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提示:①—d②—a③-b④-e⑤-c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主要成分

(1)血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

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提示:1.×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

5.×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除了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助。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问题探究]

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尔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手上容易起泡,你知道泡内的液体是什么吗?来源于哪里?时间长了,泡就会逐渐消失,泡中的液体到哪里去了?

提示:组织液。时间长了,过多的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

【例】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乙表示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C.肝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甲

D.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

[技巧点拨]解答此题的突破点是单向箭头,即:组织液(甲)→淋巴(丙)→血浆(乙)。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渗入血浆中的量远大于渗入淋巴中的量;肝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O2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比组织液中的低。

答案:C

(1)上述甲、乙、丙、丁中哪两者成分最相近,并说明理由。

提示:淋巴与组织液的成分最相近,因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细胞外液的3种成分中最活跃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血浆。因为组织液和淋巴要通过血浆的循环完成物质交换。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C[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A[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三种结构均与外界相通,其液体不在体内,属于体外液体,而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问题探究]

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2.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尝试分析造成浮肿的主要原因?

提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

[归纳总结]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大小: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1.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

A.①氨基酸B.②尿素

C.③水D.④红细胞

D[氨基酸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A正确;尿素为小分子代谢废物,可以从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血浆,B正确;组织液中的一部分物质包括水在内,可以被毛细淋巴管吸收,C正确;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液中,D错误。]

2.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C.家兔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③会使其pH明显降低

D.④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由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淋巴,③为血浆。其中X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①;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③,会和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其pH不会明显降低;②③为细胞外液,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

(备选习题)

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

C .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 -3、HPO 2-4反应

D .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

C [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Na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与内环境中含

有的HCO -3、HPO 2-4等缓冲物质有关,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这些缓冲物质

反应,维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课堂小结]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口渴时喝西瓜汁,进入胃中

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小红同学感冒时,口服感冒清胶囊

D .肌肉注射青霉素

D[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A错误;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B错误;服用的感冒清胶囊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进入内环境,C错误;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因此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D正确。]

2.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为37 ℃

B.细胞外液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

C.血浆pH稳定在7.35~7.45

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

D[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就是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一般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 ℃,含有水、离子、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由于血浆含有一些缓冲物质,pH稳定在7.35~7.45。] 3.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HCO-3B.HPO2-4

C.K+和Ca2+D.Na+和Cl-

D[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故选D。]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及成分的一组为()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胰岛素、CO2和葡萄糖

③血红蛋白、O2、Na+

④生长激素受体、K+和氨基酸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①正确;胰岛素、C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生长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

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

解析:(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不变,进而使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而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知识点+练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清单】 考点1: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等等。 (3)病毒: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进行。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共分为八级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与动物相比,植物(如松树)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最先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a、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学说要点: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 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移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重点难点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细胞质中都具有核糖体。 (3)细胞核拟核中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D:应用)。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质。 (2)原核细胞中核区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核的结构核仁 细胞核 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和功能细胞大小 细胞壁和细胞膜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 核区 【注解】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结构 1.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通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可以通透核膜。 2.核仁:核仁在细胞分裂时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染色质: (1)成分:DNA和蛋白质为主,还有少量RNA。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例析】 .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二)功能:储存遗传物质、DNA复制、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

【例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仅有细胞膜,少量的细胞质和大量血红蛋白构成。它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也短。请解释原因。无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缺少了细胞核,不能持续产生mRNA,及时更新和补充蛋白质,从而使细胞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缩短。)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结构 (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原核生物、酵母菌) (2)细胞膜:成分和结构与真核生物相似 (3)细胞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例析】 .蓝藻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细胞质基质 C.细胞质中的膜结构 D.A+B (4)核区: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最主要特点) DNA裸露,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没有染色体。 【例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1)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2)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而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3)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只有核区;DNA 裸露,没有染色体。 .某种生物若被称为“××菌”,如何判断它是否是原核生物? 细菌:(形状:球、杆、螺旋或弧)菌、乳酸菌、固氮菌等原核生物 菌酵母菌 真菌霉菌真核生物 小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例析】 .细胞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保持完整性)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测试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知识应用自测]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P D.C、H、O、N、P 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组成,脂质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有的含有N、P。蛋白质主要含C、H、O、N,有的含P、S等,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思路导引 ←理解膜的组成及各物质的组成元素。 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解析: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糖,糖与膜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 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答案:A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对光时要操作反光镜、遮光器 B.要先使镜筒上升,再放好装片 C.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 D.换上高倍物镜后可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使用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和观察。其 中对光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然 后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为避免物镜镜头受损和操作方便, 放装片前,先使镜筒上升;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清晰物 像后,再用高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动粗准焦螺旋,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 答案:D ←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 4.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蛋白质 C.多糖 D.核酸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类物质易溶于脂类溶剂之中。酶具有专一性。蛋白质只能分解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还含少量糖。 答案:A ←应用酶的特性和有关化学知识分析现象,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5.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答案:清水渗透吸水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理解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吸水原理。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教材答案和提示

《分子与细胞》第1 章走近细胞答案和提示 第1 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问题探讨 1. 提示:可以将大熊猫和冷箭竹几种器官、组织制成装片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组织是否由细胞构成;或者,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利用科学家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为证据。 2. 提示:评价时注重证据获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思考·讨论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 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 可信。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如细胞是动植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受精卵这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这一结论,实际上是阐释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由此突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也推动了人们对细胞深入地开展研究。 3.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暗示着人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到的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发现需从观察入手。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观察与归纳概括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从细胞的视角看生命世界 1. 叶的表皮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心肌细胞收缩、舒张使得心脏得以搏动。 2. 冷箭竹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大熊猫的血液运输氧的功能靠红细胞完成。 3. 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是靠生殖细胞完成的。 (通过上面3 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靠一个个细胞完成的。)4.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系,因为基本上每个细胞都2 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正因为有了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才能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 (1)√;(2)√;(3)×;(4)√。 2. C。 3. 本题提示如下。 (1)人体皮肤:本切片图中可见上皮组织的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死亡)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多种细胞;迎春叶:表皮细胞(保护)、保卫细胞(控制水分蒸发和气体进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导管细胞(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细胞(运输有机物),等等。(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 能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的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D:应用)。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D:应用)。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的主动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主动运输 【注解】细胞膜 原生质细胞质 真核细胞细胞核→真核生物 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壁细胞生物 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原核生物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少量糖类(位于膜外侧) (参阅小资料中的表格,注意蛋白质和磷脂含量的大小关系) 【例析】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类和蛋白质。(二)结构:(观察图2-4,注意糖链的分布)(D) 1.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膜外表面的有些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 【例析】 .在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为了获取纯净的细胞膜,最理想的材料是 A.神经细胞B.肌肉细胞C.成熟红细胞D.洋葱根尖细胞 (三)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两种成分都可流动) (四)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期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注意与半透膜比较)(五)功能(D) 1.保护:与外环境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1)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如O2、CO2、甘油、乙醇、苯;HO2,脂溶性维生素(物质)。 影响速率的因素:浓度差或分压差。 (2)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基本元素:C、H、O、N(90%) (20种)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 物质基础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最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H、O、N、S、P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生物体内最多的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生命物质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遗传物质 糖类: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能源物质 脂质: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储能物质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一、蛋白质(占细胞鲜重的7%~10%,占干重的50%)

二、核酸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 、G、C) 核苷酸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 、G、C)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2.①在病毒体内含核酸1种;核苷酸4种;碱基4种 ②在细胞内含核酸2种;核苷酸8种;碱基5种 3、DNA初步水解→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 三、糖类和脂质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D:应用)。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D:应用)。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的主动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主动运输 【注解】细胞膜 原生质细胞质 真核细胞细胞核→真核生物 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壁细胞生物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原核生物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少量糖类(位于膜外侧) (参阅小资料中的表格,注意蛋白质和磷脂含量的大小关系) 【例析】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类和蛋白质。(二)结构:(观察图2-4,注意糖链的分布)(D) 1.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膜外表面的有些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

【例析】 .在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为了获取纯净的细胞膜,最理想的材料是 A.神经细胞B.肌肉细胞C.成熟红细胞D.洋葱根尖细胞 (三)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两种成分都可流动) (四)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期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注意与半透膜比较)(五)功能(D) 1.保护:与外环境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1)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如O2、CO2、甘油、乙醇、苯;HO2,脂溶性维生素(物质)。 影响速率的因素:浓度差或分压差。 (2)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能量。 ·若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则必为主动运输,但主动运输不一定都是由低浓 度→高浓度。另外图中由细胞外向细胞内也是不一定的。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和各种离子(矿质离子、有机基团) ·意义: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 细胞有害的物质。对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影响速率的因素:载体、能量(直接)温度、PH(间接) (3)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 【例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其他功能: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和免疫等 附: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注意其他有细胞壁的生物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点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网络构建 重要概念剖析: 1、怎么使用高倍镜?从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该如何操作? 2、什么是原核细胞?什么是真核细胞?分类依据是什么?两者各有哪些生物类群? 3、细胞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建立者是谁?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何意义? 一、细胞的类型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2、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3、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意义: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网络构建 重要概念剖析: 1、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哪些?根据元素含量,可分为几种?鲜重和干重状态下,元素含量有什么变化? 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又有哪些?如何分类?含量又有什么不同? 2、怎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别用何种试剂?又会产生哪些变化? 3、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氨基酸怎么形成蛋白质?为什么构成的蛋白质种类如此多样?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核酸有什么作用?DNA和RNA有什么异同点?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何种试剂怎么去检测DNA和RNA在细胞的分布? 5、细胞中的糖类主要有哪些?如何分类?在细胞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6、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有哪些?如何分类?在细胞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7、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哪些?以什么结构为骨架? 8、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水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 9、大多数的无机盐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却很重要?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S(97%)。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1、糖类 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分类

高中生物必修一 走进细胞优秀教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全部知识点【最详细】

第一章 走进细胞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不同。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微生物】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衣藻、等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细胞壁成份为几丁质】(酵母菌、霉菌、粘菌、蘑菇)等。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 以下该图内容不全,只起知识框架形成,便于记忆的作用,详细内容自己填写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实例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支原体细胞最 小,且无细胞壁)立克次氏 酵母菌等真菌、衣藻、 高等植物、动物 体 细胞大小较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 细胞 结构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 分是肽聚糖;细胞器只有一 种,即核糖体;细胞核没有 核膜(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没有核仁、没有染色质 (体),但有核物质,叫拟 核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和果胶;有核糖体、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 胞器;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有染色质(体) 主要细胞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 分裂 代 谢 类 型 同化作用多为异养型、少数 为自养型(包括光合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异 化作用多为厌氧型、少数为 需氧型。光合作用的部位不 是叶绿体而是在光合片层 上;有氧呼吸的主要部位不 在线粒体而是在细胞膜 同化作用有的是异养型、有 的为自养型,异化作用有的 为厌氧型、有的为需氧型。 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部位是线粒 体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多为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遗传方面遗DNA DNA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基础知识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 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八个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与动物相比,植物(如松树)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最先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高倍心显微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界限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重难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 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 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3) 细胞核和拟核中都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且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 3、常见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补充: (1) 依据有无细胞结构 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如噬菌体;以RNA 为遗传物质, 如SARS 、HIV ,HIV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有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 如蓝藻、细菌 多细胞生物,如动植物、霉菌 (2)蓝藻的生活方式为光合自养型,没有叶绿体,但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色和蓝藻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原理 2、理解细胞膜的功能,明确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3、了解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4、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及重要意义 5、难点:红细胞膜制备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细胞膜的成分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而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实验材料 ①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②原因:这样的细胞中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 (3)实验流程 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由低倍镜→高倍镜) 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要点诠释: (1)利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生物学上的经典实验之一。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取得的关键作用 (2)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中溶液的渗透压要高于细胞外,故细胞会吸水。由于动物细胞细胞膜韧性有限,所以当细胞吸水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胀破,排出细胞内容物,从而得到细胞膜。植物细胞外包围着一层细胞壁,可以限制细胞膨胀的程度,所以可以吸水,但不会胀破。

2、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 脂质和蛋白质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脂质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看,脂质(主要是磷脂)含量最多,由它构成了细胞膜的骨架,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 蛋白质 行使,所以,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知识点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2)细胞膜也是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分界面,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要点诠释: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存在的基础,学习时要把握这一主题去理解。细胞膜的所有功能都是对这个主题的延伸。 (1)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若没有它的存在,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扩散而达到平衡,细胞就不复存在了。 (2)物质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膜。它控制物质进出的特性,使细胞以膜为单位形成一个基本单位,保持一定独立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

第1节细胞的增殖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的生长,既靠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增加细胞的数量。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 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6.细胞周期:。其包括两个阶段:。 7.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同时细胞有。 8.分裂期的前期: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核膜逐渐。从细胞的发出,形成一个的纺锤体。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9.分裂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的位置成为。 10.分裂期的后期:每个分裂成两个,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着分别向细胞的移动。这两套染色体的和完全相同。 11.分裂期的末期:纺锤丝逐渐,出现了新的。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有细胞的向,逐渐形成了新的。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状态。 1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倍增,成为两组。中心粒的,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两组中心粒之间的形成了。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最后把细胞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 1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14.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和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15.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所以叫做。 16.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17.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等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的细胞。染色体容易被着色。 18.解离液是,目的是用药液使。 19.漂洗:待根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漂洗。 20.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的龙胆紫溶液或。 21.制片的目的是使,有利于观察。 2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然后再观察。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的特点。最后观察的细胞。 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察的有丝分裂装片。 24.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25.统计全班的结果,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学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重要作用,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史。 (2)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史。 2.难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来认识由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大家对于细胞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观察过一些细胞。 T:你认为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什么? S:……(学生发言:脱口而出的同学可能往往回答细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学回答细胞壁;比较严谨的同学会回答“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等)(教师点评后总结,注意点评学生的思维习惯) T: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细胞往往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们没有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

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对于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与植物不同,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了解。 然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话题不是细胞壁,因为我们将讨论的是“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是什么?这里的答案就只有一个:细胞膜。 因为,我们这里指的“系统”是:生命系统!在组成细胞的结构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细胞壁并没有像它们这样的生命活性。这里的“生命活性”可能对大家还比较抽象,不过随着我们对细胞膜等功能的深入,你就会慢慢了解。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T: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T:很好,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楚细胞膜的存在,光学显微镜虽然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是有界限的。 除了这样的直接观察,我们还能不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感受间接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呢? (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科学家进行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的实验: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伊红会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当细胞膜被破坏的时候,细胞也就死亡了。这说明了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学生活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板书:细胞膜的功能) (请学生发言,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解释细胞膜的功能,教师适时点评) S: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板书) 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获得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才能减小受到的各种外部干扰,才能正常的进行各种代谢活动。这就好比我们的学校的围墙,班级的墙壁,如果没有这些,喧嚣的街道,隔壁班级的活动直接影响到我们班级同学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正常进行。 S:…… T:同学们的比方非常形象。作为生命体,要保证自身代谢顺利进行,一个相对独立的内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方法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