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1999年 第15卷 第7期 Vol.15 No.7 1999

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

张华 潘自来 江浩 丁晓毅 管永靖 宋琦 倪根雄 沈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类型。结果 MRI类型包括:正常型3例(13%);弥漫型8例(34.8%);灶型7例(30%);弥漫加灶型2例(8.7%);“盐和胡椒”型3例(13%)。5例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4例见于弥漫型。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MRI分型有助于观察其骨髓异常的状况,其MRI表现可能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骨髓瘤,多发性 磁共振成像

MRI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

Zhang Hua,Pan Zilai,Jiang Hao,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MRI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The MRI patterns of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in 2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were analyzed.Results MRI patterns included:3 normal(13%);8 diffuse(34.8%);7 focal (30%);12 diffuse and focal (8.7%);3‘salt-and-pepper’(13%).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ere found in 5 patients,and 4 of them occurred in diffuse patterns.Conclusion The MRI grouping is helpful in assessing the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the MRI features may correlate to clinical stage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Myeloma,multiple MRI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原发性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无节制地增殖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为特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脊柱和骨盆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搜集我院1997年1月以来经MRI检查并由临床及骨髓穿刺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23例,结合文献着重讨论其MRI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MM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73岁,平均60.6岁,其中22例于化疗前行MRI 检查,且摄有头颅、胸部、腰椎及骨盆X线平片,1例行MRI检查前曾做过化疗。采用GE Signa 0.5T超导磁共振仪,行腰椎矢状面T1W (TR500/TE20ms)、T2W(TR4000/

TE40ms)加脂肪抑制(采用STIR,TR3500/TE24ms,TI=110 ms)和骨盆冠状面(包括双侧股骨上中段)T1W(TR600/TE24ms)、T2W(TR4000/TE110ms)加STIR成像。矩阵

256×160,层距1 mm,层厚,腰椎5 mm,骨盆7 mm。参照St bler等的分类方法,在T1W上将本组病例的MRI表现分为以下类型:正常型、弥漫型、灶型、弥漫加灶型

及“盐和胡椒”(salt and pepper)型。临床分期依照Durie等的标准,将23例MM分为Ⅰ、Ⅱ及Ⅲ期。各项分期指标见表1。 

表1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分期 血红蛋白

(g/L)

血清钙

(mmol/L)

IgG

(g/L)

IgA

(g/L)

尿轻链M成分

(g/24 h)

X线所见

Ⅰ期>1003<50<30<4正常、骨质疏松

或一处骨破坏Ⅱ期各项指标介于Ⅰ、Ⅲ期之间

Ⅲ期*<85>3>70>50>12多处骨破坏

*符合指标中1条或1条以上

2 结果

23例MM其腰椎和骨盆的MRI表现特点如下:①正常型3例(13%):T1W呈高信号,其椎体信号高于椎间盘(图1),骨盆信号高于肌肉,T2W及STIR分别呈中等及中等偏低信号;②弥漫型8例(34.8%):T1W呈均匀弥漫性低信号,其椎体信号低于椎间盘,骨盆信号与肌肉相当,T2W及STIR分别呈中等偏高及高信号;③灶型7例(30%):T1W呈数目不等的多发性的结节状低信号,病灶3~15 mm大小,分布不对称,或伴有大小不一的分散分布的斑片状低信号。病灶在T2W及STIR上分别呈中等偏高及高信号;④弥漫加灶型2例(8.7%):在T1W的低信号背景及STIR的高信号背景中分别出现更低或更高信号的多发结节影,但结节灶在T1W上其信号对比并不十分明显;⑤“盐和胡椒”型3例(13%):T1W呈弥漫性黑白相间的小颗粒状混杂信号(图2),STIR信号不均。23例MM 中,MRI显示5例(22%)共14个椎体有压缩性骨折,均见于Ⅲ期MM。其中4例(12个椎体)见于弥漫型,1例(2个椎体)见于灶型。

本组病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11例。本组病例的不同MRI类型及骨髓浆细胞数在各期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图1 MMⅠ期,正常型,T1W示椎体呈高信号,其强度高于椎间盘

图2 MMⅠ期,“盐和胡椒”型,T1W示T11~L5椎体呈弥漫性黑白相间的小颗粒状影表2 MM的MRI类型及骨髓浆细胞数在各期中的分布

分期例数

MRI类型骨髓浆细胞数(%)正常型弥漫型灶型弥漫加灶型“盐和胡椒”型比例平均

Ⅰ53 23~179

Ⅱ7 33 18~4532Ⅲ11 542 2~6534 3 讨论

3.1 MM的MRI分型 MRI对MM骨髓受累的观察较X线平片更为敏感。一般而言,MM所导致的骨髓浸润或骨质破坏在T1W呈低信号,T2W及STIR信号升高。但病变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各有差异,且有多种表现形式。1992年Moulopoulos等于MRI上将MM分为局灶型、弥漫型及混合型。1996年St bler等通过细胞学对照将MM的MRI表现分为正常型、弥漫型、灶型、弥漫加灶型及“盐和胡椒”型等5种类型。其结果表明,当骨髓内少量浆细胞浸润时,骨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正常或轻微增多,脂肪/水比例不发生变化,其MRI信号无异常改变,因此将其列为正常型;弥漫型、灶型或弥漫加灶型骨髓浸润系骨髓内脂肪细胞被广泛替代或瘤细胞聚集形成瘤结节所致。T1W上其受累骨髓呈弥漫性及结节状低信号或两者相互混合,“盐和胡椒”型骨髓浸润系骨髓中弥漫不均的小颗粒状瘤细胞小灶与周围脂肪细胞及部分红骨髓相互混合,形成了T1W 黑白相间的点状或小颗粒状混杂信号影。本组采用St bler分型,其中弥漫型及灶型分别为8例和7例,占多数,与文献结果一致,说明弥漫型和灶型表现是MM的常见类型。本文将MM腰椎、骨盆和股骨上段的MRI表现一并进行分型,以进一步观察MM骨髓受累的范围,也与骨髓穿刺部位相吻合。我们发现,同一病例其腰椎、骨盆和股骨上段的MRI表现基本一致,且各型之间无交叉。因此,St bler分类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基本覆盖MM的MRI表现形式,且避免了各型之间的重叠;另外,MM的病灶(尤其为灶性浸润)可分布不均,有时骨髓穿刺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本组1例Ⅲ期灶型浸润病人因穿刺处无结节灶,其骨髓浆细胞数仅为2%。因此,对MM进行MRI分型有助于全面观察骨髓异常的状况,有时也可避免骨髓穿刺的盲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益的资料。

3.2 MM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观察 本组结果显示,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见于Ⅲ期MM,且多在椎体弥漫型浸润的基础上发生,与Lecouvet的结果相似。笔者也认为,以弥漫型骨髓浸润为表现特征的Ⅲ期MM患者其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性较高。

3.3 MM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St bler等报导,MM的正常型及“盐和胡椒”型表现表示其骨髓浸润较轻,均见于Ⅰ期MM,而弥漫型等其它类型均多见于Ⅱ、Ⅲ期MM,其骨髓浸润程度相对较重。本组结果(表2)与之非常接近,因此,MM 的MRI表现类型与临床分期之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此外,另有文献报导,MM的灶型表现也可见于Ⅰ期MM,但以灶型浸润为表现特征的Ⅰ期MM可较早向Ⅲ期转化,而骨髓MRI信号正常的Ⅰ期MM则发展缓慢,故MRI对观察Ⅰ期MM的预后转归可能有一定帮助。

总之,对MM的MRI表现进行分型有助于全面观察其骨髓异常的状况,各种类型的MRI表现可能与MM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单位;张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200025)

参考文献

 1 沈迪,王辨明,宋善俊,等,主编.临床血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13-628

 2 Durie BGM,Salmon SE.A clinical staging system for multiple myeloma:correlation of measured myeloma cell mass with presenting clinical features,response to treatment,and survival. Cancer,1975,36:842-854

 3 St bler A,Baur A,Bartl R,et al.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quantitative signal analysis in MR imaging of multiple myeloma:assessment of focal and diffuse growth patterns in marrow correlated with biopsies and survival rates.AJR,1996,167:1029-1036

 4 Daffner RN,Lupetin AR,Dash N,et al.MRI in the detection of malignant infiltration of bone marrow.AJR,1986,146:353-358

 5 Moulopoulos LA,Varma DG,Dimopouloulos MA,et al.Multiple myeloma:spinal MR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newly diagnosed disease.Radiology,1992,185:833-840

(收稿日期:1999-02-24)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toma,MM或骨髓瘤)为一复杂而特殊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其发病率(0.2~0.4/10万人口)较其它全部恶性肿瘤的总和还多,其 死亡率也较其它恶性肿瘤高3~10倍,而临床诊出率则仅为其发病率的0.5%左右,误诊率高达54%~100%。因此,研究骨髓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此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漏)诊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1骨髓瘤的病因、病理及分类 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属浆细胞病的一种。它通常分为孤立性 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四种类型。目前多数学者按病 灶数目将其分为单发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两种;也可按瘤细胞的病理分化程度 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和低分化型(大细胞型);根据蛋白电泳特点(按M蛋 白性质不同)分为IgG(50~60%)、IgA7%~42%)、IgD、IgE等型。 骨髓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C-myc基因重组、淋巴因子中的白介素 (IL-b)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病理上,病变始于红骨髓,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大 量浆细胞浸润,瘤细胞聚集成堆,可占骨髓内细胞的5%~90%,引起某处或多处的 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其中以脊柱、肋骨、颅骨最多见,并且尸检证实约70%的骨 髓瘤有髓外浸润,以肝、脾、肾和淋巴结最多见,瘤细胞聚集于脏器与组织间形成 实质性肿块。 骨髓瘤引起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的机理是:瘤组织在骨髓腔内形成灰红色结节 ,随 着瘤细胞群体的不断增殖,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加,促进 骨质溶解吸收;瘤组织广泛增生可引起骨质疏松。由于骨质溶解吸收加快,肾小球 滤过率减低,使得血钙增高,骨质脱钙,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的程度。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骨髓瘤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以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最易受累。 骨痛常为早期和主要症状,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以腰骶部和胸背部疼痛最为常见 ,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和软组织肿块。此外,临床上可出现感染、贫血、出血倾向、 泌尿系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多种异常。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血液中可见大 量骨髓瘤细胞。若骨髓瘤细胞超过2000个/mm3,则称为浆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涂片可见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血液生化检查, 显示血清球蛋白增高而白蛋白降低或正常、出现A/G比例倒置;血清蛋白电泳r球蛋白升高和出现M蛋白;血清钙增高;90%以上患者有蛋白尿,40%~60%患者尿液中出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4815099.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4815099.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