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对中科院八大重大创新领域中的信息和基础前沿交叉

针对中科院八大重大创新领域中的信息和基础前沿交叉

针对中科院八大重大创新领域中的信息和基础前沿交叉
针对中科院八大重大创新领域中的信息和基础前沿交叉

针对中科院八大重大创新领域中的“信息”和“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充分发挥我所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学科优势,解决智能感知微系统、超导量子器件与电路、高端硅基材料等方向的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实现创新跨越并推广应用,成为信息网络/通信(ICT)领域不可替代、“四个一流”的国立研究机构。

重大突破方向一:智能感知微系统

针对网络化微型传感器阵列、多源传感信息融合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突破如下关键技术:

1、阵列化复合传感器技术:研制微型化复合型阵列传感器,将物理类传感器如震动、声响、图像、红外等传感器与生化类、环境类等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多种信息的收集与识别,发挥阵列传感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势,综合采用MEMS微系统集成技术的特点,围绕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需求,突破传统器件、系统分层设计理念,将传感探测、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逐步将微执行器如电磁干扰器、微动部件等集成为可探测、执行的微纳系统。

2、通信技术:研究适合于传感网的地表宽带通信技术、光互联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频谱感知技术并最终实现自适应的通信、电磁目标感知技术;研究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传输的统一协议标准设计,实现5G 通信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3、一体化技术:开展一体化封装技术研究和专用基带、射频芯片、协议芯片及信号处理芯片的研制,实现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和传感装备核心芯片的国产化。

4、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目标识别和定位出发,按照节点级、网络级、多源信息来源开展多目标智能化探测、识别分类及多级融合技术,分布式目标定位、

跟踪与航迹融合技术,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智能目标探测与识别算法,最终实现混合目标的航迹融合功能,实现人员、车辆等多种混合目标的精细化识别、精确定位、分类和自动融合处理。

5、网络技术:以自组网技术为基础,研究异构自组织网络,实现多体制下的大规模灵活组网方式,最终构建可重构、高抗毁、大数据、大容量的网络规模,提升系统的情报融合、态势评估及实时预警能力。

重大突破方向二:超导量子器件与电路

重点开展量子新材料与物理、超导电子器件与电路和超导电子学前沿应用探索三个方面研究。

核心科学问题:超导库珀电子对的配对机理以及空间、位相和激发控制;超导器件噪声机理。

关键技术:包括高质量薄膜制备和表面/界面控制、高精度多域原位材料表征、单元工艺和大规模集成工艺、超导电路设计与仿真以及系统集成、测量表征和可靠性等内容。

成果形式:包括高水平研究论文、高性能超导薄膜、器件、电路、模块、系统以及相关的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等。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有望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重大突破方向三:高端硅基材料及应用

1、先进硅基衬底材料:开发下一代智能剥离技术,制备8寸RFSOI片,在新傲实现产业化,配合我国FDSOI发展战略,开发12寸FDSOI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2寸大硅片量产核心技术,在新昇实现产业化;开发离子注入剥离/层转移和异质外延硅基宽禁带半导体衬底制备技术,并研制硅基宽禁带

半导体器件。

2、高可靠SOI集成电路:开发高可靠加固8英寸SOI衬底工程化技术;开发高可靠加固8英寸130nm SOI模型、PDK、单元库及IP等关键技术;设计高可靠SOI集成电路。

3、集成硅基光电子技术:开发异质集成技术,研发混合集成片上光源,开发全光集成芯片;开发部分集成的功能集成光收发芯片,满足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市场所需;探索片上光子超控与量子通讯机理,为硅光子未来应用储备技术。

重点培育方向一:特种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装备

1、轨道角动量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涡旋电磁波的产生与接收、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通信容量的影响、OAM模式的复用和解复用、大气的非均匀性和电离层对涡旋电磁波的影响、涡旋电磁波抗干扰能力等。

2、信能共输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信息和能量同时传输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体系架构、新型信息调制、能量中继、小功率高效整流天线等关键技术。

3、高铁专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针对高铁车地宽带无线通信需求,进一步优化抗多普勒技术、专用切换技术等关键技术,完成新一代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4、智能电网专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针对配电、用电、输电无线通信需求,进一步研发频谱自适应技术、密集终端接入、大规模自组织等关键技术,完成电力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研制。

5、特种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针对各类特种应用模式与具体需求开展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速广域覆盖、热点海量连接、低时延高可靠、全频谱一体化等难点,实现宽带无线技术体制从“通装”向“专装”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重点培育方向二:微纳传感技术与器件

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

1、面向新一代Combo复合集成传感器,建立能量耗散最小化的模型,实现高精度、高集成度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2、面向多种不同生化检测原理,建立体现内在关联性的联合检测方法和模型,实现先进的微系统集成方法;

3、探索出生化分子敏感表象背后的物理化学参数表征与优化方法,建立新的敏感效应设计模型,彻底改变目前基于“试错法”的生化敏感材料与敏感效应落后研究方法,将生化传感器的实用化水平提升到接近物理传感器的水平;

4、探索出与生命体和细胞真正兼容的新敏感方法和敏感效应,探索出新一代体内植入和可控降解的医疗传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敏感效应器件。

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开创出具有中国标签的、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标准Combo传感器芯片先进集成制造工艺;

2、将高真空封装融入到芯片内部的结构制造中去;

3、采用微纳米技术兼容集成的方法,将检测仪器微系统化形成类似现场传感器的产品化技术,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尽量不降低检测性能。

重点培育方向三:相变存储器与应用

科学问题:低功耗、高速、稳定的相变存储单元电学、热学、结晶学机理

关键技术:

1、热稳定好的相变存储材料与小尺寸制备方法:具体有抑制相变材料氧化与扩散的介质材料;稳定、高热阻、高电导的电极材料,防氧化纳米结构制备。

2、高驱动、低漏导、一致性好的开关二极管:其与CMOS兼容的小尺寸与高密度,保持一致性,高电导的字线,减小漏导与串扰的器件结构与整列结构,以及3D器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3、低功耗、存储性能稳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低功耗的全电路设计参数,抑制阻值分散读、写、擦操作方式,提高寿命磨损算法、提高速度的数据缓存算法,提高成品率的冗余算法。

重点培育方向四:太赫兹固态技术

科学问题:

1、THz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主动锁模和相位锁定与THz QCL的频率和幅度调制行为;THz辐射源和探测机理,THz波与物质相互作用;

2、以平面肖特基(SBD)器件为核心的THz单片电路,THz 室温固态集成频率源倍频方法,二极管多管级联电流分配机理与电流饱和效应,二极管功率负载效应。

关键技术:

1、THz固态器件。新型THz固态器件设计;大功率、小型化、高光束质量THz QCL研制;高灵敏THz量子阱探测器(QWP)及其上转换成像芯片研制;THz通信用单行载流子光电二极管(UTC-PD)等器件研制。

2、THz应用模块和系统。实用化THz辐射源和探测模块制备;高速THz

通信技术研究;多频段、多体制小型化YX探测器相关器件工程化与弹载应用验证;E/Ka/60GHz-Band无线接入和基站回传通信;THz远距离大视场动态成像。

重点培育方向五:类脑芯片与仿生视觉

以仿生视觉传感器作为突破口,从生物学和理工学两个方面、研发类似于人类五官的传感器和相当于手脚的执行器的仿生视觉系统。

1、神经芯片:基于微系统所的核心技术“可实现任意线性传递函数的神经细胞等价电路和数学模型”设计神经网络,进行可实现运动控制功能的仿生小脑、以及可实现反射控制的仿生中脑的研发,实现国际最先进的通用型机器人学习控制系统。

2、仿生眼:以微系统所现有核心技术“双眼视觉控制系统”为基础,进行泛用型仿生眼的研制,实现在定位、检测、查寻、识别等整体性能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的立体视觉传感器。

3、通用机器人模块: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微系统所的核心技术“机器人软件操作系统Spark-OS、智能马达控制器”,融合现有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原理与技术,完成仿生大脑模块、仿生中脑模块、仿生小脑模块、仿生脑干模块、仿生眼模块、仿生耳模块、仿生皮肤模块、通用关节模块的开发,实现智能系统通用的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的模块化系列产品,促进我国机器人脑智研发成果的标准化与模块化的更快发展。

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

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 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125个问题如下(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减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自然科学与哲学 1、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来看,也就是哲学的根和源的问题:(一)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哲学是从非哲学开始的。这里哲学是指科学的哲学,不是指某些“意识形态的哲学”。同任何知识领域一样,哲学不能从它自身产生出来,哲学从具体科学开始。2、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突破,向哲学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予以解决;而哲学则由于充分认识到向自己提出问题的现实基础,从而正确地解决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自然科学是产生哲学的土壤,为哲学提供丰富的养料。(3)科学的哲学只有吸取新的自然科学成就,才能战胜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哲学。(二)脱离自然科学的哲学是贫困的哲学。自然科学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1、每一代的哲学思想无不打上自然科学发展的印记。 2、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3、倾听科学实践的呼声,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看:1、自然科学的产生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需要哲学的向导。2、科学的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3、蔑视哲学是错误的。 4、自然科学要关心哲学问题。 5、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的“裁判官”。 6、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是科学实践,而不是哲学。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给科学开路的。 9、哲学鼓励百家争鸣。10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同自然科学相结合。 2、为什么说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唯物主义的内容、范畴、概念,要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甚至改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自然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发生了变革。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之间以及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革新了牛顿的时空观,而且也革新了仍然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恩格斯的时空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范畴,诸如因果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认识论的许多问题,都同前人的许多命题、思

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候选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参加单位: 联系人: 电话: E-mail: 所属创新基地: 主管专业局/主管专业处: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制 20 年月日填

一、简表

重要方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报告摘要 一、立项依据 1、项目的科学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国家战略需求分析,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市场需求分析(高技术类项目须查清国内外专利情况)。 二、项目目标及预期成果 1、研究目标,包括总目标、年度进展目标及主要考核指标; 2、预期成果与水平(高技术类项目须明确专利数与水平); 3、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拟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 2、研究中的创新点。 四、研究方案 1、总体研究方案、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可行性分析; 2、课题设置与分工,所设课题的研究重点; 3、应用发展类项目须阐述从科研、中试到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以及所能达到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 1、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成绩; 2、与国家各类科技重大计划项目的衔接情况; 3、与地方、企业的项目合作的基础; 4、研究队伍状况; 5、实施研究方案已具备的条件(如:基础数据资料、实验条件等),尚欠缺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及落实方案。 六、项目管理 1、项目组织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及需要成立新的研究单元的管理等); 2、项目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项目经费与人才配置、任务分配的结合机制等)。

总结国内外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总结国内外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第一部分介绍国外研究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学科发展和最新研究情况,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对比,第三部分对财务管理研究加以展望。 (一)国外研究 1. 发展历史 一般认为,美国著名财务学者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是公司财务管理学科诞生的标志,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财务管理著作。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金融市场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财务管理学的第一次发展——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缺乏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心为筹集资金。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全球经济的大萧条,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快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得企业必须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因此促进了企业筹资职能的发展。这期间财务管理的代表著作有:1910年美国学者Meade的《公司财务》,1934年Graham和Dodd的《证券分析》等。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相关文献很少,且研究比较分散而独立,因此很难形成理论主流。 财务管理学的第二次发展——20世纪50年代 全球经济危机后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买方市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成为关键问题,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为此,很多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实行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意识等。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财务学界开始将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技术用于财务问题研究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在《投资组合选择》中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原则。之后,Sharpe,Lintner和Mossin共同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58年,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为企业资本结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学的第三次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同时,金融市场繁荣使得市场环境越发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风险,60年代中期以后公司理财的重点转向投资管理。1967年Farrar和Seluyn发表了《税收、公司融资政策和投资回报》,1972年Stapleton发表了《税收、资本成本和投资理论》。1973年,Black和Scholes借助于套利的推理方法,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这是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Fama和Miller出版的《财务管理》一书标志着西方公司财务理论已经发展成熟,目前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内容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分配等在此时已基本成型。 财务管理学的第四次发展——20世纪80年代

中国科学院以院地合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4)共建院地合作机构,提升叹域创新能力 为实现中国科学院的优质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中罔科学院以覆盖全国的科技资源体系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及相应规划,以共建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和科技园等形式,实现高效的院地合作。当然,各类科研院所在地方并不是盲n设立。“科研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考虑区域的布局结构”。【41 如何选点,在哪里设置机构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基本态势(如图2)。 图2中科院院地合作态势图 注:2007年11月28日中科院与台州市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共建院地合作机构的经验 (1)空间布局——向创新基础好的区域倾斜 选择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町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意义,既有众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义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时社会的贡献力度。中科院的研究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端的人才、较密集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配合,因此,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基础厚蕈、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地区就成为中科院院地合作的蕈点区域(如图2),这些地I)(丰富的科技基础及社会埘技术的强大需求能激发中科院现有创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院地合作更倾向于与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合作,而且院地合作与当地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功能布局——注重技术传播层次性 中科院进行院地合作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与企业。这两类客户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中科院同政府合作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在政府的支持f,共建支撑某一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第二,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具有某一领域认证资质的中介检测服务平台;第三,共建成果示范基地;第四,共建122高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五、作为思想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同企业合作的项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需要技术支持时主动与中科院联系;其二,中科院通过中介平台向食业推介科研成果;其三,企业与研究所就某一技术难题共同研发。 为提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弥补反应不足的缺口,中科院对设立的机构进行了科学分类。我们发现这些机构在命名上有小同的称谓,主要有“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创新)园”、“研发中心”、“研究所”四火类。依据这些机构成立时确市的R标及工作方向,我们按照它们对技术反应的时效进行系新归类(见表1)。 通过表l我们町以有这样的一种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当他们需要技术支持时,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最近的技术平台获得支持,此时中科院的科技(创新)园是这类即时技术资源的最佳供给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类中介机构,能够把一段时间内技术供求情况进行归总,并为二者产生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牵线桥搭;对于一些需要研究所与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难题来说,通过中科院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与中试,并在企业适时产业化;对于六个“年轻的”研究所来说,它们更多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基于社会可持续 发展,研究最前沿技术这一层面设立的。中科院技术转移与万方数据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信息材料旨在实现信息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获取、存储和显示等功能使用,下列属于信息材料的是() 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B.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 C.先进磁性材料 D.激光晶体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 目前,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下列哪些属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 A、T细胞激活与调节 B、树突状细胞疫苗 C、溶癌病毒治疗 D、T细胞过继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ABCD 3. ( ) 指的是利用量子叠加或量子纠缠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 A、生物传感器 B、位移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量子传感器 参考答案 答案:D 4. 量子材料指的是由于其自身电子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而产生奇异物理特性的材料,下列不属于量子材料的是( )。 A.石墨烯 B.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C.铁基超导体 D.锂离子电池 参考答案 答案:D 5. 2009年,科技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启动国家 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以下哪个省市未被列入先期示范工作中:()。 A、山东 B、湖南 C、江苏 D、安徽 参考答案 答案:C 6. 目前,全球固体废物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是以下哪个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参考答案 答案:D 7. ()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 A、精准医学 B、再生医学 C、预防医学 D、康复医学 参考答案 答案:B 8. 关于重大慢性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大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 B.并发症危害大,疾病后期的致死致残率高 C.对人类健康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答案:D 9. 深海生物资源主要是指生活在海洋大陆坡和洋底水深( )之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 A.小于200米 B.200~3000米 C.3000~5000米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一、A类先导科技专项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确认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2011年中科院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功能性细胞获得的关键技术”、“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四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2.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ADS嬗变系统项目和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核

(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ADS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 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研究目标是研发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计划至2020年之前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形成支撑未来TMSR核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技术研发能力,并解决钍铀燃料循环和钍基熔盐堆相关重大技术挑战,研制出工业示范级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核能的综合利用。 3.空间科学 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后,中科院即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部署以下7个研究项目。(略) 4.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作为2011年首批启动的A类先导科技专项之一。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导师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有关导师岗位改革的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第二章导师岗位职责 第二条导师要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而且要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情况,特别要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提出严格要求,并配合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导师有义务根据研究生部的统一安排,进行招生宣传,深入高校进行学科前沿讲座,组织生源,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阅卷和面试等工作; 第四条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详细介绍研究方向,并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结合研究生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选课,并定期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第五条导师应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帮助研究生把握研究方向,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保证论文研究经费; 第六条导师有责任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或开设反映当前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编写研究生教材; 第七条导师应配合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筛选工作。对品行不好、身心健康状况不佳或学习成绩不合格、或因其它原因不适合继续培养的研究生,导师有责任提出终止学习或其它处理意见; 第八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认真、负责地审阅、修改和把关,并对论文质量和水平做出学术评价; 第九条导师应协助、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毕业研究生的思想总结、毕业鉴定和就业指导工作。教育研究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特别要注意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思想作风正派、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品学兼优的毕业研究生,充实到我院科研、管理队伍中去。 第十条导师应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掌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 当今科学研究中三个突出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构成、物质结构及生命的本质和维持,所对应的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八大学科分别是:能源、信息、材料、微光、微电子技术、海洋科学、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学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学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物理学最前沿的八大难题来了解最新的物理学动态。 难题一:什么是暗能量 宇宙学最近的两个发现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远不足以解释宇宙的结构。还有第三种成分,它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形式的暗能量。 这种神秘成分存在的一个证据,来源于对宇宙构造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所有物质都会改变它周围时空的形状。因此,宇宙的总体形状由其中的总质量和能量决定。最近科学家对大爆炸剩余能量的研究显示,宇宙有着最为简单的形状——是扁平的。这又反过来揭示了宇宙的总质量密度。但天文学家在将所有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可能来源加起来之后发现,宇宙的质量密度仍少了2/3之多! 难题二:什么是暗物质 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远远少于宇宙的总物质的含量。这得到了各种测算方法的证实,并且也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他两种粒子: 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说是没有较为有效的测量方法。又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如果找到它们的话,很可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宇宙的各种情况。 难题三:中微子有质量 不久前,物理学家还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最近的进展表明,这些粒子可能也有些许质量。任何这方面的证据也可以作为理论依据,找出4种自然力量中的3种——电磁、强力和弱力——的共性。即使很小的重量也可以叠加,因为大爆炸留下了大量的中微子,最新实验还证明它具有超过光速的性质。 难题四:从铁到铀的重元素如何形成 暗物质和可能的暗能量都生成于宇宙初始时期——氢、锂等轻元素形成的时候。较重的元素后来形成于星体内部,核反应使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新的原子核。比如说,四个氢核通过一系列反应聚变成一个氢核。这就是太阳发生的情况,它提供了地球需要的热量。当然也还有其它的种种核反应。 当核聚变产生比铁重的元素时,就需要大量的中子。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较重的原子形成于超新星爆炸过程中,有大量现成的中子,尽管其成因还不很清楚。另外,最近一些科学家已确定,至少一些最重的元素;如金、铅等,是形成于更强的爆炸中。还有一点需要确定,即当两颗中子星相撞还会塌陷成为黑洞。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研究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激励在学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强化研究生的职责义务意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院发学字(2010)95号〕的文件精神并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二章奖助学金发放对象 第二条凡学籍关系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为过程所的研究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献身科学事业,立志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业成绩优异或在科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绩效突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及团结协作精神者,均可享受奖助学金。 第三条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章奖助学金结构及发放标准 第四条奖助学金分为普通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三个层次设立。 第五条奖助学金包括发放项目和抵扣项目。 发放项目由普通奖助金、等级奖学金、三助奖酬金(即“助研/助教/助管”酬金)、补贴四个部分构成,其发放标准详见“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一览表”:

表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一览表(单位:元/月) 2

注:1. 专业学位硕士生和普通博士生三年级以上(不含三年级)研究所不再负责提供奖助学金 2. 研究所已提供的研究生住宿、医疗等补贴,均由“暗补”变成“明补” 3. 硕博生自入学开始为博士预科阶段,享受博士预科待遇;硕博生通过中期考核后正 式转入博士阶段,享受博士待遇。硕博生未能通过中期考核的转为硕士培养,学习年限为四年,且应返还为其多支付的相关费用(与同级硕士研究生相比) 4. 生均:代表课题组的所有研究生平均值。应发合计按研究生工作情况可上调和下调。 应发合计包含伙食补贴。 抵扣项目包括住宿费、伙食补贴、医疗保险等。 第四章等级奖学金和助研奖酬金的发放 第六条等级奖学金的发放与研究生考核相挂钩。经课题组考核被评选为优秀或合格研究生者享受等级奖学金。对于学习工作不努力且屡教不改、考核成绩为不合格、或有违规违法行为的研究生,等级奖学金予以核减或停发。 第七条助研奖酬金面向担任助研岗位并做出工作贡献的研究生设立。 第八条课题组应将助研岗位及相应职责要求在内部予以公开,研究生须经导师同意后申请助研岗位,并与课题组负责人、教育办签署岗位任务书。如有调整,于每月的20日前报教育办。 第九条受聘助研岗位的研究生,须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课题组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减发或停发助研奖酬金: 1.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考核不合格者; 2.不能按计划完成开题报告或论文进度者; 3.不遵守所内规章制度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 4.无故不参加研究所组织的重要活动者;

【前沿科技】改变未来的十大前沿科技!!

【前沿科技】改变未来的十大前沿科技!! 大家都在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但如何使思想落地呢?落地的感觉是简单、轻松的,最好的状态。大家也都在说就像一百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但怎样才能很落地地想到20年、30年、50年乃至100年后呢?如此,当属就幸福了,从容了,有信心了。 目前可粗粗看到的,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新的科技会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头换面,大踏步迈向另一个新纪元。但现在,仍不断地涌现出新的令人兴奋的新科技层出不穷,它们似乎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但如何认识其总规律呢? 1.人工智能,人制造的机器可能比人本身先开悟为什么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的努力方向?事实之一,在这个正常社交越来越被忽略的年代,能够与人类互动,能解读人类情感的社交机器人变得受欢迎。据悉,今年6月软银公司开发的Pepper社交机器人上市时,1000台Pepper 在一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事实之二,据国际专家小组报道,到2030年,专业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将日益普遍和更加实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这是一个为期100年的人工智能影响研究项目产生的第一项研究成果。

现在也有人工智能被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成功案例,例如最近谷歌的AlphaGo刷遍了社交网络,风头一时无两,也将大家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 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趋势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认知算法的共同提升,再加上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很快就会让智能数字助理服务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管理财务和健康状况,甚至帮他挑选要穿的衣服。这些都是在十年前不存在甚至很难想象到的职业。智能是人类的智能,它需要延伸,无限延伸,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暂时提高不到一定程度的智能。机器可能会比人先开悟,也就是说人靠工具开悟也不算丢人类的脸。智能首先是哲学问题。 2.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物质延伸也是非常令人神往的 插上翅膀从来就是人的梦想。无人机最初的出现是为了运用于军事技术,现如今却也广泛运用于消费和商业的各个领域。例如,无人机如今被应用于电力巡检、新闻报道、桥梁、自然灾害后的地形勘察,以及其他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应用,比如打击非法狩猎等。目前,Amazon 和谷歌正在研发可以用于日常家居的无人机。初创公司Zioline 的无人机可以运送医疗供给到陆运很难抵达的偏远乡村。此外,新的一轮初创公司正致力于研究出出会飞的汽车。The Terrafugia这部能飞的汽车日前进行了首次公开试飞,并在空中翱翔了20分钟后顺利着陆。虽然无人驾驶车目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从国际地理学发展来看,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包括:地理学综合研究,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地表过程多圈层耦合与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文化差异与区域冲突;自然与人类因素对陆表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系统演化及其服务功能;全球辐射平衡、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整合;复杂地表信息时空尺度效应研究;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和全球决策;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实验地理与技术手段现代化;未来地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及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另外,在美国《科学》杂志2014 年7 月发布的125 个国际科学前沿问题中,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停滞不前等问题,也都是需要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地理学发展来看,除关注国际地理前沿问题外,还要特别重视对面向未来的中国地理教育,中国地理学的回归与定位,中国城市化以及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现代地理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融合等问题的研究。同时,陆表过程主要作用因子的量化研究,地表覆被/ 土地利用变化及人地关系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和冰冻圈研究,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性研究,西南山地灾害及其风险管理,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与区域均衡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信息化与地理学等问题,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地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作为从事国情研究的主要学科,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要求,应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科研力量,推进“智库”建设,加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发挥科技思想库作用,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工作。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简称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 目录 编辑本段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

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设置研究机构“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 全景 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宁波材料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于2004年5月2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所的《章程》。《章程》中规定,宁波材料所将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事业法人单位,纳入“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位置 宁波材料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制定的办所方针,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动态平台。在中科院及浙江省和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底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2007年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与此同时,研究所将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组织项目,边建设、边运行,力争使“硬件”设施建成验收之日,即为部分“软件”成果取得收获之时。 编辑本段领导 所长:崔平 全面领导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工作。分工负责人事教育、资产财务和行政后勤工作。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作为guestscientist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以期有助于我们预测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景,正确引导我们进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并在现实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促进 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平均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与管理学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要指引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率,其前提与基础是解释公共部门的各种收入与支出行为、公共管理以及对市场中微观主体的影响与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与管理学不同,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研究前提与研究对象。而且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各个主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主体的反应与对策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执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就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挑战。由此可见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为什么”的问题。 卡尔森(Garson)和欧佛曼(Overman)认为,1975 年的“政策管理协助研究委员会报告”是公共管理概念流行的源泉。[1]他们指出,在该报告中,公共管理被分为三个领域:(1)政策管理涉及政策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2)资源管理涉及预算、财务管理、人事、采购与供给、财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项目管理则涉及日常执行,包括日程安排、记录保存、生产效率与监督等。 大多数美国公共管理研究者似乎更偏好另外两个相近的概念:“政治管理”和“战略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管理研究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密切相关。政治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家、该学院的摩尔(Moore)明确表示:“我们的‘公共管理’概念在公共行政的传统责任之上加入了目标设定和政治管理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研究重心已经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POSDCORB 范式(计划、组织、人员、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转移到 PAFHRIER 范式(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外部关系)。 综合各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前沿报告,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的几个前沿问题:(1)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资料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 题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 当今科学研究中三个突出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构成、物质结构及生命的本质和维持,所对应的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八大学科分别是:能源、信息、材料、微光、微电子技术、海洋科学、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学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学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物理学最前沿的八大难题来了解最新的物理学动态。 难题一:什么是暗能量 宇宙学最近的两个发现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远不足以解释宇宙的结构。还有第三种成分,它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形式的暗能量。 这种神秘成分存在的一个证据,来源于对宇宙构造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所有物质都会改变它周围时空的形状。因此,宇宙的总体形状由其中的总质量和能量决定。最近科学家对大爆炸剩余能量的研究显示,宇宙有着最为简单的形状——是扁平的。这又反过来揭示了宇宙的总质量密度。但天文学家在将所有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可能来源加起来之后发现,宇宙的质量密度仍少了2/3之多! 难题二:什么是暗物质 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远远少于宇宙的总物质的含量。这得到了各种测算方法的证实,并且也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他两种粒子: 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说是没有较为有效的测量方法。又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如果找到它们的话,很可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宇宙的各种情况。 难题三:中微子有质量 不久前,物理学家还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最近的进展表明,这些粒子可能也有些许质量。任何这方面的证据也可以作为理论依据,找出4种自然力量中的3种——电磁、强力和弱力——的共性。即使很小的重量也可以叠加,因为大爆炸留下了大量的中微子,最新实验还证明它具有超过光速的性质。 难题四:从铁到铀的重元素如何形成 暗物质和可能的暗能量都生成于宇宙初始时期——氢、锂等轻元素形成的时候。较重的元素后来形成于星体内部,核反应使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新的原子核。比如说,四个氢核通过一系列反应聚变成一个氢核。这就是太阳发生的情况,它提供了地球需要的热量。当然也还有其它的种种核反应。 当核聚变产生比铁重的元素时,就需要大量的中子。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较重的原子形成于超新星爆炸过程中,有大量现成的中子,尽管其成因还不很清楚。另外,最近一些科学家已确定,至少一些最重的元素;如金、铅等,是形

【原创】回答美国《科学》杂志提出的125个重大科学前沿问题(2)

【原创】回答美国《科学》杂志提出的125个重大科学前沿问题(2) 文/简浩 据2018年01月12日07:44新浪科技载,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杂志提出125个重大问题,其中涉及到宇宙形成、地球演化、生命兴起和人类生理谜团等。以下分别回答125个其中的10个科学前沿问题: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答: 宇宙高速自转运动的中心,会不断积累热能,久而久之,形成宇宙大爆炸,本质就是“超能核聚变”。聚变出新一轮的质子、中子、电子、离子等轻物质,又会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年轻的“类星体”,在宇宙空间自转运动的螺旋辐射动能推动下,仍然继续向外圆螺旋扩张。 所有星系的前半生,都曾经是“极端天体”中的“类星体”,银河系也不例外。 类星体看似星系,又不完全像是普通星系,看似恒星,又不完全像是普通恒星,所以被称作“类星体”。 新形成的类星体距宇宙中心最近,公转度最快,物质分子就会产生剧烈震荡,因此,类星体就像滚雪球一样,“公转特快、自转特慢、占空特小、密度特大、热能特大、亮度特大”,释放的能量却是普通星系的数千倍以上,亮度是正常星系的千倍以上。 类星体边公转、边螺旋、边扩张、边膨胀,前一轮扩张到外圆轨道的类星体公转运动开始减速,类星体内的空间开始伸展、密度变小、能量变小、亮度变小、占空变大,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常星系。 宇宙中所有星系(包括类星体)的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都有一个共同而普遍的规律,也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距离宇宙中心(重力源)越近的星体,位能会越小,自转速度则越慢,而动能会越大,公转速度则越快。反之,距离宇宙中心(重力源)越远的星体,位能会越大,自转速度则越快,而动能会越小,公转速度则越慢。 这就是类星体为什么会高速公转运动,能给类星体自身带来巨大动能的原因。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答: 黑洞里面是中子或夸克。黑洞是实体天体,不是虚拟物质。所有星系中心都有黑洞存在,黑洞是“统领星系”的实体“极端天体”。 黑洞的特征:“质量特大、引力特大、磁场超强、密度超大、能量超大、热能超大、自转太快、体积太小”,就是光线也逃不脱黑洞的引力。 黑洞的运行机制:“边高速自转、边疯狂吞噬、边高温高压、边高能聚变,边增加自重、边超能喷射”。黑洞吞噬的天体物质,只有少数与黑洞是同类的物质被黑洞吸收,大多数非同类物质不能被黑洞吸收,都要从黑洞的两极喷射出去。因此,黑洞能使自身星系的总体质量逐渐增加,能使恒星、行星等天体物质也逐渐增加。 黑洞的本质:进行天体物质的“循环回炉”、“脱胎换骨”、“物质洗牌”,黑洞的本质就是一座强大的“高能核聚变工厂”。喷射散发的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大多数又形成了新恒星,银河系外围边缘的年轻恒星就是这样的来历。 黑洞喷射的高能粒子:基本都是新生恒星的“原料”氢元素物质,而产生的重元素物质微乎其微,只能形成极少量的星际尘埃。 被黑洞吞噬的已经衰老的天体物质,经过黑洞“秘密”的聚变“深加工”,喷射出来的高能粒子,从此获得“重新做人”的机会,焕然一新,成为年轻的新粒子、新质子。 黑洞带着星系的公转运动,由于公转速度高,一般最低速度也有600km/s,这样一来,黑洞就会像“弯道超车”一样,黑洞就会发生倾斜。 黑洞倾斜的规律:距离宇宙中心越近的星系,黑洞倾斜度则越小,反之,距离宇宙中心越远的星系,黑洞的倾斜度则越大。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时间:2011年3月21日9:55 来源: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作者:孙小兰 近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了“《中国经济观察》论坛: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了会议。经济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致词,副主任韩保江主持。论坛就经济学理论的几个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及《资本论》的普适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面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有五个原则:把生产力发展看作社会运动的首要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解释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在生产力渐进的历史发展前提下来解释经济关系当事人的行为;马克思是从所有制关系出发来理解全部生产关系体系;从经济关系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强调实践。二是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不管是要生存下去还是要发展得更好,就是要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关于《资本论》的普适价值,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天义教授认为:《资本论》的普适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经济发展形式的统一性。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人的依赖,人的依赖关系就是自然经济;第二个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表现为商品经济;第三个阶段是人对谁都不依赖,自由发展。第二,马克思以三大崭新因素为内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一个崭新因素讲了商品有二重性,劳动也必然有二重性。第二个崭新因素讲了工资的本质,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第三个崭新因素讲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和特别的区别。正是这三个崭新因素才使得马克思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第三,马克思以四个环节为支点,确定了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框架。这四个支点,就是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生产是起点,最终是为了消费。当前消费问题非常重要,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消费,而我们的消费怎么分析,内需怎么扩大?我认为马克思这个分析框架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的普适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方法,是用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用于创建理论体系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谢鲁江教授认为,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演变,就是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对亚当徠斯密假说的研究,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开始,把自然方法引进来,用实证来证明确实存在看不见的手。之所以论证,前提就是这个假说是可以证明的,是具有确定性的。后来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之后的经济学家对确定性提出了怀疑。现在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从不确定性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的。 不确定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了条件进行研究。二是完全否定式的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归纳西方经济学向三个方向发展。第一,从对个人行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不完全竞争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博弈论等等。第二,研究认为个人行为合理性是有条件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能不能达到有机统一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是我们希望的市场经济。第三,结果基本上是否定的。认为个人秩序不一定达到社会合意的结果,所以需要国家和社会干预,这是凯恩斯强调的国家干预。 由此我们能得出几点认识:首先,这是一个未解的命题,还需要研究。其次,还要研究所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都是需要的,那么达到这个合意的结果,需要具备什么制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秩序之间,是历史性的,没有一个普遍的真理。 三、改革、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应有的内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自力教授认为改革实践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挑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宪法层面说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但是现实中,公有制为主体到底怎么体现的?第二,分配制度的挑战。我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可现实最大问题是收入两极分化。如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怎么体现?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世界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