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稳恒电流

稳恒电流

稳恒电流
稳恒电流

第二讲 稳恒电流

§2、1 电 流

2.1 .1.电流、电流强度、电流密度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如果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形成电流条件是:存在自由电荷和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导体中存在电场)。自由电荷在不同种类导体内部是不同的,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是电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导电气体中是正离子、负离子和电子。

电流强度是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用定义式表示为

t q I /=

电流强度是标量。但电流具有方向性,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电流强度

的表达式是 n e v S I =

n 是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密度,e 是电子电量,v 是电子定向移动平均速度,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在垂直于电流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电流强度叫做电流密度,表示为 S I j /= 金属导体中,电流密度为 n e v j =

电流密度j 是矢量,其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2.1 .2、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为

S L

S L R σρ=

=/

式中ρ、σ称为导体电阻率、电导率?

?? ?

?

=σρ1,由

实验表明,多数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近似地有如下线性关系 ()t αρρ+=10

0ρ为0℃时电子率,ρ为t 时电阻率,α为电阻率的温度系数,多数纯金属α值接近于3104-?℃1-,

而对半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率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某些导体材料在温度接近某一临界温度时,其电阻率突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超导材料除了具有零电阻特性外,还具有完全抗磁性,即超导体进入超导状态时,体内磁通量被排除在体外,可以用这样一个实验来形象地说明: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体积很小但磁性很强的永磁

铁,整个装置放入低温容器里,然后把温度降低到锡出现超导电性的温度。这时可以看到,小磁铁竟然离开锡盘表面,飘然升起与锡盘保持一定距离后,悬在空中不动了,如图2-2-1所示。这是由于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使小磁铁的磁感线无法穿透超导体,磁场畸变产生一个向上的很大的排斥力,把磁铁托在空中,这就是磁悬浮的道理,这一特性启示了人们用超导材料制造磁悬浮列车。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首先发现的。他发现在K

2.4(8.268-℃),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并把这种“零”电阻特性称为“超导电性”。接着他又发现在K

3.7附近,铅也具有“超导性”。

1933年,迈斯纳发现了超导的“完全抗磁性”,他证明处于磁场中的超导体可以把磁感线完全排斥在体外,从而使自身可以悬浮在磁体之上。这个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至今人们仍把“零电阻特性”和“完全抗磁性”作为判定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两个必要条件。

例1、为了使一圆柱形导体棒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可将两根截面积相同的碳棒和铁棒串联起来,已知碳的电阻率为m ?Ω?=-5

0105.3碳ρ,电阻率温度系数4

10

5-?-=碳α℃

1

-,而铁

m ?Ω?=-80109.8铁ρ,3

105-?=铁α℃1-求这两棒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解: 各种材料的长度和截面积都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电阻率的变化比线度的变化要明显得多(一般相差两个数量级),因此可以忽略线度的变化。

将()t αρρ+=10代入S L R /ρ=,得()t R R α+=10 式中0R 为材料0℃时电阻

将碳棒和铁棒串联,总电阻为 t R t R R R R R R 铁铁碳碳铁碳铁碳αα0000+++=+= 要R 不随温度变化,必须有 000=+t R t R 铁铁碳碳αα 由S L R

/ρ=,可知截面积相同的两棒长度之比为

()3845105109.8105105.3----????-??-

==铁铁碳碳碳

铁αραρL L 1:3.39=

N S

图2-2-1

2. 1 .3、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通电导体中取一小段长L ?,其两端电压U ?,则有:

S L

I S L I U σρ??=

??=? j S I E L U ==??,/

得到 E j σ=

上式给出了电流密度与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场之间的对应关系,更细致地描述了导体的导电规律,被称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①对于金属中的电流,上式中的

还可有更深入的表示。

当金属内部有电场时,所有自由电子都将在原有的热运动的基础上附加一个逆场强的定向运动,就是所有电子的这种定向运动形成宏观电流。

由于与晶体点阵的碰撞,自由电子定向速度的增加受到限制。电子与晶体点阵碰撞后散射的速度沿各个方向几率相等,这样电子定向运动特征完全丧失,其定向速度为0。这样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零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设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为

,平均路程为

,则电子定向运动平均速度

而,是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所以

下面我们看电流密度矢量与电子定向运动平均速度

的关系。在金属内部,在与

垂直方向取一

面积为

的面元,以

为底,为高作一个柱体。设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 ,则单位时间内柱体内的所有为由电子

能穿过

面而形成电流,

面上任一点的电流密度:

的方向以正电荷运动方向为准,电子带负电,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

代入,我们得到

对于一定的金属导体,在一定温度下,是一定的,与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相比,金属的电导率为

②对于导电液体,同样有更细微的表达式。

能够导电的液体称为电解液。电解液中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是正、负离子。在没有外电场时,正负离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在有外场作用时,液体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宏观电流,正、负离子的平均定向速度(以称迁移速度)和与所加的电场成正比。若单位体积内有n对正负离子,每个离子带电量q,考虑到负电荷的运动等效于等量的正电荷反方向的运动,则所研究面元的电流密度大小为

定义单位场强下的迁移速度为迁移率,分别用和表示

对于一定浓度的某一种电解液,均为恒量,液体导电仍满足欧姆定律。

§2、2电路

2.2 .1、电路连接与电表改装

(1)串、并联电路的性质

串联电路通过各电阻电流相同,总电压为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功率的分

配也与电阻成正比,即

()

a

n n n R I P R R R I U U U U I

I I 2212121=?++=+?++==?==

串联电路总电阻

n R R R R ?++=21

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总电流为通过各支路电流之后,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功率的分配亦与电阻成反比,即 U U U =?=21

n n R U R U R U I I I I +?++=+?++=2121

n n R U P 2

=

总电阻:

n

R R R R 1

11121+?+=

(2)电表改装

①欲将满偏电流为

g I ,内阻为g R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U 的电压表,需将

分压电阻R 和电流表串联,如图2-2-1所示,所谓量程为U 时,就是当电压表两

端的电压为U 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g I ,电流表分担的电压为g U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有

g g g g g R R U U U R U U R ?-=?= g

g R I U

n =

()g

g g

g g

g R n R R I R I U R 1-=?-=

电压表内阻

g

g g

g g V nR R R I U

R R R =?=+=

g

图2-2-1

通常,V R 都很大,理想情况下可认为∞→V R 。

②欲将内阻为

g R ,满偏电流为g I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I 的电流表时,需将分流电阻R 和电流表并

联,如图2-2-2所示。同理可推得

g

R

g R I I R ?=

g

I I n =

g

g g g

R n R I I I 11

-=?-=

通常,R 很小

)(g R R <<,可认为电流表内阻R R g =,理想情况下可认为

0→R 。

③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

简易欧姆表接法示意图如图2-2-3所示,0R 为调零电阻,表头内阻为

g R ,

满偏刻度为

g I 。测量前,应先将两表笔短接,调节0R 使流过表头的电流为g I ,

若电池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 ,则

中R r

R R I g g ε

ε

=

++=

如果在两表笔间接一电阻

中R R x =1,则电流减半,指针指表盘中央,因此,r R R g ++0称为“中

值电阻”,表盘最左刻度对应于∞→2x R ,最右边刻度对应于03=x R ,对于任一阻值x R ,若

,

x g R R n

I I +=

=

中ε

03=x R 得 ()中R n R x 1-=

这就是欧姆表的刻度原理,如欧姆表的中值电阻Ω

=k R 2.1中,表盘满偏

4/1处的刻度为()Ω=Ω?-k k 6.32.114,表盘满偏8/1处的刻度为Ωk 4.8,如图2-2-4所示。

欧姆表的量程改变后,各刻度所对应的电阻值应乘以相同倍率,另外要注意,凡使用欧姆表,必须进行机械调零和欧姆调零,并且,换档后一定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④将电流表改装成交流电压表

图2-2-2

图2-2-3

k 4.8k

6.3k

2.1图2-2-4

交流电压表是直流电压表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在直流电压表上串联一个二极管,就组成交流电压表。串联二极管后,电表显示的是交流电的平均值(它等于有效值的0.45倍)。用U代表某一量程的交流电压

有效值,若不考虑二极管正向电阻值,则限流电阻计算公式为

g

R R

g

U

'

-

=

45

.0

实验指出,二极管是一且非线性元件,它的伏安特性为一条弯曲的图线,

如图2-1-5所示,当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后,限流电阻R与交流电压U之间的

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因此,最大量程的交流电压表的表盘刻度是不均匀的,

如采用J0411型多用电表测量2.5V以下的交流电压时,要使用表盘上第三

条刻度线,它的起始段刻度很密,刻度是不均匀的。这一点,从图2-2-5中

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二极管两端电压小于V

8.0的一段图线上,相同的电压

变化(例如2.0V)所对应的电流是不同的:顺次分别为7.1mA、5.3mA、1.7mA、3.

18mA。2.2 .2、电动势与电功率

(1)电源有保持两极间有一定电压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电源,保持两极间有一定电压的本领不同。例如:干电池可保持正、负极间有5.1V的电压;常用的铅锌蓄电池可保持两极间有0.2V的电压。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上引入了电动势这个物理量,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将理想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2)电流通过一段路时,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自由电荷作功。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W,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即

UIt

W=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电功率,则

UI

t

W

P=

=

)

图2-2-5

§2.3、电学基本定律

2.3.1、 焦耳定律

电流在一段只有电阻元件的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电流通过这段电路时的所产生的热量Q 。焦耳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如果通过一段只有电阻元件的电路的电流为I ,这段电路的电阻为R ,通电时间为t ,则

Rt I Q 2=

这就是焦耳定律,我们还可推出这段电路中电流的发热功率为R I P

2=。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一般来讲,人们用电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发热。如使用电动机是为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用电解槽是为了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等。发热只是副效应,因此,一般说来电热只是电功的一部分,热功率是电功的一部分。

2.3.2、欧姆定律

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 跟它两端所加的电压U 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 成反比,即

R U I =

上式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的情况。对非线线元件(如灯丝、二极管)和气体导电等情况不适用。

②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连接这两点的支路上各电路元件上电势降落的代数和,其中电势降落的正、负符号规定如下:

a.当从电路中的一点到另一点的走向确定后,如果支路上的电流流向和走向一致,该支路电阻元件上的电势降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b.支路上电源电动势的方向和走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势降为电源电动势的负值(电源内阻视为支路电阻)。反之,取正值。

如图2-3-1所示,对某电路的一部分,由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可求得:

3232222211111R I R I r I r I R I U U B A ----++-=-εεε

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源输出功率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图2-3-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r

R I +=

ε

路端电压

I r U ?-=ε ε

?+=r R R U

对于确定电源ε、r 一定,则I U

-图线

和R U -图线如图2-3-2和2-3-3所示。其中

r I m ε

=

,为电源短路电流。

〈2〉电源输出功率

电源的功率

()r R I P +=

=2

εε源

电源输出功率

()

()r

R

r R R r R IU P 422

2

++=

?+==εε出

当r R =时电源输出功率为最大 r P 42

ε=

最大

此时电源效率 50=η%

电源输出功率P 随外电阻R 变化如图2-3-4所示,若电源外电阻分别为1R 、2R 时,输出功率相等,

则必有

212

R R r ?= 例2、如图2-3-5所示电路,设电源电压不变,问:(1)2R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2R 上消耗的电功率随2R 的增大而增大?(2)2R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2R 上消耗的电功率随2R 增大而减小?(3)2R 为何值时,2R 上消耗的电功率为最大?

U

ε

m

U

ε

图2-3-2 图2-3-3

2

1

P 图2-3-4

图2-3-5

解: 先求出2P 随2R 变化的表达式。

()()3423

42R R R R R R R AB +++=

()()3

423

4211R R R R R R R I ++?++

=

ε

()4

332314121342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I ++++++=

ε

()4

3323141213

42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I U AB AB +++++?=

22

422222R R R U R I P AB

???? ??+==()2

4

33231412122

23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

()()23124331412

223][R R R R R R R R R R R ++++=

ε

令:

A R R R R R R =++433141

()C

R B

R R R ==+223312ε

则:()()2222

22224ABR BR A CR BR A CR P +-=

+=

AB R B R A C

42

22+?

??? ??-=

(1)当A >B

2R 时,即433141R R R R R R ++>()312R R R +

↑↑↓↑222

2,,,

P R B R A

R

(2)当A <B

2R 时,即433141R R R R R R ++>()312R R R +

2

2

R B R A -<0,22

222,P R B R A R ↑???? ??-↑

(3)当A =B

2R 时,即433141R R R R R R ++=()312R R R +,2P 最大

2.3.3、基尔霍夫定律

①对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入的电流之和。 ∑∑=出入

j i I I

或可表达为:汇于节点的各支路电流强度的代数和为零。

∑=±0i

I

若规定流入电流为正,则从节点流出的电流强度加负号。对于有n 个节点的完整回路,可列出n 个方程,实际上只有1-n 个方程是独立的。

②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即

()∑∑=±+±0j j

i

R I

ε

对于给定的回路绕行方向,理想电源,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降落为正,反之为负;对电阻及内阻,若沿电流方向则电势降落为正,反之为负。若复杂电路包括m 个独立回路,则有m 个独立回路方程。

例3、如图2-3-6所示电路中,已知

,321V =ε,

543,62,51,242Ω=Ω=Ω==R R R V ε

求各支路的电流。

分析: 题中电路共有2个节点,故可列出一个节点方程。而支路3个,只有二个独立的回路,因而能列出两个回路方程。三个方程恰好满足求解条件。

解: 规定321I I I 、、正方向如图所示,则有 0321=-+I I I

两个独立回路,有0112221

=+-+-R I R I εε

033222=++-R I R I ε

联解方程得:A I A I A I 5.0,.01321

=-==,

2I <0,说明2I 实际电流方向与图中所假定电流方向相反。

I 3

R 图2-3-6

§2. 4、电路化简

2.4.1、 等效电源定理

实际的直流电源可以看作电动势为ε,内阻为零的恒压源与内阻r 的串联,如图2-4-1所示,这部分电路被称为电压源。

不论外电阻R 如何,总是提供不变电流

的理想电源为恒流源。实际电源ε、r 对外电阻R 提供电流I 为

r R r

r r R I +?

=+=ε

ε 其中r /ε为电源短路电流0I ,因而实际电源可看作是一定的内阻与恒流并联的电流源,如图2-4-2

所示。

实际的电源既可看作电压源,又可看作电流源,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的条件是电流源中恒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短路电流。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性可使某些电路的计算简化。

等效电压源定理又叫戴维宁定理,内容是: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

络的开路电压,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以外网络的电阻。

如图2-4-3所示为两端有源网络A 与电阻R 的串联,网络A 可视为一电压源,等效电源电动势0ε等于a 、b 两点开路时端电压,等效内阻0r 等于网络中除去电动势的内阻,如图2-4-4所示。

等效电流源定理 又叫诺尔顿定理,内容是: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0I 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外网络的电阻。

例4、如图2-4-5所示的电路中,

Ω=Ω=Ω=Ω=Ω=Ω===0.194

,5.43,

0.52

,0.101

,0.12

,5.01

,0.12,0.31R R R R r r V V εε

(1)试用等效电压源定理计算从电源

()22r 、ε正极流出的电流2I ;(2)

图2-4-1

2-4-2

图2-4-3

图2-4-4

2

图2-4-5

用等效电流源定理计算从结点B 流向节点A 的电流1I 。

分析: 根据题意,在求通过2ε电源的电流时,可将ABCDE 部分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求解通过1R 的电流时,可将上下两个有源支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

解: (1)设ABCDE 等效电压源电动势0ε,内阻0r ,如图2-4-6所示,

由等效电压源定理,应有 V

R R R r R

5.11

3

2

1

1

1

=+++=εε

()Ω=+++++=53

21132110R R R r R R r R r

电源00r 、ε与电源22r 、ε串联,故

A

r R r I 02.02

400

22-=+++=

εε

2I <0,表明电流从2ε负极流出。

(2)将A 、B 两个节点短接,构成等效电流源(00r I 、)如图2-4-7所示,由等效电流源定理,0I 为原电路流经A 、B 短接后的支路电流。因为有21εε、两电源,必须用线性叠加原理,所谓叠加原理与力学中“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极为相似,其内容为:若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则通过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动势单独存在时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

由叠加原理

A

R r R R r I 35.04

22

2

311

0=++

++=

ε

ε

Ω

=+++++++='7.6))((4

2231422310R r R R r R r R R r r

由0r '

和1R 的分流关系 A I R r r I 14.001

001=+''

=

2.4.2、 Y —△变换

在某些复杂的电路中往往会遇到电阻的Y 型或△,如图2-4-8所示,有时把Y 型联接代换成等效的△型联接,或把△型联接代换成等效的Y 型联接,可使电路变为串、并联,从而简化计算,等效代换要求Y

图2-4-6

1

图2-4-7

型联接三个端纽的电压312312U U U 、、及流过的电流321I I I 、、与△型联接的三个端纽相同。

在Y 型电路中有

0321311133122211=++=-=-I I I U R I R I U R I R I

可解得

31

1

332212

1213322131U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I ++-++=

在△型电路中

3131

121213112131

3131121212R U R U I I I I R U I R U I -

=

-==

=

等效即满足: 31

1

332212

12133221331311212U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U R U ++-++=-

3

1

3322112R R R R R R R R ++=

2

1

3322131R R R R R R R R ++=

类似方法可得

1

1

3322123R R R R R R R R ++=

①、②、③式是将Y 型网络变换到△型电路中的一组变换。

同样将△型电路变换到Y 型电路,变换式可由①、②、③式求得:④、⑤、⑥

31

23

12

31

12

1

R

R R R

R R ++=

图2-4-8

31231223

122R R R R R R ++=

31231223

313R R R R R R ++=

例5、试求如图2-4-9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分析: 这是包含一个Y 型电路和一个△型电路的网络,解决问题的方向可将左边Y 型网络元变换成△型网络元,或将右侧△型网络元变换成Y 型网络元。 解: 将左侧Y 型网络换成△型,如图2-4-10

所示已知 Ω===1321R R R 则有

Ω

=++=

33

1

3322112R R R R R R R R Ω

=++=

31

1

3322123R R R R R R R R Ω

=++=

32

1

3322131R R R R R R R R

由图2-4-10,可进一步电路整理为图2-4-11所示。

Ω=

34总R

将右侧△型网络元换成Y 型网络元同样可求得Ω

=

34总R ,这里不再叙述。

2.4.3、 对称性原理

①等势节点的断接法

在一个复杂电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些完全对称的点,(以两端连线为对称轴),那么可以将接在等电势节点间的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断开(即去掉),也可以用导线或电阻或不含电源的支路将等电势节点连接起来,且不影响电路的等效性。

例6、用导线连接成如图2-4-12所示的框架,ABCD 和ABCE 是正四面体,每段导线的电阻都是1Ω。

'图2-4-10

V

4图2-4-11

图2-4-12

A

B

D

C

求AB 间的总电阻。

解: 设想A 、B 两点上存在电势差B A U U -,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可以知道D 、C 、两点的电势都应

该介乎A U 与B U 的中间,即2/)(B A U U U

-=,所以两点应是等电势的。这样,去掉CD 段导线,

对A 、B 间的总电阻不会有影响。当去掉CD 段导线后,就成为三路并联,即A —D —B ,A —C —B ,和

AB 。于是:2

121

211=++=总R )(5.0Ω=∴总R

②电流分布法

设有电流I 从A 点流入、B 点流出,应用电流分流的思想和网络中两点间不同路径等电压的思想,(即基耳霍夫定理),建立以网络中各支路的电流为未知量的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与总电流I 的关系,然后

经任一路径计算A 、B 两点间的电压AB U ,再由

I

U R AB

AB

=即可求出等效电阻。

例7、10根电阻均为r 的电阻丝接成如图2-4-13所示的网络,试求出A 、B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AB R 。

由结构对称性,要求电流I 从A 点流入后在A 点的电流分布应与电流I 从B 点流出前的电流分布相同,中间四方形必具有上、下电流分布对称和左、

右电流分布对称,因此网络内电流分布应如图2-4-14所示。对图中C 点和D 点,有电流关联

()

()1221

2121I I I I I

I I I I I -=++++=- 解得

I

I I 21

21=

+ ①

由A 、E 两点间不同路线等电压的要求,得r I r I I r I 211)(2+-=? 即 I I I =-123 ②

解①、②两式得

I I I I 81,8321==

选择线路AEDB ,可得 ()()r I I r I I r I U AB 12112-+++?=

Ir 815

=

因此,A 、B 间等效电阻便为

r I U R AB AB 815

==

图2-4-13

2.4.4、 无穷网络等效变换法

若,?++++=a a a a x (a >0)

在求x 值时,x 注意到是由无限多个

a 组成,所以去掉左边第一个+a 对x 值毫无影响,即剩余

部分仍为x ,这样,就可以将原式等效变换为x a x +=,即02=--a x x 。所以

2411a

x ++=

这就是物理学中解决无限网络问题的基本思路。

例8、如图2-4-15所示,框架是用同种金属丝制成的,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ρ,一连串内接等边三角形的数目可认为趋向无穷,取AB 边长为a ,以下每个三角形的边长依次减小一半,则框架上A 、B 两点间的电阻为多大?

从对称性考虑原电路可以用如图2-4-16所示的等效电路来代替,同时我们用电阻为2/AB R 的电阻器

来代替由无数层“格子”所构成的“内”三角,并且电阻是AB R 这样的,x AB

R R =,ρa R =因此

????

??+++????? ??++=2/2/2/2/x x x x x R R RR R R R R RR R R R

解此方程得到

(

)

ρ

a R R R x AB 173

1

317-=

-==

2.4.5、 电流叠加法

解题步骤是:先考虑一支流入或流出系统的电流,把它看作在给系统充电或放电,利用对称性求出系统中的电荷分布和电流场分布,求出每一支电流造成的分布后进行叠加,使得电荷

分布全部抵消,而电流场叠加作为所求的电流场。

例9、有一个无限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网眼组成,如图2-4-17所示。所有六边形每边的电阻为0R ,求:

(1)结点a 、b 间的电阻。

(2)如果有电流I 由a 点流入网络,由g 点流出网络,那么流过de 段电阻的电流 I de 为多大。

A

B

图2-4-15

B

R

2

/ 图

2-4-16

图2-4-17

解: (1)设有电流I 自a 点流入,流到四面八方无穷远处,那么必有3/I 电流由a 流向c ,有6

/I 电流由c 流向b 。再假设有电流I 由四面八方汇集b 点流出,那么必有6/I 电流由a 流向c ,有3/I 电

流由c 流向b 。

将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即有电流I 由a 点流入,自b 点流出,由电流叠加原理可知

263I I I I ac =+=

(由a 流向c ) 263I I I I cb =+=(由c 流向b )

因此,a 、b 两点间等效电阻

00

0R I R I R I I U R cb ac AB AB =+==

(2)假如有电流I 从a 点流进网络,流向四面八方,根据对称性,可以设

A I I I I ===741

B I I I I I I I ======986532

应该有

I I I A =+B 63

因为b 、d 两点关于a 点对称,所以

A

be

de

I I I 2

1

=

='

同理,假如有电流I 从四面八方汇集到g 点流出,应该有

B

de

I

I =''

最后,根据电流的叠加原理可知

()I I I I I I I I B A B A de de

de 61

636121=+=+=''+'=

以上几种方法可实现电路的化简。其中,电流分布法特别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及求复杂导体和等效电阻,

当为纯电容电路时,可先将电容换成电阻为解等效阻值,最后只需将R 换成C 1

即可。

例10、十个电容为C 的电容器按图2-4-17个方式连接,求AB 间等效电容AB C 。

解: 将电容全部换成阻值为r 的电阻,由“电容分布法”中的例题可知

r R AB 815=

用C 1代替R ,则C C

AB

1

8151?= C C AB 815=

图2-4-17

§2。5、电桥电路,补偿电路和电势差计

2.5.1、 惠斯通电桥

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虽然方便,但不够精确,而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表所引起的误差又难以消除,精确地测量电阻,常用惠斯通电桥。

图2-5-1是惠斯通电桥的电路图,当B 、D 两点的电势相等时,通过检流

计的电流强度0=g

I ,此时就称电桥平衡(可通过调节滑动触头D 的位置

来实现)。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的原理,可知此时应有

021::R R R R x =

一般来讲,1R 和2R 由同一均匀电阻丝组成,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21

021R L L R R R R x ==

测出电阻丝长度1L 和2L 之比,再由标准电阻0R 的阻值即可确定待测电阻x R 的阻值。 备注:操作方法见实验部分。 2.5.2、 电势差计

精确地测量电源电动势常采用电势差计。电势差计是根据补偿原理来设

计的,补偿法的原理可用图2-5-2所示来说明。

通常情况下,用测量仪器对电源进行测量时,总有电流通过电源,因而

造成测量误差。用图2-5-3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时,可以使待测电源中的电流为零。图中工作电源与粗细均匀的电阻线A 、B 相连。适当调节C 的位置,当电阻线在A 、C 段的电势降刚好与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 x 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内没有电流通过,待测电源中的电流也为零。这时,称待测电路得到了补偿。

若先对一个标准电池实现补偿,就可以对电路进行定标(测得A 、C 间单位长度相当多少伏电压),然后对某个待测电压实现补偿,即可精确地测定这个电压值。

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测量电源电动势,还可以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若再借助于比较法,还可测量电阻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补偿法。

滑线式电势差计的电路如图2-5-4所示。它由三部分组成:工作电源E 、开关1K 和变阻器1R 组成

“工

1

4

R R 图2-5-1

B

A

图2-5-2

作电路”;标准电池0ε、灵敏电流计G 和保护电阻2R 组成“标准电路”;待测电源x ε、开关3K 、电阻箱3R 、灵敏电流计G 和保护电阻2R 组成“测量电路”,三部分之间接有转换开关2K 和由粗细均匀的电阻线AB 和滑动触头C 。任何电势差计,无论结构多么复杂,都有以上三部分。

测量前,应先对电势差计进行校准,回路中的工作电源电压可取3~4V 间某

个值。调节变阻器1R 使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达到规定值。再将转换开关2K 接标准电池,调节滑动触头C ,并逐步减小保护电阻2R ,直至2R 等于零时,接通灵敏电流计G ,表中也有没电流通过。这时“标准回路”就达到了平衡,记下此时电阻线上1AC 段长度1l 。

然后,将2R 调至最大,将转换开关2K 接待测电源,并断开开关3K 。按以上方法再调节“测量电路”使其达到平衡,并记下此时触头位置所对应的电阻线上2AC 的长度2l 。在调节过程中,1R 的位置不能动,

以保护工作电流不变。此时,由于电阻线的粗细均匀,故有 S L I S

L x

//210

ρερε=

= 即

012

εεL L x =

如果要测量待测电源的内阻r ,可以合上3

K ,用以上方法测得待测电源的路端电压

13

εL L U x = 再根据公式

????

??+=+=31R r U Ir U x x x ε 读出电阻箱的阻值3R ,即可求出电源内阻为

???? ??-=13x x U R r ε 利用电势差计还可以借助于比较法测电阻,测量方法如图2-5-5所示,图中R 为标准电阻,x R 为待测电阻,先用电势差计测出x R 两端的电压x U ,再用同样的办法测出标准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由于电

势差计没有分流作用,故x x x R R IR IR U U :::== 因此

R U U R x

x =

图2-5-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