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应用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应用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手术步骤] 1.吻合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全屏显示表格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 ⑶冲洗断端管腔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图1 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全屏显示表格 ⑴缝上、下定点缝线 全屏显示表格 ⑵定点线间加针缝合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图2 ⑴],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然后,在二定点线之间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一般针距和边距各为0.5~1mm,对小血管则各为0.3~0.5mm。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缝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图2 ⑷]。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视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2 ⑶]。前

缝合技巧讲解(精)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⑷。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⑸、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教学文案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 一、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找不到血管径路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2·填塞压迫止血法由于创道深,一时难以找到血管断端时,常以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或将伤口缝合1。2针,以固定填塞物。 3·钳压止血法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即可止血。必要时,将止血钳暂时留在伤部并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尾部及阴茎等处。止血带应是富有弹性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必要时也可用绳索、绷带代替。止血带应装在伤口上方。装置前应垫上棉花或纱布,以使结扎部受到均匀压迫。装置时应徐徐收紧,至伤口不流血为度。缠止血带要松紧适当,装着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得超过2—3h。松开止血带时,宜用多次‘‘松、紧、松、紧’’的办法,不得一次松开(图65)。 5.结扎止血法即先以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此法止血效果可靠,故又称彻底止血法。其方法有两种: (1)单纯结扎止血法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在打第一道结后,将止血钳松开,然后打第二道结(图66)。 (2)贯穿结扎止血法将结扎线用针穿过所夹组织,但不能穿透血管,然后进行结扎。常用的方法有“8”字形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图67)。

6.药物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浸以0.1%的肾上腺素溶液或1%。2%的麻黄素溶液,填塞于伤口内,然后以绷带包扎压迫,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打结法。‘ ’ 打结是外科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如能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打结,则能迅速地进行止血缝合。 1.结的种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有平结、外科结、三重结(图68)。在打结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假结和滑结。 2.打结的方法常用的有单手打结法(图69)、双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图70)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就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

血管闭合器

目前在临床上较普遍使用的血管闭合器有Angioseal、Perclose和Boomerang等,其止血原理完全不同,Boomerang血管封堵器通过前端的伞形设计,暂时封堵血管破口,同时利用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回缩作用,使血管破口回缩至针孔大小,此时撤出血管封堵器,在体外稍加压迫即可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1]。 Angioseal 美国圣尤达朱经理0 21- 5496 3131 Perclose 拜耳 Boomerang 雅培上海帕斯医疗器材贸易有限公司注册 第二代PERCLOSE 血管缝合器(PARADISE II)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冠心病类型、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既往是否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注:ns代表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比较分别应用血管闭合器Boomerang和第三代Angioseal 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封闭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等有效性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管闭合器Boomerang同第三代Angioseal一样均可有效闭合股动脉穿刺部位,见表2。表2 两组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比较注:ns代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与Angioseal组比较,Boomerang组术后即刻和出院前24h小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增高,P>0.05,但在术后4 h Boomerang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ngioseal组(7% vs 14%,P<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注:ns代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目前股动脉途径仍是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采用的血管入路,由于术前、术中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外周血管穿刺点的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和术后感染等也逐渐增多,其发生率约为6.1%~14%[1]。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术后通常采用人工压迫止血,但卧床的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感以及可能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 (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 1. 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 1. 1. 1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 1. 2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 1. 3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 1. 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 1. 5 聚四氟乙烯缝线( PTFE) 如Gore2Tex缝线。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针与线比例为1∶1,因而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而且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 1. 2 选用血管缝线的基本原则(1)在确保缝合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线; (2)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可能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光滑、单丝或外有被覆的缝线; (3)为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应选用圆形缝针,弧度合适(通常为1 /2及3 /8弧) ,缝线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的缝线; (4)由于多股编织缝线的丝与丝间隙中更易隐匿感染源, 因此应尽可能选用单丝缝线。(5)从220到720的血管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及吻合的需要。大血管以320及4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外周血管以520及6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 1. 3 选用血管缝线类型的建议既往,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包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是动脉梗死的最后选择,所以动脉手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这个手术当中,血管的吻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现在常用的方式比较多,现在以吻合口的手术方式为例,简单进行分析总结。 方式一、直口吻合 也叫端-端吻合术: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此方式较为简单,供体血管修剪外膜之后,垂直于血管长轴剪断,与受体血管做端侧吻合,一般8~10针即可。(图1)经常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操作。 (1)定点缝合法:首先按时钟位定点: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2)等距四定点缝合法: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3)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

图1 方式二:斜口吻合 为了保持重要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斜口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移植的血管端剪成45°(有的文献上说是30度,但是个人经验以45度为佳)斜面。动脉斜面锐角朝近端,静脉斜面锐角朝远端,估量该斜形断面口径形状后,在行径的主血管段间用2个血管夹阻断血流,在血管的前壁用9-0缝合针线缝穿预定作开口的血管壁,提起2缝线,使该管壁出现一小丘,用显微弹簧剪剪除该小丘而形成一椭圆形血管缺口,使缺口大小等于或稍大于移植血管的斜形断面即可。把已剪成的斜形断面呈钝角的一端先与主血管缺口的远侧(静脉为近侧)做一水平褥式缝合,把锐角的一端与主血管缺口的近侧(静脉为远侧)再做一水平褥式缝合,然后在两侧中点各做一褥式缝合而形成四定点褥式缝合,最后根据血管口径在四定点之间间断加缝1或2针。 技术要点:供体血管剔除血管外膜后,剪成约45度斜口,与受体血管进行吻合。 技术难点:1.剪口要一次成功,否则血管内膜难以处理;2.缝合针数较直口多,在我院所做的手术病例当中,最多的缝针数达到13针。(图2-4) 评价标准:吻合完毕后吻合处成象足状,且通常不漏血。

血管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 作者:陈忠来源:血管外科发表时间:2010-8-25 15:06:21 浏览:52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诊出率逐年增加。针对血管扩张性疾病和闭塞 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移植术、血管缝合与修补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移植、缝合及修复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主要取决于:(1) 血管外科医师的缝合技术。技术上的失误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打折,以及移植物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残留等。(2) 移植与缝合材料的选择。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 患者自身血管的条件和疾病进展。原发病变(如动脉硬化等)的进展可导致移植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或高血脂血症控制不佳、未正规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吸烟、感染、血液高凝状态、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一、历史回顾 最早进行血管重建的是Lambert,在1762年,他将一个肱动脉的小破口进行了缝合关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出血,都是对破裂的血管进行结扎。最早进行血管吻合的是Nicolai Eck’s。在1877年,他将一只狗的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进行了侧-侧吻合,他从血管的一角插入一个特殊的器械以保证吻合口开放,并进行了间断缝合,随后,他又将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做了一个端-侧吻合。1899年,Kummell 做了第一例人体动脉的端-端吻合。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不少学者进行了血管缝合的研究,包括应用可吸收缝线及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及间断缝合、单纯缝合及褥式缝合等都进行了尝试,直到1912年,Carrel发明血管三点吻合技术,才奠定了现代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些研究者还尝试了新鲜及保存的同种及异种移植物来进行旁路手术。近些年,随着血管外科专业化的逐渐形成,缝合技术日趋成熟,缝合材料不断更新及完善,新的技术如无缝线吻合[1,2]、光化学吻合(PTB)[3]也开始尝试,血管缝合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缝合材料 血管缝线粗细的选择应该是在保证缝合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出血。从2-0到7-0的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对大血管而言,3-0及4-0的缝线最为常用。对外周血管来说,5-0及6-0的缝线最为常用。所有血管缝线都应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缝针绝大部分都应使用圆针,针对异常坚硬的血管壁也有应用角针的可能性。弧度通常为1/2及3/8,尖端为锥形或轻度成角。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涤纶缝线和单丝的聚丙烯缝线因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耐久性和较小的组织反应而更常用作动脉缝合。可吸收缝线比如聚二恶烷酮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 Peirong Yu 吻合前血管准备 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 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 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 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 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血管外科缝合技术与血管重建术

讲座与综述 血管外科缝合技术与血管重建术 黄 英 张培华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200011) 1889年,Jassinowsky 首先修复损伤的动脉获得成功。 20世纪初,Alexis Carrel 确立血管缝合原则,是将包括内膜 在内的管壁作全层缝合。以后经过不断改进,血管缝合技术在临床先后用于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和动-静脉吻合。随着新的缝合和血管材料的问世,血管外科取得巨大进展。 1 血管缝合[1,2] 目前均采用无损伤缝针和不吸收缝线。缝线一般为合成纤维制成,对血管壁损伤极小,常用者有三种,即单纤材料如聚丙烯、编织材料外层包裹聚酯、PTFE (聚四氟乙烯)缝线。缝合时须切除缝合处过多的外膜组织,以免嵌入管腔内促使血栓形成。 111 缝合技术 包括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种。每种又分为褥式和贯穿缝合方法。每针间的间距和与缝合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分别为1mm 。缝合大血管、厚壁或病变血管时,其间距可增为2mm 。中、小血管可采用间断缝合;大血管作连续缝合,从吻合口最深部位开始缝合,避免吻合口“收口袋”样作用造成狭窄。血管位置较固定、活动度不大者,如较大血管的分叉部位,可用双针单线缝合,双针从吻合口后壁中点开始,由腔内向腔外出针,再从外向内进针,缝完后壁后再缝合至前壁。切除主动脉瘤置入人造血管,可用嵌入缝合方法,即纵形切开瘤体前壁,颈部的后壁不完全游离,将移植物后部中点与瘤颈后壁作双针水平褥式缝合数针,每针均贯穿移植物和瘤颈后壁全层,缝完后壁拉紧缝线后,完成前壁连续缝合。吻合口部位显露不佳时,可用“降落伞”缝合法,即在吻合口两侧缘双针连续缝合数针,然后拉紧缝线使血管整齐对合。缝合粥样硬化或钙化动脉时,缝针应从腔内向腔外出针,然后从外向内进针,穿过病变的斑块组织。内膜有部分游离时,可作Kunlin 缝合法,即从腔外向腔内经过内膜剥脱部分向腔内进针,再穿过粥样斑块由内向外出针,最后在腔外打结。缝合管壁脆弱的血管时,可在外壁包绕dacron (涤纶)补片,也可用小动脉或小块肌肉支撑缝合,称为Buttressing 缝合法。 112 缝合方法 11211 端-端吻合 可作连续褥式或贯穿缝合。常用二定 点连续缝合,在两对端作水平褥式外翻缝合并打结,然后分别向中点连续贯穿缝合,完成前壁缝合打结后,将血管翻转 180°用同样方法完成后壁缝合。血管断端不易移动时,则于 腔内缝合后壁后,再行前壁腔外缝合(图1)。也可采用Car 2 rel 三点法,第一点定位于吻合口后壁中央或最深部位,另两 点分别于吻合缘两侧,将其周长分为相等的三部分,在此三点之间,分别作外翻褥式或单纯缝合。如血管管径大小不一致,可将其斜行修剪成喇叭口状,或者作两对端斜形吻合口吻合,避免因小血管垂直端-端吻合而引起狭窄。 图1 血管端-端吻合 11212 端-侧吻合 临床广泛应用于旁路转流术。供体为中等血管时,可在受体血管作椭圆形切口;小口径者作纵行切开,其长度至少是供体管径的2倍。供体吻合口可修剪成药匙状,与受体血管之间的夹角呈30~45°或更小,以降低湍流。缝合从吻合口的“足跟部”开始,作二定点褥式缝合,连续贯穿缝合至另一端打结,然后翻转移植物,显露另一侧作同法缝合(图2)。也可从两端向中间缝合,在中点打结。血管无法翻转时,可先在吻合口后壁作腔内缝合,然后前壁作腔外缝合。 图2 血管端-侧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0 [手术步骤] 1.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 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 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 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 慎勿损伤血管壁。 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 0.5?1cm 长[图1⑴⑵]。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 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 因或3.8%枸橼酸钠 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 冲出凝血块[图1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 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 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 2mm 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 止血效果较好,但如 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 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冲洗断端管腔

外科缝合技术

外科缝合技术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通道,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缝合能起对合或闭合组织的作用,可促迸伤口愈合、止血以及帮助器官结构重建或整形。近年来,有用器械钉合和黏合剂的方法代替一部分缝合,但缝合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缝合方法 缝合有多种方式,基本上可分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3类,各类又有间断的和连续的两种。缝合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治疗目的和组织结构不同。良好的缝合应达到:①使组织对合,而且能保持足够的张力强度(如咳嗽时腹壁切口不哆开);②组织能顺利修复,直至伤口愈合;③缝合处愈合后不影响功能(如肠管吻合后无狭窄)。任何方式的缝合,被缝线结扎的组织都会发生缺血,加以缝线的刺激,局部有炎症反应,所以,原则上缝合线骑跨的组织应尽童少,残留在组织内的线头应尽量短,手术中大多用间断缝合。然而,连续缝合有增加组织对合的严密性、制止渗血和节省时间(可比间断缝合节省一半以上时间)等优点,故可适当使用。以下举一般的伤口缝合、肠管吻合和血管吻合为例,说明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的方法。 1.一般的伤口缝合主要用间断单纯缝合法。缝合的层次是深筋膜、肌膜、腱膜、浅筋膜和皮肤。骨節肌和皮下脂肪组织的张力强度很小,缝合后易撕脱。间断单纯缝合的方式有:普通穿线(穿透)缝合,8字形缝合,U形缝合等。显然,普通缝合的张力强度不如其他方式,但残留线头最小,故经常使用。如果伤口张力很大,超过筋膜、腱膜用8字形或U形缝合的强度,则需用减张缝合,即用粗丝线或金M丝等将多层组织一并缝合。为了避免缝线切人皮肤,应加弹性材料(如橡胶)于皮肤与缝线之间,以缓冲切入作用。这种成块缝合影响组织层次的对合,故不宜常规使用。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臵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2.节段征:常见于小动脉损伤。当清除小动脉的外膜后,血管交替呈现一段粗而厚实,一段细而空虚,这往往由于血管撕脱伤,造成血管外膜下部分中膜断裂,或是中膜、内膜断裂所致,这种血管也可见于长时间缺氧的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中,只有切除损伤血管,方能吻合。 3.唧筒征:常见于小动脉的撕脱伤。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与中膜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明显加大,乳白色的血管内膜伸出血管口这外,而中膜及外膜后缩,形如望远镜镜筒样。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瓣游离移植时血管长时间牵引,或是由于血管长时间痉挛、缺氧时间较久之故。作者印象中此表现于老年病人较多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 (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 1.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 1.1.1 蚕丝缝线

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1.2 编制的聚酯缝线 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1.3 聚丙烯缝线 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1.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1.5 聚四氟乙烯缝线(PTFE) 如GoreTex缝线。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

切开,各种缝合技术

第四章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一.切开 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种器械(通常为各种手术刀)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外科操作过程,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1.切口及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口:正确的切口是做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外科专家们对很多外科疾患创造了许多典型的定型切口,这对手术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以腹部切口为例,典型的切口如图1所示。 图1 腹部常用切口示意图 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开首先是选择切口,切口的选择是手术显露的重要步骤,对各部手术的切口选择应根据各种手术的特殊性以及手术野显露的需要全面分析而定,在切口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 切口应选择于病变部位附近,通过最短途径以最佳视野显露病变; ② 切口应对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等,不影响该部位的生理功能; ③ 力求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并尽量照顾美观,不遗留难看的疤痕,如颜面部手术切口应与皮纹一致,并尽可能选取较隐蔽的切口; ④ 切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能容纳手术的操作和放进必要的器械,切口宁可稍大而勿太小,并且需要时应易于延长。应根据病人的体型、病变深浅、手术的难度及麻醉条件等因素来计划切口的大小。 2.切开方法及要点: 将选定的切口线用1%龙胆紫划上标记,外涂2.5%或3%碘酊,然后消毒皮肤及铺巾,较大的切口由手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固定(如图2),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固定,术者拿手术刀,将刀腹刃部与组织垂直,防止斜切,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然后再转至与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预定切口的长度,再将刀转成90度与皮面垂直方向,将刀提出切口(如图3)。切开时要掌握用刀力度,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呈线状,切口边缘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导致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愈合。切开时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并须保持同一长度,若皮下组织切开长度较皮肤切口为短,则可用剪刀剪开。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随即用手术巾覆盖切口周围(现临床上多用无菌薄膜粘贴切口部位后再行切开)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