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昆政办〔2019〕74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和加强昆明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企创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根据国家和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结合昆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是昆明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科研和企业技术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开放共享先进创新资源和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或其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机构而建设的科研实体,可以是独立法人单位或企业所属的内部机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中的研究机构,鼓励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其主要任务是结合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性成果和高价值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培育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学术队伍;为培养省级、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第四条企创中心是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业界引领性、示范带动性的企业,通过自行建立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其他相关企业自愿组合而成的联合共建共同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其主要任务是突破制约我市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促进行业新型通用技术的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开展行业前沿基础性技术的研

发与储备;开展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保障,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五条市科技局根据昆明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择优遴选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遴选领域依据每年度申报指南,原则上每年认定一批,保持适度建设规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实行分类管理,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市级财政对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运行经费实行定额补助,主要支持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设立开放课题,以及自主创新研究,运行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鼓励以强强联合、多元投入、协同共建的形式提升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责任

第六条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是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提出全市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的目标、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指导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二)批准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建立、组织对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运行绩效的评估。

(三)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验室和企创中心运行和建设绩效评估结果,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调整和撤销。

(四)监督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专项经费的使用。

第七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依托单位(牵头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和管理运行机制。

(二)具体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提供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日常运行经费、人员、场地、研究设备等相应条件保障;稳定支持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开展工作,解决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运行中的有关问题;为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

(三)聘任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主任,建立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学术委员会并聘任主任。

(四)对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运行绩效进行年度考核,配合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绩效评估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

第三章条件与建设

第八条申请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在昆明市行政辖区内注册2年及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无涉及环保、安全、知识产权、税务、涉黑涉恶等违法行为。

(二)重点实验室定位清晰,名称、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合理,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实验室已良好运行2年以上,在全市能引领同类学科发展;有影响显着的科研成果,能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任务,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研究支撑。

(三)具备健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应在10人以上,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固定研究人员比例应达30%以上。建设

单位为企业的,近三年年均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不少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

(四)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验及创新条件,实验室面积应在5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总价值(原值)在500万元以上,且物理空间相对集中,边界清晰。

(五)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能提供大型实验设备共用,须承诺加盟云南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昆明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六)近3年内,承担与实验室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以上;实验室固定人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专着1部以上,或发表与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被SCI/SSCI和EI收录3篇以上,或发表与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累计SCI影响因子达20以上。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以上(实验室固定人员、依托单位均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以上3项及以上(实验室固定人员、依托单位均排名第一);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以上;经科技成果评价水平在国内先进以上不少于4项。

第九条申请企创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在昆明市行政辖区内注册2年及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建有专门研发机构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上一年度资产负债率小于70%,并实现盈利。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具备显着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创新效率和效益显着。无涉及环保、安全、知识产权、税务、涉黑涉恶等违法行为。鼓励企业、高校或院所联合申报。

(二)企创中心定位清晰,名称、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合理。已良好运行2年以上,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有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三)具备健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固定人员应在10人以上,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固定研究人员比例应达20%以上。

(四)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达到3项以上,近3年内,建设单位(牵头单位)年平均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且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3%;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五)企创中心能提供大型实验设备共用,须承诺加盟云南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昆明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其大型仪器设备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六)建设单位(牵头单位),近3年内,承担过3项以上的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拥有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着作权5项以上,对其发明专利、专有技术或其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转化4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000万元及以上。

第十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由牵头单位(依托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并报送《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申请报告》,市科技局委托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按程序决策决定。原则上不受理与昆明市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科研基地研究方向重复的建设申请。

第十一条对批准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牵头单位(依托单位)

组织编写建设计划合同书报送市科技局,市科技局与牵头单位(依托单位)、重点实验室或企创中心共同签订合同书。

第十二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实行牵头单位(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牵头单位(依托单位)自主聘任,聘任情况报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主任应由牵头单位(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主任每年在实验室或企创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主任不得同时兼任同一类型的市级以上创新基地的行政领导职务。

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实行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由牵头单位(依托单位)负责组建,报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考核与评估

第十三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设置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并进行年度考核。其下年度工作计划、本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和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于本年11月20日前报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建设期限不超过2年。建设完成后,牵头单位(依托单位)向市科技局提交验收申请,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对验收为“优秀”、“合格”的列入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序列管理并给予运行经费后补助20万元。验收为“不合格”的,取消培育资格。

第十五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主要利用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专着、论文、专利、科技成果等创新成果,应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应当健全内部保密制度,规范运行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六条重点实验室和企创中心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经学术委员会论证,由牵头单位(依托单位)书面报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昆明市××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kunming Key Laboratory of ××”。

企创中心统一命名为“昆明市××企业科技企创中心”,英文名称为“kunming Enterprise Sci-tech Innovation Center of ××”。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9年月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昆明市人民政府2013年2月《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昆政发〔2013〕21号文件同时废止。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蔡冠深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打破地域局限,发挥最大合力。他建议成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由三地政府相关副主管统筹,组合三地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及大型科技企业、高校力量,就湾区内科技创新规划、政策,包括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不足与前景进行统一研究,制订契合三地实际的长远及近期规划。 蔡冠深还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以配合区内科技创新活动所引发的大量且多变的金融需要,吸引内地以及全球高新科技企业到香港、深圳上市,吸引全球科创基金到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部甚至总部,“在金融领域,我们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洗黑钱等犯罪行为的打击。” 蔡冠深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还要加快区内的要素流动。“我建议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以加快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等要素在区域内跨境流动,真正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完善各项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联动、空间连接、功能互补的‘一廊四城’创新发展新格局。” 蔡冠深还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调动港科院数十位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在港深之间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国际企业在粤港澳设立分

支机构,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持港澳开设一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平台,以共享大湾区创新创业资源。 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蔡冠深说,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和平台也要向港澳科学界有序开放,进一步吸引香港科技人员、港澳大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景,增强国家观念,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融入振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之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山乡亲蔡冠深递交了多份提案,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在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十一项举措。他建议设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扩大粤港澳科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设立深港科技创新河套管理局,在深圳、广州、香港及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在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动成立大湾区三地大学产学研合作联盟,设立联盟网站;在香港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机制和完整的创新产业生态链;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及洗黑钱的执法力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对标世界一流实验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6月17日至18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部署科技创新工作。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坚决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攻坚战,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做题为《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大动能》的工作报告。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主持会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宣读表彰决定并做会议总结。 章建华、王志刚、徐槟、刘运、张海潮、焦方正出席会议。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十二五”期间,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和巨大挑战,中国石化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绿色低碳、引领新兴、差异特色、支撑一流”的科技发展战略,围绕主业,聚焦重点,刻苦攻关,锐意创新,加速转化,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有力支撑引领了产业发展。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实现5项重大突破: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突破,形成完整的技术系列;低成本国5清洁油品技术成功开发并推广应用,实现汽柴油质量升级;新型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产业链技术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转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建成世界级规模工业化装置,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创造了新的获奖纪录。评选出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658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2项。 目前,中国石化形成相对完备的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公用技术四大技术系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聚焦2019两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

聚焦2019两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创中心建设的关 键 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为代表的全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各项工作已经到了全面深化、全面落实的攻坚突破阶段,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强化主攻方向,加强开放合作,着力吸引集聚海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断扩大创新成果市场应用,持续提升科创中心建设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加强政策协同,营造良好环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如何集中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持续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已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需双方不接轨、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突出瓶颈应抓紧研究突破,须进一步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通过强化政策协同、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搭建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平台等举措多管齐下,逐步探索形成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效益及规模。 紧扣科创中心建设目标、职能定位及任务分工,要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一套精简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持续放大科技、财政、投资、税收、人才、产业、金融、政府采购、军民融合、

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效应,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为强化重点任务的统筹部署及创新资源要素的统筹配置,并形成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强大合力,建议各科创中心建设城市设立“一门式”服务窗口,以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着力点,协调解决各类主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与竞争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以国际科创园区建设为抓手,吸引更多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地,吸引更多科学家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吸引更多科研成果在国内孵化转化。锚定全球科技创新战略领域,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引领,着力优化国家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建设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新型研发组织,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国际创新网络,建立面向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新机制。要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优化国家重大创新布局,各科创中心建设城市力争主导发起、领受、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动大科学设施、重大项目落地,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城市。 产学研用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进一步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建立面向市场主体的技术服务站点网络,推动科技成果与实体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完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配套措施的通知(长政发〔2017〕19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配套措施的通知 长政发〔2017〕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8日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为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减轻企业负担,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进我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订本措施。 一、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办法(责任单位:市国资委)。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年度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全市排名前100名及年度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全市排名前100名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统计局)。

(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区域或行业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 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经费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对新批准设立的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高给予 100万元支持(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 (三)鼓励企业开展科技交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支持企业以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研发外包等方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对经核准实际投资额 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适当补助。(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力度。开展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对启动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给予设计费50% 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给予改造费用10% 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在改造过程中全部采购本地智能化装备系统的企业,给予系统本地产品价值20% 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 00万元。实行长沙工业云平台使用补贴,企业借助长沙工业云平台进行管理提升、市场拓展或生产线提质改造的,对其使用费在三年内每年给予50% 的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五)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发布“两型”产品(创新产品)目录、首台(套)产品目录。鼓励市政工程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及社会公共领域工程建设项目配套采购目录产品(责任单

科技创新平台精选版

科技创新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

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主持词

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主持词 篇一: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主持词 全区 区委副书记 (20XX年8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 这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工作会议。今年7月份,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此时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既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委、区政府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的推进措施。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实践,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区委、区政府的部分领导同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人,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规模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分项进行: 首先,由我传达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 第二项议程,请某某同志宣读区委、区政府、区科技工

作领导小组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文件,大家欢迎 ……………… 第三项议程,请某某同志作科技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 第四项议程,请某某区长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这次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工作,特别是某某区长就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问题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认真传达好这次会议精神。会后,同志们要迅速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某某区长的讲话精神,把握精神实质,让干部和群众明了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都离不开“创新”二字,社会的繁荣、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创新,谁就拥有了现在和未来,拥有了一切。要广泛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不断激发人们探求创新的热情和潜能。 二要突出重点工作的落实。会议安排的几项近期工作任务,是做好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几项基础性工作,大家一定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

策划制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宣传册中标公告

策划制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宣传册中标公告 中化商务有限公司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就策划制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宣传册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结果: 1、项目名称:策划制作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宣传册 2、项目编号:0747-2061SCCZN015 3、采购人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采购人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院1号楼 5、采购人电话(略) 6、资金来源:北京市财政资金 7、项目预算及最高限价:人民币20万元 8、采购代理机构:中化商务有限公司 9、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A2号中化大厦 10、采购内容: (1)采购内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六周年成效画册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英文宣传册的设计制作工作。 (2)交付期限:签定的工作任务书生效之日起一年。 (3)交付地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采购:否。 11、招标公告日期:2020年3月6日 12、定标日期:2020年4月3日 13、公告期限:1个工作日 14、中标结果: 中标/成交供应商:北京麒麟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域清街2号院4号楼1-102 中标金额:人民币191,079.84元 15、合同履行日期:1年。 16、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详见附件。 17、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屈宏明、尹倩、赵晶、贾文凯、江南 18、服务费金额及收费标准: 服务费金额:人民币5,000.00元 收费标准:中标人在领取中标通知书的同时,以中标金额为基数,按照原计价格(2002)1980号、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件规定的服务费标准下浮20%向招标代理机构缴纳招标代理服务费。本项目招标代理服务费不足人民币5,000.00元的按人民币5,000.00元收取。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等孵化载体近30万平方米,“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逐步成形。二是搭建创新服务“大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等基本的商务服务。成立崇川科技园投资发展公司,构建“园区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的四级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构建以中科院、韩国首尔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方案设计建议书

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方案建议书 科技服务()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概况与SWOT分析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SWOT分析 (2) 中关村科学城南部地区主要节点分布图 (4) 三、项目价值分析 (4) (一)进一步聚集创新要素 (4) (二)整合创新资源 (5)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 (6) 四、项目定位 (6) 五、项目布局规划 (7) (一)科技产业园 (7) (二)公共服务平台 (9) (三)配套文化娱乐区 (10) 六、服务体系 (10) (一)公共服务平台 (11) (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12) (三)金融服务平台 (12) 七、结语 (12)

一、项目背景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城市战略定位“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作为市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海淀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中提出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轴,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划分为中关村科学城北部地区、中关村科学城南部地区两个产业功能区,形成核心要素集聚、服务链条完整、功能协同融合的“一轴一廊一带、一极多组团多节点”产业空间格局。其中本项目区位被划入西长安街-XXX政务商务功能组团,具体定位为:重点推进区域业态优化,强化科技政务、科技商务、文化休闲、文博会展、餐饮购物等高端服务功能。 项目楼宇地处XXX科技商务区,2012年3月,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区领导小组批复同意,XXX科技商务区被冠名“中关村”,2013年3月,中关村管委会将XXX科技商务区列入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6月,被市商务委首批认定为“市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XXX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乘势而发,依托区域的地缘优势、周边科研机构、院校的人才优势和市区两级大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优势,以优良的创业氛围、科学的管理模式、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为高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流的发展条件,为创业者、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空间。 二、项目概况与SWOT分析 (一)项目概况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载体。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绍兴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 第四条平台主要依托在绍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绍兴市科技局会同绍兴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绍兴市科技局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考核评估和验收;综合协调并处理平台建设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绩效评估。 绍兴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审批平台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查平台年度经费汇总决算;检查、监督平台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平台绩效评估。 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负责新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参与组织实施平台建设,指导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平台建设的配套经费;协调平台牵头建设单位与参加单位的关系。 第六条平台建设单位是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主体,负责承担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平台建设计划完成规定任务;为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自筹经费;明确运行管理机构,完善平台运行体制;定期报告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等,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估。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平台重点是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类科技平台。其中,申请建设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所属行业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申报建设的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摘要】科技平台建设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政府必须充分重视科技平台建设,发挥其对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大庆市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方面的积极实践展开探讨,期望能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科技平台;科技创新;服务 引言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动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确立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各地政府也在群策群力,本文将以科技平台的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一、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建设由资源条件、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专业人才队伍等组成,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本文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的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展开分析和讨论。 二、科技平台建设的类型 1、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响应的工作: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在这方面大庆市政府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7年以来,大庆市通过实施“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农村”四大工程,加快“数字大庆”建设步伐,实现了全市网络资源优化组合与共享,及可共享信息的集中存储、交换与共享,为全市搭建了畅通的交流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起重要的成果则体现在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上,因此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尤为重要[1]。技术创新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集成

全国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动态与形势

全国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动态与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2006年,美国发布“美国竞争力计划”,大幅增加对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促进知识增长,以保障美国在各科技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保障美国的强大与安全。2006年,日本组织实施“第三期科学技术五年计划”,重点投资基础研究、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和材料、能源、制造技术、社会基础技术、尖端技术等九个领域。2007年,欧盟启动第七框架计划,投入规模比第六框架计划几乎翻番,通过集成优先研发领域、整合欧洲研发机构、强化研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健康、生物、信息、纳米、能源、环境和气候、空间和安全等主题、应对全球竞争。 200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国家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

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若干重要方面的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课题组:彭留双姜中华陈瑾梁青建董含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系统深入地把脉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查找不足,提出对策,我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听取了市科技局专项工作汇报和市经济开发区关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比较参照先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基础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趋于良好。以创优环境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宏观推动,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创新型在全市营造浓烈

的科技创新氛围;一手抓政策驱动,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常州市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立项审批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二是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为了适应企业日益迫切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以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不断开拓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大力提高产学研的组织程度和合作层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与重点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我市与浙江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浙江大学溧阳合作服务中心、产学研专家数据库,通过组织有效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为市校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溧阳转移。近年来市政府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12次,签订合作项目150项,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5000条,中国溧阳茶叶节“科技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信息发布洽谈会”等正逐步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二是从企业层面上看,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企业与全国百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有产学研背景,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有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