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重要性_郭晓彬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重要性_郭晓彬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重要性_郭晓彬

金融创新课后测试

金融创新课后测试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的是:√ A战略决策、制度安排 B机构设置、人员准备 C管理模式、金融产品 D业务流程、债权划分 正确答案:D 2. 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银行主要的转变顺序是:√ A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 B从部门银行到行业银行 C从部门银行到过程银行 D从部门银行到战略银行 正确答案:A 3. 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 A金融创新 B人才 C技术创新 D服务 正确答案:B 4. 关于管理模式创新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B降低成本和费用 C实现银行的金融创新 D增加员工和客户满意度 正确答案:C 5.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指出在银行各种创新中,最核心的是:√ A战略决策创新 B金融产品创新 C科技创新 D管理模式创新 正确答案:B 6.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应坚持的原则是:√ A维护鼓动利益原则 B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成本可算原则 正确答案:A 7. 银行在金融创新中,保护客户利益的方式是:√ A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充分信息披露 B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教育、充分信息披露 D客户竞争、客户资产隔离

8. 银行开展创新业务时,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充分保护的方法是:√ A银行信息保密 B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信息保密 D客户资产保密 正确答案:B 9. 关于银行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产品的知识 B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服务的知识 C给客户灌输“买者自负”原则 D使客户了解所获得的价值 正确答案:D 10. 银行金融创新的中心和导向分别是:√ A客户、政策 B利润、市场 C客户、市场 D利润、政策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11. 银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在创新方面,信息却是对称的。√ 正确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具体而言,资产规模大于兆元新台币的台湾本地银行为12家,5000亿新台币至兆元新台币的本地银行5家,1000亿新台币至5000亿新台币银行17家,小于1000亿新台币的银行3家。相比而言,大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1兆元,四大银行资产均已超8兆人民币;大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大于台湾最大银行者也不在少数。 与营运规模相联系的一个特征是:台湾银行业市场集中较低。以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台湾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4.6%(以资产总额计),39.7%(以净资产计),21.4%(以分行数量计),32.9%(以存放款余额计)。更有占银行总数量1/4左右的台湾本地小型银行,每家市占率不到1%。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是较低的。 (2)本地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2009年,以资产总量占银行业总量的比重来看,台湾本地银行的占比达到了74.96%;其净资产占整个银行业比重为82.91%;本地银行当年的存款余额为214463亿元新台币,占总量的75.51%;贷款余额为168038亿元新台币,占比高达91.68%。以这四个指标来衡量,外国银行在台分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6%。台湾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台湾本地银行。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对外国银行的进入有严格的审查,对外银在台能够从事的业务也有一系列规定;二是外银在台更多地选择了存贷款之外的其他业务。 (3)银行整体规模增长平稳。以总资产、净资产、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四个指标来衡量,台湾本地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2001年至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两者总资产从23兆元新台币增长至32兆元新台币,净资产从1.6兆增长至1.9兆元新台币,存款余额从15兆增加到22兆元新台币,贷款余额从13兆增加到17兆元新台币。 (4)资产质量较好,基本渡过“双卡风暴”。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之一是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的定义是:到期未偿还,已达相当时日的贷款。而逾期贷款比例是以逾期贷款金额除以贷款总金额。 2005年以来台湾由于信用卡和现金卡的发放数量过多,造成了呆账转销率的上升,甚至部分银行的亏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后得到较大改善,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减小。 2.其他指标。 (1)信用风险。以不动产为担保抵押品的比重持续上升。由于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明确,与不动产相关贷款的信用风险可能上升。 2008年台湾银行业贷款总量约7.5兆元新台币,其中最大部分为对制造业的贷款,占总量的47%;而这其中又以对电子电机机械相关产业贷款为最多,约为1.65兆元,占贷款总量约20%。台湾在2008年的出口下降约40%,中小企业偿债及再融资的能力都有所下降。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因此可能上升。 (2)流动性风险。相比外国银行在台分行,台湾本地银行的存款保持了平稳增长,资金供给充裕。对于要求的7%的法定流动比率,台湾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都大大超过这个标准。 从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到,本地银行以较稳定的客户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占资金来源总量的80%);在资金运用方面,除了贷款占总量的53.9%(外银为23.3%),台湾本地银行更多的将资金置于中央银行及同业存款(占总量的23%,外银为14.8%),表明本地银行资金运用相当谨慎。 (3)资本充足率。2008年底台湾本地银行的自有资本占风险性资产比率为11%,这比世界其他地区稍低。 二、对我国台湾本地银行的盈利性分析 1.盈利性较差的台湾本地银行。2009年台湾本地银行的税前盈余为755亿元新台币,ROE(净资产收益率)在2001-2009的九年间基本上低于10%,在2002年甚至低至-6.9%。国际上公认银行业ROE的正常水平在15%~20%,台湾银行业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2.本地银行盈利性较差的原因。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睡眠卡的数量相当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储蓄流向他行。

(二)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摘要: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基于这样的背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动因 1 金融创新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金融创新是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讲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产品、市场和品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金融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状况,不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在动因 (1)转移风险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

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了国际汇率、利率剧烈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使商业银行运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由此,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 (2)提高资产流动性的需求。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杠杆性,即资产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因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其盈利性和安全性也越高。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其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创新出能够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3)银行收益率的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的盈利途径。20 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直接投资的兴起,廉价资金来源减少,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再加上竞争及利率政策的调整,引起银行的利息收入下降,服务成本支出增加,银行要保持较高的收益,必须另辟新径,寻求新的突破口,金融创新便由此产生。同时,因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的是特殊的金融服务,其价格没有可比性,不可能由人民银行统一定价,而只能由银企双方协商决定,其利润空间必然较大。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其经营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利润,只要有利可图,商业银行就有创新金融产品的内在动力。 (4)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性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像其他产品样也有其生命周期,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金融产品与其它产品的衰退期有所不同,一般工业品或消费品进入衰退期时,市场多表现为人们不购买或不使用该产品;但金融产品进入衰退期时,则多表现为市场饱和与低利润。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需要在金融产品进入衰退期之前研制开发

金融创新试题与答案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 A金融创新 B人才 C技术创新 D服务 2. 关于银行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产品的知识 B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服务的知识 C给客户灌输“买者自负”原则 D使客户了解所获得的价值 3. 银行金融创新的中心和导向分别是: A客户、政策 B利润、市场 C客户、市场 D利润、政策 4. 银行在金融创新中,保护客户利益的方式是: A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充分信息披露 B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教育、充分信息披露 D客户竞争、客户资产隔离 5.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指出在银行各种创新中,最核心的是: A战略决策创新

B金融产品创新 C科技创新 D管理模式创新 6. 关于管理模式创新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效率 B降低成本和费用 C实现银行的金融创新 D增加员工和客户满意度 7.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的是: A战略决策、制度安排 B机构设置、人员准备 C管理模式、金融产品 D业务流程、债权划分 8. 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银行主要的转变顺序是: A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 B从部门银行到行业银行 C从部门银行到过程银行 D从部门银行到战略银行 9. 银行开展创新业务时,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充分保护的方法是: A银行信息保密 B客户资产隔离 C客户信息保密 D客户资产保密

10. 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应坚持的原则是: A维护鼓动利益原则 B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成本可算原则 判断题 11. 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 正确 错误 12. 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应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能以金融创新为名,违反法律规定或变相逃避监管。 正确 错误 13. 客户与银行沟通不畅是客户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 正确 错误 14. 银行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与客户的约定,履行必要的保密义务,不能向客户透漏任何相关产品信息。 正确 错误 15. 银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在创新方面,信息却是对称的。 正确 错误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摘要: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 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连串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其严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银行步其后尘。迄今为止,美国已有不少家银行倒闭。如今,全球各商业银行如临大敌,抵御金融海啸。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更应该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途径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大卫·里维林(David 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他认为,金融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是现行的体制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这些潜在利润,因此必须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就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银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既定利润水平下维持风险最小化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金融管制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盲目追求市场竞争、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人才、市场、技术等。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就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只为了提高知名度,忽视了赢利能力。在进行新产品宣传时候,往往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入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片面夸大其优点,对于产品的一些缺陷避而不谈,使客户很难对创新产品的前景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了风险,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誉。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很能证明此道理。 (2)产品品种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产品品种单一,突出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消费群体的争夺,比如说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对于可以争取的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低层次的小群体予以忽略。一旦某家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别家银行都争相模仿,缺乏自己的产品创新,模糊自己的市场目标,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混乱局面,扰乱了市场秩序。 (3)服务意识淡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监管不到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很大部分是因为政府监管失灵。失当的监管结构,致使金融专家行业化(丧失公允)、经济学家公司化(丧失独立性)、政府监管亡羊补牢(丧失预警性),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控制链”。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1)人才因素。不管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还是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模仿

(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第三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理论研究 随着20世纪50年代金融创新的兴起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对大量金融创新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对金融创新的理解不同等原因,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但总体上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其主要成果集中于对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一、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西尔柏(W.L.Sill)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的。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金融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这里的金融约束主要包括:一是外部约束,主要指政府制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地位对企业实现最优化的限制,前者会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后者则通过金融产品的定价方式和供求数量来影响金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外部约束的存在会使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和机会成本上升,因而要通过创新来弥补这些损失。二是内部约束,主要指金融企业内部制定的利润目标、增长率目标、资产比等指标,金融企业主要通过这些指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经营风险,以保证经营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克服现实中的种种限制,从而形成了对创新的需求。 西尔柏使用线性规划模型(Linear Programming Model)来解释约束诱导理论。在模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各种约束因子的函数,金融企业受制于金融约束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产生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因而金融创新是为了降低各种约束所引起的上升成本。西尔柏还认为技术和立法也在金融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是从微观金融组织的行为分析入手,侧重于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以此来解释金融企业的“逆境创新”,但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创新涉及较少。但是,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要使创新规范化和合理化,还需要有制度创新作保障。 二、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凯恩(J·Kane)提出了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Circumventive Innova-tion Theorem)。所谓“规避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凯恩认为,现实中,政府为了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宏观局面,制定了各种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各种约束。但经济主体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为此,会有意识地寻

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制度选择(一)

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制度选择(一) 摘要: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收益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才可以实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来自国外金融实体的竞争,探索其金融创新的具体策略和途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而分业经营、产权约束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压制了金融创新的效率。为此需要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进行金融创新,需要拓宽中间业务的领域,积极涉足信托、租赁、资信担保等,并且通过差别化服务实现商业银行的收益提高。 关键词:制度选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制度和制度绩效的经济学释义制度是人类围绕一定的目标而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它不仅构成了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而且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规定性。制度具有单向性,即制度一旦形成或建立,就成为了任何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说一个人一出生就面对既定的制度,在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只能是既定制度的接受者,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这样。所以只有制度对处于其约束下的客体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权利而没有相反。于是制度的合理与否对其效率的发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制度形成后就会造成既定制度下的利益相关者,这些群体往往表现出制度偏好,所以即使既定制度有不合理性,但由于既得利益相关者对制度变革的阻挠,就会加大制度变革的困难,于是制度变迁的成本就会增加,进而就会衍生出制度变迁中的强路径依赖,从而制度变迁效率就会下降。不同制度带来的社会总效益可以用制度绩效来表示,制度绩效就是一个经济体系在采用新的制度后,相对于以前而言,在经济质量和数量上所得到的改善和提高。制度绩效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的变革所带来的总效益的释放。制度变迁分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的成本不同,一般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在短期内就见效,但在长期中有可能出现外部不经济,即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中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的收益正好是另外一部分人的损失,即很可能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造成财富在群体中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再分配,而由于存在制度损失使得财富增加的总量不如预期多。二、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熊彼特关于创新做过精辟的论述,认为创新就是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认为创新就是由于生产手段的新组合而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是通过对既定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而实现原来组合状态下没有实现的新功能。熊彼特认为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利益,创新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改变从而使得这种潜在利益显性化,在不断提高资源运做效率的同时也给利益主体带来更多的利益,进而企业家会持续地改进生产函数,从而创新过程表现出持续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创新过程不是规律性的,而是一个不规律的间断过程,这样的创新过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匀性。 不同的制度设计会带来不同的制度绩效,为了使既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设计进行变革,从而通过制度创新达到理想的实践目的。制度创新方式是指制度创新主体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创新的速度、突破口、时间和路径等的总和。理论认为,按照制度创新主体不同可以将制度创新分为政府强制性制度创新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创新是由政府以命令方式引入和实行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即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和实行的。1]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将制度认为是一种商品,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制度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对该商品的产生所带来的收益与产生这种收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间的对比过程,所以制度创新过程就是利益的调整过程,由此也会形成不同利益集团间的摩擦成本。由此制度创新过程中新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在权衡新制度给其造成的收益和成本对比的过程中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历程和速度。

银行金融创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一)

银行金融创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一)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吸引顾客提高利润、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金融创新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然而伴随而来的是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也就日益重要。本文拟从金融中介机构的角度,分析金融创新与风险二者的关系,并就金融机构角色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与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中介风险防范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理论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在这一理论框架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严格意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等。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借由发行或投资新种金融商品创造收入,也利用新种金融商品从事风险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而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种类也非常有限,除了经营存款、贷款、汇兑等传统业务外,很少经营其它金融业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一直很少。 60年代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提出了挑战,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实行资本控制。这一阶段银行的金融创新目的在于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监管,主要有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平行贷款等。在欧洲货币市场建立后,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加强了经济体对金融体系的深化,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加速了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设置,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住宅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和互助基金等。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逐渐放松管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阶段市场创新活动主要有浮动利率票据、中期票据、可转让存单、货币远期交易、浮动利率债券、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其目的在于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80年代,能源市场供应过剩、债务危机等使得转移信用风险、改善银行信贷质量、降低筹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主要创新活动有票据发行便利、零息票债券、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等。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各国金融管制大大放松,金融机构为增强资产之流动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金融衍生商品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间接金融转变为商品的发行者、代理商、管理发行者、信托者、增强信用或流动性者、至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例如投资银行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从事着资本市场的业务,包括证券的发行、承销与交易代理,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显然的,为直接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正是这些非银行的金融中介。 因此,商业银行不仅继续是货币市场、间接融资的主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的作用也在加强,这也使得银行金融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它们一改由原来只经营传统的存、汇、贷、放,变成经营几乎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无论是从金融创新的诱因还是从金融创新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西方所指的表外业务上。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除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极少动用自身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完整word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范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第四条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确保具有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各种资源。 第七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金融创新作为良好监管的重要标准,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引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银监会将积极创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及时修订不适应金融创新的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对监管规章和政策定期跟踪评估,及时更新,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九条银监会积极推动适宜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促进形成金融创新活动的公平

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促动作用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对金融创新实行了深入研究,有西尔伯(Wil-liam.L.Silber,1983)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凯恩(E.J.Kane,1984)的规避管制型金融创新论、戴维斯 (L.E.Davies,1971)和诺斯(D.North,1971)的制度型金融创新、希克斯(J.R.Hicks,1976)和尼汉斯(J.Niehans,1976)交易成本说、莫利纽克斯(Molyneux,1999)和沙姆洛克(Shamroukh,1999)的金融创新扩散理论等。我国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对金融创新内涵实行研究的有陈岱孙、厉以宁(1991)、黄达(1992)、生柳荣(2000)等,对金融监管创新、体制创新实行研究有谢平(2001)、巴曙松(2003)等,对金融创新的经济影响研究的有潘成夫(2002)、孙伯良(2005)等。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金融创新,但无外乎是宏观、微观、中观3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考虑金融体制或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微观层面主要是指微观的金融主体为了追求利润而实行的各种创新;中观层面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本文着重研究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相互协调的最优化,利用新的观点、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将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重新组合,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以及制度安排实行创造性的变革。如果以金融创新的成果表现形式来划分,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 二、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金融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能推动经济增长,还能推动金融发展、促动金融深化。其中,金融发展是最广义的概念,泛指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但因为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把金融

浅谈金融产品创新

浅谈金融产品创新 【摘要】当前,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的市场手段就是进行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却相当薄弱。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不足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是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产品竞争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意义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仅仅是银行业对产品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原创性的开发,还包括引入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对原有产品的功能进行拓展、产品间的组合和重新组合,产品的重新市场定位等。 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从而使金融部门能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来消化经营风险;其次,金融产品创新能推动金融市场向前发展,可以实现风险的社会分散化;最后,金融产品创新保证了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特色性,使客户从中得到方便和利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目

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落后产生的滞后效应已经显现,而且负作用大,应引起商业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 (一)金融产品创新缺乏针对性 首先,一些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只图规模,不注重效益,以提高自身知名度、抢占市场为主要目标,并不是真正围绕客户需求而开发产品。同时,产品开发和改进往往从行内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对客户需求缺乏必要的细分和整合,导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 (二)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 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吸纳性的创新多,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少,独特性不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反而形成了过度竞争,往往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另外,产品创新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数属于科技含量少的低层次金融产品。各家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 (三)金融体制不完善 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按一级法人管理,逐级授权的原则,予以审批或备案。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办或增办的业务,原则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 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金融创新可视为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动力,放松管制、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正在改变着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影响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1) 1.2国内研究现状 (1) 第2章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 (3) 2.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的影响 (3) 2.2金融创新对货币工具的影响 (4) 2.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5) 2.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6) 2.5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总体评价 (6) 第3章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货币政策建议 (7) 3.1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现中介目标 (7) 3.2改善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7) 3.3调整和改变货币政现工具的使用 (7) 3.4建立货币政策体系自身的创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绪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目前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货币政策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因此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对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即调整和控制一些中间的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如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股票价格等。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便引起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注意。国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Lown,1987)的影响上;在货币上供给方面,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银监会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范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第四条??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确保具有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各种资源。 第七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金融创新作为良好监管的重要标准,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引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 银监会将积极创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及时修订不适应金融创新的有关规定,在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对监管规章和政策定期跟踪评估,及时更新,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九条?? 银监会积极推动适宜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促进形成金融创新活动的公平交易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的金融竞争秩序。 第二章??基本原则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褚子麟赵娜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对各营业网点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产品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同业竞争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金融格局深刻变化、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其金融创新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差距”逐步凸显,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实现经营效益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进程中,如果不加强创新工作,那么就会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农村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金融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革新或改造,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金融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满足客户需求的客观要求。客户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帝”和“衣食父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农村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3.金融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为“三农”服务,以前在农村竞争的对手几乎没有,而邮储银行的成立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诞生,也对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如果农村商业银行不转变观念,墨守成规,躺在原有存、贷业务上高枕无忧,必然会在未来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被淘汰。 4.金融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目的就是要强化法人治理,明晰产权关系,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加快经营理念、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达到改革试点的初衷。 二、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各类金融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农村,肩负农民致富大任的农村商业银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

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另一方面来看,也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户群,缺乏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力,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四)金融产品定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提供的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都是免费的,公众长期以来形成了使用银行服务不付费的观念。近日在深圳金融信息网上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1%的人不能接受商业银行在为储户办理中间业务和一些传统业务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从而银行对存款产品以及其为客户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都用利率定价的方式来表示,利率不仅包含了银行使用客户资金的利息费用,也包含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费用,这使得我国银行利息收入减少,产品定价方式很不合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