋友的一封信当中,曾经讲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政

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这段话,很深刻。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来讲一讲。恩格斯当时写这封信啊,他实际上就是发现,那个时候的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有偏狭的片面的。比如说他们就是强调,一切都是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力,那么这个对不对呢?你们注意到恩格斯使用了一个词,叫做“归根到底”,确实是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恩格斯接着讲,但是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把经济说成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一命题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抽象的、荒诞的一个说教。这是恩格斯的原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用这个问题来回答一切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那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是不是这样?怎样理解“归根到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就是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的确确是靠生产力来推动的,是不是这样?你比如说,我们对这个历史的分期啊,我们从生产工具的变革,最早叫旧石器时代,后来叫新石器时代,然后逐渐发展到农业文明农耕时代,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而工业文明大家都知道,又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地变化时代也在变化,比如说最早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工业文明时代,后来电发明了,工业文明就进入到机电工业文明时代,再后来,核技术、计算机技术发明了,我们今天就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文明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你看这个

过程,生产力是不是都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啊。所以归根结底,就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不错,大家过去也学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就一个一个的历史片段,比如说我们把历史切成一个一个的具体片段,我们再来分析,说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原因。假如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永远用一个答案来回答,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力。你看,恩格斯讲的非常尖锐啊,说这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抽象的空洞的荒诞的,是不是这样?用这样的解释能解释什么问题呢?所以马克思主义说到这,我们实际上就开始揭示马克思主义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包医百病的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你都可以找到的,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就特定的历史片段来讲,可能起决定作用的有经济因素,但是也可能是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比如说,我们在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一个伟大变革。大家来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你说在1978年中国的这个伟大变革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们这个变革呢还是因为我们思想解放,然后来把被束缚的生产力给解放出来呢?很显然答案是后者。是不是这样?所以这就涉及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呢,它确实是一个科学,那么我们这里就说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了。1848年2月马科斯和恩格斯发表了《共

产党宣言》,这个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大家看到的这幅画面是马科斯和恩格斯的画像。大家可能有点诧异,因为这个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是什么呢?这是青年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的时候,还不满30周岁,恩格斯这个时候不满28周岁。也就是说两个不满30周岁的年轻人在1984年2月发表了这样一篇《共产党宣言》。结果,深刻的改变了世界。这张照片呢,就是这两位战友,他们在完成这个事情之后,很兴奋,所以两个人很正式的拍了这么一张合影。这是很珍贵的一张历史照片。那么马克思主义呢,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有两个。第一个是它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大家过去所学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这确实是非常科学的。我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或者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我们通常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再一个就是它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说,马克思主义再正确它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了。你刚才讲到1848年发表,距现在多少年了?160多年。但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今天还有生命力,恰恰就是它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品质,我们把它叫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个不是我们后人给它贴标签贴上去的。你比如说《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那么到1872年的时候呢,《共产党宣言》印了第二版。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就为这一版自己写了一版序言。在序言当中,他们讲了这样一段话,说,我们的《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发表的,现在到了1872年已经过了25个年头。这25个年头,当时欧洲的情况世界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坦诚的承认,说我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结论已经过时了。比如说,第二章末尾那些关于革命的论述,今天看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普遍意义。他们自己非常坦率的承认。但是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就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而对这个原理的应用,这句话特别的重要,叫做“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的多好啊!这就叫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那么再一个,马克

思主义为什么在提出来之后,后来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响应,包括我们后来中国共产党。我们能够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也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它的政治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为主体的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作为它最基本的政治立场。我们经常说,马克思主义是指引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翻身做主当家作主的这么一个革命学说。历史上也是这样证明的,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革命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再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他所描绘的未来社会理想,是一个实现了物质极大财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共产主社会。当然这个社会或许我们说这个目标实现啊确实不容易,但是它作为一种价值观,它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人类的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心目中,这样一种追求正义、平等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它是永恒的。马克思的女婿,也是早年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叫法拉格。他说,其实共产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以后,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的,但是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就是追求这种最大多数人的平等正义公正的这种追求,拉法格说其实是古已有之。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毕达哥拉斯,他们的学说当中就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些因素。甚至包括我们中国古代的哲

学当中,比如说孔子讲的天下为公,某种意义上也包含了这种因素。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讲,一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就是无数的仁人志士按照这种追求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去奋斗的历史。正是这种价值观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难道不是吗?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的怒吼震撼了古罗马帝国的宫殿,陈胜吴广的起义使秦始皇千秋伟业的梦想二世而亡。古往今来,正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以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才使得人类社会从远古走到今天,从荒芒走向文明,这就是人类的历史。所以这是它的革命性。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这种科学性、革命性,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被很多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革命的人民所接受。这就不奇怪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小段片段,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我们今天怎么来看马克思主义,我们来看一个小小的资料片。(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在“悠悠千年代代英豪”节目中公开投票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名列榜首,爱因斯坦居第二。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十九世纪中期,他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包括哲学、政

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通过资料片,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我们也看到了100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其实依然具有生命力。在新千年来到的时候,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互联网,而且主要是在西方的这样的观众当中进行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名列第一。2009年以来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结果又一次掀起了一股马克思热。比如说德国的财政部长,他自己就讲,他现在来重读《资本论》,就感到他读晚了。他是这样评估的,他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对资本主义理解的深刻超过马克思。他说看一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很多的论述,我们就会深刻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他们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好,我们第一讲就到这里。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转自安徽立知教育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 A.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二大报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答案】 D 【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 【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故答案为B项。8.【答案】 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9.【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D项。 10.【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执政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3)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流”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比较研究的最新动态。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中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课题,特别是回答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4585319.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理哈刚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1期 摘要: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08-0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经历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务实性、崇尚统一、伦理道德至上的特征,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了科学阐述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同时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运用和传承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移植,也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消融,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广袤的土壤中滋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被中国人民所接纳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碰撞、对立及融合,所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相异之处。但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萌芽、结果也正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除了相异性也存在相通性。如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承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在坚持自身基本思想和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该民族或地区人民所认同的方式,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考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考点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3)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探索。 (4)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特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考点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排名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及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学院--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马列德育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Ξ 汪 青 松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汪青松,安徽安庆师范学院院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安庆 246003)。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规律,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 首先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依据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但当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时,马克思对此提出严肃批评: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①。由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各国的特殊性或个性,晚年的马克思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实际,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 构想。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论”和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跨越论”,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革命规律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科学理论,具有揭示和构造现存世界的价值指向。来源于无产阶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到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指导革命中得到验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发挥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才能通过解决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其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中国社会变迁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是来自西方的理论,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的认为,16世纪至19世纪中西文化的大际遇,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学脉渊承的关系②;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有一些相似相通的因素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恰好是中国人民企盼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初是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2 2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第2期 Ξ ①②③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342页。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 (04MZD021)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师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 间 授 课 方 式 考 核 方 式 1 2 3 必修课公 共 课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 √ √ 专 业 基 础 课 77777777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周秀英 韩喜平 30 40 40 1 2 2 √ √ 专 业 课 0322802029 0322802030 0322802031 0322802032 0322802033 03228020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中共党史专题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 刘洁 吴自聪 陈方南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 √ √ 讲 授 作 业 选修课0322802035 0322802036 0322802037 0322802038 0322802039 0322802040 0322802041 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刘洁 韩广富 吴自聪 陈方南 阎少华 盛海英 张淇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 讲 授 作 业 补 修 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就是要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经过五四时期以来李大钊等人的历史铺垫,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正前进在这样一条道路上 过去通常认为,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前后,毛泽东等人才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肇始于李大钊1918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过程有近百年之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李大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者。李大钊的探索,比较系统地体现在以下四大层面上。 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的最初哲学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李大钊通过“三个统一”的哲学探讨,已接近于提出这一基本原则:一是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法、共殊观萌芽。在《史学要论》中,李大钊提出,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是建立现代历史科学的三大目的与要义之一;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实践论思想萌芽。李大钊将这一原则概括为“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这个独特提法,继承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思想,又开了毛泽东《实践论》的思想先河;三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统一的思想萌芽。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在“马克思的时代环境”与“我们中国的时代环境”中,李大钊比较强调具体分析中国实际这一面。 国情观——科学分析中国矛盾特殊性与农民问题的最初探索。李大钊的国情观,包含以下内容:中国国情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要具体分析中国国情特殊性,决不能“言吾国情于不顾”,简单照搬西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最大特殊性,就在于不是一般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而在于“帝国主义及那媚事列强的军阀的二重压迫”;从经济基础层面看中国最大国情,“中国是一个农国”,

1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辨析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的、观点来指导革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并且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社会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3.如何理解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经济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的条件下,我们党提出的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应对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的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适时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个一”,就成为鲜明的、贯通的、完整的统一体。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表明,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通过思想理论上三个方面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实现的。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就告诉我们,党最可宝贵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