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吻端具黏着器,此时泥鳅苗都粘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孵出后8小时左右,苗长约4毫米,口裂出现,口角有1对芽基;腮丝露出在腮盖外, 形成外鳃;胸鳍逐渐扩大,全身出现稀疏的黑色素。这时泥鳅苗由刚孵出时呈透明的…逗点?状到体色逐渐变黑。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口下颚已能活动, 口角出现2对须,卵黄囊缩小,外鳃继续生长,胸鳍能来回煽动,体表黑色素增加。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已能做简单的游动,具须3对,鳃盖扩大,已延伸到胸鳍基部,但鳃丝仍有部分外露,螵已出现,卵黄囊接近消失。鱼苗已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所以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死亡,10天后全部死亡。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外鳃已缩入鳃盖内,螵已渐圆,具须4对,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可见食物团充积,泥鳅苗能自由游动。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鳃已发育完整,具须5对,螵成圆形,胸鳍缩小,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殿鳍条均已经发生。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这时候+泥鳅苗的呼吸功能由鳃呼吸逐渐转化成兼营肠呼吸。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通过孵出偶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 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泥鳅苗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饲养精细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个月的培育一般能长成体长3厘米的夏花鱼种。 这时泥鳅已具有钻泥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便可转入成鱼饲养阶段。 体长3厘米的夏花泥鳅种虽然已初步长成,但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进行长途运输或直接进行成鳅养殖,成活率伤不能保证。但原池中密度已经过高,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应将泥鳅进行筛选分养。再经过约1个月饲养,使泥鳅重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后再进行长途运输和移入成品泥鳅池养殖,这一生产过程称为鳅种培育阶段。 一般泥鳅苗当年能成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1-3克的大规格鳅种。 5厘米以上的鳅种经1年养殖,便可养成每尾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 一、泥鳅苗的前期培育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

泥鳅养殖技术(八)苗种培育

泥鳅养殖技术——苗种培育 92 泥鳅苗种发育各阶段有哪些特征?表5—16 鳅苗孵出时间与相应特征

泥鳅苗是指泥鳅从受精卵中脱膜孵出,卵黄囊吸收完毕,鳔功能发挥作用,能平衡游动,并已开始主动摄取外界饵食,尚未出现性分化,下外于向成体体形状变态的早期发育个体。 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此时泥鳅苗都黏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孵出约3天时,已能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

此时应开始喂食,如若不喂,第5天便开始出现死亡,10天全部死亡。孵出后21天,苗长达1.5厘米以上时,活动能力很强,可作长时间游动,其性状特征与成鳅相仿,也就是说,这时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肠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 泥鳅种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形态特征、习性与成体完全相同,自性腺开始发育的个体。 通过孵出后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形态已长成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长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 孵出的泥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长成夏花已开始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转入成鳅池中饲养。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也可以再饲养4~5个月,长成体长达6

厘米、体重2克以上的大规格泥鳅种时,再转入成鳅池养殖。这个阶段就是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5月上、中旬孵化,到6月中、下旬便可以开始培育鳅种。7~9月份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分养后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商品鳅。 93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如何划分? 泥鳅苗种培育分为:泥鳅苗培育阶段,夏花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 94 如何培育泥鳅苗? 孵化后约3天,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鳔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这阶段应人工投喂。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

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

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 2012-8-4 10:14:00 来源: 互联网网友评论(0) 泥鳅水花苗又称水花鳅苗,是指鳅卵孵化出膜后长至体长 1.3厘米以下的幼小个体。该阶段的管理工作极为关键,是提高养殖产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现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鳅苗培育的实践经验,综述如下: 一、专池培育 水花嫩苗必须专池培育,主要有水泥池和土池。其结构基本相似,以稻田改造的土池为常见,面积为3O~50平方米,东西走向。四周离埂 5O厘米处开一条宽 50厘米以上环沟,以利鳅苗避暑,放苗前 10天必须清整消毒,拔净池内杂草。 二、及时下池 一般下池时间在鳅卵孵化脱膜第4天即水花鳅苗开食 2天之后,体色转黄,腰点出现,可以水平游动以后就应及时下池。太早不行,太晚更不行。 三、放养方法 放苗前,认真测定池内水温与盛苗容器水温,温差不得相差3℃以上,可用铝勺舀出部分池内水于盛苗容器内进行调节。然后,每 10万尾喂咸鸭蛋黄一只,鳅苗摄食后腰间出现白点,方可将鳅苗漫慢倾于培育池中。 四、放养密度 同一池中必须放同一批孵化的鳅苗。静水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 100O--1200尾,微流水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 1500~20OO尾,鳅苗可用小杯盅计数法计数。 五、培育方法 1、豆浆培育法 鳅苗经饱食下池后 6小时左右即应泼洒豆浆,每50平方米水面每日需用黄豆 0.25公斤磨成 3公斤左右豆浆,前 5日每日泼洒 3次,5日之后每日泼洒 2次即可。鳅苗喜群集

于池边,所以,豆浆应沿池边泼洒,做到细如雨,匀如雾。泼豆浆要责任心强,这样培育出来的鳅苗体质健壮,大小整齐,成活率高。泼浆时间应定为上午 8时~9时和下午 5时~6时。 2、肥水培育法 泥鳅喜肥水,水温较高时,每 50平方米水面可施尿素 0.I公斤,水温较低时,每 5O 平方米水面施碳酸铵或硝酸铵 O.1公斤,每天一次,连施2~3天。以后视水色肥瘦进行。 3、粪肥培育法 水花鳅苗入池 5天内泼豆浆,5天后改泼人粪尿。每 50平方米每次用人粪尿 2公斤对水,每日 2次,全池泼洒,以降低育苗成本。 六、水质管理育苗 池水水深以 25~3O厘米为宜。做到每天早晚巡池,观测水色变化,细心观察鳅苗有无浮头现象。因为水花鳅苗在 15日之后可进行肠呼吸,这段时间内,如缺氧就会造成大批鳅苗死亡。一般来说,有条件的地方每 3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以不超过 5厘米为宜。加注新水时必须经密眼网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苗池。 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 2006-9-23 14:52:00 来源: 网友评论(0) 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 40 %一 60 % ,最高也不过 80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一般在 80 %左右,好的在 90 %左右,最高的在 95 % 左右。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 ( l )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种是在外收购或捕捞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而又没有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的伤害。 ( 2 )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还长时间处于不安状态,体表黏液大量外泄,体质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泥鳅的苗种 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 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几年,笔者在进行泥鳅人工繁殖的同时,也在从事把泥 鳅水花培育成3~4厘米长的小苗的工作,当地人也在用不同 的方式培育泥鳅小苗。现在笔者即把自己和当地人培育泥鳅小苗的做法总结如下: 培育小苗,要有小苗培育池。培育池以土池为好。本地养殖户有的借用四大家鱼苗种培育池,有的只有成鳅养殖池的, 就用下面的方式进行培育:把养殖池清塘、消毒后,在池的一 边或一角用60目网片分割出一片水域,网的两端接池坡,网片拴在水中的桩上,下边沿入泥,上边沿高出水面30~40厘米,这 片水域就成了培育池了。待鳅苗长到3~4厘米长,拉去网片就行了。培育池有了,在放苗之前半个月要清塘、消毒。池的进、出水口要用60目网布拦住,以免敌害特别是野鱼卵进入和鳅 苗逃出。然后加注20~30厘米深的水。 下面介绍用肥水和投饲相结合的方法培育鳅苗的做法。 在进苗前一周肥水。用化肥、鱼用生物肥、畜禽粪(先发

酵)肥水均可,水呈黄绿色、透明度20厘米就行。肥水一周后,水里轮虫达到最高峰,而轮虫是水花苗最好的饵料。放苗前用小鱼试水。一天后,小鱼无异常,即可放苗。放苗时宜选在池塘避风向阳处。放苗前先测试水花苗袋与池水的水温,若温差超过2℃以上,则要缓慢调整水花袋的温度,使其与池水水温接近。若水花袋的水温比池水高2℃以上,则调整温度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方法是先不打开水花袋,把池水浇在水花袋上,过一会后,把水花袋泡在池水里。待水温一致后,打开水花袋放苗。放养密度,以池水30厘米左右水深每平方米放养2000尾水花苗为宜。 刚放入池的水花苗有浮游动物吃,可不投饵料。两天后就要泼豆浆,每天早晚各一次。开始每10万尾苗日泼0.5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以后逐步增加用量。泼时要沿池周泼匀。一般0.5公斤泡好的黄豆先加水磨成10公斤左右的豆浆,过滤去渣后投喂,否则时间过长,会产生沉淀,泼不均匀。 鳅苗下池3~5天后,再追施肥料。水温较低时,可施化肥快速肥水,但禁用碳酸氢铵,因它会杀死鳅苗。化肥宜施尿素,每100平方米水面施0.25~0.3公斤,隔天再施1次,连施2~3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宜,过浓加注新水。 投饵与肥水的同时,加强巡塘。巡塘时,注意观察水质及泥鳅吃食情况。水中溶氧充足,鳅苗散布池底,白天根本看不见,晚上打开电灯有时能见少许;缺氧恶化时,鳅苗群集池壁,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梭鱼草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水生观赏植物,为雨久花科梭鱼草属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或人工湿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梭鱼草的养殖方法吧!

梭鱼草的栽培价值 梭鱼草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人工湿地,与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葱、再力花等相间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串串紫花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可用于园林湿地、水边、池塘绿化,也可盆栽观赏。

梭鱼草的生长习性 梭鱼草栽培应用的品种有白心梭鱼草与蓝花梭鱼草,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梭鱼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域。

梭鱼草的繁殖方法 1、分株:梭鱼草分株繁殖可在春夏两季进行,主要是将梭鱼草的地下茎挖出,去掉老根茎,切成具3~4芽小块分栽。 2、播种:梭鱼草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种子发芽温度需保持在25℃左右。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1、温度:梭鱼草喜欢光照,需要满足充足的光照,保持温度在18~35℃之间,在一个温暖的范围内,如果温度在18℃以下生长会减缓,10℃以下会停止生长。 2、水肥:梭鱼草喜湿、喜肥,养殖的时候水肥一定要满足它的需要,适合在静水当中生长,一般20厘米以下的浅水是比较适合的。盆栽时灌满盆,保持一定的水层。 3、病虫:梭鱼草是一种水生的植物,本身的病虫害是比较少的,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护,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越冬:梭鱼草不耐寒,冬季温度低的时候需要进行防寒,可以将梭鱼草的盆栽灌水并放进室内越冬,保持温度在5℃以上,便于梭鱼草安全过冬。

水产育种学(精)

★种质资源?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有何意义? 又称为遗传资源,其定义为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水产养殖生产和水产动物遗传改良(育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利用有特色的种质资源,提出新的育种目标,培育出新的品种,现代的育种成就,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对种质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如果育种工作者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对他们的研究越深透,则利用它们选育新品种的可能性就越大。 ★与陆生动物相比,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有哪些特殊之处? 由于水具有流动的特性,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显得更为复杂,也具有更大的难度,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上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①国家所有权不明确②环境更具连续性③观察研究更难④亲昵感较低⑤生物多样性的量更高⑥表型的变异性较大⑦释放事件较多,影响较大⑧杂交能力强⑨野生群体的重要性更突出⑩人工控制繁殖应用较少-11。重视程度较低。 ★引种与驯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a1引种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a2驯化是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养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a3联系:引种与驯化密不可分,通过引种引进新的品种或物种,必然遇到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所以驯化工作往往是引种工作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多数引进种必须经过适应性的驯化才能获得成功。 ★影响引种的因素:①形成史系统发育、反应范围②栖息环境水、非生物因子指标。非生物因子包括tm、do、离子浓度、盐度、营养、产卵基质与水文条件。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病害生物、竞争者、敌害生物。③繁殖条件④食性了解。 ★驯化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适应。①直接适应(另一类则要累代驯化)②定向改变遗传基础。直接适应是指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入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例如在河口半咸水地区生活的鲻和梭鱼,在其生活的水体中逐渐加入淡水,直至养殖水体完全或大部分淡化,这个过程仅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它们便可以完全适应淡水生活。 ★选择在水产动物育种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 选择是水产动物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选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创造作用,这种创造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①控制变异的积累方向②积累加强变异③创造出新品种。

贝类增养殖学_王昭萍_第六章土池人工育苗和采捕自然苗种

第一节土池人工育苗 土池人工育苗是在露天下进行的,面积大,洗卵和清除敌害工作比较困难,人工控制程度较差。但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是比较大众化的育苗方法,又称半人工育苗。该法一般多用在双壳类的苗种生产上。 一、育苗场地的选择 1、位置应建在高潮区或高、中潮区叫界的地方。无洪水威胁,风浪不大,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或海区,地势平坦的滩涂为最好。 2、底质滩涂底质多样,有泥滩、砂滩、泥砂滩、砾石滩等。贝类种类不同,对底质要求也不一样。泥蚶、缢蛏喜欢泥多砂少的砂泥滩,文蛤、菲律宾蛤仔喜欢砂滩或砂多泥少的泥砂滩,牡蛎、贻贝、扇贝等固着和附着生活的贝类,不受底质的限制,岩礁底更好,但纯泥质底是不适合的。 3、水质无污染。必须符合水产养殖用水的水质标准。 4、其它交通较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 二、池的建造 1、大小一般小者2-5?667m 2、中等10-20?667m2大小的土池为宜,管理操作比较方便,最大不要超过100?667m2。育苗池太小,操作不方便。土池为长方形,池子座向要东西长、南北短,防止在刮东南风或东北风时,造成幼虫过于聚集的倾向。 2、筑堤内外堤要砌石坡堤,内坡最好用水泥浇缝。土池内坡设有平台(马道),为便于操作和管理,池堤应该高出最大潮高水位线1m。池内蓄水深度 1.5-2m。 3、建闸闸门起着控制水位、排灌水、调节水质、纳进天然饵料的作用。闸门的多少、大小、位置要根据地势、面积、流向、流量等决定。一般要建进、排水闸各一座,大小应以大潮汛一天能纳满或排干池水为宜。闸门内外侧要有凹槽,以便安装过滤框用。排水闸门低限的位置应略低于池底,以便清池、翻晒和捞取贝苗。 4、平整池底池中间挖一条深0.5m的纵沟,池底要平整。埋栖型贝类要加薄薄一层颗粒为1-2mm的细砂层,以利于眼点幼虫附着变态。 5、催产网架建在进水闸内侧,可用石条、水泥板或木棍等架设而成,上面铺有网衣,以便亲贝催产用。一个20?667m2,左右的土池建一个高1.2m左右、长15-16m、架宽6m的催产架即可。 6、其它若建池位置较高,应设有提水工具,保证加水和提供足够天然饵料。根据实际需要,设饵料池,人工培育单胞藻,以补充池内饵料的不足。

梭鱼高产的养殖

梭鱼高产的养殖 野生梭鱼分布在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该品种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对水域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即停食。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因此,农家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前景广阔。 一、鱼苗运输与培育 (一)鱼苗的运输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繁殖场购苗,运输苗种的车辆为普通面包车或农用运输车。鱼苗的包装通常用自制的双层塑料薄膜袋(俗称“氧气袋”),每只袋装幼鱼苗(体长0.25--0.3厘米)3500--4000尾,充足氧气后,再将塑料袋装入纸质包装箱中。运输途中,每隔10--12小时,检查1次鱼苗活动情况,对少数氧气不足的袋要及时补氧。鱼苗运至目的地后,分别放入水泥池或大盆中,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或河水。投放前鱼苗用2%--3%的盐水浸泡2分钟后入池。 (二)鱼苗的培育放苗后第2天开始用煮熟的鸡蛋投喂,每隔4小时喂1次,1周后改喂豆饼、鱼粉等。鱼粉易引起鱼苗气泡病,应尽量少喂。1个月后放入池塘等水域中培育。

(三)日常管理每两天从池底排掉10厘米的污水,并加入新鲜的水。每隔15天用1×10(的负6次方)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防病,每10天抽样检查鱼苗体重和体长,了解生长发育情况。 二、成鱼养殖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0.33--1公顷,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深1.5米左右,以泥沙底质为佳。水库养殖梭鱼,以有池滩、苇草的生态环境**为理想。 (二)施肥鱼苗放养前要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然后,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注入清水,水深0.5--1米,施用有机粪肥200公斤。1周后生石灰毒性消失,水变成微绿色时(水体透明度25厘米左右),即可把鱼苗放入池塘中养殖。水库养殖梭鱼,通常在浅水处每隔50米设一个施肥点,每0.067公顷施肥约300公斤。 (三)投放鱼苗我国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水温升高,池塘(水库)水体浮游生物形成高峰时开始投放鱼苗。投放前用3%食盐水浸浴鱼苗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每0.067公顷投放量为混养鱼塘600尾、精养鱼塘1200--1500尾,规格4--5厘米。 (四)投喂饲料在保持养殖水体有一定肥度的前提下,在水面下30--50厘米处每0.067公顷设饲料台(1.5平方米)1个。饲料台用竹杆扎成,缝制上密眼的网纱,中间稍凹,周边稍高。鱼苗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投料时要鼓掌或敲打发出响声,以形成条件反射诱集鱼群觅食。投饵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每日上午9时投喂占全天饲喂量的40%,下午4时投喂量占60%。同时,还应结合水温、天气、鱼体规格、觅食状况等综合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做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