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Q/KF

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KF·10L·CX701-2011

代替Q/KF·10L703-2003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编制:校核:审定:

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

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

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更改记录

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

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

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

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

GJB 190-1986 特性分类

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

1

Q/KF·10L·CX701-2011

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可靠性工程

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和生产等一系列工作。

3.3 寿命剖面

产品从交付到寿命终结或退役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含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

3.4 可靠性研制试验

对样机施加一定的环境应力和(或)工作应力,以暴露样机设计和工艺缺陷的试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

3.5 可靠性增长试验

为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目标的对产品施加模拟实际环境的综合应力和工作应力,以激发故障,分析故障改进设计与工艺,并验证改进措施有效性而进行的试验。

3.6 维修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3.7 维修级别

根据产品维修时所处的场所或实施维修的机构所划分的等级,一般分为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

3.8 保障性

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3.9 综合保障

在装备寿命期内,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影响装备设计,规划保障并研制保障资源,进行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建立保障系统,以最低费用提供所需保障而反复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3.10 测试性

Q/KF·10L·CX701-2011

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

3.11 机内测试(BIT)

系统或设备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能力。

3.12 安全性

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失的能力。

3.13 安全性大纲

是包括系统安全性管理和系统安全性工程工作的文件,其目的是在系统寿命期内用几十、经济有效的方法满足系统安全性要求,提高其使用效能。

3.14 环境适应性

将各种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经验用于减缓各种环境对装备效能影响或提高装备耐环境能力的一门工程学科,包括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和环境试验与评价等。

3.15 产品环境工程

将各种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用于保证设计制造的产品环境适应性满足规定的要求或将其进一步提高的一门工程学科。产品环境工程包括环境分析和确定环境要求,环境适应性设计,环境工程管理等工作,它贯穿于产品寿命期全过程。

3.16 环境条件

在装备(产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其能力产品影响的环境应力。

3.17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分析产品中内一个潜在的故障模式并确定其对产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把每一个潜在故障模式按它的严酷程度予以分类的一种分析技术。

3.18 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MECA)

同时考虑故障发生概率与故障危害度等级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3.19 故障树分析(FTA)

通过对可能造成产品故障的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画出故障树,从而确定产品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和(或)其发生概率的一种分析技术。

3

Q/KF·10L·CX701-2011

4 职责

4.1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六性”指标和要求的论证,将“六性”工作纳入型号研制总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和考核。

4.2 设计部门负责编制“六性”大纲及工作计划,完成“六性”的设计、分析、试验、评定等工作,组织制定型号产品“六性”评估方法。

4.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六性”设计评审,监督、检查型号产品“六性”大纲及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4.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对参与型号研制、试验、管理的人员进行“六性”的培训。

5 工作程序

5.1 建立型号“六性”工作系统

在型号方案论证阶段,在设计师系统中建立型号“六性”工作系统,工作系统在型号技术指挥领导下,将“六性”分析、设计工作与性能设计工作有机结合,协调同步地进行。

5.2 制定指导性文件

5.2.1 “六性”大纲

根据型号总体下达的“六性”的指标和要求,在方案设计阶段,由设计师系统编制“六性”大纲,大纲原则上应涵盖 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规定的所有工作项目,若有裁剪,须提交型号技术指挥审批。大纲经评审和型号技术指挥批准后实施,大纲应随研制阶段变化进行修改和补充。

5.2.2 “六性”工作计划

根据“六性”大纲中规定的工作项目和研制计划要求,编制“六性”工作系统型号全寿命周期的“六性”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由型号技术指挥审批后,纳入型号研制计划。各型号设计室按照型号全寿命周期的工作计划,编制年度“六性”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经总设计师审核后,上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计划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工作系统和设计师系统评审,由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工作计划的变动,责任单位应提交型号技术指挥审批。

“六性”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六性”工作项目和工作内容;

b)完成形式、要求和时间;

4

Q/KF·10L·CX701-2011

c)项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d)协作单位和保障条件;

e)“六性”评审。

5.3 “六性”设计

5.3.1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5.3.1.1 方案设计阶段:

a)应按GJB 813建立产品的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应建立以可更

换单元为基础的分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模型,随着研制工作进展,

不断完善可靠性模型;

b)将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次,指标的分配要考虑产

品的功能重要度、复杂度、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在工程研制阶

段,随研制工作的进展,可对指标分配作相应的调整,并通过评

审确认;

c)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前,应参照 GJB 813 的方法,预计产品的可靠

性,评估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规定的可靠性。如未达到要求,需要

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工程研制阶段中出现的重大更改,均应重

新进行可靠性预计;

d)应对型号产品在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运输和维修等环节对产

品可靠性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用于设计的综合

分析,拟定包装、贮存、运输和维修的程序要求等;

e)元器件应在“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中选用,并最大限度的压缩

品种和规格。选用“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外的元器件以及在研

制过程中更换元器件,须经型号技术指挥审批。

5.3.1.2 工程研制阶段:

a)应根据GJB 899A或其他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尽早开展可靠

性研制试验,寻找产品的设计缺陷,以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固有

可靠性水平,并将试验中出现的故障纳入FRACAS,对产品的可靠

性状况做出说明;

b)应按GJB 1391开展FME(C)A工作。在初样阶段结束后,参照GJB

190的规定,并结合FME(C)A分析结果,应确定产品的关键和重

要特性,编制可靠性关键项目清单。并将FME(C)A结果填入GJB

1391表1和表2中,并随设计工作的深化,在设计全过程中同步

5

Q/KF·10L·CX701-2011

6

反复进行,每次FME(C)A工作完成后,必须提交严酷度的Ⅰ和Ⅱ类故障模式清单和单点故障清单。对系统、分系统和设备造成灾难性、致命性故障事件,应根据GJB/Z 768A开展FTA工作;

c)在环境试验和ESS后,应按照GJB 1407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可靠性

增长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应有明确的增长目标和增长模型,重点是进行故障分析和采取有效的设计更改措施。

5.3.2 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5.3.2.1 方案设计阶段:

a)应建立产品的维修性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模时应考虑产品预

期的维修级别、维修方案、产品功能和结构层次等,随着研制工

作进展,不断完善维修性模型;

b)应按GJB/Z 57的方法,将产品维修性指标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次,

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应将指标的分配到每个可更换单元,必要

时,可对指标分配作相应的调整,并通过评审确认;

c)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前,应参照GJB/Z 57的方法,预计产品的维修

性,评估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规定的维修性。如未达到要求,需要

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工程研制阶段中出现的重大更改或保障要

素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维修性预计。

5.3.2.2 工程研制阶段:

a)应进行维修性分析,维修性分析涉及的项目有:基层级维修的平

均和最大修复时间;基层级维修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

警率;各维修级别所要求的自动的、半自动的、机内测试及人工

测试能力的配合;各维修级别所要求的维修设备、设施、人力要

求、人员技能要求、人工诊断程序和资料等;

b)在工程研制阶段的初期,应制定维修性设计准则,设计准则包括

可达性、标准化、互换性、模块化、安全性、防差错措施与识别

标识、检测诊断迅速简便、关重件可修复性、人素工程等内容。

在设计评审前,应提供《维修性设计核对表(或检查表)》,作为

检查、评审产品设计维修性的依据。

5.3.3 保障性设计与分析

5.3.3.1 保障性设计包括产品保障性设计和保障系统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工程研制阶段的初期,就应考虑保障问题,做到保障资源与产

Q/KF·10L·CX701-2011

品同步研制、同步交付。

5.3.3.2 在工程研制阶段的初期,应根据武器系统研制和使用方现有的保障资源,裁剪GJB 1371中规定的工作项目和子项目,确定产品所要实施的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并在寿命周期各阶段,应适时、反复地实施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

5.3.3.3 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应执行GJB 3837的规定,以便记录的收集、储存和汇总。

5.3.3.4 在工程研制阶段,应通过产品的使用分析和总体确定的保障方案,制定产品的使用保障方案。

5.3.3.5 应按照使用方提供的初步维修方案和保障资源约束条件,通过FME(C)A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分析(RCMA)、维修级别分析、维修工作分析、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等工作,制定维修保障计划。

5.3.3.6 应对使用保障和维修保障中所需求的初步保障资源进行协调、优化和综合,形成最终的保障资源需求,保障资源需求包括:

a)人力和人员;

b)所需备件和消耗品;

c)保障设备;

d)训练器材和教材;

e)技术资料;

f)保障设施;

g)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保障。

5.3.4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5.3.4.1 制定测试性工作计划

按照GJB 2547工作项目101中的条款和要求,测试性工作系统应制定测试性工作计划,经过总设计师批准后,纳入研制计划中。各分系统根据系统的测试性大纲和工作计划,制定各分系统的测试性大纲和工作计划。

5.3.4.2 测试性评审

及时进行测试性评审以保证测试性工作按合同要求和工作计划进行,一般与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评审一起协调进行。

5.3.4.3 建立测试性数据收集和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建立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对及时准确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要跟踪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与测试性有关的问题,收

7

Q/KF·10L·CX701-2011

集与测试性有关的数据,并向测试性工作系统报告,根据收集到的故障情况,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进行设计改进。

5.3.4.4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测试性指标,按照GJB 2547的要求,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开展测试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将系统测试性要求分配给每个技术状态项目,在系统测试性设计中要把测试性,包括BIT综合到每个产品的详细设计中去,确定用于预计系统和设备故障检测和故障隔离水平的方法,分析任务系统的设计以保证产品系统级功能都能进行规定程度的测试。根据组成系统的部件预计的BIT故障检测水平,用故障率加权来预计整个系统的BIT故障检测水平,预计系统的故障隔离水平。

5.3.4.5 测试性试验与评定

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测试性指标,按照GJB 2547的要求,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开展测试性验证工作,来确定系统或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测试性要求,并评定测试性预计的有效性。

5.3.5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5.3.5.1 方案阶段应编制适用的产品安全性设计规范、指南或准则等,并在研制中不断地补充完善,安全性设计规范、指南或准则应在设计中贯彻执行。

5.3.5.2 工程研制阶段:

a)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应确定设计中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或部位,

拟订初步危险项目表(PHL),随着设计的深入,应开展初步危险

分析并形成报告,初步危险分析包括设计方案中潜在的危险及其

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消除危险或降低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b)各分系统应逐步查清以前未识别的潜在危险,识别出导致危险的

元件和设备,并提出消除已识别危险或控制其风险的必要措施,

形成分系统危险分析报告。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包括软件的系统危

险、分系统间及分系统与系统总体的接口、产品与悬挂飞机接口

之间危险等进行识别和分析,并评估系统总体的安全性,形成系

统危险分析报告;

c)应进行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应确定将其风险减

小到可接受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并形成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报告,

此项工作随着系统设计和使用的变化应作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8

Q/KF·10L·CX701-2011

d)影响系统安全性的任何更改(包括软件),均应对分系统、系统进

行相应的危险分析。

5.3.6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5.3.

6.1 方案阶段:

a)应编制环境工程工作计划,并在研制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b)根据使用环境及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确定产品寿命期的环境剖

面,并且根据环境适应性要求编制使用环境技术文件;

c)应根据有关标准、手册和工程经验制定专用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

则,供设计人员使用;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机理不

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环境因素制定其具体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

d)在研制阶段前,应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进行预计,根据平台或产

品自身工作特性和相邻产品工作情况确定产品所处的最恶劣环

境,同时利用材料、元器件及零部件的有关手册提供的有关数据

确定产品的定量耐环境极限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产品能够

承受最恶劣环境的作用以及产品耐受最恶劣环境作用的余量。

5.3.

6.2 研制阶段:

a)制定环境适应性研制计划,根据计划开展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

并通过试验-分析-改进的反复过程逐步增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b)应进行环境响应特性调查试验,确定产品对某些主要环境(如温

度和振动)的物理响应特性(量值)和影响产品的关键性能的环

境应力临界值,为后续试验的控制和实施提供基本信息;

c)在飞行器首飞前应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性环境试验计划,对设计

飞行安全的产品选择关键(敏感)的环境因素安排相应的环境试

验,确保首飞安全。

5.4 “六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1 可靠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1.1 在工程研制、定型和批产阶段,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均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应力筛选,半导体器件在进入试样阶段后,应进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5.4.1.2 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后,应参照GJB 1032要求,制定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大纲,对所有电子产品进行环境应力筛选。

5.4.1.3 在工程研制阶段应结合性能试验、环境试验等综合安排可靠性增

9

Q/KF·10L·CX701-2011

长试验或可靠性摸底试验,试验前应参照GJB 1407以及GJB 899,制定可靠性增长或增长摸底试验大纲。在试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通过归零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5.4.1.4 应充分利用相似产品数据和各研制阶段产品的试验数据,对设备、分系统和系统进行可靠性评定,可靠性评定方法应征得使用方的认可,产品定型前,应提供相应的可靠性评定报告。

5.4.2 维修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2.1 对于维修性的定性评定,设计师系统应按照GJB/Z 91和合同规定的要求,编制检查项目核对表,核对表的内容包括:维修的可达性、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防差错措施与识别标识、维修的安全性及人素工程要求等。核对表应经技术指挥审批,结合维修操作、演示等过程实施。

5.4.2.2 对于维修性的定量评定,设计师统应按照GJB 2072的要求制定维修性试验验证计划,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a)试验与评定的目的要求;

b)试验组的组成及职责;

c)受试品及资源要求;

d)选择的试验方法;

e)实验实施程序和进度;

f)数据采集、处理要求等。

验证计划经审批后实施。

5.4.2.3 验证试验结束后,设计师系统应对验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维修性评定报告,格式应符合GJB/Z 23要求,若验证结果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使产品的维修性不断增长。

5.4.3 保障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3.1 设计师系统编制确定保障资源的保障包,保障包的项目清单有:

a)保障性试验的要求;

b)维修配置表;

c)技术文件与资料;

d)备件与修理件;

e)通用工具与专用工具;

f)测试、测量设备;

g)使用与维修人员数量和技术等级;

10

Q/KF·10L·CX701-2011

h)训练大纲与教材;

i)运输与装卸设备等。

应在保障性演示、研制与使用试验中对保障包的项目进行试验和确认。

5.4.3.2 在有要求时,设计师系统应制定保障性试验和评价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试验与评价目标;

b)评价准则;

c)试验与评价方案;

d)试验环境条件与试验资源规程;

e)试验方法与规程;

f)试验组的组成及职责;

g)试验与评价报告的内容。

试验和评价计划经审批后实施。

5.4.3.3 设计师系统应对试验和评价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保障性试验与评定报告,对在试验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保障性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修订相应的保障性技术文件。

5.4.4 测试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测试性试验是为了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测试性指标要求,并评定测试性预计有效性。可按照GJB 2547的有关条款开展试验与评定工作。

5.4.4.1 测试性要求验证内容:

a)系统运行检查发现异常的能力;

b)系统BIT检测和故障隔离能力;

c)UTT与所选的测试设备的兼容性;

d)用于预计测试性指标的模型的有效性。

5.4.4.2 拟定测试性试验验证计划,并与维修性试验计划相协调。

5.4.4.3 必要时,利用GJB 2072中适当的方法和判据,实施附加的验证,以获得足够的用于评定的测试性数据。试验后应出具测试性试验报告。

5.4.5 安全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5.1 在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师系统应通过工程分析、模拟仿真、演示等方法,验证安全性关键硬件、软件和规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5.4.5.2 如有特殊要求,需要通过试验进行安全性验证,设计师系统应编制验证试验大纲,大纲应包括:

11

Q/KF·10L·CX701-2011

12 a)试验目的和要求;

b)试验组的组成及职责;

c)试验与评价准则;

d)试验产品要求和试验条件;

e)试验方法与规程;

f)试验与评价报告的内容。试验大纲经审批后实施。

5.4.5.3 设计师系统应对安全性试验和验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安全性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用于识别危险所进行的分析和试验结果、重大危险清单、为保证人员、产品、设备及环境安全所需的安全性建议与预防措施、安全性评价结论等。

5.4.6 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与评定

5.4.

6.1 在研制阶段应制定具体的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环境应力种类、量值和施加方法、产品的检测要求等。

5.4.

6.2 在工程研制阶段应根据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计划开展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试验前应参照GJB 150A或者相关标准结合产品的使用需求等制定环境适应性试验大纲,试验大纲主要应明确以下事项:

a)试验目的和要求;

b)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条件、各种应力及其施加的顺序以及可使用

的最大加速应力的限制性量值或界限)及操作规程;

c)试验组成员及职责;

d)试验结果及评价。

5.4.

6.3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应充分利用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通过试验-分析-改进(TAAF)的反复过程逐步增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5.5 “六性”管理

5.5.1 对供方的监控

对“六性”有要求的采购产品,采购部门应在合同或其它采购文件中明确列出“六性”要求及验证办法,对供方监控按相关大纲要求进行。5.5.2 “六性”评审

评审一般可与设计评审同时进行,必要时也可单独进行。评审计划列入产品研制计划,评审参照相关国军标要求进行。根据研制阶段的不同,

Q/KF·10L·CX701-2011

对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行性进行评审:

a)“六性”指标的分配及验证方案;

b)可靠性、维修性建模和预计;

c)FME(C)A和 FTA报告;

d)特性分类报告;

e)Ⅰ、Ⅱ类故障模式的预防措施;

f)“六性”的试验、验证大纲;

g)“六性”的试验结果分析;

h)“六性”评估结果;

i)“六性”大纲的执行情况;

j)其它。

5.5.3 开展FRACAS工作

在产品的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出现的故障或问题,按照GJB 841的要求进行故障报告、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六性”。

13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试题库

质量知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满意的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 (× ) 2.散布图的简单象限法中,对角象限区域内点数N Ⅰ+N Ⅲ

质量管理(一)试卷二及答案

质量管理(二)第Ⅰ部分选择题(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通常称为企业的() A.治理 B.经营 C.管理 D.授权2.“卓越绩效模式”实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 A.规范化 B.科学化 C.高质量化 D.标准化 3.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和风险分析是() A.简单的因果分析 B.单变量分析 C.数据语义分析 D.双变量分析 4.组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目标值的设立除了依据内部要求及与外部的比较外,还要考虑的因素是() A.质量成本 B.历史绩效 C.顾客满意 D.质量方针 5.与组织能否吸引员工的重大问题相关的是() A.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B.绩效考核与激励 C.劳动关系管理 D.薪酬与福利管理 6.把顾客需要、新技术和过去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产品规范的活动过程是() A.设计过程 B.生产提供过程 C.支持过程 D.供应和合作过程 7.在质量改进过程中,克服来自于习惯和惰性的阻力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取 B.面谈 C.建议 D.沟通 8.一旦收集到数据,就

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并以便于决策人员理解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一步骤通常被称作() A.数据分析 B.数据综合 C. 阐明结果 D.结果展示 9.在供应策略模型中,考虑外包的主要对象是() A.地重要 性/低费用象限 B.地重要性/高费用象限 C.高重要性/低费用 象限 D.高重要性/高费用象限 10.计数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是() A.按所测量产品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分类 B.按检验特点分类 C.按检验内容分类 D.按检验的抽样方案分类11.“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是在分析社会财富状况时提 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帕雷托,其国籍是() A.美国B.日本 C.德国 D.意大利 12.为设备加润滑油、定期检查、日常维护等属于() A.纠正性维修 B.预防性维修 C.定期维修 D.日常维修 13.手表的防水、防震、防磁是()A.安全方面的特性 B.社会方面的特性 C.时间方面的特性D.技术方面的特性 14.在ISO9000族标准中,用于组织建立兼具效 果和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指南的标准为()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15.注重工作流的管理的CRM系统是() A.交互型 B.协作型 C.流程型 D.分析型 16.标高分析活动的最高境界是面向() A.本企业内 部的不同部门 B.直接的竞争对象 C.同行企业 D. 全球领先者 17.保持员工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关键环节是()A.员工培训 B.职位设计 C.员工激励 D.绩效考核 18.为 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从而对设计所做的 综合的、系统的并形成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报告

实验1 工序能力调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的抽样方法以及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操作Minitab软件,掌握统计分析图形的绘制,理解工序不合格品率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实验步骤: 在4M1E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 1.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正态性检验); 2.用软件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四、实验结果 1.绘制直方图;

2.分布形状拟合; 如上图所示,成份C的数据分布曲线是近似正态分布。 3.成份C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4.工序能力

5.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 p=2-Ф[3C p(1+k]-Ф[3C p(1-k]=2-0.934389-0.855587=0.210024 实验2 工序质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学会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一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分组数据分组,应用Minitab的Control Chart模块,绘制工序控制图(xbar-s)并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该钢铁公司内部采取以下判异准则来检验异常原因: 检验1:有1 个点离开中心线的距离超过3 倍标准差 检验2:连续7 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检验3:连续7 个点有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实验步骤: 1.收集50组车轴钢成份(C、Si、Mn、P、S、Al)化验数据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步骤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规范 为保证产品在各种使用过程、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而确保其能正常工作,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无故障工作,同时也满足客户的要求。现要求按以下步骤进行可靠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可靠性测试报表》的形式体现。 本试验由品质部进行,产品部协助。 一、来料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1.附着力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喷油、丝印、移印、电镀)粘附强度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界刀、3M810胶纸 试验程序:A.用界刀在表面涂层划相距1/16英寸11条平行直线,再划11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线(每一条应深至油漆的底层) B.用胶带贴于上面,并用手指压平,保证充分接触90+-30秒,然后以45度角往反方向均匀 迅速拉起 C.同一位置执行上述操作10次 D.测试完毕后检查,涂层脱落面积应小于规定范围 E.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2.耐磨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擦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橡皮、负载 试验程序:A.用专用的日本砂质橡皮(橡皮型号:LER902K),施加500g的载荷,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磨擦100个循环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3.耐醇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性及抵抗酒精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纯棉布、酒精浓度>99%的酒精、砝码 试验程序:A.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包在专用的500g砝码头上(包上棉布后的砝码测试头面积约为1CM 平方),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擦试100次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4.硬度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在正常使用、贮存或运输过程中抵抗外界物品刮伤的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三菱牌2H铅笔、硬度测试仪 试验程序:A. 用2H铅笔(三菱牌),将笔芯削成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 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 前滑动约5mm长,共划5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 B.测试完毕后检查,应无划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二、半成品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老化寿命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半成品 样品数量:20PCS以上 试验条件:常温常湿条件下,连续工作48小时 试验程序:A.于测试前先对产品的外观、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B-1.音乐播放测试: B-1-1. 选取5台进行音乐播放:将样品在开机正常工作状态下,且音量调最大带负载情况下 连续工作48小时

质量控制试题库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试题库及答案 (张华明) 名词解释 1、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4、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5、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6、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7、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8、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10、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11、质量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明文件。 12、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3、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14、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15、主控项目: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6、返修:对工程不符合规定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 17、返工: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采取的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等措施。 18、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19、单位资质制度: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单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发给相应的资质证书。20、个人资格制度: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法进行考试和注册,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使其获得相应签字权。 21、设计交底:是指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作出详细的说明。 22、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23、见证:是指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承包单位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24、见证取样:是指对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现场取样、工序活动效果的检查实施见证。 25、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26、巡视:是指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27、质量不合格: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1.对于有重复事件的故障树,为了应用模块分解法对其进行简化,可应用()达到目的。 A.递推化法 B.直接化法 C.逻辑简化法 D.“割顶点法” 答案:D 2.某系统包含3个单元,其最小割集为{1,2}、{1,3}和{2,3},则该系统为()模型。 A.串联 B.表决 C.旁联 D.桥联 答案:B 3.假设表决器完全可靠的“三中取二”系统,其单元故障率均为λ,则其系统的MTBCF为()。 A.5/6λ B.6/5λ C.6/(5λ) D.5/(6λ) 答案:D 4.对于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来说,()。 A.应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实施 B.应由可靠性专业人员实施 C.应贯彻“谁设计、谁分析”的原则 D.应由领导指派专人负责实施 答案:C 5.在故障树的模块化过程中,把原树中把分割出的模块用一个()代替,其概率即为此模块的概 A.中间事件 B.未展开事件 C.底事件 D.“准底事件” 答案:D 6.进行FMEA时,严酷度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四级,通常规定其中Ⅱ类是()。 A.轻度的 B.中等的 C.致命的 D.灾难的 答案:C 7.什么既是FMECA的基础,同时也是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的基础?() A.故障判据

B.故障模式 C.潜在故障 D.严酷度 答案:B 8.FMECA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 A.从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角度发现各种缺陷与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 B.准确估计出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C.为可靠性建模提供可信的依据 D.为故障树分析奠定基础 答案:A 9.FMECA包括()两个步骤。 A.故障模式分析和危害性分析 B.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 C.故障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 D.故障原因分析和危害性分析 答案:B 10.FTA的基础及关键是()。 A.收集资料 B.建树 C.定性分析 D.定量计算 答案:B 11.故障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则形状参数为()于1时故障率曲线呈水平直线。 A.小 B.等 C.大 D.接近 答案:B 12.某喷气式飞机有三台发动机,至少需要两台发动机正常才能安全起落和飞行,假定飞机故障仅 A.0.99993 B.0.99995 C.0.99998 D.0.99999 答案:A 13.可靠性框图“n中取r”表决模型在假设表决器完全可靠的情况下,当表决数r =()时等价 A.0 B.1 C.r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试题(卷)A卷

座位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专业:考试科目: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的是()。 A、项目可行性研究; B、项目决策; C、工程设计; D、工程施工 2、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建设项目施工图进行审查后,应将技术性审查报告提交给( )。 A. 建设单位 B. 监理单位 C.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3、施工生产会受到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偶然性因素的是( )。 A.生产人员由于疏忽未按规程操作 B.使用了与设计要求不同的其它规格的材料 C.因施工机械正常磨损而带来产品质量差异 D.在突然遇到剧烈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将剩下的工作继续完成而带来的质量差异 4、观察工序产品质量分布状态,一是看( ),二是看分布的离散程度。A.分布中心位置 B.极差 C.变异系数 D.标准偏差 5、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资质按专业类别共分为12个资质类别,每一个资质类别又分为()。 A. 一、二、三级 B. 特级、一、二、三级 C. 特级、一、二 D. 一、二、级 6、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核查,除在招投标阶段对承包单位资质审查外,主要是( )。 A.查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B.查对年检情况 C.核查中标进场的承包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D.查对近期承建工程的质量情况和管理水平 7、施工承包单位按照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的配合比进行现场拌和材料的加工。如果现场作业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时,则应执行( )程序 A.质量预控 B. 承包商自检 C.质量检验 D.技术复核 8、对承包单位提出的见证取样送检的试验室,监理工程师应(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人得分

可靠性测试规范之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核准: 审核: 作成:袁媛 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版 本 B0 制订部门 品质部 页次 1/7 生效日期 2020.05.11 1. 0目的 指导作业,规范操作,提升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及可信赖性。 2. 0范围: 所有需要盐雾测试的产品。 3. 0定义: 盐雾试验:利用盐水喷雾腐蚀来检验和鉴定电镀层封孔性之好坏,以及对镀层耐腐蚀性和对基 体保护性能的测试;或试样无表面处理时本身耐腐蚀的能力。 4. 0权责 品管部负责取样、测试、判定。 5.0设备、药品及操作条件 5.1盐水喷雾试验机 5.2氯化钠(分析纯)溶液(5%)、溶液使用纯水配制,紧急时可使用纯净水替代。 5.3操作条件 项 目 试 验 中 备 注 盐水质量百分比浓度(%) 5±0.1 盐水不得重复使用 盐水PH 值 6.5-7.2 测定收集的盐雾溶液 压缩空气压力(kgf/cm 2) 1.00±0.1 经过现场校验和认证 喷雾量(ml/80cm 2/hr) 1.5+0.5 连续不得中断,至少8H 以上 压力桶温度 47±20C 试验室温度和湿度 35±20C,90% RH 以上 样品放置角度 15°-25° 附角度参照图 试验时间(hr) 参考本文件7.0条款 6.0 试验 6.1试样准备: 在试样准备以及试验结束取样观察全过程中,不可裸手接触试样,应全程戴一次性手套或 手指套,以保护试件电镀面不被汗渍及其它外来物污染。在用手套或手指套防护下,将镍片用双面胶粘在治具上,单个产品间距不少于20mm 。 6.2试样摆放: (1)试样不应摆放在盐雾直接喷射到的位置。

核准: 审核: 作成:袁媛 盐雾试验作业指导书 版 本 B0 制订部门 品质部 页次 2/7 生效日期 2020.05.11 (2)在盐雾试验箱中被试面与垂直方向成15°~ 25°,并尽可能成20°,对于不规则的试样, 例如整个工件都是被试面,也应尽可能接近上述规定。 -带材测试:带材对折30°~50°之间,垂直放置在盐雾箱内。 20° 40° -镍片测试:借助辅助治具,确保试样被试面与垂直方向成15°~ 25° (3)试样可以摆放在试验箱不同水平面上,但不能接触箱体,也不能相互接触,单个试 样件间距不得小于20mm 。试样或其支架上的滴液不得落在其他试样上。 6.3 试验后试样的处理: (1)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样,用温度不高于40℃的清洁流动水轻轻清洗以除去试样表面残留 的盐雾溶液,接着在距离试样约300mm 处用气压不超过300kPa 的空气立即吹干.或者 清洗后用无尘布轻轻吸干试件表面水份. 电镀面 错误摆放方式试件表面水渍印 试件不可纵向放 置上下间会滴液 L 型电镀面 电镀面

质量控制培训试题及答案

《质量控制》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 4分,共100分) 1.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________ 、 ______ 、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 2.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外控技术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空白实验是指用____ 代替样品,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___________ o 4. 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将______ 与 ______ 之间的___________ 关系用_______________ 式表示,即___________ o 5. 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 o 6?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及等。其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和、o 7 ?平行样分析反映的是数据的____________ ,加标回收率及标准样品分析反映的是数据的 o 8. ____________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取得正确可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监测结果的质量应达到五性的要求: (1)______ —测定值与真实值的一致性; (2)______ -测定值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3)______ —在时空总体中的代表性; (4)______ -能得到预期或计划要求的有效数据定额的程度; (5)______ -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数据的一致程度。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8分) 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措施,只是为了使监测数据达到精密度的要求。() 3. 测试次数愈多,在无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准确度愈好。() 4. 测试次数愈多,系统误差愈小。()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2分) 1. 参加实验室间质控试验的实验室,必须是________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试验多用统一分析 的方式进行,以确定各实验室报出,并判断各实验室是否存在,提高实验室间数据的o (1)优化实验室,(2)三级站的实验室,(3)密码样,(4)结果的可接受程度,(5)误差性质,(6)系统误差,(7)可比性,(8)随机误差,(9)切实执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验室,(10)基层站实验室,(11)加标样,(12)相对标准偏差,(13)失误率,(14)精密度,(15)准确度,(16)密码标准物质,(17)相对误差。 2. 衡量分析结果的主要质量指标是_____ 和____ 。这些质量指标通常用 ______ 、______ 、 ______ 和______ 表示o (1)偏差,(2)精密度,(3)系统误差,(4)加标回收率,(5)准确度,(6)随机误差,

质量控制期中试卷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考题 期中试卷 共4 页 课程名称物流企业质量控制 使用班级 10441、10442 命题教师黄倩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部主任(签名)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物流企业质量控制期中试卷 班级:10441、10442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 1.质量是指一组满足的程度。 2.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 3.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阶段和全球质量规范化阶段。4.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和以实现质量目标。 5.过程是一组将转化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6.过程能力是处于生产状态下过程的实际加工能力。 7.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质量控制和。 8.质量改进的基本工作程序是循环。 9.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会得到满足的 10.质量经济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顾客和,降低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 1.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管理 B.控制 C.质量 D.评审 2.提出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管理大师是()。 A.休哈特B.石川馨 C.朱兰 D.泰勒 3.“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朱兰是()A.英国人B.美国人C.日本人 D.中国人 4.下面哪一种属于计数值() A.长度 B.重量 C.不合格品数 D.温度 5.质量检验阶段,由()承担质量检验工作。 A.操作者本人或专职检验员 B.工长 C.经历 D.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6.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 A.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B.著有《走出危机》一书 C.开发了因果图D.主张系统化的观念,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优化系统 7.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横向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称为()。

软件测试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1.选择题 (1)软件本身的特点和目前软件开发模式使隐蔽在软件内部的质量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在下列关于导致软件质量缺陷的原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软件需求模糊以及需求的变更,从根本上影响着软件产品的质量 B.目前广为采用的手工开发方式难以避免出现差错 C.程序员编码水平低下是导致软件缺陷的最主要原因 D.软件测试技术具有缺陷 (2)缺陷产生的原因是(D) A.交流不充分及沟通不畅、软件需求的变更、软件开发工具的缺陷 B.软件的复杂性、软件项目的时间压力 C.程序开发人员的错误、软件项目文档的缺乏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 (1)缺乏有力的方法学指导和有效的开发工具的支持,往往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之一。(√) (2)目前的绝大多数软件都不适和于快速原型技术。(√) (3)在程序运行之前没法评估其质量。(×) (4)下列哪些活动是项目 探索火星生命迹象(√) 向部门经理进行月工作汇报(×) 开发新版本的操作系统。(√) 每天的卫生保洁。(×) 组织超级女声决赛。(√) 一次集体婚礼。(√) 3.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软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北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更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是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程序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是程序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称为软件工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分布式系统广泛应用,以软件的产品化,系列化,工程化和标准化为特征的软件产业发展起来,软件开发有了可以遵循的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标准。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客户端/度武器(C/S)体系结构,特别是Web技术和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法飞速发展,导致软件体系结构向更加

质量控制计划试题 含答案

质量控制计划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控制方法可以分为对策型、警示型、统计制程管制三种。(3分) 2.三种检查类型是判断性检查、信息性检查、源头性检查。(3分) 3.防错的定义:防止流程出错就是改变操作方法或设备以确保一个特定的错误不可能发 生。(2分) 4.防错法应用的原理有(至少列出5种原理):断根原理、保险原理、自动原理、 相符原理、顺序原理、复制原理、层别原理、警告原理、缓和原理。(5分) 5.流程控制的目的是:流程按目标运作、使偏离目标的变化部分减到最小、使需要的调 整和过度控制都最低、总能满足客户要求。(4分) 6.控制计划的目标是: 使流程改进制度化、显示出需要额外教育的地方、爲控制所需信息 提供一次购足式服务。(3分) 二.多项选择题(30分,全对满分,不全得2分) 1.控制计划中项目的输入信息来源包括(ABCD) A.客户要求的重要特性; B.设计评审结论; C.研发工艺文件/图纸; D.FMEA和过程流程图 2. 启动评估控制计划是否需要更新时机是() A.过程变更发生时; B.已经结案8D/CAR中涉及到CP项目时 C.SOP/作业指导书修改涉及到CP项目时 D. 二简答题(30分) 1.请简述三种检查类型的执行方法以及各自的局限性。(15分) A.判断性检查: 方法:处理之后试图将好的工件与坏的工件分开.即分类 局限性:防止缺陷到达客户手中.但是丝毫不减少缺陷率 B.信息性检查: 方法:调查缺陷的原因,反馈信息因此可以采取措施减少缺陷 局限性:只提供缺陷产生后的信息,帮助把缺陷率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不是非零的 水平. C.源头性检查: 方法:在缺陷源头100%的检查,在错误成为缺陷之前得以纠正 局限性:100%检查是昂贵的而且耗时的。 2.控制计划必须包含的要点是什么?(15分) 答:控制计划必须包含的要点有:流程步骤,控制的对象,控制对象的类型(输入还是输出),规格限/要求,量测方法,控制方法,样本大小,取样频率,控制方法的执行者,在哪里记录,失控的反应机制。

生产工艺过程的可靠性控制与改进

可靠性控制和改进 产品设计完成后,只是有了内在的可靠性,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若无适当的质量控制或可靠性措施,就会引起可靠性退化现象。因此,必须加强以可靠性控制和改进为主要内容的可靠性管理。 一、生产工艺过程的可靠性控制 一般说来,生产工艺由主产制造加工方法、设备、工序、作业标准(规程)、检测方法等要素构成。同一种产品往往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工艺制造,不同的工艺其构成要素的参数表述不同,对产品可靠性影响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生产工艺对可靠性指标的作用与影响如下图所示。 显然,优良的工艺方法是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增长的保证。众所周知,产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又常会有许多随机事件发生,

这就使直接辨识或定量表示生产工艺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有相当困难,但我们可以把工艺引起的故障原因分析归类(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工艺引起的故障原因除了1.1与1.3外,其余都是生产过程中可靠性退化的原因。因此,可以归纳出在生产工艺方面实行可靠性控制的两大任务。 ①通过完善工艺结构,改进工艺方法,制定与实施作业标准等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中减少乃至消除可靠性退化。 ②通过工艺方面的可靠性分析、评审,找出影响可靠性的各种隐患,反馈给设计部门更正,改进设计质量,以提高产品的内在可靠性。 二、设备的工艺可靠性控制

设备的工艺可靠性是指在规定范围和时间内,设备保持满足工艺过程中与其有关的质量指标数值的性质。它是引起产品可靠性退化的重要因素。 依据设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接受的任务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现分别简教其可靠性控制内容与要求。 1.生产设备的工艺可靠性控制 生产设备的工艺可靠性与其本身的完善程度、自动化水平、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等情况有密切联系。 用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或弥补人类工作能力的生产设备,因其使用效果取决于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如手工操作的电焊机),则其工艺可靠性控制要由操作工人素质(如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等)来保证。为此,要重视和强化生产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制订与坚决实施先进合理的作业标准,通过人的控制,完成工艺任务的设备装置工艺可靠性。因加工结果与设备装置的调整及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故应明确规定需控制的工艺参数值,严密监控工艺流程或工序,以保证工艺参数值稳定,从而保证这些设备装置的工艺可靠性。 自动控制的生产设备,则应重视和保证传感器、计算机程序等硬、软件的可靠性,以保证设备的工艺可靠性。

质量控制培训试题及答案

《质量控制》培训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00分) 1.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和。 2.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外控技术有、、。 3.空白实验是指用代替样品,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 4.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将与之间的关系用式表示,即。 5.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和。 6.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等。其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是 和、。 7.平行样分析反映的是数据的,加标回收率及标准样品分析反映的是数据的__________。 8.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取得正确可靠的。监测结果的质量应达到五性的要求: (1)-测定值与真实值的一致性; (2)-测定值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3)-在时空总体中的代表性; (4)-能得到预期或计划要求的有效数据定额的程度; (5)-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数据的一致程度。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8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2.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措施,只是为了使监测数据达到精密度的要求。 ( ) 3.测试次数愈多,在无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准确度愈好。 ( ) 4.测试次数愈多,系统误差愈小。 ( )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2分) 1.参加实验室间质控试验的实验室,必须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试验多用统一分析 的方式进行,以确定各实验室报出,并判断各实验室是否存在,提高实验室间数据的。 (1)优化实验室,(2)三级站的实验室,(3)密码样,(4)结果的可接受程度,(5)误差性质,(6)系统误差,(7)可比性,(8)随机误差,(9)切实执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验室,(10)基层站实验室,(11)加标样,(12)相对标准偏差,(13)失误率,(14)精密度,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 1.目的 1.1 运用可靠性试验,以验证本公司产品,是否符合预期质量要求。 1.2 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作为改善产品及制程的依据。 2.范围 2.1 新开发的产品,在DVT或DMT或PR阶段时,执行可靠性试验; 2.2 已量产的产品,其零组件或制程有变更时,视情况需要,执行可靠性试验; 2.3 量产阶段的产品,执行可靠性试验。 3.定义 3.1 DVT:设计确认试验。(Desing Verilication Test); 3.2 DMT:设计完成试验。(Desing Maturity Test); 3.3 PR:量试,即新产品开发完成后的大量生产(Pilot Run) 3.4 MP:大量生产,即产品量试完成后的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4.权责 4.1 品管部负责可靠性试验执行单位; 4.2 维修单位负责对不合格的修理,品管部作初步分析,再依4.3纠正措施进行。 4.3 纠正措施:设计问题由研发部负责; 制程问题由生技部负责;作业问题由制造部负责。 5.流程图

6.内容及要求 6.1成品取样: 6.1.1 全新产品,于DVT或DMT或PR阶段时,依DVT/DMT测试规范执行可靠性试验。 6.1.2 已量产的产品,其零组件或制程有变更时,依“产品可靠性试验项目”,由品管部决定应执行的可靠性试验项目; 6.1.3 量产阶段的产品(OQC检验的合格品),质量工程课应于每年年初拟定“年度量产产品可靠度测试计划”,按产品分类取样。每六个月随机抽验执行环境试验,每九个月执行寿命试验。 6.2可靠性试验内容: 6.2.1 可靠性试验一般在公司内执行,若公司能力不足时,则送外试验,必须说明试验名称、负责人员,试验起始时间及异常状况联络人。 6.2.2 可靠性试验执行项目:参照“产品可靠性试验项目” 6.2.3 试验完后,质量工程课人员对所得的相关资料和产品本身进行查验,判断是否符合公司规格或客户要求,并由主管审核后发出可靠性试验结果报告。6.3纠正措施: 6.3.1 可靠性试验结果不合格时,由质量工程课发出可靠性试验纠正措施单,并由研发相关单位或生技部,填写发生原因与纠正措施; 6.3.2 经纠正措施改善后的产品,应重复执行原失败的可靠性试验项目,直到合格为止。 6.4合格的处理: 6.4.1 试验合格的产品,由质量工程课人员,依入库程序,办理入库; 6.4.2 质量工程课须发出有质量工程课主管审核的可靠性试验结果报告至相关单位。 7.相关文件(无) 8.应用表单 8.1可靠性试验结果报告(QRP041-01) 8.2可靠性试验纠正措施单(QRP041-02) 8.3年度量产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QRP041-03)

质量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 4 5 6,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 总和。 8 9 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三、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

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 A 4 A.产品 5. A 6 A 7 A 8 A C.安全方面的D.社会方面的 第2章质量管理 一、填空题 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2.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

管理阶段。 3.ISO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5.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docx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19-5-25 样品名称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样品编号2019-5-25 委托单位XXXX 实业有限公司型号/规格RC661-Z2委托单位 XXXXXX检测类别委托试验地址 样品来源 收样日期2019年4月15日 委托方送样 方式 2019 年4月15日~ 样品数量120检测日期 2019年5月15日 1.高低温工作试验10.外箱跌落试验18.标签酒精测试 2.高温高湿工作试验11.外箱振动试验19.盐雾测试 3.外箱温湿度交变储存试验 12.稳定性测试20.外箱抗压测试 4.外箱高温高湿储存试验13.铅笔硬度测试21.ESD 测试 检测项目 5.冷热冲击试验14.底噪测试22.电源通断测试 6.裸机跌落试验15.防水测试23.裸机振动试验 7.裸机微跌试验16.大头针缝隙安全测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5842654.html,B 线摇摆测试 8.彩盒包装跌落试验17.标签橡皮测试25.125℃高温存放 9.快递盒包装跌落试验 样品说明委托方提供120 个样品用于本次试验,其中: 裸机 40台, PCBA 20 块,带包装 3 箱( 60台)。

参考标准: 检测依据 YD/T 1539-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检测结论样品按照要求完成了测试,测试结果见报告正文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 批准人职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1页共 9页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19-5-25 试验情况综述 序号项目 1高低温1 标准要求 温度45℃ 试验情况 工作 试验 2高温 高湿 工作 试验3外箱 温湿度 交变 储存 试验 持续时间 6 小时 2温度45℃~ -1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10 ℃ 持续时间 6 小时 4温度-10 ℃~ 45℃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15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温度40℃ 相对湿度90﹪ 持续时间96h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1温度70℃ 湿度40﹪ 持续时间12 小时 2温度70℃~ -2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20 ℃ 4持续时间12 小时 温度-20 ℃~ 湿度40 ﹪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27 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包装、不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试卷

1.( )得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A。单位工程 B.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检验批 2.( )就是企业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整个技术资料得核心。 A.竣工验收 B。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C。检验批验收 D 。单位工程验收 3。( )就是通过手或身体得其她部位得感觉来判断其做法就是否适宜,表面就是否光滑. A.瞧 B.摸 C。敲 D.照 4。( )通过现场试验或实验室试验等理化试验手段取得数据,分析判断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结构等得质量情况。 A.目测法 B 。量测法 C。试验法 D 。估算法 5.建筑工程不具备固定得生产流水线,没有规范化得生产工艺与完善得检测技术,这属于建筑工程得哪个特点( )。 A.影响因素多 B.质量波动大 C. 质量变异大 D 。质量隐蔽性 6。( )验收就是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得最后把关。 A。单位工程 B 。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检验批 7.下列哪项就是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得一般项目( )。 A .标高 B.长度、宽度 C.边坡 D 。表面平整度 8.下列哪项就是灰土地基质量检验得一般项目( )。 A.地基承载力 B。配合比 C.压实系数 D.分层厚度偏差 9.下列哪项就是预应力原材料质量检验得一般项目( )。 A 。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 B 。无粘结预应力筋得涂包质量 C 。预应力筋外观检查 D .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与连接器设计 10.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就是为了确保( )得质量标准,所采取得一系列监控措施、手段 与方法。 A.合同规定 B 。业主规定 C 。政府规定 D .工程师规定 11。当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系统控制过程时,( )得质量控制就是最基本得质量控制。 A.检验批 B.分项工程 C 。分部工程 D .施工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得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得括号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