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归纳整理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归纳整理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归纳整理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归纳整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整理

5.1

1. 跳水运动是一项难度很大又极具观赏性的运动,我国运动员多

次在国际跳水赛上摘金夺银,被誉为跳水“梦之队”。图5.1-8

是一位跳水队员从高台做“反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头部的运动

轨迹,最后运动员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入水。整个运动过程中,

在哪几个位置头部的速度方向与入水时v的方向相同?在哪几个

位置与v的方向相反?在图中标出这些位置。

2.汽车以恒定的速率绕圆形广场一周用时2 min,每行驶半周,

速度方向改变多少度?汽车每行驶10 s,速度方向改变多少度?

先作一个圆表示汽车运动的轨迹,然后作出汽车在相隔 10 s的两个位置速度矢量的示意图。

3. 一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如图5.1-9中v所示。从位置

A开始,它受到向前但偏右(观察者沿着物体前进的

方向看,下同)的合力。到达B时,这个合力突然改

成与前进方向相同。到达 C 时,又突然改成向前但偏

左的力。物体最终到达D。请你大致画出物体由A至

D 的运动轨迹,并标出B点、C 点和 D 点。

5.2

1. 炮筒与水平方向成 60°角,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是 800 m/s,这个速度在水平

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各是多大?画出速度分解的图示。

2. 在许多情况下,跳伞员离开飞机后最初一段时间降落伞并不张开,跳伞员做加速

运动。随后,降落伞张开,跳伞员做减速运动。速度降至一定值后便保持不变,跳

伞员做匀速运动,直至落地。如果无风时某跳伞员竖直下落,着地时速度是5 m/s,

在有风的情况下,风使他以4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向东运动。他将以多大速度着

地?计算并画图说明。

3. 一艘炮舰沿河由西向东行驶,在炮舰上发炮射击北岸的目标。要击中目标,射击

方向应直接对准目标,还是应该偏东或偏西一些?作俯视图,并说明理由。

4.在图5.2-1的实验中,假设从某时刻(t=0)开始,红蜡块在玻璃管内每 1 s 上升的距离都是10 cm,从t = 0开始,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 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4 cm、12 cm、20 cm、28 cm。在图 5.2-4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 x 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 t = 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请在图中标出t等于1 s、2 s、3 s、4 s时蜡块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描绘蜡块的轨迹。

5.3

1. 在一次摩托车跨越壕沟的表演中,摩

托车从壕沟的一侧以速度v=40 m/s沿

水平方向飞向另一侧,壕沟的宽度及两侧的高度如图5.3-9所示。摩托车前后轴距1.6 m,不计空气阻力。

(1) 摩托车是否能越过壕沟?请计算说明。

(2) 如果摩托车能越过壕沟,它落地的速

度是多大?落地速度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

是多大(可用这个角的三角函数表示)?

2.某卡车司机在限速60 km/h的公路上因疲劳驾驶而使汽车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

事故的警察在路旁泥地中发现了卡车顶上的一个金属零件,可以判断,这是事故发

生时该零件从卡车顶上松脱后被抛出而陷在泥地里的。警察测得该零件原位置与陷

落点的水平距离为 13.3 m,车顶距泥地的竖直高度为 2.45 m。请你根据这些数据

为判断该车是否超速提供证据。

3. 如图 5.3-10,在水平桌面上用练习本做成一个斜面,使一个

钢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滚下,钢球沿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怎样用一把刻度尺测量钢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速度?说出测量步骤,写出用所测的物理量表达速度的计算式。

5.4

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家庭实验装置,如图 5.4-4。在水平桌面上

放置一个斜面,每次都让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滚下,滚过桌边后钢球便做平抛运动。在钢球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水平放置一块木板(还有一个用来调节木板高度的支架,图中未画),木板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复写纸,这样便能记录钢球在白纸上的落点。桌子边缘钢球经过的地方挂一条铅垂线。已知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在此前提下,怎样探究钢球水平分速度的特点?请指出需要的

器材,说明实验步骤。

2. 某同学为了省去图5.4-4中的水平木板,把第1题中的实验方案做了改变。他把桌

子搬到墙的附近,使从水平桌面上滚下的钢球能打在墙上,把白纸和复写纸附在墙上,

记录钢球的落点。改变桌子和墙的距离,就可以得

到多组数据。如果采用这种方案,应该怎样处理数

据?

5.5

1. 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半径为 6.4 × 10 3 km 的球体,北京的纬度约为 40°。位于赤道

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各是多大?线速度各是多大?

2. 某走时准确的时钟,分针与时针的长度比是 1.2∶1。

(1) 分针与时针的角速度之比等于多少?

(2) 分针针尖与时针针尖的线速度之比等于多少?

3. 图 5.5-5 中,A、B 两点分别位于大、小轮的边缘上,C点

位于大轮半径的中点,大轮的半径是小轮的2倍,它们之间

靠摩擦传动,接触面不打滑。请在该装置的A、B、

C三个点中选择有关的两个点,具体说明公式v=ω r的以下三种变量关系:

(1) v相等,ω跟 r 成反比;

(2) ω相等,v跟 r 成正比;

(3) r 相等,v跟ω成正比。

4. 图

5.5-6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 s转

1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

测量哪些量?请在图中用字母标注出来,并用这些量推导出

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利用你家的自行车实际测量这些

数据,计算前进速度的大小,然后实测自行车的速度。对比

一下,差别有多大?

5. 计算机上的“3.5英寸、1.44 MB”软磁盘的磁道和扇区如图5.5-7所示。磁盘上共

有80个磁道(即80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磁道分成18个扇区(每扇区为圆

周),每个扇区可以记录512个字节。电动机使磁盘以300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磁头在读、写数据时是不动的。磁

盘每转一圈,磁头沿半径方向跳动一个磁道。

(1) 一个扇区通过磁头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不计磁头转移磁道的时间,计算机每秒内从软盘上最多

可读取多少个字节?

5.6

1. 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各种情况下哪个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较大?

A. 它们的线速度相等,乙的半径小。

B. 它们的周期相等,甲的半径大。

C. 它们的角速度相等,乙的线速度小。

D. 它们的线速度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甲与圆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比乙的大。

2.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半径为

3.84×10 5 km,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

绕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

3.A、B两个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

4. 一部机器由电动机带动,机器上的皮带轮的半径是电动机皮带轮半径的 3 倍(图

5.6-6),皮带与两轮之间不发生滑动。已知机器皮带轮边缘上一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0.10 m/s 2 。

(1) 电动机皮带轮与机器皮带轮的转速比 n 1 : n 2

是多少?

(2) 机器皮带轮上A点到转轴的距离为轮半径的一

半,A点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

(3) 电动机皮带轮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

5.7

1. 地球质量为 6.0 × 10 24 kg,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 1.5 × 10 11 m。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多少?

2.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图 5.7-6)。小球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3.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是4 rad/s。盘面上距圆盘中心0.10 m的位置有一个质量为 0.10 kg 的小物体能够随圆盘一起运动,如图 5.7-7。(1) 求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向心力的大小。

(2) 关于小物体的向心力,甲、乙两人有不同意见:甲认为该向心力等于圆盘对小

物体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乙认为小物体有向前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和相

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即向后,而不是和运动方向垂直,因此向心力不可能是静摩

擦力。你的意见是什么?说明理由。

4.如图5.7-8,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钉一个钉子A,小球从一定高度摆下。经验告诉我们,当细绳与钉子相碰时,如果钉子的位

置越靠近小球,绳就越容易断。请你对这一经验进行论证。

5.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图5.7-9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 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个?

5.8

1.如果高速转动飞轮的重心不在转轴上,运行将不稳定,而且

轴承会受到很大的作用力,加速磨损。图5.8-11中飞轮半径 r

= 20 cm,OO′为转动轴。正常工作时转动轴受到的水平作用力

可以认为是0。假想在飞轮的边缘固定一个质量m=0.01 kg的

小螺丝钉P,当飞轮转速n=1 000 r/s时,转动轴 OO′受到多

大的力?

2. 质量为 2.0 × 10 3 kg 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4×10 4 N。汽车经过半径为50 m的弯路时,如果车速达到72 km/h,这辆车会不

会发生侧滑?

3. 有一辆质量为 800 kg 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 50 m 的拱桥。

(1) 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 5 m/s,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 汽车以多大速度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而腾空?

(3)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过小是不安全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汽车过桥时的速度不

能过大。对于同样的车速,拱桥圆弧的半径大些比较安全,还是小些比较安全?(4) 如果拱桥的半径增大到与地球半径 R 一样,汽车要在桥面上腾空,速度要多大?

4. 质量为25 kg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小孩离拴绳子的横梁2.5 m。如果秋千摆到最高点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60°,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是

多大?

6.1

1.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天文单位①,用来量

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天文单位,根据开普

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天?

2.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如果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近地点)和最远的

位置(远地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3. 一种通信卫星需要“静止”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因此它的运行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请你估算:通信卫星离地心的距离大约是月心离地心距离的几分之一?

4.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

雷曾经在 1682 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

径的18倍(图6.1-7),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

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必修1图0-13乙)。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将在哪一年?

6.2

6.3

1. 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

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请你根据实际中的情况,

假设合理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2. 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

见)。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 10 倍,即2.0×10 40 kg,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 9 倍,两者相距5×10 4 光年①,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3. 一个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一个夸克的质量是7.1×10 - 30 kg,求

两个夸克相距 1.0 × 10 - 16 m 时的万有引力。

6.4

1. 已知月球的质量是7.3×10 22 kg,半径是1.7×10 3 km,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有多大?这对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2.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为什么不同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都是相等的?为什么高山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地面的小?

3. 某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轨道半径是6.8×10 3 km,周期是 5.6 × 10 3 s。试从这些数据估算地球的质量。

4. 木星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木星的周围又有卫星绕木星公转。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木星的质量,需要测量哪些量?试推导用这些量表示的木星质量的计算式。

6.5

1.“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

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根据以上消息,近似地把飞船从发射到降落的全

部运动看做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试估算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时距地面的高度(已

知地球的质量 M = 6.0 × 10 24 kg,地球的半径 R= 6.4 × 10 3 km)。

2. 利用所学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个表达式v = gR 。

3.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6.6

7.1

7.2

1. 图7.2-8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三种情

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和位移的大小都相同:F=10 N,x=2 m。角θ的大

小如图所

示。

2. 用起重机把重量为2.0×10 4 N的物体匀速地提高了5 m,钢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

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这些力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3.一位质量m=60 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10 m的斜坡自由下滑。如果运动员在

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F = 50 N,斜坡的倾角θ= 30°,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所受的几个力所做的功各是多少?这些力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4.一个重量为10 N的物体,在15 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一次在光滑水平面上移

动0.5 m,另一次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粗糙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在这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各是多少?拉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

7.3

1. 一台电动机工作时的功率是10 kW,要用它匀速提升

2.7×10 4 kg的货物,提升的

速度将是多大?

2. 一台抽水机每秒能把 30 kg 的水抽到 10 m 高的水塔上,如果不计额外功的损失,

这台抽水机输出的功率是多大?如果保持这一输出功率,半小时内能做多少功?

3. 有一个力 F,它在不断增大。某人以此为条件,应用 P= Fv 进行了如下推导。

根据P=Fv,F增大则P增大;又根据v=,P增大则v增大;再根据F=,v增大则

F减小。这个人推导的结果与已知条件相矛盾。他错在哪里?

4. 质量为 m 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 F 保持不变。当它以速度 v、加速度 a

加速前进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正好等于额定功率,从此时开始,发动机始终在额

定功率下工作。

(1) 汽车的加速度和速度将如何变化?说出理由。

(2) 如果公路足够长,汽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7.4

1. 图7.4-8中的几个斜面,它们的高度相同、倾角不同。让质量相同的物体沿斜面从

顶端运动到底端。试根据功的定义式计算沿不同斜面运动时重力做的功,以证明这

个功与斜面的倾角无关。

2. 如图 7.4-9,质量为 m 的足球在地面 1 的位置被踢出后落到地面 3 的位置,在空中

达到的最高点 2的高度为 h。

(1) 足球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2) 足球由位置2运动到位置3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

(3) 足球由位置 1运动到位置 3 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3.如图 7.4-10,质量 m = 0.5 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高h 1 =1.2 m的A点下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 2 =0.8 m。

(1) 在表格的空白处按要求填入数据。

(2) 如果下落时有空气阻力,表格中的数据是否应该改变?

4.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出一种可能的实际情况;

如果不正确,说明这种说法为什么错。

A. 物体受拉力作用向上运动,拉力做的功是1 J,但物体重力

势能的增加量不是1 J。

B. 物体受拉力作用向上匀速运动,拉力做的功是1 J,但物体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不是 1 J。

C. 物体运动,重力做的功是-1 J,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不是 1 J。

D. 没有摩擦时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克服重力做的功是1 J,有摩擦时物体由

A沿曲线运动到 B,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 1 J。

7.5

7.6

7.7

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汽

车的动能各是原来的几倍?

A.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 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D. 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2. 把一辆汽车的速度从 10 km/h 加速到 20 km/h,或者从 50 km/h 加速到 60 km/h,哪种情况做的功比较多?说明理由。

3. 质量是2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入厚度是5 cm的木板

(图7.7-4),射穿后的速度是100 m/s。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

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你对题目中所说的“平均”一词有什么认

识?

4. 我们在第四章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过一个问题:民航客机机

舱紧急出口的气囊是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若斜面高3.2 m,

斜面长5.5 m,质量60 kg的人沿斜面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 N,

求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请用动能定理解答本题。

5. 质量是500 g的足球被踢出后,某人观察它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估计上升的最大高

度是 10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20 m/s。请你根据这个估计,计算运动员踢球时对足

球做的功。

7.8

1. 如图7.8-6,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曲面上滑下。当它到达高度为h 1 的位置A时,速度的大小为v 1 ,滑到高度为h 2 的位置B时,速度大小为v 2 。

(1) 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描述小球在A、B两点

间动能的关系。

(2)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把以上方程变

形,以反映出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2. 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哪些阶段中

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A. 飞船升空的阶段。

B. 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 飞船在空中减速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然后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

D. 进入大气层并运动一段时间后,降落伞张开,返回舱下降。

3. 把质量为 0.5 kg 的石块从 10 m 高处以 30°角斜向上方抛出(图 7.8-7),初速度

是v 0 =5 m/s。不计空气阻力。

(1) 石块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大?请用机械能守恒定

律和动能定理分别讨论。

(2) 石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与下列哪些量有关,与

哪些量无关?说明理由。

A. 石块的质量。

B. 石块初速度的大小。

C. 石块初速度的仰角。

D. 石块抛出时的高度。

4. 有一种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建得高些,车辆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图

7.8-8。设站台高度为 2 m,进站车辆到达坡下的 A 点时,速度为 25.2 km/h,此时切断电动机的电源,车辆能不能“冲”到站台上?如果能够,到达站台上的速度是多大?

7.9

1. 把质量是0.2 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

按至A的位置,如图7.9-3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

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 B 时

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 、 A的高度差为

0.1 m, C 、B的高度差为0.2 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

力均可忽略。

(1) 分别说出由状态甲至状态乙、由状态乙至状态丙的能量

转化情况。

(2) 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

是多少?

2. 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下来(图7.9-4)。我们把这种情况抽象为图7.9-5的模型:弧形轨道的下端与竖直圆轨道相接,使小球从弧

形轨道上端滚下,小球进入圆轨道下端后沿圆轨道运动。实验发现,只要h大于一定值,小球就可以顺利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如果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 R,h 至少要等

于多大?不考虑摩擦等阻力。

3. 第五章第3节“问题与练习”第3题描述了一个实验。实际做一做这个实验,用你

当时得到的计算式计算钢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然后再测量钢球在斜面上开始滚下的

位置相对桌面的高度,按照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对比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速度值并尝试解释两者的差异。

7.10

1.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可看做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请观察你家中的各种生活用品,分别指出它们工作时进行了哪些能量转化。2.三峡水力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水位落差约

135 m,水的流量约 1.35 × 10 4 m 3 /s。船只通航需要约 3 500 m 3 /s 的流量,其

余流量全部用来发电。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机械能有20%转化为电能。

(1) 按照以上数据估算,三峡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最大是多少?

(2) 根据你对家庭生活用电量的调查,如果三峡电站全部用于城市生活用电,它可满足多少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用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在一次摩托车跨越壕沟的表演中,摩托车从壕沟的一侧以速度沿水平方向飞 向另一侧,壕沟的宽度及两侧的高度如图所示。若摩托车前后轴距为1.6m,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不能越过壕沟 B.摩托车能越过壕沟,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C.摩托车能越过嫁沟,落地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5 D.在跨越壕沟的过程中,摩托车与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2.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时刻速度为v,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已知小于周期T,则() A.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B.一定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C.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D.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 3.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间距均为1.0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 的平衡位置.一列简谐横波以2.0m/s的速度水平向左传播,t=0时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0s<t<5.0s这段时间内() A.质点c保持静止B.质点f向下运动 C.质点b的速度逐渐增大D.质点d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4.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搬到海南岛后走时将() A.变慢,调准时应增加摆长B.变快,调准时应增加摆长 C.变慢,调准时应减小摆长D.变快,调准时应减小摆长 5.关于光的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B.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后才能发生衍射 C.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6.空间有一水平匀强电场,范围足够大,场中有一粒子源,某时刻释放出速度大小相同的同种带电粒子,速度方向沿垂直于电场的竖直面内各方向,粒子的重力不计,如图所示,则() A.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动量相同 B.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位移相同 C.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等势面上 D.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水平面上 7.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拖车与汽车脱钩,而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各自受的阻力不变,则脱钩后,在拖车停止运动前( ) A.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B.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C.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增加 D.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减小 8.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相干水波的波峰和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5cm和6cm,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M、O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2cm B.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D.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9.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M为a波与b 波的交点,且a波上的M 质点正在向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分层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泉州高一检测)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2.(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点在水平面内从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D)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绳某时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时刻小船的水平速度v x为(A)

A.小船做变速运动,v x= B.小船做变速运动,v x=v0cos α 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v0cosα B组提升练(建议用时20分钟) 5.(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6.(多选)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a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恰好追上。 【题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b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小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追不上。(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最小值) 【题2】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2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c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有两次相遇。(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极大值) 【题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的道路上同向运动,图中三角形OPQ和三角形OQT 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相遇 B.若S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静电场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作用时,它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2. 如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m点时,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为()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3. 下列粒子从静止状态经过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速度最大的是() A. 质子() B. 氘核() C. α粒子() D. 钠离子(Na + ) 4. 对关系式U ab = Ed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式中的d 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 B. a 、b 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势差越大 C. d 是a 、b 两个等势面的距离 D.此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 B. E 变大,W 变大 C. U 变小,W 不变 D. U 不变,W 不变

6. 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小球,从平行板电场中的P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垂直于E 进入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 、B 、C 三点() A. 落到A 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B 点的小球不带电 B.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 三小球到达正极板时动能关系:E KA >E KB >E KC D.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关系:a A >a B >a C 7. 一束正离子以相同的速率从同一位置,沿垂直于电场方向飞入匀强电场中,所有离子的轨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所有粒子() A. 具有相同的质量 B. 具有相同的电荷量 C. 电荷量和质量的比相同 D. 属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8. 某一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352,则电场中A、B两点间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为() A.E a 大于E b ,φ a 高于φ b B.E a 大于E b ,φ a 低于φ b C.E a 小于E b ,φ a 高于φ b D.E a 小于E b ,φ a 低于φ b 9. 下列对物理现象、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大气阻力作用,从高空下落的大雨滴落地速度大于小雨滴落地速度 B.以匀加速运动的火车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成立,这样的参考系是非惯性系 C.汽车在通过水库泄洪闸下游的“过水路面”最低点时,驾驶员处于失重状态 D.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容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10. 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测电荷q 无关() A. 电场强度E B. 电势U C. 电势能E p D. 电场力F 11. 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 板向B 板运动,当到达B 板时速度为v ,保持两板电压不变,则() A. 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 增大 B. 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 变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202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 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曲线运动

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 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 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渡河问题分析 小船过河的问题,可以 小船渡河运动分解为他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动(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运动),一是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等于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例1: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流速为v 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间最短,t 短= 1 v d ②当 v 1> v 2时,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航程最短x 1=d 当 v 1< v 2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确定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以 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短, 由图知: sin θ=2 1v v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东北师大附中张凤莲 一、教材的优点 1.物理思想上过去重视物理知识的传输过程,现在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吸收前辈经验理论,发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2.学生过去是被动接受,应付大量的试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内容新颖,引进现代信息 (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

容)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新教材的“选择性”很强(“做一做”、“实验”、“科学漫步”中的计算机软件、传感器) 5.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体验,三维目标同等强调。 (做飞标,体验摩擦力,体验超重和失重) 二、教材章节的习题配备问题 1.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9页第3题 原题要求平均速度,实际只能求的是平均速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2.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27页第4题 第5题计算求解过程必须用到下一章《机械能》的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否则无法解答,严重存在“知识越位”现象,此题在20XX 年版里有,到20XX年版时删掉了。仍保留的第4题解决本题时也需要用还没有学的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也建议去掉,或者置于动能定理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 3.选修3-4第55页第3题 教参答案给错了:甲:,乙:。正确答案:乙: 4.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第59页第3题讲到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学生理解起来曲率和曲率半径不太容易,这个问题数学学科老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教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2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 7.2 分子的热运动 5 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 6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8 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7.4 物体的内能11 第四节物体的内能12 第八章气体14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14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14 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第二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8.3 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8 第三节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9 8.4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1 第四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2 第九章物体和物态变化25 9.1 固体25 第一节固体25 9.2 液体26 第二节液体26 10.1、2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29 第一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30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0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1 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 32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33 10.5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五节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